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1 細胞增殖及有絲分裂 1課時 課時練習【基礎練習】1.多細胞生物的生長,除了依靠細胞數目的增多,還依靠細胞體積的增大。下列關于細胞體積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器官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細胞的大小B.細胞體積越大相對表面積越大,物質運輸效率越低C.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之一是細胞核能控制的范圍是有限的D.細胞越小越有利于與外界的物質交換,因此細胞越小越好2.下列有關細胞增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增殖而繁衍B.多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增殖發育為成體C.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D.細胞增殖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兩個相連續的過程,具有周期性3.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種類不同,細胞周期持續時間也存在差異B.機體內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C.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物質準備D.細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組成4.據圖分析,下列有關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圖1 圖2A.圖1中乙→甲段,細胞中核糖體的數量會增加B.圖1中甲→乙→甲表示細胞增殖過程的一個細胞周期C.圖2中b+c可表示一個細胞周期D.圖1中乙→甲段,DNA的復制使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加倍5某種化學物質能夠阻斷并抑制細胞的DNA復制(發生在S期),但不影響其他時期細胞的生命活動,可使細胞群體的增殖處于同一時期。某動物細胞的一個完整細胞周期的各個時期的時間如圖所示,現用含該化學物質的培養液培養該動物細胞群體14 h后,可將細胞群體同步在 ( )A.G1期 B.S期 C.G1/S交界處和S期 D.M期6.如圖所示是染色體在細胞周期中的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②過程發生在分裂間期B.③→④⑤過程,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均加倍C.④⑤所處時期,細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D.具有如③所示狀態的分裂期有前期和中期7.菠菜根的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使根向遠處生長,在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的是 ( )A.細胞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極的染色體形態、大小相同B.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較穩定、數目較清晰C.細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D.細胞分裂末期,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壁的形成8.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最可能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是 ( )A.染色體復制和DNA復制B.染色單體形成和染色體數加倍C.紡錘體的出現和細胞板的出現D.赤道板的消失和染色體的消失9.如圖為某高等植物有絲分裂形成新細胞壁的過程,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高爾基體小泡聚集在赤道板的位置,愈合后形成細胞板B.與此同時,染色體逐漸變成細長的染色質絲,出現了新的核膜和核仁C.抑制高爾基體小泡的產生可能會導致形成多核細胞D.有絲分裂過程可使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精確均分10.如圖是某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的簡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是 (填“植物”或“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簡圖,其分裂順序為 (用字母表示)。 (2)圖示還缺少細胞周期中 期的細胞簡圖,此時期細胞的主要變化是 。 (3)圖示中含有染色單體的時期有 。 (4)圖C表示有絲分裂 期,此時期的主要特征是 。 (5)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的圖示是 。細胞板由細胞的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 。 【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11.下圖是某動物細胞的細胞周期中四個時期的細胞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動物細胞的細胞周期的正確順序是甲→丁→乙→丙→甲B.圖乙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少于DNA的數量C.圖乙和圖丁細胞中的核DNA數目不相同D.圖丙細胞的細胞膜從細胞中部向內凹陷,逐漸形成兩個子細胞12.不管是高等植物的種子還是哺乳動物的受精卵,進行個體發育時的細胞分裂方式主要是有絲分裂,下列關于兩種細胞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者的中心體在前期復制并移向細胞兩極B.兩種細胞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C.兩種細胞分裂時都會在細胞中央形成赤道板D.兩種細胞分裂后期由于紡錘絲的牽引而著絲粒分裂【能力提升練】1.如圖表示人體內某正常細胞與其形成的癌細胞的細胞周期,其中a~d表示各時期結束的時間點,百分數表示各時期占細胞周期的比例,8.4 h和40.5 h表示S期持續的時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正常細胞的細胞周期可表示為d→a→b→c→dB.該細胞癌變前后,G1期持續的時間基本不變C.該正常細胞癌變后,細胞分裂的速度顯著減慢D.正常細胞周期中,染色體復制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2.圖甲表示小鼠小腸上皮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4個階段(M期表示分裂期,間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質;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終止,合成RNA及蛋白質)。圖乙表示細胞群體中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量和核DNA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甲 乙(1)用圖甲中所示字母與箭頭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 。 (2)在M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的時期是 期。末期不能在細胞中部看到細胞板,從形成兩個子細胞的原因上分析是因為 。 (3)圖乙中細胞數量呈現兩個峰值,右側峰值表示圖甲中的 期細胞。 (4)若向小鼠小腸上皮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現測得小鼠小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間如下表所示:時期 分裂間期 分裂期 合計G1 S G2 M時長(h) 3.4 7.9 2.2 1.8 15.3預計加入過量胸苷約 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或G1/S交界處。 3.如圖所示為細胞增殖過程中核DNA數目、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甲和圖乙的縱坐標分別為核DNA數目和染色體數目B.圖甲中ac段和圖乙中ab段代表細胞分裂的同一時期C.圖乙中b→c是著絲粒分裂的結果D.圖甲中的c→d和圖乙中的d→e表示的是同一個過程4.如圖為細胞增殖過程中核DNA含量、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a→b、l→m、p→q的變化原因均為DNA分子復制B.圖中g→h、n→o、r→s的變化原因均為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C.圖中c→d、i→j、r→s的變化原因不盡相同,但是時期完全相同D.染色單體在細胞周期中起點為0,終點也為05.圖1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曲線(部分)。圖2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系列變化過程(黏連蛋白與細胞中染色體的正確排列、分離有關,分裂中期開始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SGO蛋白可以保護黏連蛋白不被水解)。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圖1 圖2A.圖1中BC段的發生使細胞中核DNA含量減半B.圖1中,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處于AB段C.著絲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漸失去對黏連蛋白的保護作用D.抑制SGO蛋白的合成,可能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量異常6.圖A、圖B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C表示細胞周期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圖A 圖B 圖C(1)圖A為細胞有絲分裂 期圖。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如果通過藥物抑制DNA的合成,細胞一般會停留在細胞周期的 期。 (2)圖A所示細胞中共有 條染色體, 個核DNA分子;圖B所示細胞中共有 條染色體, 條姐妹染色單體。 (3)如果圖A細胞表示動物小腸上皮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它處于分裂末期時與洋蔥根尖細胞在形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 。 (4)圖A細胞處于圖C的 段,圖B處于圖C的 段。 (5)有絲分裂最主要的特點是 ,細胞的有絲分裂對于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 【細胞分裂各時期的辨別】7.圖甲表示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圖像,圖乙、丙、丁分別是對該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的統計(a、b、c在圖乙、丙、丁中表示的含義相同)。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甲 乙 丙 丁A.該物種的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圖甲中有兩套相同的染色體B.a、b、c分別表示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C.圖丙可以表示圖甲所示時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D.圖丁可以表示圖甲產生的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8.圖一、圖二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三表示細胞周期中不同時期細胞數目和核DNA含量的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圖一 圖二 圖三A.圖三中的核DNA含量為2C~4C之間的細胞正處于DNA復制階段B.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圖三中核DNA含量為4C的細胞數目會增加C.圖一對應圖三中核DNA含量為2C的細胞,圖二對應圖三中核DNA含量為4C的細胞D.參與圖一所示細胞分裂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9.(多選題)圖1和圖2表示細胞周期中不同時期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圖1 圖2A.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對應圖1的CD段B.圖1中BC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變C.圖2中a對應圖1中的AB段,c對應圖1中的EF段D.有絲分裂過程不會出現圖2中d所示的情況6.1 細胞增殖及有絲分裂 1課時 課時練習答案【基礎練習】1.C 器官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細胞數量的多少,A錯誤;細胞體積越大,相對表面積越小,物質運輸效率越低,B錯誤;細胞不能無限長大與細胞核所控制的范圍有一定限度有關,C正確;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制約著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但細胞還需要一定的空間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細胞不是越小越好,D錯誤。2.B 多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逐漸發育為成體,B錯誤;細胞增殖是重要的細胞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C正確。3.D 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一般不同,分裂間期與分裂期所占比例也存在差異,A正確。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如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細胞、根尖的分生區細胞、皮膚的生發層細胞等;有些細胞分裂結束后不再進行分裂,它們就沒有細胞周期,B正確。