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資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測試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為修復礦藏開采對土壤、植被等造成的毀壞,采用生態工程技術對礦區開展生態修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修復首先要對土壤進行改良,為植物生長提供條件B.修復應遵循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因地制宜配置物種C.修復后,植物多樣性提升,豐富了動物棲息環境,促進了群落演替D.修復后,生物群落能實現自我更新和維持,體現了生態工程整體原理2.南海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是南海區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對該濕地進行生態修復時,選擇適應當地環境的生物成分并合理布施,同時考慮自然規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力,在A區主要種植挺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B區主要種植陸生草本植物,C區主要種植灌木,D區主要種植喬木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D區比,A區域植物和動物的水平結構的分層現象更復雜B.建立南海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屬于易地保護,可保護生物多樣性C.該濕地不同區域的修復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協調、整體等原理D.要研究濕地公園中白鷺的生態位,需研究其年齡結構、出生率和死亡率3.鸚鵡熱又稱鳥熱,其病原體為鸚鵡熱衣原體(屬于具有細胞壁的原核生物),主要寄生在多種鳥類細胞中,偶爾由帶菌動物傳染給人。下列關于衣原體和其宿主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衣原體和鳥類的遺傳物質中都含有脫氧核糖B.衣原體、人體、鳥類細胞的rRNA合成都與核仁有關C.衣原體和人體生命系統的邊界分別為細胞壁和細胞膜D.衣原體和人體細胞的生物膜系統中不同膜之間可相互轉化4.鮮棗烘干后即為中藥干棗,干棗富含葡萄糖、維生素、鐵、鉀和蛋白質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糖尿病患者不適合大量食用干棗B.鮮棗在烘干過程中損失的主要是自由水C.干棗中的蛋白質變性后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D.適量食用干棗有助于合成血紅蛋白,緩解某些貧血癥狀5.為研究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某學習小組將長勢相同的若干小麥幼苗均分成甲、乙兩組,甲組小麥使用一定量的蒸餾水培養,乙組小麥使用等量且濃度適宜的無機鹽溶液培養,一段時間后,乙組小麥長勢比甲組更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結果說明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B.小麥幼苗吸收的無機鹽在細胞中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C.小麥幼苗細胞合成葉綠素、核苷酸等物質時都需要磷酸鹽D.若提高乙組無機鹽溶液的濃度,則其小麥長勢可能不如甲組6.某同學為探究去除淀粉后的馬鈴薯提取液中是否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轉化成淀粉的酶,進行了如下實驗設計,并選用適當試劑進行檢測。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有( )試管 磷酸葡萄糖溶液/mL 蒸餾水/mL 去除淀粉的馬鈴薯提取液/mL 煮沸后的去除淀粉的馬鈴薯提取液/mL1 1 12 1 13 1 1A.實驗前可用碘液檢測馬鈴薯提取液中的淀粉是否完全去除,以保證實驗結果準確B.若用碘液檢測,只有試管2出現藍色,則說明提取液中含有該酶C.若用斐林試劑檢測,3支試管均出現磚紅色沉淀,則說明提取液中無該酶D.高溫使試管3中的酶失活,檢測結果可進一步說明馬鈴薯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該酶7.菊花通過調節細胞膜和類囊體膜上兩種脂肪酸的相對含量來適應低溫,圖1和圖2表示在不同溫度下菊花葉片細胞膜、類囊體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圖3表示低溫處理下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的表達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4℃條件下,細胞膜和類囊體膜上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B.可以通過抑制脂肪酸去飽和酶的活性來提高菊花的抗寒能力C.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對類囊體膜脂肪酸不飽和程度的調控更顯著D.菊花抗寒能力與不飽和脂肪酸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的特性有關8.下列關于真核細胞內細胞結構中的酶和化學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爾基體膜上分布有相應的酶,可對分泌蛋白進行合成加工B.核糖體中有相應的酶,可將氨基酸結合到特定tRNA的3'端C.線粒體內含有多種酶,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D.細胞膜上的ATP水解酶,有助于載體蛋白空間結構的改變9.酵母菌液泡中含有CPY 和API等多種水解酶。