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物質的量(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16 Mg 24 Cl 35.5 V 51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15×3分)1.【化學史+物質的量】(24-25高三上·江西上饒·月考)摩爾來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為大量、堆積,是在1971年10月有41個國家參加的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增加的國際單位制(SI)的第七個基本單位。下列對于“摩爾”的理解正確的是A.1mol任何物質所含有的分子數都相同B.摩爾可以把物質的宏觀數量與微觀粒子的數量聯系起來C.3S既可以表示3個硫原子又可以表示3mol硫原子D.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簡稱摩,符號為mol【答案】D【解析】A.物質可能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構成,不一定含有分子,比如1molO2所含有的分子數為NA,而1molFe所含有的原子數為NA,A錯誤;B.物質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是可以把物質的宏觀數量與微觀粒子的數量聯系起來,而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B錯誤;C.3S可以表示3個硫原子,但不能表示3mol硫原子,C錯誤;D.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其單位為摩爾,簡稱摩,符號為mol,D正確;故選D。2.(2025·湖北·一模)用固體樣品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經過稱量、溶解、轉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圖示對應的操作規范的是A.稱量 B.溶解 C.轉移 D.定容【答案】B【解析】A、托盤天平稱量時應是左物右碼,A錯誤;B、固體溶解在燒杯中進行,B正確;C、向容量瓶中轉移溶液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C錯誤;D、定容時膠頭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中,D錯誤。答案選B。3.(2025·浙江嘉興·三模)下圖是配制溶液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操作1前用托盤天平和濾紙稱取氫氧化鈉固體B.為使溶液充分混合,虛線框內的操作可用操作7C.若操作2中未冷卻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濃度偏高D.操作7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此時需補加少量蒸餾水至刻度線【答案】C【分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解析】A.托盤天平只能精確到0.1g,且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腐蝕性、不能用濾紙稱量氫氧化鈉固體,A錯誤;B.為使溶液充分混合,要輕輕搖動容量瓶(虛線框內的操作),操作方法為,不可用操作7搖勻操作,B錯誤;C.若操作2中未冷卻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導致冷卻后溶液體積減小,所配溶液濃度偏高,C正確;D.搖勻時會有少量液體附著到刻線上方,造成暫時性的液面低于刻線。加水會使溶液總體積變大,溶液濃度偏低,D錯誤;故選C。4.【氯堿工業+阿伏加德羅常數】(2025·廣東深圳·三模)氯堿工業涉及、、NaOH、NaCl等物質。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1mol NaCl固體中,含離子數為B.的NaOH溶液中,含有氫原子數為C.標準狀況下,和的混合氣體含有分子數目為D.將與NaOH溶液反應制備消毒液,消耗轉移電子數為【答案】A【解析】A.NaCl中含有Na+和Cl-,1molNaCl固體中,含離子數為,A正確;B.NaOH溶液中的水分子中也含有氫原子,則1L的NaOH溶液中,含有氫原子數大于,B錯誤;C.標況下,22.4 L的H2和Cl2混合氣體為1mol,氣體含有分子數目為NA,C錯誤;D.Cl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反應中 Cl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1molCl2參與反應轉移1mol電子,所以轉移電子數為NA,D錯誤;故選A。5.(2025·江西·一模)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二氧化硅晶體中含有的硅氧鍵數目為B.標準狀況下,己烷在中完全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數目為C.含中子數目為D.由乙烯和環丙烷組成的混合氣體中所含碳原子數不一定為【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硅晶體中平均1個二氧化硅含有4個硅氧鍵,故60g二氧化硅即1mol中含有硅氧鍵的數目為4NA,故A錯誤;B.標況下己烷不是氣體,不能使用標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計算22.4L己烷的物質的量,故B錯誤;C.的物質的量為,1個中含有10個中子,故含中子數目為,故C正確;D.42g乙烯和環丙烷的混合物中含有3mol最簡式為CH2,含有3mol碳原子,含碳原子數為3NA,故D錯誤;故選C。6.