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兩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兩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廣東省兩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題
1.(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文物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歷史進步的標志。下列文物所用主要材料屬于有機物的是
A.黃金面具 B.戰國初期竹木簡牘
C.曲陽石雕 D.葫蘆紋彩陶壺
2.(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體現了中國對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在實際生產中,可利用反應來捕捉廢氣中的,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的分子結構模型:
B.鍵電子云輪廓圖
C.的電子式:
D.的電子排布式:
3.(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化學處處呈現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舞臺上干冰升華時,共價鍵斷裂
B.與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形成穩定的超分子結構(),這體現出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征
C.缺角的晶體在飽和溶液中變為完美立方體塊,體現晶體的自范性
D.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一種晶體,其六角形形狀與氫鍵的方向性有關
4.(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吸濕性強,常被用作氣體和液體的干燥劑,它甚至可以使硝酸脫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電離能:N

C.離子半徑: D.沸點:
5.(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關于物質的結構(或性質)及解釋均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的結構(或性質) 解釋
A 鍵角: 水分子中O上孤電子對數比氨分子中N上的多
B 穩定性: HF分子間氫鍵強于HCl分子間作用力
C 熔點:碳化硅>金剛石 鍵的鍵能大于鍵的鍵能
D 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和都是非極性分子,是極性分子
A.A B.B C.C D.D
6.(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有機物命名正確的是
A.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戊烷
C.2-甲基-3-丁烯 D.1,5-二甲苯
7.(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維生素C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適當的補充維生素C可增加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變形能力,提高白細胞的殺菌能力,其分子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敘述錯誤的是
A.屬于烴的衍生物 B.分子中含有3種官能團
C.1mol該物質最多能與2molBr2加成 D.該物質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8.(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有機物X為合成光刻膠的一種中間體,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1mol該物質中含有4mol碳碳雙鍵
C.在一定條件下該物質能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D.該物質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9.(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實驗裝置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雜質得到純凈的乙烷
C.驗證乙炔具有還原性 D.實驗室制硝基苯
A.A B.B C.C D.D
10.(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是一種化學防曬劑,其分子結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分子中有2種官能團
C.該物質易溶于水 D.分子中有2個手性碳原子
11.(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如圖為幾種晶體或晶胞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晶胞A的化學式是LaNi4
B.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與碳碳鍵個數的比為1:2
C.碘單質是分子晶體,碘單質在CCl4中比水中溶解度更大
D.金剛石、MgO、碘單質三種晶體的熔點順序為:金剛石>MgO>碘單質
12.(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氟化鉀鎂是一種具有優良光學性能的材料,主要應用于激光領域,其立方晶胞結構如圖。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的配位數為8
B.氟化鉀鎂晶體的化學式為
C.每個位于距其最近且等距的構成的正八面體空隙中
D.若位于晶胞的體心,則位于晶胞的面心
13.(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綏陽金銀花是貴州特產之一,有抗菌、解熱、增強免疫等功效,其所含咖啡酰奎尼酸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內
B.1mol該有機物最多與3molNa反應
C.分子中碳原子的雜化類型有sp、sp2、sp3三種
D.該有機物遇氯化鐵溶液會發生顯色反應,有四個手性碳原子
14.(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實驗操作、現象、結論均正確的是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或目的
A 向等體積乙醇與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金屬鈉 都產生具有可燃性的氣體 乙醇中羥基H原子與水中H原子的活性一樣
B 將光亮的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立即伸入無水乙醇中 銅絲先變黑后恢復成原來的顏色 乙醇被氧化,銅作氧化劑
C 常溫下,將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鈉溶液 溶液變渾濁 制得苯酚,同時生成碳酸氫鈉
D 將少量溴乙烷與NaOH溶液混合共熱,充分反應并冷卻后,再滴加AgNO3溶液 產生淡黃色沉淀 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A.A B.B C.C D.D
15.(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環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分子式均為C8H8,下列對這三種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環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有2種
B.苯乙烯最多能與1molH2發生加成反應
C.三者均屬于不飽和烴
D.苯乙烯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16.(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某屆奧運會上,有個別運動員因服用興奮劑被取消參賽資格。如圖是檢測出興奮劑的某種同系物X的結構,下列關于X的說法正確的是
A.1molX與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
B.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證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
C.1molX與足量的飽和溴水反應,最多消耗4molBr2
D.1molX與足量H2反應最多消耗6molH2
17.(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實驗小組探究鹵代烴的性質。
實驗1:取一支試管,滴入15滴1 溴丁烷,加入1mL5%的NaOH溶液,振蕩后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水浴加熱。為證明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能否發生取代反應,同學們提出可以通過檢驗產物中是否存在溴離子來確定。
(1)甲同學進行如下操作:將1 溴丁烷與NaOH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蕩,加熱,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加硝酸銀溶液來進行溴離子的檢驗。
①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應的方程式   。
②乙同學認為甲同學設計不合理。理由是   。于是,乙同學將實驗方案補充完整確定了溴離子的生成,乙同學的操作是: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   。
(2)丙同學提出質疑:通過檢驗溴離子不能證明該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理由是   。
(3)綜合上述實驗,檢測實驗1中   的生成可判斷發生取代反應,實驗小組用紅外光譜證實了該物質的生成。
實驗2: 向圓底燒瓶中加入2.0gNaOH和15mL無水乙醇,攪拌,再加入5mL1 溴丁烷和幾片碎瓷片,微熱,一段時間后,B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去)
(4)甲同學認為,依據實驗2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判斷A中發生了消去反應,理由是   。
(5)乙同學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去),依據實驗現象可判斷是否發生消去反應, 改進后A中物質為   。
18.(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有機物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為C5H10,結構簡式為(H3C)2C=CH—CH3,有機物a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如圖所示的反應,其中b為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COOH+ (R1、R2為烴類基團)
(1)a的名稱是   。
(2)b的結構簡式為   。
(3)下列關于b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A.為混合物 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0.1molb完全燃燒可消耗7.5molO2
(4)a→d的反應類型為   。
(5)有機物a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有機產物除了H3C-CO-CH3,還有   。
(6)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具有順反異構,寫出其順式結構:   。
(7)已知不對稱烯烴加成時氫原子首先加到碳碳雙鍵上含氫較多的碳上:根據信息寫出a→c的化學方程式:   。
19.(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鉻(Cr)、錳(Mn)、鈷(Co)、鎳(Ni)等過渡金屬元素化合物的應用研究是前沿科學之一,回答下列問題:
(1)基態鉻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
(2)含鉻化合物CrO5中Cr元素化合價為+6價,常溫下呈藍色,則其結構式可能為析   。
A. B. C.
(3)已知金屬錳有多種晶型,型錳的面心立方晶胞俯視圖符合下列   (填序號),每個Mn原子周圍緊鄰的原子數為   。
A. B. C. D.
(4)[Co(DMSO)6](ClO4)2是一種紫色晶體,其中DMSO為二甲基亞砜,化學式為SO(CH3)2,DMSO中硫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ClO的空間構型是   。
(5)①NiO的晶胞結構如圖甲所示,其中離子坐標參數A為(0,0,0),B為1,1,1),則C的離子坐標參數為   。
②一定溫度下,NiO可以自發地分散并形成“單分子層”,可以認為O2-作密置單層排列(O2-之間相切),Ni2+填充其中(如圖乙),已知O2-的半徑為apm,設阿伏加德羅常數值為NA,每平方米面積上具有該單分子層的質量為   g(用含a、NA的代數式表示)。
20.(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由丙烯經下列反應可得到F和高分子化合物G,它們都是常用的塑料。
(1)C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2)生成F的反應類型:   。
(3)B轉化為C的化學方程式為   。
(4)F的芳香同分異構體有   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峰面積比為3:1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
(5)寫出由合成   (合成路線常用表示方法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有機物的鑒別
【解析】【解答】 A、黃金面具由黃金制成,黃金是金屬,所以屬于金屬材料,并非有機物,該選項不符合要求。B、戰國初期竹木簡牘,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屬于含碳的有機化合物,所以該文物材料屬于有機物,該選項符合要求。
C、曲陽石雕的材料是石頭,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等,屬于硅酸鹽制品,不是有機物,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D、葫蘆紋彩陶壺屬于陶瓷制品,陶瓷主要是硅酸鹽材料,屬于硅酸鹽制品,并非有機物,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分析】要解決這道題,關鍵在于明確不同材料的類別,核心是區分有機物和無機物(金屬材料、硅酸鹽制品等 )。有機物通常指含碳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和碳化物等簡單含碳化合物外 ),金屬材料包含純金屬與合金,硅酸鹽制品是以含硅物質為原料經加熱制成的產品,據此判斷即可.
