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2講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目錄01 課標達標練題型01 考查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及應用題型02 考查硫的氧化物的污染與防治題型03 考查濃硫酸的性質及應用題型04 考查SO32-、SO42-的檢驗題型05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關系題型06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題型07 考查氧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02 核心突破練03 真題溯源練01 考查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及應用1.(24-25高三上·陜西·開學考試)下列有關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硫單質呈黃色,可用作橡膠硫化劑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草編織物C.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作酯化反應的催化劑D.Na2SO3具有還原性,可用于處理自來水中殘留的Cl22.【結合新裝置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2025·江西鷹潭·二模)實驗小組用“W”形玻璃管等微型裝置(下圖)進行實驗以驗證的性質,①、④處的試劑分別為固體、品紅溶液、酸性溶液、-酚酞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①處出現氣泡,體現了的酸性B.②處溶液褪色,用酒精燈加熱后紅色復原C.③處、④處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D.①處試劑換為溶液也可以達到實驗目的02 考查硫的氧化物的污染與防治3.(2025·江蘇南通·模擬預測)下列措施有利于減少酸雨發生的是A.減少塑料制品使用 B.燃煤脫硫 C.集中處理廢舊電池 D.廢金屬回收4.(2025·安徽·模擬預測)工業上煅燒含硫礦物(如FeS2、Sb2S3等)產生的SO2可以按如圖流程脫除或利用。已知:硫酸的結構簡式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途徑I、II、III中均有空氣參與B.途徑II發生的反應為2SO2+O2+2CaCO32CaSO4+2CO2C.途徑III產生的SO3也可以用98.3%濃硫酸吸收D.1molX最多可以與1molNaOH反應03 考查濃硫酸的性質及應用5.(2025·江蘇·模擬預測)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過程是無機基礎化工的重要催化過程。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模擬工業上SO2的催化氧化過程,并測定此條件下SO2的轉化率。已知:SO3的熔點為16.8℃,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甲裝置制備SO2氣體 B.用乙裝置進行SO2的催化氧化C.用丙裝置吸收SO3并測定其質量 D.用丁裝置吸收SO2并測定沉淀質量6.(2025·廣東·一模)濃硫酸與蔗糖的“黑面包”實驗十分有趣。實驗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鋁箔的作用是便于實驗后清洗圓底燒瓶)進行實驗,向圓底燒瓶中滴入濃硫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圓底燒瓶中的鋁箔不與濃硫酸反應B.圓底燒瓶內白色固體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C.浸有品紅溶液的棉花褪色,說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D.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說明濃硫酸具有酸性04 考查SO32-、SO42-的檢驗7.(2025·貴州銅仁·模擬預測)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檢驗補鐵劑硫酸亞鐵片是否被氧化 將鐵氰化鉀溶液滴入硫酸亞鐵片的水溶液B 驗證SO2的漂白性 將SO2通入溴水C 檢驗潔廁劑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向待測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D 檢驗實驗室中Na2SO3溶液是否變質 將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滴入該Na2SO3溶液8.(2024·重慶榮昌·模擬預測)利用下列儀器(夾持裝置略)和用品及試劑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儀器和用品 試劑A 檢驗的存在 試管、滴瓶 稀硝酸、溶液、待檢溶液B 實驗室制備氯氣 圓底燒瓶、分液漏斗、集氣瓶、燒杯、導管、酒精燈、橡皮塞、陶土網 濃鹽酸、、NaOH溶液C 檢驗的存在 燒杯、酒精燈、潔凈的鐵絲 鹽酸、待檢溶液D 配制溶液 托盤天平、藥匙、燒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 蒸餾水、05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關系9.(2025·河南·模擬預測)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甲、丙同主族,乙、丙、丁同周期。常溫下,含甲的化合物r(r由不同短周期元素組成)濃度為0.1 mol·L-1時溶液pH=13,p和q分別是元素丙和丁的單質,其中p為淡黃色固體。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產物水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有多種同分異構體B.甲與丙能形成使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的物質C.工業上常利用反應②制取漂白粉D.m、n的陰離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10.(2025·山西·二模)物質類別和核心元素的價態是我們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兩個重要認識視角。以下是硫元素形成物質的“價-類”二維圖及含硫物質相互轉化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室制備A可以用啟普發生器B.硫元素在自然界以游離態和化合態的形式存在C.H中陰離子的檢驗試劑為稀硝酸和氯化鋇溶液D.食品中加入適量的C可起到漂白、防腐、抗氧化等作用06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11.