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必修上)第十、十一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必修上)第十、十一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簡介

(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
姓名 班級 考號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第十、十一單元達標檢測
全卷滿分100分 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有學者在評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時說:“國內的困局,外部競爭的壓力,促使我們必須……要尋找一條新的建設社會主義、使國家繁榮富強的道路。”材料中的“道路”是指(  )
A.包產到戶   B.擴大企業自主
C.改革開放   D.建立經濟特區
2.中國共產黨的某次會議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三十二年歷史,作了基本總結。第一次指明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次全面、扼要地闡述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次會議(  )
A.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B.確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C.為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礎
D.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
3.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在《廣州日報》登載了一份人才招聘啟事:為適應我區建設發展需要,經上級批準,擬在廣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為期一年。這表明當時(  )
A.改革開放實踐影響人才要求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成效   D.國家高等教育有了新的發展
4.下表為1988—199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及內容。據此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當時(  )
年份 法律法規文件 改革內容
1988年 《國務院關于加快和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 全面推行對外貿易承包經營責任制
1992年 《國務院批轉經貿部、國務院生產辦關于賦予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有關意見的通知》 賦予大中型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
199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修訂) 以國際通用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為基礎編制稅則目錄;自主降稅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序幕拉開     
B.改革開放決策正在深入推進
C.中國在為加入世貿組織進行準備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5.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改革遭遇姓“社”姓“資”等諸多難題,國際發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為此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和市場的關系、“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等重大問題。由此可見(  )
A.國際形勢深刻影響改革進程   B.擴大企業自主權的重要性
C.深化改革必須不斷解放思想   D.利用外資和技術的必要性
6.1982年憲法將“四項基本原則”確定為憲法指導思想,經過1999年、2004年兩次修改,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憲法。在2018年修憲中,把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上述修改反映出(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B.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的科學性
C.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不斷調整
D.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
7.對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表述轉變反映出我國(  )
A.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果   B.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C.開始側重調整生產關系   D.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8.下表所示是21世紀以來我國在部分領域取得的成就。這主要反映了我國 (  )
領域 成就
經濟 2006年后,我國外匯儲備一直穩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5年后,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21年,我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4萬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會的建成   B.國際影響力的擴大
C.綜合國力的提升   D.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9.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國已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很多國際組織已經將“一帶一路”倡議同自身的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如2016年聯合國安理會第S/2274號決議、聯合國大會第A/71/9號決議,使“一帶一路”進入國際話語體系。這說明我國(  )
A.沖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鎖   B.重點發展周邊睦鄰關系
C.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   D.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10.2017年發布的麥肯錫調研報告坦言,相比于附帶嚴苛政治條件的西方國家援助,中國的投資和援助不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作縛,而是按照市場規律,以發展經濟的角度看待非洲。材料表明(  )
A.殖民主義幽靈依舊存在   B.中國積極發揮大國的作用
C.合作共贏成為東西方共識   D.非洲成為國際角逐的焦點
11.中共二十大閉幕后,中國外交“熱季”持續: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在北京會見了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坦桑尼亞總統哈桑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并出席了G20峰會和APEC峰會。這些活動反映出當代中國(  )
A.側重于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B.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
C.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活動   
D.全面落實“另起爐灶”的方針
12.1984年6月,鄧小平在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鐘士元等時明確指出:“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這(  )
A.保證了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繁榮
B.反映了中央政府對香港民眾的高度信任
C.凸顯香港推行行政體制改革的緊迫性
D.為“一國兩制”方針的有效推行指明方向
13.中共十九大強調,圍繞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了艱辛理論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  )
A.鄧小平理論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學發展觀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4.毛澤東在1957年提出“超英趕美”的口號,1992年,鄧小平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1世紀后,黨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發展格局。以上變化是由于(  )
