資源簡介 第03講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目錄01 課標達標練題型01 考查氮氣的性質及氮的固定題型02 考查氮的氧化物與環境污染題型03 考查氨、銨鹽的性質及實驗題型04 考查噴泉實驗原理及應用題型05 考查氨的實驗室制法及創新題型06 考查硝酸的性質及實驗探究題型07 考查金屬與硝酸反應的多角度計算題型08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的轉化關系題型09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題型10 考查氮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02 核心突破練03 真題溯源練01 考查氮氣的性質及氮的固定1.下列關于氮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氮氣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呼吸B.液氮可用于醫學和高科技領域,制造低溫環境C.高溫或通電的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D.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與氫氣反應時,氮氣作還原劑【答案】D【解析】A.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學性質穩定,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呼吸,故A正確;B.液氮氣化吸熱,所以可以制造低溫環境,故 B 正確;C.高溫或通電的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為高能固氮的過程,故C正確;D.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氨氣,氮氣中N的化合價從O降低到-3,作氧化劑,故D錯誤。故選D。2.(2025·江蘇·模擬預測)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N2的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B.NO、NO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C.NH3極易溶于水D.濃硝酸不穩定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答案】B【解析】A.N2分子結構穩定,要破壞氮氣分子需要大量能量,故N2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故A正確;B.NO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的主要原因是NO2會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故B錯誤;C.NH3極易溶于水,通常1體積水中能溶解700體積氨氣,故C正確;D.濃硝酸不穩定,光照易分解,實驗室通常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即避光保存,故D正確;故選:B。02 考查氮的氧化物與環境污染3.1.【結合化學史考查氮的氧化物】(2025·廣東珠海·一模)18世紀,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其中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是A.圖a:制備 B.圖b:驗證二氧化氮溶于水C.圖c: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D.圖d:收集并進行尾氣處理【答案】D【解析】A.銅和濃硝酸反應可以生成NO2,銅絲上下移動可以控制反應,該裝置可以用于制備NO2,可以達到預期目的,A不符合題意;B.體積減小且氣體變為無色,說明NO2溶于水生成了無色氣體,可以達到預期目的,B不符合題意;C. 存在反應2NO2 N2O4,其中NO2為紅棕色,N2O4無色,通過觀察裝置中的顏色,可以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可以達到預期目的,C不符合題意;D. NO2的密度比空氣大,收集應當使用向上排空氣法,即“長進短出”,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下列關于NO、NO2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NO2為直線形非極性分子B.實驗室用排空氣法收集NOC.用O2除去NO2中的NOD.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答案】D【解析】A.NO2中含有N—O鍵是極性鍵,分子的空間結構為V形,結構不對稱,是極性分子,A錯誤;B.NO密度比空氣略大,有毒,且與O2反應生成NO2,因此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B錯誤;C.NO與O2反應生成NO2,但會引入新的雜質氧氣,C錯誤;D.NO2能與NaOH溶液反應,可用NaOH溶液除去NO2,D正確。03 考查氨、銨鹽的性質及實驗5.下列關于氨與銨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銨鹽都為晶體,都能溶于水且加熱時都能產生NH3B.氨氣的還原性可以解釋氨氣與氯化氫的反應實驗C.銨鹽作氮肥時,與生石灰混用的效果更好D.氨氣極易溶于水,可以用來做噴泉實驗【答案】D【解析】A.銨鹽加熱時不都能產生NH3,如硝酸銨受熱分解可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故A錯誤;B.氨氣與氯化氫反應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B錯誤;C.銨鹽作氨肥時,與生石灰混用易反應生成氨氣,降低肥效,故C錯誤:D.氨氣極易溶于水,導致燒瓶內外氣壓差的出現,產生噴泉,所以該實驗體現了氨氣極易溶于水的性質,故D正確;故選:D。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檢驗氨氣的現象是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B.實驗室可用氫氧化鈉與硝酸銨共熱制備氨氣C.絕大多數銨鹽受熱易分解,但產物不一定有NH3D.將兩根分別蘸有濃氨水與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可觀察到白煙【答案】C【解析】A.氨氣顯堿性,檢驗氨氣常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現象是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A不正確;B.因為氫氧化鈉會腐蝕玻璃,硝酸銨受熱易分解甚至發生爆炸,所以實驗室不用氫氧化鈉與硝酸銨共熱制備氨氣,B不正確;C.絕大多數銨鹽受熱都易分解,但產物不一定有NH3,如NH4NO3分解,可能生成N2、O2和H2O,C正確;D.濃硫酸是不揮發性酸,將兩根分別蘸有濃氨水與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觀察不到白煙,D不正確;故選C。04 考查噴泉實驗原理及應用7.