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中考二模化學試題1.(2025·英德模擬)酒精燈里的下列物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燈帽 B.棉質燈芯 C.陶瓷燈芯管 D.玻璃燈體2.(2025·英德模擬)下列實驗室所貼的警示標識與存放的物質不相符的是易燃固體 腐蝕性物質 易燃氣體 毒性物質A.白磷 B.濃硫酸 C.氫氣 D.氫氧化鈉A.A B.B C.C D.D3.(2025·英德模擬)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用燃燒的方法可區分羊毛和滌綸B.食品包裝袋中充入氮氣,可延長保質期C.工業用鹽亞硝酸鈉可代替食鹽用作調味品D.為防止酸雨,應推廣使用新能源4.(2025·英德模擬)發明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是A.張青蓮 B.屠呦呦 C.拉瓦錫 D.侯德榜5.(2025·英德模擬)長城磚,在長城的修筑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磚塊,以沙泥或泥為主要材質,輔助材料為水、草木灰,請回答下列小題。(1)長城磚制作步驟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A.和泥塑形 B.陰干脫水 C.高溫燒制 D.冷卻固結(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下列相關化學用語正確的是A.2個鉀原子的符號:B.碳酸鉀的化學式:C.碳酸根離子的符號:D.鉀離子的結構示意圖:6.(2025·英德模擬)氧自救呼吸器是賓館、商場、銀行、高層住宅等場所發生火災事故時,個人必備的自救、互救、逃生器具。請回答下列小題。(1)如圖為一種以超氧化鉀作為生氧劑的自救呼吸器設計圖,物以下質中,不可能作為生氧劑的是A. B. C. D.(2)關于該呼吸器的設計改進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加入活性炭等物質用于吸附CO、煙霧等毒氣,防止中毒B.面罩所選用的塑料應具有熱固性,避免在高溫環境中熔化C.可加入氣壓傳感器,及時提醒氧氣含量D.為延長使用時間,選擇的生氧劑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越好7.(2025·英德模擬)黃金價格的瘋狂上漲成了近期“熱搜”。如圖為金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金原子中含有79個帶負電的質子B.金原子中含有118個不帶電的中子C.金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D.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8.(2025·英德模擬)某菜農種植的菠菜出現葉片發黃,為改善此狀況,應優先補充的化肥類型是A.尿素 B.過磷酸鈣C.硫酸鉀 D.氯化鉀9.(2025·英德模擬)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對乙酰氨基酚()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一種常用解熱鎮痛藥,下列有關對乙酰氨基酚的說法錯誤的是A.對乙酰氨基酚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B.1個對乙酰氨基酚分子由20個原子構成C.對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D.對乙酰氨基酚屬于有機化合物10.(2025·英德模擬)科學家們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燃料丙烷。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后氫原子的數目增多B.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比為(或)C.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不變D.“”的化學式為11.(2025·英德模擬)芒硝是一種能通便瀉下的中藥材,具有清熱消腫作用。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芒硝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將芒硝的飽和溶液從升溫到,仍是飽和溶液C.時,芒硝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D.時,向水中加入芒硝后充分攪拌,可得溶液12.(2025·英德模擬)形成化學觀念、發展科學思維是學習化學的目標要求。下列有關認識不正確的是A.宏微結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二者分子結構不同B.科學探究與實踐:可用木炭代替紅磷完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C.轉化觀:在一定條件下,和之間可以相互轉化D.化學觀念:原子、分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13.(2025·英德模擬)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探究可燃物燃燒的 條件 B.驗證氧化鈣和水 反應放熱 C.探究溫度對分子 運動速率的影響 D.實驗室制取A.A B.B C.C D.D14.(2025·英德模擬)化石燃料對人類社會非常重要。(1)石油、天然氣、 是常見的化石能源,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夢溪筆談》記載“鄜、延境內有石油……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帷幕皆黑。”“煙甚濃”是由于石油 (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燒造成的。(3)天然氣(主要成分為)常用作燃料,將天然氣轉化為其他含碳化合物是其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生產甲醇的流程如圖所示:ⅰ.寫出天然氣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ⅱ.從微觀角度解釋,天然氣能被壓縮的原因是 。ⅲ.將低濃度的CO、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 。15.(2025·英德模擬)在刑偵案件中,即使犯罪嫌疑人用特殊清洗劑處理過現場,法醫仍能通過一種名為魯米諾的化學試劑檢測到微量血跡。魯米諾是一種淡黃色晶體,血紅蛋白中的鐵離子()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魯米諾在堿性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發出藍色熒光。該檢測靈敏度極高,可檢測稀釋至百萬分之一的血液痕跡;但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等)會導致假陽性反應。請回答以下問題:(1)魯米諾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請根據魯米諾試劑的反應原理回答:ⅰ.調節值用的是一種俗稱為燒堿的物質,該物質的化學式為 。ⅱ.反應過程中,能改變反應速率的是血紅蛋白當中的 。ⅲ.該過程中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3)魯米諾發光的能量轉化形式是__________。A.熱能→光能 B.化學能→光能C.電能→光能 D.生物能→光能(4)有人認為“魯米諾檢測到熒光即可直接定罪”,請結合材料評價該觀點。( )(填“正確”或“錯誤”)。16.(2025·英德模擬)任務一:粗鹽的提純(1)如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粗鹽提純的操作順序依次為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2)在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此操作結束后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寫一條)。任務二: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制鹽(3)海水曬鹽:ⅰ.過程如圖2所示,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鈉的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ⅱ.為預防________,常往食鹽中添加適量的碘酸鉀()。受熱易分解成KI和一種氣體單質,請寫出該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4)海水淡化:利用太陽能將海水進行蒸餾淡化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多選)。A. 水蒸氣液化為水,水分子間隔變小B. 水蒸發過程中,水分子種類改變C. 海水淡化可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17.(2025·英德模擬)某石灰廠附近居民反映水體渾濁且有白色沉淀。環保小組采集上游(編號A)、廠區排水口(編號B)、下游(編號C)三份水樣進行檢測,探究水質成分及污染程度。(一)水樣酸堿度測定(1)用玻璃棒分別蘸取A、B、C三份水樣,滴在pH試紙上,與 對比。數據記錄如下:水樣 A B CpH 7 12 9水樣 的堿性最強,經檢測及分析可知水樣中含有。(二)白色沉淀成分驗證【提出猜想】(2)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微溶于水的,也可能含有與空氣中的 反應形成的。【進行實驗】環保小組向含有白色沉淀的水樣B中進行了如圖所示操作。已知:對于溶解度較小的物質,如果能減少體系中的相應離子,就可以使該物質溶解更多。(3)步驟2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后上層清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是因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步驟3中再將試管振蕩、靜置,上層清液又變成紅色,其原因是 。(5)步驟3中,可通過 的操作將固體分離,往濾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 ,則證明白色沉淀中還含有碳酸鹽。(三)水質處理(6)請從環保的角度,給石灰廠提一條合理的建議: 。18.(2025·英德模擬)章丘鐵鍋以“三十六萬錘”手工鍛造聞名,其制作工藝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鐵鍋的制作需經歷選礦、煉鐵、鍛造、養護等過程。如圖為鐵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回答下列問題。(一)鐵的存在與冶煉(1)章丘鐵鍋的原料來自赤鐵礦(主要成分為),該物質對應圖中的 點(填字母)。a點物質的類別是 。(2)高爐煉鐵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其中 ,反應過程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煉鐵尾氣中可能含CO,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提出一種處理尾氣的方法: 。