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必修上)第七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必修上)第七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簡介

(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
姓名 班級 考號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第七單元達標檢測
全卷滿分100分 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某年《京報》寫道:“聞昨日午后三時,北京大學、高等師范、高等農業、高等工業、法政專門等五大學校,更有私立之中國大學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隊赴總統府、天安門并至東交巷英美法意駐京使館,隨處欲舉代表發言,表示國民對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并要求各使維持公理,主持公道?!睋送浦?該報道中的“運動”(  )
A.使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B.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
C.成為新舊民主革命的分水嶺     D.深刻影響了美國對華決策
2.周策縱在《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中指出,五四運動時期的工人罷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愛國的大罷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們的待遇,而是向中國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議。這反映了當時(  )
A.無產階級的力量弱小   B.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C.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   D.馬列主義的廣泛傳播
3.五四運動后,蔡元培在《社會主義史序》一文中寫道:“以表面上來看,雖然在中國實行馬克思主義可能有違理論原文,但這并不要緊,因為馬克思主義并非一個呆板的模型,我們只需要遵守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原則與根本宗旨就是了?!辈淘嗟挠^點(  )
A.有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B.加速了無產階級政黨的誕生
C.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D.引領了民主科學的思想潮流
4.金沖及是著名中共黨史和中國近代史專家,其描述中共一大時說道:凡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新事物……盡管它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會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會走一些彎路,但它的發展壯大終究是任何陳腐的力量都阻擋不住的。他意在強調(  )
A.中國共產黨誕生具有必然性     B.黨的自身建設走向了成熟階段
C.中國革命任務開始發生轉變     D.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時機成熟
5.中共二大通過宣言,指出在中國社會各階級中,“幼稚的資產階級,已能結合全國的力量,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和北京賣國政府”“大量的貧苦農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階級將會成為“革命領袖軍”。這表明,此時的中國共產黨(  )
A.致力于鞏固革命統一戰線   B.確立了社會主義革命目標
C.對中國國情形成理性認識   D.領導全國反帝反封建斗爭
6.有學者評論道:“國民革命是一場更富有現代意義的社會革命性質的大革命……它所反映的歷史主流,是在中國建立起對外自主自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庇纱丝梢?該學者認為國民革命(  )
A.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熟   B.傳播了西方政治理念
C.推動了中國的政治現代化   D.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7.下表是國民革命時期部分省區農會會員統計表,農會會員人數的變化主要反映了(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會員數(人) 占全國百分比(%) 會員數(人) 占全國百分比(%)
廣東 647 766 66.0 700 000 7.6
湖南 38 150 3.9 4 517 140 49.4
湖北 4 120 0.4 2 502 600 27.3
全國 981 442 100 9 153 093 100
A.兩湖地區土地革命的發展   B.中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
C.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   D.革命形勢發展影響農民運動
8.1928年,為阻止國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濟南慘案”,造成眾多中國軍民傷亡,中國民眾隨即舉行全國反日大會,提出打倒日本在華經濟勢力,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征收保護關稅以發展中國實業等要求。這表明當時中國(  )
A.民族矛盾已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B.全民族團結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爭與發展經濟并重
D.“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得到響應
9.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胡漢民設計了相應的政府組織機制,一是“政治會議”,國民政府對政治會議負責;二是五權分工,軍隊最忌“不能表現一個統一的意志”,應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三是軍隊黨化,意在防范軍權政治。這一機制強調了(  )
A.制約平衡的政治原則   B.黨權至上的訓政思想
C.軍事組織的極端重要   D.革命程序的實施路徑
10.周恩來在參觀某起義紀念館,回憶自己親身經歷時說:“到了7月下旬,汪精衛已經公開反共了,再不動手,連剩下的武裝力量也保不住,時機是相當緊迫的。所以,在這里開會時,對于要立即起義,是幾乎一致的意見?!边@次起義(  )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B.成立了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C.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D.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11.秋收起義中,革命軍毅然拋棄國民黨的旗幟,公開喊出“暴動打倒國民政府”“農民奪取土地”等口號,首次提出應該“堅決地樹起紅旗”,并引兵井岡山,在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建立新的革命陣地。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A.占領城市并向農村推進   B.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D.開辟了革命勝利的新道路
12.1929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目前紅軍的基本任務“主要的有以下幾項:一、發動群眾斗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二、實行游擊戰爭,武裝農民,并擴大本身組織;三、擴大游擊區域及政治影響于全國”。關于紅軍的發展和戰略問題,實行“分兵游擊集中指導是不可移易的原則”。這表明(  )
