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第二片區聯考八年級期末質量監測卷歷 史 學 科(總分:100 分 考試時間:60 分鐘 命卷學校:三江口鎮中學)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8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6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同學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時,自制了一把歷史年代尺,其中③處應該填寫的是( )。A.開天辟地 B.遵義會議 C.當家作主 D.十一屆三中全會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這標志著( )A.祖國獲得了統一 B.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C.西藏自治區成立 D.西藏確立社會主義制度3.“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彭德懷這句話中的“它”指的是( )A.抗日戰爭的勝利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B.解放戰爭的勝利 D.亞非會議的圓滿成功4.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明確規定“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義是( )A.土地歸集體所有 B.土地歸國家所有C.土地歸農民所有 D.土地歸鄉鎮所有5.這是1952年中國與印度、美國在鋼和電產量的比較表:(人均) 中國(1952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鋼產量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發電量 2.76千瓦時 10.9千瓦時 2949千瓦時根據上表反映的情況,黨中央決定( )。A.沒收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在華企業 B.著手實施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C.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D.大量進口美國鋼鐵和機器設備6.下圖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發展趨勢示意圖。其中,導致甲到乙段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B.開展“大躍進“運動C.推行人民公社化運動D.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7.某校八年級學生搜索以下資料: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根據所學知識,你知道他們探究的主題是( )。A.當家作主 B.曲折探索 C.改革創新 D.保家衛國8.小崗村 “大包干” 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曾說:“過去在生產隊,上工一條龍,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個樣,都是 10 分工,…… 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 他講述的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背景9.下圖是中國人民銀行于2010年7月28日發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銀紀念幣。深圳經濟特區的 “特”在( )。A.特殊的社會制度 B.特殊的經濟政策C.特殊的地理位置 D.特殊的外交政策10.英國《金融時報》稱:“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國企業第三次創業高潮點的原因是( )A.開放沿海城市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設立經濟特區 D.中共“十三大”的召開11.“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論是對1992年的評價,主要依據的是( )A.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B.肯定了非公經濟的合法地位C.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D.形成了立體全面的開放格局12.202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的70周年。早在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為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中國共產黨就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一國兩制” D.政治協商制度13.被譽為“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因故一分為二,分別存于大陸和臺灣。2011年6月,兩部分畫作在臺灣同時展出,實現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兩岸政治經濟交流形成常態 B.海協會與海基會首次實現對話C.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兩岸分離阻礙了文化藝術交流14.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兩者的共同點是( )。A.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以階級斗爭為中心 D.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1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16.我國的導彈部隊在幾十年中不斷發展壯大,陸續裝備了多種型號的導彈。我國導彈部隊擔負的主要任務是( )A.核反擊 B.海上巡邏 C.空中偵察 D.兩棲作戰17.2014年11月5日至11日APEC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繼2001年APEC會議在上海舉辦后,時隔13年后重回中國。APEC指的是( )A.亞太經合組織 B.世界貿易組織 C.歐洲聯盟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8.2003年10月15日,實現我國載人飛船航天夢想的飛船是( )A.神舟一號 B.神舟二號 C.神舟四號 D.神舟五號19.從人民海軍和空軍的建立、“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的組建等內容中,提煉出一個學習主題,其名稱應是 ( )A.中國的工業化歷程 B.新中國的國防建設C.近代的科技和文化 D.現代的社會生活20.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了 “一國兩制” 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 中的 “兩制” 是指( )A.兩種社會制度 B.兩種法律制度 C.兩種管理制度 D.兩種軍事制度21.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命名為( )A.“遼寧艦” B.“山東艦” C.“福建艦” D.“廣東艦”22.自1978年以來,糧票、布票、郵票等品種繁多的購物票證相繼被取消。這些票證退出歷史舞臺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 B.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C.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 D.科技革命推動了購物方式23.“跳槽”、“人才招聘會”、“自主創業”等詞的出現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綜合國力的提升C.醫保制度的建立 D.就業制度的變化24.觀察右圖,中共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如果給這一漫畫配上說明文字,最好選擇( )。A.改善生態環境 B.努力發展經濟C.黨風廉政建設 D.反對鋪張浪費25.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逐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區別在于( )A.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 B.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方式不同C.社會基本經濟制度不同 D.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同26.對聯折射了社會生活,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所反映的史實,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產黨,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農村干革命,廣闊天地煉紅心C.食堂巧做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D.自主權打通富裕路,責任制架起幸福橋27.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 “兩個一百年” 奮斗目標。其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年時要實現的目標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B.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C.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D.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8.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近年來,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其根本原因是( )。A.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B.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C.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國家 D.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融入世界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29 題 8分,第 30 題 10分,第 31 題 14 分,第 32題 12 分,共 44分)29.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依據材料左圖,指出鄧小平關于對外開放的主張。選取材料右圖中的任意一個史實(用序號表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重要意義。30.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沖破了長期以來 “左” 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結束 “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材料二:1978 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這樣,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糧食產量比上年增長 6 倍多。這種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材料三:1984 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安徽小崗村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3)材料三中 “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 指的是什么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事件的意義。(4分)3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 美軍在北京搶劫的白銀 圖2 華盛頓會議圖3 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圖4 尼克松訪華依據圖1和圖3,指出美國當時分別參與簽訂了哪兩個條約?條約分別帶來了什么影響?(6分)圖3所反映的史實發生在哪一年?此時美國對中國實行的是何種政策?(2分)圖4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使中美關系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上述四幅圖所反映的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對你有何啟示?(2分)32.論述題(12分)(1)當今世界處理兩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是什么?(2分)(2)閱讀材料中的史事,提煉一個觀點或主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10分)(要求:價值觀正確,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