(二)鐵鍋的鍛造與氧化(4)“熱鍛”得到的產品為生鐵(主要含鐵和碳,不考慮其它成分),往100g該產品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反應結束后剩余固體質量為2.4g。ⅰ.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基本反應類型為 。ⅱ.該產品的含碳量約為 。(三)鐵鍋的養護(5)為防止鐵鍋生銹,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有 (寫一條)。19.(2025·英德模擬)鎂砂是重要的耐火材料。某小組查閱資料后設計兩種制備鎂砂的方案(如圖所示),請結合信息回答問題。(1)從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兩種方案中更優的是方案 (填“1”或“2”),理由是 。(2)煅燒過程中發生的反應為假設使用的原料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為,其余為不參與反應的雜質。若需制備400千克,理論上需要 千克原料(寫出計算過程)。(3)煅燒溫度會影響鎂砂顆粒密度,顆粒密度越大代表鎂砂顆粒越致密,其耐火性能會更好。據下圖分析,煅燒溫度最好控制在 ℃。(4)理論上116g參加反應,最終可得到鎂的質量為 g。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塑料屬于合成材料,符合題意;B、 棉屬于天然纖維 ,不符合題意;C、 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D、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根據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分析。2.【答案】D【知識點】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解析】【解答】A. 白磷極易燃燒,應該貼易燃品標志,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屬于腐蝕性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氫氣是一種易燃氣體,屬于易燃氣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氫氧化鈉是一種腐蝕性物品,應該貼腐蝕品標志,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結合圖標的含義,進行分析。3.【答案】C【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A.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滌綸灼燒無此氣味,氣味不同,可以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區分,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無毒,可填充于食品包裝中用于防腐,延長保質期,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亞硝酸鈉有毒,不能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用作調味品,故錯誤,符合題意;D. 推廣使用新能源,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酸雨的發生,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羊毛、滌綸主要成分不同分析。B、根據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分析。C、根據亞硝酸鈉有毒分析。D、根據新能源的優點分析。4.【答案】D【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 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測定了銦、銥、銪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故錯誤;B. 屠呦呦發現并提取了有效治療瘧疾的青蒿素,故錯誤;C. 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故錯誤;D.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氨堿法的基礎上,改良了制堿工藝,發明了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我國科學家的貢獻,進行分析。5.【答案】(1)C(2)C【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解析】【解答】(1)A.和泥塑形過程中只發生了外觀形狀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陰干脫水過程中是水的蒸發,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個錯誤;C.高溫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D.冷卻固結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故答案為:C。(2)A. 2個鉀原子表示為:2K,故錯誤;B. 碳酸鉀的化學式為:K2CO3,故錯誤;C. 碳酸根離子可表示為:,故正確;D.鉀離子是鉀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的離子,鉀離子結構示意圖為:,故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1)變化時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變化時都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2)A、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的個數。B、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鉀元素化合價為+1價,碳酸根離子化合價為-2價,在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通常正價寫左邊,負價寫右邊。C、由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可知,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D、鉀離子帶有1個單位的正電荷。(1)A.和泥塑形過程中只發生了外觀形狀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陰干脫水過程中是水的蒸發,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個錯誤;C.高溫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D.冷卻固結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故答案為:C。(2)A. 2個鉀原子表示為:2K,故錯誤;B. 碳酸鉀的化學式為:K2CO3,故錯誤;C. 碳酸根離子可表示為:,故正確;D.鉀離子是鉀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的離子,鉀離子結構示意圖為:,故錯誤。故答案為:C。6.【答案】(1)B(2)D【知識點】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1)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生氧劑應該含有氧元素,ACD中都含有氧元素,B中不含氧元素,不可能作為生氧劑。故答案為:B。(2)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CO、煙霧等毒氣,防止中毒,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熱固性塑料耐高溫,避免在高溫環境中熔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可加入氣壓傳感器,及時提醒氧氣含量,保證安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生氧劑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越不好控制,無法保證正常呼吸,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進行分析。(2)A、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B、根據熱固性塑料的特點分析。C、根據氣壓傳感器可以及時提醒氧氣含量,進行分析。D、根據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無法保證正常呼吸,進行分析。(1)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生氧劑應該含有氧元素,ACD中都含有氧元素,B中不含氧元素,不可能作為生氧劑。故答案為:B。(2)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CO、煙霧等毒氣,防止中毒,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熱固性塑料耐高溫,避免在高溫環境中熔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可加入氣壓傳感器,及時提醒氧氣含量,保證安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生氧劑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越不好控制,無法保證正常呼吸,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解析】【解答】A. 質子帶有正電荷,故錯誤,符合題意;B. 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原子序數=79,根據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則該元素的核內質子數為79,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中子數≈197-79=118,中子不帶電,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真金不怕火煉,表示金的化學性質穩定,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質子帶正電分析。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中子不帶電,進行分析。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D、根據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分析。8.【答案】A【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解析】【解答】菠菜葉片發黃,說明缺氮,因此為改善此狀況,應優先補充的化肥類型是氮肥;A. 尿素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符合題意;B. 