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一、單選題1.信息交流是生命系統中的普遍現象,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核糖體需要先合成一段“信號肽”才能轉移到內質網上B.神經末梢與其所支配的肌肉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是靠細胞直接接觸實現的C.HIV 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為D.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相互調節離不開信息交流2.斷裂是各類染色體結構畸變的始因,染色體斷裂后,不帶著絲粒的部分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能定向移動而常丟失,帶有著絲粒部分的斷端有很強的粘合性,可以與其他染色體的斷端相互連接,形成各種類型的畸變,如下圖所示。連接在一起的兩條染色體,分裂時在兩著絲粒間的任一位置發生斷裂,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分別移到細胞兩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細胞內出現染色體環的前提是同一染色體的兩端均出現斷裂B.若染色體橋由姐妹染色單體重接形成,不會導致染色體數目變異C.染色體結構變異和互換導致的基因重組都一定發生了染色體斷裂D.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形成的染色體橋發生斷裂可導致基因重組3.關于水和無機鹽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有利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B.水是極性分子,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C.鎂是構成葉綠素的元素之一,所以缺鎂會導致葉片變黃D.鎂屬于一種微量元素,對于生物體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試卷第 1 頁,共 9 頁4.俗話說“甜不壓苦”“苦盡甘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即便在苦藥里加糖,仍會感覺很苦。研究發現,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細胞(TRC)識別,經一系列傳導和傳遞,最終抵達大腦皮層的 CcA 和 GCbt 區域,分別產生甜味和苦味(如圖,其中虛線方向為 GCbt→rNST)。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TRC 識別苦味或甜味分子的受體主要分布在細胞 I 側B.TRC 識別苦味分子后產生的興奮經③傳入大腦皮層C.“甜不壓苦”的原因是 CeA 產生的甜覺不能傳至苦味中樞 GCbtD.“苦盡甘來”的原因是 GCbt 產生的苦覺會促進腦干中相關神經元更加興奮5.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合成生長素的原料是某種氨基酸B.生長素等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參與細胞代謝C.合成生長素的腺體分布于芽、幼嫩的葉等部位D.溫特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將其命名為生長素6.微生物培養皿藝術是將微生物培養與藝術創作相結合,以不同的微生物作“顏料”,固體培養基作“畫板”,通過微生物培養創作藝術圖形,可展示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制備平板培養基時需要調整 pHB.培養基滅菌后需冷卻到 50℃左右才能倒平板C.灼燒接種環后應趁熱快速挑取菌落D.使用后的培養基倒掉前應先進行滅菌處理7.如圖表示某類酶作用的模型,該模型可用來解釋酶的( )試卷第 2 頁,共 9 頁A.高效性 B.專一性 C.可逆性 D.全能性8.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細胞增殖是生物繁殖遺傳的基礎B.細胞分化使細胞功能趨向專門化C.細胞衰老是細胞生命的異常表現D.細胞凋亡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9.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是一項經典的生物實驗,由赫爾希和蔡斯在 1952 年進行,其過程見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 DNA 是噬菌體的主要遺傳物質B.乙組實驗所得試管Ⅲ中放射性主要出現在沉淀物中C.甲組實驗所得試管Ⅲ中大量子代噬菌體中含有 32P 個體比例較少D.該實驗還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 15N 代替 32P 標記噬菌體10.I 型牛皰疹病毒作為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的主要病原體,牛被感染后主要呈現急性、熱性、持續性感染的特征。為制備 I 型牛皰疹病毒(BHV-1,雙鏈 DNA 病毒)VP22 蛋白抗體,選用分離株 BHV-SHJS,在其 UL49 基因核酸序列第 518 至 747 位間設計引物擴增目的片段(圖中灰色區域),由 231 個堿基對(bp)構成,構建 pET-28a-UL49 原核表達載體,轉化載體至感受態細胞——大腸桿菌,經誘導表達并純化 VP22 融合蛋白后,用該融合蛋白作抗原,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 Balb/c 小鼠制備多克隆抗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試卷第 3 頁,共 9 頁A.進行 PCR 擴增時,需設計一對表達 VP22 蛋白區域的 ULA9 基因編碼區的引物,該對引物是②③B.PCR 的產物常采用瓊脂糖凝膠電泳來鑒定C.只要有目的基因、啟動子和終止子就可以成功構建 pET-28a-UL49 原核表達載體D.篩選得到雜交瘤細胞后,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11.