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專題訓練:物質結構與性質(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5·海淀模擬)化學中的“風花雪月”別有韻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風力發電主要涉及化學變化B.煙花綻放過程中的電子躍遷為氧化還原反應C.晶瑩的雪花融化時氫鍵的數目減少D.“嫦娥工程”發現月壤富含3He,3He與4He互為同素異形體2.(2025·昌平模擬)G是合成抗膽堿作用藥物的中間體,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G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G中含有三種含氧官能團 B.G中碳原子的雜化類型只有C.1molG最多可消耗2molNaOH D.G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3.(2025·湖北模擬)下列事實與、的電負性差異無關的是A.是離子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B.沸點:C.氧化性:D.ClF中Cl顯正價4.(2025·如皋模擬)將印刷電路板的堿性蝕刻液與NaOH溶液共熱可發生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的基態核外電子排布式為B.中含鍵C.所含鍵角小于D.冰屬于共價晶體5.(2025·東城模擬)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在時可直接升華為氣體,其晶胞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中的C為雜化B.每個晶胞中含有4個分子C.每個分子周圍有12個緊鄰分子D.干冰升華時需克服分子間作用力6.(2025·東城模擬)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A.的電子式: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C.的晶胞:D.的模型:7.(2025·西城模擬)工業以硫黃或黃鐵礦(主要成分,燒渣成分為)為原料生產硫酸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高溫焙燒時轉移的電子數為(代表阿伏加德羅數值)B.與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體現了的還原性C.反應具有自發性的原因與有關D.98%濃硫酸粘度較高,與分子間能形成氫鍵有關8.(2025·大興模擬)聚維酮通過氫鍵與HI3形成聚維酮碘,聚維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種常見的碘伏類緩釋消毒劑,其結構表示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聚維酮的單體是B.聚維酮分子由2m+n個單體聚合而成C.聚維酮碘可以與水形成分子間氫鍵,是一種水溶性物質D.理論上1mol聚維酮碘最多能與(2m+n)molNaOH反應9.(2025·大興模擬)下列事實與解釋不對應的是:選項 事實 解釋A 第一電離能: Na與K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半徑:,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能力:B 晶體中每個分子緊鄰的分子數:硫化氫晶體(12個)冰(4個) 冰中水分子間主要以氫鍵結合,硫化氫晶體中硫化氫分子間主要以范德華力結合C 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 為非極性分子,為弱極性分子,為極性分子,相似相溶D 熔點: 屬于共價晶體,屬于分子晶體A.A B.B C.C D.D10.(2025·汕頭模擬)已知:反應常用來判斷輸送的管道是否漏氣。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通入水中充分反應,溶液中分子數為B.溶液中,含離子數為C.中含極性鍵的個數為D.含有鍵數為11.(2025·大興模擬)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不正確是A.的結構式:B.的結構示意圖:C.的電子式:D.HCl分子中鍵的形成:12.(2025·陸豐模擬)《哪吒2之魔童鬧海》中太乙真人使用藕粉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尼克酸是藕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結構如圖所示(與苯環相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尼克酸分子中有兩個手性碳原子B.尼克酸的分子式為C.尼克酸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尼克酸能發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應13.