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 易錯點1 正確認識《天朝田畝制度》1.《天朝田畝制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是農民向封建統治全面宣戰的總綱領。這一評價主要是基于《天朝田畝制度》( )A.順應了近代化發展的時代要求B.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沖破了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D.與《資政新篇》主張異曲同工2.湖北鄂州市年過八旬的老人王華興向記者展示了其珍藏的3張太平天國土地稅單。一張為“春納執照”,另兩張為“秋納執照”,規定農民在春秋兩季交稅,并寫明了要交納的稅銀數量。日期是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土地稅單的出現反映了( )A.《天朝田畝制度》的革命性B.太平天國進行西征的正確性C.《資政新篇》頒布的必要性D.太平天國革命綱領的空想性易錯點2 正確認識洋務企業的性質3.輪船招商局每年結賬后,一般會將“各船生意盈虧、官商存欠各款、添置折舊各賬”,呈請北、南洋通商大臣查考,并咨送江、津兩海關備核,同時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東就近查覽,再登諸《申報》等,“供遠省有股諸公博采”。這一做法( )A.體現了現代經營管理理念B.受到義和團運動形勢的影響C.突破了“器物”層面局限D.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4.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欲從英國預購煉鐵機爐,有人提醒他先要確定煤、鐵質地才能配置合適的機爐,他不以為然。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后,購得大冶鐵礦,開始籌建漢陽鐵廠,由于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煉出合格鋼鐵。這可用于說明洋務企業( )A.缺乏資源與能源的支持B.沒有突破傳統生產方式C.資金來源完全依靠政府D.經營管理存在官僚作風易錯點3 辯證看待義和團運動5.維新人士容閎與友人論時局時說:“汝以為義和團為亂民乎 此中國之民氣也。民無氣則死,民有氣則動,動為生氣,從此中國可免瓜分之局……中國下層愚氓,民氣已動,將及于士大夫。”材料體現了容閎( )A.肯定義和團民眾反帝斗爭B.贊同義和團扶清滅洋口號C.認識到義和團民眾的愚昧D.揭示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6.義和團在揭帖中寫道:“只因鬼子鬧中原……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根據材料內容,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義和團反映先進生產力的要求B.義和團的斗爭矛頭指向封建主義C.義和團存在明顯的盲目排外行為D.義和團阻止了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錯練1.B 2.D 3.A 4.D 5.A 6.C1.B 根據所學可知,《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提出“有田同耕”口號,即平均分配土地,這種口號和綱領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故B項正確。近代化的內容是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思想理性化,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C項與《天朝田畝制度》不符,排除。本題易錯選D項,部分同學可能會認為《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所以認為兩者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其實二者差別很大,《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早期提出的革命綱領,反映了廣大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愿望,但是《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后期由洪仁玕所撰寫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排除D項。2.D 根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并沒有實施,農民并沒有獲得土地,因此“規定農民在春秋兩季交稅,并寫明了要交納的稅銀數量”的稅單只能是空想,農民沒有土地,無法納稅,故D正確。易錯分析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前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其有以下特點。一、革命性,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極大地調動農民反封建的積極性;二、空想性,首先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無法實現,其次作為小生產者,“均貧富,產品歸公”的思想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也無法實現;三、落后性,把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作為追求的目標,具有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落后性。3.A 據“同時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東就近查覽,再登諸《申報》等,‘供遠省有股諸公博采’”可知,輪船招商局采用了募股的經營方式籌措資金,保障股東的權益,體現了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故A項正確。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排除B項。洋務運動并未突破“器物”層面局限,排除C項。輪船招商局屬于洋務企業,故D項錯誤。4.D 張之洞的做法,體現了他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而且一意孤行,造成巨大損失,具有官僚陋習,故本題選D項。材料主旨不是缺乏能源,而是強調張之洞等洋務派官員的官僚作風,排除A項。洋務企業采用了機器生產,排除B項。漢陽鐵廠屬于民用企業,部分資金來自民間,故C項錯誤。易錯分析 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先后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兩者都屬于采用機器生產的近代企業,但前者采用官辦方式,產品主要是無償調撥給政府和軍隊使用。后者卻采用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等形式,采用雇傭的勞動生產方式,企業具有顯著的資本主義特征。5.A 根據材料“汝以為義和團為亂民乎……從此中國可免瓜分之局”可知,容閎肯定義和團民眾反帝斗爭,認為其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避免了中國被瓜分的結局,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義和團的口號,排除B項;材料對義和團持肯定態度,排除C項;材料認為義和團可免瓜分之局,未提及農民的局限性,排除D項。6.C 鐵路、電線、輪船在當時都屬于先進事物的代表,義和團揭帖中提到“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表明義和團將這些東西全部毀壞,這顯然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帶有明顯的盲目排外色彩,C正確;義和團不能正確認識近代物質文明,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排除A;義和團主張“扶清滅洋”,矛頭指向的是列強,排除B;義和團運動未能阻止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排除D。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