2.【答案】B
【知識點】化學鍵;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解析】【解答】A、空間構型為直線形→對比模型→模型不符→A錯誤;
B、鍵“肩并肩”重疊、鏡面對稱→匹配輪廓圖→B正確;
C、電子式需體現負電荷和電子分布→題目電子式錯誤→C錯誤;
D、是失1個電子→電子排布式應為→題目是原子的→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的空間結構是直線形,其分子結構模型應體現原子呈直線排列,題目中A選項的模型不符合直線形特征,A錯誤;
B、鍵是由p軌道“肩并肩”重疊形成,電子云呈現鏡面對稱的特征,題目中B選項的電子云輪廓圖符合這一特點,B正確;
C、是帶負電的陰離子,電子式要體現出得到的電子,正確的電子式應為 ,題目中C選項未體現負電荷及正確電子分布,C錯誤;
D、原子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形成,其電子排布式應為 ,題目中D選項是原子的電子排布式,D錯誤。
3.【答案】A
【知識點】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晶體的定義
【解析】【解答】A.干冰升華時,只是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破壞分子間作用力,共價鍵并未斷裂,A錯誤;
B.堿金屬離子有大有小,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適配不同大小的堿金屬離子,K+與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則K+與18-冠-6形成穩定的超分子結構,現了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征,B正確;
C.在適宜的條件下,晶體能夠自發地呈現封閉的規則和凸面體外形的性質,則缺角的NaCl晶體在飽和NaCl溶液中慢慢變為完美的立方體塊,體現了晶體的自范性,C正確;
D.氫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形成雪花的六角形形狀與氫鍵的方向性有關,D正確;
故選A。
【分析】A.干冰升華為物理變化;
B.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適配不同大小的金屬離子;
C.晶體的自范性是指:在適宜的條件下,晶體能夠自發地呈現封閉的規則和凸面體外形的性質;
D.氫鍵具有方向性。
4.【答案】C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減小→在上→→A錯誤;
B、同主族從上到下電負性減小→非金屬性強于→→B錯誤;
C、與電子層結構相同→原子序數小的離子半徑大→序數小于→→C正確;
D、分子間有氫鍵→沸點高于無氫鍵的→→D錯誤。
故答案為:C 。
【分析】要判斷各選項說法是否正確,需依據元素周期律(第一電離能、電負性變化規律)、離子半徑比較規則、分子間作用力(氫鍵對沸點影響 )等知識,逐一分析選項:
A、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減小→在上→→A錯誤;
B、同主族從上到下電負性減小→非金屬性強于→→B錯誤;
C、與電子層結構相同→原子序數小的離子半徑大→序數小于→→C正確;
D、分子間有氫鍵→沸點高于無氫鍵的→→D錯誤。
5.【答案】D
【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相似相溶原理及其應用;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解析】【解答】A.H2O中含有2個孤電子對,NH3中含有1個孤電子對,孤電子對數越多,鍵角減小,則H2O和NH3的鍵角大小為H2OB. 穩定性: 是因為H-F鍵強于H-Cl,與氫鍵無關,B錯誤;
C.原子半徑越小,鍵長越短,鍵能越大,熔沸點越高,C-Si鍵鍵能小于C-C鍵能,碳化硅和金剛石的熔點大小為金剛石>碳化硅,C錯誤;
D.和CCl4都是非極性分子,H2O是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D正確;
故選D。
【分析】A.孤電子對間排斥力>孤電子對和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孤電子對越多鍵角越小;
B.物質的穩定性與化學鍵的強弱有關,與氫鍵無關;
C.鍵能越大,熔沸點越高;
D.極性分子組成的溶質易溶于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難溶于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質易溶于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難溶于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
6.【答案】B
【知識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解析】【解答】A、找最長碳鏈→原主鏈錯誤(實際 7 個碳 )→正確命名為 3,3,4 - 三甲基己烷→A錯誤;
B、主鏈 5 個碳(戊烷 )→3 號碳有 2 個甲基→符合命名規則→B正確。
C、烯烴命名雙鍵編號最小→原雙鍵在 3 號碳錯誤→正確為 3 - 甲基 - 1 - 丁烯→C錯誤;
D、苯同系物支鏈編號和最小→1,5 - 二甲苯錯誤→應為 1,3 - 二甲苯→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命名 “3,3 - 二甲基 - 2 - 乙基戊烷”,按照主鏈選擇規則,應找最長碳鏈。該命名中主鏈若按描述,實際最長碳鏈含 7 個碳原子(原戊烷主鏈錯誤 ),正確命名需重新確定主鏈和編號,應為 “3,3,4 - 三甲基己烷” ,A 錯誤;
B、“3,3 - 二甲基戊烷”,先確定主鏈為 5 個碳原子的戊烷(最長碳鏈正確 ),再看支鏈,第三個碳原子上有 2 個甲基,編號滿足支鏈編號合理,符合系統命名法,B正確;
C、“2 - 甲基 - 3 - 丁烯”,對于烯烴命名,要使雙鍵編號最小。原命名中雙鍵在 3 號碳,實際應讓雙鍵位置編號更小,正確命名應為 “3 - 甲基 - 1 - 丁烯” ,C 錯誤;
D、“1,5 - 二甲苯”,苯的同系物命名時,支鏈(甲基 )編號之和要最小。二甲苯中兩個甲基在苯環上的位置,正確編號應為 1、3 位,即“1,3 - 二甲苯”,D 錯誤。
7.【答案】C
【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醇類簡介;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A、烴只含、,維生素含→是烴的衍生物→正確;
B、找官能團→羥基、酯基、碳碳雙鍵→共種→正確;
C、加成看碳碳雙鍵數量→個雙鍵→物質最多與加成→錯誤;
D、碳碳雙鍵能被酸性氧化→溶液褪色→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要判斷關于維生素敘述的正誤,需結合有機物的分類、官能團識別及性質(與加成、與酸性反應 )等知識,逐一分析選項:
A、烴的衍生物是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的化合物。維生素分子中含有元素(羥基、酯基等 ),不是烴,屬于烴的衍生物,A正確;
B、識別分子中的官能團,維生素分子中有羥基( )、酯基( )、碳碳雙鍵( ),共種官能團,B正確;
C、與有機物加成反應通常發生在碳碳雙鍵處,維生素分子中只有個碳碳雙鍵,個碳碳雙鍵與分子加成,故該物質最多與加成,不是,C錯誤;
D、酸性溶液具有強氧化性,維生素分子中的碳碳雙鍵易被氧化,從而使酸性溶液褪色,D正確。
8.【答案】C
【知識點】烯烴;苯的結構與性質;醇類簡介;有機分子式的推斷與計算
【解析】【解答】A:數原子個數→,,→分子式→A錯誤;
B:苯環無碳碳雙鍵→只有側鏈個雙鍵→物質含雙鍵→B錯誤;
C:有碳碳雙鍵→可加聚→能合成有機高分子→C正確;
D:碳碳雙鍵、羥基均能使酸性褪色→物質能使兩種溶液都褪色→C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確定分子式需數清分子中、、原子個數。根據結構簡式,原子數為,原子數:苯環上個(注意取代基位置 )、側鏈中含個 、含個,共個,原子數為,所以分子式是,不是,A錯誤;
B、苯環中的碳碳鍵是特殊的介于單雙鍵之間的鍵,不是碳碳雙鍵。該分子中只有側鏈上的個碳碳雙鍵,所以該物質含碳碳雙鍵,不是,B錯誤;
C、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聚反應,多個小分子通過加成聚合形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該物質能合成有機高分子,C正確;
D、碳碳雙鍵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也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同時,分子中的羥基(與苯環相連的烴基上的羥基等情況 )也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所以該物質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錯誤。
綜上,答案選。
9.【答案】D
【知識點】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乙炔炔烴;苯的結構與性質
【解析】【解答】A、萃取劑要求與水互不相溶→酒精與水互溶→不能萃取→A錯誤;
B、乙烯被氧化生成→引入新雜質→不能除雜→B錯誤;
C、電石反應生成等→使酸性褪色→干擾驗證→C錯誤;
D、制硝基苯需水浴加熱控溫→裝置滿足條件→可制備→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要判斷實驗裝置能否達到實驗目的,需依據萃取原理、除雜原則、氣體性質及反應條件等知識,對每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
10.【答案】A
【知識點】“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學等方面的應用;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
【解析】【解答】A.由分子結構可知,該分子中含有18個C原子,26個H原子,3個O原子,其分子式為C18H26O3,A正確;
B.該物質中含有的官能團有醚鍵、酯基、碳碳雙鍵,共3種,B錯誤;
C.該物質屬于酯類,難溶于水,C錯誤;
D.分子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如圖用“*”標記,D錯誤;
故選A。
【分析】A.根據結構簡式確定分子式;
B.該物質中含有的官能團有醚鍵、酯基、碳碳雙鍵;
C.該物質屬于酯;
D.手性碳是指連有四個不同原子團的碳原子。
11.【答案】A
【知識點】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共價晶體);分子晶體;晶胞的計算;晶體的定義
【解析】【解答】A、均攤法計算→:;:→化學式→A錯誤;
B、金剛石中每個連個鍵,每個鍵被個共用→與鍵個數比→B正確;
C、、非極性,極性→相似相溶→在中溶解度大→C正確;
D、晶體類型:金剛石(共價 )(離子 )碘(分子 )→熔點順序符合規律→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要判斷關于晶體或晶胞說法的正誤,需運用晶胞化學式計算(均攤法 )、晶體中化學鍵與原子個數比、相似相溶原理、晶體熔沸點比較規律等知識,逐一分析選項:
A、用均攤法計算晶胞的化學式。原子位于頂角,晶胞中原子個數:;原子位于面心和體心,面心原子個數:,體心原子個數:,所以原子總數為。因此,晶胞的化學式應為,不是,A錯誤;
B、在金剛石晶體中,每個碳原子與相鄰個碳原子形成碳碳鍵,而每個碳碳鍵被個碳原子共用。那么碳原子與碳碳鍵個數比為: ,B正確;
C、碘單質是分子晶體,和都是非極性分子,是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非極性分子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分子易溶于極性溶劑 ),碘單質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C正確;
D、金剛石是共價晶體,是離子晶體,碘單質是分子晶體。一般晶體熔沸點規律:共價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所以三種晶體熔點順序為:金剛石碘單質,D正確。
綜上,答案選A。
12.【答案】A
【知識點】離子晶體;晶胞的計算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與等距離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有12個,則K+的配位數為12,故A錯誤;
B.Mg2+位于頂點,數目為8×=1,F-位于棱心,數目為12×=3,K+位于體心,數目為1,則該晶體的化學式為,故B正確;
C.與最近且等距的有6個,6個F-構成正八面體,在構成的正八面體的空隙中,故C正確;
D.圖示晶胞中,位于頂點,位于棱心,因此當位于晶胞的體心,位于晶胞的面心,故D正確;
故選A。
【分析】A.與等距離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
B.根據均攤法計算;
C.與最近且等距的有6個;
D.該晶胞中位于頂點,位于棱心。
13.【答案】D
【知識點】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苯酚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存在雜化的飽和碳原子(四面體結構 )→ 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 → A錯誤;
B、羥基共5個(醇羥基3個 + 酚羥基2個 )→ 與反應 → B錯誤;
C、雜化類型只有(雙鍵、苯環碳 )、(飽和碳 )→ 無雜化 → C錯誤;
D、含酚羥基→遇顯色;手性碳有4個→ 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判斷咖啡酰奎尼酸相關說法正誤,要從分子結構特點(碳原子共面、雜化類型 )、官能團性質(羥基與鈉反應、酚羥基顯色 )、手性碳原子判斷入手,逐個分析選項:
