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烏魯木齊101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的基礎是( )A.體細胞核移植技術 B.克隆動物C.動物細胞培養 D.動物細胞融合2.中科院動物所和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合作,通過將大熊貓的細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細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貓早期胚胎,這表明我國的大熊貓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胚胎細胞核移植的難度低于體細胞核移植B.兔子卵母細胞質中有使大熊貓細胞核表達全能性的物質C.重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激活,使之完成細胞分裂和發育進程D.卵母細胞去核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還可以用紫外光短時間照射等方法3.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需要對原生質體進行誘導融合,下列哪種方法不適合用于該誘導過程( )A.電融合法 B.離心法C.PEG融合法 D.滅活病毒誘導法4.與傳統育種相比,植物體細胞雜交在培育作物新品種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現在( )A.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B.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得到純合子植株C.縮短育種周期,減少盲目性D.快速培育無病毒植株,保留雜種優勢5.在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中,骨髓瘤細胞和B淋巴細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養基篩選出雜交瘤細胞,在這種培養基上不能存活的細胞是( )①B淋巴細胞 ②小鼠骨髓瘤細胞 ③B淋巴細胞自身融合細胞 ④小鼠骨髓瘤細胞自身融合細胞 ⑤雜交瘤細胞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⑤6.以某種植物的綠色葉片和白色花瓣為材料,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該植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組織培養時所用的外植體必須經過表面消毒處理后才能接種B.以綠色葉片和白色花瓣作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均能獲得試管苗C.外植體脫分化培養成愈傷組織的過程,需要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處理D.若用某一植物細胞進行組織培養,則該細胞必須有完整的細胞核和葉綠體7.下列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應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動物細胞融合過程中既有細胞膜融合也有核膜的融合B.可以從細胞培養液或小鼠腹水中獲取大量的單克隆抗體C.在體外培養條件下,一個B淋巴細胞可以無限增殖D.單克隆抗體與常規抗體相比,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產量高8.將基因改造成功的成纖維細胞的細胞核轉移到山羊去核卵母細胞中,可培育出轉基因羊,這一過程屬于( )A.發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細胞工程 D.蛋白質工程9.用不同劑量的60Co γ射線對某芝麻品種的若干風干種子進行輻射處理后播種,結果表明部分芝麻種子在處理后芝麻產量提高4.93%~22.30%。該育種方法的原理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C.單倍體育種 D.植物體細胞雜交10.從母牛甲的體細胞中取出細胞核,注入母牛乙的去核的卵細胞中,融合后的細胞經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將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宮內。出生小牛的各種性狀最像( )A.母牛甲 B.母牛乙 C.母牛丙 D.都不像11.如圖為葡萄酒發酵實驗裝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發酵過程中,需關閉氣閥aB.制作葡萄酒時,葡萄先沖洗后除去枝梗C.d管長而彎曲,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D.若繼續用此裝置制作葡萄醋,需將溫度調整為18~20℃12.傳統發酵技術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制作的葡萄酒酸味較重,是由發酵溫度過低造成的B.制作果醋時,需將發酵液的pH調至7.0C.制作泡菜時,壇蓋邊緣水槽需保持有水,以保證壇中為無氧環境D.為防止污染,榨汁機和發酵瓶在使用前都必須嚴格滅菌13.約9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通過自然發酵的方法生產食品,這種傳統發酵技術促進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飲食文化的形成。下列有關傳統發酵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A.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酒精發酵,釀酒酵母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5℃B.制作傳統泡菜是利用植物體表面天然的乳酸菌進行發酵,發酵期間乳酸會不斷積累C.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產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當O2、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能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將糖分解成醋酸14.