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學期初二期末答案歷史科目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題4分,共56分)1-5 CBAAB 6-10 ACAAB 11-14 DDCB二、材料題15.(10分)示例:圖1和圖2論題:中國現代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要符合國情才能促進經濟發展闡述: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還有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區尚未完成土地改革,為滿足廣大農民迫切要求獲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廢除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建設的開展,為適應我國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的現實需求,1953年開始進行三大改造,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也適應了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總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進行了幾次經濟政策的調整,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國國情,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鞏固政權的需要。16.(16分)(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4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4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6分)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2分)17.(18分)(1)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 “求同存異”方針。(6分)(3)成果: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任答2點,4分)意義: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中國的外交舞臺;為改革開放和外交事業打下基礎。(任答1點,2分)(4)綜合國力增強(2分)(5)認識:綜合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基礎;國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發點;外交可以提高國際地位,促進國家的發展等。(與外交相關,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025年上學期初二期末試卷歷史科目命題人:考生注意:本試卷共二道大題17道小題,滿分100分,時量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題4分,共56分)1.“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贊的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B.抗日戰爭的勝利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毛澤東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應當和必須入朝參戰》中提到,“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材料認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A.捍衛朝鮮統一 B.保家衛國 C.反對美國霸權 D.民族解放3.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國農村土地占有關系變化情況。據表中數據可知促使1952年中國廣大農村發生這種變化的相關文件是( )階級 占總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地主 4.75 64.38 4.3農民 73.37 7.21 73.02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4.我國曾創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以上的“第一”均產生于哪個時期( )A.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C.十年文革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5.“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的方法,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這種開創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生產合作社 B.實行贖買政策 C.建立人民公社 D.實行政企分開6.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圖中三位人物共同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是( )“鐵人”王進喜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A.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B.同仇敵愾、國際主義C.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7.“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實現四個現代化,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與這場革命有關歷史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九大8.1982年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驚人奇跡,被稱為“深圳速度”。同時被稱為“深圳速度”的,還有深圳人創造的辦事效率高、條條框框少、工作和生活節毒快。下列選項與“深圳速度”的出現相關的是( )A.建立經濟特區 B.沿開放海城市 C.開辟經濟開放區 D.建立特別行政區9.觀察某文選目錄節選的篇目,這些篇目所反映的理論體系是( )A.鄧小平理論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C.科學發展觀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0.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我們要實現(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1.右圖與我國的哪一項政治制度有關( )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方針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2.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中華民族大團結 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3.若以“鋼鐵長城”為主題設立展覽,展覽中可以展示的模型是( )A.C919大型客機模型 B.東方紅一號模型C.“遼寧艦”模型 D.“復興號”高鐵模型14.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78年我國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港澳回歸得益于“一國兩制”基本方針C.1956年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 D.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二、材料題(本大題共 3小題,其中 15題 10分,16題 16 分,17 題 18分,共 52 分)15.請你從下面四幅圖片中任意選取兩幅圖片,標明序號,依據兩幅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歷史規律或之間的聯系論證觀點“中國現代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要符合國情才能促進經濟發展”。(要求:論述應說明所選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及影響)(10 分)圖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圖2農業實現合作化后,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 農民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圖3人民公社化運動“吃大鍋飯” 圖4農民領取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書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政治民主、民富國強、精神文明、社會和諧、生態美麗的全方位現代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 分)材料一 “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圖示材料二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我們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當前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摘編自何沁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圖一所示會議通過的法律文獻。結合所學說說這一文獻的作用。(4分)(2)材料一中圖二所示會議確立了哪一制度?這一政治制度在政治方面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的“新的革命”與哪一次會議有關?這次會議前后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6分)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的認識。(2分)17.新中國外交發展的歷程,彰顯大國風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1949年周恩來總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成立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形勢材料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國外交突破性大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不僅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舞臺,而且為“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創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下冊,898頁材料四 依靠綜合國力和發展需要,中國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國際盛會,如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29屆夏季奧運會,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第41屆世界博覽會,2014年在浙江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等。2015年,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主辦權。一系列國際盛會的舉辦,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自信、開放、包容、友善的中國。——改編自范海龍《開放通商與對外開放的比較》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新中國成立后奉行怎樣的外交政策?(2分)補全材料二中②處空缺的內容。③處指的是什么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了什么方針?(6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列舉70年代上半期中國外交出現“突破性大發展”的兩項外交成果。根據材料說明取得這些外交成就的歷史意義。(6分)(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2分)(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事業的認識。(2分)2025年上學期初二期末試卷歷史科目命題人:考生注意:本試卷共二道大題17道小題,滿分100分,時量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題4分,共56分)1.“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己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贊的事件是()A.中國共產黨的建立B.抗日戰爭的勝利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毛澤東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應當和必須入朝參戰》中提到,“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材料認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A.捍衛朝鮮統B.保家衛國C.反對美國霸權D.民族解放3.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國農村土地占有關系變化情況。據表中數據可知促使1952年中國廣大農村發生這種變化的相關文件是(階級占總人口比例(%)1946年占有耕地(%)1952年占有耕地(%)地主4.7564.384.3農民73.377.2173.02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4.我國曾創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一一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以上的“第一”均產生于哪個時期()A.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C.十年文革時期D.改革開放時期5.“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的方法,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這種開創性的“和平方法”是指()A.建立生產合作社B.實行贖買政策C.建立人民公社D.實行政企分開6.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圖中三位人物共同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是(“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A.艱苦創業、無私奉獻B.同仇敵愾、國際主義C.改革創新、與時俱進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7.“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實現四個現代化,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上學期初二期末答案-歷史.docx 2025年下學期初二期末試卷-歷史.docx 2025年下學期初二期末試卷-歷史.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