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熱身考試歷史試卷(十)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四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四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簽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來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1.近代歐洲某國憲法規定:“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聯邦議會不能自行通過任何一項對政府不利的法案。”這些規定表明該國( )A.國家元首掌握實權B.首相沒有任何權力C.實行君主專制制度 D.聯邦議會掌握國家最高權力2.有學者認為,普魯士統治者實行"自上而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防止法國革命在本國重演,使普魯士通過"自由、和平的努力"而非革命暴力,以一種"最好的和最人道的方式"邁入資本主義"現代社會"。其意在說明普魯士( )A.改革具有防御性B.君主保留較大權力C.近代色彩較淡薄 D.軍國主義參與明顯3.從英國的外貿出口額來看,1784—1786年,英國的年外貿出口額為1361.4萬英鎊,1804—1806年間增長到4124.1萬英鎊,1834—1836年為4619.3萬英鎊。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擴張的影響B.新航路的開辟C.壟斷組織的形成 D.工業革命的推動4.1847年,恩格斯撰文強調:“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現有的生產力擴大到為實行財產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樣。因此,很可能就要來臨的無產階級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現今社會,只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恩格斯這一論述( )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B.闡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階段性C.肯定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D.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5.如圖為1787—1840年間,英國部分行業女性對家庭的經濟貢獻率情況。這一變化( )A.推動男女家庭地位轉變B.加速社會貧富差距擴大C.引發生產組織方式變動 D.導致社會結構出現分層6.19世紀80年代后,隨著電話的普及和電燈的使用,德國人率先開始了電氣工業大規模發展。工廠、車輛、電訊和照明等領域迅速電氣化。到20世紀初,德國在電爐煉鋼、鐵路電氣化等電能應用方面居世界之首。這說明( )A.電氣革命深刻影響德國生產生活 B.德國工業革命產業發展較為不均衡C.電氣革命從德國開始向世界蔓延 D.科學理論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7.當代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來亞諾在《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中寫道:“當年大西洋上開往歐洲大陸的船只裝載的每一種貨物,都為一個后來的拉美國家規定了命運。”對這句話的準確理解是( )A.殖民掠奪導致拉美國家經濟結構畸形B.舊的國際經濟秩序損害拉美政治獨立C.西方國家通過資本滲透控制拉美經濟D.殖民統治中斷了美洲文明的發展進程8.如表內容為17—18世紀亞非拉地區較大規模的反殖民斗爭。這些斗爭( ) 時間 國家 斗爭17 世紀中葉 中國 鄭成功收復臺灣18 世紀下半葉 印度 邁索爾戰爭18 世紀末 南非 卡弗爾戰爭18 世紀末 秘魯 圖帕克·阿馬魯起義A.凸顯了民主意識B.體現了傳統社會的凝聚力C.形成了相互呼應 D.改變了淪為殖民地的命運9.18~19世紀初的埃塞俄比亞還處在封建割據的“王侯紛爭時代”,皇帝空有其位。到西奧多二世(1855~1868年在位)即位后開始軍事改革,創建了一支由皇帝直接統率的軍隊,并聘請外國技師協助設計制造火炮,還以歐洲軍隊為模式來訓練西式新型軍隊。西奧多二世的做法( )A.實現了國家的全面轉型B.奠定了中央集權的基礎C.抵御了列強的殖民侵略 D.推動了西學的廣泛傳播10.蘇俄(聯)某個時期推行的一項政策,引起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說,該政策使財富在一極積累,而另一極貧困。也許在某個地方工業和商業會得到發展,但工人階級會落入深淵,矛盾將發展,其結果將導致資本主義復辟。據此可推知,該政策( )A.利用了資本主義的某些生產方式 B.將導致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C.違背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規律 D.能夠在短時期內實現國家工業化11.列寧在《亞洲的覺醒》中強調:“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對世界歷史新階段理解正確的是( )A.帝國主義的統治開始松動B.世界范圍內民族民主運動發展C.世界殖民體系逐步瓦解D.馬克思主義與各國國情相結合12.下圖是1902―1930年英德等6國在華投資情況(占總額百分比%)這表明( )A.戰爭迫使列強改變對華侵略方式 B.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總量日益縮減C.英國始終是對華最大資本輸出國 D.一戰改變了列強侵華的傳統格局13.下表所示為1913~1918年俄國新開辦和關閉的企業數量及其工人數量。由此可知,該時期俄國( )年份 關閉的企業 新開辦的企業企業數量(家) 工人數量(千人) 企業數量(家) 工人數量(千人)1913 21 957 31 16421914 356 16040 215 191011915 573 16468 187 181001916 298 11212 276 216631917 541 37853 264 215241918 502 43950 221 13340A.