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必修上)第四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必修上)第四單元達標檢測(含答案解析)-《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歷史備課資源

資源簡介

(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
姓名 班級 考號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第四單元達標檢測
全卷滿分100分 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設立都察院,下設監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國各省,稱十二道監察御史。每道有監察御史三人至五人,范圍大體為一省。但監察御史都駐在京師,有事出巡,事畢回京述職。朱元璋這一舉措(  )
A.強化了特務機構職能   B.發展了中央監察體系
C.創新了地方管理體制   D.擴大了監察御史權力
2.明代參加武科考試屬于衛所子弟的特權。清朝將武科舉向府州縣民眾開放,“各行省山澤猛士,又羅之以科舉,所以儲采干城之選,至周且當”,文舉不中也可以改選武舉。由此可見,清代的武科考試(  )
A.擴大了封建統治社會基礎   B.提升了將士的文化水平
C.服務于軍事改革迫切需要   D.鏟除了權貴政治的基礎
3.洪武二十五年,兩浙運司言:“商人赴溫州各場支鹽者,必經涉海洋,然著令軍民不得乘船出海,故所司一概禁之,商人給鹽不便。”明太祖說:“海濱之人多連結島夷為盜,故禁出海,若商人支鹽何禁耶 ”明太祖于是命兵部發文傳達下去。這說明當時(  )
A.海禁松動,擴大對外貿易   B.禁止海外貿易,重創倭寇
C.自主限關,防范外敵侵犯   D.鼓勵朝貢,加強中外交流
4.明朝建立之初,元朝余部退守蒙古,這嚴重影響著明王朝的國家安全。面對倭寇的侵擾,明王朝并無多余的精力應對。對此,朱元璋只能通過一系列的禁海措施,以削弱倭寇的實力。這反映出明初(  )
A.國家主權遭到殖民者侵犯   B.禁海政策導致倭寇犯邊
C.國家戰略中心在內陸邊疆   D.統治者的海洋意識濃厚
5.自唐朝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然而,明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后,卻將都城遷到了北京。這一舉措客觀上有利于(  )
A.推動長途販運貿易發展   B.抵御蒙古族襲擾
C.穩定明成祖的統治地位   D.強化對北方管理
6.1644年,清軍進入北京的第二天,攝政王多爾袞采取應急措施,規定原明“各衙門官員,俱照舊錄用,可速將職名開報。如虛飾假冒者,罪之”;有的避李自成農民軍“回籍、隱居山林者,亦具以聞,仍以原官錄用”。上述規定意在(  )
A.促進社會局勢穩定   B.鎮壓農民階級暴動
C.推動國家統一進程   D.承繼明朝政治體制
7.明清之際,有識之士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在清代康、雍之后,少有人能達到之前的水準。中國只剩下一個依靠習慣反射神經維持的軀體,卻沒有主導神經中樞的思維能力。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軍機處設立與完善   B.人地矛盾逐漸加深
C.清朝皇帝勤于政事   D.思想領域專制強化
8.清初保持滿族傳統的寧古塔人,“尚淳實,耕作之余,尤好射獵。近年漢字事件日增,競談文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降旨:“盛京等處旗民雜處,而地廣土肥,貧民攜眷出口者,可藉資口食,即人數較多,斷不致滋生事端,又何必查驗禁止矣。”乾隆帝的上述舉措(  )
A.試圖改變清政府閉關自守政策    B.促使漢語逐漸成為滿漢通用語言
C.導致滿漢民族交融步伐加速    D.推動漢民開始大量移居東北地區
9.清帝所主“大一統”,將“中國”的政治與疆域版圖擴展到長城以外的“三北”及各邊疆地區;乾隆帝認為“天朝疆界嚴明,從不許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攙雜……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觀(  )
A.體現了專制皇權已達到頂峰   B.有利于清朝中國版圖的奠定
C.體現了對“華夷之辨”的繼承   D.導致了地方叛亂的風起云涌
10.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大部分是由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領導的。四川、湖北、陜西等省爆發的白蓮教大起義持續了十年。嘉慶后期,白蓮教支派天理教發動的一次起義還攻入了北京皇宮。這表明,當時清王朝(  )
A.吏治腐敗加劇   B.政治危機顯現
C.中央權威式微   D.民族矛盾激化
11.與宋代相比,明清版圖更遼闊,商人活動范圍更大。但商人販運的主要商品是非主要生活資料,且缺少生產資料。一些工商業市鎮產品并不具有優勢。土地租佃收益的穩定性,使商業資本和封建農業結合趨勢日益明顯。這反映明清時期(  )
A.全國統一的商品市場雛形初現
B.近代化動力存在不穩定因素
C.手工業生產受到商業資本控制
D.雇傭勞動力的市場較為廣闊
12.有學者指出,明清時期全國經濟總量增加,但人均經濟量下降;工農業生產力長期沒有突破性發展;商品市場關系難以向深層擴展;在賦稅、人身關系上對工商業者有所解禁和寬松,但保障私有財產、維護個人收益方面并無制度創新。該學者旨在說明當時(  )
A.人口增多造成人地矛盾非常尖銳
B.傳統社會制約經濟變革
C.小農經濟和商品經濟無法并存
D.生產工具和技術承古萌新
13.王陽明說:“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學,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強而致的是賢人……雖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無異。”這一觀點(  )
