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共20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件(共20張PPT)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第17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課程標準:
1.了解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等事實,理解其性質及意義
2.認識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為救亡圖存所做出的努力及階級局限性
《馬關條約》的簽訂
瓜分中國的狂潮
面對危機,該如何救亡?
戊戌變法
下層
義和團運動
一、資產階級的抗爭——戊戌維新運動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1、戊戌維新運動背景
政治上: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民族危機加深
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階級上: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思想上:康梁維新思想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
——康有為《清定立憲開國會折》
康有為把孔子裝扮成“托古改制”者,尊孔子為教主,用孔教名義,提出維新變法的主張。
閱讀歷史縱橫p102 《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
● 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怎樣的救亡主張?有何特點?
主張:立憲法、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制
特點:托古改制,即把宣傳西方政治學說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
2、維新派的主張、特點
一、資產階級的抗爭——戊戌維新運動
根源: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充分,導致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始終弱小;
策略:封建勢力強大,減小變法的阻力;
思想:當時儒家思想居正統地位;
個人:與個人經歷、學識素養有一定的關系
康有為什么要請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進行托古改制?
民族資本主義
材料一 孔子是舊中國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戰就成功了。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既不驚人,自可避禍”。
——康有為
材料三 他(康有為)的家教和他的先生朱九江給他的教訓,除預備他能應考試,取科名外,特別注重中國政治制度的沿革及一般所謂經世致用之學。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合作探究
一、資產階級的抗爭——戊戌維新運動
1895年,“公車上書”
序幕
高潮
百日維新
開端
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失敗
戊戌政變
3.戊戌維新運動過程
“戊戌六君子”被殺于北京菜市口
囚禁光緒帝
殺害“戊戌六君子”
廢止改革措施(除保留京師大學堂)
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和新思想的傳播;
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
揭開了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4.戊戌維新運動作用
一、資產階級的抗爭——戊戌維新運動
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
5.性質
材料一 維新志土們大多是青年士人,為國家民族之救亡圖存大業挺身而出,以天下為己任,但卻未能走入民間獲得民眾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它是一場準備很不充分的政治運動。
——王先明《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百日維新的新政詔書連篇頻發,然其在實踐中卻常常被化為無形,很多內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飾而無實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撫都持觀望、延宕、抵制態度,拒不奉詔……光緒皇帝嚴責守舊大臣的詔令也達十多次,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動。
——王先明《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 戊戌變法持續時間僅103天,共發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兩件多,其中明確指示具體辦法、論令實行的就有175件。
失敗原因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勢力過于弱小;
具體原因:①缺乏嚴密的組織;②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
③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光緒帝和少數官僚;
④守舊勢力強大;
⑤變法策略比較激進,某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合作探究
6.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原因
二、農民階級的抗爭——義和團運動
(1)根本原因: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加深
(2)直接原因:民族矛盾激化,反洋教斗爭興起
2、口號
1、原因
扶清滅洋
“扶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但是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其抱有幻想
“滅洋”具有強烈反帝愛國傾向,但是具有盲目排外性
豬→天主
羊→洋人
義和團仇視一切與洋人有關的東西,有用洋物者“必殺無赦,若紙煙,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
——【美】《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
性質: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
3、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
“著都飭所屬文武各員,查明各種會匪名目,嚴行禁止,膽敢仍前聚眾,藉鬧教為名,結黨滋事,并著從嚴懲辦,以靖地方。”
——《上諭》1899年11月28日
“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生靈涂炭,乃各督撫奏稱,信其邪術以保固,亦不諒朝廷萬不得已之苦衷矣。”
——《上諭》1900年6月26日
“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劃除不可。”“嚴行查辦,務凈根株。”
——《上諭》 1900年9月7日



控制、利用
維護統治
4、結果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
二、農民階級的抗爭——義和團運動
則各國于此一役,知民氣之不可辱;有此數功,則我國民精神可從此振刷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時論選集》第一卷
中國人民“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瓦德西《亂拳筆記》
5、評價
孫中山評價義和團“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
進步性:
①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精神;
②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夢想;
③沉重打擊清政府統治,推動了資產階級
民主革命運動的到來。
局限性:盲目排外;
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無法阻止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
二、農民階級的抗爭——義和團運動
三、民族危機的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列強企圖瓜分滅亡中國,變中國為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
廊坊大捷
2、經過
1900.06.10 廊坊阻擊戰
1900.06中旬 天津保衛戰
1900.06.21 清政府向各國“宣戰”
1900.07.14 天津陷落
1900.08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攜光緒出逃西安,
下令鏟除義和團。
八國聯軍處死被俘的義和團
慈禧出逃西安
3、八國聯軍的罪行
八國聯軍監斬中國官員
占領紫禁城
北京被占領之后頭3 天公開允許的搶劫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
三、民族危機的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東南互保”
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內地各省;
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國宣戰后,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和各參戰國達成《東南保護約款》,……該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實力派漢族人物首次公然聚眾反抗滿人朝廷。
思考:如何看待“東南互保”?