過磷酸鈣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故不符合題意;C. 硫酸鉀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不符合題意;D. 氯化鉀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化學肥料的分類、作用,進行分析。9.【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元素組成;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解析】【解答】A、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對乙酰氨基酚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1個對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8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因此1個對乙酰氨基酚分子由8+9+1+2=20個原子構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對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8):(1×9)=32:3,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對乙酰氨基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構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機物來解答。10.【答案】D【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根據微觀示意圖,該反應是CO2、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3H8、O2,化學方程式為:。A..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在該反應中,反應前后氫原子的數目不變,都是8,故錯誤;B. 生成物丙烷和氧氣的質量比=(12×3+1×8):(16×2×5)=44:160=11:40,故錯誤;C. 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為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故錯誤;D. 由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構成,化學式為:H2O,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不變,進行分析。B、根據化學方程式,在此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與系數乘積之比。C、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改變,進行分析。D、根據微粒的構成進行分析。11.【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 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芒硝的溶解度在0~40℃間溫度升高而增大,在40℃后溫度升高而減小,故錯誤;B. 從40℃到80℃,芒硝的溶解度逐漸減小,升溫后芒硝的飽和溶液會有固體析出,飽和溶液仍為飽和溶液,故正確;C. 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30℃時芒硝的溶解度為40g,則30℃時,芒硝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錯誤;D. 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時芒硝的溶解度為50g,則40℃時,向水中加入芒硝,最多能溶解芒硝的質量=,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質量=,故錯誤;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溶解度曲線圖,物質的溶解度曲線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B、根據溶解度曲線圖,芒硝的從40℃升溫到80℃,溶解度會減小,進行分析。C、一定溫度下,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D、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時芒硝的溶解度為50g,進行分析。12.【答案】B【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解答】A. CO2和CO分子結構不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木炭燃燒生成CO2氣體,會導致壓強變化不明顯,無法準確測定氧氣含量,故錯誤,符合題意;C. 水電解生成O2和H2,H2燃燒生成H2O,說明H2O和O2可相互轉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物質可由原子(如金屬)、分子(如水)、離子(如NaCl)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分子結構不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進行分析。B、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又不生成氣體,進行分析。C、根據水、氧氣的性質分析。D、原子、分子、離子可以構成物質。13.【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解析】【解答】A. 實驗過程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會燃燒,水中的白磷與氧氣隔絕、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不會不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故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B. 當U形管中紅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時,可說明生石灰遇水放熱,故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C. 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控制變量,而該實驗中溫度不同,燒杯中液體也不同,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符合題意;D. 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物質燃燒的條件,結合實驗分析。B、根據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遇水會放熱,進行分析。C、根據控制變量法,變量應該是一種,進行分析。D、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特點,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14.【答案】(1)煤;不可再生(2)不充分(3);分子之間有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 屬于不可再生能源。(2)“煙甚濃”是由石油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燒所產生的。(3)ⅰ、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與氧氣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ⅱ、天然氣可以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且間隔還能繼續被壓縮,于是受壓后,分子受外力被更加緊密地挨在一起,導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ⅲ、轉化爐主要生成合成氣CO和H2,則合成塔中一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將低濃度的CO、H2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分析】(1)根據常見的能源分析。(2)根據石油的成分,碳燃燒的特點分析。(3)ⅰ、甲烷與氧氣燃燒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ⅱ、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受壓后,間隔會變小,進行分析。ⅲ、根據流程圖,減少資源浪費,進行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 屬于不可再生能源;(2)“煙甚濃”是由石油不充分燃燒所產生的;(3)ⅰ、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與氧氣燃燒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ⅱ、天然氣可以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ⅲ、轉化爐主要生成合成氣CO和H2,則合成塔中一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將低濃度的CO、H2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15.【答案】(1)4:1(2)NaOH;Fe3+;(3)B(4)錯誤【知識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根據魯米諾的化學式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2)ⅰ. 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氫氧化鈉的化學式為NaOH。ⅱ.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血紅蛋白中的鐵離子(Fe3+)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 ,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Fe3+。ⅲ. 過氧化氫在Fe3+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魯米諾與氧氣反應時,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發出熒光),故選B。(4)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檢測到熒光不一定是血跡,需進一步驗證,所以“魯米諾檢測到熒光即可直接定罪”說法錯誤,故填:錯誤。【分析】(1)化學式中原子個數比等于元素角碼之比。(2)ⅰ. 根據氫氧化鈉的俗稱、化學式分析。ⅱ.根據題干信息, “血紅蛋白中的鐵離子(Fe3+)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 ,進行分析。