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宜采用紙層析法B.改良某種缺乏抗病性的水稻品種宜采用誘變育種C.調查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種群密度不宜采用樣方法D.調查某類遺傳病的發病率宜在患者家系中隨機抽樣調查12.大興安嶺分布有樟子松、落葉松等針葉樹,其花較小且不鮮艷。現對該地紅松鼠群體中某年度出生的所有個體進行逐年觀察,并統計了這些紅松鼠的存活情況,結果如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年出生的所有紅松鼠構成一個種群B.樟子松、落葉松等針葉樹多為蟲媒花C.準確統計該年度出生的所有紅松鼠數需用標記重捕法D.據圖可推測出對紅松鼠進行保護時應更加關注其幼體13.下圖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中所示數值的單位是 J/(c㎡·a)),G 為植物,H 為植食性動物,C 為肉食性動物。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與該生態系統穩定性密切相關的是圖中 G、H 和 C 所形成的營養結構試卷第 4 頁,共 9 頁B.由 G 到 H 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13.51%C.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G、H 和 C 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D.H 包括多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需求相似構成競爭關系二、多選題14.有一種叫“RSTWS”的物質可破壞細胞的膜結構,尤其對線粒體內膜和類囊體薄膜更為明顯。若用“RSTWS”處理高等植物的葉肉細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能再通過細胞呼吸產生 ATPB.處理后的短時間內葉綠體中 C /C 比值變小C.會影響葉肉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壁的形成D.處理后的短時間內葉肉細胞線粒體中的[H]含量升高15.下丘腦在人體內環境的穩態調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下圖為神經系統對激素分泌的三種調節方式,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體為甲狀腺,處于寒冷環境中,其分泌的激素量將會增加,腎小管管壁細胞存在該激素的受體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圖中方式乙,內環境滲透壓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使尿量增加C.興奮在 A 處傳遞是單向傳遞,當抑制性神經遞質傳到突觸后膜時膜外 Cl-將大量內流D.方式丙中激素的釋放為神經—體液調節的結果,內分泌腺屬于效應器16.近年來由于生豬存欄量的短缺,豬肉價格急劇上升,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為了盡快增加生豬存欄量,提升生豬供應,科研單位嘗試采用下圖所示方法來提高豬仔供應量及生豬生長速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試卷第 5 頁,共 9 頁A.過程①需要用激素對供體 1、2 進行同期發情處理B.在過程②之前將精子培養在獲能液中進行獲能處理C.過程③需要用到 DNA 連接酶和限制酶D.過程④進行時,需要對受體使用免疫抑制劑,降低免疫排斥反應三、解答題17.氣孔是指植物葉表皮組織上兩個保衛細胞之間的孔隙。植物通過調節氣孔大小,控制CO2進入和水分的散失,影響光合作用和含水量。科研工作者以擬南芥為實驗材料,研究并發現了相關環境因素調控氣孔關閉的機理(圖 1)。已知 ht1 基因、rhc1 基因各編碼蛋白甲和乙中的一種,但對應關系未知。研究者利用野生型(wt)、ht1 基因功能缺失突變體(h)、rhc1基因功能缺失突變體(r)和 ht1/rhc1 雙基因功能缺失突變體(h/r),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 2 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保衛細胞液泡中的溶質轉運到胞外,導致保衛細胞 (填“吸水”或“失水”),引起氣孔關閉,進而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增大”或“不變”或“減小”)。(2)圖 2 中的 wt 組和 r 組對比,說明高濃度 CO2時 rhc1 基因產物 (填“促進”或“抑制”)氣孔關閉。(3)由圖 1 可知,短暫干旱環境中,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上升,這對植物的積極意義是 。試卷第 6 頁,共 9 頁(4)根據實驗結果判斷:編碼蛋白甲的基因是 (填“ht1”或“rhc1”)。18.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動植物種類豐富。某湖泊濕地中植物有挺水植物(蘆葦為主)、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黑藻、苦草等),還有大量的浮游藻類,受周圍工廠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響,導致該湖泊水質變差,出現水體“富營養化”的現象。(1)該湖泊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藻類形成了群落的 結構,該結構的形成與 有關,這是群落中 間協同進化的結果。(2)河蜆能通過濾取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使水質變清;科研人員設計了不同河蜆密度的實驗以研究河蜆對富營養化水體的改善效果,結果如圖 1 所示(注:TN、TP 分別表示水體總氮量和總磷量)。據圖 1 可得出結論: 。(3)調查發現,在水質鉸差、水體混濁,富營養化的水體中沉水植物較少。科研人員通過進一步實驗,探究不同河蜆密度對沉水植物數量的影響,結果如圖 2。