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配套小學冀教版第一單元 熟悉的數與加減法8~9的加減法本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熟悉的數與加減法》第2小節《10以內的加減》中8~9的加減法。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5以內及6~7的加減法相關知識,會用5以內及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8~9的加減法,為后面學習10的加減法及后續數的運算及應用打好基礎。內容編排生動有趣,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老鷹捉小雞情境圖導入,意圖在于通過情境化教學、直觀感知、問題導向、知識遷移和綜合能力培養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和9的加減法的計算及運用,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在學生觀察、發現、探究、對比的過程中感知加法和減法的的意義及算法。在數學問題的設計上,將加法和減法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有利于學生辨析、理解和區分。強調了通過數的分與合以及畫圖的方式來快速計算加減法運算的重要性,并詳細說明了在看圖列式時如何根據圖中兩部分的數量關系來確定列式的種類,最后通過直觀圖認識了“括線”和“?”的含義,能根據括線圖寫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理解8~9加減法的意義并能準確進行表達。1.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及解決問題,能根據括線圖寫出加法和減法算式。2.經歷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3.在探究活動,互動交流中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重點:掌握8~9的加減運算及解決問題。根據括線圖寫出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難點:根據同一情境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會解決問題。情境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繼續看圖講故事,請你仔細看下面圖片,講一講吧。學生討論交流,自由說一說。生: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開心的玩耍,其中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老鷹捉小雞,小明當老鷹,其它小朋友當小雞,老鷹像一陣風,一下子就抓住了兩只小雞,其它小雞躲在老母雞的身后跑來跑去,它們玩的開心極了。師:你們講的故事內容真生動。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話題,活躍課堂氣氛,積極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借助圖片中的故事情境導入的形式,巧妙的融入“8和9的加減法”這一數學知識,這種情境有助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探究新知活動一:8~9的加法師:誰能結合圖片以及同學們講的故事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呢?生:開始有幾個同學玩老鷹捉小雞游戲?師:開始有幾個同學玩老鷹捉小雞游戲?同學們先獨自觀察、思考一下,然后前后桌4人為一個小組,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步驟,現在開始進行討論交流,邊討論邊記錄結果,一會兒讓同學來分享你的方法。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開始有幾個同學玩老鷹捉小雞游戲?就是求圖片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其中男生有4個,女生有5個,我根據數的合成來做的,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就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合起來,4和5合成9,所以一共有9個小朋友。生2:我用算式來做的。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列式為4+5=9。生3:我也是列式做的,但我是把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合起來。女生有5人,男生有4人,可以列式5+4=9。師:同學們對加法的意義理解的很透徹,開始幾個同學玩老鷹捉小雞游戲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5和4合成9或者4和5合成9,用加法計算。可以列式5+4=9,也可以列式4+5=9。師指導學生用手勢理解“合起來”的含義。師:5+4=9怎么讀呢?生:5加4等于9。師:同學們還有其它方法嗎?生1:我是這樣想的,被捉住的和正在玩的合起來也是開始玩老鷹捉小雞游戲的同學。被捉住的有2個,正在玩的有7個,2和7合起來是9,所以有9個小朋友。生2:我用算式來做的。把被捉住的人數和正在玩的人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被捉住的有2人,正在玩的有7人。列式為2+7=9。生3:我也是列式做的,但我是把正在玩的人數和被捉住的人數合起來。正在玩的有7人,被捉住的有2人,可以列式7+2=9。師:同學們說的很準確,對加法的意義掌握的很好。通過做這道題你們發現了什么?生:我發現解答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設計意圖: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老鷹捉小雞情境引入,通過圖片展示,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玩游戲的小朋友的數量、被捉住的小雞的數量等具體信息,進而在腦海中形成對加減法問題的初步感知,引導學生理解加減法的實際意義。活動二:8~9的減法師:根據圖片內容,你能提出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生:扮母雞和小雞的同學比“老鷹”多幾個?師: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數學信息?生1:扮母雞和扮小雞的同學有8個。生2:扮老鷹的同學有1個。師:根據同學們剛才找到的數學信息,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如何求“扮母雞和小雞的同學比“老鷹多幾個”。