ⅲ. 過氧化氫在Fe3+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3)根據魯米諾能與氧氣反應,進行分析。(4)根據題意,“但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進行分析。(1)根據魯米諾的化學式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故填:4:1;(2)ⅰ. 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化學式為NaOH,故填:NaOH;ⅱ.根據題干信息可知, Fe3+作為催化劑,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故填:Fe3+;ⅲ. 過氧化氫在Fe3+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3)魯米諾與氧氣反應時,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發出熒光),故選B;(4)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檢測到熒光不一定是血跡,需進一步驗證,所以“魯米諾檢測到熒光即可直接定罪”說法錯誤,故填:錯誤。16.【答案】(1) 燒杯 BAC(2) 引流 濾紙破損(答案合理即可)(3) 飽和 甲狀腺腫大(4) A,C【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粗鹽提純;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1)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燒杯;粗鹽提純步驟為物質溶解(B)、過濾(A)、濾液蒸發(C),所以操作順序是BAC。(2)在操作A(過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能使液體沿玻璃棒流下;若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有濾紙破損、濾液液面高于濾紙邊緣等。(3)ⅰ.海水曬鹽后,由氯化鈉晶體析出,說明氯化鈉不能繼續溶解,此時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ⅱ.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人體缺碘易患甲狀腺腫大,為預防甲狀腺腫大,常往食鹽中添加適量的碘酸鉀,受熱易分解成KI和一種氣體單質,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該氣體單質是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水蒸氣液化為水,水分子間隔會變小,故A正確;B.水蒸發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水分子種類不變,故B錯誤;C.海水淡化可得到淡水,能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故C正確。故答案為:AC。【分析】(1)根據儀器特征,粗鹽提純步驟,進行分析。(2)根據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3)ⅰ.根據物質飽和溶液的特點分析。ⅱ. 根據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分析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分子的基本性質,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措施分析。17.【答案】標準比色卡;B;CO2;;未溶解的氫氧化鈣繼續溶解,上層清液又呈堿性;過濾;有氣泡產生;應將廢液過濾,濾液加適量酸液至pH為中性后排放,防止堿性濾液直接排放【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用玻璃棒分別蘸取A、B、C三份水樣,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水樣B的pH為12,數值最大,堿性最強。(2)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氫氧化鈣微溶于水,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微溶于水的,也可能含有與空氣中的CO2反應形成的。(3)水樣B中步驟1,加入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為紅色,且由固體產生,加入稀鹽酸,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溶液中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步驟3中再將試管振蕩、靜置,上層清液又變成紅色,其原因是未溶解的氫氧化鈣繼續溶解,上層清液又呈堿性,使溶液變紅。(5)步驟3中,可通過過濾的操作將固體分離,往濾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稀鹽酸和碳酸根離子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則證明白色沉淀中還含有碳酸鹽。(6)石灰廠的廢液中含有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鈣,出于環保考慮,應將廢液過濾,濾液加適量酸液至pH為中性后排放,防止堿性濾液直接排放。【分析】(1)溶液的pH值<7,顯酸性,從7到1,酸性逐漸增強;溶液的pH值=7,顯中性;溶液的pH值>7,顯堿性,從7到14,堿性逐漸增強。(2)根據氫氧化鈣的性質分析。(3)酚酞溶液遇到堿性溶液變紅色,遇到中性、酸性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4)根據氫氧化鈣可能繼續溶解,進行分析。(5)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稀鹽酸和碳酸根離子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6)根據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鈣的性質分析。18.【答案】b;單質;3;降低;將尾氣點燃;;置換反應;2.4%;保持鐵鍋表面干燥【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化合價規律和原則;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1)氧化鐵是由Fe、O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且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故該物質對應圖中的b點;a點物質中鐵元素化合價為0,則a點物質的類別是單質。(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3+n)個O,生成物中含2n個O,則n=3;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鐵單質中鐵元素化合價為0,故反應過程中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3)煉鐵尾氣中可能含CO,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點燃處理。(4)ⅰ.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為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ⅱ.往100g該產品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碳和稀鹽酸不反應,反應結束后剩余固體質量為2.4g,剩余固體的質量為碳的質量,則該產品的含碳量約為:。(5)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防止鐵生銹,可以隔絕氧氣和水,所以為了防止鐵鍋生銹,可以保持鐵鍋表面干燥。【分析】(1)根據氧化鐵屬于氧化物,分析氧化鐵中鐵元素,進行分析。單質中元素化合價規定為0。(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進行分析。根據氧化鐵、鐵單質中鐵元素化合價,進行分析。(3)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分析。(4)ⅰ. 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根據置換反應的特點分析。ⅱ. 根據鐵與稀鹽酸能反應,碳和稀鹽酸不反應,進行計算。(5)根據鐵生銹的條件,進行分析。19.【答案】(1)1;原料來源廣泛,節約能源(2)解:設理論上需要原料的質量為x x=725kg答:若需制備400千克,理論上需要原料的質量為725kg;(3)1700(4)48【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方案1原料是海水,原料來源廣泛,方案2原料是菱鎂礦,礦產資源有限,方案1制取氫氧化鎂的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而方案2制取氫氧化鎂需要高溫煅燒,會造成能源的浪費,故從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兩種方案中更優的是方案1,理由是:方案1原料來源廣泛,且可以節約能源。(3)由圖可知,煅燒溫度在1700℃時,鎂砂顆粒密度最大,此時鎂砂耐火性能最好,故煅燒溫度最好控制在1700℃。(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則最終可得到鎂的質量=。【分析】(1)根據原料來源是否廣泛,是否節約能源,操作是否方便、安全,分析方案。(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分解氫氧化鎂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氧化鎂的質量,未知量是參加反應氫氧化鎂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3)根據圖像,煅燒溫度在1700℃時,鎂砂顆粒密度最大,此時鎂砂耐火性能最好,進行分析。(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物質中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化學式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1)方案1原料是海水,原料來源廣泛,方案2原料是菱鎂礦,礦產資源有限,方案1制取氫氧化鎂的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而方案2制取氫氧化鎂需要高溫煅燒,會造成能源的浪費,故從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兩種方案中更優的是方案1,理由是:方案1原料來源廣泛,且可以節約能源;(2)見答案;(3)由圖可知,煅燒溫度在1700℃時,鎂砂顆粒密度最大,此時鎂砂耐火性能最好,故煅燒溫度最好控制在1700℃;(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則最終可得到鎂的質量為:。1 / 1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中考二模化學試題1.