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民主法制建設。建國初期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這個“新”主要是指( )A.國家的名稱變了 B.中國的社會性質變了C.國家實現了獨立與富強 D.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3.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國在西藏的邊境地區處于“有邊無防”狀態。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邊防,外防侵略,內護穩定。據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A.開辟了西藏人民通往幸福的道路 B.構筑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C.為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政治前提 D.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7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中,為保證潛伏部隊的安全,邱少云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羅盛教躍入冰河以生命換得朝鮮落水少年安然無恙。他們用行動鍛造了( )A.五四精神 B.延安精神 C.井岡山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5.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解放區分到土地的農民們歡天喜地地說:“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材料中農民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據是(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6.“一五”期間,河北省基本建設投資達到19.22億元,其中80%用于煤炭、電力、紡織、冶金工業。煤炭業投資3.37億元,電力投資2.28億元,紡織業投資2.834億元。1954年10月,國家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的石家莊熱電廠一期工程開工興建。1955年,蘇聯援建的全國最大的化學藥品工廠——華北制藥廠也開始興建。同時興建的還有保定造紙廠等,許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也開工建設。這表明“一五”期間河北省(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重視農村建設 C.重視發展教育事業 D.完全自力更生7.20世紀50年代,一位農民在日記中寫道:“由于單家獨戶經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襲擊,有的貧農家底薄、缺資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難不少,出現了賣地賣牲口、出賣勞動力的現象,政府號召組織起來……”材料意在強調( )A.土地改革留下嚴重的弊端 B.工業化破壞了自然環境C.廣大群眾對分配制度不滿 D.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8.“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這首詞歌頌的是( )A.左宗棠 B.孔繁森 C.王進喜 D.焦裕祿9.有人說,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黨的歷史上繼延安整風運動之后的又一次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得出這一結論的最主要依據是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A.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 B.系統糾正了黨內的主觀主義C.全面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D.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10.中國問題專家馬丁 雅克說:“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這開啟了一個長達1/4個世紀之久年均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的年代,中國經濟也得以轉型。……1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盡管在那時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1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的含義是( )A.開始實行改革開放 B.開展思想解放運動C.開始平反冤假錯案 D.提出“一國兩制”構想11.“春聯”可以折射出社會的風貌。1974年的一副春聯:過年只有兩斤米,壓歲并無一分錢。20世紀80年代的一副春聯:過年儲米十余擔,壓歲存款上千元。中國農民生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得益于( )A.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提出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實施12.《聯合早報》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階段仍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其中第二階段,中國走向世界指的是什么(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B.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C.國有企業改革的推行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3.某校八年級在設計板報時選取了以下內容: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這些內容的板報主題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 B.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C.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1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在強調( )A.建設生態文明 B.加強工業生產 C.提高人口數量 D.大力發展科技15.有學者說:“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是從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現與設計,與歷史上中國的族群政治與邊疆政治的傳統有直接關聯。”這一觀點意在說明( )A.開創了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 B.體現了歷史傳統與現實的結合C.照搬了治理邊疆的傳統模式 D.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理16.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回香港地區,這主要得利于( )A.民主改革的實行 B.一國兩制的構想C.民族區域自治的實現 D.兩岸直接“三通”17.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下列對史事時間和空間表述完整的是( )A.1990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在臺灣成立 B.1992年“九二共識”達成C.2005年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 D.2015習近平同馬英九會晤18.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作為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正式交付海軍,它是( )A.山東艦 B.復興艦 C.福建艦 D.遼寧艦19.有人曾說“中國人的政治智慧是無與倫比和無限美妙的。周恩來教會人類怎樣為人處世;鄧小平教會人類怎么解決恩怨情仇”。下列史實最能說明上述觀點的是( )A.求同存異,四項基本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國兩制C.求同存異,解放思想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放思想20.2025年,中國啟動了“平安瀾湄行動2025”,參與該行動的瀾湄六國旨在通過聯合打擊電信詐騙等跨國犯罪進一步深化合作。這一行動體現了中國( )A.堅持獨立自主外交 B.推動周邊國家友好合作C.踐行不結盟的政策 D.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計60分)21.面對當今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國有寬廣的胸懷,展現了大國格局、拿出了大國擔當。發揮了大國作用;而美國則相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崛起與沖突】材料一 如下圖所示圖A 人民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歡慶新中國的誕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摘自《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A事件的歷史意義。(2分)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出兵朝鮮的目的。(2分)概括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鑄造了怎樣的精神品質?(2分)【和平與交往】材料二 如下圖所示圖B 從1950年起聯大討論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時支持中國的票數增長示意圖毛澤東親自推動了中美關系正常化,而美國尼克松政府也將對華政策從“遏制”調整為“接觸”。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中美關系正常化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新中國迎來了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交的高潮。——摘編自歐陽向英《大國外交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構建》(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B中聯大支持中國的票數持續增長的原因。(2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中國外交事業的影響。(2分)(3)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二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后的橫線上填“正確”;違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的括號內填“錯誤”;是材料二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后的橫線上填“未涉及”。(6分)A.鄧小平親自推動了中美關系正常化。( )B.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中美建交公報》。( )C.