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對于真核生物來說,有絲分裂是其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個時期,C正確,D錯誤。4.A 圖1中乙→甲→乙表示細胞增殖過程的一個細胞周期,其中乙→甲表示分裂間期,此時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的合成與核糖體有關,因此此階段細胞中核糖體的數量會增加,A正確,B錯誤;一個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因此圖2中a+b或者c+d表示一個細胞周期,C錯誤;染色體數目加倍發生在分裂期,圖1中乙→甲段表示分裂間期,DNA復制會使核DNA數目加倍,但不會發生染色體數量加倍,D錯誤。5.C 某種化學物質能夠阻斷并抑制細胞的DNA復制(發生在S期),現用含該化學物質的培養液培養某動物細胞群體14 h,該動物細胞的細胞周期中,G2期、M期、G1期所用時間為2.5+1.5+10=14(h),則14 h后原來處于S期的細胞停留在S期,原來處于G2期、M期、G1期的細胞不能進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處。6.B ①→②表示染色體的復制,發生在分裂間期,A正確;③→④⑤的過程中,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染色體數加倍,但核DNA分子數加倍發生于間期,DNA分子復制前、著絲粒分裂后細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B錯誤,C正確;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于染色體復制,且著絲粒沒有分裂,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有染色單體,如圖③,D正確。7.A 在細胞分裂后期,移向兩極的兩套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完全相同,但移向同一極的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一般不同,A符合題意;有絲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B不符合題意;細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C不符合題意;細胞分裂末期,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細胞壁,植物細胞中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D不符合題意。巧學妙記 細胞周期各階段主要變化(1)間期:復制合成體積長。(2)前期:仁膜消失兩體現。(3)中期:赤道板上排整齊。(4)后期:粒裂數倍向兩極。(5)末期:兩消兩現質分裂。8.A 染色體的復制和DNA復制都發生在分裂間期,核DNA數目加倍也發生在分裂間期,但染色體數目加倍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A符合題意;染色單體形成發生在分裂間期DNA復制時,染色體數加倍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B不符合題意;紡錘體在有絲分裂前期出現,細胞板在有絲分裂末期出現,C不符合題意;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是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染色體在有絲分裂末期逐漸變成細長而盤曲的染色質絲,D不符合題意。9.D 分裂末期,高爾基體小泡聚集在赤道板的位置,愈合后形成細胞板,最終擴展成為細胞壁,A正確;分裂末期,染色體逐漸解螺旋變成細長的染色質絲,出現了新的核膜和核仁,B正確;高爾基體小泡的產生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若抑制高爾基體小泡的產生,導致細胞壁不能形成,可能會形成多核細胞,C正確;有絲分裂使得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精確均分,但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不一定是均分的,D錯誤。10.答案 (1)植物 BCAD (2)間 進行DNA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 (3)BC (4)中 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5)D 細胞壁解析 (3)B(分裂前期,染色體散亂分布)、C(分裂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時期每條染色體包括兩條并列的姐妹染色單體,這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共同的著絲粒連接著。(4)圖C表示有絲分裂中期,此時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時期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5)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末期,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對應圖D。細胞板由細胞的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細胞壁。11.C 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圖示細胞的細胞周期的順序是甲(間期)→丁(前期)→乙(后期)→丙(末期)→甲(間期),A正確;由于動物細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也有少量存在于線粒體中,所以圖乙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少于DNA的數量,B正確;圖乙和圖丁細胞中都有8個核DNA分子,C錯誤;圖丙細胞的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逐漸形成兩個子細胞,D正確。12.B 動物細胞受精卵在分裂間期進行中心體復制,有絲分裂前期中心體移向細胞兩極;高等植物細胞沒有中心體,A錯誤。動物細胞的紡錘體由中心粒周圍發出的星射線構成,高等植物細胞的紡錘體由細胞兩極發出的紡錘絲構成,B正確。赤道板是一種假想的平面,并不真實存在,C錯誤。細胞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但著絲粒的分裂與紡錘絲的牽引作用無關,D錯誤。【能力提升練】1.C 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又可分為G1期、S期、G2期,因此,正常細胞的細胞周期可表示為a→b→c→d→a,A錯誤;該細胞癌變前G1期的時間為8.4 h÷35%×40%=9.6 h,該細胞癌變后G1期的時間為40.5 h÷45%×40%=36 h,該細胞癌變前后,G1期持續的時間發生了變化,B錯誤;該正常細胞癌變后,細胞周期顯著變長(癌變前:8.4 h÷35%=24 h,癌變后:40.5 h÷45%=90 h),細胞分裂的速度顯著減慢,C正確;正常細胞周期中,染色體復制導致核DNA數目加倍,著絲粒未分裂,染色體數目不變,D錯誤。2.答案 (1)G1→S→G2→M (2)前、中 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最終縊裂成兩個子細胞,不形成細胞板 (3)G2、M (4)7.4解析 (3)圖乙中細胞數量呈現兩個峰值,右側峰值對應核DNA含量是左側的2倍,已經完成DNA復制,細胞數量少,表示圖甲中的G2期和M期細胞。