A.中央首次為革命指明了方向     B.我黨提出土地革命政策
C.黨內結束了革命策略的爭論     D.中央支持新的革命探索
13.1931年2月,共青團中央局通過了《團在蘇區中的任務決議》,決定開展“共青團員的禮拜六”活動,每星期抽出一天,組織團員、少先隊員無償地幫助紅軍家屬種田,為紅軍運軍糧、挖戰壕、送槍械,并創作了歌曲《共產青年團禮拜六》。該活動體現了(  )
A.國民黨“圍剿”政策的失敗   B.根據地生產力大幅提高
C.患難與共的長征革命精神   D.通過勞動推動人的解放
14.1932年,中共臨時中央指出,“擴大蘇區,將零星的蘇區聯系成整個的蘇區,利用目前順利的政治與軍事的條件,占取一二個重要的中心城市,以開始革命在一省數省的首先勝利是放到黨的全部工作與蘇維埃運動的議事日程上面來了”,并決定不打南昌打贛州。這反映當時中共中央 (  )
A.主張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B.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視農民戰爭與城市運動的結合
D.貫徹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15.下面是小明在學習紅軍長征時找到的著作。
《社會變遷視閾下的紅軍長征與貴州社會》
《紅軍長征在天水》
《長征·云南》
《紅軍長征在隴原》
《紅軍長征過廣西紀實》
《五嶺逶迤騰細浪: 紅軍長征在郴州》
這些著作(  )
A.彰顯了紅軍長征的歷史價值    
B.表明長征有濃厚的地域色彩
C.拓寬了研究長征歷史的視野    
D.成為研究長征的第一手史料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為界分為兩大階段。在第二階段中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逐步成為它的很有影響的新內容。它與“民主”“科學”的精神并不背離,而是其新發展。由于中國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中特別是在“六三”運動中所顯示的力量以及先進知識分子的橋梁作用,特別是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馬克思主義逐步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20年代初誕生。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和被譽為“五四運動總司令”的陳獨秀,理所當然地成為這個黨的創始人?!澳详惐崩?相約建黨”,構成中國共產黨建黨史上的一段佳話。
——摘編自彭明《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主題,自擬論題,并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17.(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運動前,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零星的,絕大部分是轉譯自日本學者研究社會主義的著作。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原著的引進和翻譯出版受到重視,各種期刊大量、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毛澤東等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同時,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語言向工人傳播馬克思主義。
——摘編自石仲泉、鞠俊俊《熱話題與冷思考——五四運動與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材料二 目錄
第一編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
第二編 黨在大革命時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四章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第七章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
第三編 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八章 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
四、井岡山的斗爭和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
第十二章 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勝利
——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
(1)根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提出的背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過程。(7分)
18.(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進取的政策。我們在政治斗爭中……應永遠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相互關系。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此次全國大會亦通過此議決。
——《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
——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生的轉變;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轉變的原因。(6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轉變產生的直接成果。這一成果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6分)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在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有哪些發展。(4分)
19.(14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經歷了兩次大的反復,兩次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時間里并沒有被黨中央認可和重視,反而遭到中央的點名批評。1930年6月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主張城市中心論的李立三就點名批評了毛澤東。他指出,“在全國軍事會議中發現了妨礙紅軍發展的兩種障礙:一是蘇維埃區域的保守觀念,一是紅軍狹隘的游擊戰略。最明顯的是四軍毛澤東同志,他有整個的路線,他的路線完全與中央不同”。
——摘編自劉寶東《從城市到鄉村——中國
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及意義》
  材料二 長征是在懷疑、猜忌、陰謀與恐懼的氣氛中開始的,而長征結束時,大家都有了堅強的信心?!磺卸甲兞?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而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指揮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二十個人在這里開會,是為了正式確定長征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則是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領導和方向的徹底改變。后來很多人都說,這是整個中國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個事件。