(2025·廣東深圳·二模)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用于制取并驗證其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結束后,可向裝置甲試管中直接加入水,觀察到溶液變藍B.裝置丙、戊中溶液顏色逐漸褪去的原理相同C.裝置丁中出現的白色沉淀只有硫酸鋇D.裝置乙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氣體12.(2025·山西·二模)已知CuCl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酸性溶液中發生反應:。探究與懸濁液制備CuCl實驗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室用稀硫酸與溶液制備B.為提高CuCl的產量,需要通入過量C.甲中生成CuCl的離子方程式:D.乙中液體a、b分別是苯、NaOH溶液07 考查氧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13.【結合新技術考查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2025·河北·一模)成為非常有前途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的可持續能源轉換存儲設備,即在負極直接通入甲醇燃料替代氫氣。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醇氧化反應過程中只涉及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B.甲醇、甲酸、水、過氧化氫中的氧原子均為雜化C.若氧還原反應主要按照途徑進行,則的總反應為D.氧氣在途徑發生反應的方程式:14.(24-25高三下·上海·期中)氧、硫、硒(Se)、銻(Te)4種元素屬于第VIA族元素(又稱氧族元素),下列可以由非金屬性強弱的變化規律來推測的是A.單質和氫氣化合越來越難,甚至Te和氫氣不直接化合B.酸性:C.向硒化氫溶液中通入氧氣可能會發生:D.沸點:15.(2025·天津河西·二模)碘離子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催化過程的機理如圖1,圖2是有、無碘離子存在時,過氧化氫分解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X和Y分別為和 B.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C.碘離子不改變分解的焓變 D.反應速率大小:①<②1.【結合新技術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2025·山東·二模)某學習小組對通入溶液出現白色沉淀的原因進行了探究,實驗如下:實驗裝置實驗①:燒杯中加入煮沸的溶液,再加入適量食用油,冷卻至室溫。 實驗②:燒杯中加入未煮沸的溶液。實驗現象 燒杯 出現白色沉淀 出現白色沉淀傳感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制備體現硫酸的酸性B.實驗①中的食用油可用苯代替C.實驗①中,左右突然下降的主要原因為二氧化硫溶解D.實驗②中,溶解的氧化降低了體系,促使進一步氧化2.(2025·北京海淀·二模)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溶液與S的反應。資料ⅰ.溶液中與S反應可能得到、或資料ⅱ.不與6鹽酸反應,和在6鹽酸中均發生沉淀的轉化。根據實驗推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無色溶液a中不含或B.固體b和c均為C.銀元素的價態不變,推測對S的氧化還原反應無影響D.若增大溶液濃度和硫粉的用量,固體b中可能混有3.(2025·廣東深圳·一模)按下圖裝置,將濃H2SO4加入Na2S2O3溶液中,Na2S2O3溶液產生氣泡和黃色沉淀。下列預期現象及相應推理均不正確的是A.溴水潤濕的濾紙褪色,說明SO2有還原性B.濕潤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說明SO2水溶液顯酸性C.燒瓶壁發熱,說明反應(aq)+2H+(aq)=S(s)+H2O(1)+SO2(g)是放熱反應D.H2S溶液產生黃色沉淀,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4.(2025·廣東深圳·三模)價類二維圖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和模型,硫元素的部分價類二維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存在的轉化關系B.實驗室常用鹽酸清洗附著于試管內壁的b物質C.將鐵絲插入e的稀溶液中可得到cD.c使高錳酸鉀溶液和品紅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5.(24-25高三上·湖南常德·期末)(Te)與氧元素同族,在元素周期表中與硒(Se)相鄰,位于硒(Se)的下方。含元素碲(Te)的幾種物質存在如圖所示轉化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利用了的還原性B.碲(T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ⅥA族C.反應③利用了的氧化性D.H2Te2O5轉化為H2Te4O9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1.(2025·廣東·高考真題)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對勞動項目涉及的相關化學知識表述錯誤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以脫硫減排B 用和鹽酸檢驗粗鹽中是否含C 使用溶液點鹵制豆腐 使蛋白質鹽析D 用鐵粉、活性炭、食鹽等制暖貼 使用時鐵粉被氧化,反應放熱2.(2025·陜晉青寧卷·高考真題)某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圖。常溫常壓下G、J均為無色氣體,J具有漂白性。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G、K均能與溶液反應 B.H、N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還原性C.M和N溶液中的離子種類相同 D.與足量的J反應,轉移電子數為3.(2025·北京·高考真題)下列實驗的相應操作中,不正確的是A.制備并檢驗 B.實驗室制取為防止有害氣體逸出,先放置浸溶液的棉團,再加熱 實驗結束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C.分液 D.蒸餾先打開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打開下方的活塞 冷卻水從冷凝管①口通入,②口流出4.(2024·北京·高考真題)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業生產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I的化學方程式:B.