(4)根據題意可知,若向小鼠小腸上皮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要想細胞都停留在S期或G1/S交界處,應該使最晚離開S期的細胞都將再次進入S期,即加入過量胸苷約2.2+1.8+3.4=7.4(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或G1/S交界處。3.B 分裂間期DNA復制導致核DNA含量加倍,末期結束后染色體平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導致細胞內核DNA含量恢復,所以圖甲的縱坐標為核DNA數目;后期著絲粒分裂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末期結束后染色體平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導致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恢復,所以圖乙的縱坐標為染色體數目,A正確。分析圖甲和圖乙得到下表:階段 主要變化ab段 發生了DNA復制,可表示分裂間期的G1期和S期bc段 可表示分裂間期的G2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cd段 細胞分裂,核DNA平均分配到2個子細胞中bc段 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de段 細胞分裂,染色體平均分配到2個子細胞中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圖甲中ac段表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圖乙中ab段代表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B錯誤。圖乙中b→c是著絲粒分裂的結果,圖甲中的c→d和圖乙中的d→e都表示的是一個細胞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的過程,C、D正確。4.C 圖中a→b、l→m、p→q的變化原因均為DNA分子復制,細胞內核DNA含量、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均加倍,A正確;著絲粒分裂后,細胞中不再有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上含有一個DNA,圖中g→h、n→o、r→s的變化原因均為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B正確;圖中c→d、i→j表示有絲分裂末期結束,染色體、核DNA進入兩個子細胞,r→s代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C錯誤;DNA復制后才出現染色單體,著絲粒分裂后不再有染色單體,染色單體在細胞周期中起點為0,終點也為0,D正確。5.A 圖1中,AB段一條染色體存在兩條染色單體,可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BC段發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減半,但細胞中核DNA含量不變,A錯誤;有絲分裂的中期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屬于圖1中的AB段,B正確;根據題意,SGO蛋白可以保護黏連蛋白不被水解,阻止著絲粒分裂,推測著絲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漸失去對黏連蛋白的保護作用,C正確;SGO蛋白在細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保護黏連蛋白不被水解酶水解,如果抑制正在分裂的細胞內SGO蛋白的合成,黏連蛋白被水解酶水解,著絲粒分裂,有可能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異常,D正確。6.答案 (1)中 間(S) (2)4 8 8 0 (3)細胞膜凹陷,細胞縊裂 (4)BC DE (5)染色體經過復制之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解析 (4)圖A細胞含有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含有兩個DNA分子,處于圖C的BC段;圖B細胞著絲粒已經分裂,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只有1個DNA分子,處于DE段。7.A 圖甲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此時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則該物種的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A錯誤;染色單體會出現和消失,因此b為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含有1個或2個DNA分子,因此圖中的a、b、c分別表示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B正確;圖丙中沒有染色單體,染色體數∶核DNA數=1∶1,且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2倍,因此圖丙可以表示圖甲所示時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C正確;圖甲產生的子細胞中,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核DNA數=1∶0∶1,且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可用圖丁表示,D正確。8.A 圖三中的核DNA含量為2C的細胞表示處于間期G1期的細胞或有絲分裂末期結束形成的子細胞;核DNA含量為2C~4C之間的細胞處于DNA復制階段,即間期S期;核DNA含量為4C的細胞處于間期的G2期或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A正確。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DNA復制被抑制,核DNA含量為2C的細胞數目會增加,B錯誤。圖一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圖二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一、圖二細胞均對應圖三中核DNA含量為4C的細胞,C錯誤。參與圖一所示細胞分裂的細胞器有中心體、核糖體、線粒體,D錯誤。9.BC 分析圖1與圖2得到下表:階段 特征AB段 每條染色體上有1個DNA分子,可表示間期的G1期BC段 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由1個變為2個,是由于間期DNA的復制CD段 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可表示間期的G2期、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DE段 每條染色體上的DNA由2個變為1個,是由于著絲粒的分裂EF段 每條染色體上有1個DNA分子,可表示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a 染色體數∶核DNA數=1∶1,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2倍,可表示分裂期的后期、末期b 染色體數∶核DNA數=1∶2,可表示間期的G2期、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c 染色體數∶核DNA數=1∶1,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可表示間期的G1期、有絲分裂末期結束形成的子細胞d 染色體數∶核DNA數=2∶1,這種情況在細胞周期中不存在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對應圖1的CD段,A正確;圖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核DNA含量加倍,但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不變,B錯誤;根據表格分析,圖2中a對應圖1中的EF段,c對應圖1中的AB段,C錯誤。