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必修上)第三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必修上)第三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簡介

(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
姓名 班級 考號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第三單元達標檢測
全卷滿分100分 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有學者指出某一朝代“有縣令,有郡守,有轉運使,以大系小,絲牽繩聯,總合于上。雖其地在萬里外,方數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間,三尺豎子馳傳捧詔,召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這表明該朝代(  )
A.中央行政體系日臻完備   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   D.中央集權得以強化
2.兩宋時期,選拔縣令有兩種途徑:一為科舉,二為從基層選拔。一般進士高科可以直接授京官,擔任知縣;除此之外,其他人須從主簿、縣尉等做起,積累夠規定的資格,才能注授縣令職務。這反映出,兩宋(  )
A.重視對縣級政權的建設   B.政治風氣日趨因循保守
C.地方行政層級管理變化   D.進士高科享有政治特權
3.宋仁宗時期,北宋與西夏爆發戰爭。宋朝對西夏實施經濟封鎖,關閉榷場,禁止茶、鹽等物資出境。西夏百姓“飲無茶,衣帛貴”,怨聲載道。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西夏不得不尋求和議。這說明(  )
A.西夏生產方式已由游牧轉為農耕
B.榷場貿易利于維護宋、夏和平交往
C.經濟封鎖是宋朝主要的破敵手段
D.宋、夏在經濟方面具有相互依賴性
4.在變法過程中,王安石創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務導向型政府機構,并由那些不受公務條框限制的新晉官員負責,如王安石創建的“制置三司條例司”,里面那些支持變法的低級官員,都由王安石精心挑選。王安石這一舉措(  )
A.減少了政府決策失誤   B.保證了變法措施的順利推行
C.改變了中樞決策方式   D.客觀上加重了政府財政負擔
5.紹興和議前后,宋高宗將南宋中興四將中的張俊、韓世忠和岳飛招入朝中,分任樞密使及副使,由其副將各統所部,并合并調整為統制御前軍馬,隸屬樞密院。此后,又置諸道總領軍馬錢糧官,節制諸軍,并參與軍政。宋高宗的這些舉措的實施(  )
A.加速了統兵權和調兵權的分離    B.有利于國防軍事實力的提升
C.體現了統治者偏安江南的思想    D.意在維護皇權專制統治秩序
6.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一個政治家們充滿創造活力的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創制并實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  )
A.全盤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有利于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C.實現了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   D.有利于鞏固國家疆域的統一
7.元朝時,在政治上雖有“內北國而外中國,內北人而外南人”的區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風。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為榮。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歷燕趙”“謁京師”作為人生的重要經歷。這表明(  )
A.國家統一有利于文化的交融   B.文人的尊儒信仰驅動北人南往
C.中華文明呈現多元一體特征   D.統治政策成為南北交流指向標
8.元朝行省內的軍隊有直接受行省節制的漢軍及新附軍,還有隸屬樞密院的蒙古軍、探馬赤軍等中央軍隊。另外,朝廷還根據政治、軍事形勢的需要,把鎮戍部隊在各行省之間進行調配。這些措施(  )
A.增強了地方的軍事力量   B.表明專制皇權得到了加強
C.降低了地方割據的風險   D.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控制
9.蒙古平定云南大理后,實行草原上通行的萬戶制度,但云南地區動蕩不止。元朝建立后,賽典赤受命至云南建立行省,他進行調查后決定廢止萬戶制度,試行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朝廷官吏的制度。結果收效顯著,于是在南部邊疆地區普遍推行。元朝在云南的舉措(  )
A.兼顧大一統和因俗而治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受猛安謀克制度的影響   D.有效解決了階級矛盾
10.北宋時,中國人已懂得燒煤煉鋼,大型手工業雇傭數百名全職的產業工人,而政府的兩處軍工業聘用8 000名工人,華北的鋼鐵業以1078年為例,年產達125萬噸,而英國于1788年即工業革命之始才不過年產7.6萬噸。這反映出當時(  )
A.手工業較農業發達   B.冶鐵業處領先水平
C.煉鋼技術取得突破   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11.北宋開國功臣沈倫原本是以教書為業的窮書生,后來官拜宰相。但他去世后家道中落。宋太宗曾嘆息:“大臣子孫皆鮮克繼祖父之業。”這說明宋代(  )
A.世家大族開始衰落   B.國家對職業限制嚴格
C.人身依附關系松弛   D.社會階層流動性增強
12.宋代出現了完整意義上的商稅制度,明確規定了商稅種類及稅率。此外,政府還采取了將征稅條例公布于眾、維護商人正當權益、禁“偽惡”產品上市、防止牙人作弊、整頓和統一度量衡等商業政策。這些舉措旨在 (  )
A.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B.大力推行重商政策
C.保障政府財政收入   D.改變社會價值觀念
13.下圖所示,宋代投壺盛行,士大夫家中陳設常有投壺的壺與矢。呂大臨在《禮記傳》中寫道:“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司馬光則認為“投壺可以治心、修身,可以為國、觀人”。宋代投壺(  )
