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校際聯考高一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 I 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羊肉泡饃,亦稱羊肉泡,古稱"羊羹"。它烹制精細,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饃中的淀粉和蛋白質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B .饃中的淀粉被人體消化吸收后可以轉變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C .羊肉中的蛋白質在烹制過程中空間結構發生改,但肽鍵數目沒有發生改變D .羊肉中的脂肪是細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質2.研究發現,有些細胞只有約30%的膜蛋白處于流動狀態。用阻斷微絲(細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形成的藥物﹣﹣細胞松弛素 B 處理這類細胞,膜蛋白的流動性明顯增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某些膜蛋白可能與細胞骨架結合,其運動受到了限制B .膜蛋白均貫穿于膜基本支架,對物質運輸起重要作用C .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可以證明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D .用纖維素酶代替細胞松弛素 B 也能增加膜蛋白的流動性3.農諺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種子的萌發,是"百谷"豐收的基礎。下列關于種子萌發的說法,正確的是A .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自由擴散方式進入細胞B .種子萌發時,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C .水直接參與了有氧呼吸過程中丙酮酸的生成D .收獲并曬干的種子細胞中不含自由水,因此代謝減慢4.2025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杰教授團隊實現了人工光合系統的高通量篩選,為未來高效人工光合系統研發提供了一種可行性范式。人工光合系統可利用太陽能合成糖類,相關裝置及過程如圖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質,據此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人工光合系統中相當于光反應的模塊是模塊1和模塊2B .模塊2中還應添加 ADP 、 Pi 和 NADP+等物質以便完成能量轉換C .若正常運轉過程中氣泵突然停轉,則短時間內甲的含量將減少D .若植物與人工光合系統固定等量的CO2,則植物糖類的積累量低于人工光合系統5.二月蘭的花為兩性花,其寬葉對窄葉為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 D / d 控制。現要不斷提高寬葉二月蘭中純合子的比例,可采取的最佳方法是A .讓寬葉二月蘭不斷測交B .讓寬葉二月蘭不斷雜交C .讓寬葉二月蘭不斷自交D .讓寬葉二月蘭隨機傳粉6.模擬實驗是根據相似性原理,用模型來替代研究對象的實驗。在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時,甲同學從①②燒杯中各取一球,乙同學從①③燒杯中各取一球,丙同學則從①②③④燒杯中各取一球,每位同學都分別將各自所取的球組合在一起,并記錄相應的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甲同學模擬 F1產生配子并受精產生F2的過程B .乙同學模擬F1產生配子時,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C .丙同學的記錄結果中, ddrr的概率接近1/16D .因為每個燒杯中球的數量較多,可以將球不放回,繼續實驗7.圖甲是果蠅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乙是果蠅卵原細胞在分裂過程中一對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圖甲中 A 、 B 、 C 分別表示減數分裂、受精作用和有絲分裂過程B .圖甲中處于③、⑥曲線段的細胞內的染色體數:核 DNA 數=1:1C .圖乙中所示的細胞經減數分裂可產生4種類型的卵細胞D .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發生在圖甲的①時期8.某生物興趣小組借助顯微鏡觀察某生物細胞(2n=12)時,發現一個細胞的細胞膜向內凹陷,這個細胞的細胞質即將分裂為兩部分。下列關于該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A .若該細胞屬于動物細胞,在細胞的赤道板位置不會出現細胞板B .若該細胞染色單體的數目為24,則一定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C .若該細胞移向兩極的染色體形態、數目完全相同,則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D .若該細胞的細胞質均等分裂,則子細胞可能是體細胞、極體、精細胞或次級精母細胞9.在探索生命之謎的歷史長河中,許多科學家以卓越的貢獻書寫著"遺傳史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孟德爾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發現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并設計測交實驗來驗證假說B.沃森和克里克應用 X 射線衍射技術研究了 DNA 分子結構,并運用物理模型建構的方法提出了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C.薩頓觀察蝗蟲細胞中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提出基因和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D.摩爾根及其團隊繪制出了果蠅多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圖,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10.黑頸鶴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型,控制黑頸鶴的鮮艷羽毛和暗淡羽毛的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鮮艷羽毛對暗淡羽毛為顯性,由 B 和 b 控制。下列雜交組合得到的子代中只通過觀察羽毛的顏色就可以判斷性別的是A . Zb W × Zb ZbB . ZBW × ZbZbC . ZbW × ZBZbD . ZBW × ZB Zb1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則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則(見右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 .