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NT20名校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詩經》有云:“魚在藻,依于其蒲”。其中“藻”、“蒲”均為水生植物。水中除“藻”、“蒲”外,還有藍細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藍細菌、大腸桿菌均存在環狀DNAB.藍細菌、大腸桿菌有細胞膜等生物膜系統C.藍細菌、大腸桿菌無核膜和核仁結構D.上述生物均具有核糖體,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2.下列關于細胞中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體缺少大量元素Mg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進而影響光合作用B.常用放射性同位素14C、15N、32P進行生物學研究C.微量元素鐵是構成紅細胞中血紅素的元素D.進入細胞中的元素并不一定都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3.生物學研究離不開實驗和科學的方法,下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PCR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基因工程的發展B.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模型的探索過程運用了提出假說這一科學方法C.向豆漿中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后加入B液,混勻后即可檢測氨基酸D.在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過濾后將研磨液冷藏,再取上清液4.水和無機鹽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將作物秸稈充分燃燒后,剩余的物質主要是無機鹽B.由于氫鍵,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對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十分重要C.水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也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自由水和結合水均能參與物質運輸和化學反應5.糖類和脂質都是生物體內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二者在生物體內的代謝過程中有著密切的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糖類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B.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C.大多數動物脂肪中含有飽和脂肪酸,室溫時呈液態D.二者中的部分種類可參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6.鹽酸和蛋白酶均可使蛋白質發生水解。某同學使用鹽酸、蛋白酶、蛋清做了如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其中①③表示特定的生化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蛋白質分子具有與它所承擔功能相適應的獨特結構B.蛋清的營養價值通常與其含有賴氨酸、甘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種類有關C.①、③過程均破壞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D.蛋白塊a中的蛋白質分子比蛋清中的蛋白質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7.闡明生命現象的規律,必須建立在闡明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基礎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核酸包括DNA和RNA兩大類,其中DNA是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簡稱B.淀粉是由葡萄糖縮合形成的多聚體,水解產物只有葡萄糖C.脂質中的脂肪是不含N元素的多聚體D.生物大分子是由許多單體連接成的多聚體,單體都以碳鏈為基本骨架8.下列關于生物膜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同位素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B.磷脂分子疏水端使水溶性分子不易通過,具有一定屏障作用C.細胞胞吞和胞吐有利于細胞膜成分的更新D.APC與輔助性T細胞通過細胞膜的直接接觸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9.