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省徐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省徐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抽測
七年級歷史試題
(友情提醒:本卷共6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答案全部涂、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卷上無效。)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581年,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于
A.長安 B.大興 C.江都 D.洛陽
2.唐太宗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稱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隆慶和議 D.康乾盛世
3.六次東渡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的人是
A.鑒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呂 D.崔致遠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A.陳橋兵變 B.海上之盟 C.澶淵之盟 D.赤壁之戰
5.建立遼政權的民族是
A.女真 B.契丹 C.黨項 D.蒙古
6.北宋滅亡的標志是
A.黃巢起義 B.澶州之戰 C.靖康之變 D.臺州之戰
7.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8.統一蒙古草原的是
A.阿骨打 B.鐵木真 C.忽必烈 D.皇太極
9.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著作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四庫全書》
10.清兵入關的“關”指的是
A.嘉峪關 B.雁門關 C.居庸關 D.山海關
11.下圖反映了東晉到唐朝寒門子弟入朝為官比例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虛心納諫 B.民族交流交融 C.社會經濟繁榮 D.科舉制度設立
12.隋唐以前,揚州飲食的基本風格是樸素,除去用料與風味,意趣上與其他地方并無太大的區別,但到了隋唐,揚州飲食開始表現出其精雅的風格。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隋唐大運河的貫通
C.社會風氣包容開放 D.民族關系融合發展
13.下列圖片可以共同佐證唐朝
A.文學藝術燦爛 B.體育活動豐富 C.制瓷技術高超 D.經濟繁榮發達
14.《長安的荔枝》描寫了天寶十四年,唐玄宗為給楊貴妃運送新鮮荔枝,動用驛站系統日夜兼程,導致“驛站馬匹暴斃,沿途百姓被迫承擔徭役”。作者認為這一事件是“安史之亂的預兆”,其判斷依據是
A.荔枝長途運輸暴露了唐朝農業生產技術落后
B.統治者的奢靡與濫用國家資源激化社會矛盾
C.唐朝民族政策的失敗引發邊疆少數民族叛亂
D.南方經濟的過度開發導致北方軍事防御空虛
15.“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段話反映了當時
A.崇文抑武,科舉功名至上 B.武人權重,軍功榮耀至極
C.文武并重,社會風氣開放 D.科舉腐敗,文人地位虛高
16.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稅法。在臨漳縣,清丈出隱瞞田地1.8萬頃,追繳漏稅50余萬貫;南陽郡查出無稅田戶200余家,補征稅款70萬貫。這說明該措施
A.杜絕豪強兼并土地 B.提升北宋軍事力量
C.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D.削弱地方行政權力
17.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A. B.
C. D.
18.某校歷史社團編排了一部舞臺劇,根據劇本篇目推斷該劇劇名為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第五場 第六場
備戰 郾城大捷 陰謀 莫須有 風波亭 刺秦檜
A.《剛正不阿——寇準》 B.《精忠報國——岳飛》
C.《金戈鐵馬——辛棄疾》 D.《碧血丹心——文天祥》
19.下表整理了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在某邊疆地區實行的措施,該地區是
朝代 西漢 唐朝 元朝 清朝
措施 設置西域都護 設置安西都護府 設置北庭都元帥府 設置伊犁將軍
A.東北 B.西藏 C.新疆 D.臺灣
20.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使用印有店鋪名號、白兔商標及廣告語的包裝紙(裹帖),并出現防偽標識和促銷說明。與此同時,叫賣、招牌、幌子等廣告形式盛行,甚至蘇東坡為商鋪題詩提升銷量。這些現象說明
A.經濟重心南移 B.商業貿易繁榮 C.對外交往頻繁 D.農業技術進步
21.兩宋時期出現“蘇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讀出
①宋代經濟繁榮 ②江浙一帶的糧食產量高
③宋代出現了早市、夜市 ④商幫出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下圖展示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的工藝流程,該發明
A.改變對外作戰方式 B.發展中醫學的治療理論
C.促進航海技術發展 D.推動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23.強調存天理滅人欲,強調人們遵循傳統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的思想家是
A.蘇軾 B.韓愈 C.關漢卿 D.朱熹
24.600年前,中國明代的航海家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遠涉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去的是茶葉、瓷器、絲綢、工藝,沒有侵占別國一寸土地。這描述的是
A.鄭和下西洋 B.明朝援朝戰爭 C.戚繼光抗倭 D.鄭成功收復臺灣
25.“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歌謠描述的事件是
A.黃巢起義 B.王小波起義 C.紅巾起義 D.李自成起義
26.下圖是某朝代的中央機構示意圖,其中△處應填寫
A.中書省 B.樞密院 C.御史臺 D.軍機處
27.下面示意圖反映了明清時期的某一歷史事件,其中①應該填
A.平定噶爾丹叛亂 B.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C.簽訂《尼布楚條約》 D.確定金瓶掣簽制度
28.清初,封建政府三令五申“寸板不許下海”“片帆不準入口”。這體現了清政府
