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1 正確認識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設1.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法制建設的總任務是通過立法建立國家政權組織,司法機關的重要任務是開展鎮壓反革命的斗爭,以維護政權和社會秩序。1953年開始,法制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推進社會主義改造和保障經濟建設。這些舉措說明( ) A.我國法制建設開始走向制度化B.法制建設服務于國家的中心工作C.依法治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法制的完善易錯點2 正確理解“一邊倒”與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2.毛澤東同志于1949年6月30日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寫道:“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成立初期的新中國( )A.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奉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外交方針C.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D.不承認舊的外交關系3.1949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到:“可使我們在外交上立于主動地位,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縛。在原則上,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的。”這體現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是( )A.“一邊倒” B.獨立自主和平外交C.“另起爐灶”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易錯點3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持續探索歷程4.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規定,把公糧、庫存物資和公營企業的利潤一律收歸國庫,由中央統一掌握;開支也由中央統一規定標準,不準擅自額外開支。此外,還規定國營貿易的物資由中央貿易部統一調用,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現金除留少量供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人民銀行。這一做法在當時( )A.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B.加速了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C.保障了工業化順利實現D.促成了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5.陳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國營和集團為主,個體為補充;按計劃生產為主,市場生產為補充;國家市場為主,自由市場為補充”的設想。毛澤東在1956年12月同工商界代表談話時說:“國家投資有困難,社會有需要,私人可以開廠。”這反映出黨和國家( )A.確立了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措施B.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思考與探索C.充分認識了國情和社會主義內涵D.大力支持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易錯點4 正確看待中美關系的演變6.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勢的發展使美國不得不對其全球戰略作出重大調整。基辛格曾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向中國靠攏……以造成一種全球的力量平衡……這樣的平衡可以確保……在主要大國之間保持穩定,甚至最終實現合作。”基于這一戰略調整( )A.美國加緊了拼湊遏制蘇聯的新同盟B.中國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美國努力推動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D.中國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活動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錯練1.B 2.C 3.B 4.A 5.B 6.C1.B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主要任務是建政立制,鞏固政權,所以當時的法制建設是為上述任務服務的;1952年底,我國政權建設和鞏固任務基本完成,這一時期國家的主要任務是向社會主義過渡,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所以法制建設的任務也發生了變化,以適應上述需要,故選B項。材料體現的是我國的法制建設與國家建設密切相關,并不是走向制度化,排除A項;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國”正式確立為國家的基本方略,且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才開始,而我國的法制在當時尚未完善,排除D項。2.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邊倒”指的是新中國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C正確;A與材料無關,排除;“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不急于取得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承認,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舊的外交關系,排除D。3.B 據材料“可使我們在外交上立于主動地位……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的”可知,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強調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堅決捍衛國家獨立與解放,體現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是獨立自主和平外交,B項正確;“一邊倒”外交方針體現的是新中國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項;“另起爐灶”外交方針指不承認國民黨時期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提出的,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易錯分析 “一邊倒”與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新中國總的外交方針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一邊倒”與“獨立自主”看似矛盾,但是并不矛盾,“一邊倒”指國際戰略態勢上的“一邊倒”,絕不意味著處處事事都依從別國,跟著別國的指揮棒轉,更不是去作附屬國。恰恰相反,它是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為前提的。毛澤東在提出“一邊倒”方針的前后,還提出“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4.A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規定公糧、庫存物資和公營企業的利潤等“由中央統一掌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央統一財經,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利于經濟的恢復,故選A項。5.B 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和陳云二人都認為在發展國營經濟的同時,以自由市場、私人開廠為補充,說明他們未完全否定非公有制經濟,認為非公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補充,反映出當時黨和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思考與探索,B項正確;當時國家采用計劃經濟體制,并未確立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措施,排除A項;本題易錯選C項,材料中雖提到了“個體”“市場為補充”,但這只是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探索,結合所學可知在1959—1961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此時黨和國家還未充分認識國情和社會主義內涵,排除C項;材料中二人僅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補充,而非大力支持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排除D項。6.C 據材料“我們向中國靠攏……以造成一種全球的力量平衡……這樣的平衡可以確保……在主要大國之間保持穩定,甚至最終實現合作”并結合所學可知,基于這一戰略調整,美國主動向中國示好并努力推動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故選C項。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