(24-25高三上·江西·期中)如圖是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的4個噴泉實驗方案。下列有關操作不可能引發噴泉現象的是( )A.擠壓裝置①的膠頭滴管使CCl4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B.擠壓裝置②的膠頭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C.用鼓氣裝置從裝置③的a處不斷鼓入空氣并打開止水夾D.向裝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濃硫酸并打開止水夾【答案】B【解析】A.氯氣可以溶于四氯化碳中,且氯氣極易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因此可以引發噴泉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B.氫氣不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不能造成負壓,因此不能引發噴泉實驗,故B符合題意;C.通過a鼓入空氣,會將水壓入燒瓶中,氨氣溶于水后造成負壓,能形成噴泉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D.加入濃硫酸放熱,錐形瓶中壓強增大,濃氨水被壓入燒瓶,與氯化氫反應造成負壓,能形成噴泉實驗,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8.(24-25高三上·江西南昌·月考)已知NH3是能用來做噴泉實驗的氣體,若在同溫同壓下用等體積燒瓶一個收集滿NH3,另一個收集NH3和N2的混合氣體,如圖所示,噴泉實驗停止后,兩個燒瓶內溶液的關系式(不考慮燒瓶內溶質的擴散,氨水的溶質按NH3計算)( )A.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不同B.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溶質的物質的量不同C.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都不同D.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都相同【答案】D【解析】設在標準狀況下,燒瓶的容積為V L,所以NH3及NH3和N2的混合氣體的體積也均為VL,再設出NH3和N2的混合氣體中氨氣的體積為xL,實驗完畢后只充有氨氣的燒瓶中充滿溶液,溶液的體積為V L,溶質的物質的量n(NH3)=mol,反應后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NH3)==mol/L;另一個充有NH3和N2的混合氣體燒瓶中含有xL氨氣,則反應后溶液體積為xL,溶質的物質的量n(NH3)=mol,反應后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NH3)==mol/L。可見,反應后兩個燒瓶中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由于溶質相同,則兩個燒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也一定相等,故合理選項是D。05 考查氨的實驗室制法及創新9..【結合化學史考查氨氣的制法】(2025·廣東湛江·二模)1727年,英國的化學家哈爾斯用氯化銨與石灰的混合物合成了氨氣。以下實驗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是A.制備 B.干燥C.尾氣處理 D.噴泉實驗【答案】B【解析】A.實驗室可用Ca(OH)2固體與NH4Cl固體混合加熱反應制備NH3,加熱時試管口向下傾斜,圖示裝置可用于制備NH3,A不符合題意;B.NH3能與酸反應生成銨鹽,干燥NH3時不能用濃硫酸作干燥劑,B符合題意;C.NH3極易溶于水,多余的NH3可用水吸收,圖示裝置中球形干燥管能防止倒吸,故該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氨氣時的尾氣處理,C不符合題意;D.NH3極易溶于水,且NH3與水反應生成,部分電離生成,使溶液呈堿性,可用酚酞檢驗,圖示裝置可用于做NH3的噴泉實驗,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2025·廣東佛山·二模)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略去),實驗前關閉止水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試劑m是堿石灰B.攪拌后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C.攪拌后錐形瓶壁變冷,說明發生了吸熱反應D.攪拌后打開止水夾,產生大量白煙,說明反應生成了【答案】A【分析】與反應生成,該反應是吸熱反應,開始實驗時關閉止水夾,錐形瓶內用電磁攪拌器攪拌,則錐形瓶中溫度降低;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HCl氣體與反應生成的生成,則有大量白煙產生,試劑m用來吸收氨氣,防止污染空氣,可以為。【解析】A.與反應生成,堿石灰不能吸收,應選用等干燥劑吸收,A錯誤;B.與反應生成,可以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B正確;C.與反應生成,該反應是吸熱反應。攪拌后錐形瓶壁變冷,說明發生了吸熱反應,C正確;D.打開止水夾,白煙是濃鹽酸揮發出的HCl氣體與反應生成化合生成,D正確;故選A。06 考查硝酸的性質及實驗探究11.(2025·北京朝陽·二模)濃硝酸與銅作用的過程如下圖所示。現象:i.a中產生紅棕色氣體,溶液呈綠色,試管壁發熱;b中充滿紅棕色氣體ii.燒杯液面上方無明顯變化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a中產生紅棕色氣體,主要體現了濃硝酸的氧化性B.b中氣體的顏色比a中的淺,與正向移動有關C.溶液吸收的反應為D.a中溶解6.4g銅時,轉移電子的數目為【答案】C【解析】A.a中產生紅棕色氣體,發生反應 ,N元素化合價降低,主要體現了濃硝酸的氧化性,故A正確;B.二氧化氮可以轉化為無色四氧化二氮,b中氣體的顏色比a中的淺,與正向移動有關,故B正確;C.NO和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NO2,燒杯液面上方無明顯變化,說明溶液吸收沒有生成NO,故C錯誤;D.a中銅失電子酸性硝酸銅,銅元素化合價由0升高為+2價,溶解6.4g銅時,轉移電子的數目為,故D正確;選C。12.(2025·河北保定·一模)某科研小組探究銅和濃硫酸在一定條件下的反應,進行如下實驗,流程中除外反應產物均已標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化合物X為B.該流程的實質是濃硝酸將銅氧化C.該實驗中濃硫酸體現了強氧化性和酸性D.理論上產生的物質的量為【答案】A【分析】流程中除外反應產物均已標出,部分銅被氧化為硫酸銅,則必有硫元素化合價降低生成X,且X難溶于水和硫酸,能被濃硝酸氧化,最終S元素被氧化為硫酸根,硫酸鋇的質量為23.3g,物質的量為0.1mol,則X中有0.1molS元素,假設X為CuS,S元素為-2價,則銅與濃硫酸反應時S元素得電子0.8mol,銅元素該失去0.8mol電子,而銅單質為0.5mol,失去1mol電子,電子不守恒,故不是CuS;假設X為Cu2S,Cu2S為0.1mol,S元素得電子0.8mol,到Cu2S中銅元素失去0.2mol電子,根據電子守恒,要生成0.3mol硫酸銅,符合題意;【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X不能為CuS,應該為Cu2S,故A錯誤;B.