(2025·重慶·一模)用金屬鈉制取氧化鈉通常利用以下反應:,與充分反應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A.有生成 B.反應剩余C.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數目為 D.生成標況下2.24L氣體【答案】C【分析】根據反應:可知,與充分反應后,完全反應,過量,只消耗,轉移電子數目為,剩余,據此分析解答。【解析】A.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當有反應時,會有生成,A正確;B.根據分析,過量,只消耗,剩余,B正確;C.根據分析,過量,完全反應,則轉移電子數目為,C錯誤;D.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當有反應時,生成,折算成標況下的氣體體積為,D正確;故答案為:C。7.(2025·福建福州·二模)CuSO4 5H2O(Mr=250)的結構及分解過程的熱重曲線如圖。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CuSO4 5H2O中微粒間作用力有離子鍵、配位鍵、氫鍵B.1L0.1 CuSO4溶液中Cu2+的數目小于0.1NAC.與CCl4互為等電子體,均為正四面體構型D.高于800℃發生:【答案】D【解析】A.在上述結構示意圖中,存在O→Cu配位鍵,H-O、S-O共價鍵和[Cu(H2O)4]2+和硫酸根形成的離子鍵,氫鍵等,A正確;B.1L0.1CuSO4中溶質物質的量為1mol,CuSO4為可酸弱堿鹽,銅離子水解,故溶液中Cu2+的數目小于0.1NA,B正確;C.與CCl4原子個數相等,價電子數均相等,二者互為等電子體,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4+=4,都采用sp3雜化且不含孤電子對,均為正四面體構型,C正確;D.2.5mgCuSO4 5H2O中含Cu0.64mg,故高于800℃時產物質量0.72mg,,則產物為Cu2O,發生:,D錯誤;故選D。8.【新分析技術+阿伏加德羅定律】(2025高三上·江西宜春·月考)如圖是利用“手持”技術測定陽光照射不同氣體溫度變化曲線,其中四個容器均密閉、體積相等且初始壓強均為101kP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開始時,和的密度之比為8:7B.12:30-13:30時間范圍內壓強最大C.若容器的容積為22.4L,12:30時原子個數等于D.光照相同時間,的溫度變化最大,是四種氣體中溫室效應最顯著的【答案】C【解析】A.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開始時四種氣體的壓強相同,體積相同,則氣體的物質的量相同,則氣體的密度比等于氣體摩爾質量之比,即和的密度之比為8:7,A正確;B.根據圖示可知:12:30-13:30時間范圍內CO2溫度升高最大,由于開始壓強相同,在則這一段時間內壓強最大,B正確;C.此時氣體未處于標準狀況,不能用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C錯誤;D.根據圖示可知:光照相同時間,的溫度變化最大,是四種氣體中溫室效應最顯著的,D正確;答案選C。9.(2025·遼寧遼西·模擬預測)實驗室配制 500 mL0.2 mol·L-1 的硫酸亞鐵溶液,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計算,需用天平稱15.2g綠礬(FeSO4·7H2O)晶體B.將稱取的綠礬晶體直接放到容量瓶中溶解C.配制溶液過程中,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則所配溶液濃度偏小D.從所配制的溶液中取出200 mL,所取溶液中Fe2+的物質的量濃度仍為0.2mol/L【答案】D【解析】A.通過計算,15.2g綠礬(FeSO4 7H2O)的物質的量為 <0.5L×0.2mol·L-1,應稱量綠礬的質量為0.1mol×278g/mol=27.8g,故A錯誤;B.將稱取的綠礬晶體放到小燒杯中溶解,故B錯誤;C.配制溶液過程中,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V偏小,所配溶液濃度偏大,故C錯誤;D.溶液具有均一性,從所配制的溶液中取出200 mL,所取溶液中Fe2+的物質的量濃度仍為0.2mol·L-1,故D正確;故選D。10.(2025·四川成都·二模)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下,1LpH=12的溶液中的數目為B.常溫常壓下,與的密度之比為2:1C.標準狀況下,11.2L(氣體)與水完全反應(生成和HF)時轉移的電子數目為D.標準狀況下,11.2L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ClO的微粒數目之和為【答案】B【解析】A.常溫下,1LpH=12的任何溶液中的數目都應為,故A錯誤;B.由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可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與的密度之比為2:1,B正確;C.,H、F元素的化合價不變,+2價的氧和-2價的氧發生歸中反應,0.5mol與水完全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目為, C錯誤;D.標準狀況下,11.2L溶于水,氯原子的總數目應該為,氯水中含氯粒子應該還有,D錯誤;故選B。11.(2025高三上·新疆喀什·月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24 g 鎂與27 g鋁中,含有相同的質子數B.同等質量的氧氣和臭氧中,電子數相同C.1 mol重水與1 mol水中,中子數比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學鍵數相同【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物質結構,需要先分析該物質中含有的微觀粒子或組成的情況,再結合題目說明進行計算。【解析】A.1個Mg原子中有12個質子,1個Al原子中有13個質子。