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1 細胞增殖及有絲分裂 2課時 課時練習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及無絲分裂【基礎練習】1.如圖表示某同學進行某實驗的基本操作步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中需要進行壓片使細胞分散開B.該同學的操作步驟中解離后馬上染色是錯誤的C.c過程的甲紫溶液是堿性染料,能使染色體著色D.如果在低倍鏡下看不到細胞,應改用高倍物鏡繼續觀察2.下列關于有絲分裂過程與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動植物體內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B.細胞分裂過程中有染色體和紡錘體周期性消失和重建C.觀察有絲分裂可連續觀察一個細胞分裂各時期的變化D.觀察有絲分裂要用解離液處理根尖分生區細胞3.如圖是某同學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細胞有絲分裂圖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前期,核仁解體,核膜消失B.圖b中容易觀察到細胞壁、紡錘體、細胞膜等結構C.圖c所示過程是保證染色體平均分配的重要機制D.若高爾基體受損,則d細胞可能會出現多核現象4.如圖為某同學在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時所繪制的圖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顯微鏡下可觀察到一個細胞依次經歷④②①③四個階段B.統計顯微鏡下多個視野內的細胞,其中處于④狀態的細胞數目最多C.②表示有絲分裂中期,可在細胞中清晰觀察到染色體和赤道板D.制作該實驗的臨時裝片時,酒精既用于解離,還用于染色后的漂洗5.科研人員用某電鍍廠排出的工業污水培養洋蔥(2n=16)18小時后,再放入清水中恢復培養24小時,取根尖制成臨時裝片,分生區圖像如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制作根尖臨時裝片的步驟依次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B.圖②箭頭所指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是染色體計數的最佳時期C.直接使用高倍物鏡尋找分生區細胞來觀察染色體D.實驗表明工業污水能引起細胞發生染色體異常6.圖1是某植物的愈傷組織通過培養形成植株的過程中產生的不同類型細胞示意圖,圖2是觀察該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圖像,圖中①~⑤代表細胞。回答下列問題:圖1 圖2(1)觀察該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不宜選用圖1中的葉肉細胞與表皮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原因是 。應找到根尖 區的細胞進行觀察。 (2)圖2中的③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 期,此時細胞中核DNA和染色體的數目之比為 。 (3)與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相比,簡述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具有的不同點: 。 (4)受到某些外源有害物質的影響時,部分喪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在分裂過程中行動滯后,在分裂末期不能進入主核而濃縮成微核。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建立了一套植物的根尖微核測試系統,用于監測水環境污染。用水源培養根系,觀察圖2中 (填序號及時期)中的微核狀況,可反映水源的污染程度。 7.如圖表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結合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解離的目的是 。 (2)圖中C過程是 ,常用的試劑是 。 (3)在低倍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如圖F所示的洋蔥根尖細胞,其中表示分生區細胞的是 。 (4)該同學在觀察了洋蔥根尖分生區有絲分裂的裝片后做了如下統計:細胞周期 分裂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細胞數/個 90 13 12 3 2處在分裂間期的細胞最多的原因是 。如果洋蔥細胞完成一個細胞周期需要14小時,那么分裂期的平均持續時間是 小時。 【無絲分裂】8.如圖為某細胞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該分裂過程的正常順序是②→④→①→③B.該分裂過程只能出現在低等動植物的體內C.該分裂過程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D.該分裂過程沒有進行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6.1 細胞增殖及有絲分裂 2課時 課時練習答案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及無絲分裂【基礎練習】1.D 壓片可以使細胞分散開,避免細胞相互遮擋影響觀察,A正確;該同學應在解離后用清水漂洗,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然后再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B正確;如果在低倍鏡下看不到細胞,說明觀察目標不在視野內,換用高倍鏡后視野更小無法看到,D錯誤。2.C 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動植物體內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A正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紡錘體在前期出現,在末期消失,B正確;觀察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在解離時細胞死亡,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一個細胞不同時期的變化,C錯誤;根尖分生區細胞分裂旺盛,觀察有絲分裂要用解離液處理根尖分生區細胞,使細胞分離便于觀察,D正確。