A、找分子里的飽和碳原子(雜化 ),這類碳原子是四面體結構,連接的原子無法共平面,所以“所有碳原子共面”不成立,A錯誤;
B、數能與反應的羥基(醇羥基 + 酚羥基 ),共5個,該物質最多和反應,不是,B錯誤;
C、分析碳原子雜化:飽和碳是雜化,雙鍵(碳碳、碳氧 )和苯環上的碳是雜化,分子無碳碳三鍵,不存在雜化,只有、兩種,C錯誤;
D、分子含酚羥基(苯環直接連的 ),遇氯化鐵會顯色;再找手性碳(連4種不同原子/基團的碳 ),能找到4個,D正確。
14.【答案】C
【知識點】溴乙烷的化學性質;鹵代烴簡介;乙醇的物理、化學性質;苯酚的化學性質;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解析】【解答】A、鈉與乙醇、水反應速率不同→水中活性強于乙醇羥基→結論錯→錯誤;
B、銅絲先氧化為(黑 ),再被乙醇還原為(恢復原色 )→乙醇被氧化,是催化劑→結論錯→錯誤;
C、酸性苯酚→與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渾濁 )和→現象、結論對→ 正確;
D、檢驗溴乙烷中溴→水解后需先酸化(中和 ),再加→操作缺酸化→錯誤→ 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要判斷實驗操作、現象、結論是否正確,需依據物質性質(如羥基活性、乙醇催化氧化、酸性強弱比較、鹵代烴中鹵素檢驗 )及實驗原理(除雜、檢驗等 ),對每個選項逐一分析:
A、乙醇和水都能與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反應速率不同。水與鈉反應更劇烈,說明水中原子比乙醇中羥基原子活性強,所以“乙醇中羥基原子與水中原子活性一樣”結論錯誤,錯誤。
B、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生成氧化銅(變黑 ),伸入無水乙醇中,氧化銅被乙醇還原為銅(恢復原色 ),此過程中乙醇被氧化,而銅先參與反應生成氧化銅,后又被還原為銅,銅是催化劑不是氧化劑,錯誤。
C、根據酸性強弱:碳酸苯酚 ,常溫下將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鈉溶液,發生反應 ,生成的苯酚溶解度小使溶液變渾濁,同時生成碳酸氫鈉,現象和結論均正確,正確。
D、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需先讓溴乙烷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溴離子, 但水解后溶液呈堿性,直接加溶液會生成氫氧化銀(迅速分解為氧化銀 )干擾檢驗,應先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所以該實驗操作錯誤,錯誤。
綜上,答案選C。
15.【答案】D
【知識點】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A、換元法→七氯代物數目 = 一氯代物數目→環辛四烯只有種氫→一氯代物種→七氯代物種→A錯誤;
B、苯乙烯含苯環( )和碳碳雙鍵( )→最多與加成→B錯誤;
C、立方烷全是飽和碳→屬于飽和烴→并非三者都不飽和→C錯誤;
D、苯環、雙鍵均為平面結構 + 單鍵可旋轉→所有碳可能共平面→D正確。
【分析】判斷三種分子式均為的化合物(環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 )相關敘述的正誤,需結合同分異構體數目判斷(換元法 )、加成反應原理、烴的分類(飽和/不飽和 )、原子共面分析等知識,逐個拆解選項:
選項A:用“換元法”,環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數目 = 一氯代物數目。環辛四烯分子結構對稱,只有種氫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種→七氯代物也只有種,A錯誤。
選項B:苯乙烯分子含苯環(可與加成 )和碳碳雙鍵(可與加成 ),總共最多與加成,不是,B錯誤。
選項C:立方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為飽和碳原子(只形成單鍵 ),屬于飽和烴;環辛四烯、苯乙烯含不飽和鍵(雙鍵 ),屬于不飽和烴→三者并非都“不飽和”,C錯誤。
選項D:苯乙烯中,苯環是平面結構,碳碳雙鍵也是平面結構,且連接苯環和雙鍵的單鍵可旋轉→兩個平面能通過單鍵旋轉重合,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正確。
16.【答案】C
【知識點】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烯烴;鹵代烴簡介;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A選項:酚羥基( ) + 氯原子水解( )→共→A錯誤;
B選項:酚羥基、碳碳雙鍵都能使褪色→無法證明含碳碳雙鍵→B錯誤;
C選項:酚羥基鄰對位( ) + 碳碳雙鍵( )→共→C正確;
D選項:個苯環( ) + 碳碳雙鍵( )→共→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判斷有機物相關性質(與、、溴水、反應 )的正誤,需結合官能團性質(酚羥基、碳碳雙鍵、鹵原子的反應 ),拆解每個選項:
選項A:含個酚羥基(與反應 )、個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羥基和 )。
o 酚羥基:酚羥基消耗;
o 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羥基(又消耗 ) + (消耗 );
o 總計:,不是,A錯誤;
選項B:酸性溶液褪色,可能是碳碳雙鍵被氧化,也可能是酚羥基被氧化→無法證明一定含碳碳雙鍵,B錯誤;
選項C:中,酚羥基的鄰、對位氫可被溴取代(共個位置 ),碳碳雙鍵可與溴**加成( )**→總共消耗,C正確;
選項D:苯環(每個苯環與加成,個苯環→ ) + 碳碳雙鍵( )→總計,不是,D錯誤。
17.【答案】CH3CH2CH2CH2Br +NaOH CH3CH2CH2CH2OH+NaBr;NaOH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會干擾Br-的檢驗;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消去反應也會產生Br-;CH3CH2CH2CH2OH;A中揮發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水
【知識點】鹵代烴簡介;取代反應;消去反應
【解析】【解答】(1)①1-溴丁烷( )與NaOH水溶液共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1-丁醇( )和NaBr。反應方程式:
②反應后溶液中含NaOH,會與反應生成(迅速分解為 )黑色沉淀,干擾檢驗(是淡黃色沉淀 );改進操作: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除去 ,防止干擾 ),再加溶液,若產生淡黃色沉淀,證明有 。
故答案為:; NaOH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會干擾Br-的檢驗 ; 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
(2)1-溴丁烷與NaOH溶液共熱時,既可能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和 ),也可能發生消去反應(生成和 )。兩種反應都產生 ,所以僅檢驗不能區分反應類型,即“發生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都會產生 ”。
故答案為: 消去反應也會產生Br- ;
(3)取代反應的產物是 CH3CH2CH2CH2OH (1-丁醇 ),消去反應產物是(1-丁烯 )。因此,檢測實驗1中 CH3CH2CH2CH2OH (1-丁醇 )的生成,可判斷發生取代反應(紅外光譜可檢測官能團,確認1-丁醇存在 )。
故答案為: CH3CH2CH2CH2OH ;
(4)實驗2中,1-溴丁烷與NaOH醇溶液共熱,乙醇(反應物 )具有揮發性,加熱時會隨生成的1-丁烯一起進入B中。乙醇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 ),使溶液褪色。因此,僅依據酸性高錳酸鉀褪色,不能證明發生消去反應(可能是乙醇使溶液褪色 )。
故答案為: A中揮發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
(5)改進后,在A中加入水。因為乙醇與水互溶,生成的1-丁烯(氣體 )不溶于水,通過A時,乙醇被水吸收,1-丁烯進入B中。若B中酸性高錳酸鉀褪色,可證明發生消去反應(排除乙醇干擾 )。所以改進后A中物質為水 。
故答案為: 水 。
【分析】(1)先明確1-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寫出化學方程式;再分析甲同學檢驗方案的問題(NaOH干擾 ),設計合理檢驗步驟。
(2)考慮1-溴丁烷在NaOH溶液中可能發生的反應類型(取代、消去 ),分析兩種反應的產物共性。
(3)取代反應的特征產物是1-丁醇,消去反應特征產物是1-丁烯,通過檢測取代反應特有的產物判斷反應類型。
(4)實驗2是1-溴丁烷的消去反應(在NaOH醇溶液中 ),產物可能有1-丁烯,但乙醇具有揮發性,分析乙醇對酸性高錳酸鉀的影響。
(5)要排除乙醇的干擾,需除去揮發的乙醇,利用乙醇與水互溶的性質設計改進裝置。
18.【答案】(1)2-甲基-2-丁烯
(2)
(3)A
(4)加成反應
(5)CH3COOH
(6)
(7) +H2O
【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烯烴;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1)a為(H3C)2C=CH-CH3,名稱是2-甲基-2-丁烯。
故答案為:2-甲基-2-丁烯。
(2)由分析可知,a發生加聚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
(3)A.b 為,是由鏈節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條鏈構成的混合物,A正確;
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單鍵和碳氫鍵,具有飽和烴的性質,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不正確;
C.b 為,0.1molb完全燃燒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確;
故答案為:A。
(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5)依據題給信息,有機物a[(H3C)2C=CH-CH3]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碳碳雙鍵斷開,雙鍵碳原子上若不連有氫,則轉化為酮羰基,雙鍵碳原子上連有氫,則轉化為羧基,所以有機產物除了H3C-CO-CH3,還有CH3COOH。
故答案為:CH3COOH。
(6)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具有順反異構,則此有機物為CH3CH2CH=CHCH3,其順式結構:。
故答案為:。
(7)已知不對稱烯烴加成時氫原子首先加到碳碳雙鍵上含氫較多的碳上,根據信息可得出c為c為CH3CH2C(CH3)2OH,則a→c的化學方程式: +H2O。
故答案為: +H2O。
【分析】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為C5H10,結構簡式為(H3C)2C=CH-CH3,有機物a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如圖所示的反應,其中b為高分子化合物,則b為;(H3C)2C=CH-CH3與水加成,依據烯烴的加成原則,主要加成產物c為CH3CH2C(CH3)2OH,a與溴的CCl4溶液發生加成反應,生成d為CH3CHBrCBr(CH3)2;a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H3COCH3和CH3COOH。
(1)要給有機物命名,需遵循烯烴系統命名法:
選主鏈:找含碳碳雙鍵的最長碳鏈,共5個碳原子,確定為主鏈“戊烯”。
編序號:從離雙鍵最近一端開始編號,使雙鍵位次最小,雙鍵在2號碳。
標支鏈:2號碳上有1個甲基,所以名稱是2 - 甲基 - 2 - 丁烯 。
(2)有機物含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加聚反應:
加聚反應時,碳碳雙鍵中的一個鍵斷裂,分子間通過加成相互連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的結構為,加聚后重復單元是 ,聚合成長鏈,結構簡式為 。
(3)A: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聚合度不同(即分子鏈長度不同 ),是由多種分子組成的混合物,該說法正確。
B:是加聚產物,分子中只有碳碳單鍵和碳氫鍵,屬于飽和結構,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酸性高錳酸鉀氧化不飽和鍵 ),該說法錯誤。
C:的最簡式可看作,根據烴燃燒通式,完全燃燒消耗的物質的量為,不是,該說法錯誤。
所以選 。
(4)與溴的溶液反應,碳碳雙鍵打開,溴原子分別加到雙鍵兩端的碳原子上,符合加成反應(不飽和鍵兩端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化合物 )的特征,所以反應類型是加成反應 。
(5)依據題目所給信息,烯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時,碳碳雙鍵斷裂:
若雙鍵碳原子上連有氫原子,氧化為羧基( );若雙鍵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氧化為酮羰基( )。
中,雙鍵斷裂后,一端 無氫原子,生成(丙酮 );另一端 連有氫原子,生成(乙酸 ) 。
