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基礎過關練題組一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力推進扶貧工作。1986年的絕對貧困標準為年收入 206元,2008 年的絕對貧困標準為年收入 1 196元,而2010年后的絕對貧困標準為年收入2 300元。這從側面反映了( )A.經濟發展理論完善B.法律法規逐漸健全C.綜合國力不斷提升D.對外開放水平提高2.以下圖片來自某班級的微信公眾號的推文。據此判斷這篇推文的主題應該是( ) A.醫療技術的進步B.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完成C.國際影響力的擴大D.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3.1986年3月,有科學家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高技術的建議,隨后國家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863計劃)。該計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一計劃的實施( )A.有力保障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B.奠定了科技自主創新的基礎C.直接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改變了西方國家的科技優勢4.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作為科技尖端項目,涉及眾多科技領域和部門。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的研制,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3 000多個協作配套單位的數十萬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其中。據此可知,航天事業的發展( )A.說明我國已成為科技強國B.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C.證實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D.打破了西方對空間技術的壟斷5.自從1987年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在廣東省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來。從第一代“大哥大”,到2008年的3G移動多媒體手機,移動通信技術在我國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在移動通信標準方面,中國逐漸擁有自主研發的國際標準。這一變化( )A.得益于工業革命的推動B.彰顯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C.展現了民營企業的活力D.有利于市場轉型和跨越式發展6.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準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號“921工程”。從1999年實施第一次無人飛行試驗,到2003年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顯示出我國( )A.已經獨步世界航天業領域B.國際空間合作能力不斷加強C.自主創新和制造實力增強D.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升題組二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7.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祖國統一大業向前推進,其主要表現有( )①開創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③香港、澳門回歸④頒布《反分裂國家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1年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兩岸關系曾有過春暖花開。春暖需有東風,花開需有雨露。東風、雨露就是‘九二共識’?!薄熬哦沧R”的核心內容與精神是(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和平統一祖國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 D.“一國兩制”政策9.粵港澳大灣區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2023年,其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1%的經濟總量。它反映了(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B.“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效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探索D.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嘗試題組三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0.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主流媒體將大熊貓的形象塑造成“外交禮物(1949—1982年)”“世界瑰寶(1983—1989年)”“東方明星(1990—2007年)”和“形象代言(2008年至今)”。大熊貓的形象逐漸成為世界舞臺上中國特色文化符號??梢?大熊貓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A.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B.擴大中國外交話語權C.促成全方位的開放格局D.奠定中國的大國地位11.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正式成立,中國與非洲的關系在“革命伙伴”基礎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內涵:2009年,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國);2013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超過了美國。這反映出(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斷壯大B.非洲開始融入全球化潮流C.中非命運共同體日益牢固D.西方放棄了對非經濟侵略12.中國倡導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是目前世界上范圍最廣、人口最多的區域性國際組織。由中國發起成立、總部設在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2023年9月,共有109個成員,數量僅次于世界銀行。這些組織的發展,從側面反映了中國( )A.實行結伴而不結盟的原則B.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C.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發展D.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導者1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兩國經貿關系在雙邊關系中的重要性顯著加強。1979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為24.52億美元,1989年則升至122.73億美元,1992年的雙邊貿易額為175億美元,到2001年雙邊貿易額突破了800億美元。2017年雙邊貿易額更是高達5 837億美元,比建交時增長了230多倍。2018年后中美進入貿易戰階段,截止到2019年5月10日,中美雙方已經進行了11輪談判。此后,中美經貿關系一直處于競爭與合作同在、摩擦與對話并存局面。材料說明中美貿易( )A.因貿易戰而走向萎縮B.在摩擦與合作中曲折發展C.影響世界局勢穩定D.影響中美兩國關系能力提升練題組一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2012年,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達到1.9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5.6倍。2012年,機電設備類商品出口8632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6.4倍。光學、照相、電影、計量及精密儀器設備類出口比2002年增長2.3倍。這反映出我國( )A.工業經濟全球影響力提升B.基礎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C.科技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D.由自力更生轉向依賴出口題組二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2.1989年,國家領導人在談話中,借用“井水不犯河水”的諺語來表明中國內地不會將香港“社會主義化”,同時香港也不能挑戰內地的政治制度,后來又強調“井水不犯河水”包括“河水不犯井水”的完整含義。這些談話( )A.完整解釋了“一國兩制”的內涵B.有助于香港回歸前的平穩過渡C.明確了“兩制”具有對等的地位D.擴大了香港具有的高度自治權題組三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3.前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沃爾芬森在1997年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中國在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的努力中絕對是個軸心。”與此同時,亞洲基金會年刊《1997—1998太平洋經濟展望》中肯定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但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等觀點。能夠較為準確概括以上材料的是( )A.西方對華經濟發展存在偏見B.對華經濟發展評價相對客觀C.中國政府完成經濟模式過渡D.全球化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題組四 思維訓練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币环N理論,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永葆生機。