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強   B.凸顯了儒學價值取向
C.體現了門第觀念淡化   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
14.元代雜劇通常在城市勾欄或鄉村神廟等固定的場所演出,演出前先以“招子”或“紙榜”等形式向觀眾預告,它們主要懸掛或張貼在勾欄、茶肆、通衢大道上或神廟前,預告伶人姓名、演出時間、演出劇目、收費標準等內容。據此可知,元代(  )
A.文藝演出具有商業化特征
B.民間通過雜劇創新祭祀禮儀
C.市民階層呼喚通俗性文學
D.統治者以文化消弭民族隔閡
15.據《元史·天文志》載:欽命四海測驗,以南北“取直測影”、緯度間隔為原則,遍及北海到南海,西涼州到高麗,特別關注中部城市或人口密集區域,如僅中書省就有大名、登州、大都等多個測點。不久,據測驗結果,元朝頒行了《授時歷》。據此可知,元朝四海測驗(  )
A.加強了京畿地的基層管理   B.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疆域
C.忽視了天文學的歷史傳承   D.具有科學和嚴謹的態度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宋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是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王朝,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時基本上處于被動防御的狀態,屢次在戰爭中失敗,兩宋都是被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所滅,歷史上素有“積貧積弱”的說法。但是很多學者認為兩宋是偉大的朝代,例如美國哈佛教授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的《中國新史》第四章標題為“中國最偉大的時代:北宋與南宋”,其中這樣評價宋朝:“宋代是偉大的創造時代,使中國人在工技發明、物質生產、政治哲學、政府、士人文化等方面領先全世界。”
提煉材料中的觀點,運用唯物史觀,結合具體的史實選擇一種觀點進行評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成理)
17.(14分)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材料一 隋煬帝因為要游幸江都而開鑿的運河,完成不久之后,由于歷史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此后的六百多年內變為唐宋帝國的大動脈。……唐代,江淮一帶更為富庶,工、礦、農、林等生產事業都有飛躍的進展,農業的生產尤為發達,從而成為全國財賦之區。宋元時期的經濟有明顯的發展,可是,軍事政治的重心,由于地理與國防的關系,卻仍舊留在北方。
——摘編自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
材料二
隋朝大運河
元朝大運河
元代在開創漕糧海運的同時,還相應實行商貿及官民水上南北交通以河運為主干的體制。利用京杭大運河航道,“海外諸番土貢糧運,商旅懋遷,畢達京師”。
大運河開鑿運行堪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文明發達的象征和杰作,是人類史上的奇跡”。在古代中國諸多巨大工程行列,唯有大運河能夠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論。防御游牧鐵騎的萬里長城,雖然在國內外聲名遠揚,但就其對國計民生的綜合功效而言,卻明顯遜色于大運河。至于秦始皇陵、明清宮殿皇陵等大工程的勞民奢靡,其正面效益更是與大運河有天壤之別了。
——摘編自李治安《大運河的漕糧北輸與
中近古南北社會發展新論》
(1)根據材料一,說明大運河成為“唐宋帝國的大動脈”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元朝大運河與隋朝大運河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大運河的歷史價值。(8分)
18.(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印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五代時期已經相當普及,主要表現為:民間刻書規模日益擴大、刻書門類廣泛,但都是有關佛經、字書、歷書之類社會雜書,而沒有正統(官修)的經典、正史書籍。那時國子監科考都是用的抄寫本,官府將儒家經典雕刻在石頭上,供人們閱讀、傳抄、拓印和校正。后唐長興三年二月,政府批準中書門下關于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版的奏請。“敕令國子監集博士儒徒……仔細看讀……各部隨帙刻印,廣頒天下,如諸色人等要寫經書,并須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經典,也是政府對印刷術的第一次利用。
——摘編自王志國《五代國子監刻書及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材料二 初興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終于在兩宋之世大放異彩,迎來了中國雕版印刷業的黃金時期。宋代文豪蘇軾曾云:“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唯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書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統,國家及社會的機構、組織及個人共同構建起了全社會普遍的出版意識。宋代出版業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產要素、生產資源配置及生產技術等內容。如紙張、墨、書法、刻工、雕刻技術、印刷技術、作坊生產流程、書價、圖書發行、版權保護、圖書廣告等。圖書的普遍生產、流通與閱讀成為整個社會一種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間”。
——摘編自田建平《宋代書籍出版史研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五代雕版印書的新變化及其對圖書事業的意義。(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宋代書籍出版的特點及原因。(10分)
