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通過治理和控制尼羅河一年一次的泛濫,古埃及獲得農業生產的巨大成功。……由于尼羅河是古埃及政治中心的聚集地,政治統一更加容易實現。”這主要說明了( )A.古埃及農業發展影響政治統一 B.金字塔的修建是古埃及國力強大的表現C.自然環境對古代文明影響深刻 D.古埃及的政治統一有助于戰勝自然災害2.公元前18世紀他對外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統治期間頒布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他是( )A.圖特摩斯三世 B.阿育王 C.漢謨拉比 D.伯里克利3.魚尾獸形象定型于古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后,迦畢試古城(古印度西北部)出現了帶有魚尾獸形象的建筑裝飾,這一形象還出現于亞洲許多地區。材料反映出亞歷山大東征( )A.掠奪了東方世界的財富 B.動搖了羅馬帝國的統治C.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4.蘇格拉底給雅典民主制開出了“藥方”:以知識取代運氣,以人人競選取代人人抽簽,選舉城邦公職人員。這說明,蘇格拉底( )A.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主張改革民主程序C.反對精英人士治理城邦 D.鼓勵公民直接參政5.在歷史課上,同學們學習了“查理·馬特改革”“丕平獻土”“西歐城市重新興起”“自給自足的莊園”等內容。這節課的主題是( )A.中世紀歐洲的發展 B.封建時代的亞洲 C.西方文明之源 D.阿拉伯帝國的崛起6.中世紀西歐莊園里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齊全,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也很少出去采購。據此可以看出西歐莊園( )A.領主權力受到一定限制 B.經濟可以自給自足C.領主不能沒收農民土地 D.斷絕外界經濟交往7.有學者認為:大化改新時,日本積極學習中國文化,秉持“和協萬邦”理念,營造了中日友好相處的局面。然而,在明治維新后,受“脫亞入歐”和“弱肉強食”觀念影響,日本逐漸成為亞洲戰亂的策源地。該學者意在說明( )A.大化改新全方位借鑒中華文化 B.日本的兩次改革都引發戰爭C.明治維新導致日本全面西方化 D.改革理念不同會產生迥異結局8.16世紀,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逐漸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其歷史背景是( )A.文藝復興運動 B.新航路開辟 C.三角貿易 D.啟蒙運動9.現代化的第一步是克服王權。在這個時候,英國邁出了關鍵一步,而且在推動現代變革要素方面,只有英國具備了各種優勢和通向現代化的獨特的新機遇。英國的“關鍵一步”是( )A.開展“三角貿易” B.工業革命的開展C.成為海上霸主 D.確立君主立憲制10.“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漸暴露,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在這種背景下( )A.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B.啟蒙運動產生C.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D.馬克思主義誕生11.《世界秩序》中寫道:1859年后,英國決定把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行政單位來管理,這在實現印度統一上發揮了重大作用。英國喚醒了印度作為遭受外國統治的單一實體的意識,激起了人們的信念。他們相信,要想打敗外來統治,就必須團結為一個國家。材料旨在說明( )A.英國殖民統治促進印度民族意識覺醒 B.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阻礙印度的發展C.印度人民獲得了徹底的民族獨立解放 D.英國在印度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12.“南北戰爭后加強聯邦權力和權威是順理成章的邏輯發展,這推進了美國政治體制的不斷完善,美國經濟很快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材料反映南北戰爭( )A.確立北方絕對主導 B.改變美國政治體制C.化解南北雙方矛盾 D.促進資本主義發展13.1869年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開通,1895年溝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基爾運河開通,1914年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開通。這些運河的開通( )A.形成了和平的國際環境 B.推動了國際貿易發展C.改變了落后的生產方式 D.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14.1920年7月,戰后賠款委員會確定德國賠款總額為2260億金馬克,但德國無力償付。1921年1月,賠款委員會將賠款降至1320億金馬克,這依然遠遠超過了德國的支付能力,德國民眾反映強烈,并采取消極對抗政策。據此可知( )A.經濟大危機影響了歐洲經濟 B.英法對德國的主張保持一致C.賠款埋下了戰爭爆發的隱患 D.賠款數目遠超出了戰爭消耗15.甘地出生于英國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長在一個信奉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家庭,主張用自我犧牲去感化敵人,用自己的愛去召喚敵人心中的愛,戰勝暴力。為此發起并領導了( )A.印度民族大起義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華夫脫運動 D.不結盟運動16.據統計,1928年德國的工業產量已超過英法而位居世界第二。至1938年,德國在世界制造業中所占的份額已上升至13.2%,接近英法兩國之和。這些數據可用于研究( )A.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B.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C.反法西斯同盟成立背景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17.1942年初,中國組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在仁安羌對日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三十八師第一一三團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一師,轟動英國。1943年10月開始,中國遠征軍對日軍發起反攻,最終取得了入緬作戰的勝利。材料旨在說明( )A.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犧牲 B.中國與緬甸人民攜手并肩共同抗擊日軍C.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要貢獻 D.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8.1947年,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的是(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馬歇爾計劃 C.德國的分裂 D.北約與華約對峙19.二戰后,西歐國家普遍將交通、能源、宇航等部門收歸國有;日本制定了全國性經濟發展計劃,雖然不是指令性的,但具有指導作用。這反映了資本主義國家( )A.推行福利政策 B.重視發展高新產業 C.增強宏觀調控 D.建立計劃經濟體制20.下圖是一幅名為《山姆大叔(指美國)忙壞了》的漫畫。該漫畫( )A.諷刺了美國維護霸權力不從心 B.凸顯了地區沖突對美蘇冷戰的影響C.說明華盛頓體系已經分崩離析 D.表明了世界多極化趨勢遭遇到挫折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計60分)21.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見證民主改革】材料一 在我們這里,每個人不僅關心自己的事情,而且關心國家事務。“我們的制度之所 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 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絕對不會因 為貧窮而在政治上湮沒無聞。”我可以斷言,我們的城市是全希臘的學校。——摘編自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1)寫出材料一中所述“城市”的名稱。(2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伯里克利引以為傲的“民主政治”成就。(4分)【考證王國改革】材料二 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無償地賞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成為封臣……11世紀,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摘編自部編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2)根據材料二,分析法蘭克王國土地分封改革前后的變化。(4分)【剖析大化改新】材料三 改新派執政后,自上而下,變法革新,廢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為新國家奠 定了基礎,從而改變了政權性質,使之成為新的封建經濟基礎服務的上層建筑。