從整個流程看,最終S元素也變為+6價,相當于沒有變化,故實質上是硝酸將銅氧化為+2價,硝酸被還原為NO2;故B正確;C.在第一步反應中,濃硫酸中S元素化合價有部分降低,體現了強氧化性和酸性,故C正確;D.X為Cu2S,有0.1mol,銅元素從+1價升高為+2價,S從-2升高為+6,0.1molCu2S共失去1mol電子,硝酸得到1mol電子,即生成1molNO2,故D正確;答案選A。07 考查金屬與硝酸反應的多角度計算13.(2025·山東·二模)探究銅與硝酸反應的生成時的硝酸濃度。如圖所示,先通一段時間后關閉活塞K,將銅絲伸入溶液中,當A中氣體變為無色時,上提銅絲,再將B中溶液稀釋至,取,用的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忽略硝酸的揮發、分解及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用盛有溶液的洗氣瓶進行尾氣吸收B.銅與硝酸反應主要生成時的硝酸濃度不大于C.若不通,可能導致所得實驗結果偏高D.若通過直接滴定A中剩余酸的量(掩蔽掉的干擾)進行求算,所得實驗結果偏低【答案】D【分析】A瓶中的反應為4HNO3(濃)+Cu=2NO2↑+2H2O+Cu(NO3)2。B中發生的反應為3NO2+H2O=2HNO3+NO。用0.20mol L 1的NaOH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15.00mL,即n(NaOH)=0.20×15.00×10-3mol=3×10-3mol,有關系式為NaOH~HNO3則B瓶中產生的n(HNO3)= 3×10-3mol×10=3×10-2mol,又3NO2~2HNO3則A瓶中產生的NO2為3×10-2mol×=4.5×10-2mol。由關系式得4HNO3(濃)~2NO2則消耗的濃硝酸為4.5×10-2×2=9×10-2mol。【解析】A.NaOH溶液不能直接與NO反應,所以它不能吸收尾氣,A項錯誤;B.溶液中剩余的硝酸濃度為。但當反應產生無色NO氣體時停止反應,即硝酸濃度大于8mol L 1也產生了NO,B項錯誤;C.若不同如N2,B瓶中NO也轉變為HNO3,從而導致消耗的HNO3偏大,A中剩余HNO3偏低,結果偏低,C項錯誤;D.當A中氣體變為無色時停止反應,產生NO的濃度應該比A瓶的大。所以直接測定A瓶中的酸可能導致結果偏低,D項正確;故選D。14.(2024·江蘇南京·模擬預測)向Cu、Cu2O和CuO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 L 0.6 mol·L-1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時收集到2 240 mL NO氣體(標準狀況)。已知:Cu2O+2H+=Cu+Cu2++H2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上述體現酸性的硝酸與體現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1B.若將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熱還原,所得到固體的質量為32 gC.Cu2O跟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2O+14H++2=6Cu2++2NO↑+7H2OD.若混合物中含0.1 mol Cu,將該混合物與稀硫酸充分反應,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答案】B【解析】A.Cu、Cu2O、CuO與HNO3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Cu(NO3)2、NO和H2O,硝酸的物質的量為1 L×0.6 mol·L-1=0.6 mol,生成的NO的物質的量=2.24 L÷22.4 L·mol-1=0.1 mol,則體現氧化性的硝酸是0.1 mol,體現酸性的硝酸是0.5 mol,體現酸性的硝酸與體現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1,A正確;B.根據N原子守恒可知:n[Cu(NO3)2]=(0.6 mol-0.1 mol)÷2=0.25 mol,混合物中所含的Cu元素共有0.25 mol,根據銅元素守恒可知,用H2還原Cu、Cu2O、CuO的混合物后應得到0.25 mol Cu,故所得固體的質量為0.25 mol×64 g·mol-1=16 g,B錯誤;C.Cu2O被稀HNO3氧化為Cu2+,硝酸根被還原為NO,同時生成H2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2O+14H++2=6Cu2++2NO↑+7H2O,C正確;D.若混合物中含0.1 mol Cu,生成的NO的物質的量0.1mol,共轉移0.3mol電子,Cu-Cu2+-2e-、Cu2O-Cu2+-2e-,根據電子轉移守恒,混合物中n(Cu2O)=(0.1 mol×3-0.1 mol×2)÷2=0.05 mol,根據銅元素守恒可知,n(CuO)=0.25 mol-0.1 mol-0.05 mol×2=0.05 mol,混合物中,Cu不與稀H2SO4反應,0.05 mol Cu2O、0.05 mol CuO與稀H2SO4反應,根據Cu2O、CuO中氧原子與H2SO4電離出的H+反應生成H2O,可得n(H2SO4)=0.05 mol+0.05 mol=0.1 mol,D正確;故選B。08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的轉化關系15.(2025·寧夏陜西·模擬預測)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E、G、Q、R均為氣體,其中R為紅棕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E、G、Q、R、T所含同種元素化合價依次升高B.E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E是電解質C.Q和E可用排水法收集D.銅與不同濃度的T溶液反應均可生成Q【答案】A【分析】由圖可知,E、G、Q、R、T均為含氮化合物,故E為、G為、Q為,R為,T為;【解析】A.由分析可知:E、G、Q、R、T所含同種元素化合價依次升高,A符合題意;B.E為,是非電解質,B不符合題意;C.E為,極易溶于水,不能排水集氣,C不符合題意;D.銅和濃硝酸反應的還原產物是二氧化氮,銅和稀硝酸反應的還原產物是一氧化氮,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2025·河南鄭州·一模)氮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如下所示,其中d為紅棕色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c、d、e都是自然界中氮循環過程中的物質B.a在足量的空氣中燃燒能夠生成cC.向少量e的濃溶液中加入足量銅片,將產生的氣體干燥后可得到純凈的氣體dD.實驗室中可通過加熱消石灰和f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氣體a【答案】A【分析】根據表格中N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信息,a為價氫化物,則a為;b為0價單質,則b為;c為價氧化物,則c為;d為價氧化物且顏色為紅棕色,則d為;e為價酸,則e為;f為價氫化物與價酸形成的鹽,則f為,據此分析解答。【解析】A.