下列有關發酵工程基本環節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啤酒生產中,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以加速發酵過程,縮短生產周期B.在生產實踐中,培養基的配方要經過反復試驗才能確定C.培養基和發酵設備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D.滅菌和接種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15.下列有關細菌純培養的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操作者接種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B.每次劃線后接種環要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C.培養基上的單個菌落都是一個細菌細胞繁殖而來的D.菌液梯度稀釋后用涂布平板法接種,得到的單菌落便于計數16.植物體細胞雜交與動物細胞工程中所用技術與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纖維素酶、果膠酶處理和胰蛋白酶處理——酶的專一性B.植物組織培養和動物細胞培養——細胞的全能性C.原生質體融合和動物細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動性D.紫草細胞培養和雜交瘤細胞的培養——細胞分裂17.現在有一個嬰兒在出生后醫院為他保留了臍血,在他以后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某種難治療的疾病,就可以通過血液中的干細胞來為他治病,關于這個實例說法正確的是( )A.用干細胞培育出人體需要的器官用來移植治病,需要激發細胞的全能性B.用臍血中的干細胞能夠治療這個孩子所有的疾病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細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到細胞培養技術D.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細胞培育出的器官,應該長期給他使用免疫抑制藥物18.植物組織培養可以歸納為①②③→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通常選取根尖、莖尖、形成層等誘導形成愈傷組織B.②→③再分化過程中,細胞增殖的方式為有絲分裂C.①→②→③過程中,應在培養基中加入水、無機鹽、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物質D.將①經脫分化培養成②時,得到胚狀體19.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在形態、基因表達、分裂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與胚胎干細胞相似。在實驗室中獲得iPS細胞的過程是將Oct3/4,Sox2,c-Myc和K1f4四種轉錄因子通過逆轉錄病毒導入小鼠的成纖維細胞,這些轉錄因子誘導這種細胞發生轉化,產生iPS細胞。近期研究發現,iPS細胞也可來源于人自身的體細胞,這一研究成果為某些疾病的基礎研究及其臨床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中逆轉錄病毒作為轉錄因子的載體,且必須通過顯微注射法導入小鼠的成纖維細胞中B.轉錄因子誘導小鼠的成纖維細胞發生轉化的過程中發生了脫分化C.小鼠的成纖維細胞誘導成iPS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且兩種細胞的基因有所差別D.不能利用鐮狀細胞貧血患者自身體細胞培養的iPS細胞治療自身該疾病20.某科研小組擬培育一種名貴菊花的脫毒苗,其技術路線為“制備MS固體培養基→外植體消毒→接種→培養→移栽→栽培”,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取材部位應選擇植物頂端分生區附近,因其分裂旺盛且病毒少B.外植體消毒常進行無菌水沖洗、酒精處理、消毒液處理等措施C.接種時,將外植體的1/3~1/2插入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中D.“外植體接種→培養→移栽”的過程中不需要更換培養基21.紫杉醇是存在于紅豆杉屬植物體內的一種次生代謝物,具有高抗癌活性,利用植物細胞工程可實現紫杉醇的工廠化生產。研究人員研究并繪制了兩種紅豆杉愈傷組織細胞搖瓶培養過程中紫杉醇含量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培養過程中搖瓶的目的是增加培養液中CO2含量B.紅豆杉外植體經脫分化過程即可形成愈傷組織C.35d后紫杉醇產量下降可能與細胞數量增多有關D.東北紅豆杉比云南紅豆杉更適合用于紫杉醇22.動物細胞培養需要在適宜條件下進行。下列關于動物細胞培養的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細胞培養一般選用固體培養基B.胰蛋白酶處理可以使細胞分散開C.多數動物細胞適宜生存在pH為7.2-7.4的環境D.動物細胞培養所需的主要氣體包括O2和CO223.實驗小鼠皮膚細胞培養的基本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實驗小鼠皮膚組織皮膚細胞懸液細胞群體1細胞群體2A.甲過程需要對實驗小鼠進行消毒B.乙過程需要用胰蛋白酶等處理皮膚組織,使細胞分散開C.丙過程表示原代培養,該過程中會出現接觸抑制現象D.丁過程表示傳代培養,此過程中的細胞分瓶后能無限增殖24.玉米(2n=20)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研究者發現一種玉米突變體S,用S的花粉給普通玉米授粉會導致父本來源的染色體丟失,如下圖。 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幼苗的細胞內無同源染色體B.人工雜交時不需要給母本去雄但需套袋處理C.秋水仙素可抑制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D.用上述方法育種可縮短育種年限25.以下關于微生物飼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酵母菌生產的單細胞蛋白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B.用單細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飼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C.青貯飼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飼料的品質,使飼料保鮮D.