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山東省中考化學真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1~10小題,每小題2分:11~15小題,每小題3分,共3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5·山東)科學與生活交融,安全與健康同行,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 B.電器起火時用水滅火C.霉變花生清洗后食用 D.用稀甲醛溶液泡海鮮2.(2025·山東)下列做法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 )A.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B.廢舊電池深埋地下C.大力推廣使用火力發電 D.工業煙塵高空排放3.(2025·山東)下列有關水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河水經靜置、過濾后所得液體屬于純凈物B.電解水實驗說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時,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存在D.均一、穩定的無色液體一定是溶液4.(2025·山東)柴米油鹽中品人生百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柴、煤和天然氣等燃料都屬于可再生資源B.“稻米飄香”體現了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C.大量攝入油脂有益于人體健康D.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由分子構成5.(2025·山東)某同學用0.40 g氫氧化鈉固體和100 mL水配制溶液并測其pH。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稱量 B.量取C.溶解 D.測pH6.(2025·山東)硅化鎂(Mg2Si)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Mg和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g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B.一個硅原子的質量為28.09gC.Si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D.Mg與Si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7.(2025·山東)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石墨有金屬光澤,可用作電極材料B.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鹽酸能與某些金屬反應,可用于金屬除銹D.熟石灰能與碳酸鈉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8.(2025·山東) NaCl和KNO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與NaCl相比,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更大B.t1℃時,飽和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1.6%C.t2℃時, NaCl與KNO3的溶解度相等D.將t3℃的飽和KNO3溶液降低溫度,一定有晶體析出9.(2025·山東)利用醋酸能與硫酸鈣反應的性質,可用白醋浸泡雞蛋制作無殼雞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醋酸能解離出H+B.碳酸鈣屬于氧化物C.制作過程中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D.醋酸與碳酸鈣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10.(2025·山東)我國科研團隊不斷改進CH4-CO2干氣重整技術,將CO2定向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實現了CO2資源化利用。CH4與C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B.反應物都含碳元素,都屬于有機物C.生成物都有可燃性,點燃前需驗純D.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保持不變11.(2025·山東)某品牌汽車安全氣囊的產氣藥劑主要有NaN3(氣體發生劑)、Fe2O3(主氧化劑)、NaHCO3(冷卻劑)等物質。當汽車發生猛烈碰撞時,點火器點火引發NaN3迅速分解,產生的氣體使氣囊迅速鼓起,主要反應過程如圖(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aN3→N2的化學反應速率很快B.NaN3→Na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32Na+3N2↑C.Fe2O3→Fe的反應中各元素化合價均發生變化D.NaHCO3→Na2CO3的反應吸收能量12.(2025·山東)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裝置目的 除去H2中的少量HCl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證明某氣體為H2 從食鹽水中提取食鹽選項 A B C DA.A B.B C.C D.D13.(2025·山東)興趣小組利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測量木條和蠟燭燃燒至熄滅過程中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數據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開始時,兩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均約為21%B.木條、蠟燭均熄滅后,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甲<乙C.70s時,甲集氣瓶內CO2的體積分數為88.3%D.可以通過調節O2的體積分數調控燃燒14.(2025·山東)興趣小組利用下列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并依據現象從微觀角度分析密閉體系中氣體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選項 操作及現象 分析A 裝置1:擠壓膠頭滴管。U形管內液面左高右低 氣體分子間隔變小B 裝置2:將液體全部注入,U形管內液面左低右高 氣體分子數目增多C 裝置3:同時將液體全部注入,U形管內液面左高右低 消耗的氣體分子數目:甲>乙D 裝置4:反應一段時間。關閉活塞,試管內液面逐漸下降 氣體分子數目增多A.A B.B C.C D.D15.(2025·山東)某果蔬洗鹽的成分為NaCl、Na2CO3和NaHCO3.某同學設計實驗測定各成分質量分數。取兩份質量均為m g的樣品。利用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Ⅰ:連接裝置1、3.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測得NaOH溶液質量增加a g;實驗Ⅱ:另取裝置3,與裝置2連接。加熱樣品,充分反應,測得NaOH溶液質量增加b g.已知:①堿石灰可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NaOH溶液:②2NaHCONa2CO3+H2O+C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 g樣品中碳元素的質量為B.Na2CO3的質量分數為C.NaCl的質量分數為D.實驗1中若用稀鹽酸代替稀硫酸,測得NaCl的質量分數偏小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5分。16.(2025·山東)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有著密切關系,不斷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1)多彩生活。“衣”你而定①蠶絲是織造絲綢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為 。②某防曬服標簽上標注其面料成分為85.9%錦綸、14.1%氨綸。其中鋁綸屬于 A.有機高分子材料 B.無機非金屬材料 C.金屬材料(2)現代農業,倉豐食足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糧食產量。某地小麥出現了葉色發黃現象,種植戶追施了尿素。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精確至0.1%).(3)“嫦娥”探月,太空坑“基”我國計劃在月球就地取材,制備月境印。月壤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其中氧化鋁的化學式為 。(4)智慧交通,向“芯”而行智能駕駛系統需要高算力硅芯片。制粗硅時發生反應:2C+SiO2Si+CO2↑,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____(填標號)。A.復分解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17.(2025·山東)興趣小組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推進劑開展調查并進行歸納整理。推進期 信息推進劑Ⅰ 偏二甲肼 最早使用,穩定。原料劇毒四氧化二氮推進劑Ⅱ 煤油 設環保,成本低液氧推進劑Ⅲ 液氫 環保液氧推進劑Ⅳ 復合固體推進劑 穩定,可長期儲存(1)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3N2+2CO2+4H2O。偏二甲肼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利用沸點不同從石油中分離出煤油。該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3)使用推進劑Ⅲ時,清潔無污染的原因是 。(4)在長征系列火箭中,推進劑Ⅰ最早使用且技術成熟,利用表中信息分析,開發其它推進劑的理由是 (回答1條即可)。18.(2025·山東)利用化學反應脫除、消耗貯藏環境中的CO2,可達到果蔬保鮮的目的。某果蔬保鮮劑如圖:(1)消石灰[Ca(OH)2]可由生石灰與水反應制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某同學取一包使用一段時間的保鮮劑[成分為Ca(OH)2和CaCO3],測定其吸收CO2的質量。用足量蒸餾水溶解、 、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的質量為5.0g.根據實驗數據計算該保鮮劑吸收CO2的質量(寫出計算步驟,結果精確至0.1g).19.