Ⅱ中的反應條件都是為了提高平衡轉化率C.將黃鐵礦換成硫黃可以減少廢渣的產生D.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用堿液吸收5.(2024·安徽·高考真題)下列選項中的物質能按圖示路徑在自然界中轉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選項 甲 乙 丙ABCD6.(2023·新課標卷·高考真題)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常溫下將鐵片分別插入稀硝酸和濃硝酸中,前者產生無色氣體,后者無明顯現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B 取一定量樣品,溶解后加入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入濃,仍有沉淀 此樣品中含有C 將銀和溶液與銅和溶液組成原電池。連通后銀表面有銀白色金屬沉積,銅電極附近溶液逐漸變藍 的金屬性比強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蕩后靜置,水層顏色變淺 溴與苯發生了加成反應7.(2023·廣東·高考真題)按圖裝置進行實驗。將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試管,關閉活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中試管內的反應,體現的氧化性 B.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的還原性C.在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 D.撤掉水浴,重做實驗,Ⅳ中紅色更快褪去8.(2023·北京·高考真題)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9.(2023·全國乙卷·高考真題)一些化學試劑久置后易發生化學變化。下列化學方程式可正確解釋相應變化的是A 硫酸亞鐵溶液出現棕黃色沉淀B 硫化鈉溶液出現渾濁顏色變深C 溴水顏色逐漸褪去D 膽礬表面出現白色粉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02講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目錄01 課標達標練題型01 考查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及應用題型02 考查硫的氧化物的污染與防治題型03 考查濃硫酸的性質及應用題型04 考查SO32-、SO42-的檢驗題型05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關系題型06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題型07 考查氧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02 核心突破練03 真題溯源練01 考查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及應用1.(24-25高三上·陜西·開學考試)下列有關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硫單質呈黃色,可用作橡膠硫化劑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草編織物C.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作酯化反應的催化劑D.Na2SO3具有還原性,可用于處理自來水中殘留的Cl2【答案】D【解析】A.硫單質是淡黃色固體,其可用作橡膠硫化劑是由于S單質能夠橡膠的成分發生反應,使橡膠發生交聯,而與物質的顏色無關,A錯誤;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草編織物,而與其氧化性無關,B錯誤;C.濃硫酸可用作酯化反應的催化劑,這與其具有強氧化性的性質無關,C錯誤;D.Na2SO3具有還原性,能夠與Cl2、H2O發生反應產生Na2SO4、HCl,因此Na2SO3可用于處理自來水中殘留的Cl2,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D。2.【結合新裝置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2025·江西鷹潭·二模)實驗小組用“W”形玻璃管等微型裝置(下圖)進行實驗以驗證的性質,①、④處的試劑分別為固體、品紅溶液、酸性溶液、-酚酞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①處出現氣泡,體現了的酸性B.②處溶液褪色,用酒精燈加熱后紅色復原C.③處、④處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D.①處試劑換為溶液也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答案】C【分析】先利用“強酸制弱酸”原理,用稀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制備SO2,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SO2具有還原性,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SO2屬于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使NaOH-酚酞溶液紅色褪去。【解析】A.①處稀硫酸與亞硫酸鈉反應制取SO2是復分解反應,體現硫酸的強酸性,A正確;B.②處SO2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SO2的漂白性,但SO2使品紅溶液褪色為可逆過程,加熱會恢復紅色,B正確;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體現SO2的還原性,NaOH-酚酞溶液褪色體現SO2是酸性氧化物,褪色原理不同,C錯誤;D.Na2S2O3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能發生自身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硫單質和水,也可以達到實驗目的,D正確;答案選C。02 考查硫的氧化物的污染與防治3.(2025·江蘇南通·模擬預測)下列措施有利于減少酸雨發生的是A.減少塑料制品使用 B.燃煤脫硫 C.集中處理廢舊電池 D.廢金屬回收【答案】B【解析】A.減少塑料制品使用主要針對白色污染和減少碳排放,與減少酸雨的直接關系不大,A不符合題意;B.燃煤脫硫能有效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B符合題意;C.集中處理廢舊電池主要防止重金屬污染,與減少酸雨的氣體前體物(SO2、NOx)無關,C不符合題意;D.廢金屬回收可減少冶煉礦石產生的污染,但并非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4.(2025·安徽·模擬預測)工業上煅燒含硫礦物(如FeS2、Sb2S3等)產生的SO2可以按如圖流程脫除或利用。