有些進入液泡的蛋白質要經內質網切除信號肽,高爾基體中添加糖鏈,進入液泡再切除部分肽段后才能成熟。為研究CPY和API是否經上述途徑進入液泡,研究人員利用衣霉素和溫度敏感型酵母菌突變體分別進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酵母菌液泡與溶酶體的作用類似B.在衣霉素作用下 CPY 分子量相對減少C.只有 API 需要經上述途徑進入液泡D.API和CPY 在成熟過程中均需切除部分肽段10.尼氏體和神經原纖維是神經元的特征性結構,尼氏體由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構成,神經原纖維由微管蛋白、神經絲蛋白等蛋白質纖維構成。當神經元損傷時能引起尼氏體減少乃至消失,在損傷得到恢復后,尼氏體的數量可以恢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尼氏體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質,神經遞質均在尼氏體合成后儲存在突觸小泡中B.尼氏體數量與神經元的功能有關,可通過尼氏體數量來判斷神經元的功能狀態C.推測神經原纖維能構成神經元的細胞骨架,具有參與細胞內物質運輸的功能D.神經絲蛋白空間結構的特異性根本上由脫氧核糖核酸中的堿基排列順序決定11.下圖為細胞核結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在人體多數細胞內以染色體狀態存在B.②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形態保持不變C.③與細胞膜成分不完全相同但都具有選擇透過性D.細胞核只需從細胞質獲得蛋白質即可執行正常功能12.某大型釀造廠致力于通過發酵工程生產高品質的醬油。在不斷優化生產工藝的過程中,下列關于發酵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篩選初始生產菌種時,公司采用傳統雜交育種的方式,期望培育出高產菌種,這種方式能精準地將優良性狀集中于一體B.該釀造廠利用發酵工程生產的單細胞蛋白,是從微生物細胞中提取出來用于提升醬油風味的蛋白質C.工廠發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代謝產物的形成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攪拌速度對其毫無影響D.在發酵過程中,工廠技術人員時刻關注并嚴格控制溫度、pH、溶解氧等條件,因為它們會極大地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13.紅豆杉的次生產物紫杉醇(由核基因控制合成)是一種高效抗癌藥物,但紅豆杉具有生長緩慢、自然繁殖率低的特點。不對稱體細胞雜交是指利用射線破壞供體細胞的部分染色質,與未經射線照射的受體細胞融合,所得融合細胞含受體全部遺傳物質及供體部分染色質。研究人員嘗試運用不對稱體細胞雜交技術將紅豆杉(供體)與柴胡(受體)進行融合,培育能產生紫杉醇的柴胡,過程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注:X射線處理能隨機破壞染色體結構,使細胞不再持續分裂;碘乙酰胺處理使細胞質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細胞分裂。A.圖中②過程需要用纖維素酶、果膠酶處理B.圖中I、Ⅱ處理分別為碘乙酰胺、X射線C.只有異源融合的原生質體才會進行持續分裂D.④過程篩選到的雜種植株能快速高效產生紫杉醇14.人 A 組輪狀病毒是 5 歲以下嬰幼兒急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為了對該病毒進行快速診斷,科研人員通過下列流程制備出能與該病毒的 VP6 蛋白特異性結合的單克隆抗體(VP6K)。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與用高純度的 VP6 蛋白相比,①過程用輪狀病毒可產生更多分泌 VP6K 的 B 淋巴細胞B.②過程可通過用胰蛋白酶、膠原蛋白酶等處理剪碎的脾臟組織來分離 B 淋巴細胞C.③過程可用滅活病毒誘導融合,④過程篩選出的融合細胞均能無限增殖且能產生 VP6KD.⑤過程中每個孔盡量接種多個細胞,可將⑥過程篩選出的細胞注入小鼠血液來產生大量 VP6K15.滋養層細胞(TE)置換技術是將受精卵中來源于囊胚的內細胞團(ICM)去除,得到一個沒有ICM的空TE,再將來自核移植胚胎的ICM注入這個TE空腔,得到重構胚胎(TE置換胚胎)。某團隊以恒河猴的胎猴成纖維細胞為核供體進行體細胞核移植后進行TE置換,再將TE置換胚胎移植到同期發情的受體恒河猴體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E置換胚胎移植后得到的恒河猴的染色體組成與供體體細胞完全相同B.核移植時若卵母細胞去核不完全,會導致克隆胚胎染色體異常從而發育異常C.TE置換胚胎移植前需用促性腺激素處理受體恒河猴,以促進同期發情D.對TE置換胚胎的滋養層細胞做DNA分析進行性別鑒定,結果無參考價值二、解答題16.泛素是一類由單條肽鏈組成的小分子蛋白質,其單肽鏈包含 76個氨基酸,泛素主要負責標記細胞中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質。被泛素標記的錯誤折疊的蛋白質或損傷的細胞器可被溶酶體降解,其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組成泛素的氨基酸通過 個肽鍵相連接。(2)由圖可知,損傷的線粒體、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可被泛素標記,進而被 識別,形成復合物后介導內質網出芽形成吞噬泡。(3)線粒體中的核酸在溶酶體中初步水解的產物是 ,徹底水解的產物一共有 種有機物。(4)溶酶體能夠降解損傷的線粒體的原因是 。溶酶體除了圖示功能外,還具有 等功能。17.我國研究人員培育出了細胞核移植靈長類動物——食蟹猴,流程如圖甲所示,①~②表示過程。研究發現向融合細胞中注入酶X的mRNA后,能顯著提高融合細胞發育成囊胚的成功率,這與染色體組蛋白動態可逆地被修飾酶所改變,調控了相關基因的表達有關,過程如圖乙所示。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在動物體細胞核移植中,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核移植非常的困難,一方面是由于 ,導致胚胎發育率低;另一方面是對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進行操作的技術尚不完善。