(2025·山東)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利用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需要取用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 g(結果精確至0.1g).(2)用10%的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一瓶干燥的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按氣流方向,用字母表示)。(3)用坩堝鉗夾取一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燃燒,再將其插入集滿O2的集氣瓶中,木炭燃燒更劇烈、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由此實驗可得出促進燃燒的方法為 。燃燒停止后,為檢驗集氣瓶中是否有CO2,需加入的試劑為 。20.(2025·山東)暖身貼可持續發熱,能用于身體局部熱敷。某品牌暖身貼的發熱包內含有鐵粉、活性炭、吸水樹脂(具有吸水、保水功能)、鹽。興趣小組對發熱包的發熱原理開展探究活動。(1)驗證發熱包中含有鐵粉將未使用的發熱包中原料取出,進行實驗。步驟 操作 現象 結論Ⅰ 將磁鐵簾近原料 部分團色粉末被磁鐵吸引 原料中含有鐵質Ⅱ 將磁鐵吸引的黑色粉末加入試管內,加入適量 振蕩 黑色粉末溶解,產生氣泡,溶液變成淺綠色(2)探究發熱包的發熱原理打開使用后的發熱包,發現其中有紅棕色物質。同學們猜想發熱包的發熱原理可能與鐵釘(含Fe、C等)生銹的原理相同。利用圖1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步驟Ⅰ:組裝好儀器后,需進行的操作為 。步驟Ⅱ:向三頸燒瓶內加入一定量鐵粉、活性炭和氯化鈉,向注射器內加入少量蒸餾水。步施Ⅲ:進行以下操作,測得裝置內O2的體積分數和溫度變化如圖2.正確的操作規序為 (用①②③④表示)①推動注射器,向裝置內注入蒸餾水,靜置1000s.②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空氣,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③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C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④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由實驗可知。發熱包的發熱原理與鐵釘生銹的原理 (選填“相同”或“不同”)。(3)拓展應用另取圖1裝置,加入未使用的發熱包中原料,并注入少量蒸餾水。一段時間后,裝置內O2的體積分數降至2.8%,由此預測該原料還可用作____(填標號)。A.除味劑 B.脫氧劑 C.補鐵劑(4)反思交流經過本次探究,結合已有知識可知“鐵生銹”有利有弊,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讓科學更好地服務于生活。結合實例談一談對“鐵生銹”利弊的理解。21.(2025·山東)我國的銅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需要根據礦石種類的不同選用適當的方法冶煉。(1)我國古代即有濕法煉銅的技術,南北朝時期又將濕法煉銅中銅鹽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的可溶性銅鹽(如CuCl2),鐵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藍銅礦的主要成分Cu2(OH)2(CO3)2可溶于稀硫酸。先用稀硫酸浸取礦石,再電解浸取液使銅沉積。電解時能量的主要轉化形式為 。(3)黃銅礦的主要成分為CuFeS2,其冶煉過程大致如下:①為了增強浮選劑對礦石的富集效果,提高沸騰爐中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和原料利用率,需預先對礦石進行的操作為 。②沸騰爐中,發生反應2CuFeS22FeS+Cu2S+X,X的化學式為 。③反射爐中。沙子與雜質形成熔渣浮于上層,CuS和FeS熔融生成的“冰銅”沉于下層。Cu2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則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④轉爐中,沙子與雜質形成爐渣,Cu2S在高溫條件下發生的反應過程如下:判斷生成的氣體能否直接排放并說明原因: :Cu2O→Cu的化學方程式為 。(4)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對我國古代“豎爐煉銅”進行模擬實驗,實驗原理為C+2CuO2Cu+CO2↑①依據上述化學方程式計算C與CuO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烘干CuO粉末和木炭后,將木炭在研缽中研磨,按此質量比進行實驗,效果不佳。②為獲得最佳實驗效果,控制C與CuO的總質量一定,按不同質量比進行實驗所得反應后物質狀態如表,由實驗知C和CuO質量比為1:10時實驗效果最佳,判斷依據是 。利用數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C與CuO的質量比 反應后物質狀態(° ”代表有。“×”代表無)紅色塊狀金圓 金屬光澤 黑色物質1:9 √ × 少量1:10 √ √ 幾乎無1:11 √ × 很少1:12 √ × 少量1:13 √ × 較多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 煤爐取暖時易發生CO中毒,需注意通風 ,符合題意;B、 電器起火時不能用水滅火,以防止發生觸電 ,不符合題意;C、 霉變花生中含有黃曲霉毒素,有毒且難溶于水,清洗后也不可食用 ,不符合題意;D、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質變性,不能用其加工食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煤爐取暖要防止中毒分析;B、根據電器著火遇水易觸電分析;C、根據霉變花生中有毒物的性質分析;D、根據甲醛的毒性分析。2.【答案】A【知識點】綠色化學【解析】【解答】A、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可防止因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符合題意;B、 廢舊電池深埋地下會污染水體和土壤,不符合題意;C、 大力推廣使用火力發電會增加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題意;D、 工業煙塵高空排放并未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環境、水體、空氣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確定各做法是否符合綠色化學理念。3.【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溶液的組成及特點;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河水經靜置、過濾后所得液體中仍含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 ,不符合題意;B、 電解水實驗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不含氫氣和氧氣 ,不符合題意;C、 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時,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存在 ,符合題意;D、 均一、穩定的無色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也可能是水等純凈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C、根據過濾只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分析;B、根據水的組成分析;C、根據溶液中粒子的存在狀態分析;D、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分析。4.【答案】B【知識點】均衡營養與健康;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解析】【解答】A、煤和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 ,不符合題意;B、“稻米飄香”體現了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米的香味分子運動到人的嗅覺器官,符合題意;C、 大量攝入油脂會危害人體健康,需合理攝入 ,不符合題意;D、 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由離子構成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化石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分析;B、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C、根據營養物質合理攝入分析;D、根據氯化鈉的離子構成分析。5.【答案】D【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溶液的酸堿度測定【解析】【解答】A、氫氧化鈉有腐蝕性,稱量氫氧化鈉需放在玻璃器皿中,不符合題意;B、量筒讀數視線平視凹液面最低處,不符合題意;C、溶解在燒杯中進行,且用玻璃棒攪拌,不符合題意;D、測定溶液pH時要使用干燥的試紙,濕潤的試紙會影響測定結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分析;B、根據量筒讀數方法分析;C、根據溶解操作要求分析;D、根據pH試紙的使用注意事項分析。6.【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解析】【解答】A、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 為鎂離子結構示意圖,不符合題意;B、 原子質量很小,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 ,單位是1,省略不寫,不符合題意;C、 Si是地殼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名稱帶“石”屬于非金屬元素 ,不符合題意;D、 Mg與Si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質子數與電子數不相等的粒子為離子分析;B、根據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數字是相對原子質量分析;C、根據硅為非金屬元素分析;D、根據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分析。7.