氮循環中的重要物質主要有氮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氣和硝酸等,A正確;B.在足量的空氣中燃燒生成N2,不能得到NO,B錯誤;C.少量的濃中加入足量銅片,開始產生的氣體為,由于銅片足量,硝酸不足,濃度降低,此時產生的氣體變為NO,所以最后得到的氣體為和NO的混合氣體,C錯誤;D.加熱硝酸銨的時候有爆炸的危險,故實驗室中不能用加熱消石灰和硝酸銨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一般采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消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氨氣,D錯誤;故答案為:A。09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17.(2025·山東菏澤·一模)為探究Ag2SO3能否溶于硝酸,某實驗小組進行如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由②③知少量的Ag2SO4能溶于稀硝酸B.④中白色沉淀為Ag2SO4C.⑥中沉淀溶解發生反應:Ag2SO3+2HNO3(濃)=AgSO4+2NO2↑+H2OD.上述實驗表明Ag2SO3能否溶于硝酸與硝酸的濃度有關【答案】B【解析】A.AgNO3溶液和Na2SO4溶液反應生成沉淀Ag2SO4,故②中觀察到略有渾濁,由③現象可得少量的Ag2SO4能溶于稀硝酸,A正確;B.Na2SO3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是Ag2SO3,故④中白色沉淀不是Ag2SO4,B錯誤;C.實驗⑥中加入濃硝酸時產生紅棕色氣體(NO2)并用 BaCl2溶液檢出(得到BaSO4白色沉淀),說明濃硝酸將Ag2SO3氧化成了Ag2SO4,并放出 NO2,故⑥中沉淀溶解發生反應:Ag2SO3+2HNO3(濃)=AgSO4+2NO2↑+H2O,C正確;D.⑤中現象說明Ag2SO3在時不溶解,⑥中現象說明Ag2SO3能溶于濃硝酸,因此Ag2SO3能否溶于硝酸與硝酸的濃度有關,D正確;故選B。18.(2025·全國·模擬預測)實驗小組利用和制備,下列相關原理、裝置及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制備NO B.干燥NOC.制備 D.吸收尾氣【答案】C【解析】A.銅和稀硝酸在常溫下反應可以制得NO,A正確;B.NO與堿石灰不反應,可用堿石灰干燥,B正確;C.濕棉花中含有的可以與過氧化鈉反應產生會將生成的氧化成,從而影響產品純度,C錯誤;D.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可以與發生反應,D正確;故答案選C。10 考查氮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19.(2025高三上·江蘇·月考)VA族氮、磷、砷(As)、銻(Sb)元素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催化氧化生成NO,NO繼續被氧化為,將通入水中制取。工業上用白磷()與反應生成和一種鹽,該鹽可與反應制備一元中強酸。雌黃和在鹽酸中反應轉化為雄黃()和(沸點114℃)并放出氣體。銻是帶有銀色光澤的灰色金屬,其氧化物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銻能與鉛形成用途廣泛的合金。下列化學反應表示錯誤的是A.制的離子方程式:B.白磷與溶液反應:C.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D.雌黃制備雄黃的方程式:【答案】C【解析】A.與水發生歧化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即離子方程式為,A正確;B.由白磷()與反應生成的鹽可與反應制備一元中強酸,則生成的鹽為,即白磷和氫氧化鋇發生歧化反應生成和,所以方程式為,B正確;C.因為一元中強酸,即離子方程式中不拆,所以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錯誤;D. 由已知雌黃和在鹽酸中反應轉化為雄黃()和(沸點114℃)并放出氣體,可知其反應方程式為,D正確;故選C。20.【結合物質的用途考查氮族元素的性質】(24-25高三上·江蘇·月考)ⅤA族氮、磷、砷(As)、銻(Sb)元素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生產銨鹽、硝酸、純堿、醫藥等;肼()的燃燒熱為624kJmol,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白磷()晶胞如圖所示,P元素可形成多種含氧酸,其中次磷酸()為一元弱酸,H3PO4為三元中強酸。雌黃(As2S3)和SnCl2在鹽酸中反應轉化為雄黃(As4S4)和SnCl4(沸點114 ℃)并放出H2S氣體。銻是帶有銀色光澤的灰色金屬,鉛銻合金一般用作鉛蓄電池的負極材料。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易分解,可用作氮肥B.氨氣易液化,可用于工業制硝酸C.具有脫水性,可用于實驗室乙醇制取乙烯D.鉛銻合金導熱性好,可用作鉛蓄電池的電極材料【答案】C【解析】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與其受熱分解性質無關,A錯誤;B.氨氣發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轉化為NO2,最后生成硝酸,與氨氣易液化無關,B錯誤;C.P2O5具有脫水性,乙醇制備乙烯脫去一個水,則P2O5可用于實驗室乙醇制取乙烯,C正確;D.鉛銻具有導電性,且能參與電極反應從而用作電極材料,與其導熱性好無關,D錯誤;故答案選C。1.(2025·廣東廣州·二模)興趣小組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制備NO B.除去NO中的NO2C.收集NO D.吸收尾氣中的NO【答案】B【解析】A.銅絲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不用于制備NO,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NO2能與水發生反應3NO2+H2O=2HNO3+NO,則可用水除去NO中的NO2,B能達到實驗目的;C.NO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空氣僅大1,且能與空氣中的O2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C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NO為有毒的氣體,NO不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NO尾氣,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B。2.(2025·北京海淀·三模)將濃氨水分別滴加到下列試劑中,產生的實驗現象、體現出的性質以及對應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實驗 試劑 現象 性質 方程式A 滴有酚酞的蒸餾水 溶液變紅 堿性B 氯氣 產生白煙 還原性C 燒堿固體 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不穩定性D 溶液 溶液最終變為深藍色 可形成配合物【答案】A【解析】A.一水合氨為弱電解質,,A錯誤;B.