3.B 通過染色體的行為可以看出,圖中a、b、c、d分別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圖示細胞屬于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核仁解體,核膜消失,A正確;有絲分裂中期植物細胞容易觀察到細胞壁和紡錘體,但由于細胞膜緊貼細胞壁,不容易被觀察到,B錯誤;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體被拉向細胞兩極,最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圖c所示過程是保證染色體平均分配的重要機制,C正確;細胞板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細胞板逐漸擴展成細胞壁,植物細胞才能一分為二,若高爾基體受損,則可能會得到多核細胞,D正確。4.B 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過程中,細胞在解離時死亡,不會觀察到一個細胞依次經歷④②①③四個階段,A錯誤。由于在一個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所處的時間占90%~95%,所以處于④分裂間期的細胞最多,B正確。觀察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可清楚地看到染色體,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C錯誤。制作洋蔥根尖臨時裝片時,酒精和鹽酸的混合液可用于解離,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并起到固定細胞的作用;漂洗用清水而不是酒精,D錯誤。知識鏈接 在脂肪鑒定時,經過蘇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而不是清水。5.C 洋蔥根尖分生區能發生有絲分裂,制作根尖有絲分裂臨時裝片的步驟依次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A正確;圖②箭頭所指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為有絲分裂中期,該時期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是染色體計數的最佳時期,B正確;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應該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分生區細胞,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再換高倍物鏡觀察染色體,C錯誤;在圖①細胞中可以看到沒有紡錘絲牽引的斷裂的染色體,表明工業污水能引起細胞發生染色體異常,D正確。6.答案 (1)葉肉細胞與表皮細胞不能進行細胞分裂,沒有細胞周期 分生 (2)中 2∶1 (3)間期中心粒倍增,成為兩組,進入分裂期后移向細胞兩極,中心粒周圍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不形成細胞板,細胞膜從細胞中部向內凹陷,最后將細胞一分為二 (4)⑤間期解析 (2)圖2中①為分裂前期,②為分裂后期,③為分裂中期,④為分裂末期,⑤為分裂間期。(3)動植物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區別主要在分裂間期、前期和末期。(4)微核狀況可反應水源的污染程度,在細胞周期中,分裂期核膜核仁消失,不能觀察到微核,只有⑤間期能觀察到微核。7.答案 (1)使根尖細胞彼此分離 (2)染色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 (3)Ⅱ (4)分裂間期比分裂期時間長 3.5解析 (3)在低倍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如圖F所示的洋蔥根尖細胞,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所以圖F中表示分生區細胞的是Ⅱ。(4)由于分裂間期比分裂期時間長,故處在分裂間期的細胞最多。如果洋蔥細胞完成一個細胞周期需要14小時,那么分裂期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3+12+3+2)÷(90+13+12+3+2)×14=3.5(小時)。8.C 題圖為細胞無絲分裂過程,②→①細胞核延長并開始縊裂→④細胞質開始縊裂→③形成兩個子細胞,A錯誤;無絲分裂過程不僅能出現在某些低等動植物的體內,也能出現在某些高等生物體內,如蛙的紅細胞,B錯誤;無絲分裂過程中有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D錯誤。易錯分析 無絲分裂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1)無絲分裂:細胞核從中間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核,然后整個細胞縊裂為兩個子細胞,無絲分裂由于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而得名,但并不表示該過程沒有DNA分子的復制。(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分裂前期,核仁解體,核膜消失,兩組中心粒之間的星射線形成紡錘體,紡錘絲牽引染色體運動;分裂末期紡錘絲消失,出現新的核膜、核仁,細胞膜從細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核遺傳物質平均分配。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9張PPT)生物(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第一節細胞的增殖1.簡述細胞增殖的周期性;2.運用模型解釋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教學目標?問題探討象和鼠的個體大小相差十分懸殊。討論:1、請推測象與鼠相應器官或組織的細胞大小是否也有很大差異。2、生物體的長大,是靠細胞數量的增多還是靠細胞體積的增大?象與鼠相應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大小無明顯差異。既靠細胞分裂使細胞的數量增加,又靠細胞生長使細胞的體積增大。主要是依靠細胞分裂使細胞的數量增加。多細胞生物體體積的增大即生物體的生長依靠細胞生長增大細胞的體積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事實上,不同動植物同類器官或組織的細胞大小一般無明顯差異,器官的大小主要決定于細胞數目的多少。運用模型解釋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細胞大小影響物質運輸的效率2486496384512邊長 (mm) 表面積 (mm2) 體積 (mm3) 表面積/體積比值 物質擴散的深度/mm 擴散效率24886451231.50.750.50.50.50.5780.3300.176根據結果完成下表擴散效率=物質擴散的體積整個模型細胞的體積2496384結論: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隨細胞模型的增大而 ;物質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細胞的體積之比隨細胞模型增大而 ;減小減小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越低。討論1、細胞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比值與細胞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從物質運輸的效率看,細胞為什么不能太大?3、細胞越小,越有利于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那么,細胞是越小越好嗎?細胞越大,細胞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比值越小。