【答案】B【知識點】酸堿鹽的應用;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 石墨可用作電極材料是利用導電性 ,不符合題意;B、 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符合題意;C、 鹽酸可用于金屬除銹是利用其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不符合題意;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能與土壤中酸性物質發生反應的性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本題難度不大,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可以根據物質的性質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8.【答案】B【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與NaCl相比,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更大 ,不符合題意;B、 t1℃時,KNO3溶解度飽為31.6g,則該溫度下飽和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1.6% ,符合題意;C、 t2℃時, NaCl與KNO3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說明該溫度下兩物質溶解度相等 ,不符合題意;D、 將t3℃的飽和KNO3溶液降低溫度,因KNO3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所以一定有晶體析出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溶解度曲線含義分析,溶解度曲線可以確定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確定各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規律,確定結晶方法及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適用于降溫結晶,若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則可采用蒸發結晶;可以根據溶解度/(溶解度+100)確定某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9.【答案】B【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概念;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 醋酸屬于酸,能解離出H+ ,不符合題意;B、 碳酸鈣由鈣、氧、碳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 ,符合題意;C、 雞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能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制作過程中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 ,不符合題意;D、 醋酸與碳酸鈣為酸和鹽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酸的溶液中都含氫離子分析;B、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C、根據碳酸鹽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分析;D、根據復分解反應定義及酸堿鹽間的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分析。10.【答案】C【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解答】由圖示可知,該反應方程式為 CH4+CO2 2H2+2CO。A、 生成物H2為單質 ,不符合題意;B、CO2雖含碳元素,但化學性質與無機物相似,屬于無機物,不符合題意;C、 生成物都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燃燒易發生爆炸,點燃前需驗純 ,符合題意;D、 由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增加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含碳化合物為無機物分析;C、根據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燃燒易發生爆炸分析;D、根據圖示確定反應方程式,由此確定分子數目的變化分析。11.【答案】C【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A、 汽車發生猛烈碰撞時, 點火器點火引發NaN3迅速分解, 說明反應速率很快,不符合題意;B、NaN3→Na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32Na+3N2↑,不符合題意;C、 Fe2O3→Fe的反應中氧元素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 ,符合題意;D、 NaHCO3→Na2CO3的反應條件為加熱,則該反應吸收能量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圖示中各反應過程,結合方程式書寫方法,反應條件為加熱的反應吸收熱量,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解答。12.【答案】D【知識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A、氯化氫與碳酸氫鈉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引入新雜質,不符合題意;B、鹽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變紅,用石蕊溶液不能鑒別二者,不符合題意;C、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燒杯,通過燒杯內壁有水霧,只能證明該氣體中含氫元素,不能證明一定是氫氣,不符合題意;D、利用蒸發的方法可從食鹽水中提取食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不能引入新雜質的除雜原則分析;B、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都變紅分析;C、根據燃燒有水生成的物質中含氫元素分析;D、根據食鹽宜采用蒸發結晶分析。13.【答案】C【知識點】蠟燭燃燒實驗【解析】【解答】A、 實驗開始時,兩集氣瓶內都是空氣,其中O2的體積分數均約為21% ,不符合題意;B、 由圖示可知,木條、蠟燭均熄滅后,剩余氧氣蠟燭大于木炭,即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甲<乙 ,不符合題意;C、 70s時,甲集氣瓶內氧氣體積分數為11.7%,則瓶內其他氣體(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總體積分數為88.3% ,不是只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為88.3%,不符合題意;D、物質燃燒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 可以通過調節O2的體積分數調控燃燒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分析;B、根據圖示中所給數據分析;C、根據空氣的組成及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D、根據燃燒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分析。14.【答案】B【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酸的化學性質;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解析】【解答】A、 擠壓膠頭滴管 ,水進入試管中,硝酸銨溶解吸熱,使試管內氣體分子間隔減小,氣壓減小, U形管內液面左高右低 ,不符合題意;B、 裝置2中將液體全部注入,鎂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氣體分子數目增多),使錐形瓶內氣壓增大,U形管內液面左低右高 ,不符合題意;C、 裝置3同時將液體全部注入,因氫氧化鈉吸收的二氧化碳遠遠大于水溶解的二氧化碳,則U形管內液面會出現左高右低 ,不符合題意;D、 裝置4反應一段時間,關閉活塞,二氧化碳不能導出,使試管內壓強增加,將液體壓入長頸漏斗中,試管內液面逐漸下降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硝酸銨溶解吸熱分析;B、根據鎂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分析;C、根據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分析;D、根據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裝置內氣體數目增多分析。15.【答案】C【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A、 實驗Ⅰ中氫氧化鈉溶液增重質量即為產生二氧化碳質量,由碳元素質量守恒可知, mg樣品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不符合題意;B、設碳酸鈉質量為x,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a-b)g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 44x (a-b)g106:44=x:(a-b)gx=,則碳酸鈉質量分數為,不符合題意;C、實驗Ⅱ中NaOH溶液質量增加為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質量,設碳酸氫鈉質量為y2NaHCONa2CO3+H2O+CO2↑168 44y bgy==,氯化鈉質量為m--=,氯化鈉質量分數為,符合題意;D 實驗1中若用稀鹽酸代替稀硫酸,鹽酸具有揮發性,會使得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導致計算的碳酸鈉、碳酸氫鈉質量偏大,NaCl的質量分數偏小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與硫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結合題中所給數據,利用方程式中物質質量關系及元素質量守恒計算分析。16.【答案】(1)蛋白質;A(2)46.7%(3)Al2O3(4)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 ①蠶絲是織造絲綢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為蛋白質。 ②錦綸屬于合成材料,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故選A。(2) 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6.7%。(3) 氧化鋁中鋁元素為+3價,氧元素為-2價,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2O3 。(4)所給方程式反應物和生成物都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分析】(1)根據蠶絲成分為蛋白質,合成材料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3)根據化合物化學式書寫遵循化合價代數和為0原則分析;(4)根據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為置換反應分析。17.【答案】(1)1:4(2)物理變化(3)液氧與液氫的反應的生成物為水,水本身無污染(4)相比推進劑Ⅰ,其他推進劑更加環保、穩定、可長期儲存【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解析】【解答】(1)由化學式可知,偏二甲肼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2:8=1:4.(2) 利用沸點不同從石油中分離出煤油。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3) 使用推進劑Ⅲ時, 液氧與液氫的反應的生成物只有水,所以清潔無污染 。(4)由表中信息可知, 相比推進劑Ⅰ,其他推進劑更加環保、穩定、可長期儲存,所以開發其他推進劑。【分析】(1)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原子個數比分析;(2)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3)根據氫氣燃燒產物為水無污染分析;(4)根據表中所給各推進劑信息分析。18.【答案】(1)CaO+H2O=Ca(OH)2(2)過濾【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根據燒堿、生石灰、堿石灰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解析】【解答】(1)生石灰為氧化鈣俗稱,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2)要從反應后的混合物中獲得固體,需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解:設吸收二氧化碳質量為xCa(OH)2+CO2=CaCO3↓+H2O44 100x 5.0gx=2.2g答:吸收二氧化碳質量為2.2g。【分析】(1)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分析;(2)根據過濾原理,反應所得沉淀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分析。19.【答案】(1)66.7(2)2H2O22H2O+O2↑;B→F→S(3)增大氧氣(O2)濃度;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燃燒與燃燒的條件【解析】【解答】(1) 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設需要取用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x200g×10%=30%xx=66.7g(2)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發生的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產生氧氣和水的反應,方程式為 2H2O22H2O+O2↑ 。過氧化氫制氧氣需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要制取干燥氧氣,需先將氣體通入干燥裝置F中,然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儀器連接順序為B→F→S 。(3)由實驗可知,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得出促進燃燒的方法為增大氧氣濃度。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常用該方法檢驗二氧化碳,燃燒停止后,為檢驗集氣瓶中是否有CO2 ,需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分析】(1)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2)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產生氧氣和水,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要收集干燥氧氣,將氣體干燥后需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分析;(3)根據燃燒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檢驗分析。20.【答案】(1)稀硫酸或稀鹽酸(2)檢驗裝置氣密性;②③④①;相同(3)B(4)答:鐵生銹“弊”:生銹會降低鐵的強度,可能會減弱橋梁、房屋等建筑物內部鋼筋的承重力,引發坍塌事故等,那么就要通過防銹技術(用隔絕水氧接觸的涂層等)來避免生銹造成的危害。鐵生銹“利”:暖寶寶可以利用鐵生銹放熱的原理來為人們取暖,食品包裝中的“脫氧劑”利用了鐵粉生銹過程吸收氧氣和水的過程來延緩食物的腐敗。綜上所述,鐵生銹是自然規律,但科學智慧既能最大化的利用其“利”,也能將弊轉化為利,最終服務于人類的生產生活。(言之有理即可,按照題意,需要有實例有原理的辯證分析)【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解析】【解答】(1)鐵與酸反應產生氫氣,原料中有鐵,則向黑色粉末中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會觀察到黑色粉末溶解,產生氣泡,溶液變成淺綠色 。(2)該反應需在密閉裝置中進行, 組裝好儀器后,要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結合圖2中氧氣體積分數和溫度的變化情況,確定實驗時操作步驟為 ②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空氣,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 ③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C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 ④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 ①推動注射器,向裝置內注入蒸餾水,靜置1000s, 即 ②③④① 。由實驗可知,通入干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時溫度、氧氣體積分數都無明顯變化,而注入蒸餾水后溫度和氧氣體積分數發生變化,說明發熱包需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才能發熱,則發熱原理與鐵釘生銹的原理相同。(3) 另取圖1裝置,加入未使用的發熱包中原料,并注入少量蒸餾水。一段時間后,裝置內O2的體積分數降至2.8%,說明該發熱包可吸收氧氣,由此預測該原料還可用作脫氧劑,故選B。(4)鐵生銹的利有利用其吸收氧氣和水的原理,用于除去不需要氧氣或水的環境中的水和氧氣,也可利用其反應放出的熱用于取暖或加熱食物等。鐵生銹“弊”主要是造成金屬銹蝕,造成金屬資源的浪費或影響金屬建筑的質量等。【分析】(1)根據鐵與酸的反應現象分析;(2)根據密閉容器進行實驗需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由圖示中氧氣、溫度的變化情況結合各步的現象分析;(3)根據發熱包可除去氧氣分析;(4)根據鐵生銹的應用及危害分析。21.【答案】(1)Fe+CuCl2=FeCl2+Cu(2)電能轉化為化學能(3)將礦石粉碎為碎石塊以增大接觸面積;S;+1;不能,二氧化硫為污染物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2Cu2S+4Cu2O12Cu+2SO2(4)3:40;比例1:10時,既有金屬光澤又有紅色塊狀金屬產生說明銅產量較大,幾乎無黑色物質說明反應物C與CuO殘留少,即原材料利用率高;最佳理論比例約為1:13,碳過少時無法CuO完全反應而有殘留,碳過量時碳與產物二氧化碳會生成一氧化碳,同時裝置內殘留的氧氣也會消耗碳從而生成二氧化碳導致C的額外損耗【知識點】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 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Cl2=FeCl2+Cu。(2) 電解浸取液時發生化學變化,能量轉化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3) ①增大接觸面積可使反應更充分,為了增強浮選劑對礦石的富集效果,提高沸騰爐中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和原料利用率,需預先將礦石粉碎為碎石塊以增大接觸面積 。 ② 所給方程式中原子種類和個數,反應前:銅2、鐵2、硫4,反應后:銅2、鐵2、硫3,由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X中含有1個硫原子,化學式為S。 ③ Cu2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1. ④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為污染物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氣體不能直接排放。由圖示可知, Cu2O→Cu的化學方程式為 2Cu2S+4Cu2O12Cu+2SO2 。(4) ①由化學方程式可知C+2CuO2Cu+CO2↑12 160C與CuO的質量比為12:160=3:40. ②由表中所給信息可知,比例1:10時,既有金屬光澤又有紅色塊狀金屬產生說明銅產量較大,幾乎無黑色物質說明反應物C與CuO殘留少,即原材料利用率高,所以 C和CuO質量比為1:10時實驗效果最佳。C和CuO質量比小于1:10時,碳過少,CuO不能完全反應而有殘留,質量比大于1:10,碳過量,碳與產物二氧化碳會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同時碳與裝置中殘留氧氣也會發生反應,導致C的額外損耗,質量比為1:10時,碳和氧化銅幾首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效果最佳。【分析】(1)根據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分析;(2)根據反應時能量的轉化分析;(3)根據增大接觸面積可加快反應,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二氧化硫的污染性分析;(4)根據所給方程式確定碳和氧化銅的質量比,結合表中所給信息分析原因。