19.(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婚姻是極其講究門當戶對、士庶不婚的,“婚姻必由于譜系”的現象反映了門閥制度對婚姻的深刻影響,此風綿延一直到唐朝。入宋以后,則出現“榜下捉婿”的現象,“本朝貴人家選婿于科場年,擇過省士人,不問陰陽吉兇及其家世,謂之榜下捉婿”“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實際上,很多新科進士出身寒門,門第無足稱道,且生活貧困,但由于他們未來前途遠大,所以成為達官和富室擇婿的對象。同時高官顯貴選擇富商作為婚嫁對象的現象日益普遍,有些士大夫為了貪圖資財,娶有錢財的寡婦為妻,民間甚至發展到“以財論婚”的地步。
——摘編自徐紅《宋朝科舉制度的改革與社會價值觀的演變》
  材料二 隋唐及兩宋節婦烈女對照表
朝代 統治年限 節婦數 烈女數 節烈合計 倍數
隋唐 326 32 29 61 1
兩宋 319 152 122 274 4.49
——整理自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魏晉至北宋婚姻觀念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運用材料二研究唐宋時期的婦女地位,你會給出何種結論 請寫出你的結論并予以說明。(7分)
答案與解析
1.D 2.A 3.B 4.D 5.D 6.B 7.A 8.C
9.A 10.B 11.D 12.C 13.B 14.A 15.D
1.D 據材料“轉運使”等信息可知,該朝代是北宋,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將地方的行政、財政、軍事權力收歸中央,強化了中央集權,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宋朝中央集權的強化,沒有體現出中央行政體系日臻完備,排除A項;宋朝設置多重機構相互牽制,不利于地方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A 兩宋時期重視縣令的選任,擔任縣令之人必須滿足一定資質,這有利于縣級官員素質和行政能力的提高,反映出兩宋重視縣級政權建設,A項正確;僅憑材料不能反映兩宋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排除B項;材料并未提及兩宋時期地方行政層級管理的變化,排除C項;進士高科直接授京官,擔任知縣,這屬于正常的晉升途徑,并非其享有政治特權,排除D項。
3.B 據材料可知,北宋對西夏進行經濟封鎖,關閉榷場,禁止茶、鹽等物資出境,最終西夏不得不尋求和議,說明榷場貿易有利于維護宋、夏和平交往,B項正確;A項材料無法體現,排除;僅根據材料無法判定經濟封鎖是宋朝主要的破敵手段,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西夏對北宋在經濟方面的依賴,沒有體現相互依賴,排除D項。
4.D “王安石創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務導向型政府機構”,并由新晉官員負責,而北宋中期存在官僚隊伍膨脹等問題,故王安石這一舉措客觀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D項正確;王安石這一舉措有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但與減少政府決策失誤并無多大關系,排除A項;B項中的“保證了”夸大了這一舉措的作用,排除;北宋推行“二府三司制”,王安石變法并未改變北宋中樞決策方式,排除C項。
5.D 紹興和議前后,宋高宗將邊防武將調入中央,剝奪了其統兵權,并通過兵制改革實現中央對邊防軍隊的控制權,這一舉措意在削弱武將權力,維護皇權專制統治秩序,D項正確;北宋已實現統兵權和調兵權的分離,排除A項;題干中的舉措不利于國防軍事實力的提升,排除B項;宋高宗的舉措意在維護皇權專制統治秩序,并未明確體現其偏安思想,排除C項。
6.B “南北面官”“猛安謀克”“四等人制”等制度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實行的政治制度,其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B項正確;“全盤照搬”說法過于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這些制度并沒有實現疆域內各民族的平等,排除C項;遼宋夏金沒有實現國家疆域的統一,排除D項。
7.A 由材料“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風”可知,元朝在文化交流方面,并未因政治上南北差異化治理而中斷,反而交流更加頻繁,這有利于推動南北文化交融,反映了國家統一對文化交融的推動作用,A項正確;材料中北人南往多是為了游歷江南,并非崇儒信仰驅動,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出文化的一體性,排除C項;材料中的統治政策和文化現象并不相符,排除D項。
8.C 根據材料可知,元朝采取多種措施對行省內的軍隊進行節制,這有利于控制行省的軍事力量,防止地方割據,故C項正確。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軍事力量,排除A項。這些舉措與加強專制皇權關系不大,排除B項。行省并不都屬于邊疆地區,排除D項。
9.A 元朝賽典赤在云南推廣行省制,體現了對“大一統”的重視,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朝廷官吏,表明元朝邊疆治理注意因俗而治,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排除B項;猛安謀克制是金朝時期實行的兵農合一制度,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階級矛盾,且“有效解決了”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
10.B 據材料可知,宋代冶鐵行業出現了行業工人,并且產量巨大,年產量高于工業革命初期的英國,這反映出宋代冶鐵業處于領先水平,B項正確;材料沒有與農業相關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煉鋼技術取得突破”,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北宋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尚未產生,排除D項。