——摘編自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1)根據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敗后,黨內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不同觀點。結合所學,簡析支撐毛澤東觀點的主要依據。(8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長征是在懷疑、猜忌、陰謀與恐懼的氣氛中開始的”原因。材料二中的“分水嶺”是指什么 結合所學分析它被視為“整個中國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個事件”的原因。(6分)
答案與解析
1.C 2.B 3.A 4.A 5.C 6.C 7.D 8.C
9.B 10.A 11.D 12.D 13.D 14.B 15.C
1.C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北京大學等學校三千多人在天安門舉行游行活動,該報道中的運動是指五四運動,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C項正確;使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的是護國戰爭,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排除B項;五四運動沒有深刻影響美國對華的決策,排除D項。
2.B 據材料“基于政治和愛國”“向中國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議”及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期間,工人發動罷工,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并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維護國家利益、挽救民族危機,體現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故選B項;民國初年,伴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數量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蓬勃發展”,排除C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A 據材料“馬克思主義并非一個呆板的模型,我們只需要遵守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原則與根本宗旨就是了”并結合所學可知,蔡元培主張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有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項正確;工人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馬克思主義不斷傳播等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排除B項;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排除C項;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樹立了民主、科學兩大旗幟,促進了民眾思想解放,排除D項。
4.A 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中共一大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新事物”,是“任何陳腐的力量都阻擋不住的”,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A項正確;B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中共一大后,中國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并未發生轉變,排除C項;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時機成熟是在中共三大后,排除D項。
5.C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資產階級、農民和工人是革命動力,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革命對象,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對國情形成理性認識,故選C項。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統一戰線由此建立,故排除A項。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并非“社會主義革命目標”,故排除B項。此時,以孫中山為核心的國民黨在革命中仍發揮著重要領導作用,故排除D項。
6.C 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國民革命反映了歷史主流,有助于中國建立“對外自主自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這推動了中國的政治現代化,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的成熟是在1935年的遵義會議之后,排除A項;該學者關注的是“在中國建立起……現代民族國家”,并非傳播西方政治理念,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廣泛發動群眾,因此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D項。
7.D 根據材料可以看出,1926年6月到1927年6月,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而廣東農民運動卻發展速度較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爭進行到湖南、湖北,這些地方的農民運動就發展迅速,體現的是革命形勢對農民運動的影響,D項正確;土地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進行的政策,排除A項;1927年八七會議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農村,排除B項;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部隊抵達井岡山,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排除C項。
8.C 根據材料“打倒日本在華經濟勢力,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征收保護關稅以發展中國實業等”,可以看出當時中國既要反對帝國主義,又要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抗日反帝斗爭與發展經濟并重,C項正確;A、B兩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當時尚未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排除D項。
9.B 據材料信息可知,胡漢民設計的國民政府組織機制中,國民政府對政治會議負責,且強調國民政府對軍隊的管理和國民黨對軍隊的管理,反映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實質是國民黨一黨專政,體現了黨權至上的訓政思想,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并非制約平衡,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國民黨對軍隊的領導,而非軍事組織的重要性,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國民黨的專制獨裁,沒有涉及軍政、訓政和憲政的革命程序問題,排除D項。
10.A 根據“周恩來……回憶”“到了7月下旬,汪精衛已經公開反共了……立即起義,是幾乎一致的意見”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這次起義是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A項正確。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部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會師后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排除B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排除C項;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排除D項。