1 / 12025年山東省中考化學真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1~10小題,每小題2分:11~15小題,每小題3分,共3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5·山東)科學與生活交融,安全與健康同行,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 B.電器起火時用水滅火C.霉變花生清洗后食用 D.用稀甲醛溶液泡海鮮【答案】A【知識點】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 煤爐取暖時易發生CO中毒,需注意通風 ,符合題意;B、 電器起火時不能用水滅火,以防止發生觸電 ,不符合題意;C、 霉變花生中含有黃曲霉毒素,有毒且難溶于水,清洗后也不可食用 ,不符合題意;D、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質變性,不能用其加工食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煤爐取暖要防止中毒分析;B、根據電器著火遇水易觸電分析;C、根據霉變花生中有毒物的性質分析;D、根據甲醛的毒性分析。2.(2025·山東)下列做法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 )A.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B.廢舊電池深埋地下C.大力推廣使用火力發電 D.工業煙塵高空排放【答案】A【知識點】綠色化學【解析】【解答】A、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可防止因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符合題意;B、 廢舊電池深埋地下會污染水體和土壤,不符合題意;C、 大力推廣使用火力發電會增加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題意;D、 工業煙塵高空排放并未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環境、水體、空氣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確定各做法是否符合綠色化學理念。3.(2025·山東)下列有關水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河水經靜置、過濾后所得液體屬于純凈物B.電解水實驗說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時,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存在D.均一、穩定的無色液體一定是溶液【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溶液的組成及特點;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河水經靜置、過濾后所得液體中仍含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 ,不符合題意;B、 電解水實驗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不含氫氣和氧氣 ,不符合題意;C、 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時,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存在 ,符合題意;D、 均一、穩定的無色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也可能是水等純凈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C、根據過濾只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分析;B、根據水的組成分析;C、根據溶液中粒子的存在狀態分析;D、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分析。4.(2025·山東)柴米油鹽中品人生百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柴、煤和天然氣等燃料都屬于可再生資源B.“稻米飄香”體現了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C.大量攝入油脂有益于人體健康D.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由分子構成【答案】B【知識點】均衡營養與健康;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解析】【解答】A、煤和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 ,不符合題意;B、“稻米飄香”體現了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米的香味分子運動到人的嗅覺器官,符合題意;C、 大量攝入油脂會危害人體健康,需合理攝入 ,不符合題意;D、 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由離子構成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化石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分析;B、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C、根據營養物質合理攝入分析;D、根據氯化鈉的離子構成分析。5.(2025·山東)某同學用0.40 g氫氧化鈉固體和100 mL水配制溶液并測其pH。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稱量 B.量取C.溶解 D.測pH【答案】D【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溶液的酸堿度測定【解析】【解答】A、氫氧化鈉有腐蝕性,稱量氫氧化鈉需放在玻璃器皿中,不符合題意;B、量筒讀數視線平視凹液面最低處,不符合題意;C、溶解在燒杯中進行,且用玻璃棒攪拌,不符合題意;D、測定溶液pH時要使用干燥的試紙,濕潤的試紙會影響測定結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分析;B、根據量筒讀數方法分析;C、根據溶解操作要求分析;D、根據pH試紙的使用注意事項分析。6.(2025·山東)硅化鎂(Mg2Si)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Mg和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g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B.一個硅原子的質量為28.09gC.Si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D.Mg與Si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解析】【解答】A、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 為鎂離子結構示意圖,不符合題意;B、 原子質量很小,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 ,單位是1,省略不寫,不符合題意;C、 Si是地殼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名稱帶“石”屬于非金屬元素 ,不符合題意;D、 Mg與Si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質子數與電子數不相等的粒子為離子分析;B、根據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數字是相對原子質量分析;C、根據硅為非金屬元素分析;D、根據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分析。7.(2025·山東)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石墨有金屬光澤,可用作電極材料B.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鹽酸能與某些金屬反應,可用于金屬除銹D.熟石灰能與碳酸鈉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知識點】酸堿鹽的應用;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 石墨可用作電極材料是利用導電性 ,不符合題意;B、 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符合題意;C、 鹽酸可用于金屬除銹是利用其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不符合題意;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能與土壤中酸性物質發生反應的性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本題難度不大,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可以根據物質的性質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8.(2025·山東) NaCl和KNO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與NaCl相比,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更大B.t1℃時,飽和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1.6%C.t2℃時, NaCl與KNO3的溶解度相等D.將t3℃的飽和KNO3溶液降低溫度,一定有晶體析出【答案】B【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與NaCl相比,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更大 ,不符合題意;B、 t1℃時,KNO3溶解度飽為31.6g,則該溫度下飽和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1.6% ,符合題意;C、 t2℃時, NaCl與KNO3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說明該溫度下兩物質溶解度相等 ,不符合題意;D、 將t3℃的飽和KNO3溶液降低溫度,因KNO3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所以一定有晶體析出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溶解度曲線含義分析,溶解度曲線可以確定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確定各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規律,確定結晶方法及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適用于降溫結晶,若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則可采用蒸發結晶;可以根據溶解度/(溶解度+100)確定某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9.