氯氣自身有強氧化性,可以把氨水中的溶質氧化為氮氣,自身被還原為氯化銨,B正確;C.濃氨水滴入到燒堿中,溶解放熱,且堿性較強,促進氨水分解,生成氨氣,C正確;D.濃氨水滴加硫酸銅,溶液變色,生成了[Cu(NH3)4]SO4,D正確;故答案為:A。3.(24-25高三上·江西宜春·月考)中學實驗中,通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噴泉實驗,來驗證氣體的“溶解性”,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滴管加入液體后,由于氣體的“溶解”,使瓶內壓強減小,導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壓強,從而形成噴泉B.選用合適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噴泉實驗C.HCl、NH3和SO2均能用該裝置做噴泉實驗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做噴泉實驗,燒瓶中將充滿稀硝酸【答案】D【分析】如能形成噴泉,應使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則燒杯內氣體應溶解在燒杯中溶液或發生反應,題中NO2和水反應生成NO和HNO3,以此解答該題。【解析】A.用滴管加入液體后,由于氣體的“溶解”,導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壓強,外界壓強可將燒杯內的液體壓入燒瓶,形成噴泉,A正確;B.如為CO2等氣體,燒杯內為NaOH等強堿濃溶液,二者發生反應,使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也可形成噴泉,B正確;C.HCl、NH3和SO2均易溶于水,可形成噴泉,C正確;D. NO2和N2O4之間存在可逆反應,NO2和水反應生成HNO3和NO,有氣體存在,所以燒瓶不能充滿稀HNO3,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D。4.(2025·浙江嘉興·三模)下列有關硝酸的反應說法正確的是A.在反應中,是還原劑,是氧化劑B.實驗室用與反應制取氣體C.用制備:方案①,方案②,方案②的利用率高D.濃硝酸被還原為,若反應消耗,則轉移電子【答案】C【解析】A.NO2中N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故A錯誤;B.硝酸具有氧化性,S2-具有還原性,硝酸與硫化鈉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制備H2S應使用非氧化性酸,故B錯誤;C.方案①中銅與濃硝酸或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的同時會放出NO2或NO,而方案②銅先被氧化為氧化銅,氧化銅與硝酸反應只生成硝酸銅和水,硝酸利用率更高,故C正確;D.Cu與濃硝酸反應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消耗1molHNO3,轉移0.5mol電子,故D錯誤;故答案為:C。5.(2025·四川·二模)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密度為,質量分數為的濃硝酸中,得到和的混合氣體(標況),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恰好使金屬離子全部沉淀,共得到2.54g沉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與銅鎂合金反應的濃硝酸過量B.得到的和的混合氣體中C.加入的溶液的體積D.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答案】D【分析】由題意可知,設合金中銅、鎂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由1.52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濃硝酸后,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使金屬離子全部沉淀,共得到2.54g沉淀可得:64x+24y=1.52、64x+24y+34x+34y=2.54,解聯立方程可得x=0.02、y=0.01;設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物質的量分別為amol、bmol,由混合氣體的體積可得:a+b=0.05,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得: a+2b=0.06,解得a=0.04、b=0.01;由c=可知,濃硝酸的濃度為mol/L=14mol/L,則50mL溶液中硝酸的物質的量為14mol/L×0.05L=0.7mol,由氮原子個數守恒可知,反應消耗的硝酸包括表現氧化性的硝酸和表現酸性的硝酸,其物質的量為0.04mol+0.01mol×2+0.02mol×2+0.01mol×2=0.12mol,所以與銅鎂合金反應的濃硝酸過量;由題意可知,沉淀達最大時,溶液中只有硝酸鈉,由原子個數守恒可知,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中鈉離子物質的量為0.7mol—0.06mol=0.64mol,則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0.2L,所以反應得到的硝酸鈉溶液的濃度約為=2.56 mol/L。【解析】A.由分析可知,與銅鎂合金反應的濃硝酸過量,故A正確;B.由分析可知,混合氣體中二氧化氮的物質的量為0.04mol,故B正確;C.由分析可知,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103mL/L=200mL,故C正確;D.由分析可知,反應得到的硝酸鈉溶液的濃度約為=2.56 mol/L,故D錯誤;故選D。1.(2025·廣東卷)按如圖組裝裝置并進行實驗:將銅絲插入溶液中,當c中紅色褪去時,將銅絲拔離液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中有化合反應發生,并有顏色變化B.b中氣體變紅棕色時,所含氮氧化物至少有兩種C.c中溶液紅色剛好褪去時,恰好完全反應D.若將a中稀硝酸換為濃硫酸并加熱,則c中溶液顏色會褪去【答案】C【解析】A.銅和稀硝酸反應,會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為無色氣體,液面上方有氧氣存在,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屬于化合反應,生成為藍色,有顏色變化,A正確;B.b中氣體變紅棕色時,說明有二氧化氮存在,存在的反應,所以所含氮氧化物至少有兩種,B正確;C.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2~10,c中溶液紅色剛好褪去時,此時溶液可能呈弱堿性,所以不能判斷是否恰好完全反應,C錯誤;D.若將a中稀硝酸換為濃硫酸并加熱,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入碳酸氫鈉溶液中,可生成亞硫酸氫鈉,溶液顯酸性,c中溶液顏色會褪去,D正確;故選C。2.(2025·江蘇卷)大氣中的氮是取之不盡的天然資源。下列工業生產中以氮氣作反應物的是A.工業合成氨 B.濕法煉銅 C.高爐煉鐵 D.接觸法制硫酸【答案】A【解析】A.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 和H2 反應生成NH3,氮氣是直接反應物,A正確;B.