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生物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請把符合題意的選項填在下面相應的表格內。)1.圖1為蠶豆種子萌發過程示意圖,①-④階段種子萌發所需營養物質主要來源于:A.子葉 B.胚乳 C.土壤 D.陽光2.近年來,昭平正在努力打造“一江兩岸,宜居昭平長壽城”, 植綠、護綠、愛綠,已成為昭平市民的自覺行為。圖2 四棵幼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3.某同學觀察根尖縱切面結構時.發現某區域細胞體積顯著增大但停止分裂,且其中一側出現管狀結構。該區域最可能是:A.成熟區 B.伸長區 C.分生區 D.根冠4.《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4年)》指出,青少年肥胖問題突出,合理膳食和運動是防控關鍵。下列行為既有助于降低青少年肥胖率又有利于健康的是:A.每天飲用含糖飲料 B.減少運動,避免能量消耗C.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 D. “吃動平衡”,控制高油高糖食物5.圖3甲為小東在仔細觀察南瓜花的形態結構后描繪的簡圖,為了探究花的結果情況,小東將與該花具有相同結 構的花蕾套上套袋(如圖3乙),該花蕾將:A.不會開花 B.不能結果C.能結果 D.能形成種子6.圖4為桃的葉芽,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葉芽將來可能發育成莖、葉或芽B.桃的枝條——莖屬于桃結構層次中的器官層次C.葉芽發育需要不斷補充水、無機鹽和有機物D.葉芽中有分生組織,通過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即可發育成莖和葉7. 2020年,我國政府宣布: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A.大力種植林草等植被 B.大力發展農牧業C.大力擴大城鎮化建設 D.大力開發利用原始森林8.“試管嬰兒”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讓精子和卵細胞在試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宮,讓其在子宮內發育成熟。在這項技術中,試管相當于人體的:A.卵巢 B.子宮 C.輸卵管 D.陰道9.寒冷的冬天,外界空氣冰冷,但是我們并沒有感覺到吸入到體內空氣的冰冷,其原因是:A.氣管由軟骨構成 ^ B.腺細胞分泌粘液C.氣管壁上有腺細胞和纖毛 D.鼻粘膜中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10.紅細胞呈紅色,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血液流經下列結構周圍毛細血管后,管內血液含氧量最多的是:A.肺泡 B.心肌 C.大腦 D.小腸壁11.如圖5甲表示毛細血管.乙表示某結構,a、b分別表示不同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方向。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若a表示尿素,則乙可能是腎小囊B.若甲表示足部周圍毛細血管,則a為營養物質和氧C.若b表示營養物質,則甲一定是胃壁周圍毛細血管D.若乙表示肱二頭肌組織細胞.則b為代謝廢物12.人體的生命活動會產生許多廢物,如①二氧化碳、②尿素,這些廢物及其③多余的水和④ 無機鹽,必須及時通過各種途徑排出體外。其中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體外的是: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小明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學校八九年級的男生多數出現胡子.聲調變低等現象。與其關系最密切的是:A.心臟 B.神經系統 C.雄性激素 D.精子14.最新研究表明,身體活動可調節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改善情緒穩定性。下列措施能有效緩解青春期情緒并有利于養成陽光性格的是A.長期服用穩定情緒藥物 B.積極鍛煉身體,按時作息C.長期自我消化、壓制情緒 D.以自我為中心,張揚個性15.將一棵質量約0.2千克的桂花樹苗栽種在肥沃的土壤中,兩年后連根挖出,脫水后稱重達11千克。這株桂花樹增加的質量主要來源于:A. 土壤中的無機鹽和水 B.空氣中的氧氣C. 土壤中的無機鹽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除特別說明外,每空1分,共30分。)16. (8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18億畝耕地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普通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為了確保糧食安全,科研人員在保證水、肥充足的情況下,對普通小麥的播種量與產量的關系 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6Ⅲ(另外圖6Ⅰ中的甲、乙、丙分別表示小麥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A、B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物質;圖6Ⅱ中的①~⑥分別表示小麥葉片橫切面顯微視野中的結構),請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最早的農書《齊民要術》記載有“正其行,通其風”的種植方法。從光合作用原理分析,“通其風”能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 ,為小麥進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該生理活動相當于圖6I 處進行的 生理活動。