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2021年)你知道這是一份怎樣的答卷嗎?目錄答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答卷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答卷三: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答卷四: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與歷程鄧小平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明確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仍有近 1億貧困人口土地改革后,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逐漸擺脫貧困1956年 1978年 1990年 2010年 2012年 2021年低收入國家多達1/4尚未解決溫飽除極少數貧因地區外,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任務:從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驗。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組沉甸甸的數據: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1個位于民族八省區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832個貧困縣中有420個位于民族自治地方。120個自治縣中有85個是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東部9個省(市)和13個城市對口幫扶西部12個省(區、市),東部267個經濟較發達縣結對幫扶西部434個貧困縣。311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全覆蓋。思考:結合這組數據說明我國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的重要方式是什么?合力攻堅,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材料一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我國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升,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95頁“歷史縱橫”問題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原因。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黨員黃文秀碩士畢業后回到家鄉廣西百色,主動申請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立志改變這個深度貧困村。在她的駐村日記里,她手繪“民情地圖”、建檔立卡,標注了每一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摸索到了適合百坭村發展的產業。黃文秀找來農業技術員傳授經驗,培養致富帶頭人,又想辦法為村里修路,安裝太陽能路燈等。1年又82天,她幫助全村88戶418人脫貧。2019年6月,她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不幸遭遇山洪,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截至2020年底,共有1800多人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摘編自《人民日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時代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指導;脫貧攻堅一線黨員、群眾的無私奉獻;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材料三 張順東與李國秀是云南省坪子村的一對夫妻。丈夫張順東因傷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妻子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雙手。夫妻倆只有一只手、兩只腳,卻在山坡上的那片莊稼地里辛勤耕耘著,頑強地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張順東家被評為特困戶,政府補助他進行危房改造。兒子經過政府培訓,被推薦到昆明務工。家里生活改善了,張順東李國秀馬上到鎮扶貧辦,主動申請把貧困戶帽子給摘了。張順東說:“我們精神上不殘,我們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 ——摘編自《人民日報》問題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原因。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問題2: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怎樣的脫貧攻堅精神?嘗試用1-2個詞進行概括。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分角度概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及對世界的貢獻。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物質基礎和制度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向全球共享中國開放機遇,為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提供條件。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新科技基礎建設國民經濟文化教育國防軍隊根據課本內容,概括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主要表現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2010——2020年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 年份 2010 2015 2020數額 4524美元 8166美元 10839美元排名 94 74 59材料4:在從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平均每年9.6%的增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經濟規模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2.3%提升至14.9%。“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的增長,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林毅夫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張建平 沈 博)1、持續增強的經濟實力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總里程都居世界第一。◎中國高速公路分布圖◎中國鐵路(高速鐵路)分布圖(1)交通建設◎“和諧號”與“復興號”相會的一瞬間2、大國重器:基礎建設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國占有7席。◎2016年全球港口排名前20位(2)港口建設◎中國寧波舟山港,連續9年港口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2、大國重器:基礎建設◎“復興號”高鐵持續運行速度為350km/h,最高可達400km/h◎“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目前最大下潛深大為7062米◎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國產民用大飛機C9193、高新科技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5G時代到來◎物流全自動分揀流水線◎AR技術與5G技術結合高新科技自主研發和制造、人工智能。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圖◎《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少年的你》4、文化事業、產業蓬勃發展文明互鑒,中國聲音。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五大戰區示意圖5、國防軍隊◎東風-41固體洲際彈道導彈解放軍整體實力躍升,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殲—20突破音障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對軍隊進行精簡整編和“消腫”,將基建工程兵和鐵道兵等部隊成建制劃歸國務院和地方,這一舉措反映了( )①軍隊的現代化改革②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③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 ④國際形勢趨向緩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D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如何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增強的原因與意義?原因: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②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③始終堅定不移與時俱進地執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④不斷創新的科技成果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⑤人民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⑥全球化趨勢下國際競爭中綜合國力的地位更加突出意義: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②為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爭取主動提供了充分的話語權③為國際秩序穩定及全球性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中國方案“過去5年,習近平主席的政策視野充分體現了繼承與創新,已經成為中國歷史新的里程碑。”——麗茲·麥克勞德(英國資深電視制作人、美國紀錄片《中國:習近平時代》監制)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三、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我國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堅定地站在歷史前進的正確一邊。1.對外貿易①2018年以來,我國外部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②美國單方面執意挑起中美經貿摩擦③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霸凌的逆流抬頭(1)挑戰:(2)應對:美國利用不斷加征關稅等手段,采取極限施壓的方法,將自身不合理的利益訴求強加于中國,基于單邊主義不斷制造經貿摩擦,其目的是打亂中國平穩向好的和平發展進程,最終遏制中國的復興。中國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維護中美共同利益和世界貿易秩序大局出發,抱著最大的誠意,同美國開展了多輪對話磋商,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然而,美國出爾反爾、不顧信義、不斷發難,導致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面對保護主義的抬頭、單邊霸凌的逆流,中國支持全球化進程,堅守自由貿易體制,維護多邊主義規則。---王毅學習聚焦應對各類風險挑戰,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黨和國家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推進各項事業發展。①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②香港、澳門保持了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2.香港問題挑戰:2019年6月,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應對:①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打擊和懲治暴力犯罪活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②2020年6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作出法律化、規范化、明晰化的具體安排.③國家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意義:三、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3.臺灣問題新發展:(1)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2)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推動下,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挑戰:①2016年民進黨上臺后,“臺獨”勢力猖獗。②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應對:①中共十九大提出,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②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③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強調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三、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4.新冠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1)挑戰: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爆發,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應對: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3)影響:請結合你所經歷的新冠疫情,說說什么是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三、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1.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知識拓展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表現①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②是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③是科學技術醞釀新突破;④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⑤是人類共同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背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內涵:就是使中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提出:2014 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內容: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意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的全方位外交①④⑤⑥⑦利益交會點協調合作,總體穩定、均衡發展親、誠、惠、容真、實、親、誠增進了解,加強合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核心,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全球治理、金融體系、“一帶一路”②③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提出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首次提出。2015年聯合國大會發表《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 共同體》演講2015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全面闡述。全面闡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我國憲法序言。寫入憲法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 特色 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以及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中國 風格 ①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②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中國 氣派 ①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②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踐行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影響:①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②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③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復雜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概念補充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1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科技自立自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應對對外貿易應對香港問題應對臺灣問題應對新冠疫情大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原因: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先進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④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創新拼搏。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