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興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一部分 選擇題(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D C D A C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B C D A C D 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B B D C A C D D非選擇題(40分)31.(17分)(1)(6分)史料類型:①文獻史料中的史書 ②實物史料 ③文獻史料中的碑銘(2分。寫對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即給分,文獻史料下具體類別本次閱卷不做要求)共同信息:①莎車國王心向漢朝,受領漢朝官職,協助管理西域;②漢代設西域都護,授予歸附羌族首領官職,加強管理西域;③龜茲將軍率領各民族人民修筑邊防哨所,鞏固西域邊防。以上材料共同反映出漢代中央政府對西域管理加強,西域地區各民族進一步交融,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鞏固。(4分。每則史料的分析1分,共同信息1分,共4分。如學生只寫出共同信息,且寫出2點,給2分,最高給2分)(2)(7分)特點:體制相對成熟;統治區兼有草原故地和漢地;既吸收中原先進制度文化,又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制度因素。(2分。任1點1分,共2分)示例:說明:契丹族建立遼政權,統治東北和北方大片草原地區,并控制燕云十六州地區;女真族建立金政權,統治東北地區,后入主中原;兩個政權的統治區均兼有草原故地和漢地。遼推行南北面官制和四時捺缽制,金沿襲唐宋制度的同時保留猛安謀克制度,兩個政權都吸收中原先進制度,但又保持本民族的特色,體制相對成熟。(5分。制度方面3分,至少2個政權,1個政權2分,2個政權3分。統治區域方面2分,1個政權1分,共2分)(3)(4分)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日本侵華戰爭使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抗日戰爭期間,冼星海心系祖國,選擇音樂救國之路,創作了眾多鼓舞人心的抗戰歌曲,激發了民眾的愛國情感,增強了共同抗敵的決心,為全民族抗戰和中華民族覺醒做出貢獻,被毛澤東譽為“人民的音樂家”。(4分。背景1分,內容1分,影響2分,共4分)32.(12分)(6分)階段劃分與理由:示例:劃分一第一階段:1930年代-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提出現代化概念,并進行初步規劃。第二階段:1949年-1979年,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黨和政府逐步形成“四個現代化”理論,并進行實踐探索。第三階段:1979年-2012年,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探索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分階段規劃和實施,現代化的內涵進一步豐富。第四階段:2012年-至今,新時代以來,現代化目標更加豐富,形成系統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劃分二第一階段:1930年代-1950年代,黨和政府認識到現代化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理論,第二階段:1960年代-至今,黨和政府制定實現現代化的規劃并進行實踐。劃分三第一階段:1930年代-1970年代,現代化建設主要關注物質文明建設。第二階段:1970年代-至今,現代化建設內涵進一步豐富,涉及物質、精神、生態等多個方面。(6分。時間連貫1分,劃分合理2分,理由準確3分,共6分)解讀:示例一:按照第一種劃分方法,選擇第二階段進行解讀新中國成立后,為恢復發展國民經濟,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黨和國家提出現代化目標,“四個現代化”提法正式形成。先后實施四個五年計劃、開展三線建設、兩彈一星等項目,逐步建成了一批門類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改變了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為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例二:按照第一種劃分方法,選擇第三階段進行解讀改革開放以來,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黨和國家提出了“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制定、細化并實施了“三步走”戰略。先后進行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實施對外開放,恢復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6分。背景1分,具體舉措3點3分,影響2分,共6分。注意:圍繞中國現代化進行說明)(11分)(1)(4分)變化:貿易路線:由陸路為主,變為海路為主;貿易范圍:由歐亞大陸,擴展到世界范圍;(或從局部轉為全球性貿易,或世界市場形成)貿易中心: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至大西洋沿岸;貿易主導:由亞歐商人,轉為歐洲主導;貿易聯系:以間接貿易為主,轉為直接貿易。(4分。1點2分,2點3分,3點4分,共4分)(2)(7分)16世紀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各國走上殖民擴張道路,歐洲地區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的開展推動思想解放,資產階級力量逐漸壯大。歐洲各國先后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兩次工業革命給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工業革命提供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確立,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確立和發展,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占據中心地位。(2分。原因1分,結果1分)一戰至二戰前,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在歐洲進行,致使歐洲各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被動搖動,美國的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1分)二戰及戰后,歐洲遭到致命打擊,各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美國和蘇聯空前強大。