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下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核膜由兩層磷脂雙分子層構成,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B.染色質、染色體的不同形態,分別適宜于間期和分裂期完成各自的功能C.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組成,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D.若真核細胞內的核仁被破壞,則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會受到影響10.某實驗小組利用相同蘿卜條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的變化來研究細胞的滲透作用,實驗前后蘿卜條質量差平均值(M)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組別 清水組 5%鹽水組 10%鹽水組 15%鹽水組 20%鹽水組 30%鹽水組M值 0.18 0.12 -0.09 -0.13 -0.17 -0.23A.若發現蘿卜條皺縮,則說明NaCl溶液濃度比細胞內濃度高B.蘿卜條細胞的皺縮和膨脹都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C.5%鹽水組中M值大于O,說明此時無水分子出細胞D.與15%鹽水組相比,20%鹽水組中的蘿卜條失水量更大11.人類利用微生物發酵制作果酒、泡菜、腐乳等制品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泡菜腌制前,需要對菜品進行嚴格滅菌處理以免雜菌污染B.腐乳制作過程中,有機物種類增多,但含有的總能量減少C.果酒發酵瓶要留約2/3的空間,為菌種繁殖提供適量O2,并防止發酵液溢出D.果酒、泡菜、腐乳發酵所利用的微生物都屬于原核生物12.微生物廣泛應用于發酵工程中,下列對發酵工程及其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發酵罐內的發酵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B.在青貯飼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使飼料保鮮,動物食用后可增強免疫力C.制作啤酒時,主發酵后需要進行滅菌,延長啤酒保存期D.通過發酵工程生產單細胞蛋白,可在發酵結束后通過過濾、沉淀等措施獲 得產品13.多種方法獲得的早期胚胎,均需移植給受體才能獲得后代。下圖列舉了幾項技術成果。據此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以上3種動物優良品種培育的過程中都用到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術B.①過程需要使精子獲能,對供體母牛進行超數排卵處理有利于產生更多卵細胞進而獲得多個胚胎C.③過程中將目的基因表達載體通過顯微注射法導入到受精卵中以定向改變生物性狀D.胚胎移植前可取滋養層的細胞鑒定性別,移植胚胎前通常需對受體進行同期發情處理二、多選題14.溶酶體損傷是許多疾病的標志。研究者篩選出溶酶體受損后膜表面特異性富集的蛋白質,得以研究與溶酶體損傷修復相關的蛋白,從而弄清了溶酶體損傷的快速修復機制。一般情況下,內質網和溶酶體幾乎不接觸。當溶酶體發生膜損傷時,外溢的Ca2+會迅速招募激酶PI4K2A,從而在受損的溶酶體膜上產生較 高水平的PI4P(磷脂酰肌醇-4-磷酸)。PI4P招募ORP(OSBP相關蛋白)使內質網廣泛包裹受損溶酶體,并介導PS(磷脂酰絲氨酸)轉移進溶酶體。與此同時,PI4P還可以招募OSBP(氧固醇結合蛋白),將膽固醇轉運到受損溶酶體。膽固醇含量升高可以提高溶酶體膜的穩定性。而PS的積累會激活ATG2(自噬相關蛋白)將大量脂質運送到溶酶體,修復溶酶體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溶酶體具有清除衰老、損傷細胞組分的作用B.溶酶體中的水解酶,是由游離核糖體合成的C.某些治療溶酶體相關疾病的藥物可能以內質網為作用靶點D.PI4K2A、OSBP和ATG2在快速修復過程中負責脂質運輸15.豬籠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在葉片末端形成的捕蟲籠可以誘捕昆蟲、吸引鳥類在籠內排泄。捕蟲籠內表面具有消化腺和蠟質區,消化腺能分泌含有多種酶的消化液,這些消化液在分泌細胞的高爾基體內積聚,一部分消化液通過囊泡排出膜外,另一部分暫存在小液泡內。受到捕獲物刺激時,液泡中的消化液迅速分 泌后經過細胞壁用于捕獲物的消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豬籠草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在分泌前需經高爾基體加工B.豬籠草的小液泡可能是由高爾基體產生的囊泡轉化而來的C.內質網是細胞內囊泡運輸的交通樞紐D.小液泡的形成過程需要消耗能量,需要細胞骨架的參與16.溫度是影響生物學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實驗中,需要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溶液由無色變為磚紅色B.