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下列關于果蠅體細胞增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間期,中心粒倍增,核DNA分子經過復制成為16個B.在前期,每條染色體有2條染色單體和2個DNA分子C.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觀察染色體D.在后期,著絲粒分裂,核DNA加倍,每條染色體有1個DNA分子2.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分化、衰老和死亡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衰老的細胞會萎縮,細胞核體積增大B.若某細胞中存在胰島素基因,證明該細胞已分化C.細胞凋亡和細胞分化過程中都有基因選擇性表達D.癌癥病人化療時的白細胞大量死亡屬于細胞壞死3.研究發現長期熬夜會導致人體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受阻,糖類代謝出現障礙和肌肉發育異常,除此之外長期熬夜還與乳腺癌、結腸癌等疾病風險的升高有密切聯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染色體端粒變短,刺激細胞產生自由基導致細胞衰老B.人體細胞糖類代謝正常時,糖類可大量轉化為脂肪C.長期熬夜可能提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率D.癌變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癌變后的細胞一般不會正常凋亡4.下列有關遺傳學基本概念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豌豆的自花傳粉屬于自交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無法表現出的性狀C.測交可以檢測F1產生的遺傳因子的種類D.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5.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蝗蟲精巢永久裝片時,同學們可以根據細胞中某些結構特征,辨別視野中的細胞所處減數分裂的時期。下列結構特征中不能作為辨別依據的是( )A.染色體的形態 B.染色體的位置C.染色體的數量 D.紡錘體的組成6.大量的證據證實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越早形成的地層中,首次出現的生物類群越簡單、越低等B.解剖比較不同動物的形態結構可作為研究生物進化的證據C.不同生物體內DNA分子的堿基序列相似度與親緣關系無關D.早期胚胎發育過程的比較,可作為脊椎動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學證據7.在“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的實驗表明,S型細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B.格里菲思的實驗中R型細菌轉化成的S型細菌能穩定遺傳C.在艾弗里實驗中,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技術D.在艾弗里實驗中,實驗組自變量的控制利用了“加法原理”8.SA187細菌是一種共生細菌,能夠在高鹽度環境下生長良好,并通過觸發硫代謝來提高海水稻的耐鹽性;在對海水稻耐鹽堿機制的研究中,科研人員深入探究其遺傳物質相關特性。下列有關海水稻細胞中染色體、DNA、基因和脫氧核苷酸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水稻DNA分子一條鏈上的相鄰脫氧核苷酸通過氫鍵相連B.共生細菌SA187細菌DNA不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復合物C.海水稻的染色體是由基因和蛋白質組成,是DNA的唯一載體D.海水稻細胞中的一條染色體上通常含有一個或兩個DNA分子9.在家蠶遺傳中,黑色(A)與淡赤色(a)是有關蟻蠶(剛孵化的蠶)體色的相對性狀,黃繭(B)與白繭(b)是有關繭色的相對性狀,假設這兩對相對性狀自由組合,現有三對親本組合,雜交后得到的數量比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黑蚊黃繭 黑蟻白繭 淡赤蟻黃繭 淡赤蟻白繭組合一 9 3 3 1組合二 0 1 0 1組合三 1 1 1 1A.組合一親本一定是AaBb×AaBbB.組合三親本一定是AaBb×aabbC.若組合一中父本產生的AB雄配子致死,則后代分離比為5:3:3:1D.組合二親本一定是Aabb×aabb10.野生型果蠅存在以下隱性突變的類型,相關基因及位置關系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摩爾根等人測出了果蠅的上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具體位置B.上圖中兩條染色體上所示的基因均屬于非等位基因C.在減數分裂I的后期,上述基因不會位于細胞的同一極D.白眼雄蠅與野生型雜交,可根據F1表型驗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11.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分子水平產生的變異,下列關于兩者不同之處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對生物體一定有害,基因重組對生物體一定有利B.基因突變發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重組發生在受精作用過程中C.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基因重組可能使子代出現一定比例的重組類型D.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12.某小組選用長翅紅眼果蠅(P1)和截翅紫眼果蠅(P2)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比例P1(♀)×P2(♂) 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P1(♂)×P2(♀) 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紅眼紫眼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紅眼顯性B.