24g鎂和27g鋁各自的物質的量都是1mol,所以24g鎂含有的質子數為12mol,27g鋁含有的質子的物質的量為13mol,選項A錯誤;B.設氧氣和臭氧的質量都是Xg,則氧氣(O2)的物質的量為mol,臭氧(O3)的物質的量為mol,所以兩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別為×2=mol和×3=mol,即此時氧氣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樣多的,而每個氧原子都含有8個電子,所以同等質量的氧氣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電子數,選項B正確;C.重水為,其中含有1個中子,含有8個中子,所以1個重水分子含有10個中子,1mol重水含有10mol中子。水為,其中沒有中子,含有8個中子,所以1個水分子含有8個中子,1mol水含有8mol中子。兩者的中子數之比為10:8=5:4,選項C錯誤;D.乙烷(C2H6)分子中有6個C-H鍵和1個C-C鍵,所以1mol乙烷有7mol共價鍵。乙烯(C2H4)分子中有4個C-H鍵和1個C=C,所以1mol乙烯有6mol共價鍵,選項D錯誤;故選B。12.(2025高三上·寧夏銀川·月考)向含等物質的量濃度FeCl3和Fe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反應過程中各離子的物質的量與加入鋅粉的物質的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D點的橫坐標 x=1.25B.反應至點時,溶液總質量增加C.線段表示n(Fe3+)的變化趨勢D.起始時,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均為【答案】A【分析】氯化鐵的氧化性強于氯化亞鐵,則氯化亞鐵和氯化鐵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時,氯化鐵溶液優先與鋅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鋅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溶液中鐵離子濃度減小、亞鐵離子濃度增大,由圖可知,鋅為0.5mol時,鐵離子和鋅恰好完全反應,則混合溶液中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5mol2=1mol,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2mol;當鐵離子完全反應后,亞鐵離子與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鐵和鋅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溶液中亞鐵離子濃度減小,線段AB表示溶液中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的變化趨勢,B點時,亞鐵離子和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消耗鋅的物質的量為2mol,則B點的橫坐標為2.5mol,溶液總質量增加的質量為:。【解析】A.由分析可知,鋅為0.5mol時,溶液中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2mol,設AD段消耗鋅為amol,根據D點時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與鋅離子物質的量相等可得:,解得a=0.75mol,則D點的橫坐標x=1.25mol,A正確;B.由分析可知,B點時,亞鐵離子和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總質量增加的質量為:50.5g,B錯誤;C.分析可知,線段AB表示溶液中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的變化趨勢,C錯誤;D.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都為1mol,則起始時,溶液中氯化鐵和氯化亞鐵的濃度均為,D錯誤;故選A。13.【工業制備+含量測定】(2024高三下·山東濟南·開學考試)某工廠廢液中含有大量的、及少量的、,利用該廢液制備的流程如下:產品含量的測定:稱取m g產品溶解于大量較濃鹽酸中,在氛圍下用適量還原劑恰好將還原為,用的標準液滴定,終點時消耗標準液V mL。已知:①氧化性;②,;③當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等于時,可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根據上述產品含量測定的實驗原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室配制溶液時需加入鹽酸和錫粉B.若加入的還原劑不足,則測定結果偏小C.滴定時選用淀粉作指示劑,產生的離子方程式:D.則產品中Sn的質量分數為%【答案】C【解析】A.因為容易被空氣氧化,所以要加入錫粒,而也容易水解,所以氯化亞錫中必須含有鹽酸,故A正確;B.若加入的還原劑不足,不能完全還原為,則消耗碘酸鉀的量減少,使測定結果偏小,故B正確;C.滴定時碘酸鉀先于反應生成,然后過量的碘酸鉀與在酸性條件下生成,所以反應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故C錯誤;D.由得失電子守恒得到關系式為3Sn2+~KIO3計算n(KIO3)= ×(V×10-3)L=cV×10-3mol,則n(Sn2+)= 3cV×10-3mol。錫的質量分數為=,故D正確;故選C14.(2025高三上·遼寧鞍山·月考)某同學為測定和混合粉末中的含量。將和混合粉末加入的稀硝酸中,得到氣體(標準狀況下),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后有固體剩余B.反應后的溶液中C.單質在混合粉末中的質量分數約為D.