一種思想,唯有引領時代,方顯磅礴偉力。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強調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皶r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時代的產物,時代為新思想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歷史空間。恩格斯曾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比魏我环N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孕育它的時代,任何偉大思想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對時代發展提出了很有價值的理論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圍繞“思想與時代”這一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述清晰)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基礎過關練1.C 2.D 3.B 4.B 5.B 6.C 7.D8.A 9.B 10.A 11.C 12.B 13.B1.C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力推進扶貧工作”,絕對貧困標準不斷提高,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為推進解決貧困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理論的完善,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法律法規,排除B項;扶貧工作與對外開放無關,排除D項。2.D “告別田賦鼎”體現的是告別了農業稅,“自主研制的工業機床部件”體現的是我國科技和工業的發展,“中國空間站發射的天和核心艙模型”體現的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積水潭醫院的3D打印骨科技術”體現的是我國醫學科技的發展,綜上所述,這篇推文是從不同領域展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D項正確。3.B 根據“該計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并結合所學可知,863計劃突破并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極大地帶動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科技自主創新的基礎,B項正確;高新技術成果并不是一定能轉化成經濟發展動力,“有力保障了”說法絕對,排除A項;根據材料不能得出“直接促進”,排除C項;由材料不能得出改變了西方國家的科技優勢,排除D項。4.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航天事業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事業,集合了眾多單位和人員,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和舉國一致、團結協作的精神,B項正確。5.B 據材料可知,1987年以來我國在移動通信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就,據所學可知,科技成就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積累作支撐,結合題干時間可以判斷出當時我國處在改革開放時期,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同時技術方面通過借鑒和創新積累到一定程度,B項正確。6.C 材料主要講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從無人飛行到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表明我國自主創新和制造實力的增強,C項正確。7.D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統一方面,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20世紀末香港、澳門回歸祖國,2005年頒布《反分裂國家法》,②③④正確,D項正確。8.A 結合所學可知,“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A項正確。9.B 根據材料可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1%的經濟總量,由此可知,“一國兩制”實行后,內地與香港、澳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效,B項正確。10.A 根據“大熊貓的形象逐漸成為世界舞臺上中國特色文化符號”等信息可知,大熊貓幫助中國塑造了國際形象,并且為世界人民所喜愛,有助于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A項正確;大熊貓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并不一定能夠擴大中國的外交話語權,排除B項;大熊貓形象的塑造和全方位的開放格局的形成之間沒有必然關系,排除C項;僅是大熊貓形象的塑造并不能奠定中國的大國地位,大國地位主要與國家實力相關,排除D項。11.C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與非洲之間的貿易量大,且2013年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超過美國,中非之間經濟貿易頻繁,說明中非命運共同體日益牢固,C項正確。12.B 據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國倡導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和亞投行,說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B項正確。13.B 根據材料可知,中美貿易雖然有摩擦,歷經曲折,但是一直在不斷發展,B項正確。能力提升練1.A 2.B 3.B1.A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2012年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呈增長趨勢,這表明這一時期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加強,中國工業經濟全球影響力提升,A項正確;基礎產業是為加工產業提供原材料、動力、基礎條件的各產業部門的統稱,材料中這些出口產品不屬于基礎產業,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世界其他國家科技實力,故得不出中國科技實力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C項;D項“依賴出口”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2.B 根據材料可知,國家領導人借用“井水不犯河水”的諺語,同時又強調“河水不犯井水”,因為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實行的是兩種不同的制度,借用這些諺語是希望香港在回歸后與內地能夠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保持香港地區的穩定,這些談話有助于香港回歸前的平穩過渡,B項正確。3.B 據材料“中國在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的努力中絕對是個軸心”“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評價符合我國現狀,對我國經濟發展評價相對客觀,B項正確;材料中的評價相對客觀,而不是偏見,排除A項;由材料不能看出中國經濟模式完成過渡,排除C項;材料從正反兩方面評價了中國經濟,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排除D項。4.答案 示例論題:偉大的思想引領著時代的發展。(1分)闡述: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引領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8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為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3分)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首先根據題目要求,通過閱讀材料,提取“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一種思想,唯有引領時代,方顯磅礴偉力”等信息,得出論題“偉大的思想引領著時代的發展”;然后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及意義進行闡述,論證過程中需注意邏輯清晰、史論結合。1(共15張PPT)第28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1.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1)經濟加速發展:在全面改革的推動下,1984年至1988年,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3)科學技術多個領域取得新成就①1983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Ⅰ”,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研制的空白。②1988年,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必備知識 清單破知識點 1綜合國力不斷提升③1991年,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2.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1)我國取得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一系列重大斗爭的勝利。(2)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幅提升。(3)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4)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質量顯著提升。