大化改新, 把廣大部民(農民)從氏族貴族的占有下解放出來,作為公民授予口分田,負擔一定的租庸 調,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悅”,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3)根據材料三,概括大化改新的作用。(4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4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一個莊園的圖解 莊園的面積有大有小,大多以村莊為基礎,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莊園以農業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大的莊園往往成為地方經濟的中心。——摘編自統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說說西歐中世紀莊園具有怎樣的特點。(4分)材料二 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于是,在一些地方,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14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他們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13世紀,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摘編自統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2)根據材料二,說說這一時期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了哪些變化。(4分)指出這一“新的生產方式”的性質?(2分)材料三 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 ——摘編自統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概括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和實質。(6分)23.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指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的一些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則是其主要組成部分。(1)根據材料一簡述其對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或確立所產生的歷史作用。(4分)材料二: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時間 名稱 性質19世紀上半期 工業革命的擴展 科學技術革命19世紀中期 美國內戰、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19世紀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技術革命(2)根據材料二,說明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統治進一步鞏固與擴大。(4分)材料三:世界近代史的終結。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影響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三 俄國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四 戰后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新局面。(3)根據材料三簡要歸納促進“世界近代史的終結”的因素。(4分)(4)據以上材料總結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特點。(4分)24.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問題。(10分)材料 如圖所示閱讀上述材料,選擇其中至少兩例,結合所學知識,以“轉危為機”為主題,自擬題目,撰寫一篇150字左右的歷史小短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契合觀點)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B A B D B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B C B B C A C A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計60分)21.(1)城市:雅典。成就:擴大公民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建立津貼制度。(2)變化:改革前土地無償賞賜,改革后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形成封君封臣關系,封建制度在西歐普遍存在。(3)作用:為新國家奠定基礎,改變政權性質;解放部民,提高生產積極性。(4)認識: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改革應符合國情;改革會涉及利益調整,需要有堅定決心和策略等。22.(1)特點:以農業為主;經濟自給自足;莊園大小不一。(2)變化: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了租地農場和集中的手工工場。(3)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資產階級成長起來;教會統治壓抑人的個性,阻礙科學和生產的發展。實質: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23.(1)作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這些革命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桎梏,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政治障礙;確立資產階級政權,革命后建立的政權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聯邦共和制和法國的共和制;推動經濟自由,革命后的政策促進了自由貿易、私有財產保護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傳播啟蒙思想,革命中倡導的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為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思想基礎。(2)說明:美國內戰廢除南方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加速資本主義經濟在全國范圍的發展;俄國農奴制改革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廢除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勞動力市場。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推翻幕府統治,推行近代化改革,使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工業革命擴展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技術進步(如蒸汽機、電力)推動經濟全球化,鞏固資產階級的經濟主導地位。通過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從西歐北美擴展到更多地區,資產階級統治范圍和影響力顯著擴大。(3)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帝國主義力量削弱;十月革命的影響;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根本因素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帝國主義爭霸、階級矛盾)導致舊秩序瓦解。(4)趨勢特點:從局部到全球,從西歐北美擴展到全世界(如日本、俄國)。方式多樣化,既有暴力革命(英法),也有改革(明治維新)、內戰(美國)。與科技革命互動,工業革命推動制度鞏固,第二次工業革命加速壟斷資本主義形成;階段性演變,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最終因一戰而暴露制度危機。24.題目:危機中的變革與機遇短文: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嚴重制約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9世紀中期的日本推行鎖國政策,“黑船事件”后日本面臨民族危機,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1929至1933年,美國面臨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二戰后,歐洲衰落,為更好地恢復和發展自身經濟,西歐各國走向聯合,1967年歐共體成立成員國加強合作,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結論:這些國家面臨危機時,都進行了不同的改革,轉危為機使國家得以繼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docx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