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七年級歷史 參考答案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D A B B C D A B D D C二、材料分析題(13題16分,14、15題各18分,共52分)13.(1)文成公主入藏/和親(2分);影響: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唐蕃友好關系(2分);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2)元朝(2分);設置澎湖巡檢司(2分)。(3)清朝(2分);設置駐藏辦事大臣、冊封達賴與班禪等(任寫一個得2分);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鞏固(2分)。14.(1)經濟重心南移(2分);南宋(2分)。(2)市舶司(2分);造船技術、指南針、航海技術的進步/國家政策支持/宋代經濟的繁榮/交通發達等(任寫兩個得4分)。(3)商業(2分);四川地區(2分);國家政策、社會環境、技術發展、交通發達等(任寫兩個得4分)。15.三省六部制(2分);內閣制度(2分);相權不斷削弱,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分)。任選其一,合理即可。鞏固皇權,提高效率(2分);君主專制的強化(2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2分)。2025年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卷七年級歷史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48分)1.“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材料表明“此項制度”( )A.縮小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B.忽視對讀書人品德考察C.杜絕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2.如圖所示的運河( )A.以長安城為中心 B.目的是開發珠江流域C.結束了分裂局面 D.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3.唐詩往往折射了時代特征。下列詩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時社會經濟盛況的是( )A.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C.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D.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4.《資治通鑒》中記載,唐太宗認為:“夷狄亦人耳,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因此唐太宗采取了( )A.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 B.開明寬松的民族政策C.重視才能的選官制度 D.恩威并施的邊疆治理5.唐朝作為一個積極的文化傳播者將自身的先進文化輻射到周邊國家,同時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優秀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能夠證明此特點的史實是( )A.張騫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鑒真東渡 玄奘西行C.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6.北宋時社會上流行這樣一句話:“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杯酒釋兵權解除兵權 B.軍隊戰斗能力大大提高C.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D.政府機構重疊,官吏冗余7.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其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了有效管轄如此廣闊的疆域,這個王朝創立了(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8.下圖所示人物在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于天下”。他一生征戰,成為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之一,他締造的“光輝歷史”是( )忽必烈像A.學習中原王朝統治方式 B.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C.被蒙古尊稱為成吉思汗 D.先后滅掉西夏和金政權9.以下是一位同學繪制的知識結構示意圖,其中①處應該是( )A. 絕句 B.八股文 C.詩賦 D.策論10.歷史事實是指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和行為,歷史評價則是對歷史事實進行的歸類分析和判斷。在以下表述中,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選項是( )A.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B.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C.1644年,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以北京為都城D.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11.下列圖片傳遞的歷史信息反映出明清時期( )A.儒學的獨尊和完善 B.尊師重教的風氣C.官僚機構日益膨脹 D.皇權的不斷強化12.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他的醫藥學著作《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位歷史人物是( )A.張仲景 B.孫思邈 C.李時珍 D.華佗二、材料分析題(13、14題16分,15題各20分,滿分52分)13.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于吐蕃。松贊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于河源。 ——《舊唐書》材料二 : 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2分)此事件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2分)這可以反映出唐太宗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2)在哪個朝代的官方文書中能見到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戳 (2分)這一時期還對東南地區采取了怎樣的管理措施?(2分)(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與西藏地區的交往 (2分)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轄,當時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綜上,古代地方治理和邊疆管理對當代國家治理有何啟示 (2分)14.宋元時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宋史》材料二:宋高宗認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耳。” ——《宋會要輯稿》材料三:“潘樓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開,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冠梳、領抹之類。東去,多有貨藥、賣卜、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夜市,北州橋又盛百倍,車馬闐擁,不可駐足。”“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雪陰雨,亦有夜市。”——《東京夢華錄》(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這一變化完成于哪一時期?(2分)(2)材料二中為鼓勵海外貿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什么機構加以管理?(2分)依據所學思考,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有哪些?(4分)(3)材料三反映了兩宋時期經濟行業哪一領域的發展?(2分)這一時期在哪一地區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2分)結合所學,思考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歷朝中央機構演變表(部分)。材料二:某同學根據明朝在中央“強化皇權”采取的措施繪制了以下示意圖。材料三: 軍機處之所以創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個聯系緊密的助手小班子幫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則由于它是一種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權和提高效率的手段……軍機大臣與皇上商討國事,并就一些皇上還未批閱的奏折提出對策建議,盡力記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諭旨。——摘編自何捷《中國古代制度史研究》(1)寫出材料一中①②兩個制度的名稱。(4分)依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丞相權力的變化趨勢。(2分)(2)選擇材料二中一個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它是如何體現明朝強化皇權的。(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選用示例中的機構,4分)示例機構:五軍都督府理由:明朝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分散了兵權。(3)依據材料三,概括軍機處設立的原因。(4分)這體現出清朝在政治上有何鮮明的特點?(2分)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請你談談中國從秦朝至明清時期政治發展呈現出怎樣的特點?(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七年級-長沙市一中東山學校-參考答案.docx 歷史-七年級-長沙市一中東山學校—期末考試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