已知:硫酸的結構簡式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途徑I、II、III中均有空氣參與B.途徑II發生的反應為2SO2+O2+2CaCO32CaSO4+2CO2C.途徑III產生的SO3也可以用98.3%濃硫酸吸收D.1molX最多可以與1molNaOH反應【答案】D【分析】含硫礦物煅燒產生,進一步與氧氣、碳酸鈣發生反應生成CaSO4;同時經催化氧化產生,與甲醇反應得到X。【解析】A.途徑I、II、III中均需要氧氣作氧化劑參與反應,A正確;B.途徑II為與氧氣、碳酸鈣發生反應生成CaSO4,發生的反應為2SO2+O2+2CaCO32CaSO4+2CO2,B正確;C.途徑III產生的也可以用濃硫酸吸收得到焦硫酸,再稀釋轉化為濃硫酸,可以避免與水直接反應形成大量酸霧,C正確;D.X經水解可到硫酸和甲醇,故1molX最多可以與2molNaOH反應,D錯誤;答案選D。03 考查濃硫酸的性質及應用5.(2025·江蘇·模擬預測)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過程是無機基礎化工的重要催化過程。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模擬工業上SO2的催化氧化過程,并測定此條件下SO2的轉化率。已知:SO3的熔點為16.8℃,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甲裝置制備SO2氣體 B.用乙裝置進行SO2的催化氧化C.用丙裝置吸收SO3并測定其質量 D.用丁裝置吸收SO2并測定沉淀質量【答案】A【解析】A.用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SO2需要加熱,甲裝置沒有加熱裝置,A符合題意;B.SO2和O2的混合氣體在加熱和催化劑(V2O5)的作用下可發生反應生成SO3,B不符合題意;C.SO3的熔點為16.8℃,冰水可冷凝收集SO3,裝置增加的質量就是SO3的質量,C不符合題意;D.丁中產生的白色沉淀為BaSO4,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3SO2+3Ba2++2NO+2H2O = 4H+ +3BaSO4↓ +2NO↑,D不符合題意;故選A。6.(2025·廣東·一模)濃硫酸與蔗糖的“黑面包”實驗十分有趣。實驗小組按如圖所示裝置(鋁箔的作用是便于實驗后清洗圓底燒瓶)進行實驗,向圓底燒瓶中滴入濃硫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圓底燒瓶中的鋁箔不與濃硫酸反應B.圓底燒瓶內白色固體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C.浸有品紅溶液的棉花褪色,說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D.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說明濃硫酸具有酸性【答案】C【分析】常溫下鋁箔會與濃硫酸發生鈍化反應,濃硫酸使得蔗糖脫水生成碳,濃硫酸和碳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硫使浸有品紅溶液的棉花褪色,證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進入硫化鈉反應生成S沉淀,證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進入氫氧化鈉中進行尾氣處理,據此回答。【解析】A.常溫下鋁箔會與濃硫酸發生鈍化反應,在鋁箔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并非不反應,A錯誤;B.圓底燒瓶內白色固體變黑,是因為濃硫酸將蔗糖中的H、O按2:1的比例脫去,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而不是吸水性,B錯誤;C.浸有品紅溶液的棉花褪色,是因為濃硫酸與蔗糖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褪色。濃硫酸中S元素化合價降低,生成二氧化硫,體現了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正確;D.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是因為濃硫酸與蔗糖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與溶液反應生成了硫單質。在這個過程中,濃硫酸中S元素化合價降低,體現的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而不是酸性,D錯誤;故選C。04 考查SO32-、SO42-的檢驗7.(2025·貴州銅仁·模擬預測)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檢驗補鐵劑硫酸亞鐵片是否被氧化 將鐵氰化鉀溶液滴入硫酸亞鐵片的水溶液B 驗證SO2的漂白性 將SO2通入溴水C 檢驗潔廁劑的主要成分是鹽酸 向待測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D 檢驗實驗室中Na2SO3溶液是否變質 將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滴入該Na2SO3溶液【答案】D【解析】A.硫酸亞鐵如被氧化,應生成鐵離子,應加入KSCN溶液檢驗鐵離子,或者加入K4[Fe(CN)6]來檢驗,K3[Fe(CN)6]是檢驗Fe2+的,A不合題意;B.二氧化硫與溴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Br2+SO2+2H2O=H2SO4+2HBr,二氧化硫表現還原性,B不合題意;C.加入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也不一定是AgCl,還可能是Ag2CO3,應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來檢驗Cl-,而且檢驗出Cl-也不一定為鹽酸,且還應檢驗氫離子,C不合題意;D.Na2SO3溶液變質,會有Na2SO4生成,取少許溶液加入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Na2SO3溶液變質,若不出現白色沉淀,則Na2SO3溶液未變質,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8.(2024·重慶榮昌·模擬預測)利用下列儀器(夾持裝置略)和用品及試劑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儀器和用品 試劑A 檢驗的存在 試管、滴瓶 稀硝酸、溶液、待檢溶液B 實驗室制備氯氣 圓底燒瓶、分液漏斗、集氣瓶、燒杯、導管、酒精燈、橡皮塞、陶土網 濃鹽酸、、NaOH溶液C 檢驗的存在 燒杯、酒精燈、潔凈的鐵絲 鹽酸、待檢溶液D 配制溶液 托盤天平、藥匙、燒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 蒸餾水、【答案】B【解析】A.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將亞硫酸根氧化為硫酸根,從而干擾硫酸根的檢驗,故A不能達到目的;B.