微生物飼料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減少病害的發生26.下列不屬于傳統發酵技術的是( )A.通過微生物的培養生產胰島素 B.果酒和果醋的制作C.利用乳酸菌發酵制作泡菜 D.利用微生物發酵制作腐乳27.在釀酒時,為保證發酵效果,獲得更多酒精,下列操作適宜的是( )A.保持空氣流通 B.先通氣,再密封C.保持缺氧環境 D.只通氣、不攪拌28.粗飼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后,其富含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等物質被降解為小分子,易于被畜禽采食和消化吸收,用于飼料發酵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等。生產發酵飼料的大致過程:將適量粗飼料、益生菌和清水等拌勻,放入發酵池或容器中,然后密封發酵。已知乳酸菌產生的乳酸能溶解碳酸鈣,以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發酵過程中粗飼料可為益生菌的生長提供碳源B.酵母菌和乳酸菌在發酵液中的位置不同,酵母菌偏向上層C.發酵池應該留有排氣口,防止乳酸菌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導致爆炸D.可用含有碳酸鈣的鑒別培養基,并根據透明圈初步篩選出益生菌中的乳酸菌29.甲、乙、丙是三種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來培養微生物的三種培養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長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長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長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粉狀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Ⅰ + + + + - + + +Ⅱ + + + - + + + +Ⅲ + + + + + + + +A.甲、乙、丙都是異養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養微生物、丙是異養微生物C.甲是異養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養微生物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養微生物、丙是異養微生物30.培養基是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下列關于培養基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的微生物在培養時都必須添加氮源B.液體培養基含有水,而固體培養基不含水C.培養基中的碳源可能同時也是氮源D.培養霉菌時需要將培養基的pH調至堿性31.發酵工程的正確操作過程是( )①發酵 ②培養基的配制 ③滅菌 ④產品的分離與提純 ⑤菌種的選育和擴大培養 ⑥接種A.①③④⑤②⑥ B.⑤②③⑥①④ C.②③①⑥④ D.⑥⑤②④③①32.下列關于微生物發酵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制作葡萄酒的過程中,將葡萄漿放入發酵瓶中時,應盡可能裝滿B.制作果酒的過程中,添加適量蔗糖可獲得酒精含量和甜度均較高的果酒C.制作果醋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優勢菌種是醋酸菌D.泡菜腌制過程中,可加入已腌制過的泡菜汁來加快發酵進程33.消毒和滅菌是微生物培養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微生物接種技術的方法不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雜菌污染,保證培養物的純度B.在100℃條件下煮沸5~6分鐘屬于滅菌方法,可殺死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和一部分芽孢C.無菌技術中,若處理對象為液體,則只能消毒,不能滅菌D.高壓蒸汽滅菌鍋只有當壓力表的壓力降到一個標準大氣壓時,才能打開蓋子34.啤酒是以大麥為主要原料經酵母菌發酵制成的。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經赤霉素處理的大麥種子發芽后即可用于糖化過程B.破碎有利于淀粉酶的釋放,從而使淀粉酶與淀粉充分接觸,提升反應速率C.煮沸過程可以殺死雜菌,但是淀粉酶依然可以催化發揮作用D.酵母菌的主發酵過程結束時,糖分已完全消耗35.某同學成功分離出了土壤中的固氮菌,結果如圖所示。該實驗使用了( )A.平板劃線法 B.液體培養基C.不含氮源的培養基 D.不含碳源的培養基36.研究人員利用菊花花蕾、葉片和莖3種不同外植體,調節培養基中6-BA、NAA的濃度和配比,從而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外植體 接種外植體數(個) 愈傷組織數(塊) 出苗數(株或叢)花蕾 50 35 35葉片 25 10 5莖 50 15 2A.根據外植體不同,選用花蕾培養屬于植物組培中的器官培養B.葉片經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后,仍保留原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C.帶芽莖段在一定條件下可不經過愈傷組織階段直接形成叢狀苗D.據表可知,外植體的愈傷組織誘導率和出苗率:花蕾>葉片>莖37.敲除大鼠心肌細胞H的T基因,對照組與敲除組的H細胞在培養瓶中貼壁生長,檢測兩組細胞的數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 A.體外培養H細胞需要添加動物血清B.可用胰蛋白酶處理H細胞便于計數C.敲除T基因的H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D.提高T基因表達可能促進心臟損傷修復38.剛果紅可與纖維素反應形成紅色復合物,但不能與纖維素水解產物發生反應。研究人員在富含纖維素的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再接種土壤浸出液,準備從土壤中篩選高效降解纖維素的細菌。圖表為平板上部分菌落周圍出現透明圈的情況,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菌種 菌落甲 菌落乙 菌落丙 菌落丁菌落直徑:C(mm) 5.8 4.1 7.4 3.1透明圈直徑:H(mm) 8.4 7.6 9.1 8.0H/C 1.4 1.9 1.2 2.6A.