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常青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為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現在用純種的非糯性水稻和純種的糯性水稻雜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半數花粉呈藍黑色, 半數呈橙紅色。依據以上實驗,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如果讓F1自交,F2中花粉有3種類型B.該實驗結果能驗證基因分離定律C.F1花粉出現這種比例的原因是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D.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的顏色屬于分子水平的鑒定2.與有絲分裂不同,減數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會減少。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分裂IB.玉米體細胞中有20條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后,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10條5對C.受精卵中的DNA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D.是否存在均等分裂,是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的主要的區別3.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下列相關表述,錯誤的是( )A.復制的兩個基因隨染色單體分開而分開B.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C.非同源染色體數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組合的種類也越多D.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4.某二倍體生物(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n條)精巢中的某個細胞正在進行分裂,研究人員檢測到該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2n條,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已知該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未發生變異。下列關于該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可能處于減數分裂Ⅰ中期,最終將形成2個含同源染色體的子細胞B.該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可能繼續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C.該細胞可能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分裂完成后2個子細胞的遺傳信息完全相同D.該細胞可能處于減數分裂Ⅱ中期,最終形成的子細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體5.影響同一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對基因(顯性或隱性)掩蓋另一對基因中顯性基因的作用時,所表現的遺傳效應稱為上位效應,其中的掩蓋者稱為上位基因,被掩蓋者稱為下位基因。如上位效應由隱性基因引起,稱為隱性上位,由顯性基因引起則稱為顯性上位,在某植物的雜交過程中子二代的花色和花型出現以下性狀分離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植物F 代花色出現9:3:4的原因是隱性上位B.控制花色的基因間相互作用的生化途徑可以用該鏈式反應來說明白色底物紅色產物紫色產物C.該植物F 代果形出現12:3:1的原因是顯性上位D.控制花形的兩對基因中R對P為上位性的6.果蠅翅型的長翅和截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眼色的紅眼和紫眼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研究小組用純合長翅紅眼和截翅紫眼雌雄果蠅進行雜交實驗(如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實驗序號 交配方式 實驗結果1 正交 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2 反交 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A.控制翅型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別位于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上B.實驗1和實驗2中親本長翅紅眼果蠅分別是雄果蠅和雌果蠅C.兩對相對性狀中,截翅是顯性,紅眼是顯性D.若實驗1子代長翅紅眼雌蠅與實驗2子代截翅紅眼雄蠅雜交,子代紅眼中截翅雄蠅占1/47.關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探究實驗,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 )A.放射性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無標記的大腸桿菌后,若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則放射性標記的是DNAB.同位素標記技術在艾弗里的實驗、赫爾希和蔡斯的實驗中均得到了充分利用C.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利用了“加法原理”D.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合成自身遺傳物質和蛋白質所用的原料、能量都由大腸桿菌提供8.植物的葉綠體DNA(cpDNA)是環狀雙鏈DNA。關于cpDNA的敘述,錯誤的是( )A.cpDNA上的基因以等位基因的形式成對存在B.cpDNA上的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C.cpDNA一條鏈上相鄰的兩個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D.cpDNA中的嘌呤堿基數和嘧啶堿基數相等9.大腸桿菌的局部DNA復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酶能夠催化氫鍵和磷酸二酯鍵的形成B.DNA復制均在細胞核中進行C.復制起始位點處的A—T堿基對含量豐富有利于B酶的作用D.