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鐵粉,可置換出【答案】D【解析】A.Cu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混合粉末全部為,消耗的硝酸最多為(硝酸的物質的量為),設混合粉末中和的物質的量分別為、,依題意可得,聯立解得。由以上分析可知,硝酸過量,不會有固體剩余,項錯誤;B.,B項錯誤;C.單質在混合粉末中的質量分數為,C項錯誤;D.可置換出銅的質量為,D項正確;本題選D。15.(2025高三上·江西萍鄉·月考)某密閉剛性容器由可動活塞隔成甲、乙兩室,室溫下向甲中充入由和組成的混合氣體19g,向乙中充入1mol空氣,此時活塞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甲室混合氣體的分子總數為B.甲室、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4C.甲室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同溫同壓下密度的9.5倍D.若將甲室氣體點燃引爆并恢復至室溫,忽略生成水的體積,活塞最終停留在刻度2處【答案】D【解析】A.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密度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同溫同壓下,甲、乙的體積比為2:1,則物質的量之比為2:1,所以甲室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2 mol時分子總數為2 NA,A錯誤;B.甲室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2 mol,質量為19 g,設氫氣的物質的量為x,2 g/molx+32 g/mol(2 mol-x)= 19 g,解得 x=1.5 mol,甲室H2、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5mol:(2-1.5) mol=3:1,B錯誤;C.甲室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2 mol,質量為19 g,平均摩爾質量為,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所以甲室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同溫同壓時H2密度的4.75倍,C錯誤;D.根據B項可知甲中含有1.5 mol氫氣、0.5 mol 氧氣,若將甲室氣體點燃并恢復至室溫,反應后剩余0.5 mol氫氣,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所以活塞最終停留在刻度2處,D正確;故選D。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5分)16.(2025高三·安徽省合肥·聯考)(14分)化學計量在生產和科研中應用廣泛。回答下列問題:(1)個分子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其質子的物質的量為 。(2)某氣態氧化物的化學式為,標準狀況下該氧化物的體積為,則的摩爾質量為 。(3)若g某氣體A2,含有的分子數為,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則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可表示為 (用含字母的代數式表示)。(4)標準狀況下將a LX氣體(摩爾質量為)全部溶于0.1 L水(水的密度為)中(假設氣體與水不反應),所得溶液的密度為,則此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5)將溶液與溶液相混合,則混合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體積的變化)。(6)某混合溶液中含有離子:、、、,測得、和的物質的量濃度依次為:、、,則該混合溶液中 。【答案】(每空2分)(1)(2)(3)(4)(5)(6)【解析】(1)個分子的物質的量=,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其質子的物質的量為1.5mol×18=;(2)某氣體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2,在標準狀況下,1.28g該氧化物的體積為448mL即為=0.02mol,則該氧化物的摩爾質量為=64g/mol;(3)g某氣體A2,含有的分子數為,則=N,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則,聯立得:;(4)氣體溶于水后,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質量等于=,溶液體積=,則此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5)不參與離子反應,則混合后鈉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6)溶液呈電中性,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則,c()+2c()=c()+2c(),則該混合溶液中 +2×-2×=。17.(2024·浙江省舟山·模擬預測)(12分)將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3.27 g加熱到質量不再減輕時,測得殘留固體2.65 g。另取相同質量的此混合物固體,跟 100 mL某濃度的鹽酸剛好完全反應生成NaCl,求;(1)此混合物中NaHCO3與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所用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3)生成C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答案】(每空4分)(1)4∶3(2)(3)784mL【分析】加熱發生反應2NaHCO3Na2CO3+H2O+CO2↑,殘留固體質量2.65g為Na2CO3,包括加熱分解生成的Na2CO3及原混合物中含有的Na2CO3,利用差量法計算NaHCO3的質量,進而計算Na2CO3的質量,再根據n=計算二者物質的量;根據氯離子守恒可知n(HCl)=n(NaCl)計算HCl的濃度,以此解題。