細胞越大,細胞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比值越小,物質運輸的效率越低。細胞不是越小越好,因為細胞中有眾多的必需物質和細胞器,細胞太小,就沒有足夠的空間,細胞就不能進行相應的生命活動,發揮出相應的生理功能。一、細胞增殖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增殖繁衍;多細胞生物:經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1.生物體生長發育的方式2.細胞增殖的過程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的過程。細胞增殖是重要的細胞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4.細胞增殖的意義3.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是大多數動植物體細胞的最普遍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的細胞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一、細胞增殖①概念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分裂間期分裂期②階段(90%--95%)(5%--10%)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細胞周期甲乙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以下哪個過程可表示為細胞周期?a+bb+cc+dabcd能力提升(1)分裂間期的主要特點: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生長;(2)分裂間期的主要作用: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3)與分裂間期活動有關的主要細胞器:核糖體、線粒體;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①變化: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②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細胞中DNA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核膜核仁染色質植物細胞為例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又適度的生長間期(初)間期(末)分裂間期三.有絲分裂復制一條染色質含一個DNA分子一條染色體含兩個DNA分子,由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組成三.有絲分裂①出現染色體②出現紡錘體③核膜核仁消失前:膜仁消失顯兩體(兩消兩現一散亂)紡錘絲染色體著絲點前期分裂期(前期)間期(間)核膜核仁染色質著絲點變化(特點)三.有絲分裂①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體的形態穩定、數目最清晰中:形定數清赤道齊前期中期(觀察染色體的最好時期)分裂期(中期)變化(特點)染色體數: 染色單體數: DNA數:488三.有絲分裂①著絲粒分裂成兩個,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②紡錘絲收縮,牽引著絲粒,兩套染色體均分兩極③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加倍;DNA數不變。中期后期后:粒裂數增均兩極分裂期(后期)變化(特點)染色體數: 染色單體數: DNA數:808三.有絲分裂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②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④細胞板擴展成細胞壁,形成兩個子細胞細胞板末:兩消兩現重建壁后期末期分裂期(末期)染色體數: 染色單體數: DNA數:80844三.有絲分裂1.核膜消失,核仁解體2.形成紡錘體3.染色質→染色體1.染色體形態最固定,數目最清晰2.染色體的著絲粒整齊排在赤道板上1.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變成兩條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2.染色體平均分配到細胞兩極1.染色體→染色質2.紡錘體消失3.核膜、核仁出現,形成兩個細胞核4.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圖中有絲分裂的正確順序是怎樣的?B→C→A→D練一練中期后期間期前期末期中心粒倍增中心粒發出星射線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四、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五、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絲分裂 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相同點 不同點 前期末期分裂過程基本相同;染色體變化規律相同:分裂間期完成染色體復制;分裂期實現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細胞兩極發出的紡錘絲形成紡錘體由兩組中心粒發出的星射線,形成紡錘體細胞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擴展形成細胞壁,細胞一分為二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六、有絲分裂中DNA和染色體、染色單體的變化規律時期 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DNA數目染色體染色單體2N4C2C4N02N2N4N2N4C4C4C4N4N002N4N4N2C4C注意:染色體數 = 著絲粒數 DNA數 = 臂條數染色體復制后才有染色單體,著絲粒分裂后又無染色單體七、相關曲線圖(完成探究案4、5)1、DNA數量變化曲線2、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3、染色單體的變化曲線4、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曲線間期04C2C前期中期后期末期1.DNA數目的變化規律變化原因?DNA復制變化原因?細胞分裂形成子細胞2C→4C→2C間期04N2N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規律變化原因?變化原因?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細胞分裂,形成子細胞2N→4N→2N間期04N2N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染色單體數目的變化規律變化原因?染色體復制變化原因?著絲粒分裂0→4N→0間期021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染色體變化原因?DNA復制變化原因?著絲粒分裂4.每條染色體上DNA數量的變化規律5.柱狀圖形式A→B表示間期的變化,B→C表示前期到中期的變化,C→D表示中期到后期的變化,D→E表示后期到末期的變化。無絲分裂1、過程3、特點無紡錘絲,染色體的出現先核縊裂,后質縊裂2、舉例蛙的紅細胞注意:無絲分裂過程中也有染色體的復制!!!