培養基需要進行滅菌處理,土壤浸出液不需要B.圖示操作過程所用的接種工具為接種環C.培養基的pH需調至中性或弱堿性D.圖中菌落丁分解纖維素的能力最強39.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分離并純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平板劃線分離微生物前一般需要將菌液進行梯度稀釋B.醋酸菌的純化培養通常比酵母菌需要更高的溫度C.使用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的微生物數量是活菌和死菌的總和D.接種后的平板放置在搖床上倒置培養防止雜菌的污染40.影響腐乳品質的因素較多,關于這些因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豆腐的含水量應為70%左右,含水量過低,不易成形B.鹽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鹽濃度過低,腐乳易腐敗變質C.酒精含量過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較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D.溫度過低,毛霉的菌絲生長緩慢,不能進入豆腐塊的深層二、實驗題41.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養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問題。 (1)“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氨源和碳源是來自培養基中的 。培養基中的磷酸鹽可用于合成“目的菌”細胞中 (填出2種不同類別的有機物即可)。(2)培養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 ,從用途上分析,該培養基屬于 培養基。(3)將圖1中的實驗操作過程中,獲得純凈“目的菌”的關鍵是 。(4)圖2為轉接到固體培養基上接種方法,該方法是 ,操作時該工具共灼燒 次。(5)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基通常用 (設備名稱)經濕熱滅菌后才能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 。42.甲、乙兩種化學物質可能有一定致畸作用,利用動物細胞培養的方法鑒定它們是否有毒性,并比較二者毒性的強弱。請依據實驗結果完成下列實驗報告的部分內容:(1)實驗原理: 。(2)實驗步驟①制備細胞懸液:用 酶處理小白鼠胚胎組織使其離散成單個細胞,制成細胞懸浮液。②進行細胞培養:a.取A、B、C三個潔凈的錐形瓶,分別加入等量細胞懸浮液。b.向A、B兩個培養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化學物質甲、乙,并將其搖勻;C瓶加等量 作為對照。c.把3個培養瓶放在37℃的 培養箱中培養。③制作臨時裝片。④鏡檢和統計:把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尋找處于有絲分裂 期的細胞,與小白鼠正常體細胞有絲分裂高倍顯微鏡照片進行對比,以確認發生變異的細胞。統計該時期變異的細胞數占細胞總數的百分比。實驗結果:培養瓶 A B C變異細胞數占總細胞數的百分比 1.5% 18.5% 0.1%實驗結論:甲、乙兩種化學物質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三、解答題43.如圖是以鮮蘋果汁為原料利用發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家庭釀制蘋果酒時,發酵所用的菌種主要來自 。酒精在發酵微生物的 (填細胞結構)中產生,通常情況下,即使原料充足,發酵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15%左右就很難再繼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由于 ,因此發酵液的 pH會隨發酵時間的延長逐漸下降。(2)研究發現厭氧菌乙醇梭菌可能用來生產乙醇,其代謝過程如圖所示:利用乙醇梭菌發酵生產乙醇時,除了提供CO、CO 等碳源外,還需為乙醇梭菌生長繁殖和厭氧發酵提供的主要營養物質有 (答出3 點)。通過上述發酵可獲得大量乙醇和單細胞蛋白,在該發酵過程中單細胞蛋白是指 。44.通過細胞工程技術,利用甲、乙兩種植物的各自優勢(甲耐鹽、乙高產),培育高產耐鹽的雜種植株。請完善下列實驗流程并回答問題: (1)C是 ,D長成的幼苗還需要進行選擇的原因是 。(2)該實驗流程涉及到的原理有 。(3)已知甲、乙植物分別為四倍體、二倍體,則得到的“甲—乙植株”屬于 倍體植株,該植株 (答“可育”或“不可育”)。(4)圖示技術在打破 ,實現遠緣雜交育種,培育植物新品種方面展示出獨特優勢。(5)愈傷組織在誘導生根的培養基上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原因可能是 。新疆烏魯木齊101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A A D C C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D C B C D A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A D C D A B C D C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B A A B C B C B B A41.(1) 有機化合物A(或A) 核酸、磷脂、ATP等(2) 篩選出目的菌(或篩選出降解有機化合物A的細菌) 選擇(3)防止雜菌污染(4) 平板劃線法 4/四(5) 高壓蒸汽滅菌鍋 防止微生物污染實驗操作者和環境42.(1)將有毒物質加入細胞培養液后,培養的動物細胞會發生染色體數量和結構變異,根據這些變異細胞占全部培養細胞的百分數,可判斷該化學物質的毒性大小(2) 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 經過滅菌處理的生理鹽水 CO2 中43.(1) 蘋果表面附著的酵母菌 細胞質基質 酒精濃度過高,酵母菌的代謝被抑制 酵母菌產生的CO 不斷溶解在發酵液中(2) 氮源、水、無機鹽 乙醇梭菌菌體44.(1) 雜種細胞 有耐鹽高產和耐鹽不高產兩種幼苗(2)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細胞膜的流動(3) (異源)六 可育(4)生殖隔離(5)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用量比值偏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