【解析】(1)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a,則2NaHCO3Na2CO3+H2O+CO2↑,質量減少為168g-44g-18g=62g,根據方程式反應的比例關系:168:62=a:(3.27g-2.65g),解得a=1.68g,其物質的量=,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3.27g-1.68g=1.59g,其物質的量為:,則此混合物中NaHCO3與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02∶0.015=4∶3;(2)由分析可知,殘留固體質量2.65g為Na2CO3,物質的量為:0.025mol,則根據鈉守恒可知,最終生成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0.025mol×2=0.05mol,則鹽酸的物質的量為0.05mol,其濃度為:;(3)由第一問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015mol和0.02mol,和鹽酸反應時,其中的碳元素都生成二氧化碳,根據碳守恒可知,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015mol+0.02mol=0.035mol,其體積為:784mL。18.(24-25高三上·湖南長沙·聯考)(14分)I.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室常用的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為,密度為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2)要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為的稀硫酸,需量取上述濃硫酸的體積 。(3)配制稀硫酸時使用的儀器除量筒、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用到的儀器有 、 等。Ⅱ.某小組從文獻資料上獲得如下信息: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緩慢分解成和,為了驗證這一信息,該科研小組將一瓶在潮濕空氣中久置的樣品混合均勻后,進行如下實驗:(4)在一個質量為的蒸發皿中加入一些樣品,稱得總質量為。用酒精燈對其充分加熱,冷卻后稱得其總質量為,殘留在蒸發皿中的固體是(填化學式) 。(5)為測量的質量分數,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發生反應之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其具體操作為 。另稱取相同質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中,打開活塞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沒有氣泡產生為止,針筒中收集到氣體折算成樣品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滴入稀硫酸的體積及針筒活塞的內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計),該小組設稱取的每份樣品中的的物質的量分別為,列出了如下算式:,根據相似原理,完成下列算式: 。(6)計算樣品中的的質量分數 。【答案】(1)(2分)(2)(2分)(3)容量瓶(1分) 膠頭滴管(1分)(4)(2分)(5)①用雙手緊握錐形瓶的外壁,如果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動,把手拿開,過一會兒,活塞又恢復原來位置,則證明裝置氣密性好,裝置不漏氣(2分) ②0.4mol(2分)(6)(2分)【解析】(1)實驗室常用的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為,密度為的物質的量濃度;(2)要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為的稀硫酸,需量取上述濃硫酸的體積;;(3)配制稀硫酸時使用的儀器除量筒、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用到的儀器有容量瓶和膠頭滴管;(4)充分加熱過程中,樣品中的碳酸氫鈉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在加熱過程中逸出,導致質量減少,最終留下的只有碳酸鈉 ;(5)①用雙手緊握錐形瓶的外壁,如果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動,把手拿開,過一會兒,活塞又恢復原來位置,則證明裝置氣密性好,裝置不漏氣;②在一個質量為的蒸發皿中加入一些樣品,稱得總質量為。用酒精燈對其充分加熱,冷卻后稱得其總質量為,殘留在蒸發皿中的固體是,則剩余的物質的量為:,根據反應方程式,生成物中的物質的量為反應物的一半,設稱取的每份樣品中的的物質的量分別為,則得到,則;(6)已知,,解得,樣品中的的質量分數:。19.(2025·甘肅蘭州·一模)(15分)二草酸合銅(Ⅱ)酸鉀是一種重要的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性質,制備流程如下:已知:1.2.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實驗步驟:步驟1:制備:稱取2.5g硫酸銅晶體(),溶于水,滴入過量的溶液,加熱煮沸,冷卻,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抽濾,然后用蒸餾水洗滌,得到氧化銅。