國內社會危機不斷深化B.工人運動遭遇到挫折C.壟斷資本主義加速發展 D.戰爭緩解了就業壓力14.馬歇爾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并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到1950年,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約130億美元。它對歐洲的主要影響是( )①加速了歐洲的政治分裂 ②推動了赫魯曉夫改革③加快了歐洲經濟恢復 ④推動了西歐國家的聯合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15.1953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表示政府在國內事務上的作用是確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導全國的經濟生活。 1956年,當他再次當選時則強調,聯邦政府在廣闊的領域負有領導責任。對這一變化理解準確的是( )A.市場經濟已經失去基礎地位 B.國家干預經濟得到明顯加強C.經濟“滯脹”倒逼政策調整 D.經濟全球化進程在不斷加速16.1985年3月,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該論斷( )A.表明結伴不結盟成為國際社會共識 B.揭示了世界經濟不平衡加劇的現象C.源自于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顯著進步 D.預見了東西方冷戰行將終結的命運17.下表為1950~1998年不同國家地區人均GDP年均復合增長率統計,對表格信息解讀合理的是( )1950~1973年 1973~1998年 1998年占世界GDP西歐 4.08 1.78 20.6日本 8.05 2.34 7.7復興的亞洲國家 2.61 4.18 25.244個拉丁美洲國家 2.52 0.99 8.757個非洲國家 2.07 0.01 3.1①科技進步加大南北經濟發展差距 ②國家干預帶來西方經濟持續繁榮③國際產業轉移推動亞洲國家發展 ④拉美、非洲發展受制于殖民統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8.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大會積極推動實施《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21世紀議程》和《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執行計劃》,各種形式的國際和區域合作深入發展,許多國際條約應運而生,并且達成了“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這表明( )A.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B.可持續發展面臨新挑戰C.國際新秩序初步形成 D.合作共贏成為時代主題19.觀察如表,從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現象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響是( )西班牙、葡萄牙從美洲掠奪 1521~1544 年間每年平均 1545~1560 年每年平均黃金 2900 公斤 5500 公斤白銀 30700 公斤 246000 公斤A.確立世界霸主地位B.沖擊封建生產關系C.成為世界市場中心 D.引發本國工業革命20.如圖為世界近代史上大西洋貿易圖.據該圖可以得出( )西歐諸國在大西洋展開爭奪B.世界市場的形成具有野蠻性C.世界市場的分工已初步形成D.歐美間孤立狀態開始被打破21.11世紀到15世紀末,歐洲居民賴以生存的糧食主要是小麥、大麥、燕麥、栗子等。而15世紀末到16世紀,世界上許多地區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馬鈴薯、甘薯等被帶到歐洲,補充了歐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說明( )A.歐洲農業生產力進步解決了糧食問題 B.高產作物引進推動歐洲人口急劇增長C.世界聯系加強豐富了歐洲的食物結構 D.歐洲居民飲食結構豐富營養攝入均衡22.某遺址位于安第斯山脈中的山脊上,遺址中有宮殿、神廟、城墻以及排水設施等。該遺址是( )A. B.C. D.23.阿拉伯帝國哈里發麥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達創建了國家級學術機構智慧館,下轄科學院、圖書館和翻譯局,領導全國的翻譯和學術活動。在這里收藏了數萬冊希臘文、古敘利亞文、梵文、希伯來文等著作,為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提供了典籍和人才。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 )A.推動了歐洲近代思想解放B.實行了文化擴張的政策C.引領了世界文化發展潮流 D.融合了東西方文化遺產24.中世紀的歐洲,某官員遣使上書教皇:“您認為是徒有虛名的人做國王好,還是讓真有實權的人當國王好呢 ”教皇領會了該官員的意思,回答:“在我看來,讓真有實權的人當國王要好些。”這說明當時( )A.統一的民族國家已經建立B.王權與教權相互依存C.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D.王權極度衰弱25.武力擴張和商業活動是古代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如圖直接反映了( )A.波斯帝國的西侵進程B.希臘城邦的海外擴張C.羅馬帝國的建立過程 D.阿拉伯人的商業活動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共3小題,共25分,請考生按要求作答)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蘇美爾人擔心“糾纏人類的憂慮和腸道疾病”,在泥板上記錄下各種關于制作“具有神奇力量的藥品”方面的東西,而啤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醫藥文獻是一塊公元前2500年的楔形文字泥板,上面羅列了15種藥方,其中包括這樣一味:“磨碎梨子和甘露植物的根,摻入到啤酒中讓這個人喝下。”現存的一個巴比倫治療牙疼的藥方或稱咒語,最后的附言是:“將二等啤酒和食油等摻和在一起,默誦三遍以后將該藥敷在病牙上。”