(6)順反異構要求有機物含碳碳雙鍵,且雙鍵兩端的每個碳原子所連的兩個原子或原子團不同。
的同分異構體滿足條件,順式結構中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團( 、 )在碳碳雙鍵同側,結構為 。
(7)不對稱烯烴與水加成遵循“氫原子加到含氫較多的雙鍵碳原子上”(馬氏規則 ): 中,雙鍵碳原子 含氫少, 含氫多,所以中加到 一端,加到 一端,生成 ,化學方程式為 。
(1)a為(H3C)2C=CH-CH3,名稱是2-甲基-2-丁烯。
(2)由分析可知,a發生加聚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為。
(3)A.b 為,是由鏈節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條鏈構成的混合物,A正確;
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單鍵和碳氫鍵,具有飽和烴的性質,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不正確;
C.b 為,0.1molb完全燃燒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確;
故選A。
(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5)依據題給信息,有機物a[(H3C)2C=CH-CH3]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碳碳雙鍵斷開,雙鍵碳原子上若不連有氫,則轉化為酮羰基,雙鍵碳原子上連有氫,則轉化為羧基,所以有機產物除了H3C-CO-CH3,還有CH3COOH。
(6)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具有順反異構,則此有機物為CH3CH2CH=CHCH3,其順式結構:。
(7)已知不對稱烯烴加成時氫原子首先加到碳碳雙鍵上含氫較多的碳上,根據信息可得出c為c為CH3CH2C(CH3)2OH,則a→c的化學方程式: +H2O。
19.【答案】(1)3d54s1
(2)B
(3)C;12
(4)sp3;正四面體形
(5)(1,,);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配合物的成鍵情況;晶胞的計算;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
【解析】【解答】(1)鉻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4,基態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
故答案為:3d54s1;
(2)由CrO5中鉻元素化合價為+6價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和—1價,設—2價氧元素的個數為a,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則化合物的結構式為,
故答案為:B;
(3)γ型錳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錳原子位于8個頂點和6個面心,俯視圖中頂點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頂點,上下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邊上,則俯視圖為,故選C;晶胞中位于頂點的錳原子與位于面心的錳原子距離最近,則距離錳原子最近且等距離的錳原子有12個,
故答案為:C;12;
(4)由化學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4,則硫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雜化;高氯酸根離子中氯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4,孤對電子對數為0,則離子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
故答案為:sp3;正四面體形;
(5)①由題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頂點的A離子、B離子的離子坐標參數分別為(0,0,0)、(1,1,1),則晶胞的邊長1,位于右側面心上的C離子的坐標參數為(1,,),故答案為:(1,,);
②由圖可知,氧化鎳單分子層每個鎳離子被3個氧離子包圍,每個氧離子被3個鎳離子包圍,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相鄰的3個氧離子的中心形成邊長為2apm的正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含有1個鎳離子,三角形的面積為×2apm×2apm×=a2pm2,實際上鎳離子被如圖所示的兩個小三角形所包含:,兩個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2a2pm2、含有的鎳離子個數為1,由化學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積上具有該晶體的質量為g=。
故答案為:。
【分析】(1)價層電子排布:Cr原子序數24,半滿穩定→ 。
(2)結構式:設價為,列方程→ → 選B。
(3)晶胞俯視與配位數:面心立方晶胞俯視對應C;配位數為。
(4)雜化與空間構型:
中價層電子對數4→ ;
價層電子對數4且無孤對→ 正四面體形。
(5)晶胞參數與質量: ①點坐標:右側面心→ ;
②單分子層質量:通過面積與摩爾質量計算→ 。
(1)鉻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4,基態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故答案為:3d54s1;
(2)由CrO5中鉻元素化合價為+6價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和—1價,設—2價氧元素的個數為a,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則化合物的結構式為,故選B;
(3)γ型錳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錳原子位于8個頂點和6個面心,俯視圖中頂點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頂點,上下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邊上,則俯視圖為,故選C;晶胞中位于頂點的錳原子與位于面心的錳原子距離最近,則距離錳原子最近且等距離的錳原子有12個,故答案為:C;12;
(4)由化學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4,則硫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雜化;高氯酸根離子中氯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4,孤對電子對數為0,則離子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故答案為:sp3;正四面體形;
(5)①由題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頂點的A離子、B離子的離子坐標參數分別為(0,0,0)、(1,1,1),則晶胞的邊長1,位于右側面心上的C離子的坐標參數為(1,,),故答案為:(1,,);
②由圖可知,氧化鎳單分子層每個鎳離子被3個氧離子包圍,每個氧離子被3個鎳離子包圍,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相鄰的3個氧離子的中心形成邊長為2apm的正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含有1個鎳離子,三角形的面積為×2apm×2apm×=a2pm2,實際上鎳離子被如圖所示的兩個小三角形所包含:,兩個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2a2pm2、含有的鎳離子個數為1,由化學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積上具有該晶體的質量為g=,故答案為:。
20.【答案】(1)酮羰基、醛基
(2)加成反應
(3)+O2+2H2O
(4)7;
(5)
【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合成;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C的結構簡式為,含氧官能團為酮羰基、醛基,
故答案為:酮羰基、醛基;
(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應為氯化鋁作用下丙烯與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
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3)由分析可知,B轉化為C的反應為銀做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2+2H2O,
故答案為:+O2+2H2O;
(4)異丙苯屬于苯的同系物,則F的芳香同分異構體有、、、、、、,共有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峰面積比為3:1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7;;
(5)由合成的合成步驟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醇溶液中共熱發生消去反應生成,與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
故答案為:。
【分析】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丙烯與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則A為;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則B為;銀做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則C為;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則D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共熱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則E為;一定條件下發生縮聚反應生成;氯化鋁作用下丙烯與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
(1):為→ 含酮羰基、醛基。
(2):丙烯與苯加成→ 加成反應。
(3): 催化氧化→ 。
(4):數目:苯環側鏈為 或多甲基 + 乙基→ 共種;
峰面積3:1的結構:對稱的 (按題目答案 )。
(5):
(1)由分析可知,C的結構簡式為,含氧官能團為酮羰基、醛基,故答案為:酮羰基、醛基;
(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應為氯化鋁作用下丙烯與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3)由分析可知,B轉化為C的反應為銀做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2+2H2O,故答案為:+O2+2H2O;
(4)異丙苯屬于苯的同系物,則F的芳香同分異構體有、、、、、、,共有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峰面積比為3:1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7;;
(5)由合成的合成步驟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醇溶液中共熱發生消去反應生成,與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合成路線為。
1 / 1廣東省兩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題
1.(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文物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歷史進步的標志。下列文物所用主要材料屬于有機物的是
A.黃金面具 B.戰國初期竹木簡牘
C.曲陽石雕 D.葫蘆紋彩陶壺
【答案】B
【知識點】有機物的鑒別
【解析】【解答】 A、黃金面具由黃金制成,黃金是金屬,所以屬于金屬材料,并非有機物,該選項不符合要求。B、戰國初期竹木簡牘,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屬于含碳的有機化合物,所以該文物材料屬于有機物,該選項符合要求。
C、曲陽石雕的材料是石頭,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等,屬于硅酸鹽制品,不是有機物,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D、葫蘆紋彩陶壺屬于陶瓷制品,陶瓷主要是硅酸鹽材料,屬于硅酸鹽制品,并非有機物,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分析】要解決這道題,關鍵在于明確不同材料的類別,核心是區分有機物和無機物(金屬材料、硅酸鹽制品等 )。有機物通常指含碳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和碳化物等簡單含碳化合物外 ),金屬材料包含純金屬與合金,硅酸鹽制品是以含硅物質為原料經加熱制成的產品,據此判斷即可.
