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 知識梳理課件+分層練習-《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 知識梳理課件+分層練習-《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簡介

(共14張PPT)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
1.日本侵華背景
(1)侵華是日本的既定國策:1927年,東方會議制定了侵略中國的總方針。
(2)轉嫁經濟危機: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對日本打擊嚴重,日本統治集團為緩和
國內矛盾,擺脫困境,急于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3)國際局勢:國際社會綏靖之風盛行。
(4)戰爭準備: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國東北的殖民機構加緊進行武裝侵略的部署。
(5)其他:中國內戰不斷。
必備知識 清單破
知識點 1
局部抗戰
2.日本侵華歷程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開始。次日晨,日軍占領沈陽。隨后,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占據整個東北。
(2)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得到
全國民眾的積極支援。
(3)偽滿洲國的建立: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在吉林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4)長城抗戰:1933年,日軍由東北向長城沿線進犯,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
(5)華北事變: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三省以后,又將侵略矛頭指向華北,逼迫國民政府簽署了一
系列協定,實際上控制了熱河、河北、察哈爾三省,進而又加緊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日
本蓄意制造的這一連串事件,總稱“華北事變”。
3.中國各界回應
(1)國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以主要力量“圍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對日本侵略
實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幻想依賴國際聯盟迫使日本撤兵。
(2)東北人民: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民眾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由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東北人
民革命軍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戰。
(3)中國共產黨:1935年8月,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統一了黨內思想。
(4)北平學生:1935年12月9日,為反對“華北自治運動”,北平學生舉行大規模游行示威,即一二·
九運動。這一運動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救國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
的新覺醒,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
(5)國民黨內部——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反復勸說蔣介石應以國家和民
族大義為重、容納抗日主張的努力失敗后,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中
共中央派周恩來為代表,與張學良、楊虎城一起,同國民政府代表舉行談判,經過各方努力,蔣
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從
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
1.日本擴大侵華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盧溝橋,中國守軍奮起還擊,全國抗戰由此開始。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2)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表了準備抗戰的講話。
(3)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洛川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形成。
(4)紅軍主力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紅軍游
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
知識點2
全國抗戰的開始
(5)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國共產黨推動下,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
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在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中發揮
了巨大作用。
1.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后,進行了持續六周的燒殺劫掠,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
武器的士兵30萬人以上。
2.日本的殖民統治
(1)政治控制:實行“以華制華”方針,在占領區扶植傀儡政權。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
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并簽訂大量賣國協定。
(2)經濟掠奪:實行“以戰養戰”,對占領區大肆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壟斷淪陷區工礦、金
融、交通業;將糧食規定為軍用物資,實行“糧食統制”,強行“征購”和“配給”,造成普遍
的饑饉和死亡;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
知識點3
日軍的侵華暴行
(3)軍事掃蕩:日軍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實施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1941年至1942年,
日軍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
3.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戰時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和
無差別轟炸。
4.踐踏國際公法:實施細菌戰,殘殺中國軍民。
5.強征隨軍性奴隸:推行“慰安婦”制度,約20萬中國女性遭受蹂躪。這是日本侵略者違反人
道主義、違反國際法則的政府犯罪行為。
關鍵能力 定點破
定點
全民族抗戰的具體表現及作用
材料 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主要政治力量暫時超越了黨派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分歧,將實現
民族復興與打敗日本侵略者相聯系。為此中國共產黨要求“各地組織及同志應以無限的熱
忱及毅力”,“求得迅速組織統一戰線,擴大救亡運動”,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國
民黨在政治層面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團結抗日的政策。……1938年10月,黃炎培等
反對投降主義言論,號召“堅決抗戰,決不屈服,共守弗渝”。
——摘編自王鳳青《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
1.表現
(1)旗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地域:真正的全國戰爭,前線軍民英勇抗日,后方積極支援前線。
(3)參戰:全國工農兵學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
海外僑胞共同參加。
(4)黨派團結:全國各黨派均以民族存亡為重,結束分裂對抗,求同存異,在抗日的基礎上團結一
致,集中力量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
(5)合作:全國軍隊,包括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主力軍和游擊隊以及各類地方武裝,一致抗
日,形成了既統一又獨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使抗日戰爭有了雄厚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2.作用
(1)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在客觀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為
共同目標,結成統一戰線,最終取得勝利。
(2)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壯大。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抗日力量發展壯大,堅持以斗爭
求團結,抗日愛國人士要求和中國共產黨合作。
(3)為后來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和政權建設等提供了經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
戰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經驗,“三三制”等措施也為以后多黨合作提供了歷史借
鑒。
典例 中共中央在某一時期發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規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