戰后,美蘇兩國由合作走向對峙。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戰后至九十年代,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日本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政治的發展以及第三世界的興起,對美蘇兩極格局造成了有力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2分。原因1分,結果1分)20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伴隨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美國一超獨大,但無力完全主導世界格局。歐盟成立、俄羅斯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日本保持經濟大國并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中國持續發展并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在兩極格局中出現的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2分。原因1分,結果1分)提示:將一戰、二戰和戰后合并為一個階段亦可,說明以歐洲為中心的格局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演變即可。大興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卷高一歷史2025.071.本試卷共10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考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班級、姓名和準考證號。3.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知4.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第一部分最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如1.牛河梁遺址位丁遼寧省朝陽市,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的積石冢群內部設有中心太墓、大墓、巾小型慕附屬墓等,其中大墓的隨葬玉器數量多、種類多、部檔次高。這些考古發現說明當時A.部落聯盟出現B.階級分化明顯C.早期國家產生D.建筑工藝高超長2.《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天子律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土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這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區①內外服制②宋法制③分封制④井田制A.①②B.①④C.③D.③④數3.戰國初期,魏國李悝修訂《法經》。李悝認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所以《法經》前四篇都是對盜(偷竊、搶劫者)、賊(殺人、傷人者)進行懲罰、捕捉、囚禁的有關規定。其布中還規定禁止人民議論法今,違者處死。據此可知,《法經》①注重保護私有財產②有利于維護君主權威期③)確立君主專制制度④是我國最早的成文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下表是秦在征服南方越族地區后設郡的相關信息。對此解遂正確的是郡名設置經過閩中郡(福建及浙江寧海以南)》原為閩越地,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占閩越地后始置郡原為南越地,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滅南南海郡(廣東珠江三角洲)》越后建郡桂林郡(廣西境內)同南海郡象郡(廣西西部,越南北部和中部)同南海郡A.秦設四郡加強了西南與中原地區的聯系B.秦的暴政導致四郡出現嚴重的社會危機C.秦在全國范圍內運用法家思想實行統治D浙,閩以及兩廣地區納人中原政權版圖高一歷史試卷第1頁(共10頁)5.右圖為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其學習的主題是內外朝+三省六部勿A.民族的交融B.文化的開放九品中正制→科舉胡租庸調制→兩稅法C.荊度的變遷D.經濟的強盛6.《東京夢華錄)記載:“以東街北曰潘樓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飯后飲食上市,如酥蜜食、澄沙團子、香糖果子。”據此可知,宋代A.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確立B.紙幣大量用于市場交易C.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形成D民間商品貿易十分活躍元朝散曲是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這說明元朝散曲A折射出城市經濟的發展B.推動炅族文化的交融C.標志著戲曲藝術的成熟D.促進市民文化的興起8.在古里(見下圖),鄭和先將帶去的錦綺等物與當地官員“逐一議價,隨寫合同價數,彼此收執”,然后主人“才將寶石、珍珠、珊瑚等物來看議價”成交。這反映出明南0劉家港忽魯謨斯小琉球天方佐法兒印度9羅前古里其何枝尺木骨都求麻林慢八鄭和航海路線鄭和航海到達的主要地點鄭和航海路線圖A.以古里為中心的海上貿易網絡建立B.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在于宣揚國威C.鄭和下西洋采取友好和平外交策略D.遠洋航行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9.1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時間出國華工人數工出國。華工被運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貿易。右1845-185015萬以上表為1845-1875年出口華工數量表。據此可知1850-1875228萬人A.“苦力貿易”是西方殖民掠奪的產物B華工出國引發清王朝社會矛盾的激化C.1845年后出國華工人數連年遞增D.清政府徹底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高一歷史試卷第2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題-評標-高一歷史.docx 北京市大興區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