(2025·英德模擬)酒精燈里的下列物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燈帽 B.棉質燈芯 C.陶瓷燈芯管 D.玻璃燈體【答案】A【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塑料屬于合成材料,符合題意;B、 棉屬于天然纖維 ,不符合題意;C、 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D、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根據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分析。2.(2025·英德模擬)下列實驗室所貼的警示標識與存放的物質不相符的是易燃固體 腐蝕性物質 易燃氣體 毒性物質A.白磷 B.濃硫酸 C.氫氣 D.氫氧化鈉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解析】【解答】A. 白磷極易燃燒,應該貼易燃品標志,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屬于腐蝕性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氫氣是一種易燃氣體,屬于易燃氣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氫氧化鈉是一種腐蝕性物品,應該貼腐蝕品標志,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結合圖標的含義,進行分析。3.(2025·英德模擬)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用燃燒的方法可區分羊毛和滌綸B.食品包裝袋中充入氮氣,可延長保質期C.工業用鹽亞硝酸鈉可代替食鹽用作調味品D.為防止酸雨,應推廣使用新能源【答案】C【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A.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滌綸灼燒無此氣味,氣味不同,可以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區分,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無毒,可填充于食品包裝中用于防腐,延長保質期,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亞硝酸鈉有毒,不能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用作調味品,故錯誤,符合題意;D. 推廣使用新能源,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酸雨的發生,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羊毛、滌綸主要成分不同分析。B、根據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分析。C、根據亞硝酸鈉有毒分析。D、根據新能源的優點分析。4.(2025·英德模擬)發明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是A.張青蓮 B.屠呦呦 C.拉瓦錫 D.侯德榜【答案】D【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 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測定了銦、銥、銪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故錯誤;B. 屠呦呦發現并提取了有效治療瘧疾的青蒿素,故錯誤;C. 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故錯誤;D.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氨堿法的基礎上,改良了制堿工藝,發明了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我國科學家的貢獻,進行分析。5.(2025·英德模擬)長城磚,在長城的修筑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磚塊,以沙泥或泥為主要材質,輔助材料為水、草木灰,請回答下列小題。(1)長城磚制作步驟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A.和泥塑形 B.陰干脫水 C.高溫燒制 D.冷卻固結(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下列相關化學用語正確的是A.2個鉀原子的符號:B.碳酸鉀的化學式:C.碳酸根離子的符號:D.鉀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答案】(1)C(2)C【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解析】【解答】(1)A.和泥塑形過程中只發生了外觀形狀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陰干脫水過程中是水的蒸發,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個錯誤;C.高溫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D.冷卻固結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故答案為:C。(2)A. 2個鉀原子表示為:2K,故錯誤;B. 碳酸鉀的化學式為:K2CO3,故錯誤;C. 碳酸根離子可表示為:,故正確;D.鉀離子是鉀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的離子,鉀離子結構示意圖為:,故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1)變化時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變化時都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2)A、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的個數。B、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鉀元素化合價為+1價,碳酸根離子化合價為-2價,在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通常正價寫左邊,負價寫右邊。C、由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可知,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D、鉀離子帶有1個單位的正電荷。(1)A.和泥塑形過程中只發生了外觀形狀的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陰干脫水過程中是水的蒸發,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個錯誤;C.高溫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D.冷卻固結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故答案為:C。(2)A. 2個鉀原子表示為:2K,故錯誤;B. 碳酸鉀的化學式為:K2CO3,故錯誤;C. 碳酸根離子可表示為:,故正確;D.鉀離子是鉀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的離子,鉀離子結構示意圖為:,故錯誤。故答案為:C。6.(2025·英德模擬)氧自救呼吸器是賓館、商場、銀行、高層住宅等場所發生火災事故時,個人必備的自救、互救、逃生器具。請回答下列小題。(1)如圖為一種以超氧化鉀作為生氧劑的自救呼吸器設計圖,物以下質中,不可能作為生氧劑的是A. B. C. D.(2)關于該呼吸器的設計改進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加入活性炭等物質用于吸附CO、煙霧等毒氣,防止中毒B.面罩所選用的塑料應具有熱固性,避免在高溫環境中熔化C.可加入氣壓傳感器,及時提醒氧氣含量D.為延長使用時間,選擇的生氧劑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越好【答案】(1)B(2)D【知識點】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1)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生氧劑應該含有氧元素,ACD中都含有氧元素,B中不含氧元素,不可能作為生氧劑。故答案為:B。(2)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CO、煙霧等毒氣,防止中毒,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熱固性塑料耐高溫,避免在高溫環境中熔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可加入氣壓傳感器,及時提醒氧氣含量,保證安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生氧劑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越不好控制,無法保證正常呼吸,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進行分析。(2)A、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B、根據熱固性塑料的特點分析。C、根據氣壓傳感器可以及時提醒氧氣含量,進行分析。D、根據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無法保證正常呼吸,進行分析。(1)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生氧劑應該含有氧元素,ACD中都含有氧元素,B中不含氧元素,不可能作為生氧劑。故答案為:B。(2)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CO、煙霧等毒氣,防止中毒,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熱固性塑料耐高溫,避免在高溫環境中熔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可加入氣壓傳感器,及時提醒氧氣含量,保證安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生氧劑產生氧氣的速度越慢越不好控制,無法保證正常呼吸,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2025·英德模擬)黃金價格的瘋狂上漲成了近期“熱搜”。如圖為金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金原子中含有79個帶負電的質子B.金原子中含有118個不帶電的中子C.金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D.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解析】【解答】A. 質子帶有正電荷,故錯誤,符合題意;B. 