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專題訓練: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5·汕頭模擬)化學之美無處不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可形成晶瑩剔透的晶體冰,冰中存在氫鍵B.絢麗的焰火與電子躍遷時產生的吸收光譜有關C.手性分子互為鏡像,能在三維空間里疊合D.呈現規則多面體外形的金剛石為分子晶體2.(2025·如皋模擬)在給定條件下,下列制備過程涉及的物質轉化均能實現的是A.B.C.D.NaCl溶液3.(2025·如皋模擬)在酸性條件下可發生反應:。以為原料制取晶體的實驗操作或原理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裝置甲制取含的懸濁液B.用裝置乙吸收揮發出的氣體C.用裝置丙除去S和未反應的D.用裝置丁蒸干溶液,獲得4.(2025·東城模擬)離子交換法淡化海水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通過樹脂后,溶液中的離子數目和溶液的導電能力不變B.樹脂與樹脂的位置可交換C.通過樹脂時,溶液中有離子反應D.工作一段時間后,兩種樹脂均需進行再生處理5.(2025·大興模擬)下列實驗的對應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制備晶體 B.檢驗是否沉淀完全液面距刻線約 1 cmC.從模擬侯氏制堿法獲得后的母液中獲取晶體 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A.A B.B C.C D.D6.(2025·柳州模擬)化學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用氫氟酸刻蝕玻璃: SiO2+ 4F- + 4H+ = SiF4↑+ 2H2OB.制備新型綠色消毒劑Na2FeO4:3ClO- + 2Fe3+ + 10OH- = 2FeO+ 3Cl- + 5H2OC.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總反應:Pb + PbO2 + 4H+ = 2Pb2+ + 2H2OD.可溶性鐵鹽用于凈水:Fe3+ + 3H2O Fe(OH)3↓+ 3H+7.(2025·柳州模擬)氧化石墨烯在能源、材料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用強氧化劑在石墨層間引入大量基團(如、等)削弱層間作用力得到氧化石墨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石墨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B.石墨層內導電性和層間導電性相同C.氧化石墨烯有一定的親水性D.圖氧化石墨烯中有兩種含氧官能團8.(2025·柳州模擬)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漂白粉與鹽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碳酸氫鈉可做食品膨松劑C.溫室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D.焰火中紅色來源于鈉鹽灼燒9.(2025·陸豐模擬)某實驗小組利用下圖裝置探究濃硫酸與葡萄糖反應生成的氣體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本實驗只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B.裝置b中出現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或BaSO3C.裝置d中出現渾濁,證明產生的氣體中含有CO2D.裝置e中可以盛放NaOH溶液10.(2025·海淀模擬)苯與液溴反應生成溴苯,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作該反應的催化劑B.總反應的C.過程②的活化能最大,決定總反應速率的大小D.為證明該反應為取代反應,可將反應后的氣體直接通入溶液11.(2025·海淀模擬)下列方程式與所給事實不相符的是A.鋁粉溶于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無色氣體:B.在HCl氣氛中加熱制無水:C.草酸()使酸性溶液褪色:D.用銀氨溶液檢驗乙醛中的醛基:12.(2025·汕頭模擬)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省略),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裝置試管中的固體是B.乙中a處比b處先變藍C.由于與酸產生銨鹽,丙中有白煙D.因為極易溶于水,所以丁中會產生倒吸13.(2025·汕頭模擬)實驗室制取并驗證其性質,下列裝置及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生成 B.驗證的漂白性C.干燥 D.吸收A.A B.B C.C D.D14.(2025·汕頭模擬)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部分。以下是模擬海水提鎂的部分工藝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試劑a、b可以分別為石灰乳和鹽酸B.操作是過濾C.操作為在氣流中加熱,使脫水D.為減少工藝環節,可直接電解氯化鎂溶液獲得金屬15.