濕法煉銅通過Fe置換CuSO4中的Cu,反應不涉及氮氣,B錯誤;C.高爐煉鐵中氮氣作為空氣成分進入高爐,但未參與還原鐵礦石的主要反應,C錯誤;D.接觸法制硫酸涉及硫或硫化物的氧化,氮氣未參與反應,D錯誤;故選A。3.(2024·湖南卷)某學生按圖示方法進行實驗,觀察到以下實驗現象:①銅絲表面緩慢放出氣泡,錐形瓶內氣體呈紅棕色;②銅絲表面氣泡釋放速度逐漸加快,氣體顏色逐漸變深;③一段時間后氣體顏色逐漸變淺,至幾乎無色;④錐形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終銅絲與液面脫離接觸,反應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開始階段銅絲表面氣泡釋放速度緩慢,原因是銅絲在稀HNO3中表面鈍化B.錐形瓶內出現了紅棕色氣體,表明銅和稀HNO3反應生成了NO2C.紅棕色逐漸變淺的主要原因是D.銅絲與液面脫離接觸,反應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答案】C【解析】A.金屬銅與稀硝酸不會產生鈍化。開始反應速率較慢,可能的原因是反應溫度較低,故A項說法錯誤;B.由于裝置內有空氣,銅和稀HNO3反應生成的NO迅速被氧氣氧化為紅棕色的NO2,產生的NO2濃度逐漸增加,氣體顏色逐漸變深,故B項說法錯誤;C.裝置內氧氣逐漸被消耗,生成的NO2量逐漸達到最大值,同時裝置內的NO2能與溶液中的H2O反應3NO2+H2O=2HNO3+NO,氣體顏色變淺,故C項說法正確;D.由于該裝置為密閉體系,生成的NO無法排出,逐漸將錐形瓶內液體壓入長頸漏斗,銅絲與液面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D項說法錯誤;答案選C。4.(2024·湖北卷)堿金屬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藍色溶劑化電子是強還原劑。鋰與液氨反應的裝置如圖(夾持裝置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堿石灰有利于逸出B.鋰片必須打磨出新鮮表面C.干燥管中均可選用D.雙口燒瓶中發生的變化是【答案】C【分析】本題利用Li和液氨反應制備;堿石灰可以吸收濃氨水中的水分,同時吸水過程大量放熱,使濃氨水受熱分解產生氨氣;利用集氣瓶收集氨氣;過量的氨氣進入雙口燒瓶中在冷卻體系中發生反應生成;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裝,除掉過量的氨氣,同時防止空氣的水進入引起副反應。【解析】A.堿石灰為生石灰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濃氨水中的水分,同時吸水過程大量放熱,有利于逸出,A正確;B.鋰片表面有Li2O,Li2O會阻礙Li和液氨的接觸,所以必須打磨出新鮮表面,B正確;C.第一個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氣,為酸性干燥劑能與氨氣反應,所以不能用,而裝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為吸收過量的氨氣,可用,C錯誤;D.雙口燒瓶中發生的變化是,D正確;故選C。5.(2023·湖北卷)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及加熱裝置略)制備高純白磷的流程如下: 下列操作錯誤的是A.紅磷使用前洗滌以除去表面雜質B.將紅磷轉入裝置,抽真空后加熱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氣C.從a口通入冷凝水,升溫使紅磷轉化D.冷凝管外壁出現白磷,冷卻后在氮氣氛圍下收集【答案】C【解析】A.紅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紅磷在使用前應洗滌,A正確;B.真空環境可以降低物質的熔沸點,有利于將紅磷轉化為白磷,但是由于抽真空時不能將水氣和氧氣完全除去,還需要對裝置外管進行加熱,這時可以保證反應環境無水無氧,B正確;C.若從a口通入冷凝水,則冷凝水無法充滿整個冷凝管,冷凝效果不好,需要用b口通入,此時可以將冷凝水充滿冷凝管,C錯誤;D.白磷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時應將反應裝置冷卻,再在氮氣氛的條件下收集白磷,D正確;故答案選C。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03講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目錄01 課標達標練題型01 考查氮氣的性質及氮的固定題型02 考查氮的氧化物與環境污染題型03 考查氨、銨鹽的性質及實驗題型04 考查噴泉實驗原理及應用題型05 考查氨的實驗室制法及創新題型06 考查硝酸的性質及實驗探究題型07 考查金屬與硝酸反應的多角度計算題型08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的轉化關系題型09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題型10 考查氮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02 核心突破練03 真題溯源練01 考查氮氣的性質及氮的固定1.下列關于氮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氮氣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呼吸B.液氮可用于醫學和高科技領域,制造低溫環境C.高溫或通電的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化合生成一氧化氮D.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與氫氣反應時,氮氣作還原劑2.(2025·江蘇·模擬預測)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N2的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B.NO、NO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C.NH3極易溶于水D.濃硝酸不穩定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02 考查氮的氧化物與環境污染3.1.【結合化學史考查氮的氧化物】(2025·廣東珠海·一模)18世紀,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其中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是A.圖a:制備 B.圖b:驗證二氧化氮溶于水C.圖c: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D.圖d:收集并進行尾氣處理4.下列關于NO、NO2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NO2為直線形非極性分子B.實驗室用排空氣法收集NOC.用O2除去NO2中的NOD.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03 考查氨、銨鹽的性質及實驗5.下列關于氨與銨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銨鹽都為晶體,都能溶于水且加熱時都能產生NH3B.