(2025·山東)利用醋酸能與硫酸鈣反應的性質,可用白醋浸泡雞蛋制作無殼雞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醋酸能解離出H+B.碳酸鈣屬于氧化物C.制作過程中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D.醋酸與碳酸鈣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答案】B【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概念;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 醋酸屬于酸,能解離出H+ ,不符合題意;B、 碳酸鈣由鈣、氧、碳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 ,符合題意;C、 雞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能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制作過程中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 ,不符合題意;D、 醋酸與碳酸鈣為酸和鹽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酸的溶液中都含氫離子分析;B、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C、根據碳酸鹽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分析;D、根據復分解反應定義及酸堿鹽間的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分析。10.(2025·山東)我國科研團隊不斷改進CH4-CO2干氣重整技術,將CO2定向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實現了CO2資源化利用。CH4與C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B.反應物都含碳元素,都屬于有機物C.生成物都有可燃性,點燃前需驗純D.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保持不變【答案】C【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解答】由圖示可知,該反應方程式為 CH4+CO2 2H2+2CO。A、 生成物H2為單質 ,不符合題意;B、CO2雖含碳元素,但化學性質與無機物相似,屬于無機物,不符合題意;C、 生成物都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燃燒易發生爆炸,點燃前需驗純 ,符合題意;D、 由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增加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含碳化合物為無機物分析;C、根據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燃燒易發生爆炸分析;D、根據圖示確定反應方程式,由此確定分子數目的變化分析。11.(2025·山東)某品牌汽車安全氣囊的產氣藥劑主要有NaN3(氣體發生劑)、Fe2O3(主氧化劑)、NaHCO3(冷卻劑)等物質。當汽車發生猛烈碰撞時,點火器點火引發NaN3迅速分解,產生的氣體使氣囊迅速鼓起,主要反應過程如圖(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aN3→N2的化學反應速率很快B.NaN3→Na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32Na+3N2↑C.Fe2O3→Fe的反應中各元素化合價均發生變化D.NaHCO3→Na2CO3的反應吸收能量【答案】C【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A、 汽車發生猛烈碰撞時, 點火器點火引發NaN3迅速分解, 說明反應速率很快,不符合題意;B、NaN3→Na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32Na+3N2↑,不符合題意;C、 Fe2O3→Fe的反應中氧元素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 ,符合題意;D、 NaHCO3→Na2CO3的反應條件為加熱,則該反應吸收能量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圖示中各反應過程,結合方程式書寫方法,反應條件為加熱的反應吸收熱量,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解答。12.(2025·山東)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裝置目的 除去H2中的少量HCl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證明某氣體為H2 從食鹽水中提取食鹽選項 A B C D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A、氯化氫與碳酸氫鈉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引入新雜質,不符合題意;B、鹽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變紅,用石蕊溶液不能鑒別二者,不符合題意;C、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燒杯,通過燒杯內壁有水霧,只能證明該氣體中含氫元素,不能證明一定是氫氣,不符合題意;D、利用蒸發的方法可從食鹽水中提取食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不能引入新雜質的除雜原則分析;B、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都變紅分析;C、根據燃燒有水生成的物質中含氫元素分析;D、根據食鹽宜采用蒸發結晶分析。13.(2025·山東)興趣小組利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測量木條和蠟燭燃燒至熄滅過程中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數據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開始時,兩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均約為21%B.木條、蠟燭均熄滅后,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甲<乙C.70s時,甲集氣瓶內CO2的體積分數為88.3%D.可以通過調節O2的體積分數調控燃燒【答案】C【知識點】蠟燭燃燒實驗【解析】【解答】A、 實驗開始時,兩集氣瓶內都是空氣,其中O2的體積分數均約為21% ,不符合題意;B、 由圖示可知,木條、蠟燭均熄滅后,剩余氧氣蠟燭大于木炭,即集氣瓶內O2的體積分數:甲<乙 ,不符合題意;C、 70s時,甲集氣瓶內氧氣體積分數為11.7%,則瓶內其他氣體(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總體積分數為88.3% ,不是只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為88.3%,不符合題意;D、物質燃燒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 可以通過調節O2的體積分數調控燃燒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分析;B、根據圖示中所給數據分析;C、根據空氣的組成及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D、根據燃燒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分析。14.(2025·山東)興趣小組利用下列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并依據現象從微觀角度分析密閉體系中氣體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選項 操作及現象 分析A 裝置1:擠壓膠頭滴管。U形管內液面左高右低 氣體分子間隔變小B 裝置2:將液體全部注入,U形管內液面左低右高 氣體分子數目增多C 裝置3:同時將液體全部注入,U形管內液面左高右低 消耗的氣體分子數目:甲>乙D 裝置4:反應一段時間。關閉活塞,試管內液面逐漸下降 氣體分子數目增多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酸的化學性質;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解析】【解答】A、 擠壓膠頭滴管 ,水進入試管中,硝酸銨溶解吸熱,使試管內氣體分子間隔減小,氣壓減小, U形管內液面左高右低 ,不符合題意;B、 裝置2中將液體全部注入,鎂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氣體分子數目增多),使錐形瓶內氣壓增大,U形管內液面左低右高 ,不符合題意;C、 裝置3同時將液體全部注入,因氫氧化鈉吸收的二氧化碳遠遠大于水溶解的二氧化碳,則U形管內液面會出現左高右低 ,不符合題意;D、 裝置4反應一段時間,關閉活塞,二氧化碳不能導出,使試管內壓強增加,將液體壓入長頸漏斗中,試管內液面逐漸下降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硝酸銨溶解吸熱分析;B、根據鎂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分析;C、根據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分析;D、根據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裝置內氣體數目增多分析。15.(2025·山東)某果蔬洗鹽的成分為NaCl、Na2CO3和NaHCO3.某同學設計實驗測定各成分質量分數。取兩份質量均為m g的樣品。利用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Ⅰ:連接裝置1、3.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測得NaOH溶液質量增加a g;實驗Ⅱ:另取裝置3,與裝置2連接。