A.隱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   B.否定了儒家傳統的倫理道德
C.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D.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會動蕩
14.以李贄、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學者為代表的一批明清思想家,在批判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同時,還重構了幸福的內涵,倡導重欲、尚利、貴私的價值取向,形成了全新的均衡幸福觀。這種思想順應了(  )
A.西學東漸的潮流   B.君主專制的強化
C.資產階級的形成   D.商品經濟的發展
15.元末明初,高明在《琵琶記》開場詞中說:“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提出了戲曲之匡扶“風化”的功能。針對這種創作風氣,湯顯祖在李贄等人的影響下,在其創作的《牡丹亭》的題詞中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材料體現晚明戲曲(  )
A.追求個性真情,反對封建傳統    
B.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C.重視道德的教化和基層治理    
D.體現新興資產階級的價值觀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衛所是明朝主要的軍事制度,明朝建國之初,在軍隊編制上,自京師至地方皆立衛、所。衛軍寓兵于農,守屯結合,軍戶世襲。明中期以后,國家承平漸久,衛所屯政日弛,其屯田多為內監軍官占奪,法盡壞。順治初年,清朝統治者對明代衛所制度進行了改造和調整,順治、康熙與雍正之后,屯衛之兵,屢經裁汰,衛所亦多歸并于州縣。與此同時,衛官大量裁汰,屯丁改為民籍,屯田按民地起科。宣統三年,天下衛所始盡裁矣。至此,衛所制度徹底消失,化作歷史陳跡。
——摘編自楊晨宇《清代衛所裁并總論》
  材料二 “凡直省形勝要地,以次分遣八旗兵駐守,其綠旗官兵復隨都邑之大小遠近,列汛分營”,同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基本上沒有邊患。整個國家的軍事戰略中心呈內向型,其兵力布置亦是偏重于內地,所以不再“寄(衛所)以防守之責”。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衛所演變的趨勢。(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衛所演變的原因。(8分)
17.(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開創博士制度,選拔東方六國博通古今的學者充任參謀和顧問,參與政議,輔助決策。秦在繼承周文化的同時,因久處西北邊陲而戎化較深,其博士議政制度明顯受到尚處于游牧生活向定居的農耕生活轉化階段的有原始民主制殘余的西北諸戎影響。秦統一六國后,為消弭六國的反抗意識,在文化上采取特別優容的態度。從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貫都在關東。這樣看來博士是東方六國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國的士人擔任政府設置的博士官,讓他們參議朝政從而組建了參議輔政集團,創建了博士議政制度。
——摘編自夏增民《博士制度與秦朝政治轉折》
  材料二 廷議制度確立于秦漢時期,由秦始皇確立的朝議制度演變而來,明代更加規范和完備。明代凡遇重大事情均交廷議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后上奏皇帝批準后執行。廷議的內容主要有議立君、議儲嗣、議建都、議郊祀、議宗廟、議典禮、議封爵、議親藩、議大臣、議民政、議漕運、議邊事等。參加廷議的人員有明確的規定,包括閣臣、九卿、科道,以及與所議內容有關的文武官員等,皇帝一般不參加廷議。確定廷議時,依據所議事項的內容歸六部中哪個部主管,廷議的舉行就由該部尚書主持。廷議一般固定在左闕門(稱為東閣)舉行,人們稱之為東閣議事、東閣會議。廷議制度作為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后期往往淪為黨爭的工具。
——摘編自馬靜茹《明代廷議的運作研究——以俺答封貢為例》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博士議政制度建立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代廷議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簡要評價。(8分)
18.(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潯鎮歷史悠久,興起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間,位于杭嘉湖平原之北的湖州,正好處在湖、嘉、蘇三府交界處的桑蠶絲織業中心地帶。此地生產優質絲綢,是湖絲集散與貿易中心,其經濟地位和經濟總量是其他府縣無法比擬的。
材料二 下表內容為明末清初浙江歸安沈氏《沈氏農書》反映的農業經營情況。
經營項目 數量 產量 收益(銀)
稻(含其他糧食作物) 30畝 90石 90兩
桑 10畝 850個=17 000斤 養蠶600個→織絹120匹 販賣250個 120兩 22.5兩
禽畜 豬羊鴨鵝雞58頭 55.1兩
  《吳江縣志》記載,“盛澤、黃溪四五十里間,居民乃盡逐綾綢之利,有力者雇人織挽,貧者皆自織”。
清朝《黃渡續志》記載“道光之季,里中所產土布,衣被七閩者……”,本鎮商人孫時杰創議“自收自運”,“嗣是土布自運福建之路以通”。
(1)根據材料一概括南潯鎮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指出明清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新現象,并結合所學分析江南市鎮蓬勃發展的影響。(11分)
