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拔高練高考真題練 考點1 列強侵華戰爭1.(2022全國甲,28)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可用于說明,進口貨值的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經濟的解體B.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C.促使傳統手工業的恢復D.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2.(2022北京,7)1898年,英國發出照會,要求清政府“確切保證不將揚子江(注:長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義讓予他國”。清政府答復稱:“查揚子江沿岸地方均屬中國要地,中國斷不讓予或租給他國?!边@意味著( )A.英國將長江流域辟為殖民地B.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C.“門戶開放”政策宣告失敗D.清政府成功維護了主權完整3.(2023湖南,7)1902年,順天鄉試借河南貢院舉行,山西鄉試則與陜西鄉試在西安合闈。這一罕見科考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辛丑條約》簽訂B.清政府財政危機嚴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D.新式學堂的廣泛建立考點2 救亡圖存的斗爭4.(2023湖北,7)下表是有關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的描述,對此解讀最準確的是( )來源 內容太平天 國方面 軀長大,面微圓而白,鼻高耳圓而小,其聲音響亮而沉重,笑時屋為之震,有極大之膂力與極敏捷之知覺清廷方面 身材魁碩,赤面高顴,有須,粗通文墨,素無賴,日事賭博;體質肥鈍,了無異人處民國前后 革命黨人 面長豐滿,紅須,手垂過膝;身干長大,富雄姿,豪邁博學,治《春秋》《漢書》A.不同史料對人物的記載不同B.不同的描述體現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場影響對人物的描述D.不同時期對人物描述有所側重5.(2022全國乙,28)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6.(2021全國甲,28)1861年,慈禧發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存政府?!庇纱丝芍? )A.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D.傳統的外交體制被拋棄高考模擬練 1.歷史學家徐中約在論及鴉片戰爭時認為,“比鴉片問題遠為深刻的是幾個概念的沖突:中國自稱天下宗主的角色與西方國家主權的觀念之間不兼容;中國的朝貢關系體制與西方的外交往來體制之間的沖突;以及中國農業社會的自給自足與英國工業經濟之間的對抗”。造成上述沖突的根源是 ( ) A.思想觀念方面的分歧B.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C.工業發展水平的差異D.國家治理措施的區別2.《海國圖志》中可以看到無須“師夷”即可“制夷”的言論,安南的札船、緬甸的木柵都是魏源用來說明土法“制夷”的生動事例。《瀛寰志略》中對外部知識的介紹更詳盡準確,對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評,但又使用著舊觀念。這反映出( )A.中體西用的初步實踐 B.社會轉型的矛盾心態C.朝廷政局的動蕩不安 D.列強侵略的不斷深化3.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創辦的安徽池州煤礦、山東峰縣煤礦和江蘇徐州利國驛煤鐵礦等企業,雖然都是由私人資本集股設立的,卻都拉上“官督商辦”的關系。此現象說明( )A.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B.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阻C.洋務運動刺激近代工業發展D.社會投資民族工業熱情高漲4.“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這一規定徹底改變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在華通商口岸設廠沒有條約根據的狀況,并根據“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國待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也都取得了在中國投資設廠的特權。這表明( )A.列強從此取得了在華片面最惠國待遇特權B.列強侵華走向聯合,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C.資本輸出成為列強這一時期主要侵略方式D.在通商口岸設廠一直是列強主要侵略方式5.1894年夏,中日關系惡化,朝廷選帥備戰?;聪祫憘鳛槭走x,李鴻章五次電請劉銘傳,終是“和局可成,病重不出”;朝廷次選湘系劉錦棠,但遭李鴻章拒絕;8月下旬朝廷任命淮系的葉志超為帥,諸將不服,旁觀者也感慨:“可笑之至!”據此可推知( )A.清朝國力的衰微B.派系之爭殃及國家安危C.李鴻章專權恣肆D.將帥矛盾埋下失敗隱患6.據《戊戌變法史》記載,百日維新在103天中,變法詔令多達110道,各衙門、各省、各州天天奉詔。不過,除湖南有些動作外,京官和各處督撫對新法的落實多停留在口頭上,所以事實上只形成了一場短命的“口水變法”。由此可知,這場變法( )A.遭到民眾的強烈抵制B.具有以點帶面的漸進性C.急于求成而無法落實D.沒有觸及舊的官僚體制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高考真題練1.D 2.B 3.A 4.C 5.C 6.A1.D 鴉片戰爭后,上海等成為通商口岸,西方列強希望通過通商口岸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西方的商品有頑強的抵抗力,以致上海進口貨值在1846—1854年總體呈下降趨勢,這不符合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市場的初衷,也就為列強進一步侵華提供了借口,故選D項;鴉片戰爭后,隨著洋貨涌入,我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上海進口貨值的下降并沒有阻止自然經濟的解體,排除A項;上海進口貨值的下降并不是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的原因,排除B項;鴉片戰爭后,大量洋貨涌入導致我國很多傳統手工業者破產,排除C項。