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拔高練高考模擬練 1.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文化事業費年增速超過10%,公共文化服務面向基層,均等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這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A.強調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心B.是人民群眾強烈獲得感的源泉C.揭示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D.蘊含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2.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大會一致通過了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此舉 ( )A.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B.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D.提升了共產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3.2020年11月,中國最后9個貧困縣實現貧困退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在全球貧困狀況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中國的脫貧攻堅成就( )A.解決了全球性貧困和沖突加劇問題B.表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現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成果D.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結構持續優化4.2018年以來,大陸支持臺胞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幫助臺商臺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截至2022年6月,41家臺資金融機構獲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53家臺企在大陸上市。這說明( )A.“一國兩制”在臺灣成功實踐B.兩岸融合發展逐步走深走實C.和平方式是統一必由之路D.“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落實5.下表摘錄了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部分重大主場外交活動,這些外交活動的舉辦反映了當今中國致力于( )時間 地點 外交活動2017年 北京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2018年 北京 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2019年 北京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A.主動與各國進行體育文化交流B.參與全球的治理和加強國際合作C.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D.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6.外交話語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新世紀新的外交話語,如“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和而不同”等。據此可知我國外交( )A.放棄了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戰國際局勢的影響明顯C.發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D.對于人類文明多樣性的尊重7.在當今時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既引入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中國治理觀,又著力解決經濟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損的不平衡發展問題。由此可知,中國智慧( )A.推動了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興起B.利于提升全球綜合治理能力C.致力于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的霸權主義政策8.2023年3月,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發表的《中國開始像全球大國那樣行事》一文中寫道:“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不愿涉足遠離本國的紛爭。不過,該國正在展現新的自信,準備將志同道合的國家吸引到自己一邊,并在全球事務上擁有更大發言權。”這說明我國( )A.對外交往開始轉向多邊化B.全球治理中處于主導地位C.經濟發展增強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實現睦鄰友好9.(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關于現代化目標的表述。時間 表述1953年 要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1964年 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1979年 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們姑且用個新詞,叫做“中國式現代化”……要在本世紀末達到(西方)20世紀7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實現四個現代化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困難些1987年 實現現代化的方向是“富強、民主、文明”,分別代表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現代化2007年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22年 我們所推進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據謝冰《建國以來黨對中國現代化目標認識的歷史演進》等整理提取材料信息,圍繞“現代化目標”這一主題,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達準確、邏輯清晰)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高考模擬練1.D 2.C 3.C 4.B 5.B 6.D 7.B 8.C1.D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八大以來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事業和文化服務上投入多、增效快,有利于人人參與文化創造、人人享受文化成果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文化共享發展,故選D項;強調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心說法錯誤,排除A項;經濟發展是人民群眾強烈獲得感的源泉而非文化事業,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文化事業的發展情況,沒有明確不同時期國內主要矛盾的具體改變情況,排除C項。2.C “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C項正確。3.C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這標志著我國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中國的脫貧攻堅成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成果,C項正確;“解決了”說法過于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脫貧攻堅,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現、國民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D兩項。4.B 根據材料可知,大陸支持臺胞臺企到大陸投資和進行其他商貿活動,有利于加強兩岸經濟聯系和合作,反映了兩岸融合發展逐步走深走實,B項正確。5.B 根據材料可知,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活動,加強國際合作,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體育”,排除A項;材料中涉及的外交活動,并非限于發展與“周邊國家”友好關系,排除C項;材料內容沒有體現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排除D項。6.D 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而不同”,即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故選D項;中國并沒有放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項;1991年冷戰已經結束,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聯合國無關,排除C項。7.B 根據材料可知,G20引入了中國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等,這有利于提升全球治理能力,B項正確;經濟區域集團化興起于二戰后,排除A項;“致力于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弊端”只是中國智慧的一部分,排除C項;“打破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8.C 由“不愿涉足遠離本國的紛爭”“在全球事務上擁有更大發言權”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事務,這是經濟發展增強了外交自信的結果,C項正確。9.答案 示例論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現代化目標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要求。(1分)闡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因此現代化目標重點突出工業化建設。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不斷深入,尤其是經歷了“大躍進”運動的教訓,中共中央更加注重國民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1964年中共中央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目標。(3分)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僵化,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中共中央對現代化的難度和時間重新進行了評估,適當降低了現代化的目標。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中共中央開始關注政治、文化方面的現代化,注重社會的均衡發展。(3分)進入2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環境問題逐漸突出。在此情況之下,現代化目標又增添了新內容,涵蓋了社會內部的和諧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3分)總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關于現代化目標的表述是不同的,體現了黨對現代化目標認識不斷深化的趨勢。(2分)(“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標準答案)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考查學生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圍繞“現代化目標”的主題來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的能力。首先,學生要閱讀材料,根據時間先后來分析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目標表述的變化,擬定一個論題,如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現代化目標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黨對現代化目標表述的逐步調整體現了對國情認識的深化、黨對現代化目標的不同表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征等。然后,結合所學從時代背景與黨的認識等角度分析不同時期對現代化目標的不同表述,注意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最后,總結升華。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