19.(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眾多,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作為與內地密切聯系的一部分,中國邊疆亦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長期發展的歷史產物。在漫長而曲折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古代歷代統一王朝對邊疆治理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辨其流脈,不外乎兩種:一是“因俗而治”,一是邊疆內地一體化。縱觀歷史發展長河,上述兩種既矛盾又統一的邊疆治理策略始終貫穿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并在邊疆治理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起到不同作用。
——陳躍《“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
——中國古代王朝治邊政策的雙重變奏》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的知識,圍繞“邊疆治理政策”自擬一個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論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與解析
1.B 2.A 3.C 4.C 5.A 6.A 7.D 8.C
9.B 10.B 11.B 12.B 13.A 14.D 15.A
1.B 題干體現了十二道監察御史的設立,分巡全國各地,這是對已有監察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故選B項。都察院是監察機構,不是廠衛等特務機構,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監察機制,而不是地方管理體制,排除C項。改革地方監察機構,不一定擴大了監察御史的權力,排除D項。
2.A 相對于明代武舉,清代武舉選拔人才的范圍擴大,吸引了地方驍勇和文舉落第士子參加,拓寬了社會階層流通渠道,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故A項正確。武舉并不側重文化水平的考查,而是以騎射武術等方式考查,排除B項。C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項表述過于絕對化,排除。
3.C 據材料“海濱之人多連結島夷為盜,故禁出海,若商人支鹽何禁耶”可知,明初,統治者根據沿海形勢有針對性地采取了限制民眾出海的政策,以防止其與倭寇勾結,說明當時自主限關,防范外敵侵犯,C項正確;“海禁松動,擴大對外貿易”不是材料的主要內容,排除A項;“禁止海外貿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說明當時明朝自主限關,防范外敵侵犯,未體現“鼓勵朝貢,加強中外交流”,排除D項。
4.C 元朝余部退守蒙古,這嚴重影響著明朝的國家安全,于是面對倭寇的侵擾,只能通過禁海等措施以削弱倭寇實力,說明當時明朝的國家戰略中心在內陸邊疆,C項正確;國家主權遭到殖民者侵犯是在新航路開辟后,排除A項;倭寇犯邊導致禁海政策的實施,排除B項;明朝統治者的海洋意識較為淡薄,而非濃厚,排除D項。
5.A 依據材料所給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政治中心遷移到北方,但經濟重心卻在南方,這促使國家的物資從南往北運,客觀上推動了長途販運貿易發展,A項正確。其他三項都是主觀上的考慮,均排除。
6.A 據材料“各衙門官員,俱照舊錄用,可速將職名開報”可知,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后采取了籠絡漢族官僚集團的做法,說明其旨在維護新政權的穩定,從而維護社會局勢穩定,A項正確。
7.D 根據“中國只剩下一個依靠習慣反射神經維持的軀體,卻沒有主導神經中樞的思維能力”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時期思想文化發展遲滯,這與清朝時期實行文字獄等思想領域內的專制措施有關,D項正確。該現象和軍機處的設立、人地矛盾加深以及皇帝勤于政事無關,排除A、B、C三項。
8.C 乾隆帝降旨內容表明清政府改變了傳統的封禁政策,允許百姓自由進出東北地區,“藉資口食”這會導致東北漢民急劇增加,滿漢民族交融步伐加速,故C項正確。“閉關自守政策”是對外政策,而材料體現的是國內民族政策,A項錯誤。乾隆帝降旨之前,漢語已經逐漸成為滿漢通用語言,B項錯誤。“開始”一詞表述不當,D項錯誤。
9.B “從不許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攙雜……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反映了清朝時期領土主權意識增強,這有利于捍衛我國領土完整,為中國版圖的形成奠定基礎,故B項正確。題干信息反映的是邊疆問題,而不是專制皇權,排除A項。“華夷之辨”在題干中未體現,排除C項。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故排除。
10.B 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持續時間長,甚至還攻入過皇宮,說明當時農民對清朝統治有較多不滿,政治危機已經顯現,故選B項;材料沒有涉及農民起義的原因,材料僅表明農民起義頻繁且影響大,不能據此得出清王朝吏治腐敗加劇的結論,排除A項;根據材料不足以得出中央權威式微的結論,排除C項;農民起義屬于階級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排除D項。