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 )【博弈與共贏】材料三 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識形態輸出。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摘自新華社《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2023年11月16日)(4)根據材料三,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征。(4分)(5)綜合上述探究,談談你對中美兩國關系的認識。(4分)22.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見證我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奮進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下圖是1956年7月14日,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出廠,受到民眾的夾道歡迎。(1)根據材料一,指出與“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出廠”相關的歷史事件。(2分)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該事件的影響。(2分)材料二 中國汽車工業大事記(部分)發展階段 事件起步(1949-1978年) 1953年,中國第一家汽車制造企業(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誕生。1958年,中國生產出的紅旗牌轎車成為國家領導人的用車。此后,上海汽車制造廠先后制造出走平民化路線的鳳凰牌和上海牌轎車,豐富了民用汽車產品領域。引進合資(1978-2001年) 1983年,中國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成立。此后,眾多合資公司紛紛成立,中國開始接觸到國際汽車企業,在學習先進汽車技術的同時,還借鑒其管理制度、法律體系和組織程序。市場化發展(2001-2009年) 豐田、奔馳等世界汽車巨頭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與國內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吉利、長城等部分民營企業也進入汽車市場,與合資企業相互競爭,逐漸成長。人民群眾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極大地刺激和提升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摘編自馬符訊《中國汽車工業70年的成就、經驗與未來展望》(2)根據材料二,分別概括我國汽車工業三個發展階段的特征。(4分)任選一個階段并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其特征形成的歷史原因。(4分)材料三 多年來,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推動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突破350萬輛,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除了在市場規模領跑全球,在技術水平提升和產業鏈帶動上也是可圈可點。剛剛結束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北汽福田的515輛氫燃料電池大客車投入使用,產值接近三四十個億。截至目前,國家先后推出60余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各地政府結合實際出臺500多項配套政策。我國已經建立起全球范圍最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體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能源汽車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能源汽車成為推動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的理由。(4分)23.農業發展見證了社會的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前,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家里的土地很少,沒有耕牛、農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8個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鹽。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畝多,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鹽。——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的變化。(4分)材料二: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部分)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資源極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動了農機化的發展。1959年,在以農機化為核心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指導思想下,推進農業機械化和電氣化,全國范圍內形成了農機化運動的浪潮。——摘編自方師樂、黃祖輝《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階段性演變與發展趨勢》(2)根據材料二,簡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2分)結合所學,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原因。(4分)材料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即1978~1985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推廣。第二階段,即1986~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三階段,1992年~1998年,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階段,1998年至今……家庭聯產在承包責任制在短短幾年內就爆發極大能量,1979~1984年,農業總產值增長了355.4%,短短六年時間,就實現了糧食增產1億噸。農民人均收入從1949年到1978年,僅增加了70元,而農村改革僅5年時間,就增加了176.2元。——摘編自陶林《土地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根據材料三,概括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的特點。(2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黨和政府調整土地政策的出發點。(2分)24.閱讀材料,完成任務。(8分)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請根據材料,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結合中國現代史的內容,用兩個及以上的論據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D D A D D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C A B B A D B B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計60分)21.(1)歷史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精神品質: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精神。(2)原因: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第三世界國家支持;美國霸權地位削弱。影響:改善中國國際環境;促進與西方建交高潮。(3)判斷:A錯誤、B正確、C正確。(4)特征:和平崛起;合作共贏。(5)認識:國家利益決定關系走向;合作有利于共同發展。22.(1)歷史事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影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特征:起步階段:實現汽車工業從無到有;朝平民化路線發展;引進合資階段: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市場化發展階段:市場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歷史原因:起步階段: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引進合資階段: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市場化階段: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3)理由:市場規模領跑全球推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汽車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鏈逐漸成熟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促進汽車工業政策體系的更新和完善。23.(1)變化:①農民分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②糧食產量增長;③農民收入大大提高。(2)發展趨勢:農業機械化率提升;大型農機數量增加。原因:1957年底一五計劃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3)特點:階段性,逐步推進;用法律保障;成效顯著。(4)出發點:堅持人民至上;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或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注重民生;調動生產積極性。24.觀點: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現代史發展的根本保證。論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49年建立新中國。之后通過土地改革等鞏固政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國家發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一系列成就源于黨的正確領導,引領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領導下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設立經濟特區等舉措,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彰顯黨的領導能把握時代機遇,推動國家經濟騰飛;進入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科技領域如5G、高鐵等成果顯著。黨的領導確保國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方向正確、步伐堅定,凝聚各方力量攻克難題,不斷邁向新高度,充分證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現代史發展及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docx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