A.早期超英趕美目標實現后國內形勢變化的需要
B.黨的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不斷發生根本改變
C.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不斷總結深化的結果
D.國家適應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反對霸權主義的需要
15.毛澤東提出:“為人民服務。”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習近平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材料表明幾代中國領導人執政思想的本質特征是(  )
A.不斷提高黨和國家的執政能力    
B.建立按勞分配的經濟制度
C.堅持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D.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改革的起步
農村 城市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的,土地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而農民通過承包則取得了對土地的使用權,即經營權。這種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在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并使之進一步壯大的前提下,多種經濟成分得到發展,原來那種與現實生產力水平不完全適應的單一公有制結構有了很大改變。按照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的原則,改變了統收統支的國營企業經營方式,擴大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據《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整理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下表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1984年 中國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2001年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13年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
(1)依據材料一,說明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同點。(8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的原因。(6分)
17.(11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共產黨用“十個”堅持高度概括了黨百年奮斗歷程中“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根本內在機理。
——摘編自周志文、周志鈞《中國共產黨百年
歷史經驗的思考及其啟示》
根據材料,擬定一個論題,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予以簡要評述。(要求:論題明確,論述充分,論據準確,邏輯清晰)
18.(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從數據變化看社會發展。
1978—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表
年份 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 總值/億元 人均國內生 產總值/元 工業增加 值/億元 農林牧副漁業 增加值/億元 進出口 總額/億元
1978 3 678.7 385.0 1 621.5 1 072.5 355.0
1988 15 180.4 1 378.0 5 814.1 3 865.2 3 821.8
1998 85 195.5 6 860.0 34 134.9 14 816.4 26 849.7
2008 319 224.6 24 100.0 131 727.6 33 428.1 179 921.5
2018 900 309.0 64 644.0 305 160.0 67 538.0 305 050.0
中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
中國健康體檢人次數及覆蓋統計情況
(1)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中的數據變化進行合理解釋。(10分)
(2)若進一步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展,你認為還需要從哪些方面補充史料并說明理由。(6分)
19.(14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某雜志設計了紀念特刊如下:
板塊 史實
板塊一:改革開放的起點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板塊二:經濟體制的探索 (1)1980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 (2)1983年,全國農村實行①   的生產隊已經達到93% (3)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把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②  
板塊三:開放格局的形成
板塊四:綜合國力的提升 (1)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 (2)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3)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奪得世界超算冠軍 (4)2017年,“復興號”高鐵首發 (5)2018年,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板塊五:理論建設的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
(1)結合所學知識,把材料中特刊板塊二的信息①②補充完整。(4分)
(2)請為特刊板塊三補充內容。(要求:寫出兩條內容且必須與板塊名稱相吻合)(4分)
(3)請為特刊新增一個板塊。(要求:寫出有概括性的板塊名稱及兩條相關內容)(6分)
答案與解析
1.C 2.C 3.A 4.B 5.C 6.B 7.A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C 15.D
1.C 據材料中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內”“外部”“尋找一條新的建設社會主義、使國家繁榮富強的道路”等信息可知,“道路”強調了對內和對外的政策,也就是改革開放,C項正確。包產到戶、擴大企業自主只體現了對內改革的具體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A、B兩項;建立經濟特區只體現了對外開放的內容,排除D項。
2.C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為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礎,C項正確;實現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排除A項;中共十三大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排除B項;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排除D項。
3.A 由“1981年”可知,當時是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蛇口工業區招聘有志于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是受到改革開放實踐的影響,A項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排除B項;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深圳的工業區提出的人才要求,與國家高等教育無關,排除D項。
4.B 由“全面推行對外貿易承包經營責任制”到“以國際通用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為基礎編制稅則目錄;自主降稅”反映了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說明改革開放決策正在深入推進,B項正確;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A項;由材料無法得出這些改革內容是“為加入世貿組織進行準備”,排除C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是在20世紀初,排除D項。
5.C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回答了姓“資”姓“社”的判斷標準,即“三個有利于”,說明不斷解放思想和破除理論束縛,可以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化,因此深化改革必須不斷解放思想,C項正確;國際形勢影響改革進程是外因,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擴大企業自主權、利用外資和技術的相關內容,排除B、D兩項。
