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河源市2025年中考二模考試化學試卷1.(2025·河源模擬)如題圖所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面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其制作材料屬于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 C.金屬材料 D.復合材料【答案】C【知識點】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物質的簡單分類【解析】【解答】A. 合成材料是人工通過化學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青銅不屬于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題意;B. 天然材料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未經深加工的材料(如木材、石材),青銅是人工冶煉的合金,不屬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題意;C.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青銅屬于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符合題意;D. 復合材料由兩種及兩種以上材料復合而成,如玻璃鋼,青銅不屬于復合材料,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青銅屬于合金,金屬材料的分類進行分析。2.(2025·河源模擬)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基礎的科學家是A.張青蓮 B.徐壽 C.閔恩澤 D.拉瓦錫【答案】C【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 張青蓮的貢獻主要是對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故不符合題意;B. 徐壽是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故不符合題意;C. 閔恩澤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故符合題意;D. 拉瓦錫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我國科學家的貢獻,結合題意分析。3.(2025·河源模擬)“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中,不需要標記的圖標是A.護目鏡 B.熱燙C.明火 D.用電【答案】D【知識點】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和爆炸實驗【解析】【解答】A.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并且可能會有火星濺出,可能對眼睛造成傷害,所以在進行該實驗時,需要佩戴護目鏡來保護眼睛,故不符合題意;B. 木炭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熱,實驗過程中接觸到高溫的容器或燃燒的木炭有可能會導致燙傷,因此需要標記熱燙圖標來提醒實驗人員注意避免燙傷,故不符合題意;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本身就是明火現象,木炭具有可燃性,氧氣具有助燃性,實驗中需要注意防火,防止火災的發生,所以明火圖標在該實驗中是需要標記的,故不符合題意;D.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主要是利用木炭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整個過程不需要使用電力設備,所以用電圖標在該實驗中不需要標記,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4.(2025·河源模擬)化學用語是高度濃縮的符號體系,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A.錳元素:MN B.2個氮分子:2NC.2個鎂離子:2Mg2+ D.3個氧原子:O3【答案】C【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解答】A. 錳元素的元素符號表示為Mn,故不符合題意;B. 2個氮分子表示為2N2,2N表示2個氮原子,故不符合題意;C. 2個鎂離子表示為2Mg2+,故符合題意;D. 3個氧原子表示為3O,O3表示臭氧分子,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注意: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則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C、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1個單位電荷時,“1”要省略,表示多個該離子則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則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5.(2025·河源模擬)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A.合理使用化肥 B.回收廢舊金屬C.大力植樹造林 D.野外焚燒垃圾【答案】D【知識點】綠色化學;空氣的污染與防治【解析】【解答】A. 應該合理使用化肥,這樣可以避免過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故不符合題意;B. 回收廢舊金屬既能節約金屬資源,又能減少環境污染,故不符合題意;C. 大力植樹造林有利于保護環境,故不符合題意;D. 野外焚燒垃圾易發生火災,且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而造成環境污染,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保護環境的措施,減少污染環境的方法,進行分析。6.(2025·河源模擬)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用來預測常見金屬的某些化學性質。請你判斷下列物質間能發生反應的是A.銅和稀硫酸 B.鋁和硫酸鎂溶液C.鋅和稀鹽酸 D.銀和硝酸銅溶液【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位于氫之后,銅不能與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故不符合題意;B.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鋁的活動性比鎂弱,鋁不能與硫酸鎂溶液發生反應,故不符合題意;C.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位于氫之前,即鋅的活動性比氫強,所以鋅能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故符合題意;D.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銀的活動性比銅弱,銀不能與硝酸銅溶液發生反應,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7.(2025·河源模擬)下列有關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收集、檢驗操作錯誤的是A.高錳酸鉀制取氧氣B.制取二氧化碳C.收集氧氣和二氧化碳D.檢驗氧氣【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A. 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固加熱型反應,加熱時,應用外焰加熱,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且應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試管內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長頸漏斗下端應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應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故錯誤,符合題意;C. 氧氣和二氧化碳密度均大于空氣的密度,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裝置的特點,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B、根據實驗室中長頸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項分析。C、根據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進行分析。D、根據氧氣的性質分析。8.(2025·河源模擬)“東方藝術明珠”敦煌莫高窟壁畫所用的顏料以天然顏料為主、下表是常用的兩種顏料的信息,請完成8~9小題。顏料(顏色) 石黃(黃色) 靛藍(藍色)主要成分(1)石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如圖是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核外電子數為33 B.中子數為33C.砷原子質量為74.92 D.砷元素屬于金屬元素(2)靛藍的主要成分是,關于表示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A.表示一種物質 B.該物質由分子構成C.該物質含有氮分子 D.該物質含四種元素【答案】(1)A(2)C【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解答】(1)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砷的核外電子數為33,故正確;B. 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砷的質子數為33,不是中子數,故錯誤;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所以砷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故錯誤;D. 由“石”字旁可知,砷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錯誤。故答案為:A。(2)A. 為化學式,表示靛藍這種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靛藍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靛藍分子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靛藍由靛藍分子構成,每個靛藍分子中含2個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錯誤,符合題意;D. 由化學式可知,靛藍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1)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B、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D、根據元素名稱的字旁,確定元素的種類。(2)A、根據化學式的含義分析。B、C、微觀上,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D、化學式中有幾種元素符號,物質就含有幾種元素。(1)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砷的核外電子數為33,故正確;B. 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砷的質子數為33,不是中子數,故錯誤;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所以砷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故錯誤;D. 由“石”字旁可知,砷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錯誤。故答案為:A。(2)A. 為化學式,表示靛藍這種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靛藍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靛藍分子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靛藍由靛藍分子構成,每個靛藍分子中含2個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錯誤,符合題意;D. 