(2025·海淀模擬)靈芝提取物M具有重要醫用價值,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M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中含3個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的C-O鍵是鍵C.可形成分子內氫鍵和分子間氫鍵D.能夠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14.(2025·海淀模擬)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事實解釋不正確的是選項 事實 原因解釋A 沸點:順-2-丁烯反-2-丁烯 分子極性:順-2-丁烯反-2-丁烯B 穩定性: 熱穩定性:C 苯酚與濃溴水生成白色沉淀,而苯不能 羥基活化了苯環D 吡咯()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內 分子中C與N均為雜化A.A B.B C.C D.D15.(2025·珠海模擬)下列有關物質結構和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與的中心原子雜化軌道類型均為雜化B.和都是單質,在中溶解度幾乎一樣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與水分子之間并沒有氫鍵D.分子晶體都存在分子間作用力和共價鍵16.(2025·汕頭模擬)下列陳述Ⅰ與陳述Ⅱ均正確,且具有因果關系的是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A 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溶液,有白色沉淀 蛋白質遇到鹽溶液會發生變性B 為離子化合物,常溫下呈液態 陰、陽離子的體積大,離子鍵弱,熔點低C 的沸點比的高 中的鍵能大于中的鍵能D 工業上電解熔融冶煉鋁 的熔點比低A.A B.B C.C D.D17.(2025·昌平模擬)學習小組為探究Co(Ⅱ)、Co(Ⅲ)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關性質,室溫下進行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實驗ⅰ 實驗ⅱ 實驗ⅲ粉紅色溶液,無明顯變化 溶液變為紅色,伴有氣泡產生 溶液變為墨綠色,并持續產生氣體資料:①可催化的分解。②溶液顏色 粉紅色 藍色 紅色 墨綠色A.實驗i表明不能催化的分解。B.實驗ⅲ中,可能是與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實驗ⅱ、ⅲ中的氣體成分相同D.以上實驗證明,配體的種類影響Co(Ⅱ)的還原性二、非選擇題18.(2025·東城模擬)螯合樹脂吸附法處理廢水具有吸附容量大、速度快以及選擇性好等特點,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螯合樹脂M與形成新的螯合物Q,從而達到去除的效果,吸附機理如下圖所示。資料:吸附原理螯合樹脂M中的解離出,變成,而且樹脂中含有N原子,在與接觸時,樹脂中的原子與形成配位鍵,形成新的螯合物Q,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1)M中四種元素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用元素符號表示) 。(2)M中N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3)Q中存在配位鍵,其中提供空軌道的是 。(4)在螯合樹脂M處理含銅廢水過程中,發現體系對的吸附量有影響,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①吸附去除的過程中需保持體系處于適宜的,其中約為 時吸附效果最好。②解釋體系堿性過強時,吸附能力下降的原因 。③從結構角度解釋:體系酸性較強時,吸附能力下降的原因 。(5)化合物的結構如圖。判斷常溫下和三者的電離常數由大到小的關系,并予以解釋 。19.(2025·西城模擬)與溶液相比,晶體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產物選擇性高、易于分離提純的優點。(1)氟元素在有機晶體化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中有重要價值。①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六氟苯中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②苯環上的電子云密度:苯 六氟苯(填“>”或“<”),依據電負性解釋其原因: 。(2)分子間作用力影響晶體中分子的堆積方式,進而影響物質的性質和反應的選擇性。①已知:苯和六氟苯的熔點分別為5.5℃和5.2℃,將二者混合后得到的“混晶”(二者比例為),其熔點上升至23.7℃,三種晶體中的分子間作用力最大的是 (填“苯”、“六氟苯”或“混晶”)。②已知:紫外光下,兩個碳碳雙鍵可加成為四元環(環丁烷)的結構。