中心法則描述了生物界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B .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遺傳信息傳遞的準確性C .圖中①~⑤過程都可以在細胞內發生D .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遺傳密碼12.苯丙酮尿癥( PKU )是人類罕見遺傳病,患者因體內缺乏相關酶而造成有害物質累積。下圖為該病患者家族的部分系譜圖(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 . PKU 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 .I-1和I-2是 PKU 基因的攜帶者C .II-3和II-5的基因型一定相同D .I-1和I-2再生一個孩子患 PKU 的概率是1/313.吸煙不僅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對后代及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吸煙會使人體細胞內 DNA 甲基化水平升高,對染色體上的組蛋白也會產生影響。研究發現,男性吸煙者的精子活力下降,精子中 DNA 甲基化水平明顯升高,后代患畸形的概率明顯加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 . DNA 甲基化會影響基因表達水平的高低B . DNA 甲基化導致其堿基排列順序發生改變C.表觀遺傳現象通常不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D.環境可能通過影響基因的修飾,調控基因表達14.在腫瘤防治科普講座中,專家介紹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是細胞癌變的關鍵因素,這些突變可能由多種因素引發,且體現了基因突變的相關特性。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錯誤的是A . DNA 發生堿基對替換、增添或缺失,一定會導致性狀改變B .紫外線照射導致原癌基因發生突變,說明基因突變可由物理因素誘發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內也可以正常表達D .原癌基因突變或過量表達可能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過強15.隔離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各不同種群在自然條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隔離機制。若隔離發生在受精以前,稱為生殖前隔離;若隔離發生在受精以后,稱為生殖后隔離。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錯誤的是A .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叫作隔離B .兩座孤島上的同種動物不能交配屬于生殖前隔離C .馬和驢雜交后代不可育,馬和驢之間的隔離屬于生殖后隔離D .物種形成過程都需要經過生殖前隔離和生殖后隔離16.原產于馬達加斯加的達爾文蘭具有細長的花距(底部儲存著花蜜),主要由具有細長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傳粉。多年后在當地發現另一達爾文蘭新品種,與原品種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種脂質化合物)有所增加,其傳粉者為采油蜂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達爾文蘭適應性狀的形成是其自身遺傳變異與傳粉昆蟲相互作用的結果B .傳粉昆蟲種類的改變引起達爾文蘭與花距分泌物有關的基因發生突變C .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發生改變是達爾文蘭新品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 .達爾文蘭新品種與采油蜂類之間通過種間競爭實現了協同進化第 II 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計52分)17.(10分)某植物的花有紫色、紅色和白色三種類型,該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 A / a 和 B / b 控制。現有三組雜交實驗,親本均為純種,三組實驗的F1均自交得F2,結果如下表所示。已知實驗1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 aaBB 。回答以下問題:(1)由雜交實驗可知,控制該植物花色的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花色的 A 基因和 B 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上。(2)在實驗1中:親本白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F2紫花植株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3)在實驗2中:親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讓F2中紫花植株再自交一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以用基因型為 aaBb 的紅花植株與紫花植株雜交的方法,判斷某紫花植株的基因組成。請根據雜交后代可能出現的表型和比例,推測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①若雜交后代全部是紫花,則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④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18.(10分)圖1表示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過程,圖2所示的是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部分實驗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正確順序是: B →______________→C(2)由圖2實驗結果分析,用于標記噬菌體的同位素是_______(填"35S "或"32P "),請完成標記T2噬菌體的操作步驟:①配制適合大腸桿菌生長的培養基,在培養基中加入放射性標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合成 DNA 的原料。②在培養基中接種大腸桿菌,培養一段時間后,再用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培養_________________。