在實驗室中可以利用圓底燒瓶、分液漏斗、集氣瓶、燒杯、導管、酒精燈、橡皮塞、陶土網通過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制備氯氣,故B能達到目的;C.檢驗的存在,通過焰色反應,需透過藍色鈷玻璃可以看到紫色火焰,故C不能達到目的;D.配制一定體積一定濃度溶液時,需用到膠頭滴管進行定容操作,故D不能達到目的;故選B。05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關系9.(2025·河南·模擬預測)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甲、丙同主族,乙、丙、丁同周期。常溫下,含甲的化合物r(r由不同短周期元素組成)濃度為0.1 mol·L-1時溶液pH=13,p和q分別是元素丙和丁的單質,其中p為淡黃色固體。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產物水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有多種同分異構體B.甲與丙能形成使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的物質C.工業上常利用反應②制取漂白粉D.m、n的陰離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答案】D【分析】常溫下,含甲的化合物r濃度為0.1mol L-1時溶液pH=13,為一元強堿,則r為NaOH,p和q分別是元素丙和丁的單質,p為淺黃色固體,則p為S單質,丙為S元素;丁的原子序數大于S,則丁為Cl元素,q為Cl2;甲、丙同主族,則甲為O;乙、丙、丁同周期,乙為第三周期元素;結合轉化關系可知,m、n為Na2S、Na2SO3,s、t為NaCl、NaClO等物質,以此解答該題。【解析】A.P是硫單質,硫單質有S2、S、S8等多種結構,它們互為同素異形體,故A錯誤;B.甲為O,丙為S,二者形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故B錯誤;C.工業上用石灰乳與氯氣反應制備漂白粉,不能用NaOH溶液,故C錯誤;D.m、n為Na2S、Na2SO3,酸性條件下硫離子、亞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S單質,不能大量共存,故D正確;故選D。10.(2025·山西·二模)物質類別和核心元素的價態是我們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兩個重要認識視角。以下是硫元素形成物質的“價-類”二維圖及含硫物質相互轉化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室制備A可以用啟普發生器B.硫元素在自然界以游離態和化合態的形式存在C.H中陰離子的檢驗試劑為稀硝酸和氯化鋇溶液D.食品中加入適量的C可起到漂白、防腐、抗氧化等作用【答案】C【分析】根據硫元素形成物質的“價-類”二維圖可知,A為H2S,B為S,C為SO2,D為SO3,E為H2SO4,F為H2SO3,G為亞硫酸鹽,H為硫酸鹽。【解析】A.的化學式是,可以用啟普發生器制備,A選項正確;B.S在自然界以游離態和化合態的形式存在,B選項正確;C.是硫元素的最高價含氧酸鹽,即硫酸鹽,檢驗中陰離子的實驗操作及現象是取少量溶于水,先滴加稀鹽酸,沒有明顯現象,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則可推斷中含有,C選項錯誤;D.食品中加入適量可起到漂白、防腐、抗氧化的作用,D選項正確;故選C。06 考查不同價態含硫物質轉化的實驗探究11.(2025·廣東深圳·二模)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用于制取并驗證其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結束后,可向裝置甲試管中直接加入水,觀察到溶液變藍B.裝置丙、戊中溶液顏色逐漸褪去的原理相同C.裝置丁中出現的白色沉淀只有硫酸鋇D.裝置乙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氣體【答案】C【分析】甲中濃硫酸與銅加熱反應生成SO2;乙為安全瓶,防止倒吸;丙中SO2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使其褪色;丁中驗證氣體產物是否能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戊中品紅溶液褪色,用于檢驗SO2并驗證SO2的漂白性,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其污染空氣;據此回答問題。【解析】A.反應后溶液中還含有濃硫酸,應該是將反應后的溶液沿著器壁注入水中,類似于濃硫酸的稀釋,A錯誤;B.裝置丙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體現了SO2的還原性,戊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了SO2的漂白性,兩個裝置中溶液顏色逐漸褪去的原理不同,B錯誤;C.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鋇溶液中,由于亞硫酸酸性弱于鹽酸,所以不會出現白色沉淀BaSO3,根據元素守恒,裝置中出現的白色沉淀只有硫酸鋇,C正確;D.裝置乙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D錯誤;故選C。12.(2025·山西·二模)已知CuCl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酸性溶液中發生反應:。探究與懸濁液制備CuCl實驗裝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室用稀硫酸與溶液制備B.為提高CuCl的產量,需要通入過量C.甲中生成CuCl的離子方程式:D.乙中液體a、b分別是苯、NaOH溶液【答案】C【解析】A.由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實驗室用濃硫酸與固體制備,A錯誤;B.若過量,溶液顯酸性,發生歧化反應:,CuCl的產量降低,B錯誤;C.先向甲中加入氨水,與反應生成,再通入發生反應:,C正確;D.乙為防倒吸的尾氣處理裝置,液體a、b分別應是NaOH溶液、,D錯誤;故選C。07 考查氧族元素的其他相關知識13.【結合新技術考查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2025·河北·一模)成為非常有前途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的可持續能源轉換存儲設備,即在負極直接通入甲醇燃料替代氫氣。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醇氧化反應過程中只涉及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B.甲醇、甲酸、水、過氧化氫中的氧原子均為雜化C.若氧還原反應主要按照途徑進行,則的總反應為D.氧氣在途徑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答案】B【解析】A.甲醇氧化反應過程中涉及到H-O鍵斷開和碳氧鍵生成,都是極性鍵,A正確;B.甲酸中羧基的氧原子一個為sp3雜化,另一個是sp2雜化,B錯誤;C.