步驟2:制?。簩⒕w加入蒸餾水中,微熱,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待充分溶解后分次加入,反應生成。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結束后將溶液冷卻至室溫,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卻,析出晶體,過濾并用乙醇洗滌晶體。請回答:(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 。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的方法: 。(2)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 。(3)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 ,用乙醇洗滌晶體的目的是 。(4)將制得的進行熱重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由圖可知在C點剩余固體為和 。【答案】(1)托盤天平、藥匙(2分) 抽氣,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2分) 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2)防止草酸分解(2分)(3)(2分) 水浴加熱(1分) 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2分)(4)(2分)【分析】膽礬溶于水,加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氫氧化銅,加熱煮沸氫氧化銅分解生成氧化銅;草酸晶體加水微熱,然后加入碳酸鉀固體,可生成草酸氫鉀;二者混合在50℃水浴加熱,反應結束后將溶液冷卻至室溫,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卻,析出晶體,過濾并用乙醇洗滌晶體,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晶體。【解析】(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稱量固體藥品,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通過水流動起到抽氣作用,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只要證明最后的洗滌液中不含,方法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草酸受熱易分解,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防止草酸分解;(3)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方程式為;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水浴加熱;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滌晶體可以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進行熱重分析,加熱至恒重,應得到剩余固體為和銅的氧化物,1mol質量為354g,根據原子守恒,可得到1mol,1mol的質量為138g,C點剩余質量59.3%×354g≈210g,則銅的氧化物質量為210g-138g=72g,根據銅原子守恒,該固體含有64g銅原子,余下應為O原子質量8g,該氧化物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章 物質的量(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16 Mg 24 Cl 35.5 V 51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15×3分)1.【化學史+物質的量】(24-25高三上·江西上饒·月考)摩爾來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為大量、堆積,是在1971年10月有41個國家參加的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增加的國際單位制(SI)的第七個基本單位。下列對于“摩爾”的理解正確的是A.1mol任何物質所含有的分子數都相同B.摩爾可以把物質的宏觀數量與微觀粒子的數量聯系起來C.3S既可以表示3個硫原子又可以表示3mol硫原子D.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簡稱摩,符號為mol2.(2025·湖北·一模)用固體樣品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經過稱量、溶解、轉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圖示對應的操作規范的是A.稱量 B.溶解 C.轉移 D.定容3.(2025·浙江嘉興·三模)下圖是配制溶液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操作1前用托盤天平和濾紙稱取氫氧化鈉固體B.為使溶液充分混合,虛線框內的操作可用操作7C.若操作2中未冷卻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濃度偏高D.操作7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此時需補加少量蒸餾水至刻度線4.【氯堿工業+阿伏加德羅常數】(2025·廣東深圳·三模)氯堿工業涉及、、NaOH、NaCl等物質。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1mol NaCl固體中,含離子數為B.的NaOH溶液中,含有氫原子數為C.