兩條子鏈延伸的方向與B酶移動的方向相同10.某二倍體動物(2n=4)精原細胞DNA中的P均為32P,精原細胞在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其中1個精原細胞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后,產生甲~丁4個細胞。這些細胞的染色體和染色單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不考慮染色體變異的情況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精原細胞經歷了2次DNA復制和2次著絲粒分裂B.4個細胞均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個染色體組C.形成細胞乙的過程發生了同源染色體的配對和交叉互換D.4個細胞完成分裂形成8個細胞,可能有4個細胞不含32P11.精氨酸有6種密碼子,當核糖體讀取其中的密碼子CGG、CGA或AGG時,識別這些密碼子的tRNA會與物質X結合,從而啟動mRNA降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識別密碼子CGA的tRNA含有的反密碼子為5'-UCG-3'B.tRNA介導的mRNA降解屬于轉錄水平的基因表達調控C.阻斷物質X與tRNA結合會降低含AGG的mRNA穩定性D.tRNA的種類很多,每種tRNA能識別并轉運多種氨基酸12.DNA分子雜交技術可用來比較不同生物 DNA分子的差異。在兩種生物的DNA單鏈具有互補堿基序列的部位,互補的堿基序列會結合在一起,形成雜合雙鏈區,而在沒有互補堿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兩條單鏈,形成雜交游離區。現有甲乙丙三種螺旋錐蠅,其編碼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中的堿基序列如圖所示。研究人員研究人員讓c'鏈與a鏈、b'鏈與a鏈分別混合,發現出現了雜合雙鏈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與丙相比,乙與甲的親緣關系更近一些B.雜合雙鏈區越多,說明兩種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C.理論上DNA分子雜交技術也可以用來檢測DNA轉錄和翻譯的產物D.DNA分子雜交游離區的形成是因為該區域堿基的種類不同13.某種小鼠的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A基因能控制蛋白X的合成,當小鼠缺乏蛋白X時表現為侏儒鼠。在小鼠胚胎中,來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夠表達,來自母本的則不能表達,檢測發現,A基因在雄配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雌配子中是甲基化的。若讓基因型為Aa的雌、雄鼠雜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NA甲基化能促進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結合,增強基因表達B.甲基化僅發生在DNA上,不會發生在組蛋白中C.子代正常雌鼠的A基因來自父親的概率為50%D.子代侏儒鼠占 1/214.圖示為初級精母細胞減數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1~8表示相關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2與7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B.3與4所在染色體片段可能會發生交換導致基因重組C.若發生基因突變,該細胞產生的配子種類可能增加D.1與3、4、5、6、7、8互為非等位基因15.科學家用X射線處理人體造血干細胞,以研究其誘導突變的效果。部分干細胞發生癌變,表現出無限增殖和形態結構改變等特征。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造血干細胞分裂旺盛,DNA復制時更易受X射線影響而發生突變B.癌變的干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細胞間黏著性降低,容易擴散轉移C.癌變細胞可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D.X射線可能導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堿基替換16.某性染色體三體受精卵在卵裂過程中,通過“三體自救”丟失一條X號染色體形成正常體細胞。該細胞發育成的個體的這2條X染色體全部來自父方,其他染色體均正常,被稱為“單親二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三體形成的原因是母親在形成卵細胞時,減數分裂I后期X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B.“三體自救”屬于基因重組,“單親二體”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C.“單親二體”的發生機制可以大大降低性染色體三體不育人群的概率D.若父親為紅綠色盲患者,母親為色盲基因攜帶者,則該“單親二體”患病概率為1/417.人類紅綠色盲和唐氏綜合征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遺傳病。已知某女性表弟患有唐氏綜合征,其父母染色體組成均正常。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唐氏綜合征是由X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的顯性遺傳病B.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紅綠色盲的發病率C.調查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應在整個人群中進行隨機抽樣統計D.紅綠色盲與唐氏綜合征均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致病原因18.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主要運用了比較解剖學、胚胎學等證據支持共同由來學說。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獲得了更有力的進化證據。下列最可能屬于這類新證據的是( )A.通過測定不同靈長類動物的血紅蛋白基因序列,發現黑猩猩與人類序列相似度最高B.不同哺乳動物胚胎發育早期都出現鰓裂和尾,支持它們具有共同祖先C.脊椎動物前肢骨骼結構的同源特征,表明它們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D.所有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結構相似二、解答題19.