線政權的選舉政策:“凡滿十八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男女、信
仰、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抗日統一戰線政權的產生,應經過人民選舉,其
組織形式,應是民主集中制。”該政策(  )
A.推動土地革命運動的不斷發展
B.是中共自主進行民主政治建設的開始
C.有利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迅速提高了人民大眾的政治覺悟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的選舉政策和組織形式,是以抗日為前提,維護各
個抗日階層的利益,有利于團結抗日力量,故選C項;材料時間是抗日戰爭時期,與土地革命無
關,排除A項;中共自主進行民主政治建設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排除B項;D項夸大了該政策的影
響,排除。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
基礎過關練               
題組一 局部抗戰
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主持召開制定侵略中國總方針的東方會議,確立了“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區,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方針。之后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不斷策劃占領東北。由此可知(  )
A.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具有必然性
B.經濟危機促使日本侵華
C.中國內戰為日本侵華提供了機會
D.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2.下圖是遼寧省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這是一個“臺歷”式石碑。主體正面布滿了炮彈的彈坑和骷髏,代表并紀念當時去世的人們。九一八事變(  )
A.標志中國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B.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C.標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開始
D.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3.以下對圖中所示歷史事件的解讀,正確的是(  )
A.“孤軍”是指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
B.該事件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C.該戰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D.此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
4.“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國民黨政府監獄中所有的因共產主義或左派活動而被拘禁的人都釋放了,其他逃亡到國外的人也回國為民族事業而聽從分配。”與這一場景直接相關的是(  )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皖南事變
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會議。毛澤東根據會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指出“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這一報告(  )
A.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B.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C.消除了國共兩黨的階級對立
D.嚴厲控訴了日本侵略者的惡行
6.下面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則通電的部分內容。該通電(  )
西北軍民一致主張如下: (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二)停止一切內戰; (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 …… ——《張學良、楊虎城通電》 (1936年12月12日)
A.表明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
B.反映了廣大軍民團結抗戰的愿望
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D.說明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
題組二 全國抗戰的開始
7.1936年,日本《用兵綱領》表示,以中國為敵時,“初期的目標是,占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護帝國權益和日本僑民”。為此,日本發動了(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華北事變   D.盧溝橋事變
8.(2022北京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這標志著(  )
A.中國局部抗戰由此開始
B.西安事變最終得到和平解決
C.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9.下圖中這一機構建立的主要背景是(  )
A.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C.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題組三 日軍的侵華暴行
10.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
A.牢記血海深仇,勿忘民族恥辱
B.抨擊右翼勢力,反對篡改歷史
C.以史為鑒,科學發展
D.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11.下圖是侵華日軍731部隊鍋爐房遺址,它原是一座約三層樓高的鋼混大型建筑。日軍曾以活人試驗和活人解剖等滅絕人性的手段在此殺害中國人、朝鮮人以及盟軍戰俘。該遺址位于(  )
A.廣州   B.哈爾濱
C.上海   D.漢口
12.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1939年9月,日本扶植的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在張家口成立;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這表明日本侵略者推行(  )
A.“以戰養戰”的政策    B.“以華制華”的方針
C.“治安強化運動”    D.“三光”政策
13.日軍侵華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殺與慘案(如南京大屠殺),有放火與轟炸(如重慶大轟炸),有細菌毒氣戰(如“731部隊”)等。這表明(  )
A.局部侵華階段日軍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認在華所犯罪行
C.十四年抗戰成為學術界共識
D.日軍侵華罪行累累,不容忘記
能力提升練
題組一 局部抗戰
1.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處于抗日前線的東北廣大人民和一部分愛國軍隊,沖破國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開了英勇的斗爭。遼寧沈陽、撫順等地工人紛紛舉行罷工,反抗日本侵略軍。廣大農民組織大刀會、紅槍會等各種防衛型組織,手執自制武器進行抗日斗爭。1935年中共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一二·九運動宣傳了這一主張,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材料表明(  )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B.正面戰場是抗日主力
C.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出現
D.合作抗日是時代潮流
2.下表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權建設演變表。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時間 政權建設
1931年 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935年 瓦窯堡會議決議改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1936年 在《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
1937年 宣布取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名稱
1940年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提出了抗日根據地政權的“三三制”原則
A.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
B.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成功開辟
C.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
D.中共政權建設逐漸走向成熟
題組二 全國抗戰的開始
3.七七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軍的侵略”。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洛川會議,決定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運動。這些舉措(  )
A.粉碎日本速戰速決計劃
B.壯大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力量
C.踐行了團結抗戰的路線
D.適應了相持階段的抗戰需要
4.據下列材料可以推斷,國民政府(  )
1937年2月,蔣介石制定《本年政策》,提出“妥協內外各方,專力對倭”,同時更前所未有地提出“開放黨禁”“開放政黨政治”等內容。
1937年12月21日蔣介石日記云:“與共黨代表談組織事,此時對共黨應放寬,使之盡其所能也。”