11.D 材料反映了宋代官員沈倫由窮書生到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大臣子孫皆鮮克繼祖父之業”,說明宋代社會階層流動性增強,D項正確;“開始”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國家對職業限制嚴格的信息,排除B項;僅憑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人身依附關系松弛的結論,排除C項。
12.C 據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制定了完整意義上的商稅制度,將規定公布于眾,保護商人的合法權益,等。結合所學可知,這些舉措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政府的財政收入,C項正確。宋代商人的社會地位提高,而不是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項;宋代抑商政策松動,而不是大力推行重商政策,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政府重視商稅的征收,沒有涉及社會價值觀念,排除D項。
13.B 呂大臨認為投壺雖然是游戲,但也作為宴飲時的禮儀而存在;司馬光認為“投壺可以治心、修身,可以為國、觀人”,二人都將投壺活動與儒家思想相結合,B項正確。投壺盛行并不能說明民族交流加強和門第觀念淡化,排除A、C兩項;材料中的投壺活動體現了儒學價值取向,無法得出教育的平民化,排除D項。
14.A 據“預告伶人姓名、演出時間、演出劇目、收費標準等內容”可知,元代雜劇演出重視宣傳并且收費,說明當時文藝演出具有商業化特征,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祭祀禮儀,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市民階層呼喚通俗性文學,排除C項。D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
15.D 材料中元朝的四海測驗范圍廣,依據測驗結果頒行歷法,能夠普遍適用于各地區各民族,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體現了科學和嚴謹的態度,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元朝四海測驗具有科學和嚴謹的態度,A項從材料無法得出,排除;四海測驗不等于開疆拓土,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元朝四海測驗具有科學和嚴謹的態度,并沒有表明“忽視了天文學的歷史傳承”,排除C項。
16.答案 示例:認為宋朝是積貧積弱的朝代。(2分)
評述角度
合理性:從政治、 軍事及成敗 結果角度看 史實:積弱——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和戰,軍事上屢敗,議和與“歲幣”等;北宋與南宋的滅亡。(2分)積貧——“冗官”“冗兵”“冗費”,財政開支巨大(2分)
片面性:從經濟、 文化、科技、社會 生活等角度看 史實:經濟——農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發展、紙幣出現、城市經濟功能增強、打破坊市制、海上絲綢之路繁榮;文化——理學、文學、市民文化;科技突破;社會生活——平民化(4分)
唯物史觀 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2分)
17.答案 (1)原因: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和軍事政治重心分離(軍事政治重心仍舊留在北方)。(6分)
(2)不同之處:河道截彎取直;成為商貿和南北交通的主干;物資畢達京師。(2分)
歷史價值:貫通南北,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和沿河城市發展;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有利于國計民生;是我國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成就,是中華文明的象征。(6分)
18.答案 (1)變化:五代政府刻印儒家經典。(2分)
意義:開創政府雕版刻印經書的歷史先河;圖書形式的主流由寫本時代進入印本時代;使教材標準化、規范化、統一化,為教材統編樹立榜樣;有利于圖書文獻的保存和流傳。(4分)
(2)特點:書籍出版種類豐富、范圍廣泛;書籍產量及發行速度以日為計、增速明顯;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書籍出版的主體多樣,包括政府、書坊及私家;書籍出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6分,答出3點即可)
原因:宋代政府放松了對社會的控制,商品經濟發展;雕版印刷術發展;宋代以文治國,教育和科舉制的推動。(4分)
19.答案 (1)變化:由重門閥出身到重科舉及第;財富逐漸成為婚姻的重要因素。(2分)
原因:唐宋科舉制度發展(或社會階層流動性增強),庶族地主力量增長(或門閥士族勢力逐漸衰落);商品經濟發展;逐利思想抬頭,重本抑末思想有所松動;等。(4分)
(2)示例
結論:宋代女性受到的禮教束縛加強,貞節觀念更加濃厚,婦女地位下降。(2分)
說明:隋唐經濟繁榮,兼容并包,社會風氣開放,女性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到了宋代,隨著儒學的復興,社會更加重視傳統禮教,強調綱常倫理,不僅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更壓抑了女性的婚姻自由,婦女的貞節觀念逐漸增強,守寡的節婦、烈女增多。(5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漳平市| 垣曲县| 福清市| 汝城县| 莱阳市| 扎赉特旗| 成安县| 琼海市| 彩票| 苍山县| 舞钢市| 新郑市| 正阳县| 铜梁县| 汶川县| 项城市| 静安区| 黄大仙区| 会东县| 汨罗市| 佛学| 鄂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阿坝| 新安县| 曲阳县| 上饶市| 晴隆县| 太保市| 蒙阴县| 马关县| 崇左市| 桑植县| 汶上县| 精河县| 牙克石市| 平南县| 育儿| 武夷山市|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