11.D 根據材料“引兵井岡山,在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建立新的革命陣地”可知,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D項正確;秋收起義占領城市失敗,排除A項;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在八七會議上初步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排除C項。
12.D 據材料可知,中共中央指出,紅軍的基本任務主要是實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這實際上肯定了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表明中央支持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新的革命探索,D項正確;“首次”的說法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排除A項;1927年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黨內結束了革命策略的爭論,排除C項。
13.D 據材料“每星期抽出一天,組織團員、少先隊員無償地幫助紅軍家屬種田,為紅軍運軍糧、挖戰壕、送槍械”可知,蘇區共青團通過組織團員支持前線作戰和建設蘇區經濟文化,進一步鞏固蘇區根據地,為反帝反封建、實現自身解放貢獻個人力量,故選D項;國民黨先后實施了五次“圍剿”,最終在第五次“圍剿”過程中迫使紅軍實行戰略轉移,排除A項;“運軍糧、挖戰壕、送槍械”主要服務于當時的軍事斗爭,而不是社會生產建設,排除B項;長征開始于1934年10月,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
14.B 據材料信息可知,1932年,中共臨時中央強調利用目前順利的政治和軍事條件,占取一兩個重要的中心城市,說明當時中共有部分領導人樂觀地高估了中共領導的革命力量,還是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B項正確;材料強調攻占一兩個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屬于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項;材料強調攻占中心城市,并無農民戰爭與城市運動相結合的信息,排除C項;攻打中心城市不符合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排除D項。
15.C 據材料可知,史學界對長征的研究不再僅僅局限于宏觀概括,而是從細處著眼,以小見大,從社會史和地方史層面擴大了研究的領域,即拓寬了研究長征歷史的視野,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長征研究領域的拓寬,而不是長征的歷史價值,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史學界從社會史和地方史層面擴大了研究長征的視野,并非強調長征的地域色彩,排除B項;材料所述著作是對長征的研究成果,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D項。
16.答案 論題:五四愛國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和階級基礎。(2分)
論述:1919年五四運動最響亮的口號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實際上,這次大規模的群眾斗爭,主要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北洋軍閥的軍事獨裁統治。這也是一次愛國主義啟蒙教育。更為重要的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顯示了自己的政治力量。1920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已經成立共產主義小組,在其宣傳組織下,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漸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與日益高漲的工人運動相結合。在這樣的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上,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8分)
由此可見,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分)
17.答案 (1)表現:引進和翻譯出版原著;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成立研究會和學會;深入工人群眾。(3分)
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3分)
(2)背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城市起義的教訓);井岡山斗爭的經驗。(3分)
過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從國情出發制定綱領;中共三大,通過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國民革命失敗后,用武裝起義來反抗國民黨統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4分)
18.答案 (1)轉變:從獨立、攻擊到決定黨內合作。(2分)
原因: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中國共產黨還不是一個強大的黨,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執行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決議;孫中山決定同中國共產黨合作。(4分,答出兩點即可)
(2)直接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或國民革命運動興起)。(2分)
積極影響: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創建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批軍事骨干。(4分,答出兩點即可)
(3)發展: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和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決定開展土地革命。(4分)
19.答案 (1)觀點:毛澤東主張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或:“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李立三主張城市中心論。(2分)
依據:吸取南昌起義等失敗教訓;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或國情決定(城市中敵人力量過于強大,農村里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等);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實踐。(6分)
(2)原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損失慘重。(2分)
分水嶺:遵義會議。(1分)
原因: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长治县| 图们市| 黄浦区| 老河口市| 石林| 惠安县| 南华县| 石屏县| 温泉县| 黎平县| 天柱县| 竹溪县| 睢宁县| 青河县| 天津市| 吉隆县| 湘潭市| 伊金霍洛旗| 大姚县| 鸡西市| 宾川县| 扬州市| 玉溪市| 明星| 瓦房店市| 秭归县| 罗山县| 南漳县| 博爱县| 临朐县| 金山区| 东乌珠穆沁旗| 彭山县| 平原县| 深水埗区| 开远市| 太仆寺旗| 九寨沟县| 吴桥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