觀察黑藻細胞中葉綠體時,溫度適當升高,葉綠體隨細胞質流動加快C.果酒發酵時,將溫度控制在18~30℃有利于釀酒酵母的旺盛代謝D.待涂布的分解尿素的細菌菌液被培養基吸收后,將平板倒置,放入30~37℃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1~2d17.青蒿素主要用于惡性瘧疾的控制以及耐氯喹蟲株的治療。為了快速檢測青蒿素,科研人員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制備了抗青蒿素的單克隆抗體,其基本操作過程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應給A小鼠注射抗青蒿素蛋白,B淋巴細胞能夠產生抗青蒿素抗體B.單克隆抗體的優點之一是能準確地識別抗原的細微差異C.制備單克隆抗體時利用選擇培養基可以獲得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D.體外培養雜交瘤細胞時,培養箱中加入CO2的目的是維持培養液的pH18.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增殖分化后可形成多種組織細胞,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某研究團隊誘導iPS細胞分化得到椎間盤中心組織,移植給老鼠后成功實現了組織再生,此項研究有望應用于治療腰痛。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用iPS細胞培養出椎間盤中心組織,體現了iPS細胞具有全能性B.造血干細胞和iPS細胞的分化程度不同C.借助載體將特定基因導入細胞中,直接將特定蛋白導入細胞中或者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等來誘導可形成iPS細胞D.干細胞的研究可用于治療很多疾病,有不涉及倫理和道德問題等優點三、解答題19.土壤鹽化是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在鹽化土壤中,大量Na+不需能量就能迅速流入細胞,形成脅迫,影響植物正常生長。耐鹽植物某種水稻根細胞可通過Ca2+介導的離子跨膜運輸,減少Na+在細胞內的積累,從而提高抗 鹽脅迫的能力,其主要機制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膜上轉運蛋白A、B、C等膜蛋白對不同物質的跨膜運輸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膜蛋白能夠體現出細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水分子主要通過 的方式進入水稻根細胞,與水的另一種運輸方式相比,其具有的特點是 。水分子是 ,故可以作為細胞內良好的溶劑。(2)在鹽脅迫下,Na+進入水稻根細胞的運輸方式是 ,圖中Na+排出細胞直接驅動力是 。(3)據圖分析,在高鹽脅迫下,水稻的根細胞會借助Ca2+調節相關離子轉運蛋 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 ,減少Na+進入細胞;另 一方面,胞外Ca2+促進轉運蛋白B將Ca2+運入細胞,以及通過 ,間接促進轉運蛋白B將Ca2+運入細胞,從而促進轉運蛋白C將Na+排出細胞,降低細胞內Na+濃度。(4)有研究發現,對鹽化土地中生長的某種水稻施用藥物X,一段時間后測得細胞內多糖與可溶性糖的比例發生改變,試推測藥物X能提高水稻的吸水能力 從而耐鹽的原因是 。20.聚乙烯(不溶于水,通常為白色粉末)廣泛應用于塑料薄膜、塑料袋、塑料容器等制品中。這些塑料制品在環境中經過長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會逐漸破碎形成含有聚乙烯的微塑料,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為篩選出高效降解塑料制品的細菌,研究人員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X培養基是選擇培養基,聚乙烯分解菌在該培養基上會形成透明圈。請回答下列 問題:(1)應從 地方采集土壤才容易得到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富集培養基和X培養基都使用以 作為唯一碳源。富集培養基中不添加瓊脂,其主要目的是 ;平板培養時,一般需要將平板倒置,理由是 。(2)研究人員可挑選X培養基中的 (填序號)中的單菌落接種到Y培養基上進行培養。若其中某個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圖所示,推測該同學接種時可能的操作失誤是 。 (3)在培養過程中,定期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微生物并對菌落進行計數。實驗發現,當培養液中菌體數量為4×1011個/L時對某一濃度微塑料的分解效率最高,假設接種時所用的體積為0.1mL,則選取106稀釋倍數是 (填“合適”或“不合適”)的,理由是 。(4)實驗中需注意無菌操作,下列需要干熱滅菌處理的是 ,需要灼燒滅菌處理的是 。A. 土樣 B. 培養基 C. 培養皿 D. 涂布器21.下圖中親本植株的基因型為Tt(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A、B、C、D 表示以親本植株為材料進行的四種人工繁殖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四種人工繁殖過程都用到的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是 技術。