長翅截翅為伴性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C.F1隨機交配,兩組的F2都會出現1/4紫眼D.F1隨機交配,兩組的F2都會出現截翅雌果蠅13.下圖為進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經④產生的細胞不具有生長發育所需的全套遺傳信息B.④和①過程保證了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C.②、③過程存在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D.②、③過程中發生的基因突變可能遺傳給下一代14.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由一對等位基因(A、a)所控制的。已知在某數量足夠多的群體中,患有該病的個體占4%,則A的基因頻率及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 )A.80%和64% B.20%和16%C.20%和32% D.80%和32%15.轉錄是遺傳信息從DNA流向RNA的過程,如圖所示。研究發現,放線菌素D能夠特異性地與DNA鏈結合,抑制模板的活性,從而抑制轉錄的進行。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RNA聚合酶能將核糖核苷酸連接到RNA的5'端上B.圖中小框e內有5種堿基,2種五碳糖,12個氫鍵C.圖中a處正在進行氫鍵的形成,b處于正在進行氫鍵的斷裂D.放線菌素D既可抑制DNA轉錄,也可能會抑制DNA分子復制16.柳穿魚的花有兩側對稱和輻射對稱兩種類型。兩種柳穿魚雜交,子一代均為兩側對稱。子一代自交,得到兩側對稱植株34株,兩種柳穿魚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表達情況不同,二者的甲基化情況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控制兩側對稱與輻射對稱的基因所含遺傳信息不同B.F2性狀分離比說明花型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C.控制輻射對稱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對較高D.推測甲基化程度與Lcyc基因的表達程度成正相關17.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種植的四路糯玉米具有軟糯(BB),高產(CC)等性狀,但是不抗玉米螟(dd),三種性狀獨立遺傳。為培育出軟糯、高產、抗蟲(BBCCDD)的優良品種,研究者設計了如下流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過程涉及的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B.②過程為花藥離體培養,體現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C.③過程可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或種子D.④過程需要連續自交直至不發生性狀分離18.某植物(2n=24)的基因型為AaBb。研究人員敲除其精原細胞中的基因X,改造后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只產生兩個子細胞,如圖所示。圖中只展示基因A(a)和基因B(b)所在的染色體。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基因A(a)與基因B(b)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B.上述兩個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相同且均為12條C.改造后的精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沒有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精原細胞中的基因X可能在減數第二次分裂中發揮遺傳效應19.西瓜的瓜重是由基因(用A、B、C…表示)控制的,用瓜重為6千克的西瓜植株與瓜重為4千克的西瓜植株雜交,F1瓜重均為5千克,F2中又出現了瓜重為2千克與8千克的西瓜植株,各占1/64。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西瓜的瓜重至少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B.瓜重為6千克的西瓜植株有5種基因型C.親本的基因型可能為 AAbbcc x aaBBCCD.瓜重分別為2千克與8千克的西瓜植株雜交,子代的瓜重為4千克20.已知甲、乙遺傳病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種病的遺傳方式為伴性遺傳,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2500。下圖1表示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其中Ⅱ1患甲病,Ⅱ2患乙病;圖2表示該家系部分成員與上述兩病有關基因的電泳結果。不考慮突變,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注:每種基因電泳后出現1個條帶,且不同基因的電泳條帶不同。例如,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的基因電泳后顯示3個不同的條帶A.乙病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B.Ⅱ1中的乙病致病基因來自I代中的1號個體C.條帶①和條帶④依次代表基因A、B電泳的結果D.Ⅱ3與某正常男性婚配,子代患兩病的概率為1/1224二、解答題21.光呼吸是光照下葉肉細胞中O2與CO2競爭性結合C5(RuBP),通過R酶催化形成C2并最終釋放CO2的過程。R酶既能催化CO2與C5的羧化反應進行光合作用,也能催化O2與C5的加氧反應進行光呼吸。羧化和加氧作用的相對速率完全取決于CO2與O2的相對濃度。 (1)綠色植物分解H2O,NADPH和O2產生的場所是葉綠體的 ,同時發生的能量轉化是 。(2)與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為反應物的有氧呼吸產生NADH的場所是 和 。