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 實踐(1)在高等植物體內,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區細胞;(2)各個細胞的分裂是獨立進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3)通過在高倍鏡下觀察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就可以判斷這些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那個時期;(4)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著色;(一)實驗原理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于分裂狀態。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 實踐(二)方法步驟:1. 洋蔥根尖的培養2.裝片的制作:解離→漂洗→染色→制片3.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觀察:先低倍鏡后高倍鏡4.繪圖(中期)1.洋蔥根尖的培養實驗前3~4d,將洋蔥放在裝滿清水的廣口瓶上,底部接觸水面;裝置放在溫暖處;待根長約5 cm時取用;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 實踐(二)方法步驟:過程 方法 時間 目的解離 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洋蔥分生區有較多的細胞處于分裂期),剪取洋蔥根尖2~3mm,放入盛有鹽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溫下解離。 3~5 min 用藥液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漂洗 待根尖軟化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10 min 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染色 把根尖放入質量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 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能使染色體著色。制片 用鑷子將根尖取出來,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在按壓蓋玻片。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 實踐2.裝片的制作3.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觀察低倍鏡觀察,找到分生區細胞;高倍鏡觀察染色體的行為,先找中期圖像,再移動裝片找其余各時期圖像。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 實踐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高倍鏡低倍鏡觀察到的分生區細胞中,處于哪一時期的細胞最多?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時,首先要找到哪一時期的細胞進行觀察?中期間期觀察到的不同時期細胞數目的多少,反映出各時期時間的長度。每一時期的時間=總細胞周期×每一時期細胞數占總細胞數的比例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 實踐細胞周期 樣本1 樣本2 總數 某時期的細胞數/細胞總數分裂間期 43 48 91 88.3%分裂期 前期 3 2 5 4.9%中期 1 0 1 0.97%后期 2 1 3 2.9%末期 1 2 3 2.9%計數細胞總數 103 100%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必修1 分子與細胞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第1節 細胞的增殖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2.細胞核控制范圍(核質比)。細胞增殖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細胞周期(1)概念:指連續分裂的細胞(范圍),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2)兩個階段:分裂間期(90%--95%):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5%--10%):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點: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以下哪個過程可表示為細胞周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1.分裂間期特點: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2.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絲分裂中DNA和染色體、染色單體的變化規律1、DNA數目的變化規律(2C→4C→2C)2、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規律(2N→4N→2N)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不同點:植物細胞: 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動物細胞: 前期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末期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個階段。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有絲分裂的意義: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無絲分裂: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但是有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紅細胞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最后觀察:解離:鹽酸和酒精混合液(1:1),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細胞死亡,看不到動態。漂洗:清水,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染色: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能使染色體著色。制片:滴清水,弄碎,蓋上蓋玻片。拇指輕輕在按壓。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觀察:低倍鏡觀察,找到分生區細胞;高倍鏡觀察染色體的行為,先找中期圖像,再移動裝片找其余各時期圖像。(因為中期染色體形態最固定,數目最清晰)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 無絲分裂.mp4 6.1 根尖分生區有絲分裂.mp4 第六章 第一節 細胞的增殖 知識清單.docx 第六章 第一節 細胞的增殖 第1課時 課時練(含答案).docx 第六章 第一節 細胞的增殖 第2課時 課時練(含答案).docx 第六章 第一節 細胞的增殖 課件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