① 客觀上保證南方安定;
② 昭示中央權威式微和地方勢力擴張,嚴重動搖清政府統治的根基。
三、民族危機的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11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上諭:“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
5、簽訂《辛丑條約》
三、民族危機的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項目 主 要 內 容 主 要 危 害
懲辦
賠款
劃界
駐軍
雙禁
閱讀書本105頁內容,歸納概括《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危害
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 ,本息共計約9.82億兩
懲辦“首禍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 各國可派兵駐守
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各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駐扎軍隊
禁止華北科舉考試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之會”等
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加劇了中國的貧困和經濟的衰敗
列強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實際上成為“國中之國”
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
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
近代中國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
三、民族危機的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歷程
03
1894年至1895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到了(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02
1856年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通過簽訂《天津條約》《北約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01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04
1900年至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列強同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列強侵華趨勢
①賠款數量越來越多。②割地面積越來越大。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內地。④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⑤侵華方式由直接侵華到“以華治華”
商品輸出為主
資本輸出為主
以華治華
方式
①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輸出資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國的內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國傳教、游歷等。
④軍事控制:駐扎軍隊,控制京津。
課堂小結
挽救民族危亡的
斗爭
民族危機加深
資產階級的變法強國——
戊戌維新運動
農民階級的革命救國——
義和團運動
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
借口
1.梁啟超指出:“吾聞之,《春秋》三世之義,據亂世以力勝,升平世智、力互相勝,太平世以智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指太平世);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他意在
A. 宣傳反清革命思想 B. 提倡封建倫理觀念
C. 開啟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之路 D. 利用中國傳統思想啟發民智
2.近代中國有一 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師,打著孔子的旗號,提出“一套社會方案,如鼓勵中國人戒掉鴉片、廢除裹腳習俗、革除其他陳規陋習等”。這一批人是
A.頑固派 B.洋務派 C.維新派 D.革命派
D
C
過關檢測
3.有學者痛陳:“當20世紀揭開帷幕的時候,中國是那樣貧窮、衰敗,任人擺布,仿佛已經奄奄一息,瀕臨滅亡的邊緣。”下列選項中體現這一說法的是
A.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
B.北京東交民巷被侵華列強劃為“使館界”
C.鴉片以“洋藥”名義納稅進口
D.英法列強喪心病狂地毀壞圓明園文明遺產
B
A
4.赫德說:“義和團之運動,雖無人才,無器械,一敗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飛,四方響應,非無故矣。自今以往,此種精神必深入人心,彌漫全國。他日又必有義和團之子孫,輦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槍,以行今日義和團未竟之志者。”這反映出他認識到(  )
A.列強瓜分中國的計劃無法實現 B.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
C.中國人民繼續發動義和團運動 D.武器落后是失敗原因
5.有人說:“西方人送來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禮物'來祝賀中國進入20世紀。”這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禮物’”是指不平等的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二十一條”
6.1891年,康有為發表《新學偽經考》,“新學”指古文經學。康有為認為,今文經是孔子流傳下來的真經;古文經本不存在,它是王莽為了篡位而偽造的,湮沒了孔子的微言大義,因此要“摧廓偽說”。康有為的觀點( )
A.旨在推動學術上的考證辨偽 B.基本上符合儒學發展歷程
C.體現學術為政治服務的思想 D.動搖了傳統儒學正統地位
C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西青区| 松桃| 云龙县| 瑞昌市| 故城县| 康平县| 阳高县| 惠水县| 保康县| 沐川县| 呼伦贝尔市| 云南省| 永德县| 诏安县| 民权县| 湛江市| 镇安县| 宁南县| 西安市| 桃园市| 武乡县| 辛集市| 聂荣县| 钟山县| 化州市| 泰州市| 莲花县| 乡宁县| 中超| 英吉沙县| 剑河县| 徐州市| 广元市| 武强县| 图们市| 轮台县| 金山区| 运城市| 林周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