(3)在強光下由于光反應速率大于暗反應速率,因此細胞中會積累 ,從而損傷葉綠體,而光呼吸產生的 又可以作為暗反應的原料,因此光呼吸對植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4)推測光呼吸對植物生長的不利方面表現在 。22.RNA在基因表達調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可以多種方式來抑制某些靶基因的表達,這種有效阻斷靶基因表達的現象稱為RNA干擾。如圖所示為某種RNA干擾的作用機制示意圖,圖中①②表示相關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①在Dicer作用下,雙鏈RNA分子中的 (填化學鍵)斷裂形成小核酸。(2)過程②消耗的原料是 。與DNA相比,mRNA能夠通過核孔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中的原因可能是 。(3)據圖分析,RISC引起基因M“沉默”的作用機制是 。(4)研究發現,原核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速率比真核細胞中的要快,其原因可能是原核細胞沒有核膜, 。23.果蠅的紅眼和白眼分別受基因B、b控制,基因型為AaXBXb的果蠅的細胞甲可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1中的細胞乙和丙是細胞甲不同分裂方式過程中的兩個細胞,圖2為細胞甲進行某種分裂過程中的某種物質的數量變化,請回答:(1)乙有 對同源染色體, 個染色體組。(2)丙為 細胞,其處于圖2的 段。(3)丙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出現A和a,表明在減Ⅰ的 期,同源染色體的 發生了互換。(4)該果蠅與正常的異性紅眼果蠅交配產生了一只染色體組成為XXY的白眼雌果蠅,原因最可能是 ,若該白眼雌果蠅可育,則其產生配子的基因型種類及比例為 。24.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中的9號染色體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所致(如下圖),融合后的22號染色體上會形成一個新的融合基因B-A,該融合基因的表達能增強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細胞惡性增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種變異類型屬于 ,它會使22號染色體上基因的 發生改變。(2)癌變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具有的特征是 (答出兩點即可);融合基因B-A表達使細胞惡性增殖的過程體現了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是 。(3)該病 (填“能”或“不能”)遺傳給后代, (填“屬于”或“不屬于”)人類遺傳病。(4)治療該病的藥物格列衛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但不能影響融合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綜上推測格列衛治療該病的機制可能是 。25.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其體色灰身和黑身、眼色紅眼和白眼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相關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現用灰身紅眼親本甲和黑身白眼親本乙雜交獲得F1,F1表型為:灰身紅眼﹕灰身白眼﹕黑身紅眼﹕黑身白眼=1﹕1﹕1﹕1,且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某小組對這兩對等位基因的位置關系進行了下列研究。(1)根據F1表型推測,該昆蟲體色基因A、a和眼色基因B、b的遺傳 (填“一定”或“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 。(2)該小組將F1中的灰身紅眼雌雄個體自由交配,觀察F2表型,發現灰身:黑身=3:1,且灰身和黑身都有雌雄個體,而黑身白眼個體全為雄性。據此推測體色和眼色的顯性性狀分別是 ,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 染色體上,親本甲和親本乙的基因型分別是 ,F2黑身紅眼個體中純合子的比例為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B D C B D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A D A C B D C C21.(1) 類囊體薄膜 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2) 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基質(3) NADPH和ATP CO2(4)光呼吸會消耗C5,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暗反應的進行22.(1)磷酸二酯鍵(2) 4種核糖核苷酸 mRNA是單鏈,且比DNA短(3)RISC與基因M轉錄生成的mRNA結合后,使遺傳信息傳遞中的翻譯過程受阻(4)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時進行23.(1) 4 4(2) 初級卵母細胞 CD(3) 前/四分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4) 雌果蠅(母本)在減數分裂II后期,Xb、Xb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開(同時移向細胞的同一極)或雌果蠅(母本)在進行減數分裂II時發生異常,產生了基因型為XbXb的雌配子 XbXb:Y:Xb:XbY=1:1:2:224.(1) 染色體結構變異/易位 數目和排列順序(2) 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性狀(3) 不能 屬于(4)抑制融合基因的翻譯過程或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25.(1) 不一定 若A、a和B、b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時,F1也會有相同表型(2) 灰身、紅眼 常染色體和X AaXBXb、aaXbY 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