11.B 根據材料“商人販運的主要商品是非主要生活資料,且缺少生產資料” “商業資本和封建農業結合趨勢日益明顯”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盡管商業在發展,但是商業發展后勁不足,大量資本并未投向工商業,而是投向農業,受傳統經濟因素影響較大,不利于社會轉型,近代化動力不穩定,故B項正確。A項曲解了題干主旨,排除。從材料無法得出手工業生產受到商業資本控制,排除C項。D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B 據材料“長期沒有突破性發展”“商品市場關系難以向深層擴展”“并無制度創新”,可以看出當時傳統的社會制度使明清經濟在一定程度上處于矛盾而停滯的狀態中,制約了當時經濟發展與變革,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人地矛盾尖銳,排除A項;小農經濟和商品經濟可以并存,排除C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A 據材料“雖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無異”可知,王陽明認為普通人也可以通過致良知成為圣人,這隱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A項正確;王陽明的心學也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并未否定儒家的綱常倫理,排除B項;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是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黃宗羲等人的思想,排除C項;王陽明是明朝中期的思想家,排除D項。
14.D 據材料“倡導重欲、尚利、貴私的價值取向”可知,明清之交的進步思想家肯定人的正常欲求,不反對正常逐利,結合所學可知,明朝中葉以后,商品經濟發展,上述思想順應了商品經濟發展需要,D項正確;明清之交的進步思想主要是經濟領域的發展變化在思想領域的體現,而非主要受到西方思想影響,排除A項;明清之交的進步思想家黃宗羲等人批判君主專制,排除B項;當時中國資產階級尚未形成,排除C項。
15.A 針對戲曲匡扶“風化”的創作風氣,湯顯祖在題詞中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說明晚明戲曲追求個性真情,反對封建傳統,A項正確,排除C項;材料并不是在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排除B項;當時中國還未出現資產階級,排除D項。
16.答案 (1)趨勢:衛所不斷裁撤并入州縣,數量不斷減少;衛所功能逐漸去軍事化。(4分)
(2)原因:衛所制度的弊端;清朝設立八旗、綠營,取代了衛所的軍事功能;國家統一,疆域擴展,邊患減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戰略的調整。(每點2分,共8分)
17.答案 (1)原因:西周和西北諸戎制度的影響;籠絡東方六國知識分子、消弭六國反抗意識的需要;鞏固大一統中央集權統治的需要。(6分)
(2)特點:規范完備;議題廣泛,主要討論國家重大事務;參加廷議人員有明確規定;地點相對固定。(4分)
評價:廷議制度具有民主議事的形式,對專制皇權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有利于集思廣益,為君主決斷提供參考,提高決策科學性;明代以后皇權的強化決定了其發揮的實際作用有限;后期逐漸淪為黨爭的工具。(4分)
18.答案 (1)特點: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絲織業發達;經濟地位高。(6分,任答3點即可)
(2)新現象:農業多種經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中新的經營方式出現;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興起;長途貿易發展。(8分)
影響:促進商品經濟發展;推動文學藝術的世俗化,思想領域出現新變化。(3分)
19.答案 論題:“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在中國古代邊疆治理中相輔相成。(2分)
論述:邊疆治理是任何一個政權都要面臨的問題。中國古代王朝主要采用既互相矛盾又相輔相成的兩種模式,即“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在古代歷史長河中,這兩種治理模式的實施因不同時期而變化。秦漢時期,以邊疆內地一體化為主,兼及“因俗而治”。中央王朝在邊疆行政管理體制上更多的是實行邊疆與內地一體化的郡縣制,其官吏的選任與地方賦稅的征納基本上歸中央統一掌管。從魏晉到清中期的很長時間內,以“因俗而治”為內涵的羈縻政策成為各王朝治理邊疆的主要政策。元朝在內地和邊疆實施了行省管理形式,但是兩者在內容上有很大區別。元朝的行省下設土官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實質就是宏觀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微觀羈縻統治,是中央直接管理與地方“因俗而治”的有機結合。從歷史發展看,“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在不同時期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地位不同,但是一直互為參用、相輔相成。(1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仙桃市| 安乡县| 垦利县| 淅川县| 昌江| 宾阳县| 南川市| 油尖旺区| 唐海县| 文水县| 于田县| 江口县| 平顶山市| 巢湖市| 宁晋县| 双桥区| 慈溪市| 太保市| 太康县| 黔西| 富阳市| 华容县| 綦江县| 介休市| 泰顺县| 理塘县| 昔阳县| 海城市| 宁阳县| 额尔古纳市| 磴口县| 门源| 分宜县| 汉中市| 嘉荫县| 定结县| 厦门市| 桂平市| 柯坪县|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