氨氣的還原性可以解釋氨氣與氯化氫的反應實驗C.銨鹽作氮肥時,與生石灰混用的效果更好D.氨氣極易溶于水,可以用來做噴泉實驗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檢驗氨氣的現象是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B.實驗室可用氫氧化鈉與硝酸銨共熱制備氨氣C.絕大多數銨鹽受熱易分解,但產物不一定有NH3D.將兩根分別蘸有濃氨水與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可觀察到白煙04 考查噴泉實驗原理及應用7.(24-25高三上·江西·期中)如圖是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的4個噴泉實驗方案。下列有關操作不可能引發噴泉現象的是( )A.擠壓裝置①的膠頭滴管使CCl4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B.擠壓裝置②的膠頭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C.用鼓氣裝置從裝置③的a處不斷鼓入空氣并打開止水夾D.向裝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濃硫酸并打開止水夾8.(24-25高三上·江西南昌·月考)已知NH3是能用來做噴泉實驗的氣體,若在同溫同壓下用等體積燒瓶一個收集滿NH3,另一個收集NH3和N2的混合氣體,如圖所示,噴泉實驗停止后,兩個燒瓶內溶液的關系式(不考慮燒瓶內溶質的擴散,氨水的溶質按NH3計算)( )A.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不同B.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溶質的物質的量不同C.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都不同D.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都相同05 考查氨的實驗室制法及創新9.【結合化學史考查氨氣的制法】(2025·廣東湛江·二模)1727年,英國的化學家哈爾斯用氯化銨與石灰的混合物合成了氨氣。以下實驗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是A.制備 B.干燥C.尾氣處理 D.噴泉實驗10.(2025·廣東佛山·二模)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略去),實驗前關閉止水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試劑m是堿石灰B.攪拌后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C.攪拌后錐形瓶壁變冷,說明發生了吸熱反應D.攪拌后打開止水夾,產生大量白煙,說明反應生成了06 考查硝酸的性質及實驗探究11.(2025·北京朝陽·二模)濃硝酸與銅作用的過程如下圖所示。現象:i.a中產生紅棕色氣體,溶液呈綠色,試管壁發熱;b中充滿紅棕色氣體ii.燒杯液面上方無明顯變化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a中產生紅棕色氣體,主要體現了濃硝酸的氧化性B.b中氣體的顏色比a中的淺,與正向移動有關C.溶液吸收的反應為D.a中溶解6.4g銅時,轉移電子的數目為12.(2025·河北保定·一模)某科研小組探究銅和濃硫酸在一定條件下的反應,進行如下實驗,流程中除外反應產物均已標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化合物X為B.該流程的實質是濃硝酸將銅氧化C.該實驗中濃硫酸體現了強氧化性和酸性D.理論上產生的物質的量為07 考查金屬與硝酸反應的多角度計算13.(2025·山東·二模)探究銅與硝酸反應的生成時的硝酸濃度。如圖所示,先通一段時間后關閉活塞K,將銅絲伸入溶液中,當A中氣體變為無色時,上提銅絲,再將B中溶液稀釋至,取,用的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忽略硝酸的揮發、分解及溶液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用盛有溶液的洗氣瓶進行尾氣吸收B.銅與硝酸反應主要生成時的硝酸濃度不大于C.若不通,可能導致所得實驗結果偏高D.若通過直接滴定A中剩余酸的量(掩蔽掉的干擾)進行求算,所得實驗結果偏低14.(2024·江蘇南京·模擬預測)向Cu、Cu2O和CuO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 L 0.6 mol·L-1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時收集到2 240 mL NO氣體(標準狀況)。已知:Cu2O+2H+=Cu+Cu2++H2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上述體現酸性的硝酸與體現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1B.若將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熱還原,所得到固體的質量為32 gC.Cu2O跟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2O+14H++2=6Cu2++2NO↑+7H2OD.若混合物中含0.1 mol Cu,將該混合物與稀硫酸充分反應,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為0.1 mol08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的轉化關系15.(2025·寧夏陜西·模擬預測)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E、G、Q、R均為氣體,其中R為紅棕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E、G、Q、R、T所含同種元素化合價依次升高B.E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E是電解質C.Q和E可用排水法收集D.銅與不同濃度的T溶液反應均可生成Q16.(2025·河南鄭州·一模)氮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如下所示,其中d為紅棕色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c、d、e都是自然界中氮循環過程中的物質B.a在足量的空氣中燃燒能夠生成cC.向少量e的濃溶液中加入足量銅片,將產生的氣體干燥后可得到純凈的氣體dD.實驗室中可通過加熱消石灰和f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氣體a09 考查不同價態含氮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17.(2025·山東菏澤·一模)為探究Ag2SO3能否溶于硝酸,某實驗小組進行如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由②③知少量的Ag2SO4能溶于稀硝酸B.④中白色沉淀為Ag2SO4C.⑥中沉淀溶解發生反應:Ag2SO3+2HNO3(濃)=AgSO4+2NO2↑+H2OD.上述實驗表明Ag2SO3能否溶于硝酸與硝酸的濃度有關18.