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植物,頂生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已知基因A/a、B/b與玉米植株的性別決定有關,基因A、B同時存在時,雌、雄花序均正常發育,表現為雌雄同株;基因a純合時,腋生穗不能發育,表現為雄株;基因b純合時,頂生花轉變成為雌花序,不產生花粉卻能產生卵細胞,表現為雌株。現有親本組合I、Ⅱ,產生的F1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親本組合 F1組合I 甲植株自交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組合Ⅱ 乙雌株×丙雄株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1)測定玉米的基因組序列時,需要測 條染色體上的DNA堿基序列。(2)組合I中,F1群體內雌株基因型有 種。組合Ⅱ中乙的基因型是 ,丙的基因型是 。(3)組合ⅡF1中雌株和雄株隨機交配,F2中沒有腋生穗的植株占 。(4)三體(2n+1)細胞減數分裂時,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未配對的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的一極。已知玉米的某突變株表現為黃葉(dd),與9號三體(其 產生的含有1條或2條9號染色體的配子活性相同且受精后均能發育)綠葉純合植株雜交,再選擇F 中的三體與黃葉突變株雜交得到F2,統計F2中綠葉植株和黃葉植株的比例。預期結果:①若 ,則基因d位于9號染色體上;②若 ,則基因d不位于9號染色體上。20.某種由A基因缺陷導致的遺傳病(甲病)患者表現為凝血功能障礙。回答下列問題。(1)下圖為甲病的系譜圖,I2無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判斷該病的遺傳方式為 ,理由是 。(2)已知A基因和A缺陷基因上都可能存在兩個熒光標記點,通過檢測個體基因中的熒光發光情況進一步確定Ⅱ中相應個體的基因型,檢測結果見下表,則Ⅱ2是否含有A缺 陷基因 ,若Ⅱ2與一位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有甲病的概率是 。I1 I2 Π1 Ⅱ2熒光標記點1 + + + +熒光標記點2 + - - +注:“+”表示有熒光,“-”表示無熒光(3)甲病目前尚無根治辦法,為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可以通過 (填一種)等手段,對甲病進行預防或檢測。21.遺傳組成相似的雌性蜜蜂幼蟲,若一直以蜂王漿為食將發育成蜂后,若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育成工蜂。研究表明,蜂王漿導致幼蟲DNA甲基化的減少,進而發育為蜂后。DNMT3蛋白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p62基因啟動部位添加甲 基基團(p62基因與卵巢發育相關),DNMT3蛋白的合成和作用過程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DNMT3基因的表達包括過程①和②,其中過程①稱為 ,物質a是 。(2)與DNMT3基因啟動部位結合并啟動①過程的酶是 ,若以β鏈為模板,則該酶在β鏈上的移動方向為 (填“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虛線框中的DNA片段對應的RNA堿基序列為5' 3'。當核糖體遇到mRNA中的 便開始翻譯過程,最終得到有活性的DNMT3蛋白。(3)DNMT3蛋白的作用 (填“改變”或“不改變”)p62基因內部的堿基序列,但p62基因的表達受阻,該現象稱為 。(4)蜂王漿中某些物質是決定蜜蜂幼蟲發育成為蜂后的關鍵因素,請推測蜂王漿中的這些物質 (填“促進”或“抑制”)DNMT3蛋白活性,p62基因對蜜蜂幼蟲卵巢發育起 (填“促進”或“抑制”)作用。三、實驗題22.科學家以T4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為實驗對象,運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密度梯度離心法進行了DNA復制方式具體過程的探索實驗。(1)從結構上看(圖1),DNA兩條模板鏈的方向 。DNA的半保留復制過程是邊 邊復制。DNA復制時,催化脫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鏈上的酶是 。該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鏈從5'向3'方向延伸,依據該酶催化DNA子鏈延伸的方向推斷,圖1中的DNA復制模型 (填“是”或 “不是”)完全正確。(2)為探索DNA復制的具體過程,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20℃條件下,用T4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進入T4噬菌體DNA活躍復制期時,在培養基中添加含3H標記的胸腺 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不同時間后,阻斷DNA復制,將DNA變性處理為單鏈后,離 心分離不同長度的T4噬菌體的DNA片段,檢測離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強度,結果如圖2所示(DNA片段越短,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越近)。①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DNA復制時子鏈合成的過程存在先合成較短的DNA片段,之后較短的片段連接成DNA長鏈的過程,其依據是培養時間較短時 DNA數量較多,隨培養時間延長, 。② 已知促進DNA短片段連接成DNA長鏈的酶是DNA連接酶,若抑制DNA連接酶的功能,再重復上述實驗,則可能的實驗結果是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D D D A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B D C B C B A19.(1)10/十(2) 3/三 Aabb aaBb(3)3/4/75%(4) F2中綠葉∶黃葉=5∶1 F2中綠葉∶黃葉=1∶120.(1)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Ⅱ1患病,其父母都正常,為隱性;I2無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不為常隱(故為伴X隱)(2) 否 0/零(3)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羊水檢查、基因檢測21.(1) 轉錄 tRNA/轉運RNA(2) RNA聚合酶 從左至右 UUGCCA 起始密碼子(3) 不改變 表觀遺傳(4) 抑制 促進22.(1) 相反 解旋 DNA聚合酶 不是(2) 短片段 長片段DNA數量較多 隨著時間推移,據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區域放射性一直較強(或短片段DNA的數量一直較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