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本課時間軸壹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貳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叁中共二十大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1.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1)地位: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2)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3)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五位一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會目標總任務奮斗目標總布局總依據主線兩個一百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歷史縱橫:“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堅持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15年2月,習近平明確將“四個全面”定位為戰略布局。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背景:①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②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習近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提出:◎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3)本質內涵:①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②要求: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③性質: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背景報告主題內容新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的目標:①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二、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地位確立: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2、時代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二、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知識拓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論斷的依據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與過去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相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兩大特征——即更加廣泛和更高要求。包括:一是物質文化的需要;二是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開始產生明顯的要求,而且不斷地增長。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 表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屬于不平衡的發展。此外,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排放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首先,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其次,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第三,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第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國社會主義處于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也沒有改變我國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二、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949年1956年至今社會主義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新民主 主義社會任務:通過時間軸梳理、分析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階級矛盾部分中國共產黨會議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蘇區代表會議召開,毛澤東在會上指出,由于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產生的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關系的變化,形成了目前形勢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知識拓展】理論 解決問題 意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思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中國化的重大成果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二、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動探究】結合教材與所學,歸納進入新時代,“新”表現在哪些方面?(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新矛盾)(2)黨的理論創新實現新的飛躍(新理論)(3)黨和國家事業確立新的目標(兩個100年)(4)中國和世界關系開創新的局面(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5)中國共產黨展現新的面貌(新領導核心)二、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中共二十大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共二十大 2022.10 報告 《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內容 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地位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大會總結十年: ①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③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心任務: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請大家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完成表格)任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整體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地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建設目標及其方式領導者發展方式及其路徑系統回答新時代 上述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地位1: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談談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解。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堅持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15年2月,習近平明確將“四個全面”定位為戰略布局。——《中外歷史綱要(上)“歷史縱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①“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時代的戰略抉擇,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在百年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黨在百年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譜系,都是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激勵、支撐下,結合新的歷史任務、時代特征而建構、生發出來的,是源與流的關系。閱讀材料,談談如何理解“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十四個堅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十個堅持”歷史經驗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中的“十四個堅持”有何關聯?經驗凝聚了黨和人民百年奮斗的心血與汗水、奮斗和犧牲經驗是經過長期積累,經過實踐考驗的真理性認識繼承與發展與時俱進新成就(意義)新定位(國際角色)新戰略(十八大)新夢想(中國夢)新變化(新矛盾)新理論(習中特)新時代本課小結新征程(二十大)對“deepseek”進行補充,你會補充哪些內容?新歷史方位新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哪些意義?(請大家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一:21世紀以來,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重大傳染病不僅造成了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危機,還導致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加劇等,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成為國際秩序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逐步展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摘編自劉恩東《大變局下的聯合國與全球治理新議題》材料二: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早期重心集中在基礎模型能力追趕上,2024年以來,人工智能大模型帶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迅速發展,為科學探索、技術研發、藝術創作、企業經營等諸多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創新機遇。——摘編自吳月輝等《人工智能發展迎來新趨勢》等①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②中國成為國際秩序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利于構建新的國際秩序。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為科學社會主義煥發新活力④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成就突出,拓寬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第29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主題 主要內容 意義中共十八大 2012年11月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兩個一百年” “五位一體” “四個全面” 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大會中共十九大 2017年10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新的歷史定位: 新的社會矛盾: 指導思想: “兩個確立: 八個堅持; 四個偉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大會中共二十大 2022年10月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 三個務必;十年來大事; 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大會——作業1,新工程,新動能體現在哪些方面?2,從圖中任選兩次會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兩次會議間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根據發展歷程總結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