(5)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6)科技事業取得巨大成就①1999年,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②1999年“神威”計算機的問世,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高性能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封鎖。③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西電東送、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一批重大工程捷報頻傳。3.21世紀以來——改革開放不斷深入(1)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2010年,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3)人民生活明顯改善。(4)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5)重要學科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神舟五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成功進行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6)到2011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大國,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網民數量居世界第一位。1.“一國兩制”構想(1)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提出。(2)內涵: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2.實踐:香港、澳門回歸(1)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3)香港、澳門回歸后的發展①中央政府嚴格按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取得顯著成績。知識點2“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②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關于內地與香港、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及其補充協議,促進內地與港澳之間的貨物、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實現了港澳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③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個人赴港澳旅游,擴大人民幣在香港、澳門業務,推動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④香港、澳門社會保持穩定,經濟更加繁榮,顯示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3.臺灣問題(1)問題由來:1949年后臺灣與祖國大陸處于隔絕的敵對狀態。(2)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后,中國政府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人員往來。(3)達成“九二共識”: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4)舉行“汪辜會談”: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5)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進入21世紀,“臺獨”分裂活動不斷加劇,黨和國家將反對和遏制“臺獨”擺在對臺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表明全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6)2005年4月,胡錦濤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成功開啟兩岸政黨交流。(7)2008年12月,兩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郵正式啟動,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通商、通航的“三通”邁開實質性步伐。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外交政策朝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進行戰略性調整。(2)取得的成就①1978年8月,中國同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②1979年1月,中美兩國正式建交。③1989年,中蘇兩國實現關系正?;?。2.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1)我國積極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分別同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及歐盟等建立了發展面向21世紀雙邊關系的基本框架。知識點3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2)面對美國侵犯中國主權的野蠻暴行和在雙邊關系中挑起的種種事端,中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3)中國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睦鄰友好關系,倡導并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上海合作組織。(4)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3.世紀之交:我國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關系新格局,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4.21世紀以來(1)外交總體布局: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2)積極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動①中美關系總體穩定,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周邊關系取得突破。②2002年11月,中國同東盟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相關國家在南海開展務實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礎。③2003年,中國與歐盟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經貿合作迅速發展。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⑤從2009年開始,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建立定期會晤機制。⑥中國積極參與安全與反恐等全球性問題的國際合作,充分展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關鍵能力 定點破定點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特點材料 中國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也是實踐者、貢獻者和先行者,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中國要堅持和平發展,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順應歷史潮流,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叢林法則和冷戰思維,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努力,規范國際秩序。此外,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1.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倡導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糾紛與爭端。3.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主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作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4.中國愿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在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堅持進行對話,不搞對抗,妥善解決分歧。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6.中國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典例 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边@反映出新時期中國( )A.注重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B.外交理念得到各國普遍認同C.構建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D.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D解析 據材料“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范圍內履行職責,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D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docx 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