求“誰比誰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同學們先獨自觀察、思考一下,然后前后桌4人為一個小組,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步驟,現在開始進行討論交流,邊討論邊記錄結果,一會兒讓同學來分享你的方法。師:請同學們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我用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用紅色的圓代表母雞和小雞,用藍色的圓代表老鷹。先畫8個紅色的圓代表8只雞,再畫1個藍色的圓代表老鷹,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雞比老鷹多7個。生2:我用減法計算,上面有8個圓,下面有1個圓,根據圖我觀察到相同的部分是1個圓,用。8個圓減去相同的這1個圓,就是多出來的部分。列式為8-1=7。師:同學們思維很活躍,通過我們的探討,我們得出求“誰比誰多多少”用減法來計算。那你還能提出其它的減法問題嗎?生:玩游戲的還剩幾個同學?師:求“還剩多少”是我們之前學過的知識,誰來說一說要想解決這個數學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數學信息?生:一共有9個小朋友,被捉住了2個。師:數學信息我們已經找全,誰來解答?生:我先畫一畫再計算,我用圓代替小朋友,先畫9個圓,代表一共有9個小朋友。捉住2個,從9個圓中去掉2個圓,用斜線劃掉2個,剩下的就是還在玩的,用減法計算,9-2=7。師:思路很清晰,用畫一畫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減法的意義,簡單易懂。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用畫圖和算式兩種方法解答,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題靈活性。通過嘗試不同的解題策略,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各種減法問題,不僅提高了計算速度,加深了學生對數的結構和關系的理解,同時加深對減法運算的理解。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活動三:用“括線”和“?”表示實際問題師:同學們對8~9加減法的計算和意義掌握的都很好,接下來我們來試一試看圖寫算式,并說一說算式的意義,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圖形。師:仔細觀察圖片,請你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生:這個圖中出現了“大括號”。師:像這樣的圖我們管它叫括線圖,“大括號”叫括線,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師:說的很準確,括線就是把上面的幾部分合起來的意思。教師用手勢引導合起來。師:括線下面或上面的“?”又是什么意思?生:“?”表示要求的數學問題。師:說的真好,用簡單的“?”代表提的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張圖片的問題。師: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分別是什么?生1:左邊有5只小狗,右邊有3只小狗。生2:“括線”表示把左右兩邊的小狗的只數合起來,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狗?師: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狗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生:用加法,5+3=8。師:下面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圖片中的問題。“?”在括線的左邊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表示左邊的這部分有幾根?也就是筐里面有幾根玉米?師:很準確,思維很清晰,誰來說一說,然后筐里有幾根玉米的問題。生1:筐里和筐外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有9根玉米。生2:筐外有3根玉米。生3:筐里有幾根玉米?生4:9-3=6。師:兩部分合起來是9根,去掉筐外的部分3根,就是筐內的部分。從總數中減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設計意圖:認識括線和“?”,通過直括線圖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加減法運算的規律,知道括線和“?”的作用,能說出括線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根據括線圖中“ ”的位置,判斷求整體還是求部分,求整體用加法計算,求部分用減法計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自己得出結論,以增強他們的數學素養和學習能力。鞏固練習師: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學習效果吧!【課件習題】1.看圖寫算式。2.口算。3.找朋友。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進一步理解和鞏固8~9加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4.兔博士有9塊糖,藍靈鼠有3塊糖,兔博士比藍靈鼠多幾塊糖?兔博士給藍靈鼠幾塊糖,它們倆的糖就同樣多了?設計意圖:這道題主要考查本節課對8~9減法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發展數學思維。效果評價:生生互評,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和表揚。課堂小結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呢?設計意圖: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把握重難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培養學生總結歸納意識,引導學生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效果評價: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并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提供方法指導。課后實踐將數字1~9分別寫在卡片上,任意取2張,你能說出幾個帶卡片上這兩個數字的算式。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為后面學習根據一幅圖列出4道算式做鋪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