6.B 在1999年、2004年和2018年憲法修改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載入憲法,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將這些思想理論載入憲法,上升為國家指導思想,體現了黨不僅堅持依法治國,而且實行科學化的依法治國,B項正確;材料內容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寫入憲法,并未涉及法律體系的形成,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憲法的修改,無法得出黨的工作重心調整,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民眾法律意識的變化,排除D項。
7.A 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反映了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果,提高了社會生產力,A項正確。B、C兩項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D項。
8.C 根據材料中我國的“外匯儲備”“科技人力資源”“高鐵運營里程”等信息可知,21世紀以來中國在經濟、科研和交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故選C項。
9.D 根據材料可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以來,中國已與許多國家、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說明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D項正確;我國早已沖破西方的外交封鎖,排除A項;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不屬于周邊睦鄰關系,排除B項;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C項。
10.B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歐美西方捐助國主要以補助金形式向非洲提供援助,而中國則偏好基礎建設、優惠貸款等形式,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援助,推動了非洲經濟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積極發揮大國的作用,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殖民主義的信息,排除A項;C項中的“共識”說法錯誤,排除;材料沒有體現非洲成為國際角逐的焦點,排除D項。
11.B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外交“熱季”持續,體現了中國為世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體現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B項正確。會見坦桑尼亞總統哈桑和德國總理朔爾茨,不是側重于發展睦鄰友好關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以聯合國為中心,排除C項;“另起爐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排除D項。
12.D 材料中鄧小平指出了“港人治港”的標準,為香港回歸祖國后“一國兩制”方針的有效推行指明了方向,D項正確。A項中的“保證了”說法絕對化,排除;材料表述了中央政府對“港人治港”界線和標準的要求,B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當時鄧小平的論述針對的是回歸祖國后對香港的治理,排除C項。
13.D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D項正確。
14.C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末,由于忽視客觀的經濟規律,急于建成社會主義,錯誤地發起“大躍進”運動。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l世紀后,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發展格局。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入,C項正確。“早期超英趕美目標實現”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根本改變”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與“反對霸權主義”無直接關系,排除D項。
15.D “為人民服務”“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體現的是民本思想,中國領導人執政思想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項正確。
16.答案 (1)堅持公有制性質;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政府放權讓利;觸動了原有的經濟體制;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8分,任意4條即可)
(2)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生產力迅速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WTO使中國與世界經濟真正接觸;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6分,任意3條即可)
17.答案 示例
論題:道路自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法寶。(2分)
評述:近代西方列強侵華,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的領導下轉變斗爭方向,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理論,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抗日戰爭時期,堅持全民族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依靠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通過建立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結合國內國際形勢,提出改革開放、“一國兩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提倡“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7分)
結論: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探索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完成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2分)
18.答案 (1)解釋:材料數據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有了跨越式發展;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4分)
原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現代科技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對外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4分)
影響:巨大成就的取得有利于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提高國際地位,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體現了社會主義優越性。(2分)
(2)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其他領域(外交、科技、文化、教育、體育等)的發展數據,可多角度說明社會發展的情況。(2分)增加改革開放前我國社會發展數據,可提供縱向比較研究視角。(2分)增加同時段其他國家社會發展數據,可提供橫向比較研究視角。(2分)
19.答案 (1)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分)
(2)①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②1985年,開放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起,在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④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⑤1992年,設立浦東新區。⑥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⑦國家提出“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重大戰略。(寫出兩點即可得4分)
(3)示例
板塊六: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 (1)1992年,“九二共識” (2)1997年,香港回歸 (3)1999年,澳門回歸 (4)2015年,習近平、馬英九會面
(板塊名稱2分,內容兩條且與名稱吻合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余干县| 永善县| 阳城县| 松溪县| 惠州市| 济源市| 尚志市| 阳新县| 泰来县| 慈溪市| 建阳市| 岳池县| 建水县| 达州市| 遂川县| 沛县| 晋州市| 泸水县| 平原县| 科技| 丹江口市| 武汉市| 尚志市| 南澳县| 台东县| 庆城县| 武威市| 汕尾市| 隆化县| 桦川县| 栖霞市| 莱西市| 金华市| 杭锦后旗| 司法| 洪湖市| 孙吴县| 江川县| 长海县|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