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1860年,北京通州八里橋之戰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學習目標: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認識中國民族危機的加劇。一、洋務運動1851—1864 太平天國運動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背景內憂外患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李鴻章致總理衙門信》(三)目的:一、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中期(二)時間: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一、洋務運動(四)代表人物及其派別(五)口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奕 自強(前期),求富(后期)身份共同特點:官僚地主階級性質:一場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一、洋務運動(六)內容項目 史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近代教育軍隊建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建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建立了以北洋水師為代表的新式海陸軍二、美、日侵略臺灣國家 時間 事件 結果美國日本 19世紀70年代初 琉球船民因海難漂到臺灣南部,遭當地少數民族居民誤殺。日本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強調臺灣與琉球均為中國“屬土”,與日本無關。19世紀60年代美國軍艦進犯臺灣遭到當地人民堅決抵抗。此后,美國轉而支持日本侵略臺灣。日本侵略臺灣以琉球事件為借口1874年日軍進攻臺灣南部。臺灣人民據險反擊,清政府也派兵入臺,部署防務。日本難以取勝,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從中國勒索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三、收復新疆——(一)新疆危機1865年1871年中亞浩罕國軍事頭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領南疆大部分地區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新疆伊犁地區英、俄兩國無視中國主權,支持阿古柏侵略阿古柏和英、俄兩國的侵略,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西北危機東南危機力主收復新疆清政府采納左宗棠等人的意見。三、收復新疆——(二)左宗棠收復新疆三、收復新疆——(二)左宗棠收復新疆1875年5月1876年策略1878年外交談判1884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指揮清軍劉錦棠部入疆先北后南、緩進急戰消滅阿古柏侵略勢力,收復除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領土。收回被俄國侵占的伊犁地區大部分領土,但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1萬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賠款改稱西域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意義:新疆建省加強了中央對新疆的管轄,鞏固了西北邊防,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四、中法戰爭:(一)戰爭過程時間 事件 結果19世紀中后期 法國侵略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1883年12月 法國對駐守越南北部的清軍發動進攻1884年法軍占領臺灣基隆,進犯淡水法軍還襲擾浙江鎮海1885年初 法軍攻陷越南北部的諒山,并進犯中越邊境的鎮南關駐扎在中越邊境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應越南邀請,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勝利中法戰爭爆發法國艦隊在司令孤拔率領下,對中國福建水師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倉促應戰,大部分軍艦被擊沉馬尾船廠遭到嚴重破壞。清政府被迫對法宣戰督辦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部反擊,取得勝利法國艦隊只得對臺灣進行海上封鎖被中國守軍擊退,孤拔被擊傷斃命。老將馮子材身先士卒,取得鎮南關大捷,并收復諒山等地,扭轉了戰局。四、中法戰爭:(二)戰爭結果中方代表:李鴻章(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法方代表:巴德諾(駐華公使)清政府派李鴻章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從此,法國的勢力侵入中國云南、廣西。