材料二 公元前1525年制定的《赫梯法典》里規定:“第164至165條:若某人去抵押并發生了爭吵,或者掰碎了獻祭面包,或者打開了酒壇,他要交出一頭羊、10片面包、一個容器的啤酒……”《漢謨拉比法典》第108至111條分別有這樣的規定:不收大麥作為啤酒的價錢、而用石秤砣多收銀子、或者使啤酒的價值低劣于正常釀酒的大麥價值的賣酒婦應被扔入水里淹死;沒有把在賣酒店里聚集策劃罪行的歹徒抓住、并押送到宮廷里的賣酒婦應被處死……普通階層允許每天2升啤酒,公職人員可以允許3升,僧侶和特權階層則可以允許5升。請回答:(1)據材料一比較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在治病方式和啤酒在醫藥使用方面的異同。(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相關內容可知啤酒在當時社會中的運用有何變化?材料二中《漢謨拉比法典》有關巴比倫的“酒政”有何特點?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民們!你們的公社已經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確定了革命的勝利。卑鄙無恥的政權掐著你們的脖子逼迫你們,你們已用合法的自衛軍把那強迫你們承認國王、侮辱你們的政府趕出城外。 ——《巴黎公社第一次宣言》材料二 公社是現在唯一的政權,茲命令:第一條'一切公務部門的職工今后必須確認凡爾賽政府或其擁護者所發出的命令或通知為無效,無法律效力。第二條'凡不服從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職工,將被立即開除。 ——1871年3月29日巴黎公社法令材料三 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 ——馬克思《法蘭西內戰》(1)材料一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政權?它成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它逃往了什么地方?(2)依據材料二,巴黎公社的法令反映出的實質問題是什么?(3)用史實說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不可阻擋的革命浪潮席卷諸殖民帝國,極其迅速地結束了歐洲的統治。由于數百萬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國和日本的軍隊和勞動營中服役,這種世界范圍的殖民地覺醒得到了進一步的促進。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樣,老百姓還受到了同盟國關于自由和民族自決的宣傳的影響。——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從20世紀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約30年時間,在亞非拉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獨立國家體系。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接納的43個新會員國全都是第三世界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接納的33個新會員國中除了兩個德國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國家。——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等《世界史·現代史編》(1)材料一反映了二戰后世界政治秩序的變化,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后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所示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D B A A A B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A C B B A D B B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C D D B B26.(1)相同:都曾采用過以啤酒作為主溶劑的做法。不同:蘇美爾醫生治病并不求助于魔法或是巫術,而巴比倫人相信巫術除魔;相比蘇美爾人,巴比倫人在醫藥方面把啤酒的應用擴大到外敷。(2)變化:啤酒開始從獻祭品或牙疼藥的角色轉變成具備更多貨幣符號的意味,啤酒成為民事糾紛的調解賠償物之一。特點:所推出的一系列關于啤酒與酒館的法律規范十分嚴格;按照等級制度建立了啤酒的配給制度。27.(1)巴黎公社。1871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逃往凡爾賽。(2)巴黎公社堅決反對舊政府和舊法令,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3)在政權建設方面,廢除資產階級反動軍隊,代之以國民自衛軍;規定公社委員會是經普選產生的最高權力機關,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他們。在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維護工人權利,規定國家公職人員的最高年薪不得超過一般技術工人的工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等等。28.(1)原因:殖民國家實力遭到極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決等思想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覺醒;殖民地力量得到發展;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2)現象:二戰后在亞非拉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獨立國家體系,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加入聯合國。影響:美國對聯合國的操縱逐步失效;聯合國日益成為發展中國家反對殖民主義的舞臺;第三世界興起,有力沖擊了兩極格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