加熱樣品,充分反應,測得NaOH溶液質量增加b g.已知:①堿石灰可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NaOH溶液:②2NaHCONa2CO3+H2O+C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 g樣品中碳元素的質量為B.Na2CO3的質量分數為C.NaCl的質量分數為D.實驗1中若用稀鹽酸代替稀硫酸,測得NaCl的質量分數偏小【答案】C【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A、 實驗Ⅰ中氫氧化鈉溶液增重質量即為產生二氧化碳質量,由碳元素質量守恒可知, mg樣品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不符合題意;B、設碳酸鈉質量為x,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a-b)g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 44x (a-b)g106:44=x:(a-b)gx=,則碳酸鈉質量分數為,不符合題意;C、實驗Ⅱ中NaOH溶液質量增加為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質量,設碳酸氫鈉質量為y2NaHCONa2CO3+H2O+CO2↑168 44y bgy==,氯化鈉質量為m--=,氯化鈉質量分數為,符合題意;D 實驗1中若用稀鹽酸代替稀硫酸,鹽酸具有揮發性,會使得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導致計算的碳酸鈉、碳酸氫鈉質量偏大,NaCl的質量分數偏小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與硫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結合題中所給數據,利用方程式中物質質量關系及元素質量守恒計算分析。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5分。16.(2025·山東)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有著密切關系,不斷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1)多彩生活。“衣”你而定①蠶絲是織造絲綢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為 。②某防曬服標簽上標注其面料成分為85.9%錦綸、14.1%氨綸。其中鋁綸屬于 A.有機高分子材料 B.無機非金屬材料 C.金屬材料(2)現代農業,倉豐食足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糧食產量。某地小麥出現了葉色發黃現象,種植戶追施了尿素。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精確至0.1%).(3)“嫦娥”探月,太空坑“基”我國計劃在月球就地取材,制備月境印。月壤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其中氧化鋁的化學式為 。(4)智慧交通,向“芯”而行智能駕駛系統需要高算力硅芯片。制粗硅時發生反應:2C+SiO2Si+CO2↑,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____(填標號)。A.復分解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答案】(1)蛋白質;A(2)46.7%(3)Al2O3(4)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 ①蠶絲是織造絲綢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為蛋白質。 ②錦綸屬于合成材料,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故選A。(2) 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6.7%。(3) 氧化鋁中鋁元素為+3價,氧元素為-2價,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2O3 。(4)所給方程式反應物和生成物都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分析】(1)根據蠶絲成分為蛋白質,合成材料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3)根據化合物化學式書寫遵循化合價代數和為0原則分析;(4)根據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為置換反應分析。17.(2025·山東)興趣小組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推進劑開展調查并進行歸納整理。推進期 信息推進劑Ⅰ 偏二甲肼 最早使用,穩定。原料劇毒四氧化二氮推進劑Ⅱ 煤油 設環保,成本低液氧推進劑Ⅲ 液氫 環保液氧推進劑Ⅳ 復合固體推進劑 穩定,可長期儲存(1)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3N2+2CO2+4H2O。偏二甲肼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利用沸點不同從石油中分離出煤油。該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3)使用推進劑Ⅲ時,清潔無污染的原因是 。(4)在長征系列火箭中,推進劑Ⅰ最早使用且技術成熟,利用表中信息分析,開發其它推進劑的理由是 (回答1條即可)。【答案】(1)1:4(2)物理變化(3)液氧與液氫的反應的生成物為水,水本身無污染(4)相比推進劑Ⅰ,其他推進劑更加環保、穩定、可長期儲存【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解析】【解答】(1)由化學式可知,偏二甲肼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2:8=1:4.(2) 利用沸點不同從石油中分離出煤油。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3) 使用推進劑Ⅲ時, 液氧與液氫的反應的生成物只有水,所以清潔無污染 。(4)由表中信息可知, 相比推進劑Ⅰ,其他推進劑更加環保、穩定、可長期儲存,所以開發其他推進劑。【分析】(1)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原子個數比分析;(2)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3)根據氫氣燃燒產物為水無污染分析;(4)根據表中所給各推進劑信息分析。18.(2025·山東)利用化學反應脫除、消耗貯藏環境中的CO2,可達到果蔬保鮮的目的。某果蔬保鮮劑如圖:(1)消石灰[Ca(OH)2]可由生石灰與水反應制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某同學取一包使用一段時間的保鮮劑[成分為Ca(OH)2和CaCO3],測定其吸收CO2的質量。用足量蒸餾水溶解、 、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的質量為5.0g.根據實驗數據計算該保鮮劑吸收CO2的質量(寫出計算步驟,結果精確至0.1g).【答案】(1)CaO+H2O=Ca(OH)2(2)過濾【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根據燒堿、生石灰、堿石灰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解析】【解答】(1)生石灰為氧化鈣俗稱,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2)要從反應后的混合物中獲得固體,需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解:設吸收二氧化碳質量為xCa(OH)2+CO2=CaCO3↓+H2O44 100x 5.0gx=2.2g答:吸收二氧化碳質量為2.2g。【分析】(1)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分析;(2)根據過濾原理,反應所得沉淀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分析。19.(2025·山東)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利用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需要取用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 g(結果精確至0.1g).(2)用10%的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一瓶干燥的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按氣流方向,用字母表示)。(3)用坩堝鉗夾取一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燃燒,再將其插入集滿O2的集氣瓶中,木炭燃燒更劇烈、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由此實驗可得出促進燃燒的方法為 。燃燒停止后,為檢驗集氣瓶中是否有CO2,需加入的試劑為 。【答案】(1)66.7(2)2H2O22H2O+O2↑;B→F→S(3)增大氧氣(O2)濃度;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燃燒與燃燒的條件【解析】【解答】(1) 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設需要取用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x200g×10%=30%xx=66.7g(2)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發生的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產生氧氣和水的反應,方程式為 2H2O22H2O+O2↑ 。過氧化氫制氧氣需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要制取干燥氧氣,需先將氣體通入干燥裝置F中,然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儀器連接順序為B→F→S 。(3)由實驗可知,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得出促進燃燒的方法為增大氧氣濃度。