紫外光下,分子在溶液條件下反應得到2種互為同分異構體的加成產物,在晶體條件下只能生成1種加成產物,推測的結構簡式為 (不考慮立體異構)。(3)A與B經以下兩種途徑均可獲得E。①已知:與在銅鹽催化條件下可發生加成反應得到含結構的分子。的結構簡式為 。②將B更換為B',發現A與B'無法形成晶體,證實了晶體條件下發生反應時氟原子的必要性,B'的結構簡式為 。③猜測氟原子可能的作用:影響晶體中分子的堆積方式、增強了的活性和 。(4)下圖為干冰和單晶硅的晶胞結構①1個分子周圍等距且最近的分子有 個。②單晶硅中含有 鍵。③干冰的密度比冰大的原因是 。20.(2025·大興模擬)鋰電池的電解液是目前研究的熱點。(1)鋰電池的電解液可采用溶有的碳酸酯類有機溶液。①基態的電子云輪廓圖的形狀為 。②基態P原子的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為 。(2)為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科研人員采用離子液體作電解液。某種離子液體的陽離子的結構簡式如下,陰離子為。①N、F、P三種元素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②該陽離子中,帶“*”的C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雜化,的空間構型為 。③研究發現通過改變陽離子側鏈可調控離子化合物的熔點。A、B兩種離子液體的結構如圖所示。熔點的原因是 。(3)因其良好的鋰離子傳輸性能可作鋰電池的固體電解質,其晶胞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晶胞的邊長為apm()。①晶胞中的“O”代表 (填“”或“”)。②距離最近的有 個。③已知的摩爾質量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該晶體的密度為 。21.(2025·海淀模擬)某小組同學用廢銅屑(含少量鐵)制備晶體并探究其性質。資料:ⅰ.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ⅱ.生成,開始沉淀時,完全沉淀時,生成,開始沉淀時,完全沉淀時ⅲ.和均不易與氨配位實驗Ⅰ:制備溶液①取一定量廢銅屑,加入稍過量的稀和溶液,在下完全溶解。②調節pH至3~4,加熱煮沸2分鐘后趁熱過濾。(1)步驟①中溶解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步驟②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學式)。實驗Ⅱ:制備晶體取實驗Ⅰ中所得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至澄清,再加入無水乙醇,過濾;沉淀先用試劑M洗滌,再用乙醇與乙醚混合液洗滌,干燥,得深藍色晶體。(3)加氨水過程中的實驗現象是 。(4)試劑M的最佳選擇是 (填字母序號)。a.乙醇和濃氨水混合溶液 b.乙醇和稀硫酸混合溶液 c.蒸餾水(5)甲同學查閱資料發現:不易溶于氨水。①從化學平衡的角度解釋實驗Ⅱ中加入氨水可得澄清溶液的原因: 。②設計實驗(填實驗操作和現象) 。證實了上述原因分析合理。實驗Ⅲ:探究活潑金屬與溶液的置換反應將表面已去除氧化膜的鋅片、鐵片分別置于2份濃度相同的溶液()中。鋅片表面立即出現一層紅色物質。短時間內未觀察到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靜置數十小時后,鐵片表面析出紅色物質,溶液深藍色變淺,并有紅褐色沉淀物生成。(6)對比上述實驗,解釋短時間內鐵片表面未觀察到紅色物質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C18.【答案】(1)O>N>C>H(2)sp3(3)Cu2+(4)6;堿性過強,氫氧根濃度增大,銅離子與氫氧根轉化為氫氧化銅沉淀,平衡逆向移動,吸附能力下降;酸性過強,氫離子濃度增大,平衡左移,結構Q轉化為結構M,銅離子由被吸附狀態轉化為自由移動的銅離子狀態(5)O、S、Se的電負性逐漸減小,鍵的極性:C=O>C=S>C=Se,使得HA、HB、HC中羥基的極性逐漸增大,電離出氫離子的能力HA<HB<HC,所以常溫下HA、HB和HC三者的電離常數由大到小的關系HA<HB<HC19.【答案】(1)第二周期ⅦA族;;>;電負性,氟原子對苯環有吸電子作用(2)混晶;(3)或;;增強了的酸性(4)12;2;二氧化碳分子的質量大于水分子,冰中氫鍵存在方向性,晶體有較大空隙,空間利用率低20.【答案】(1)球形;(2)F、N、P;;正四面體;A、B均為離子晶體,陰離子相同,陽離子所帶電荷量也相同。當陽離子側鏈從乙基增長到丙基,陽離子的體積(或半徑/尺寸)增大,離子鍵的強度減弱,熔點也隨之降低(3);4;21.【答案】;、;產生大量藍色沉淀,繼續滴加氨水,藍色沉淀消失,溶液變為深藍色;)a;懸濁液中存在,實驗Ⅱ中生成沉淀的同時生成,與結合生成,降低;加入氨水,與配位,下降;兩者均促進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取少量和氨水形成的懸濁液,加入少量硫酸銨固體,振蕩后固體溶解,溶液變為深藍色;不易與氨配位,的條件下,反應初始生成的覆蓋在Fe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