A.竭力維護全民族抗戰局面B.聯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
C.力圖削弱中共的政治實力D.與中共爭奪抗戰領導權
題組三 日軍的侵華暴行
5.下面是一位中國畫家于20世紀30年代在《扶輪日報》上發表的漫畫。該漫畫旨在(  )
A.諷刺日本對其侵略行徑的美化
B.沉重打擊日本的殖民統治秩序
C.揭露國統區內推行的奴化教育
D.激發國人民族意識和反抗意識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基礎過關練
1.A 2.A 3.A 4.B 5.B 6.B 7.D
8.D 9.C 10.D 11.B 12.B 13.D
1.A 由材料中日本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侵略中國的方針和日本關東軍策劃占領東北可知,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是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具有必然性,A項正確;經濟危機和中國內戰都是日本侵華的影響因素,但材料未提及,排除B、C兩項;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于1937年七七事變,排除D項。
2.A 據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也是中國十四年抗戰的開始,A項正確;1939年9月,德國以“閃擊戰”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排除B項;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的標志是1937年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排除C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標志是《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排除D項。
3.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抵抗日軍侵略,A項正確;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排除B項;C、D兩項均與該事件無關,排除。
4.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華北事變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民眾的抗日民族意識增強,B項正確。
5.B 由“黨的任務就是把……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可知,這一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是團結社會各階層力量,形成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這有利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B項正確。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排除A項;“消除”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僅體現毛澤東指出了黨的任務,未體現對日本惡行的控訴,排除D項。
6.B 根據材料中的時間可知,這是西安事變時發出的通電。“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釋放……愛國領袖”說明西安事變有爭取抗戰的目的,這封通電反映了廣大軍民團結抗戰的愿望,B項正確;該通電并不能表明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排除A項;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排除C項;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的標志是1928年底東北易幟,排除D項。
7.D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盧溝橋事變是全國抗戰爆發的標志,且盧溝橋位于華北地區,D項正確;九一八事變發生在東北地區,且發生于1931年,排除A項;一·二八事變發生于1932年1月28日,排除B項;華北事變發生于1935年,排除C項。
8.D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37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國共兩黨正式合作,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D項正確;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排除A項;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排除B項;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召開擴大會議,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全面抗戰路線,排除C項。
9.C 據材料“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可知,此時為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合作抗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因此主要背景是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C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革命統一戰線形成,時間不符,排除A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在1936年,1937年紅軍主力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時間不符,排除B項;1942年初,英、美、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
10.D 據材料“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等信息可得出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勿忘歷史,珍愛和平,D項正確。
11.B 據所學可知,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哈爾濱平房鎮以活人試驗和活人解剖等滅絕人性的手段殺害中國人、朝鮮人以及盟軍戰俘,B項正確。
12.B 據材料“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偽國民政府”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政權均為日本在華扶植的偽政權,體現其“以華制華”的方針,B項正確。
13.D 日本在侵華過程中犯下了諸多罪行,不容忘記,D項正確;日軍在整個侵華過程中都犯下了罪行,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日本承認在華所犯罪行,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十四年抗戰”這一概念,排除C項。
能力提升練
1.D 2.C 3.C 4.B 5.D
1.D 材料反映了九一八事變后,抗日救亡運動興起,1935年中共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一二·九運動宣傳了這一主張,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體現合作抗日符合時代潮流,D項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正面戰場是抗日主力,排除B項;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出現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之后,排除C項。
2.C 據材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三三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權名稱的變化表明參與政權的主體在不斷擴大,這是因為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加深,團結抗戰成為時代的需要,社會主要矛盾逐漸發生重大變化,C項正確;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的標志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排除A項;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排除B項;D項不是主要因素,排除。
3.C 材料為中國共產黨在七七事變第二天的通電和洛川會議的內容,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踐行了團結抗戰的路線,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粉碎日本速戰速決計劃,排除A項;革命統一戰線是在國民大革命時期,排除B項;此時處于全國抗戰初期,尚未進入相持階段,排除D項。
4.B 依據材料“妥協內外各方,專力對倭”“與共黨代表談組織事,此時對共黨應放寬,使之盡其所能也”,可以看出國民政府對待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發生了變化,變成聯合中共力量來共同抗日,B項正確。
5.D 漫畫中的日本侵略者以筆為注射器,強行向中國人灌輸“王道樂土”思想,反映出日本在淪陷區進行奴化教育,企圖長期占領淪陷區,因此漫畫的創作者旨在激起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與反抗意識,D項正確;諷刺日本美化侵略是畫面呈現的內容,不是該畫家的主要創作意圖,且日本在淪陷區而不是在國統區推行奴化教育,排除A、C兩項;該漫畫無法體現沉重打擊日本殖民統治秩序的意圖,排除B項。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克拉玛依市| 新乡市| 南昌县| 锡林浩特市| 璧山县| 连城县| 乐平市| 通许县| 兴城市| 青浦区| 扎囊县| 涞水县| 绩溪县| 龙山县| 宁明县| 仁布县| 买车| 榆社县| 舟曲县| 崇文区| 军事| 澄迈县| 响水县| 乌审旗| 剑川县| 桐梓县| 东至县| 昌江| 陆河县| 卢龙县| 德庆县| 景谷| 大悟县| 宣汉县| 长武县| 册亨县| 云梦县| 大余县| 秦皇岛市|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