(2025·汕頭模擬)化學創造美好的生活。下列化學性質、實際應用和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選項 化學性質 實際應用A 維生素C具有強還原性 用維生素C可做中毒的急救藥B 聚乳酸可在自然界中生物降解 用聚乳酸制造環保包裝材料C 是酸性氧化物 可用作光導纖維D 硫酸鋁可與小蘇打反應 泡沫滅火器滅火A.A B.B C.C D.D16.(2025·汕頭模擬)科技的快速發展彰顯國力的強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天舟六號”為中國空間站送去推進劑氙氣Xe,Xe是第IA族元素B.“嫦娥六號”探測器外鉆桿是由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制造,碳化硅屬于合金C.可控核聚變運行記錄的“人造太陽”原料中的和互為同素異形體D.“天和核心艙”電推進系統中的腔體采用氮化硼陶瓷,其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17.(2025·東城模擬)合成氨及其相關工業中,部分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丙三種物質中都含有氮元素B.甲、乙、丙在反應中均做還原劑C.反應Ⅳ的另一種產物可循環使用D.反應V,N元素化合價未發生改變18.(2025·昌平模擬)解釋下列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A.鋼鐵發生吸氧腐蝕的正極反應:B.用氯氣制備漂白粉:C.鐵在加熱條件下與水蒸氣反應產生氣體:D.溶液處理水垢中的:19.(2025·海淀模擬)化學實驗操作是進行科學實驗的基礎。下列操作不符合規范的是A.銅與濃硫酸反應并檢驗氣態產物 B.檢驗是否沉淀完全C.制備晶體 D.證明苯和液溴為取代反應A.A B.B C.C D.D20.(2025·東城模擬)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實驗結果與預測的現象不一致的是選項 ①中的物質 ②中的物質 預測裝置中現象A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B 蒸餾水 氣體變為無色C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D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A.A B.B C.C D.D二、非選擇題21.(2025·如皋模擬)三氧化二鎳()常用作磁性材料,具有強氧化性。以鎳銅礦(含有NiS、CuS、以及少量的不溶雜質)為原料制備。(1)煅燒。將一定量的鎳銅礦與混合后,粉碎后在富氧空氣中充分煅燒。煅燒時加入的目的是 。(2)酸浸。將煅燒得到的固體(含CuO、CaO、、、)加入三頸瓶中(裝置見下圖),通過恒壓滴液漏斗緩慢滴加稍過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①反應后所得溶液中含、、,寫出酸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如何判斷“酸浸”反應已經完成: 。(3)除雜。將三頸瓶中懸濁液倒出、過濾后,向所得濾液中加入足量Ni粉,充分反應后過濾,調節濾液的pH,向濾液中加入NaF溶液將沉淀除去。[溶液中,,,,離子濃度沉淀完全]①加入Ni粉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不選擇用調節pH的方法除去的原因是: 。②實際消耗Ni粉的量大于理論用量,原因是 。(4)制備:請補充完整由除雜后得到的溶液制取的實驗方案:量取,測得其中的濃度為, ,得到。(可選用的試劑:溶液、稀鹽酸、溶液)。已知:樣品在空氣中煅燒,樣品的固體殘留率()隨熱解溫度的變化如下圖所示。22.(2025·大興模擬)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備。(1)18~19世紀,利用和氮氧化物制硫酸,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如圖1所示。①工業上可用生產,為該工藝提供氮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制硫酸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③中反應的與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2)現代用接觸法制硫酸,關鍵工序是的催化氧化: ①中硫氧鍵鍵能的平均值為中硫氧鍵鍵能的平均值為,則中氧氧鍵的鍵能為 。②其他條件不變,相同時間內的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溫度大于,的轉化率減小,可能的原因是 。(3)人們設計了以工業廢液為原料制備硫酸的方法。電解廢液制較濃硫酸,同時獲得氨水,其原理示意圖如圖3所示。注:X、Y分別為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電極均為惰性電極。①結合化學用語解釋圖3裝置中生成較濃硫酸的原理: 。②有同學設計燃料電池,利用圖3中產生的、較濃硫酸和較濃氨水聯合處理廢液,其原理示意圖如圖4所示。ⅰ、較濃硫酸應注入 (填“C極區”或“D極區”)。ⅱ、從物質和能量的角度說明聯合生產的優點: 。23.(2025·柳州模擬)三溴甲硅烷(SiHBr3)熔點-73.5℃,沸點111.8℃,易水解。實驗室利用 Si 和 HBr制備[Si(s)+3HBr(g)SiHBr3(g)+H2(g)]并提純 SiHBr3的裝置如圖所示 (加熱、夾持裝置略) 。