若氧還原反應主要按照途徑進行,O2最終生成H2O,甲醇生成CO2,總反應方程式為:,C正確;D.氧氣在途徑最終生成H2O2,發生反應的方程式:,D正確;答案選B。14.(24-25高三下·上海·期中)氧、硫、硒(Se)、銻(Te)4種元素屬于第VIA族元素(又稱氧族元素),下列可以由非金屬性強弱的變化規律來推測的是A.單質和氫氣化合越來越難,甚至Te和氫氣不直接化合B.酸性:C.向硒化氫溶液中通入氧氣可能會發生:D.沸點:【答案】AC【解析】A.氧族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越容易與氫氣化合。隨著氧族元素原子半徑增大(O→S→Se→Te),非金屬性逐漸減弱,與氫氣化合的難度逐漸增加,Te甚至難以直接與氫氣化合。這一現象可以通過非金屬性變化規律推測,A正確;B.比較酸性時,應對比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酸。H2SO4(S最高價+6)的酸性強于H2TeO4(Te最高價+6),但題目中H2TeO3(Te為+4價)并非最高價酸,無法直接通過非金屬性推測其酸性強弱,B錯誤;C.O的非金屬性比Se強,O2可作為強氧化劑將H2Se中的Se氧化為單質硒,反應為:,此反應可通過非金屬性差異推測,C正確;D.H2O的沸點高于H2S,主要因水分子間存在氫鍵,而氫鍵的形成與非金屬性無直接關系,屬于分子間作用力的范疇,D錯誤;故選AC。15.(2025·天津河西·二模)碘離子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催化過程的機理如圖1,圖2是有、無碘離子存在時,過氧化氫分解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X和Y分別為和 B.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C.碘離子不改變分解的焓變 D.反應速率大小:①<②【答案】B【解析】A.反應①中H2O2和I-反應生成IO-,I-被H2O2氧化為IO-,H2O2為氧化劑,被還原為H2O,反應②中H2O2和IO-反應生成I-,IO-被H2O2還原為I-,H2O2為還原劑,被氧化為,X和Y分別為和,A正確;B.由圖2可知,的分解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為放熱反應,B錯誤;C.由圖1可知,I-先被消耗,后又生成,為該反應的催化劑,催化劑不改變分解的焓變,C正確;D.由圖2可知,反應①的活化能高于反應②,則反應速率大小:①<②,D正確;故選B。1.【結合新技術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2025·山東·二模)某學習小組對通入溶液出現白色沉淀的原因進行了探究,實驗如下:實驗裝置實驗①:燒杯中加入煮沸的溶液,再加入適量食用油,冷卻至室溫。 實驗②:燒杯中加入未煮沸的溶液。實驗現象 燒杯 出現白色沉淀 出現白色沉淀傳感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制備體現硫酸的酸性B.實驗①中的食用油可用苯代替C.實驗①中,左右突然下降的主要原因為二氧化硫溶解D.實驗②中,溶解的氧化降低了體系,促使進一步氧化【答案】C【分析】將70%H2SO4滴入Na2SO3中,發生反應Na2SO3+H2SO4=Na2SO4+H2O+SO2↑,生成的SO2經過緩沖瓶進入右側的燒杯中與待測溶液混合,燒杯中的食用油可以隔絕空氣,pH傳感器可以實時獲取溶液的pH數據通過控制變量法來探究與溶液的反應;A燒杯中加入煮沸的Ba(NO3)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說明二氧化硫通入水中可生成亞硫酸,硝酸根離子(酸性環境)具有氧化性,能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Ba2+形成硫酸鋇沉淀,離子方程式為,B燒杯中加入未煮沸的Ba(NO3)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結合pH的變化,其原因是SO2被氧氣、硝酸根氧化為,與鋇離子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同時氧氣氧化為主,據此分析;【解析】A.制備發生反應Na2SO3+H2SO4=Na2SO4+H2O+SO2↑,反應原理是強酸制弱酸,體現硫酸的酸性,A正確;B.食用油密度比水小,在上層,可以隔絕氧氣,防止氧氣干擾試驗,苯的密度也比水小,也能達到此目的,B正確;C.SO2溶于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電離產生氫離子,若是二氧化硫溶解導致pH下降,其不會出現突變;出現突變的原因是,當亞硫酸電離產生氫離子濃度足夠大時,氧化性增強,發生反應,使得溶液pH突然下降,C錯誤;D.結合實驗①和②的pH-t圖像,有O2參加的反應中pH變化比無氧參加的大,且用時短,說明溶解的氧化降低了體系,氧化性增強,進一步氧化SO2,D正確;故選C。2.(2025·北京海淀·二模)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溶液與S的反應。資料ⅰ.溶液中與S反應可能得到、或資料ⅱ.不與6鹽酸反應,和在6鹽酸中均發生沉淀的轉化。根據實驗推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無色溶液a中不含或B.固體b和c均為C.銀元素的價態不變,推測對S的氧化還原反應無影響D.若增大溶液濃度和硫粉的用量,固體b中可能混有【答案】C【分析】與S反應可能生成、或,過濾,濾液中加入KMnO4驗證是否存在+4價S,濾渣可能為、或,加入鹽酸,過濾,有沉淀則存在則,濾液體加入氯化鋇和過氧化氫,驗證是否存在或,若存在則有白色沉淀,據此分析;【解析】A.無色溶液a加入KMnO4依然為紫紅色,可知不存在還原性離子,故不含或,A正確;B.不與6鹽酸反應,固體b加6鹽酸過濾得固體c,為,濾液加氯化鋇和過氧化氫,無現象,說明無和,故固體b為,B正確;C.與的親和力較高結合生成反應趨向生成穩定硫化物,對S的氧化還原反應有影響,C錯誤;D.若增大溶液濃度和硫粉的用量,則溶液中的硝酸根和氫離子可以氧化S生成,固體b中可能混有,D正確;故選D。3.(2025·廣東深圳·一模)按下圖裝置,將濃H2SO4加入Na2S2O3溶液中,Na2S2O3溶液產生氣泡和黃色沉淀。下列預期現象及相應推理均不正確的是A.溴水潤濕的濾紙褪色,說明SO2有還原性B.濕潤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說明SO2水溶液顯酸性C.燒瓶壁發熱,說明反應(aq)+2H+(aq)=S(s)+H2O(1)+SO2(g)是放熱反應D.H2S溶液產生黃色沉淀,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夠使溴水褪色,,A正確;B.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能夠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說明SO2水溶液顯酸性,B正確;C.濃硫酸稀釋也會產生大量的熱,所以燒瓶壁發熱,不能說明反應(aq)+2H+(aq)=S(s)+H2O(1)+SO2(g)是放熱反應,C錯誤;D.H2S溶液產生黃色沉淀是因為與生成S單質:,是還原劑,是氧化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D正確;故選C。4.