影響:中法戰爭使清政府進一步認識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1885年,清政府決定撤銷臺灣府,建立臺灣行省。臺灣建省加強了臺灣的海防地位,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法《越南條款》,承認越南受法國“保護”,同意中越邊界開埠通商,中國以后修筑鐵路要同法國人“商辦”等條件。危機2: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國出兵伊犁危機1:美日入侵臺灣危機3:法國入侵西南危機4:英國與俄國入侵西藏總結歸納:邊疆危機:19世紀中后期左宗棠收復新疆、新疆建省、鎮南關大捷、臺灣建省洋務運動類別 裝備名稱 技術特點 使用情況步槍 德國毛瑟 M1871 后膛槍 11mm 口徑,射程 800 米,彈倉容彈 13 發(清稱 “十三響快槍”) 主力部隊標配,占步兵裝備 70% 以上步槍 江南制造局仿制林明敦邊針槍 單發后膛裝填,射程 500 米 輔助裝備,補充毛瑟槍不足(約 20% 部隊使用)火炮 德國克虜伯后膛鋼炮 60-120mm 口徑,射程 3-5 公里,可拆卸機動 攻堅主力(裝備 200 余門),用于轟擊城墻 / 要塞火炮 國產劈山炮 前裝滑膛炮,射程 1 公里 輔助火力(舊式裝備,逐步淘汰)機槍 加特林手搖機槍(Gatling) 6 管旋轉設計,射速 200 發 / 分鐘 少量試用(未大規模列裝)冷兵器 刀矛 / 弓箭 傳統近戰武器 綠營及少數民族部隊使用(約 15% 部隊裝備)洋務運動左宗棠收復新疆、新疆建省、鎮南關大捷、臺灣建省部隊類型 來源 / 將領 人數 作戰角色萃軍(主力) 馮子材親率(廣西欽州團練) 約 4000 人 正面防御、反攻先鋒淮軍 王孝祺部 2000 余人 側翼掩護,協同萃軍作戰湘軍 蘇元春部 3000 余人 駐守關前隘西側高地桂軍 陳嘉、蔣宗漢部 2000 余人 機動支援,防守東嶺炮臺黑旗軍 劉永福殘部 800 余人 敵后游擊,襲擾法軍補給線民眾武裝 壯、瑤族民團 數千人 運送物資、構筑工事、襲擾敵軍總兵力 —— 約 1.2 萬人 ——洋務運動作用有限類別 裝備名稱 技術特點 使用情況步槍 土制抬槍 2 人操作,射程 200 米,裝填慢 主力裝備(萃軍 60% 以上使用) 前膛燧發槍(鳥槍) 射程 150 米,雨天失效 民團及地方部隊廣泛使用 雷明頓后膛槍(進口) 射程 400 米,射速快 淮軍、湘軍少量裝備(不足 15%)火炮 劈山炮(前膛) 射程 1 公里,機動性差 陣地防御主力(約 50 門) 克虜伯后膛炮 射程 3 公里 僅 4 門(部署在關前隘高地)冷兵器 大刀 / 長矛 近戰格斗 萃軍標配(每兵配大刀 1 把) 毒弩 / 竹簽 涂有毒藥,隱蔽布防 埋設于陣地前沿特殊裝備 藤牌 藤編盾牌,防彈效果有限 敢死隊沖鋒時使用 “番鬼托梁” 土炮 本地鑄造,裝填鐵砂碎石 民團守山隘時大量使用洋務運動作用有限,危機加劇漢陽鐵廠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至辛亥革命前,有煉鐵爐3座,煉鋼爐6座,年產生鐵約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余噸 。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抗日戰爭時期 ,漢陽鐵廠部分冶煉設備內遷重慶(后演變為重慶鋼鐵集團)。三、評價洋務運動類別 姓名 成就 / 身份留學就讀專業 麻省理工學院 8 人,哈佛大學 1 人,哥倫比亞大學 3 人,耶魯大學 22 人(共 50 名幼童) 鐵路工程 詹天佑 卓越的鐵路工程師鐵路工程 黃仲良 津浦鐵路總辦礦冶工程 吳仰曾 礦冶工程師電信業 周萬鵬 曾任郵傳司司長,與 20 多位同學為中國電信業開山鼻祖文教 蔡紹基 天津大學前身第一任校長文教 唐國安 清華大學前身第一任校長政界 唐紹儀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多人投身政界)軍事 41 人獻身中國海軍事業,為近代海軍第一批軍官,多人在中法戰爭、甲午戰爭中捐軀中國鐵路所需鋼軌,向恃洋廠……漢廠所出鋼軌,質優價廉,盧漢、粵漢等路皆用之,挽回利權歲以百萬兩計。”——《交通史路政編》(1935年)第1冊,第89頁。意義:(1)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2)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國資本的侵略。1881年唐胥鐵路通車典禮(中國第一條自建商用鐵路)三、評價洋務運動局限性:由于清朝政治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洋務運動求強求富的目標沒有實現。鐵廠初期依賴比利時工程師呂柏,其故意拖延解決鋼軌含磷裂紋問題,導致產品滯銷……日本工程師大島道太郎則借技術指導之名,竊取冶煉數據供八幡制鐵所參考。——方一兵《漢冶萍公司技術依賴與困境》(《中國科技史雜志》2005年第3期,第222頁);《大島道太郎日記》(1900年),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破產。三、評價洋務運動啟示:地主階級不能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課堂小結鎮南關大捷馮子材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起止時間階級、派別口號主要內容評價代表人物軍事工業民用企業新式陸海軍新式教育西北邊疆東南海疆西南邊疆——左宗棠——馮子材、鎮南關大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