2.(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體現了中國對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在實際生產中,可利用反應來捕捉廢氣中的,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的分子結構模型:
B.鍵電子云輪廓圖
C.的電子式:
D.的電子排布式:
【答案】B
【知識點】化學鍵;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解析】【解答】A、空間構型為直線形→對比模型→模型不符→A錯誤;
B、鍵“肩并肩”重疊、鏡面對稱→匹配輪廓圖→B正確;
C、電子式需體現負電荷和電子分布→題目電子式錯誤→C錯誤;
D、是失1個電子→電子排布式應為→題目是原子的→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的空間結構是直線形,其分子結構模型應體現原子呈直線排列,題目中A選項的模型不符合直線形特征,A錯誤;
B、鍵是由p軌道“肩并肩”重疊形成,電子云呈現鏡面對稱的特征,題目中B選項的電子云輪廓圖符合這一特點,B正確;
C、是帶負電的陰離子,電子式要體現出得到的電子,正確的電子式應為 ,題目中C選項未體現負電荷及正確電子分布,C錯誤;
D、原子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形成,其電子排布式應為 ,題目中D選項是原子的電子排布式,D錯誤。
3.(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化學處處呈現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舞臺上干冰升華時,共價鍵斷裂
B.與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形成穩定的超分子結構(),這體現出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征
C.缺角的晶體在飽和溶液中變為完美立方體塊,體現晶體的自范性
D.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一種晶體,其六角形形狀與氫鍵的方向性有關
【答案】A
【知識點】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晶體的定義
【解析】【解答】A.干冰升華時,只是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破壞分子間作用力,共價鍵并未斷裂,A錯誤;
B.堿金屬離子有大有小,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適配不同大小的堿金屬離子,K+與18-冠-6的空腔大小相近,則K+與18-冠-6形成穩定的超分子結構,現了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征,B正確;
C.在適宜的條件下,晶體能夠自發地呈現封閉的規則和凸面體外形的性質,則缺角的NaCl晶體在飽和NaCl溶液中慢慢變為完美的立方體塊,體現了晶體的自范性,C正確;
D.氫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形成雪花的六角形形狀與氫鍵的方向性有關,D正確;
故選A。
【分析】A.干冰升華為物理變化;
B.冠醚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適配不同大小的金屬離子;
C.晶體的自范性是指:在適宜的條件下,晶體能夠自發地呈現封閉的規則和凸面體外形的性質;
D.氫鍵具有方向性。
4.(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吸濕性強,常被用作氣體和液體的干燥劑,它甚至可以使硝酸脫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電離能:N

C.離子半徑: D.沸點:
【答案】C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減小→在上→→A錯誤;
B、同主族從上到下電負性減小→非金屬性強于→→B錯誤;
C、與電子層結構相同→原子序數小的離子半徑大→序數小于→→C正確;
D、分子間有氫鍵→沸點高于無氫鍵的→→D錯誤。
故答案為:C 。
【分析】要判斷各選項說法是否正確,需依據元素周期律(第一電離能、電負性變化規律)、離子半徑比較規則、分子間作用力(氫鍵對沸點影響 )等知識,逐一分析選項:
A、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減小→在上→→A錯誤;
B、同主族從上到下電負性減小→非金屬性強于→→B錯誤;
C、與電子層結構相同→原子序數小的離子半徑大→序數小于→→C正確;
D、分子間有氫鍵→沸點高于無氫鍵的→→D錯誤。
5.(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關于物質的結構(或性質)及解釋均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的結構(或性質) 解釋
A 鍵角: 水分子中O上孤電子對數比氨分子中N上的多
B 穩定性: HF分子間氫鍵強于HCl分子間作用力
C 熔點:碳化硅>金剛石 鍵的鍵能大于鍵的鍵能
D 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和都是非極性分子,是極性分子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相似相溶原理及其應用;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解析】【解答】A.H2O中含有2個孤電子對,NH3中含有1個孤電子對,孤電子對數越多,鍵角減小,則H2O和NH3的鍵角大小為H2OB. 穩定性: 是因為H-F鍵強于H-Cl,與氫鍵無關,B錯誤;
C.原子半徑越小,鍵長越短,鍵能越大,熔沸點越高,C-Si鍵鍵能小于C-C鍵能,碳化硅和金剛石的熔點大小為金剛石>碳化硅,C錯誤;
D.和CCl4都是非極性分子,H2O是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D正確;
故選D。
【分析】A.孤電子對間排斥力>孤電子對和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孤電子對越多鍵角越小;
B.物質的穩定性與化學鍵的強弱有關,與氫鍵無關;
C.鍵能越大,熔沸點越高;
D.極性分子組成的溶質易溶于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難溶于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質易溶于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難溶于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
6.(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有機物命名正確的是
A.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戊烷
C.2-甲基-3-丁烯 D.1,5-二甲苯
【答案】B
【知識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解析】【解答】A、找最長碳鏈→原主鏈錯誤(實際 7 個碳 )→正確命名為 3,3,4 - 三甲基己烷→A錯誤;
B、主鏈 5 個碳(戊烷 )→3 號碳有 2 個甲基→符合命名規則→B正確。
C、烯烴命名雙鍵編號最小→原雙鍵在 3 號碳錯誤→正確為 3 - 甲基 - 1 - 丁烯→C錯誤;
D、苯同系物支鏈編號和最小→1,5 - 二甲苯錯誤→應為 1,3 - 二甲苯→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命名 “3,3 - 二甲基 - 2 - 乙基戊烷”,按照主鏈選擇規則,應找最長碳鏈。該命名中主鏈若按描述,實際最長碳鏈含 7 個碳原子(原戊烷主鏈錯誤 ),正確命名需重新確定主鏈和編號,應為 “3,3,4 - 三甲基己烷” ,A 錯誤;
B、“3,3 - 二甲基戊烷”,先確定主鏈為 5 個碳原子的戊烷(最長碳鏈正確 ),再看支鏈,第三個碳原子上有 2 個甲基,編號滿足支鏈編號合理,符合系統命名法,B正確;
C、“2 - 甲基 - 3 - 丁烯”,對于烯烴命名,要使雙鍵編號最小。原命名中雙鍵在 3 號碳,實際應讓雙鍵位置編號更小,正確命名應為 “3 - 甲基 - 1 - 丁烯” ,C 錯誤;
D、“1,5 - 二甲苯”,苯的同系物命名時,支鏈(甲基 )編號之和要最小。二甲苯中兩個甲基在苯環上的位置,正確編號應為 1、3 位,即“1,3 - 二甲苯”,D 錯誤。
7.(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維生素C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適當的補充維生素C可增加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變形能力,提高白細胞的殺菌能力,其分子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敘述錯誤的是
A.屬于烴的衍生物 B.分子中含有3種官能團
C.1mol該物質最多能與2molBr2加成 D.該物質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C
【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醇類簡介;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A、烴只含、,維生素含→是烴的衍生物→正確;
B、找官能團→羥基、酯基、碳碳雙鍵→共種→正確;
C、加成看碳碳雙鍵數量→個雙鍵→物質最多與加成→錯誤;
D、碳碳雙鍵能被酸性氧化→溶液褪色→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要判斷關于維生素敘述的正誤,需結合有機物的分類、官能團識別及性質(與加成、與酸性反應 )等知識,逐一分析選項:
A、烴的衍生物是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的化合物。維生素分子中含有元素(羥基、酯基等 ),不是烴,屬于烴的衍生物,A正確;
B、識別分子中的官能團,維生素分子中有羥基( )、酯基( )、碳碳雙鍵( ),共種官能團,B正確;
C、與有機物加成反應通常發生在碳碳雙鍵處,維生素分子中只有個碳碳雙鍵,個碳碳雙鍵與分子加成,故該物質最多與加成,不是,C錯誤;
D、酸性溶液具有強氧化性,維生素分子中的碳碳雙鍵易被氧化,從而使酸性溶液褪色,D正確。
8.(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有機物X為合成光刻膠的一種中間體,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1mol該物質中含有4mol碳碳雙鍵
C.在一定條件下該物質能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D.該物質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答案】C
【知識點】烯烴;苯的結構與性質;醇類簡介;有機分子式的推斷與計算
【解析】【解答】A:數原子個數→,,→分子式→A錯誤;
B:苯環無碳碳雙鍵→只有側鏈個雙鍵→物質含雙鍵→B錯誤;
C:有碳碳雙鍵→可加聚→能合成有機高分子→C正確;
D:碳碳雙鍵、羥基均能使酸性褪色→物質能使兩種溶液都褪色→C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確定分子式需數清分子中、、原子個數。根據結構簡式,原子數為,原子數:苯環上個(注意取代基位置 )、側鏈中含個 、含個,共個,原子數為,所以分子式是,不是,A錯誤;
B、苯環中的碳碳鍵是特殊的介于單雙鍵之間的鍵,不是碳碳雙鍵。該分子中只有側鏈上的個碳碳雙鍵,所以該物質含碳碳雙鍵,不是,B錯誤;
C、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聚反應,多個小分子通過加成聚合形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該物質能合成有機高分子,C正確;
D、碳碳雙鍵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也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其褪色;同時,分子中的羥基(與苯環相連的烴基上的羥基等情況 )也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所以該物質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錯誤。
綜上,答案選。
9.(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實驗裝置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雜質得到純凈的乙烷
C.驗證乙炔具有還原性 D.實驗室制硝基苯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乙炔炔烴;苯的結構與性質
【解析】【解答】A、萃取劑要求與水互不相溶→酒精與水互溶→不能萃取→A錯誤;
B、乙烯被氧化生成→引入新雜質→不能除雜→B錯誤;
C、電石反應生成等→使酸性褪色→干擾驗證→C錯誤;
D、制硝基苯需水浴加熱控溫→裝置滿足條件→可制備→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要判斷實驗裝置能否達到實驗目的,需依據萃取原理、除雜原則、氣體性質及反應條件等知識,對每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
