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州區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卷2025年7月考1.本試卷分為兩部分,共8頁。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生2.試題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須3.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知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根據目前的研究,最早由西亞地區居民培植出的農作物是A.大麥B.玉米C.水稻D.南瓜2.右圖為公元前9世紀青金石滾印上的銘文和風暴神阿達德形象線,三描圖。該青金石滾印出土于巴比倫古城遺址,其原材料產自于阿富汗東北部,工藝與王宮大型石質浮雕技法一脈相承。此文物可公以佐證當時該區域①與亞洲其他地區有物品交流②廣泛使用象形文字③王室對于風暴神形象的崇拜④已被羅馬帝國征服A.①②B.①③保C.②④D.③④3.20世紀前,人們一般認為古代印度的歷史開始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吠陀時代,對這一時代歷史的認知主要依靠《吠陀》典籍。20世紀初,考古學家發現了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等城市遺址,古代印度文明也因此被提前了整整一千多年。以上材料說明A.《吠陀》典籍的記載具有一定主觀性B.古代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明C.世界古代文明表現出明顯的多元特征D.考古發現改變了人們對古代文明的認識4.有學者認為,古代希臘文明是受到古代西亞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影響而產生的次生文明。下列古代希臘文明成果,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①字母文字②冶鐵技術③民主政治④雕刻藝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一歷史試卷第1頁(共8頁)5.以下是《不可不知的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一書的目錄節選,目錄中的①②應是第六章終極輝煌一地中海的帝國時代第一節歌亞非是一家:①第二節曇花一現:亞歷山大帝國及其后繼者們第三節由海變湖:②A.赫梯帝國、亞述帝國B.波斯帝國、羅馬帝國C.赫梯帝國、波斯帝國D.亞述帝國、羅馬帝國6.中世紀西歐的《騎士規則全書》中寫道,騎士應“成為偉大國家或領土的管轄者”“維護和伸張正義,像法官一樣擁有審判職責”,還要在內心建立“信仰、期盼、慈善、公正、謹慎、毅力、節制”的約束規則。以上材料表明中世紀騎士①承擔社會治理責在②應在道德行為方面做出表率③脫離了教會的控制④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權A.①②B.①③C.②④③④7.中古中后期,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以下材料能夠體現這些變化的是①“當他們分割普魯沙時…其雙腿變成吠舍,從其雙腳生出首陀羅。”②“我的莊園長、管林人、馬夫…及其他職員應做種田的工作。”③“倫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權力任命他們所愿的倫敦市民為市長…”④“(特許狀)鼓勵巴黎城內學者為獲得(大學)博士學位而努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某學生在學習某一帝國時記錄了以下關鍵詞:“穆罕默德”“都城巴格達”“翻譯古代文獻”等。這個帝國是A.笈多帝國B.拜占庭帝國C.阿拉伯帝國D.奧斯曼帝國9.646年,孝德天皇頒布詔書,規定地方的行政區“凡郡以四十里為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為中郡,三里以下為小郡”,還廢除原有賦役,以租、庸、調取而代之。以上材料可以用來佐證A.實行大化改新的背景B.新羅模仿中國加強中央集權C.日本幕府政治的瓦解D.中華文化對周邊國家的輻射10.下列關于8一15世紀西非國家描述正確的是①擁有著較為豐富的黃金資源②廷巴克圖是西非的文化中心③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④津巴布韋是西非地區的強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北京市通州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卷參考答案第一部分 選擇題(60分,每小題1.5分)1.A 2.B 3.D 4.A 5.B6.A 7.D 8.C 9.D 10.A11.A 12.C 13.A 14.A 15.B16.D 17.D 18.B 19.C 20.D21.C 22.A 23.D 24.D 25.A26.C 27.D 28.D 29.B 30.B31.C 32.C 33.B 34.C 35.C36.A 37.B 38.A 39.C 40.B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40分)41.(12分)(1)東方:孔子(或孟子、荀子等);西方:蘇格拉底(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2分)。不同之處:中國“政治說服”主要面向君主,通過入仕進諫或上書;古希臘主要面向公眾,在公共場合演說,注重表演技巧與口語表達(4分)。(2)角度一:拜占庭帝國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1分)。材料(1)中國養蠶術傳入拜占庭,材料(4)古希臘科技通過拜占庭傳入中國,體現其在東西方技術與文化交流中的中介作用(2分)。角度二:拜占庭帝國是當時歐洲的經濟與人口中心(1分)。材料(2)“軍區制”促進城市興起,材料(3)君士坦丁堡人口規模領先歐洲,反映其經濟與人口優勢(2分)。42.(14分)(1)特點:由行會監督管理;師徒關系帶有人身依附性;學徒期長且需通過考試;限制帶徒數量以保證質量(4分)。(2)原因:工業革命推動俄國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相關法律的保障(4分)。(3)認識:背景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種族不平等和貧困問題凸顯(2分)。積極方面:擴大了職業教育覆蓋范圍,增加了教育投入,促進了教育公平(2分);局限性:教育質量下降,未能滿足勞動力市場專業技能需求(2分)。43.(14分)(1)作用: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經驗;領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推動部分國家實施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6分)。(2)舉措:發展民族工業(如汽車、電子、鋼鐵等);開發資源并出口;實行國有化和計劃經濟;擴大農產品出口(4分)。(3)作用:深化中拉主權平等與互利合作;成為中拉合作的關鍵平臺;推動應對全球性挑戰;支持多邊貿易體系,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京市通州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卷.pdf 北京市通州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卷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