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原子序數=79,根據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則該元素的核內質子數為79,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中子數≈197-79=118,中子不帶電,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真金不怕火煉,表示金的化學性質穩定,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質子帶正電分析。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中子不帶電,進行分析。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D、根據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分析。8.(2025·英德模擬)某菜農種植的菠菜出現葉片發黃,為改善此狀況,應優先補充的化肥類型是A.尿素 B.過磷酸鈣C.硫酸鉀 D.氯化鉀【答案】A【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解析】【解答】菠菜葉片發黃,說明缺氮,因此為改善此狀況,應優先補充的化肥類型是氮肥;A. 尿素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符合題意;B. 過磷酸鈣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故不符合題意;C. 硫酸鉀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不符合題意;D. 氯化鉀中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化學肥料的分類、作用,進行分析。9.(2025·英德模擬)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對乙酰氨基酚()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一種常用解熱鎮痛藥,下列有關對乙酰氨基酚的說法錯誤的是A.對乙酰氨基酚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B.1個對乙酰氨基酚分子由20個原子構成C.對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D.對乙酰氨基酚屬于有機化合物【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元素組成;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解析】【解答】A、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對乙酰氨基酚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1個對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8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因此1個對乙酰氨基酚分子由8+9+1+2=20個原子構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對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8):(1×9)=32:3,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對乙酰氨基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構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機物來解答。10.(2025·英德模擬)科學家們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燃料丙烷。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后氫原子的數目增多B.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比為(或)C.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不變D.“”的化學式為【答案】D【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根據微觀示意圖,該反應是CO2、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3H8、O2,化學方程式為:。A..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在該反應中,反應前后氫原子的數目不變,都是8,故錯誤;B. 生成物丙烷和氧氣的質量比=(12×3+1×8):(16×2×5)=44:160=11:40,故錯誤;C. 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為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故錯誤;D. 由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構成,化學式為:H2O,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不變,進行分析。B、根據化學方程式,在此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與系數乘積之比。C、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改變,進行分析。D、根據微粒的構成進行分析。11.(2025·英德模擬)芒硝是一種能通便瀉下的中藥材,具有清熱消腫作用。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芒硝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將芒硝的飽和溶液從升溫到,仍是飽和溶液C.時,芒硝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D.時,向水中加入芒硝后充分攪拌,可得溶液【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 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芒硝的溶解度在0~40℃間溫度升高而增大,在40℃后溫度升高而減小,故錯誤;B. 從40℃到80℃,芒硝的溶解度逐漸減小,升溫后芒硝的飽和溶液會有固體析出,飽和溶液仍為飽和溶液,故正確;C. 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30℃時芒硝的溶解度為40g,則30℃時,芒硝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錯誤;D. 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時芒硝的溶解度為50g,則40℃時,向水中加入芒硝,最多能溶解芒硝的質量=,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質量=,故錯誤;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溶解度曲線圖,物質的溶解度曲線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B、根據溶解度曲線圖,芒硝的從40℃升溫到80℃,溶解度會減小,進行分析。C、一定溫度下,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D、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時芒硝的溶解度為50g,進行分析。12.(2025·英德模擬)形成化學觀念、發展科學思維是學習化學的目標要求。下列有關認識不正確的是A.宏微結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二者分子結構不同B.科學探究與實踐:可用木炭代替紅磷完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C.轉化觀:在一定條件下,和之間可以相互轉化D.化學觀念:原子、分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答案】B【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解答】A. CO2和CO分子結構不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木炭燃燒生成CO2氣體,會導致壓強變化不明顯,無法準確測定氧氣含量,故錯誤,符合題意;C. 水電解生成O2和H2,H2燃燒生成H2O,說明H2O和O2可相互轉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物質可由原子(如金屬)、分子(如水)、離子(如NaCl)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分子結構不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進行分析。B、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又不生成氣體,進行分析。C、根據水、氧氣的性質分析。D、原子、分子、離子可以構成物質。13.(2025·英德模擬)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探究可燃物燃燒的 條件 B.驗證氧化鈣和水 反應放熱 C.探究溫度對分子 運動速率的影響 D.實驗室制取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解析】【解答】A. 實驗過程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會燃燒,水中的白磷與氧氣隔絕、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不會不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故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B. 當U形管中紅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時,可說明生石灰遇水放熱,故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C. 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控制變量,而該實驗中溫度不同,燒杯中液體也不同,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符合題意;D. 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物質燃燒的條件,結合實驗分析。B、根據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遇水會放熱,進行分析。C、根據控制變量法,變量應該是一種,進行分析。D、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特點,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14.