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課標1.23】冷戰與20世紀下半期世界的新變化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通過了解冷戰時期的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第8單元 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一、冷戰與兩極格局1.關于“冷戰”概念“冷戰”是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逐步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兩極格局”是指1955—1991年間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形成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陣營全面對抗的國際格局。“雅爾塔體系”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在二戰中后期通過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會議締結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的戰后國際秩序。美蘇合作+美蘇對抗勾畫輪廓主要對抗形式194519471955隨著冷戰的發生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兩極格局。推動形成部分、體現一、冷戰與兩極格局2.關于“冷戰”根源Q: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分析“二戰結束僅僅一年,美蘇雙方……從合作轉向了對抗?”為何要“戰”?為何能“戰”?歷史因素?歷史因素:雅爾塔體系勾畫戰后兩極格局的輪廓為何要“戰”:①直接原因:戰時同盟的基礎消失(消滅法西斯共同敵人)②重要原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尖銳對立③根本原因:戰后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上發生嚴重沖突美國:稱霸世界、全球擴張、反對共產主義、視蘇聯為最大障礙蘇聯:確保東歐、維護安全、發展社會主義、擴大世界影響力為何能“戰”:美蘇勢均力敵美國:世界第一____、_____、______大國蘇聯:____和____十分強大,國際威望很高一、冷戰與兩極格局2.關于“冷戰”根源Q:歷史因素?為何要“戰”?為何能“戰”?“ 戰時要保持團結并不太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艱難的工作在戰后,那時各種不同的利害關系往往會使同盟國分裂?!?br/>——1945年春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一、冷戰與兩極格局3.關于“兩極格局”形成過程“……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這張鐵幕后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于蘇聯勢力范圍之內,全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不僅落入蘇聯影響之下,而且越來越強烈地為莫斯科所控制?!?br/>——丘吉爾 1946.3Q1:遏制政策的前奏?拉開“反對共產主義擴張”序幕的是?Q2:結合課本P112,完成“兩極格局”形成過程的表格?一、冷戰與兩極格局3.關于“兩極格局”形成過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 VS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地緣政治1947.3 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9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6 馬歇爾計劃1949.1 經互會:結果?1949.4 北約1955.5 華約第二條 各締約國應加強其自由制度……第五條 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之全體攻擊。因此,各締約國應采取視為必要的行動,包括武力之使用。第二條 該協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團,這樣就加深了新戰爭的危險,并且對友好和平的國家造成威脅……第四條 如果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每一個締約國應……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國家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Q:性質?影響?不對稱 + 不完全一、冷戰與兩極格局3.關于“兩極格局”形成過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 VS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地緣政治1947.3 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9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6 馬歇爾計劃1949.1 經互會:結果?1949.4 北約1955.5 華約→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949 聯邦德國1949 民主德國一、冷戰與兩極格局3.關于“兩極格局”形成過程1946.2凱南“長電報”遏制政策前奏19473月,杜魯門主義9月,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冷戰標志1949“北約”成立聯邦德國成立民主德國成立1955聯邦德國加入“北約”“華約”成立兩極格局正式形成6月,馬歇爾計劃1949.1經濟互助委員會194519471955冷戰正式開始雅爾塔體系確立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958第二次柏林危機1961修建“柏林墻”1962古巴導彈危機冷戰的發展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發展1.兩極格局下冷戰的發展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非戰非和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對抗與緩和相交織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發展2.兩極格局中孕育著多極化發展趨勢194519471955冷戰正式開始雅爾塔體系確立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958第二次柏林危機1961修建“柏林墻”1962古巴導彈危機冷戰的發展多極力量的成長西歐日本中國第三世界沖擊兩極格局多極力量的成長西歐日本中國第三世界三、兩極格局的瓦解194519471955冷戰正式開始雅爾塔體系確立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985美蘇關系走向緩和1991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原因?1958第二次柏林危機1961修建“柏林墻”1962古巴導彈危機冷戰的發展主要 階段 近代以來—— 二戰結束 戰后初期 (1945—1955) 50年代后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91.12至今(目前)階段 特征 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 維也納體系 +凡—華體系 兩極格局 雅爾塔體系 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兩極格局 逐漸形成 多極化趨勢在兩極中孕育; 兩極格局受到沖擊 表現 史實 第7課 第10課 第14課…… 第18課 “冷戰 與 兩極格局” 第18課 “冷戰的發展 與 多極力量的成長” 第18課“兩極格局的瓦解”第22課“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近代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經濟危機馬歇爾計劃——Q1:說明漫畫作者關于馬歇爾計劃的態度和認識,并推斷導致漫畫繪者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Q2:結合兩段材料分析馬歇爾計劃的影響?——1947 中國·華君武從1948年到1950年,歐洲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與,10%是貸款。這一計劃被丘吉爾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但受援國家被納入美國勢力范圍,成為美國商品市場。不僅在經濟,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受美國控制。“一石四鳥”:利于西歐經濟恢復,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利于美國控制西歐;利于美國經濟擴張;引誘東歐各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