(2025·廣東深圳·三模)價類二維圖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和模型,硫元素的部分價類二維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存在的轉化關系B.實驗室常用鹽酸清洗附著于試管內壁的b物質C.將鐵絲插入e的稀溶液中可得到cD.c使高錳酸鉀溶液和品紅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答案】A【分析】根據價類二維圖可知,a為H2S、b為S、c為SO2、d為H2SO3、e為H2SO4、f為硫酸鹽。【解析】A.即H2S→S→SO2→H2SO3→H2SO4→硫酸鹽,H2S在氧氣中不完全燃燒可生成S,S與氧氣反應生成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可被氧氣等氧化為H2SO4,H2SO4與堿反應生成硫酸鹽,A正確;B.S不溶于鹽酸,不能用鹽酸清洗S,實驗室常用熱的氫氧化鈉溶液清洗附著于試管內壁的S,B錯誤;C.c為二氧化硫,e為H2SO4,Fe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不生成二氧化硫,C錯誤;D.SO2具有還原性,能與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使溶液紫紅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原理不同,D錯誤;故選A。5.(24-25高三上·湖南常德·期末)(Te)與氧元素同族,在元素周期表中與硒(Se)相鄰,位于硒(Se)的下方。含元素碲(Te)的幾種物質存在如圖所示轉化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利用了的還原性B.碲(T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ⅥA族C.反應③利用了的氧化性D.H2Te2O5轉化為H2Te4O9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答案】D【解析】A.由題干轉化關系圖可知,反應①的方程式為:2H2Te+O2=2H2O+2Te,反應中H2Te為還原劑,故利用了的還原性,A正確;B.由題干信息可知,(Te)與氧元素同族,在元素周期表中與硒(Se)相鄰,位于硒(Se)的下方,則碲(T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ⅥA族,B正確;C.由題干轉化關系圖可知,反應③的方程式為:H2TeO3+H2O+H2O2=H6TeO6,反應中H2O2做氧化劑,即利用了的氧化性,C正確;D.已知H2Te2O5 和H2Te4O9中Te的化合價均為:+4價, 故H2Te2O5轉化為H2Te4O9未有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故沒有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故答案為:D。1.(2025·廣東·高考真題)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對勞動項目涉及的相關化學知識表述錯誤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以脫硫減排B 用和鹽酸檢驗粗鹽中是否含C 使用溶液點鹵制豆腐 使蛋白質鹽析D 用鐵粉、活性炭、食鹽等制暖貼 使用時鐵粉被氧化,反應放熱【答案】A【解析】A.生石灰(CaO)與燃煤中的SO2和氧氣反應生成CaSO4,達到脫硫減排的目的,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轉化,A錯誤;B.檢驗SO需先加鹽酸排除干擾離子,再加BaCl2生成BaSO4沉淀,步驟和反應式均正確,B正確;C.MgCl2點鹵使蛋白質膠體沉降,產生固體,屬于蛋白質的鹽析,C正確;D.暖貼中鐵粉氧化生成Fe2O3或Fe(OH)3并放熱,描述正確,D正確;故選A。2.(2025·陜晉青寧卷·高考真題)某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圖。常溫常壓下G、J均為無色氣體,J具有漂白性。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G、K均能與溶液反應 B.H、N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還原性C.M和N溶液中的離子種類相同 D.與足量的J反應,轉移電子數為【答案】D【分析】根據轉化關系:,常溫常壓下G、J均為無色氣體,J具有漂白性,J為SO2,K為SO3,G為H2S,H為S,M為NaHSO3,N為Na2SO3,L為Na2SO4。【解析】A.H2S和SO3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A正確;B.S和Na2SO3中S的化合價處于S的中間價態,既具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B正確;C.M為NaHSO3,N為Na2SO3,二者的溶液中離子種類相同,C正確;D.1mol H2S和足量的SO2反應生成S單質和水,2H2S+SO2=3S↓+2H2O,1mol H2S參加反應,轉移2mol電子,轉移2NA個電子,D錯誤;答案選D。3.(2025·北京·高考真題)下列實驗的相應操作中,不正確的是A.制備并檢驗 B.實驗室制取為防止有害氣體逸出,先放置浸溶液的棉團,再加熱 實驗結束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C.分液 D.蒸餾先打開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打開下方的活塞 冷卻水從冷凝管①口通入,②口流出【答案】D【解析】A.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會污染空氣,二氧化硫屬于酸性氧化物,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所以為防止有害氣體逸出,先放置浸溶液的棉團,再加熱,A正確;B.實驗室制備氧氣時,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實驗結束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可避免試管炸裂,B正確;C.分液時,為了使液體順利流下,需保持分液漏斗內部和外界大氣壓相等,所以分液時,先打開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再打開下方的活塞,將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再將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操作方法正確,C正確;D.蒸餾時,為了更好的冷凝效果,冷凝水應:“下進上出”,即②口通入,①口流出,操作方法錯誤,D錯誤;故選D。4.(2024·北京·高考真題)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業生產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I的化學方程式:B.Ⅱ中的反應條件都是為了提高平衡轉化率C.將黃鐵礦換成硫黃可以減少廢渣的產生D.