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 。裝置A 中的試劑是 。(2)在SiHBr3的制備階段,裝置B和裝置F分別需要 (填“冷水浴”“熱水浴”或“油浴”,下同)和 。(3)裝置D的作用是 。(請結合化學方程式說明)(4)提純階段:對E與F之間的玻璃導管進行熔封后,對制得的粗產品進行提純。提純操作時 K1、K2的狀態是 。(5)圖中裝置存在的一處錯誤是 。(6)裝置K的作用是 。(7)測定溶有少量HBr雜質的 SiHBr3純度:取 m1g樣品經水解、過濾得到硅酸水合物后,再灼燒、冷卻和稱量,得到固體氧化物的質量為 m2g,則樣品純度為 (用含 m1、m2的代數式表示)。24.(2025·房山模擬)某小組同學向的的溶液中分別加入過量的Cu粉、Zn粉和Mg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劑的微粒及其還原產物。(1)理論分析:預測可將還原為Fe的金屬,并解釋原因 。(2)實驗驗證實驗 金屬 操作、現象及產物I 過量Cu 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為藍綠色,固體中未檢測到Fe單質II 過量Zn 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反應緩慢,pH逐漸增大,產生了大量紅褐色沉淀后,無氣泡冒出,此時溶液pH為3~4,取出固體,固體中未檢測到Fe單質III 過量Mg 有大量氣泡產生,反應劇烈,pH逐漸增大,產生了大量紅褐色沉淀后,持續產生大量氣泡,當溶液pH為3~4時,取出固體,固體中檢測到Fe單質①分別取實驗Ⅰ、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證明都有生成,依據的現象是 。②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實驗Ⅱ、Ⅲ中沉淀生成的原因 。③對實驗Ⅱ未檢測到Fe單質進行分析及探究。i.a.甲認為實驗Ⅱ中,當、濃度較大時,即使Zn與反應置換出少量Fe,也會被消耗。對應的離子方程式 。b.乙認為在pH為3~4的溶液中即便生成Fe也會被消耗。設計實驗 (填實驗操作和現象)。證實了此條件下可忽略對Fe的消耗。c.丙認為產生的紅褐色沉淀包裹在Zn粉上,阻礙了Zn與的反應。實驗證實了Zn粉被包裹。ii.查閱資料:開始沉淀的pH約為1.2,完全沉淀的pH約為3.結合a,b和c可知,實驗II未檢測到Fe單質的原因可能是的干擾以及沉淀對鋅粉的包裹,因此可控制反應條件,在未生成沉淀時將還原,即可排除兩個干擾因素,具體操作為:重新做實驗Ⅱ,當溶液pH為3~4時, (填實驗操作和現象),固體中檢測Fe單質。(3)對比實驗Ⅱ和Ⅲ,解釋實驗Ⅲ的固體中檢測到Fe單質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A21.【答案】(1)將生成的SO2轉化為CaSO4,防止污染環境,同時將SiO2轉化為硅酸鈣除去(2);當三頸燒瓶中不再產生氣泡(3)Cu2+和Ni2+沉淀的pH范圍接近,難以用調節pH的方法除去Cu2+;Ni粉也能與稍過量的稀硫酸反應(4)向其中加入1mol L 1NaHCO3溶液,邊加邊震蕩,靜置后向上層清液中加入1mol L 1NaHCO3溶液,無沉淀生成時,停止滴加,過濾并洗滌NiCO3沉淀,向最后一次洗滌液中先加入稀鹽酸,再加入氯化鋇溶液,未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NiCO3沉淀已洗凈;將得到的NiCO3樣品在空氣中煅燒,假設起始NiCO3的物質的量為1mol,質量為119g,350℃時,對應固體殘留為69.7%,質量為119g×69.7%≈83g,此時生成的固體Ni2O3,則NiCO3樣品在空氣中煅燒,加熱到350℃分解一段時間,當固體質量不再變化時,停止加熱22.【答案】(1);;(2);溫度升高使催化劑失去活性,同時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反應的平衡轉化率減小(3)極的電極反應:,增大,通過陰離子交換膜進入極區,增大,最終得到較濃硫酸;D極區;和制成燃料電池,提供電能,得到更高濃度的硫酸和氨水23.【答案】(1)三頸燒瓶;濃硫酸(2)熱水浴;冷水浴(3)發生反應,吸收未反應完的溴(4)關閉K1,打開K2(5)溫度計的水銀球未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6)平衡氣壓,方便餾分順利流下 防止外界水蒸氣進入使產品水解變質(7)24.【答案】(1)Mg、Zn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Mg、Zn排在Fe之前,Cu排在Fe之后,因此Mg、Zn可將Fe3+還原為Fe,Cu不能將Fe3+還原為Fe單質(2)產生藍色沉淀;Fe3+水解反應為Fe3++3H2O3H++Fe(OH)3,加入Mg或Zn會消耗H+,促進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使其轉化為Fe(OH)3沉淀;2Fe3++Fe=3Fe2+、2H++Fe=Fe2++H2↑;向pH為3~4的稀鹽酸中加鐵粉,一段時間后取出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產生藍色沉淀;不取出固體,向固-液混合物中持續加入鹽酸,控制pH<1.2,加入幾滴KSCN溶液,待溶液紅色消失后,停止加入鹽酸,待pH為3~4時,取出固體(3)加入鎂粉后產生大量氣泡,使鎂粉不容易被Fe(OH)3沉淀包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