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常用該方法檢驗二氧化碳,燃燒停止后,為檢驗集氣瓶中是否有CO2 ,需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分析】(1)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2)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產生氧氣和水,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要收集干燥氧氣,將氣體干燥后需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分析;(3)根據燃燒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檢驗分析。20.(2025·山東)暖身貼可持續發熱,能用于身體局部熱敷。某品牌暖身貼的發熱包內含有鐵粉、活性炭、吸水樹脂(具有吸水、保水功能)、鹽。興趣小組對發熱包的發熱原理開展探究活動。(1)驗證發熱包中含有鐵粉將未使用的發熱包中原料取出,進行實驗。步驟 操作 現象 結論Ⅰ 將磁鐵簾近原料 部分團色粉末被磁鐵吸引 原料中含有鐵質Ⅱ 將磁鐵吸引的黑色粉末加入試管內,加入適量 振蕩 黑色粉末溶解,產生氣泡,溶液變成淺綠色(2)探究發熱包的發熱原理打開使用后的發熱包,發現其中有紅棕色物質。同學們猜想發熱包的發熱原理可能與鐵釘(含Fe、C等)生銹的原理相同。利用圖1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步驟Ⅰ:組裝好儀器后,需進行的操作為 。步驟Ⅱ:向三頸燒瓶內加入一定量鐵粉、活性炭和氯化鈉,向注射器內加入少量蒸餾水。步施Ⅲ:進行以下操作,測得裝置內O2的體積分數和溫度變化如圖2.正確的操作規序為 (用①②③④表示)①推動注射器,向裝置內注入蒸餾水,靜置1000s.②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空氣,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③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C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④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由實驗可知。發熱包的發熱原理與鐵釘生銹的原理 (選填“相同”或“不同”)。(3)拓展應用另取圖1裝置,加入未使用的發熱包中原料,并注入少量蒸餾水。一段時間后,裝置內O2的體積分數降至2.8%,由此預測該原料還可用作____(填標號)。A.除味劑 B.脫氧劑 C.補鐵劑(4)反思交流經過本次探究,結合已有知識可知“鐵生銹”有利有弊,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讓科學更好地服務于生活。結合實例談一談對“鐵生銹”利弊的理解。【答案】(1)稀硫酸或稀鹽酸(2)檢驗裝置氣密性;②③④①;相同(3)B(4)答:鐵生銹“弊”:生銹會降低鐵的強度,可能會減弱橋梁、房屋等建筑物內部鋼筋的承重力,引發坍塌事故等,那么就要通過防銹技術(用隔絕水氧接觸的涂層等)來避免生銹造成的危害。鐵生銹“利”:暖寶寶可以利用鐵生銹放熱的原理來為人們取暖,食品包裝中的“脫氧劑”利用了鐵粉生銹過程吸收氧氣和水的過程來延緩食物的腐敗。綜上所述,鐵生銹是自然規律,但科學智慧既能最大化的利用其“利”,也能將弊轉化為利,最終服務于人類的生產生活。(言之有理即可,按照題意,需要有實例有原理的辯證分析)【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解析】【解答】(1)鐵與酸反應產生氫氣,原料中有鐵,則向黑色粉末中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會觀察到黑色粉末溶解,產生氣泡,溶液變成淺綠色 。(2)該反應需在密閉裝置中進行, 組裝好儀器后,要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結合圖2中氧氣體積分數和溫度的變化情況,確定實驗時操作步驟為 ②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空氣,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 ③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C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 ④打開止水夾a、b.向裝置內迅速充滿干燥的O2,關閉止水夾a、b.靜置1000s; ①推動注射器,向裝置內注入蒸餾水,靜置1000s, 即 ②③④① 。由實驗可知,通入干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時溫度、氧氣體積分數都無明顯變化,而注入蒸餾水后溫度和氧氣體積分數發生變化,說明發熱包需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才能發熱,則發熱原理與鐵釘生銹的原理相同。(3) 另取圖1裝置,加入未使用的發熱包中原料,并注入少量蒸餾水。一段時間后,裝置內O2的體積分數降至2.8%,說明該發熱包可吸收氧氣,由此預測該原料還可用作脫氧劑,故選B。(4)鐵生銹的利有利用其吸收氧氣和水的原理,用于除去不需要氧氣或水的環境中的水和氧氣,也可利用其反應放出的熱用于取暖或加熱食物等。鐵生銹“弊”主要是造成金屬銹蝕,造成金屬資源的浪費或影響金屬建筑的質量等。【分析】(1)根據鐵與酸的反應現象分析;(2)根據密閉容器進行實驗需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由圖示中氧氣、溫度的變化情況結合各步的現象分析;(3)根據發熱包可除去氧氣分析;(4)根據鐵生銹的應用及危害分析。21.(2025·山東)我國的銅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需要根據礦石種類的不同選用適當的方法冶煉。(1)我國古代即有濕法煉銅的技術,南北朝時期又將濕法煉銅中銅鹽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的可溶性銅鹽(如CuCl2),鐵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藍銅礦的主要成分Cu2(OH)2(CO3)2可溶于稀硫酸。先用稀硫酸浸取礦石,再電解浸取液使銅沉積。電解時能量的主要轉化形式為 。(3)黃銅礦的主要成分為CuFeS2,其冶煉過程大致如下:①為了增強浮選劑對礦石的富集效果,提高沸騰爐中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和原料利用率,需預先對礦石進行的操作為 。②沸騰爐中,發生反應2CuFeS22FeS+Cu2S+X,X的化學式為 。③反射爐中。沙子與雜質形成熔渣浮于上層,CuS和FeS熔融生成的“冰銅”沉于下層。Cu2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則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④轉爐中,沙子與雜質形成爐渣,Cu2S在高溫條件下發生的反應過程如下:判斷生成的氣體能否直接排放并說明原因: :Cu2O→Cu的化學方程式為 。(4)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對我國古代“豎爐煉銅”進行模擬實驗,實驗原理為C+2CuO2Cu+CO2↑①依據上述化學方程式計算C與CuO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烘干CuO粉末和木炭后,將木炭在研缽中研磨,按此質量比進行實驗,效果不佳。②為獲得最佳實驗效果,控制C與CuO的總質量一定,按不同質量比進行實驗所得反應后物質狀態如表,由實驗知C和CuO質量比為1:10時實驗效果最佳,判斷依據是 。利用數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C與CuO的質量比 反應后物質狀態(° ”代表有。“×”代表無)紅色塊狀金圓 金屬光澤 黑色物質1:9 √ × 少量1:10 √ √ 幾乎無1:11 √ × 很少1:12 √ × 少量1:13 √ × 較多【答案】(1)Fe+CuCl2=FeCl2+Cu(2)電能轉化為化學能(3)將礦石粉碎為碎石塊以增大接觸面積;S;+1;不能,二氧化硫為污染物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2Cu2S+4Cu2O12Cu+2SO2(4)3:40;比例1:10時,既有金屬光澤又有紅色塊狀金屬產生說明銅產量較大,幾乎無黑色物質說明反應物C與CuO殘留少,即原材料利用率高;最佳理論比例約為1:13,碳過少時無法CuO完全反應而有殘留,碳過量時碳與產物二氧化碳會生成一氧化碳,同時裝置內殘留的氧氣也會消耗碳從而生成二氧化碳導致C的額外損耗【知識點】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 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Cl2=FeCl2+Cu。(2) 電解浸取液時發生化學變化,能量轉化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3) ①增大接觸面積可使反應更充分,為了增強浮選劑對礦石的富集效果,提高沸騰爐中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和原料利用率,需預先將礦石粉碎為碎石塊以增大接觸面積 。 ② 所給方程式中原子種類和個數,反應前:銅2、鐵2、硫4,反應后:銅2、鐵2、硫3,由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X中含有1個硫原子,化學式為S。 ③ Cu2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1. ④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為污染物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氣體不能直接排放。由圖示可知, Cu2O→Cu的化學方程式為 2Cu2S+4Cu2O12Cu+2SO2 。(4) ①由化學方程式可知C+2CuO2Cu+CO2↑12 160C與CuO的質量比為12:160=3:40. ②由表中所給信息可知,比例1:10時,既有金屬光澤又有紅色塊狀金屬產生說明銅產量較大,幾乎無黑色物質說明反應物C與CuO殘留少,即原材料利用率高,所以 C和CuO質量比為1:10時實驗效果最佳。C和CuO質量比小于1:10時,碳過少,CuO不能完全反應而有殘留,質量比大于1:10,碳過量,碳與產物二氧化碳會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同時碳與裝置中殘留氧氣也會發生反應,導致C的額外損耗,質量比為1:10時,碳和氧化銅幾首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效果最佳。【分析】(1)根據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分析;(2)根據反應時能量的轉化分析;(3)根據增大接觸面積可加快反應,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二氧化硫的污染性分析;(4)根據所給方程式確定碳和氧化銅的質量比,結合表中所給信息分析原因。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山東省中考化學真題(學生版).docx 2025年山東省中考化學真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