(2)圖甲過程①在原代培養時,細胞分裂生長到表面相互接觸就會停止分裂增殖,這種現象叫 ,進行傳代培養時制備細胞懸液的操作是 。過程②中供體核進入卵母細胞形成重構胚,可用 (填出兩種)的方法使其激活,完成細胞分裂和發育的進程。(3)圖甲中向融合細胞中注入酶X的mRNA有利于相關基因恢復表達,從而提高實驗成功率,據圖乙分析,酶X可能是 。18.RNA干擾技術是指將的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生物并在受體生物體內合成出相應的RNA片段,與特定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特定基因在生物體中表達的一種技術。馬鈴薯褐變會影響其品質,St32基因是引起馬鈴薯褐變的關鍵基因,研究人員利用RNA干擾技術獲得了抗褐變能力強的轉基因馬鈴薯。(1)根據題干信息可推測,RNA干擾技術的原理是抑制了基因的 過程。(2)圖1為從馬鈴薯植株細胞中提取到的目的基因,圖2為已初步改造的Ti質粒。研究人員將通過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馬鈴薯植株細胞以獲得抗褐變的轉基因馬鈴薯。圖2中的啟動子1應來源于 (填“農桿菌”或“馬鈴薯”),啟動子的作用是 。(3)BamHⅠ、SmaⅠ、XhoⅠ三種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均不相同。根據以上信息,為獲得了抗褐變能力強的轉基因馬鈴薯,圖1提取的目的基因A、B兩端要分別添加 的限制酶識別序列。(4)研究人員通過Ti質粒在轉基因馬鈴薯中引入了外源基因清除系統,利用特定條件激活F基因表達產生F酶來識別并切割F位點,將插入兩個F位點間的外源基因全部刪除。①為檢測F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研究人員設計了與F基因模板鏈結合的引物P和與非模板鏈結合的引物N,通過PCR進行基因檢測,引物P和引物N分別對應圖3中的 (填字母)。②根據圖2及以上信息,為保證轉基因食品安全,上述轉基因馬鈴薯在食用前應進行 處理,原因是 。三、實驗題19.滾管培養法是分離厭氧微生物的常用方法,其過程為:先將樣品稀釋液注入盛有 50℃左右培養基的密封試管中,然后將試管平放于盛有冰塊的盤中迅速滾動,帶菌的培養基會在試管內壁凝固成薄層,培養一段時間后即可獲得單菌落。研究小組按照如圖所示流程分離反芻動物瘤胃中的纖維素分解菌。回答下列問題:(1)Ⅰ過程所用培養基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凝固劑。為了篩選可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在配制Ⅱ過程所用培養基時,應注意 (從培養基成分角度分析)。(2)實驗中所用到的培養皿、試管和培養基等均需要進行滅菌處理。培養基不能使用干熱滅菌法滅菌的原因有 (答兩點)。(3)為分析該動物瘤胃中纖維素分解菌的數量,研究小組在 4 個平板上,利用 法各接種稀釋倍數為 103的上述純培養菌液樣品 0.1mL,在 (填“有氧”或“無氧”)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 48、50、54、56,則每升原菌液樣品中纖維素分解菌的數量為 個。20.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科研人員從珙桐葉中分離出了具有抗腫瘤功效的次生代謝物——槲皮素。野生珙桐資源有限,下圖是通過植物細胞工程等技術手段進行珙桐的擴大培養,其中序號代表相應的處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通過過程①②③獲得植株乙,說明了 ,啟動過程②的關鍵激素是 。(2)過程③為 ,過程④得到的誘變體需要經過篩選才能培育成所需新品種,原因是 。(3)進行過程⑤時,使用蝸牛消化液也能制備得到原生質體,原因是 。使用的PEG 作用是 。(4)通過過程⑥可以獲得大量的槲皮素,則過程⑥是指 過程。相比于直接從珙桐提取槲皮素,利用過程⑥的優勢除產量更高外,還有 (答兩點)。參考答案1.D2.C3.A4.C5.C6.C7.B8.D9.C10.A11.C12.D13.B14.B15.C16.(1)75(2)自噬受體(3) 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7(4) 溶酶體中含有分解線粒體結構成分相關的水解酶 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17.(1)供體細胞的細胞核在去核卵母細胞中不能完全恢復其分化前的功能狀態(2) 接觸抑制 重新用胰蛋白酶等處理,使之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再用離心法收集,之后再將收集的細胞制成細胞懸液,分瓶培養 電刺激、Ca2+載體、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劑等(3)組蛋白乙酰化酶或組蛋白去甲基化酶18.(1)翻譯(2) 馬鈴薯 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位點,驅動基因轉錄(產生RNA)(3)SmaⅠ、BamHⅠ(4) b、c 冷藏(冷/低溫) 冷藏處理可以誘導啟動子2驅動F基因表達,產生F酶特異性識別和切割F位點,將外源基因刪除19.(1) 需要 以纖維素作為唯一的碳源(2)①干熱滅菌法會使培養基中的水分蒸發②干熱滅菌溫度過高導致培養基營養成分被破壞(3) 稀釋涂布平板 無氧 5.2×10820.(1) 已分化細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2) 再分化 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3) 蝸牛消化液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誘導原生質體融合(4) 植物細胞培養 生產周期短、不受季節和氣候影響、不會破壞植物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