A.設立關卡、禁絕貿易 B.限制出海、閉關自守
C.固守傳統、重農抑商 D.征收重稅、限制商貿
29.黃宗羲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這說明黃宗羲
A.反對君主專制 B.推崇法家思想 C.強化君權神授 D.主張厚古薄今
30.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與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到嘉峪關
B.《顏氏家廟碑》的作者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
C.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D.《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羅貫中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3小題,共40分。第31題14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4分)
31.古代中央行政機構(14分)
(1)分別指出圖一、圖二、圖三所示中央行政機構的相應朝代。結合所學,指出圖三中央行政制度的變革之處及其目的。(12分)
(2)綜合上述示意圖,指出我國古代中央行政機構的發展演變趨勢。(2分)
32.探尋農業密碼(12分)
活動一:【解碼實物印記】
同學們通過走訪博物館和古籍檔案館,搜集到如下信息:
A.含嘉倉窖刻銘磚隋唐時期最大的國家糧倉。關中地區遇到災荒缺糧時,朝廷就從中及時調撥,穩定市場。 B.洪武丈量魚鱗圖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對全國土地進行核查,編制土地文冊,作為征收賦稅的依據。 C.《黃河筑堤圖》(局部)明末清初,黃河水患嚴重。為此,康熙重用靳輔等治河能臣,通過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等措施,有效緩解水患。
(1)據材料,歸納中國古代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6分)
活動二:【分析數據圖表】
注:按傳統社會人均年需求原糧696市斤計算。
——李小云《中國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影響機制》
(2)據材料,指出中國古代糧食生產和需求的發展趨勢。結合圖中數據說明清朝社會經濟繁榮背后隱藏的危機。(6分)
33.宋元時期的交通(14分)
材料一 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
材料二 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萬計。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六宋
材料三 元朝交通路線圖
(1)據材料一,指出宋代的主要港口。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宋代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6分)
(2)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三,說明元朝的交通有何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6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舉例說明宋元時期交通發展帶來的影響。(可從海外貿易和中外文化交往兩個方面,任選一個角度作答)(2分)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
七年級歷史試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A A B C C B C D D B D B A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B A D D A D D C B A C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3小題,共40分。第31題14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4分)
31. (14分)
(1) 圖一:唐朝,圖二:元朝,圖三:明朝。(6分)
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4分)
加強皇權。(2分)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2分)
32. (12分)
(1) 修建糧倉:穩定糧食價格,保證百姓基本生活需求;(2分)
丈量土地,編制土地文冊:清丈土地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2分)
治理黃河:有效減少水患,保證農業生產。(2分)
(2)生產和需求整體呈上漲的趨勢。(2分)
人均糧食占有量較低;糧食供應不足的現象。(4分)
33. (14分)
(1) 廣州、泉州、明州、臨安。(任答兩個,2分)
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海路交通發達;航海技術先進;宋元時期經濟繁榮。(任答兩點,4分)
(2) 海陸并舉;元朝時交通范圍延展到歐洲(威尼斯和君士坦丁堡)和亞洲更多區域;形成以大都為中心的陸上交通網。(任答兩點,4分)
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2分)
(3)示例1:宋元時期,通過陸上或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大量輸出(出口)瓷器、茶葉和絲織品等物品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同時帶回(進口)香料、象牙等貨物。這說明宋元時期的交通發展促進了當時海外貿易的繁榮與發展。
示例2:宋元時期,經由海上或陸上絲綢之路,中國的創造發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傳制度等輸往國外。同時,西方的醫學、天文、數學、建筑、音樂、宗教等傳到中國。這說明宋元時期交通的發展密切了中外文化交往。(任選一個方面作答,2分)
說明:考生所答歷史專用名詞、歷史人名、歷史地名等,如出現錯別字,以錯誤判定。不予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荥阳市| 淮滨县| 甘洛县| 石屏县| 筠连县| 山阴县| 高安市| 平舆县| 朝阳区| 香河县| 鹤壁市| 耒阳市| 电白县| 鹰潭市| 额济纳旗| 闽侯县| 武乡县| 石屏县| 乌兰浩特市| 巩义市| 明星| 乌什县| 上栗县| 乐业县| 高清| 平顶山市| 阿克苏市| 湟源县| 修文县| 宁明县| 松滋市| 靖江市| 宁强县| 若尔盖县| 翼城县| 郯城县| 澄迈县| 哈巴河县| 东港市|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