標準狀況下,和的混合氣體含有分子數目為D.將與NaOH溶液反應制備消毒液,消耗轉移電子數為5.(2025·江西·一模)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二氧化硅晶體中含有的硅氧鍵數目為B.標準狀況下,己烷在中完全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數目為C.含中子數目為D.由乙烯和環丙烷組成的混合氣體中所含碳原子數不一定為6.(2025·重慶·一模)用金屬鈉制取氧化鈉通常利用以下反應:,與充分反應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A.有生成 B.反應剩余C.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數目為 D.生成標況下2.24L氣體7.(2025·福建福州·二模)CuSO4 5H2O(Mr=250)的結構及分解過程的熱重曲線如圖。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CuSO4 5H2O中微粒間作用力有離子鍵、配位鍵、氫鍵B.1L0.1 CuSO4溶液中Cu2+的數目小于0.1NAC.與CCl4互為等電子體,均為正四面體構型D.高于800℃發生:8.【新分析技術+阿伏加德羅定律】(2025高三上·江西宜春·月考)如圖是利用“手持”技術測定陽光照射不同氣體溫度變化曲線,其中四個容器均密閉、體積相等且初始壓強均為101kP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開始時,和的密度之比為8:7B.12:30-13:30時間范圍內壓強最大C.若容器的容積為22.4L,12:30時原子個數等于D.光照相同時間,的溫度變化最大,是四種氣體中溫室效應最顯著的9.(2025·遼寧遼西·模擬預測)實驗室配制 500 mL0.2 mol·L-1 的硫酸亞鐵溶液,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計算,需用天平稱15.2g綠礬(FeSO4·7H2O)晶體B.將稱取的綠礬晶體直接放到容量瓶中溶解C.配制溶液過程中,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則所配溶液濃度偏小D.從所配制的溶液中取出200 mL,所取溶液中Fe2+的物質的量濃度仍為0.2mol/L10.(2025·四川成都·二模)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下,1LpH=12的溶液中的數目為B.常溫常壓下,與的密度之比為2:1C.標準狀況下,11.2L(氣體)與水完全反應(生成和HF)時轉移的電子數目為D.標準狀況下,11.2L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ClO的微粒數目之和為11.(2025高三上·新疆喀什·月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24 g 鎂與27 g鋁中,含有相同的質子數B.同等質量的氧氣和臭氧中,電子數相同C.1 mol重水與1 mol水中,中子數比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學鍵數相同12.(2025高三上·寧夏銀川·月考)向含等物質的量濃度FeCl3和Fe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反應過程中各離子的物質的量與加入鋅粉的物質的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D點的橫坐標 x=1.25B.反應至點時,溶液總質量增加C.線段表示n(Fe3+)的變化趨勢D.起始時,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3.【工業制備+含量測定】(2024高三下·山東濟南·開學考試)某工廠廢液中含有大量的、及少量的、,利用該廢液制備的流程如下:產品含量的測定:稱取m g產品溶解于大量較濃鹽酸中,在氛圍下用適量還原劑恰好將還原為,用的標準液滴定,終點時消耗標準液V mL。已知:①氧化性;②,;③當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等于時,可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根據上述產品含量測定的實驗原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室配制溶液時需加入鹽酸和錫粉B.若加入的還原劑不足,則測定結果偏小C.滴定時選用淀粉作指示劑,產生的離子方程式:D.則產品中Sn的質量分數為%14.(2025高三上·遼寧鞍山·月考)某同學為測定和混合粉末中的含量。將和混合粉末加入的稀硝酸中,得到氣體(標準狀況下),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后有固體剩余B.反應后的溶液中C.單質在混合粉末中的質量分數約為D.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鐵粉,可置換出15.(2025高三上·江西萍鄉·月考)某密閉剛性容器由可動活塞隔成甲、乙兩室,室溫下向甲中充入由和組成的混合氣體19g,向乙中充入1mol空氣,此時活塞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甲室混合氣體的分子總數為B.甲室、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4C.甲室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同溫同壓下密度的9.5倍D.若將甲室氣體點燃引爆并恢復至室溫,忽略生成水的體積,活塞最終停留在刻度2處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5分)16.(2025高三·安徽省合肥·聯考)(14分)化學計量在生產和科研中應用廣泛?;卮鹣铝袉栴}:(1)個分子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其質子的物質的量為 。