10.(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是一種化學防曬劑,其分子結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分子中有2種官能團
C.該物質易溶于水 D.分子中有2個手性碳原子
【答案】A
【知識點】“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學等方面的應用;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
【解析】【解答】A.由分子結構可知,該分子中含有18個C原子,26個H原子,3個O原子,其分子式為C18H26O3,A正確;
B.該物質中含有的官能團有醚鍵、酯基、碳碳雙鍵,共3種,B錯誤;
C.該物質屬于酯類,難溶于水,C錯誤;
D.分子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如圖用“*”標記,D錯誤;
故選A。
【分析】A.根據結構簡式確定分子式;
B.該物質中含有的官能團有醚鍵、酯基、碳碳雙鍵;
C.該物質屬于酯;
D.手性碳是指連有四個不同原子團的碳原子。
11.(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如圖為幾種晶體或晶胞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晶胞A的化學式是LaNi4
B.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與碳碳鍵個數的比為1:2
C.碘單質是分子晶體,碘單質在CCl4中比水中溶解度更大
D.金剛石、MgO、碘單質三種晶體的熔點順序為:金剛石>MgO>碘單質
【答案】A
【知識點】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共價晶體);分子晶體;晶胞的計算;晶體的定義
【解析】【解答】A、均攤法計算→:;:→化學式→A錯誤;
B、金剛石中每個連個鍵,每個鍵被個共用→與鍵個數比→B正確;
C、、非極性,極性→相似相溶→在中溶解度大→C正確;
D、晶體類型:金剛石(共價 )(離子 )碘(分子 )→熔點順序符合規律→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要判斷關于晶體或晶胞說法的正誤,需運用晶胞化學式計算(均攤法 )、晶體中化學鍵與原子個數比、相似相溶原理、晶體熔沸點比較規律等知識,逐一分析選項:
A、用均攤法計算晶胞的化學式。原子位于頂角,晶胞中原子個數:;原子位于面心和體心,面心原子個數:,體心原子個數:,所以原子總數為。因此,晶胞的化學式應為,不是,A錯誤;
B、在金剛石晶體中,每個碳原子與相鄰個碳原子形成碳碳鍵,而每個碳碳鍵被個碳原子共用。那么碳原子與碳碳鍵個數比為: ,B正確;
C、碘單質是分子晶體,和都是非極性分子,是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非極性分子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分子易溶于極性溶劑 ),碘單質在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C正確;
D、金剛石是共價晶體,是離子晶體,碘單質是分子晶體。一般晶體熔沸點規律:共價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所以三種晶體熔點順序為:金剛石碘單質,D正確。
綜上,答案選A。
12.(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氟化鉀鎂是一種具有優良光學性能的材料,主要應用于激光領域,其立方晶胞結構如圖。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的配位數為8
B.氟化鉀鎂晶體的化學式為
C.每個位于距其最近且等距的構成的正八面體空隙中
D.若位于晶胞的體心,則位于晶胞的面心
【答案】A
【知識點】離子晶體;晶胞的計算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與等距離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有12個,則K+的配位數為12,故A錯誤;
B.Mg2+位于頂點,數目為8×=1,F-位于棱心,數目為12×=3,K+位于體心,數目為1,則該晶體的化學式為,故B正確;
C.與最近且等距的有6個,6個F-構成正八面體,在構成的正八面體的空隙中,故C正確;
D.圖示晶胞中,位于頂點,位于棱心,因此當位于晶胞的體心,位于晶胞的面心,故D正確;
故選A。
【分析】A.與等距離且最近的F-位于棱心;
B.根據均攤法計算;
C.與最近且等距的有6個;
D.該晶胞中位于頂點,位于棱心。
13.(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綏陽金銀花是貴州特產之一,有抗菌、解熱、增強免疫等功效,其所含咖啡酰奎尼酸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內
B.1mol該有機物最多與3molNa反應
C.分子中碳原子的雜化類型有sp、sp2、sp3三種
D.該有機物遇氯化鐵溶液會發生顯色反應,有四個手性碳原子
【答案】D
【知識點】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苯酚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存在雜化的飽和碳原子(四面體結構 )→ 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 → A錯誤;
B、羥基共5個(醇羥基3個 + 酚羥基2個 )→ 與反應 → B錯誤;
C、雜化類型只有(雙鍵、苯環碳 )、(飽和碳 )→ 無雜化 → C錯誤;
D、含酚羥基→遇顯色;手性碳有4個→ 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判斷咖啡酰奎尼酸相關說法正誤,要從分子結構特點(碳原子共面、雜化類型 )、官能團性質(羥基與鈉反應、酚羥基顯色 )、手性碳原子判斷入手,逐個分析選項:
A、找分子里的飽和碳原子(雜化 ),這類碳原子是四面體結構,連接的原子無法共平面,所以“所有碳原子共面”不成立,A錯誤;
B、數能與反應的羥基(醇羥基 + 酚羥基 ),共5個,該物質最多和反應,不是,B錯誤;
C、分析碳原子雜化:飽和碳是雜化,雙鍵(碳碳、碳氧 )和苯環上的碳是雜化,分子無碳碳三鍵,不存在雜化,只有、兩種,C錯誤;
D、分子含酚羥基(苯環直接連的 ),遇氯化鐵會顯色;再找手性碳(連4種不同原子/基團的碳 ),能找到4個,D正確。
14.(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下列實驗操作、現象、結論均正確的是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或目的
A 向等體積乙醇與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金屬鈉 都產生具有可燃性的氣體 乙醇中羥基H原子與水中H原子的活性一樣
B 將光亮的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立即伸入無水乙醇中 銅絲先變黑后恢復成原來的顏色 乙醇被氧化,銅作氧化劑
C 常溫下,將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鈉溶液 溶液變渾濁 制得苯酚,同時生成碳酸氫鈉
D 將少量溴乙烷與NaOH溶液混合共熱,充分反應并冷卻后,再滴加AgNO3溶液 產生淡黃色沉淀 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溴乙烷的化學性質;鹵代烴簡介;乙醇的物理、化學性質;苯酚的化學性質;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解析】【解答】A、鈉與乙醇、水反應速率不同→水中活性強于乙醇羥基→結論錯→錯誤;
B、銅絲先氧化為(黑 ),再被乙醇還原為(恢復原色 )→乙醇被氧化,是催化劑→結論錯→錯誤;
C、酸性苯酚→與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渾濁 )和→現象、結論對→ 正確;
D、檢驗溴乙烷中溴→水解后需先酸化(中和 ),再加→操作缺酸化→錯誤→ 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要判斷實驗操作、現象、結論是否正確,需依據物質性質(如羥基活性、乙醇催化氧化、酸性強弱比較、鹵代烴中鹵素檢驗 )及實驗原理(除雜、檢驗等 ),對每個選項逐一分析:
A、乙醇和水都能與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反應速率不同。水與鈉反應更劇烈,說明水中原子比乙醇中羥基原子活性強,所以“乙醇中羥基原子與水中原子活性一樣”結論錯誤,錯誤。
B、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生成氧化銅(變黑 ),伸入無水乙醇中,氧化銅被乙醇還原為銅(恢復原色 ),此過程中乙醇被氧化,而銅先參與反應生成氧化銅,后又被還原為銅,銅是催化劑不是氧化劑,錯誤。
C、根據酸性強弱:碳酸苯酚 ,常溫下將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鈉溶液,發生反應 ,生成的苯酚溶解度小使溶液變渾濁,同時生成碳酸氫鈉,現象和結論均正確,正確。
D、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需先讓溴乙烷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溴離子, 但水解后溶液呈堿性,直接加溶液會生成氫氧化銀(迅速分解為氧化銀 )干擾檢驗,應先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所以該實驗操作錯誤,錯誤。
綜上,答案選C。
15.(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環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分子式均為C8H8,下列對這三種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環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有2種
B.苯乙烯最多能與1molH2發生加成反應
C.三者均屬于不飽和烴
D.苯乙烯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答案】D
【知識點】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A、換元法→七氯代物數目 = 一氯代物數目→環辛四烯只有種氫→一氯代物種→七氯代物種→A錯誤;
B、苯乙烯含苯環( )和碳碳雙鍵( )→最多與加成→B錯誤;
C、立方烷全是飽和碳→屬于飽和烴→并非三者都不飽和→C錯誤;
D、苯環、雙鍵均為平面結構 + 單鍵可旋轉→所有碳可能共平面→D正確。
【分析】判斷三種分子式均為的化合物(環辛四烯、立方烷、苯乙烯 )相關敘述的正誤,需結合同分異構體數目判斷(換元法 )、加成反應原理、烴的分類(飽和/不飽和 )、原子共面分析等知識,逐個拆解選項:
選項A:用“換元法”,環辛四烯的七氯代物數目 = 一氯代物數目。環辛四烯分子結構對稱,只有種氫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種→七氯代物也只有種,A錯誤。
選項B:苯乙烯分子含苯環(可與加成 )和碳碳雙鍵(可與加成 ),總共最多與加成,不是,B錯誤。
選項C:立方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為飽和碳原子(只形成單鍵 ),屬于飽和烴;環辛四烯、苯乙烯含不飽和鍵(雙鍵 ),屬于不飽和烴→三者并非都“不飽和”,C錯誤。
選項D:苯乙烯中,苯環是平面結構,碳碳雙鍵也是平面結構,且連接苯環和雙鍵的單鍵可旋轉→兩個平面能通過單鍵旋轉重合,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正確。
16.(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某屆奧運會上,有個別運動員因服用興奮劑被取消參賽資格。如圖是檢測出興奮劑的某種同系物X的結構,下列關于X的說法正確的是
A.1molX與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
B.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證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
C.1molX與足量的飽和溴水反應,最多消耗4molBr2
D.1molX與足量H2反應最多消耗6molH2
【答案】C
【知識點】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烯烴;鹵代烴簡介;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A選項:酚羥基( ) + 氯原子水解( )→共→A錯誤;
B選項:酚羥基、碳碳雙鍵都能使褪色→無法證明含碳碳雙鍵→B錯誤;
C選項:酚羥基鄰對位( ) + 碳碳雙鍵( )→共→C正確;
D選項:個苯環( ) + 碳碳雙鍵( )→共→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判斷有機物相關性質(與、、溴水、反應 )的正誤,需結合官能團性質(酚羥基、碳碳雙鍵、鹵原子的反應 ),拆解每個選項:
選項A:含個酚羥基(與反應 )、個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羥基和 )。
o 酚羥基:酚羥基消耗;
o 氯原子:水解生成酚羥基(又消耗 ) + (消耗 );
o 總計:,不是,A錯誤;
選項B:酸性溶液褪色,可能是碳碳雙鍵被氧化,也可能是酚羥基被氧化→無法證明一定含碳碳雙鍵,B錯誤;
選項C:中,酚羥基的鄰、對位氫可被溴取代(共個位置 ),碳碳雙鍵可與溴**加成( )**→總共消耗,C正確;
選項D:苯環(每個苯環與加成,個苯環→ ) + 碳碳雙鍵( )→總計,不是,D錯誤。