2.B 據材料“中國斷不讓予或租給他國”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防止其他列強染指長江流域,英國發出照會,清政府的答復實際上承認長江流域為英國的勢力范圍,故選B項。近代中國并未淪為殖民地,排除A項?!伴T戶開放”政策指1899年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俺晒Α闭f法錯誤,排除D項。3.A 本題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材料時間是“1902年”,地點“順天”“山西”,據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禁止華北科舉考試五年,因此出現材料中罕見的科考現象,故答案選A。4.C 太平天國運動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等迎合了農民階級的需要,故太平天國方面對洪秀全做出了較高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清政府,其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故清政府對洪秀全形象的描述相對較差;而民國前后革命派認為,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把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里救出來,而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為后來的革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故革命黨人對洪秀全的評價基本是肯定的。由此可知,不同立場影響對人物的描述,C項正確。5.C 根據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可知陳寶箴主張變法改革,但其又要求銷毀《孔子改制考》,原因是陳寶箴意識到“康學”盛行會導致“民權平等之說熾矣”,這樣變法改革可能會遭到頑固派更激烈的反對,故陳寶箴的做法客觀上有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選C項。陳寶箴是主張變法改革的,銷毀《孔子改制考》并不能推動新舊勢力合流,A項排除;推行變法已經突破“中體西用”的束縛,B項排除;陳寶箴支持維新變法運動,所以其意并不是否定變法理論基礎,D項排除。6.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861年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處置政敵時的要求有利于得到列強的支持,得以“借師助剿”,英國支持清政府是為了維護其在華既得利益,說明中外反動勢力有意勾結,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故A項正確;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故B項錯誤;題干未涉及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故C項錯誤;“被拋棄”表述錯誤,故D項錯誤。高考模擬練1.B 2.B 3.B 4.C 5.B 6.C1.B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造成材料中所述沖突的根源是先進的資本主義與落后的封建主義的差異,即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B項正確。2.B 據材料可知,中國人對西方的態度褒貶不一,體現出當時社會人們的矛盾心理,故B項正確。中體西用的初步實踐是洋務運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朝廷政局的態勢,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列強侵略不斷深化,排除D項。3.B 據材料“雖然都是由私人資本集股設立的,卻都拉上‘官督商辦’的關系”可知,近代中國私人資本集股建立的公司,還得依靠“官督商辦”的關系,才能減少阻力,說明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阻,B項正確;甲午戰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排除A項;材料說明的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阻力,并不是洋務運動的作用,排除C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熱情高漲”,排除D項。4.C 據材料“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可知,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相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資本輸出成為列強這一時期主要侵略方式,C項正確;列強在《南京條約》的附件中,已經取得片面最惠國待遇,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列強走向聯合,排除B項;“一直”表述錯誤,甲午戰前,以商品輸出為主,排除D項。5.B 在當時軍隊統帥人選問題上,李鴻章極力舉薦淮系人員,拒絕任用湘系人員,而葉志超又為諸將所不服,據此可以推知,當時存在嚴重派系之爭,故B項正確。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袄铠櫿聦唷痹诓牧现袥]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主旨不是將帥之間的矛盾糾紛,排除D項。6.C 根據“各衙門、各省、各州天天奉詔”“京官和各處督撫對新法的落實多停留在口頭上”可知,戊戌變法貪大求全,急于求成,且少有貫徹,是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民眾對變法措施的抵制,排除A項;湖南響應變法并不等于湖南是變法重要試點地區,無法體現以點帶面的漸進性,排除B項;變法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沒有觸及舊的官僚體制的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