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慶陽市 2024-2025 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20 分,每小題 2 分) 1.B 2.C 3.D 4.A 5.C 6.B 7.C 8.B 9.D 10.D二、非選擇題(30 分)11.(3 分)| 時期 | 內容 || 隋朝 | ①創科舉 || 北宋 | ③交子現 || 清朝 | ②唱京劇 |12.(9 分)(1)A:③④(2 分);B:②(1 分);C:唐朝經濟繁榮(1 分)(2)政策:閉關鎖國(1 分)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2 分)(3)啟示:開放則興,閉關則衰;要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學習先進文化(2 分,言之有理即可)13.(7 分)(1)作用:促進了民族關系和諧;贏得了少數民族的尊重(被尊為“天可汗”);加強了漢藏等民族的交融;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4 分,答出兩點即可)(2)①:金(1 分)時代特征:民族政權并立(或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2 分)14.(11 分)(1)制度名稱:三省六部制(1 分)變化: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3 分)(2)表現: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清朝大興文字獄(2 分)看法:文化專制雖在一定時期穩定了社會結構,但禁錮了思想,阻礙學術進步和文化健康發展(3 分)(3)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或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 分)慶陽市西峰區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評價七年級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錢穆在評價科舉制度時說:“寒苦子弟,皆得有應考之可能。又考試內容,全國統一,有助于全國各地文化之融結。此一千年來,中國社會上再無固定之特殊階級出現,此制度預有大效。”這表明科舉制有利于A.完善監察制度 B.加強中央集權 C 選拔忠實奴才 D 維系貴族特權2 假設統治者乘以個人特質等于其所締造的治世局面,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漢高祖×戒奢從簡、輕徭薄賦=“文景之治”B 武則天×減輕刑罰、合并郡縣=“光武中興”C.唐太宗×知人善任、以民為本=“貞觀之治”D.唐玄宗×創立殿試、虛心納諫=“開元盛世”3.西安博物院有件三彩駱駝載樂俑,形象展現出胡漢樂師一起表演的熱鬧情景。專家表示,這類文物體現出唐文明打破地域局限的特點。下面哪一組選項,最能解釋這種文明特點是怎么形成的人城市布局與市民群體 B.軍事征兵方式的變化C 人才選拔與重文風氣 D 胡漢文化融合與開放政策4.隋唐統一后,匯聚南北內外多種文化,融合創新,成為世界文化中心。周邊各國積極來華學習并吸收中華文明的成果。下列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A.遣唐使來華訪問 B.鑒真東渡傳法 C.東羅馬使者來華 D.玄奘西行取經5.唐朝前期的對外關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其原因包括①政治清明、經濟文化繁榮②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③發達的對外交通④社會動蕩不安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6.五代十國時期.文人群體被輕蔑地稱為“措大”。宋朝建立后,“措大” 一詞由武人貶稱文人逐漸演變為文人自嘲,武人稱謂也經歷了由“健兒”到“黥卒”和“赤老(武人貶稱)” 的變化。由此可知,宋朝A.重視文教事業 B.社會重文輕武 C.階級矛盾尖銳 D.出現軍閥割據7.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有三種模式:一是中原政權覆滅,邊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二是邊疆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相互并立;三是統一的中原王朝強大,邊疆各族以中原為中心交往、交融。下列歷史現象屬于第二種的是A.魏晉時期游牧民族內遷 B.唐與吐蕃“合同為一家”C 遼宋訂立“澶淵之盟” D.清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8.以下是一位同學整理的學可提綱。你認為還可以補充秦朝:郡縣制 漢朝:推恩令 明朝:設立“三司”A.周朝:分封制 B.元朝:行省制C.明朝:設立錦衣衛 D.清朝:設立軍機處8.1998 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千槽航海家,其中“鄭和”的入選理由是:“從未公開表達過對殖民主義的期望……他帶來了海上絲綢之路最為繁盛的時代,他留下的《鄭和航海圖》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最直觀的呈現”。材料說明鄭和下西洋A.開拓了海外殖民地 B.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C.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D 用進了與其他國家的友好往來10.濰坊壽光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據載,東壽光清初開始種植煙草,道光年間壽光“不數年而鄉村遍植,負販者往來如織”。這反映出當時壽光A.深受列強販賣煙土的毒害 B.手工卷煙技術領先于全國C.耕織結合的小農經濟解體 D.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30 分。11.請將下列內容填入表格中。(3 分)①創科舉②唱京劇③交子現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9 分)材料一 下表是初三某同學探究“盛唐氣象”學習主題時收集到的材料(1)在 A、B 處填寫史料序號,C 處填寫研究角度。(4 分)研究角度 唐朝政治安定 唐朝對外開放 唐朝文化輝煌 C史料序號 A ① B材料二清朝對出海貿易的商船裝載貨物重量有嚴格的限制,甚至規定只準帶鐵鍋一口, 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年齡、面貌、履歷、籍貫等;船只預先規定往返日期。——七下《中國歷史》(2 )材料二描述的是清朝的哪一外交政策?( 1 分)它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2 分)(3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獲得的啟示。(2 分)13.唐宋元時期,國家在民族關系方面呈現出大國的氣度。請你完成下列要求。(7 分)材料一唐太宗時民族關系和諧。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西北各族的愛戴,被尊奉為“天可汗” 。太宗還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創了民族一家親的禮制典范。——摘編自付少振、畢研婷《禮》(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的作用。(4 分)材料二 下面是兩宋時期政權并立示意圖(2)據材料二,指出示意圖中①代表哪個政權,并概括示意圖反映的歷史時代特征。(3 分)14.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 分)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一所示中央機構的制度名稱。(1 分)與圖一相比,圖二的中央機構發生了什么變化?(3 分)材料二中國古代的文化專制制度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固然曾對某朝某代的社會結構的穩定起過作用,但是推行文化專制主義政策,其結果禁錮了思想,阻礙學術的進步, 使社會閉塞,嚴重阻礙中國文化健康發展。——摘編自李寧艷《淺議明清文化專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明清時期文化專制的具體表現,(2 分)并概括材料中作者對文化專制政策的看法。(3 分)(3 )綜合上述材料,總結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展的趨勢是什么?(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慶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docx 甘肅省慶陽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