a.隨河蜆密度的增大,引起沉水植物數量逐漸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試卷第 7 頁,共 9 頁b.由以上實驗可推測,河蜆對富營養化水體改善的作用機理是: 。19.家兔的毛色,灰色(A)對白色(a)為顯性,短毛(B)對長毛(b)為顯性。控制這兩對性狀的遺傳因子是獨立遺傳的。現將長毛灰兔與短毛白兔兩純種雜交,再讓 F1的短毛灰兔相互交配獲得 F2,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F2短毛灰兔中出現純合體的幾率是 。(2)F2中的純合子類型最多有 種,遺傳因子的組成為 。(3)現有一只不知基因型的雌性長毛灰兔,請你設計實驗來測定該長毛灰兔的基因型:步驟:若后代中 ,則其基因型為 AAbb若后代中 ,則其基因型為 Aabb20.生物入侵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入侵種一般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繁殖力和擴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敵,因而生長迅速,導致本地物種衰退甚至消失。福壽螺于 1981 年引入中國,現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在大多數水稻田及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因取食水稻等植物而破壞極大。(1)入侵種爆發時,種群增長曲線往往呈“J”形增長,從環境因素考慮,其原因有 (至少答出兩點)。入侵種的爆發通常會使入侵地的物種數量減少,群落發生 演替。(2)調查水稻種群密度常用 法,該調查方法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于調查福壽螺的種群密度。(3)中華鱉可捕食福壽螺,如圖表示用中華鱉對福壽螺進行生物防治的實驗結果。據圖回答。①自然條件下,福壽螺繁殖高峰期在 時段。A.6 月中旬~7 月中旬 B.7 月中旬~8 月中旬 C.8 月中旬~9 月中旬試卷第 8 頁,共 9 頁②處理組數量從 6~7 月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成年福壽螺/螺卵)數量下降。21.在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干旱脅迫嚴重降低了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成為威脅糧食安全的不利因素。甜菜堿醛脫氫酶(BADH)是合成滲透調節劑甜菜堿的關鍵酶,將其導入玉米體內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圖 1 表示轉基因過程所用質粒結構的示意圖,圖中限制酶 PvitⅡ的切割位點位于識別序列的中軸線,其余限制酶的切割位點均位于識別序列中軸線的兩側。圖 2 表示利用 PCR 對 BADH 基因進行擴增的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PCR 擴增時引物與模板結合的溫度為 ℃左右,據圖 1 和圖 2 分析,對 BADH 基因進行擴增應選擇引物 ,且需要在引物的 (填“5′”或“3′”)端分別添加限制酶(限制酶與前面所寫引物順序相對應)的識別序列。(2)用限制酶切割質粒和 BADH 基因后,最好選用 (填“E.coliDNA”或“T4DNA”)連接酶將二者相連,構建 ,該步驟的目的是 。(3)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的方法是 ,該方法經過改造也可將目的基因導入玉米細胞。篩選出含目的基因的玉米細胞后,還需對其進行植物組織培養,經 、兩個階段獲得轉基因幼苗,該兩個階段培養基所添加的 不同。(4)為檢測轉基因玉米幼苗是否具有抗旱性,在個體生物學水平上,操作方法是 。試卷第 9 頁,共 9 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D C C B C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C BD BD BC17.(1) 失水 減小(2)促進(3)干旱條件下脫落酸含量升高,促進葉片脫落,抑制氣孔開放,能夠減少蒸騰作用,保存植物體內水分,使植物能夠在干旱中生存(4)rhc118.(1) 垂直 對光能的利用效率 不同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無機環境(2)河蜆對富營養化水體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且隨河蜆密度增大,效果越明顯(3) 河蜆濾食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改善了水質,水下光照強度增強,促進沉水植物的生長和繁殖 河蜆通過促進沉水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吸收更多的 N、P 等無機鹽,進而消除水體富營養化19.(1)1/9(2) 4 AABB AAbb aaBB aabb(3) 讓該雌性長毛灰兔與雄性長毛白兔進行交配,觀察病統計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若后代中全為長毛灰兔 若后代中同時出現長毛灰兔和長毛白兔(或后代中長毛灰兔:長毛白兔=1:1)20.(1) 食物充足、空間充裕、沒有敵害等 次生(2) 樣方法 可以(3) A 成年福壽螺21.(1) 50 2 和 3 5′ EcoR Ⅰ、Pvit Ⅱ(2) T4DNA 基因表達載體 使目的基因能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并遺傳給下一代,并且讓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3) 農桿菌轉化法 脫分化 再分化 植物激素的種類、濃度(或“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濃度、比例等”也可)(4)將轉基因玉米幼苗和未轉基因的對照玉米幼苗置于相同的干旱條件下(如減少澆水或模擬干旱環境),觀察并記錄兩組幼苗在干旱條件下的生長狀況,包括葉片萎蔫程度、存活率、生物量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