(2025·英德模擬)化石燃料對人類社會非常重要。(1)石油、天然氣、 是常見的化石能源,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夢溪筆談》記載“鄜、延境內有石油……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帷幕皆黑。”“煙甚濃”是由于石油 (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燒造成的。(3)天然氣(主要成分為)常用作燃料,將天然氣轉化為其他含碳化合物是其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生產甲醇的流程如圖所示:ⅰ.寫出天然氣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ⅱ.從微觀角度解釋,天然氣能被壓縮的原因是 。ⅲ.將低濃度的CO、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 。【答案】(1)煤;不可再生(2)不充分(3);分子之間有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 屬于不可再生能源。(2)“煙甚濃”是由石油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燒所產生的。(3)ⅰ、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與氧氣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ⅱ、天然氣可以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且間隔還能繼續被壓縮,于是受壓后,分子受外力被更加緊密地挨在一起,導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ⅲ、轉化爐主要生成合成氣CO和H2,則合成塔中一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將低濃度的CO、H2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分析】(1)根據常見的能源分析。(2)根據石油的成分,碳燃燒的特點分析。(3)ⅰ、甲烷與氧氣燃燒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ⅱ、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受壓后,間隔會變小,進行分析。ⅲ、根據流程圖,減少資源浪費,進行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 屬于不可再生能源;(2)“煙甚濃”是由石油不充分燃燒所產生的;(3)ⅰ、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與氧氣燃燒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ⅱ、天然氣可以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ⅲ、轉化爐主要生成合成氣CO和H2,則合成塔中一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將低濃度的CO、H2回流到壓縮機的意義是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15.(2025·英德模擬)在刑偵案件中,即使犯罪嫌疑人用特殊清洗劑處理過現場,法醫仍能通過一種名為魯米諾的化學試劑檢測到微量血跡。魯米諾是一種淡黃色晶體,血紅蛋白中的鐵離子()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魯米諾在堿性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發出藍色熒光。該檢測靈敏度極高,可檢測稀釋至百萬分之一的血液痕跡;但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等)會導致假陽性反應。請回答以下問題:(1)魯米諾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請根據魯米諾試劑的反應原理回答:ⅰ.調節值用的是一種俗稱為燒堿的物質,該物質的化學式為 。ⅱ.反應過程中,能改變反應速率的是血紅蛋白當中的 。ⅲ.該過程中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3)魯米諾發光的能量轉化形式是__________。A.熱能→光能 B.化學能→光能C.電能→光能 D.生物能→光能(4)有人認為“魯米諾檢測到熒光即可直接定罪”,請結合材料評價該觀點。( )(填“正確”或“錯誤”)。【答案】(1)4:1(2)NaOH;Fe3+;(3)B(4)錯誤【知識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根據魯米諾的化學式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2)ⅰ. 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氫氧化鈉的化學式為NaOH。ⅱ.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血紅蛋白中的鐵離子(Fe3+)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 ,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Fe3+。ⅲ. 過氧化氫在Fe3+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魯米諾與氧氣反應時,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發出熒光),故選B。(4)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檢測到熒光不一定是血跡,需進一步驗證,所以“魯米諾檢測到熒光即可直接定罪”說法錯誤,故填:錯誤。【分析】(1)化學式中原子個數比等于元素角碼之比。(2)ⅰ. 根據氫氧化鈉的俗稱、化學式分析。ⅱ.根據題干信息, “血紅蛋白中的鐵離子(Fe3+)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 ,進行分析。ⅲ. 過氧化氫在Fe3+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3)根據魯米諾能與氧氣反應,進行分析。(4)根據題意,“但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進行分析。(1)根據魯米諾的化學式可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故填:4:1;(2)ⅰ. 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化學式為NaOH,故填:NaOH;ⅱ.根據題干信息可知, Fe3+作為催化劑,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故填:Fe3+;ⅲ. 過氧化氫在Fe3+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3)魯米諾與氧氣反應時,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發出熒光),故選B;(4)強氧化性物質(如漂白劑)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檢測到熒光不一定是血跡,需進一步驗證,所以“魯米諾檢測到熒光即可直接定罪”說法錯誤,故填:錯誤。16.(2025·英德模擬)任務一:粗鹽的提純(1)如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粗鹽提純的操作順序依次為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2)在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此操作結束后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寫一條)。任務二: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制鹽(3)海水曬鹽:ⅰ.過程如圖2所示,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鈉的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ⅱ.為預防________,常往食鹽中添加適量的碘酸鉀()。受熱易分解成KI和一種氣體單質,請寫出該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4)海水淡化:利用太陽能將海水進行蒸餾淡化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多選)。A. 水蒸氣液化為水,水分子間隔變小B. 水蒸發過程中,水分子種類改變C. 海水淡化可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答案】(1) 燒杯 BAC(2) 引流 濾紙破損(答案合理即可)(3) 飽和 甲狀腺腫大(4) A,C【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粗鹽提純;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1)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燒杯;粗鹽提純步驟為物質溶解(B)、過濾(A)、濾液蒸發(C),所以操作順序是BAC。(2)在操作A(過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能使液體沿玻璃棒流下;若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有濾紙破損、濾液液面高于濾紙邊緣等。(3)ⅰ.海水曬鹽后,由氯化鈉晶體析出,說明氯化鈉不能繼續溶解,此時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ⅱ.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人體缺碘易患甲狀腺腫大,為預防甲狀腺腫大,常往食鹽中添加適量的碘酸鉀,受熱易分解成KI和一種氣體單質,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該氣體單質是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A.水蒸氣液化為水,水分子間隔會變小,故A正確;B.水蒸發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水分子種類不變,故B錯誤;C.海水淡化可得到淡水,能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故C正確。故答案為:AC。【分析】(1)根據儀器特征,粗鹽提純步驟,進行分析。(2)根據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3)ⅰ.根據物質飽和溶液的特點分析。ⅱ. 根據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分析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分子的基本性質,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措施分析。17.(2025·英德模擬)某石灰廠附近居民反映水體渾濁且有白色沉淀。