(2025·全國·模擬預測)實驗小組利用和制備,下列相關原理、裝置及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制備NO B.干燥NOC.制備 D.吸收尾氣10 考查氮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19.(2025高三上·江蘇·月考)VA族氮、磷、砷(As)、銻(Sb)元素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催化氧化生成NO,NO繼續被氧化為,將通入水中制取。工業上用白磷()與反應生成和一種鹽,該鹽可與反應制備一元中強酸。雌黃和在鹽酸中反應轉化為雄黃()和(沸點114℃)并放出氣體。銻是帶有銀色光澤的灰色金屬,其氧化物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銻能與鉛形成用途廣泛的合金。下列化學反應表示錯誤的是A.制的離子方程式:B.白磷與溶液反應:C.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D.雌黃制備雄黃的方程式:20.【結合物質的用途考查氮族元素的性質】(24-25高三上·江蘇·月考)ⅤA族氮、磷、砷(As)、銻(Sb)元素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生產銨鹽、硝酸、純堿、醫藥等;肼()的燃燒熱為624kJmol,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白磷()晶胞如圖所示,P元素可形成多種含氧酸,其中次磷酸()為一元弱酸,H3PO4為三元中強酸。雌黃(As2S3)和SnCl2在鹽酸中反應轉化為雄黃(As4S4)和SnCl4(沸點114 ℃)并放出H2S氣體。銻是帶有銀色光澤的灰色金屬,鉛銻合金一般用作鉛蓄電池的負極材料。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易分解,可用作氮肥B.氨氣易液化,可用于工業制硝酸C.具有脫水性,可用于實驗室乙醇制取乙烯D.鉛銻合金導熱性好,可用作鉛蓄電池的電極材料1.(2025·廣東廣州·二模)興趣小組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制備NO B.除去NO中的NO2C.收集NO D.吸收尾氣中的NO2.(2025·北京海淀·三模)將濃氨水分別滴加到下列試劑中,產生的實驗現象、體現出的性質以及對應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實驗 試劑 現象 性質 方程式A 滴有酚酞的蒸餾水 溶液變紅 堿性B 氯氣 產生白煙 還原性C 燒堿固體 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不穩定性D 溶液 溶液最終變為深藍色 可形成配合物3.(24-25高三上·江西宜春·月考)中學實驗中,通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噴泉實驗,來驗證氣體的“溶解性”,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滴管加入液體后,由于氣體的“溶解”,使瓶內壓強減小,導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壓強,從而形成噴泉B.選用合適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噴泉實驗C.HCl、NH3和SO2均能用該裝置做噴泉實驗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做噴泉實驗,燒瓶中將充滿稀硝酸4.(2025·浙江嘉興·三模)下列有關硝酸的反應說法正確的是A.在反應中,是還原劑,是氧化劑B.實驗室用與反應制取氣體C.用制備:方案①,方案②,方案②的利用率高D.濃硝酸被還原為,若反應消耗,則轉移電子5.(2025·四川·二模)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密度為,質量分數為的濃硝酸中,得到和的混合氣體(標況),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恰好使金屬離子全部沉淀,共得到2.54g沉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與銅鎂合金反應的濃硝酸過量B.得到的和的混合氣體中C.加入的溶液的體積D.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2025·廣東卷)按如圖組裝裝置并進行實驗:將銅絲插入溶液中,當c中紅色褪去時,將銅絲拔離液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中有化合反應發生,并有顏色變化B.b中氣體變紅棕色時,所含氮氧化物至少有兩種C.c中溶液紅色剛好褪去時,恰好完全反應D.若將a中稀硝酸換為濃硫酸并加熱,則c中溶液顏色會褪去2.(2025·江蘇卷)大氣中的氮是取之不盡的天然資源。下列工業生產中以氮氣作反應物的是A.工業合成氨 B.濕法煉銅 C.高爐煉鐵 D.接觸法制硫酸3.(2024·湖南卷)某學生按圖示方法進行實驗,觀察到以下實驗現象:①銅絲表面緩慢放出氣泡,錐形瓶內氣體呈紅棕色;②銅絲表面氣泡釋放速度逐漸加快,氣體顏色逐漸變深;③一段時間后氣體顏色逐漸變淺,至幾乎無色;④錐形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終銅絲與液面脫離接觸,反應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開始階段銅絲表面氣泡釋放速度緩慢,原因是銅絲在稀HNO3中表面鈍化B.錐形瓶內出現了紅棕色氣體,表明銅和稀HNO3反應生成了NO2C.紅棕色逐漸變淺的主要原因是D.銅絲與液面脫離接觸,反應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4.(2024·湖北卷)堿金屬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藍色溶劑化電子是強還原劑。鋰與液氨反應的裝置如圖(夾持裝置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堿石灰有利于逸出B.鋰片必須打磨出新鮮表面C.干燥管中均可選用D.雙口燒瓶中發生的變化是5.(2023·湖北卷)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及加熱裝置略)制備高純白磷的流程如下: 下列操作錯誤的是A.紅磷使用前洗滌以除去表面雜質B.將紅磷轉入裝置,抽真空后加熱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氣C.從a口通入冷凝水,升溫使紅磷轉化D.冷凝管外壁出現白磷,冷卻后在氮氣氛圍下收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6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通用版)第03講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專項訓練)(原卷版).docx 備戰2026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通用版)第03講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專項訓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