(2)某氣態氧化物的化學式為,標準狀況下該氧化物的體積為,則的摩爾質量為 。(3)若g某氣體A2,含有的分子數為,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則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可表示為 (用含字母的代數式表示)。(4)標準狀況下將a LX氣體(摩爾質量為)全部溶于0.1 L水(水的密度為)中(假設氣體與水不反應),所得溶液的密度為,則此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5)將溶液與溶液相混合,則混合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體積的變化)。(6)某混合溶液中含有離子:、、、,測得、和的物質的量濃度依次為:、、,則該混合溶液中 。17.(2024·浙江省舟山·模擬預測)(12分)將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3.27 g加熱到質量不再減輕時,測得殘留固體2.65 g。另取相同質量的此混合物固體,跟 100 mL某濃度的鹽酸剛好完全反應生成NaCl,求;(1)此混合物中NaHCO3與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所用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3)生成C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18.(24-25高三上·湖南長沙·聯考)(14分)I.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室常用的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為,密度為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2)要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為的稀硫酸,需量取上述濃硫酸的體積 。(3)配制稀硫酸時使用的儀器除量筒、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用到的儀器有 、 等。Ⅱ.某小組從文獻資料上獲得如下信息: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緩慢分解成和,為了驗證這一信息,該科研小組將一瓶在潮濕空氣中久置的樣品混合均勻后,進行如下實驗:(4)在一個質量為的蒸發皿中加入一些樣品,稱得總質量為。用酒精燈對其充分加熱,冷卻后稱得其總質量為,殘留在蒸發皿中的固體是(填化學式) 。(5)為測量的質量分數,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發生反應之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其具體操作為 。另稱取相同質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中,打開活塞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沒有氣泡產生為止,針筒中收集到氣體折算成樣品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滴入稀硫酸的體積及針筒活塞的內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計),該小組設稱取的每份樣品中的的物質的量分別為,列出了如下算式:,根據相似原理,完成下列算式: 。(6)計算樣品中的的質量分數 。19.(2025·甘肅蘭州·一模)(15分)二草酸合銅(Ⅱ)酸鉀是一種重要的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性質,制備流程如下:已知:1.2.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實驗步驟:步驟1:制備:稱取2.5g硫酸銅晶體(),溶于水,滴入過量的溶液,加熱煮沸,冷卻,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抽濾,然后用蒸餾水洗滌,得到氧化銅。步驟2:制取:將晶體加入蒸餾水中,微熱,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待充分溶解后分次加入,反應生成。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結束后將溶液冷卻至室溫,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卻,析出晶體,過濾并用乙醇洗滌晶體。請回答:(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 。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的方法: 。(2)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 。(3)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 ,用乙醇洗滌晶體的目的是 。(4)將制得的進行熱重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由圖可知在C點剩余固體為和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6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通用版)第二章物質的量(綜合訓練)(原卷版).docx 備戰2026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通用版)第二章物質的量(綜合訓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