圖中不同的方法都能獲得子代植株,其原因是 。(2)選擇植株幼嫩的葉片做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是因為幼嫩的葉 ;A、B、C、D過程都需要在培養基中加入一定比例的 (激素)才能獲得愈傷組織,常用誘變的方法處理愈傷組織,選擇愈傷組織作為處理材料的原因是 。(3)通過A過程中得到的單倍體植株通過 (填化學物質)處理后可獲得基因型為 的純合植株;植物細胞獲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質體需要用 處理,②過程表示將該植物的兩個原生質體進行融合,融合前常用化學試劑 進行誘導。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是指 。(4)該植物根富含紫草寧,紫草寧不是其生長和生存所必需的產物,屬于 代謝物。紫草寧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腫瘤等活性,可利用 技術工廠化生產紫草寧。22.有些人體內缺乏足夠的乳糖酶 (LCT),無法充分消化牛奶中的乳糖,這些人飲用牛奶后會產生腹瀉等不良反應。科研人員培育出了可產低乳糖牛奶的拉克斯牛、培育過程如圖所示,其中A~C表示操作步驟。請回答下列問題:(1)采集的牛卵母細胞一般培養到 期方可去核,去核常用的方法是 ,“去核”其實是去除 。(2)過程C會形成重構胚,激活重構胚使其完成 進程。欲獲得更多的胚胎可以對囊胚進行 操作,操作過程中必須將 均等分割。(3)若利用下圖過程擴增LCT基因兩側的未知序列,需要選擇的一對引物是 。利用PCR技術對LCT基因進行擴增時子鏈延伸的方向是 。PCR結束后的產物常采用 (填技術手段)來鑒定產物,并置于 下觀察結果。對于PCR產物鑒定結果符合預期的DNA片段,通常還需進一步通過基因測序確認,原因是 。圖中的基因表達時, (填“a”或“b”)鏈作為轉錄的模板鏈。23.W蛋白是一種重要的藥用保健蛋白,為使豬的唾液腺作為生物反應器產生該W蛋白,以圖中質粒為載體,進行轉基因操作。五種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見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限制酶 EcoRI KpnI MfeI BamHI HindⅢ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G↓AATTC GGTAC↓C C↓AATTG G↓GATCC A↓AGCTT(1)質粒中啟動子的作用是 。(2)限制酶主要是從 中分離純化出來的。應使用限制酶 切割圖中質粒,使用限制酶 切割圖中含W基因的DNA片 段,以獲得能正確表達W基因的重組質粒。(3)為提高W蛋白活性,研究人員擬對其氨基酸序列進行一定的修飾和改造,該項技術需要通過 工程來實現,直接操作的對象是 。(4)與導入動物細胞不同的是,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的方法及原理為 。參考答案1.B2.B3.C4.D5.C6.B7.D8.A9.C10.C11.B12.C13.A14.AC15.ABD16.BCD17.BD18.AD19.(1) 選擇透過性 協助擴散 需要蛋白質(通道蛋白/轉運蛋白)的協助 極性分子(2) 協助擴散 H+濃度梯度(3) 抑制轉運蛋白A轉運 胞外Na+與受體結合,促進胞內H2O2濃度上升(4)藥物X促進多糖轉化為可溶性糖,使細胞滲透壓升高,吸水能力更強20.(1) 長期有(微)塑料污染的地方 聚乙烯 使微生物快速繁殖(擴大培養) 防止皿蓋上的水珠落入培養 基,造成污染;避免培養基上的水分過度蒸發(2) ⑤ 涂布不均勻(3) 合適 當稀釋倍數為10 時,平板上菌落平均數為40,在30~300之間(4) C D21.(1) 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2) 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愈傷組織細胞分裂旺盛,在誘變因素下容易 產生突變(3) 秋水仙素 TT、tt 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PEG(聚乙二醇) 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4) 次生 植物細胞培養22.(1) MⅡ(減數第二次分裂) 顯微操作法 紡錘體一染色體復合物(2) 細胞分裂和發育 胚胎分割 內細胞團(3) 引物2和引物3 5'→3' 瓊脂糖凝膠電泳 紫外燈 電泳條帶僅能顯示擴增片段的大致長度,不能呈現堿基序列 b23.(1)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驅動基因轉錄出mRNA(2) 原核生物 Mfe I、Hind Ⅲ EcoR I、HindⅢ(3) 蛋白質 (W)基因(4)農桿菌轉化法;農桿菌細胞中的Ti質粒上的T-DNA可以轉移到被侵染的細胞中,并整合到受體細胞 的染色體DNA上,將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的T-DNA中,就可以使目的基因進入植物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