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用堿液吸收【答案】B【分析】黃鐵礦和空氣中的O2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SO2和Fe3O4,SO2和空氣中的O2在400~500℃、常壓、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反應得到SO3,用98.3%的濃硫酸吸收SO3,得到H2SO4。【解析】A.反應I是黃鐵礦和空氣中的O2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SO2和Fe3O4,化學方程式:,故A正確;B.反應Ⅱ條件要兼顧平衡轉化率和反應速率,還要考慮生產成本,如Ⅱ中“常壓、催化劑”不是為了提高平衡轉化率,故B錯誤;C.將黃鐵礦換成硫黃,則不再產生,即可以減少廢渣產生,故C正確;D.硫酸工業產生的尾氣為、,可以用堿液吸收,故D正確;故選B。5.(2024·安徽·高考真題)下列選項中的物質能按圖示路徑在自然界中轉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選項 甲 乙 丙ABCD【答案】D【解析】A.Cl2與水反應生成HClO和HCl,無法直接生成NaClO,A錯誤;B.SO2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而不是硫酸,B錯誤;C.氧化鐵與水不反應,不能生成氫氧化鐵沉淀,C錯誤;D.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D正確;故答案選D。6.(2023·新課標卷·高考真題)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常溫下將鐵片分別插入稀硝酸和濃硝酸中,前者產生無色氣體,后者無明顯現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B 取一定量樣品,溶解后加入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入濃,仍有沉淀 此樣品中含有C 將銀和溶液與銅和溶液組成原電池。連通后銀表面有銀白色金屬沉積,銅電極附近溶液逐漸變藍 的金屬性比強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蕩后靜置,水層顏色變淺 溴與苯發生了加成反應【答案】C【解析】A.常溫下,鐵片與濃硝酸會發生鈍化,導致現象不明顯,但稀硝酸與鐵不發生鈍化,會產生氣泡,所以不能通過該實驗現象比較濃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強弱,A錯誤;B.濃硝酸會氧化亞硫酸根生成硫酸根,仍然產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通過該實驗現象判斷樣品中含有硫酸根,B錯誤;C.銅比銀活潑,在形成原電池過程中,做負極,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了銅離子,導致溶液變為藍色,所以該實驗可以比較銅和銀的金屬性強弱,C正確;D.向溴水中加入苯,苯可將溴萃取到上層,使下層水層顏色變淺,不是溴與苯發生了加成反應,D錯誤;故選C。7.(2023·廣東·高考真題)按圖裝置進行實驗。將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試管,關閉活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中試管內的反應,體現的氧化性 B.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的還原性C.在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 D.撤掉水浴,重做實驗,Ⅳ中紅色更快褪去【答案】C【分析】Ⅰ中發生反應,二氧化硫進入Ⅱ中使品紅溶液褪色,二氧化硫進入Ⅲ中與硫化鈉反應生成S沉淀,二氧化硫進入Ⅳ中與氫氧化鈉反應使溶液堿性減弱,酚酞褪色。【解析】A.Ⅰ中試管內發生反應 ,氫元素化合價不變, 不體現氧化性,故A錯誤;B.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的漂白性,故B錯誤;C.Ⅰ試管內發生反應,Ⅲ試管內發生反應,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故C正確;D.撤掉水浴,重做實驗,反應速率減慢,Ⅳ中紅色褪去的速率減慢,故D錯誤;故選C。8.(2023·北京·高考真題)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答案】C【解析】A.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將有機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脫除,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白色固體變黑,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A項正確;B.濃硫酸脫水過程中釋放大量熱,此時發生反應,產生大量氣體,使固體體積膨脹,B項正確;C.結合選項B可知,濃硫酸脫水過程中生成的能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項錯誤;D.該過程中,蔗糖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D項正確;故選C。9.(2023·全國乙卷·高考真題)一些化學試劑久置后易發生化學變化。下列化學方程式可正確解釋相應變化的是A 硫酸亞鐵溶液出現棕黃色沉淀B 硫化鈉溶液出現渾濁顏色變深C 溴水顏色逐漸褪去D 膽礬表面出現白色粉末【答案】D【解析】A.溶液呈棕黃色是因為有Fe3+,有渾濁是產生了Fe(OH)3,因為硫酸亞鐵久置后易被氧氣氧化,化學方程式為: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A錯誤;B.硫化鈉在空氣中易被氧氣氧化為淡黃色固體硫單質,使顏色加深,化學方程式為:2Na2S+O2+2H2O=4NaOH+2S↓,B錯誤;C.溴水的主要成分是溴和水,它們會反應,但速度很慢,Br2+H2OHBrO+HBr,2HBrO=2HBr+O2,所以溴水放置太久會變質。但不是生成高溴酸,所以選項中的化學方程式錯誤,C錯誤;D.膽礬為CuSO4·5H2O,顏色為藍色,如果表面失去結晶水,則變為白色的CuSO4,化學方程式為:CuSO4·5H2O=CuSO4+5H2O,方程式正確,D正確;故選D。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6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通用版)第02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專項訓練)(原卷版).docx 備戰2026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通用版)第02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專項訓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