(3)圖2實驗結果表明,經離心處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請分析該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點)(4)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需要下列_____________(填序號)。①大腸桿菌的 DNA 及其氨基酸②噬菌體的 DNA 及其氨基酸③噬菌體的 DNA 和大腸桿菌的氨基酸④大腸桿菌的 DNA 及噬菌體的氨基酸19.(10分)遺傳信息的表達是指將遺傳信息經過一系列生化過程生成有功能的表達產物的過程。下圖甲和乙表示某 DN 片段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圖中a、b、c 表示生理過程,①~①表示物質或結構。請分析并回答問題:(1)圖甲中 a 過程為_______________,若 a 過程連續進行2次,則原 DNA 鏈占總 DNA 鏈數目的____________。(2)圖甲中 b 過程所需的原料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甲 c 過程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③連接在一起,圖中決定天冬氨酸的密碼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乙中⑦上連接了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圖乙中核糖體的移動方向為_______________(填"右→左"或"左→右"),合成的多條肽鏈的結構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20.(12分)多倍體育種是指利用人工誘變或自然變異等方式,通過細胞染色體組加倍獲得多倍體育種材料,用以選育符合人們需要的優良品種的方法。圖表示將基因型為① AABB 和② aabb 兩個品種進行培育得到⑤ AAbb 和⑥ AAaaBBbb 兩個品的過程;圖乙表示使用秋水仙素誘導使其染色體數目加倍的方法和實驗結果。請根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通過途徑III、V 獲得⑤的育種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途徑 V 和途徑 IV 除了使用秋水仙素之外,還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③和⑥進行雜交,所得到的子代中沒有種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乙所進行的實驗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圖乙所進行的實驗中最佳的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0分)瑞典生物學家斯萬特·帕博成功提取、測序了古人類骨化石中的部分線粒體 DNA ,繪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并分析了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間線粒體 DNA ( mtDNA )特定序列的堿基對差異,結果如圖所示:(1)斯萬特·帕博將現代人、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間的線粒體DNA進行比較,獲得的證據屬于__________________證據。(2)根據進化理論,現代人和________________親緣關系更近,研究過程中發現,其中一位尼安德特人男性和另一位尼安德特女性含有相同的X染色體,則他們之間的關系可能為____________(可多選)。c .哥哥和妹妹d .爺爺和奶奶a .爺爺和孫女b .母親和兒子(3)研究發現,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身體中攜帶的一種突變基因E也有可能來源于尼安德特人。低氧條件下野生型基因表達,易導致紅細胞過度增多,誘發高原紅細胞增多癥,而突變基因E對低氧不敏感。①生活在高原地區的所有人的所有基因稱為該種群的________________。②若此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突變基因E的基因頻率為0.6,則理想狀態下人群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③若干年后再次檢測人群中的突變基因,發現EE個體和Ee個體所占比例分別為45%和40%,則此種群____________(填"發生"或"未發生")進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結合題干信息及所學的知識,解釋突變基因E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頻率遠高于低海拔地區人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生物學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1.D 2.A 3.B 4.C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B 13.B 14.A 15.D 16.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計52分)17.(共10分,除說明外每空1分)(1)(分離和)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兩對同源染色體)(2) AAbb 1/9(3) AABB 、AAbb ; 紫花:白花=5:1(2分)(4)②雜交后代紫花:白花=3:1 ③雜交后代紫花:紅花=1:1 ④雜交后代紫花:紅花:白花=3:3:218.(共10分,除說明外每空2分)(1) D → A → E(2) P (1分) 四種脫氧核苷酸T2噬菌體(3)培養時間過短,部分噬菌體未侵入大腸桿菌(或培養時間過長,增殖的子代噬菌體從大腸桿菌內釋放出來)(4)③(1分)19.(共10分,除說明外每空1分)(1) DNA復制 1/4(2)四種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3)肽鍵 GAC(4)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質,提高翻譯效率(2分)(5)右→左 相同20.(共12分,除說明外每空1分)(1)花藥離體培養和染色體加倍(共2分,答出一點得1分)(2)低溫誘導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導染色體數目加倍(2分)(3)二倍體和四倍體雜交所得三倍體子代,減數分裂出現聯會紊亂導致無法形成正常配子(2分)(4)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對染色體加倍的效果(2分) 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5)0.05%和12h(2分)21.(共10分,除說明外每空1分)(1)分子生物學(2)尼安德特人; b、c (2分,每個1分)(3)①基因庫 ②0.48 ③發生 E、e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④缺氧環境下,突變后基因具有生存優勢,自然選擇使其頻率升高,低海拔環境下不具有生存優勢,其基因頻率不會由于自然選擇提高(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