環保小組采集上游(編號A)、廠區排水口(編號B)、下游(編號C)三份水樣進行檢測,探究水質成分及污染程度。(一)水樣酸堿度測定(1)用玻璃棒分別蘸取A、B、C三份水樣,滴在pH試紙上,與 對比。數據記錄如下:水樣 A B CpH 7 12 9水樣 的堿性最強,經檢測及分析可知水樣中含有。(二)白色沉淀成分驗證【提出猜想】(2)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微溶于水的,也可能含有與空氣中的 反應形成的。【進行實驗】環保小組向含有白色沉淀的水樣B中進行了如圖所示操作。已知:對于溶解度較小的物質,如果能減少體系中的相應離子,就可以使該物質溶解更多。(3)步驟2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后上層清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是因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步驟3中再將試管振蕩、靜置,上層清液又變成紅色,其原因是 。(5)步驟3中,可通過 的操作將固體分離,往濾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 ,則證明白色沉淀中還含有碳酸鹽。(三)水質處理(6)請從環保的角度,給石灰廠提一條合理的建議: 。【答案】標準比色卡;B;CO2;;未溶解的氫氧化鈣繼續溶解,上層清液又呈堿性;過濾;有氣泡產生;應將廢液過濾,濾液加適量酸液至pH為中性后排放,防止堿性濾液直接排放【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用玻璃棒分別蘸取A、B、C三份水樣,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水樣B的pH為12,數值最大,堿性最強。(2)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氫氧化鈣微溶于水,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微溶于水的,也可能含有與空氣中的CO2反應形成的。(3)水樣B中步驟1,加入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為紅色,且由固體產生,加入稀鹽酸,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溶液中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步驟3中再將試管振蕩、靜置,上層清液又變成紅色,其原因是未溶解的氫氧化鈣繼續溶解,上層清液又呈堿性,使溶液變紅。(5)步驟3中,可通過過濾的操作將固體分離,往濾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稀鹽酸和碳酸根離子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則證明白色沉淀中還含有碳酸鹽。(6)石灰廠的廢液中含有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鈣,出于環保考慮,應將廢液過濾,濾液加適量酸液至pH為中性后排放,防止堿性濾液直接排放。【分析】(1)溶液的pH值<7,顯酸性,從7到1,酸性逐漸增強;溶液的pH值=7,顯中性;溶液的pH值>7,顯堿性,從7到14,堿性逐漸增強。(2)根據氫氧化鈣的性質分析。(3)酚酞溶液遇到堿性溶液變紅色,遇到中性、酸性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4)根據氫氧化鈣可能繼續溶解,進行分析。(5)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稀鹽酸和碳酸根離子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6)根據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鈣的性質分析。18.(2025·英德模擬)章丘鐵鍋以“三十六萬錘”手工鍛造聞名,其制作工藝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鐵鍋的制作需經歷選礦、煉鐵、鍛造、養護等過程。如圖為鐵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回答下列問題。(一)鐵的存在與冶煉(1)章丘鐵鍋的原料來自赤鐵礦(主要成分為),該物質對應圖中的 點(填字母)。a點物質的類別是 。(2)高爐煉鐵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其中 ,反應過程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煉鐵尾氣中可能含CO,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提出一種處理尾氣的方法: 。(二)鐵鍋的鍛造與氧化(4)“熱鍛”得到的產品為生鐵(主要含鐵和碳,不考慮其它成分),往100g該產品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反應結束后剩余固體質量為2.4g。ⅰ.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基本反應類型為 。ⅱ.該產品的含碳量約為 。(三)鐵鍋的養護(5)為防止鐵鍋生銹,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有 (寫一條)。【答案】b;單質;3;降低;將尾氣點燃;;置換反應;2.4%;保持鐵鍋表面干燥【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化合價規律和原則;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1)氧化鐵是由Fe、O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且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故該物質對應圖中的b點;a點物質中鐵元素化合價為0,則a點物質的類別是單質。(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3+n)個O,生成物中含2n個O,則n=3;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鐵單質中鐵元素化合價為0,故反應過程中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3)煉鐵尾氣中可能含CO,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點燃處理。(4)ⅰ.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為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ⅱ.往100g該產品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碳和稀鹽酸不反應,反應結束后剩余固體質量為2.4g,剩余固體的質量為碳的質量,則該產品的含碳量約為:。(5)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防止鐵生銹,可以隔絕氧氣和水,所以為了防止鐵鍋生銹,可以保持鐵鍋表面干燥。【分析】(1)根據氧化鐵屬于氧化物,分析氧化鐵中鐵元素,進行分析。單質中元素化合價規定為0。(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進行分析。根據氧化鐵、鐵單質中鐵元素化合價,進行分析。(3)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分析。(4)ⅰ. 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根據置換反應的特點分析。ⅱ. 根據鐵與稀鹽酸能反應,碳和稀鹽酸不反應,進行計算。(5)根據鐵生銹的條件,進行分析。19.(2025·英德模擬)鎂砂是重要的耐火材料。某小組查閱資料后設計兩種制備鎂砂的方案(如圖所示),請結合信息回答問題。(1)從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兩種方案中更優的是方案 (填“1”或“2”),理由是 。(2)煅燒過程中發生的反應為假設使用的原料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為,其余為不參與反應的雜質。若需制備400千克,理論上需要 千克原料(寫出計算過程)。(3)煅燒溫度會影響鎂砂顆粒密度,顆粒密度越大代表鎂砂顆粒越致密,其耐火性能會更好。據下圖分析,煅燒溫度最好控制在 ℃。(4)理論上116g參加反應,最終可得到鎂的質量為 g。【答案】(1)1;原料來源廣泛,節約能源(2)解:設理論上需要原料的質量為x x=725kg答:若需制備400千克,理論上需要原料的質量為725kg;(3)1700(4)48【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方案1原料是海水,原料來源廣泛,方案2原料是菱鎂礦,礦產資源有限,方案1制取氫氧化鎂的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而方案2制取氫氧化鎂需要高溫煅燒,會造成能源的浪費,故從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兩種方案中更優的是方案1,理由是:方案1原料來源廣泛,且可以節約能源。(3)由圖可知,煅燒溫度在1700℃時,鎂砂顆粒密度最大,此時鎂砂耐火性能最好,故煅燒溫度最好控制在1700℃。(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則最終可得到鎂的質量=。【分析】(1)根據原料來源是否廣泛,是否節約能源,操作是否方便、安全,分析方案。(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分解氫氧化鎂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氧化鎂的質量,未知量是參加反應氫氧化鎂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3)根據圖像,煅燒溫度在1700℃時,鎂砂顆粒密度最大,此時鎂砂耐火性能最好,進行分析。(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物質中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化學式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1)方案1原料是海水,原料來源廣泛,方案2原料是菱鎂礦,礦產資源有限,方案1制取氫氧化鎂的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而方案2制取氫氧化鎂需要高溫煅燒,會造成能源的浪費,故從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兩種方案中更優的是方案1,理由是:方案1原料來源廣泛,且可以節約能源;(2)見答案;(3)由圖可知,煅燒溫度在1700℃時,鎂砂顆粒密度最大,此時鎂砂耐火性能最好,故煅燒溫度最好控制在1700℃;(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則最終可得到鎂的質量為:。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中考二模化學試題(學生版).docx 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中考二模化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