17.(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實驗小組探究鹵代烴的性質。
實驗1:取一支試管,滴入15滴1 溴丁烷,加入1mL5%的NaOH溶液,振蕩后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水浴加熱。為證明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能否發生取代反應,同學們提出可以通過檢驗產物中是否存在溴離子來確定。
(1)甲同學進行如下操作:將1 溴丁烷與NaOH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蕩,加熱,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加硝酸銀溶液來進行溴離子的檢驗。
①1 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應的方程式   。
②乙同學認為甲同學設計不合理。理由是   。于是,乙同學將實驗方案補充完整確定了溴離子的生成,乙同學的操作是: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   。
(2)丙同學提出質疑:通過檢驗溴離子不能證明該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理由是   。
(3)綜合上述實驗,檢測實驗1中   的生成可判斷發生取代反應,實驗小組用紅外光譜證實了該物質的生成。
實驗2: 向圓底燒瓶中加入2.0gNaOH和15mL無水乙醇,攪拌,再加入5mL1 溴丁烷和幾片碎瓷片,微熱,一段時間后,B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去)
(4)甲同學認為,依據實驗2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判斷A中發生了消去反應,理由是   。
(5)乙同學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去),依據實驗現象可判斷是否發生消去反應, 改進后A中物質為   。
【答案】CH3CH2CH2CH2Br +NaOH CH3CH2CH2CH2OH+NaBr;NaOH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會干擾Br-的檢驗;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消去反應也會產生Br-;CH3CH2CH2CH2OH;A中揮發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水
【知識點】鹵代烴簡介;取代反應;消去反應
【解析】【解答】(1)①1-溴丁烷( )與NaOH水溶液共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1-丁醇( )和NaBr。反應方程式:
②反應后溶液中含NaOH,會與反應生成(迅速分解為 )黑色沉淀,干擾檢驗(是淡黃色沉淀 );改進操作: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除去 ,防止干擾 ),再加溶液,若產生淡黃色沉淀,證明有 。
故答案為:; NaOH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會干擾Br-的檢驗 ; 加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
(2)1-溴丁烷與NaOH溶液共熱時,既可能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和 ),也可能發生消去反應(生成和 )。兩種反應都產生 ,所以僅檢驗不能區分反應類型,即“發生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都會產生 ”。
故答案為: 消去反應也會產生Br- ;
(3)取代反應的產物是 CH3CH2CH2CH2OH (1-丁醇 ),消去反應產物是(1-丁烯 )。因此,檢測實驗1中 CH3CH2CH2CH2OH (1-丁醇 )的生成,可判斷發生取代反應(紅外光譜可檢測官能團,確認1-丁醇存在 )。
故答案為: CH3CH2CH2CH2OH ;
(4)實驗2中,1-溴丁烷與NaOH醇溶液共熱,乙醇(反應物 )具有揮發性,加熱時會隨生成的1-丁烯一起進入B中。乙醇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 ),使溶液褪色。因此,僅依據酸性高錳酸鉀褪色,不能證明發生消去反應(可能是乙醇使溶液褪色 )。
故答案為: A中揮發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
(5)改進后,在A中加入水。因為乙醇與水互溶,生成的1-丁烯(氣體 )不溶于水,通過A時,乙醇被水吸收,1-丁烯進入B中。若B中酸性高錳酸鉀褪色,可證明發生消去反應(排除乙醇干擾 )。所以改進后A中物質為水 。
故答案為: 水 。
【分析】(1)先明確1-溴丁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寫出化學方程式;再分析甲同學檢驗方案的問題(NaOH干擾 ),設計合理檢驗步驟。
(2)考慮1-溴丁烷在NaOH溶液中可能發生的反應類型(取代、消去 ),分析兩種反應的產物共性。
(3)取代反應的特征產物是1-丁醇,消去反應特征產物是1-丁烯,通過檢測取代反應特有的產物判斷反應類型。
(4)實驗2是1-溴丁烷的消去反應(在NaOH醇溶液中 ),產物可能有1-丁烯,但乙醇具有揮發性,分析乙醇對酸性高錳酸鉀的影響。
(5)要排除乙醇的干擾,需除去揮發的乙醇,利用乙醇與水互溶的性質設計改進裝置。
18.(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有機物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為C5H10,結構簡式為(H3C)2C=CH—CH3,有機物a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如圖所示的反應,其中b為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COOH+ (R1、R2為烴類基團)
(1)a的名稱是   。
(2)b的結構簡式為   。
(3)下列關于b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A.為混合物 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0.1molb完全燃燒可消耗7.5molO2
(4)a→d的反應類型為   。
(5)有機物a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有機產物除了H3C-CO-CH3,還有   。
(6)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具有順反異構,寫出其順式結構:   。
(7)已知不對稱烯烴加成時氫原子首先加到碳碳雙鍵上含氫較多的碳上:根據信息寫出a→c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2-甲基-2-丁烯
(2)
(3)A
(4)加成反應
(5)CH3COOH
(6)
(7) +H2O
【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烯烴;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1)a為(H3C)2C=CH-CH3,名稱是2-甲基-2-丁烯。
故答案為:2-甲基-2-丁烯。
(2)由分析可知,a發生加聚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
(3)A.b 為,是由鏈節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條鏈構成的混合物,A正確;
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單鍵和碳氫鍵,具有飽和烴的性質,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不正確;
C.b 為,0.1molb完全燃燒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確;
故答案為:A。
(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5)依據題給信息,有機物a[(H3C)2C=CH-CH3]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碳碳雙鍵斷開,雙鍵碳原子上若不連有氫,則轉化為酮羰基,雙鍵碳原子上連有氫,則轉化為羧基,所以有機產物除了H3C-CO-CH3,還有CH3COOH。
故答案為:CH3COOH。
(6)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具有順反異構,則此有機物為CH3CH2CH=CHCH3,其順式結構:。
故答案為:。
(7)已知不對稱烯烴加成時氫原子首先加到碳碳雙鍵上含氫較多的碳上,根據信息可得出c為c為CH3CH2C(CH3)2OH,則a→c的化學方程式: +H2O。
故答案為: +H2O。
【分析】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為C5H10,結構簡式為(H3C)2C=CH-CH3,有機物a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如圖所示的反應,其中b為高分子化合物,則b為;(H3C)2C=CH-CH3與水加成,依據烯烴的加成原則,主要加成產物c為CH3CH2C(CH3)2OH,a與溴的CCl4溶液發生加成反應,生成d為CH3CHBrCBr(CH3)2;a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H3COCH3和CH3COOH。
(1)要給有機物命名,需遵循烯烴系統命名法:
選主鏈:找含碳碳雙鍵的最長碳鏈,共5個碳原子,確定為主鏈“戊烯”。
編序號:從離雙鍵最近一端開始編號,使雙鍵位次最小,雙鍵在2號碳。
標支鏈:2號碳上有1個甲基,所以名稱是2 - 甲基 - 2 - 丁烯 。
(2)有機物含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加聚反應:
加聚反應時,碳碳雙鍵中的一個鍵斷裂,分子間通過加成相互連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的結構為,加聚后重復單元是 ,聚合成長鏈,結構簡式為 。
(3)A: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聚合度不同(即分子鏈長度不同 ),是由多種分子組成的混合物,該說法正確。
B:是加聚產物,分子中只有碳碳單鍵和碳氫鍵,屬于飽和結構,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酸性高錳酸鉀氧化不飽和鍵 ),該說法錯誤。
C:的最簡式可看作,根據烴燃燒通式,完全燃燒消耗的物質的量為,不是,該說法錯誤。
所以選 。
(4)與溴的溶液反應,碳碳雙鍵打開,溴原子分別加到雙鍵兩端的碳原子上,符合加成反應(不飽和鍵兩端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化合物 )的特征,所以反應類型是加成反應 。
(5)依據題目所給信息,烯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時,碳碳雙鍵斷裂:
若雙鍵碳原子上連有氫原子,氧化為羧基( );若雙鍵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氧化為酮羰基( )。
中,雙鍵斷裂后,一端 無氫原子,生成(丙酮 );另一端 連有氫原子,生成(乙酸 ) 。
(6)順反異構要求有機物含碳碳雙鍵,且雙鍵兩端的每個碳原子所連的兩個原子或原子團不同。
的同分異構體滿足條件,順式結構中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團( 、 )在碳碳雙鍵同側,結構為 。
(7)不對稱烯烴與水加成遵循“氫原子加到含氫較多的雙鍵碳原子上”(馬氏規則 ): 中,雙鍵碳原子 含氫少, 含氫多,所以中加到 一端,加到 一端,生成 ,化學方程式為 。
(1)a為(H3C)2C=CH-CH3,名稱是2-甲基-2-丁烯。
(2)由分析可知,a發生加聚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為。
(3)A.b 為,是由鏈節相同而聚合度n不同的多條鏈構成的混合物,A正確;
B.b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單鍵和碳氫鍵,具有飽和烴的性質,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不正確;
C.b 為,0.1molb完全燃燒可消耗7.5n molO2,C不正確;
故選A。
(4)a[(H3C)2C=CH-CH3]→d(CH3CHBrCBr(CH3)2),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5)依據題給信息,有機物a[(H3C)2C=CH-CH3]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碳碳雙鍵斷開,雙鍵碳原子上若不連有氫,則轉化為酮羰基,雙鍵碳原子上連有氫,則轉化為羧基,所以有機產物除了H3C-CO-CH3,還有CH3COOH。
(6)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具有順反異構,則此有機物為CH3CH2CH=CHCH3,其順式結構:。
(7)已知不對稱烯烴加成時氫原子首先加到碳碳雙鍵上含氫較多的碳上,根據信息可得出c為c為CH3CH2C(CH3)2OH,則a→c的化學方程式: +H2O。
19.(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鉻(Cr)、錳(Mn)、鈷(Co)、鎳(Ni)等過渡金屬元素化合物的應用研究是前沿科學之一,回答下列問題:
(1)基態鉻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
(2)含鉻化合物CrO5中Cr元素化合價為+6價,常溫下呈藍色,則其結構式可能為析   。
A. B. C.
(3)已知金屬錳有多種晶型,型錳的面心立方晶胞俯視圖符合下列   (填序號),每個Mn原子周圍緊鄰的原子數為   。
A. B. C. D.
(4)[Co(DMSO)6](ClO4)2是一種紫色晶體,其中DMSO為二甲基亞砜,化學式為SO(CH3)2,DMSO中硫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ClO的空間構型是   。
(5)①NiO的晶胞結構如圖甲所示,其中離子坐標參數A為(0,0,0),B為1,1,1),則C的離子坐標參數為   。
②一定溫度下,NiO可以自發地分散并形成“單分子層”,可以認為O2-作密置單層排列(O2-之間相切),Ni2+填充其中(如圖乙),已知O2-的半徑為apm,設阿伏加德羅常數值為NA,每平方米面積上具有該單分子層的質量為   g(用含a、NA的代數式表示)。
【答案】(1)3d54s1
(2)B
(3)C;12
(4)sp3;正四面體形
(5)(1,,);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配合物的成鍵情況;晶胞的計算;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
【解析】【解答】(1)鉻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4,基態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
故答案為:3d54s1;
(2)由CrO5中鉻元素化合價為+6價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和—1價,設—2價氧元素的個數為a,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則化合物的結構式為,
故答案為:B;
(3)γ型錳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錳原子位于8個頂點和6個面心,俯視圖中頂點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頂點,上下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邊上,則俯視圖為,故選C;晶胞中位于頂點的錳原子與位于面心的錳原子距離最近,則距離錳原子最近且等距離的錳原子有12個,
故答案為:C;12;
(4)由化學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4,則硫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雜化;高氯酸根離子中氯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4,孤對電子對數為0,則離子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
故答案為:sp3;正四面體形;
(5)①由題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頂點的A離子、B離子的離子坐標參數分別為(0,0,0)、(1,1,1),則晶胞的邊長1,位于右側面心上的C離子的坐標參數為(1,,),故答案為:(1,,);
②由圖可知,氧化鎳單分子層每個鎳離子被3個氧離子包圍,每個氧離子被3個鎳離子包圍,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相鄰的3個氧離子的中心形成邊長為2apm的正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含有1個鎳離子,三角形的面積為×2apm×2apm×=a2pm2,實際上鎳離子被如圖所示的兩個小三角形所包含:,兩個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2a2pm2、含有的鎳離子個數為1,由化學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積上具有該晶體的質量為g=。
故答案為:。
【分析】(1)價層電子排布:Cr原子序數24,半滿穩定→ 。
(2)結構式:設價為,列方程→ → 選B。
(3)晶胞俯視與配位數:面心立方晶胞俯視對應C;配位數為。
(4)雜化與空間構型:
中價層電子對數4→ ;
價層電子對數4且無孤對→ 正四面體形。
(5)晶胞參數與質量: ①點坐標:右側面心→ ;
②單分子層質量:通過面積與摩爾質量計算→ 。
(1)鉻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4,基態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故答案為:3d54s1;
(2)由CrO5中鉻元素化合價為+6價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和—1價,設—2價氧元素的個數為a,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得:(+6)+(—2) ×a+(—1)×(5—a)=0,解得a=1,則化合物的結構式為,故選B;
(3)γ型錳的面心立方晶胞中錳原子位于8個頂點和6個面心,俯視圖中頂點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頂點,上下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面心,前后面心、左右面心上的錳原子位于正方形的邊上,則俯視圖為,故選C;晶胞中位于頂點的錳原子與位于面心的錳原子距離最近,則距離錳原子最近且等距離的錳原子有12個,故答案為:C;12;
(4)由化學式可知,DMSO中硫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4,則硫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雜化;高氯酸根離子中氯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4,孤對電子對數為0,則離子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故答案為:sp3;正四面體形;
(5)①由題意可知,晶胞中位于頂點的A離子、B離子的離子坐標參數分別為(0,0,0)、(1,1,1),則晶胞的邊長1,位于右側面心上的C離子的坐標參數為(1,,),故答案為:(1,,);
②由圖可知,氧化鎳單分子層每個鎳離子被3個氧離子包圍,每個氧離子被3個鎳離子包圍,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相鄰的3個氧離子的中心形成邊長為2apm的正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含有1個鎳離子,三角形的面積為×2apm×2apm×=a2pm2,實際上鎳離子被如圖所示的兩個小三角形所包含:,兩個小三角形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2a2pm2、含有的鎳離子個數為1,由化學式可知,每平方米面積上具有該晶體的質量為g=,故答案為:。
20.(2025高二下·廣東月考)由丙烯經下列反應可得到F和高分子化合物G,它們都是常用的塑料。
(1)C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2)生成F的反應類型:   。
(3)B轉化為C的化學方程式為   。
(4)F的芳香同分異構體有   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峰面積比為3:1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
(5)寫出由合成   (合成路線常用表示方法為)。
【答案】(1)酮羰基、醛基
(2)加成反應
(3)+O2+2H2O
(4)7;
(5)
【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合成;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加成反應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C的結構簡式為,含氧官能團為酮羰基、醛基,
故答案為:酮羰基、醛基;
(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應為氯化鋁作用下丙烯與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
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3)由分析可知,B轉化為C的反應為銀做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2+2H2O,
故答案為:+O2+2H2O;
(4)異丙苯屬于苯的同系物,則F的芳香同分異構體有、、、、、、,共有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峰面積比為3:1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7;;
(5)由合成的合成步驟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醇溶液中共熱發生消去反應生成,與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
故答案為:。
【分析】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丙烯與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則A為;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則B為;銀做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則C為;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則D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共熱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則E為;一定條件下發生縮聚反應生成;氯化鋁作用下丙烯與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
(1):為→ 含酮羰基、醛基。
(2):丙烯與苯加成→ 加成反應。
(3): 催化氧化→ 。
(4):數目:苯環側鏈為 或多甲基 + 乙基→ 共種;
峰面積3:1的結構:對稱的 (按題目答案 )。
(5):
(1)由分析可知,C的結構簡式為,含氧官能團為酮羰基、醛基,故答案為:酮羰基、醛基;
(2)由分析可知,生成F的反應為氯化鋁作用下丙烯與苯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3)由分析可知,B轉化為C的反應為銀做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2+2H2O,故答案為:+O2+2H2O;
(4)異丙苯屬于苯的同系物,則F的芳香同分異構體有、、、、、、,共有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峰面積比為3:1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7;;
(5)由合成的合成步驟為催化劑作用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醇溶液中共熱發生消去反應生成,與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合成路線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新晃| 元谋县| 新郑市| 龙海市| 河西区| 山西省| 仪征市| 星座| 广南县| 边坝县| 岚皋县| 平定县| 枣强县| 昆明市| 兖州市| 夏津县| 巨鹿县| 新津县| 房产| 遂昌县| 德阳市| 会泽县| 白沙| 大同市| 仪征市| 浦江县| 泰顺县| 石台县| 江都市| 彰武县| 凉山| 鄯善县| 黄浦区| 疏勒县| 岑巩县| 闵行区| 双桥区| 环江| 盘山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