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2分,共24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隋文帝得知大兒子楊勇裝飾了一件產自蜀地的鎧甲,十分生氣,說: “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得長久者?!彼€把自己穿舊的衣服和一把用過的刀送給楊勇,令其“時復觀之,以自警戒”。這表明,隋文帝A.對舊物抱有深厚感情 B.注重汲取歷史教訓C.支持兒子的興趣愛好 D.不喜歡蜀地的鎧甲2.日本學者木宮泰彥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間,留學生、留學僧學習和帶回的中國文化產物,不斷給予日本新的啟迪,中國前進,日本也前進。這段話重在說明A.中國對日本發展的影響 B.中國文化比日本先進C.日本重視對外學習交流 D.日本文化來自于中國3.在兩宋18朝724任樞密院長官中,文官出身的有659人,武官出身的僅65人。這種現象的出現緣于宋朝統治者實行以下方針A.崇文抑武 B.分權制衡 C.藩鎮割據 D.宦官專權4.右圖為遼代墓葬中發現的壁畫《備茶圖》,盡管遼地并不產茶,但壁畫中描繪的茶具與烹茶程序,皆體現出唐宋茶法在遼地的影響。 這一發現最能證明宋遼時期A.經濟重心的南移B.民族矛盾的緩和 C.百姓生活的富足 D.民族文化的交融5.宋朝時期,我國出版事業興盛,官方圖書事業獲得很大發展,民間藏書之風也極為盛行,涌現出許多藏書家和藏書中心。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造紙術的發明 B.科舉制度的發展C.印刷術的改進 D.程朱理學的形成6. “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劫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著, 全部百姓反了……互相攻打?!薄睹晒琶厥贰分械倪@一描述反映了 12世紀的蒙古草原A.轉向農耕 B.社會動蕩C.政權對峙 D.經濟繁榮7.制作知識結構圖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式。按下圖所示的編制思路,空白處的內容應為A.廢除丞相制度 B.推行“一條鞭法”C.設立廠衛機構 D.實行“八股取士”8.小明同學在閱讀某歷史人物傳記時提取了以下關鍵詞;元朝、雜劇作家、《竇娥冤》。據此 可推知,他學習的歷史人物是A.關漢卿 B.李時珍C.顧炎武 D.湯顯祖9.秦漢至唐主要依據自然界限來劃分行政區劃,而元代實行的行省制度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 人為地造成區劃邊界犬牙交錯的格局,使地方喪失扼險而守的地理條件。這種“打破”是為了A.保護自然環境 B.方便信息傳遞C.加強中央集權 D.開發江南地區10,明代學者宋應星在其編著的《天工開物》里,“貴五谷而賤金玉”,在內容編排上,把谷物類放在前面,珠玉類置于最后。這體現了作者A.性格特立獨行 B.以農為本的思想C.喜歡標新立異 D.農商并重的觀念11.明朝鼎盛時,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明末銳減。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清朝前期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鼓勵生育 B.民眾思想解放C.經濟恢復發展 D.醫療技術進步12.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一經面世,立即得到廣泛傳播,以至當時有“開談不說《紅樓夢》, 縱讀詩書也枉然”的說法。《紅樓夢》的魅力在于A.展現了官逼民反的思想主題 B.故事情節曲折離奇C.吸收了多個地方戲種的優點 D.思想性強藝術性高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36分)13.【對外交往】(10分)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材料二乾隆帝在其《敕諭英吉利國王書》中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鼻〉圻€曾經認為:“民俗易器,洋商雜處,必致滋事?!庇艘灿X察到這一點,他們說:“中國在必需品上可以自給,因此中國政府絕對不重視對外貿易,認為可以隨意限制對外貿易。”——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1)據材料一所示路線圖,梳理出兩條與鄭和下西洋相關的歷史信息。(4分)(2)據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上所持的態度并分析原因。(6分)14.【守國之道】(7分)材料一:清代基本上不修長城,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無形的長城。實際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軟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長城外設立“木蘭圍場”,實際上是一種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軟的一手是與北方邊疆的各少數民族建立起一種常來常往的友好關系,他們的首領不必長途進京也有與清廷彼此交誼的機會和場所,而且還為他們準備了各自的宗教場所,這也就需要有熱河行宮(即避署山莊)和它周圍的寺廟群了。——摘編自余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材料二: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康熙)實錄》卷一五一(1)根據材料一,說明清政府修建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的目的。(4分)(2)根據材料一、二,談談康熙皇帝所說的“守國之道”指的是什么.(3分)15.【中華英雄】(9分)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某班同學在以“中華英雄譜”為主題的歷史學習活動中制作了以下知識表格。(1)仿照表格所示,結合所學,在A處寫出鄭成功入選理由。(2分)(2)根據材料及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表格中這些英雄們體現的精神。(4分)(3)簡析“崇尚英雄氣概,傳承民族氣節”的現實意義。(3分)16.【詩話歷史】(10分)歷史為詩詞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詩詞為歷史學習開辟了別樣的路徑。請從以下詩詞中任選一首,結合其反映的歷史事件或現象,自定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歷史小短文。要求觀點明確,敘事清楚,史論結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1——12 BAADC BDACB CD13.(1)鄭和下西洋開始于1405年;鄭和下西洋從江蘇劉家港出發;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等等。(每答出一點2分,滿分4分)(2)態度:不重視對外貿易,認為可以隨意限制對外貿易。(2分)原因:自然經濟長期占統治地位;統治者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每答出一點2分,滿分4分)14.(1)給各少數民族首領提供與清廷彼此交誼的機會和場所;給少數民族首領準備各自的宗教場所,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習慣。(每答出一點2分,滿分4分)(2)愛惜民力,發展生產;因地制宜,治理邊疆。(每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或相似即可,滿分3分)15.(1)率軍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2分)(2)堅持不懈,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國為民,忠肝義膽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每答出一點2分,滿分4分)(3)激發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激勵青少年積極向上,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等等。(言之成理,答出一點即可,滿分3分)16.評分標準:觀點 材料運用與論述 賦分明確、新穎,有深度 觀點與材料緊密結合,邏輯清晰,材料運用充分、典型 8—10明確 能圍繞觀點論述,條理基本清楚,但材料運用不夠充分、典型 6—7不夠明確 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或史論結合不充分 4—5沒有觀點 僅重復材料史實,表述不清 1—3觀點示例:隋朝大運河促進了南北交流與國家統一、唐朝時期民族交往與文化交融頻繁、政權并立背景下,百姓渴望統一,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