(2.)讀圖6Ⅲ可知,當播種量為 (千克/公頃)時,普通小麥的產量最高。當播種量過低或過高時,均會導致小麥產量 ,為了達到最高產量,請用上述研究成果為小麥種植戶提一條建議并說明理由: (3 分)。(3 )小麥葉片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時,物質進出小麥葉片的結構相當于圖6II中的 (填序號)。17.(5分)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黑猩猩主要以植物塊莖、樹葉等為食,這些食物中富含植物粗纖維,需要纖維素酶進行消化分解。植食性動物的小腸非常長,約為身體(軀干)長度的8 ~ 10倍。肉食性動物小腸長度大約只相當于身體長度的3倍。而我們人類(雜食性)的腸道長度是身高的4~ 5倍,小腸內表面形成皺襞,皺襞表面還形成小腸絨毛。資料二:食物的消化不僅僅需要消化道、消化腺,還需要腸道中的益生菌,這些益生菌可以幫助我們分解難以消化的食物。科學家研究發現,伴隨著飲食精細化程度的加深和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人類腸道細菌種類已經在逐漸減少。(1)分析資料一可知:人體消化系統中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是 ,因其長度長,內表面形成的皺襞和絨毛大大的增加了吸收營養物質的表面積。(2 )資料一列舉了兩類動物和我們人類的小腸長度不同,結合資料一提供的其它信息,你認為與其 有關。(3)科學家們收集了黑猩猩和人類的腸液,測定了該腸液的纖維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含量,結果如圖7所示。從圖7中可以看出,黑猩猩腸液中的纖維素酶含量遠遠高于人類,原因是: 。但人類腸液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含量多于黑猩猩,這與人類食用的 食物較多有關。(4)讀資料二可知:腸道中存在大量的益生菌,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據文中信息,請你提出一條有利于保護腸道益生菌的合理建議。18.(5分)圖8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的示意圖,圖中①~⑧表示生理過程或物質。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②表示氣體,來源于人體組織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時產生的代謝廢物,它是(2)讀圖8可知,人體組織細胞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營養物質等都要經過循環系統的運輸而獲得,其中運輸氧的是 ;與此同時,組織細胞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產生的代謝廢物也要通過循環系統運輸至相應的系統排出體外。毛細血管有利于管內血液與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結構特征是①管壁薄,只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 ( 2 分)(3)若③表示葡萄糖,消化成為③的營養成分稱之為淀粉,則初步消化該營養成分的消化液是 。19.(6分)某同學在學習尿液的形成過程后,利用常見的材料和用具設計了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原理模型,并繪制成如圖9所示的草圖,圖中結構①的細軟管設計了一些小孔,紗布在結構①下方,緊貼漏斗內壁。圖表為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主要成分的含量(單位:克/100毫升)。請回答下列問題:(1)結構①模擬腎單位的結構是 ,結合圖表項目腎動脈中的血漿和腎小囊中 的液體成分分析,結構①設計的小孔除血細胞和 外,一部分水、無機鹽等物質都可以通過,進入結構② 。(2)結構③槌膠管模擬腎小管,物質C為 。結合圖表項目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成分分析,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小分子蛋白質、 等被腎小管重吸收。(3)若某患者通過尿檢發現,尿液中含有血細胞,則可初步判斷該患者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 (填生理過程)出現病變。20.( 6分)唾液淀粉酶(a-淀粉酶)是人體口腔中重要的消化酶,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其活性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某科研小組為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適宜溫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進行了1次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碘液檢測結果如下圖表)。請回答問題:注:碘液檢測結果,藍色(淀粉未被分解)、淺黃色(淀粉完全分解為麥芽糖)。(1 )科研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是 設計的實驗變量是 。(2)通過試管1的實驗現象(碘液檢測結果)可以判斷:試管1中的淀粉由此可得出結論: 。(3)實驗改進。本實驗的設計方案要求僅進行1次實驗,不夠科學,可能導致實驗結論的可靠性不強。為了確保實驗現象最大限度的接近客觀事實,可靠性強,使得最后經過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準確性高,請你對本實驗進行改進并說明理由: 。( 2 分)答案1-15 ACBDB DACDA CBCBD16.17.18.19.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