由化學式可知,靛藍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2025·河源模擬)載人航天器中處理有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將與反應,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氧原子個數不相等B.乙、丁都屬于有機物C.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D.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答案】C【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A. 根據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故錯誤;B. 乙是二氧化碳,不屬于有機物;丁是水,也不含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故錯誤;C. 從微觀示意圖可以看出,反應前有二氧化碳分子和氫分子,反應后含有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正確;D. 根據微觀示意圖,甲是氫氣,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將其轉化為化學方程式為4H2+CO2 2H2O+CH4,參加反應的甲(H2)、乙(CO2)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4:1,而不是1:1,故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故錯誤;B、有機物通常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等無機物之外。C、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D、根據微觀示意圖,寫出化學方程式,分析參加反應物質的分子個數比。10.(2025·河源模擬)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化學“消消樂”游戲,點擊其中某一格時,該格能與發生反應的相鄰物質一起消失(反應條件為常溫、加熱或點燃)。點擊“”后剩余物質有H2O CO2 SO2Mg O2 CONaCl P Ca(OH)2A.CO B. C. D.【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化學“消消樂”游戲,點擊其中某一格時,該格能與發生反應的相鄰物質一起消失。與相鄰的物質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鎂和磷等物質,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氧氣不反應,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點擊“”后剩余物質有,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氧氣的性質進行分析。11.(2025·河源模擬)在勞動中感悟化學原理。下列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不相符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清理家中魚缸并通入氧氣 空氣中的氧氣不溶于水B 用廚余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 物質發生緩慢氧化C 將濕衣服放在陽光下晾曬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D 炒菜時使用加碘鹽 預防甲狀腺腫大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氧氣的物理性質;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解析】【解答】A. 水中溶解的氧氣量不大,氧氣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條件下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氣維持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故錯誤,符合題意;B. 廚余蔬菜、果皮垃圾等這些物質在微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緩慢氧化,逐漸分解轉化為肥料,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將濕衣服放在陽光下晾曬,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水蒸發得就越快,衣服干得就快,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炒菜時使用加碘鹽,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元素,預防甲狀腺腫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氧氣的性質分析。B、用廚余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是因為這些物質在微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緩慢氧化,逐漸分解轉化為肥料,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進行分析。D、根據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分析。12.(2025·河源模擬)溶液可用作植物無土栽培營養液,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20℃時,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請完成下列小題。序號 ① ② ③ ④的質量 10 20 30 40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1)所得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②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將60℃時的溶液降溫至40℃,一定有晶體析出D.60℃時,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答案】(1)D(2)C【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由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即在20℃時,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約為32g,所以①②③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④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故答案為:D。(2)A.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則②中加入的20g硝酸鉀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由圖可知,曲線隨溫度升高而向上,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將60℃時的溶液降溫至40℃,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但是溶液狀態未知,不一定有晶體析出,故錯誤,符合題意;D. 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則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110g:100g=11:10,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 (1)根據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的概念分析。(2)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B、根據物質溶解度曲線的變化情況分析。C、根據溶解度曲線圖,飽和溶液降溫,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飽和溶液會有晶體析出,進行分析。D、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計算出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1)由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即在20℃時,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約為32g,所以①②③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④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故答案為:D。(2)A.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則②中加入的20g硝酸鉀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由圖可知,曲線隨溫度升高而向上,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將60℃時的溶液降溫至40℃,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但是溶液狀態未知,不一定有晶體析出,故錯誤,符合題意;D. 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則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110g:100g=11:10,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5·河源模擬)某學習探究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探究實驗室制取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實驗編號 石灰石的狀態 稀鹽酸的濃度 溫度/℃① 塊狀 10% 20② 塊狀 20% 20③ 粉末 10% 20④ 塊狀 20% 40A.①④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 B.②③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C.①③探究石灰石狀態的影響 D.③④探究溫度的影響【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定性實驗(控制變量、空白實驗、對比實驗)【解析】【解答】A.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①④中稀鹽酸的濃度、溫度均不同,變量不唯一,不能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故錯誤;B.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②③中石灰石的狀態、稀鹽酸的濃度均不同,變量不唯一,不能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故錯誤;C.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①③中石灰石的狀態不同,其他條件相同,變量唯一,能探究石灰石狀態的影響,故正確;D.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③④中石灰石的狀態、稀鹽酸的濃度、溫度均不同,變量不唯一,不能探究溫度的影響,故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控制變量法,變量是一種,其他完全相同,結合選項,進行分析。14.(2025·河源模擬)我國使用木炭的歷史非常悠久,古籍中曾記載:“炭,燒木留性,寒月供然(同“燃”)火取暖者,不煙不焰,可貴也?!痹诠糯?,“木炭”作為燃料不但用于日常生活,還用于金屬的冶煉。(1)“寒月供然火取暖者”說明“木炭”具有 性。(2)銅的冶煉方法之一是高溫焙燒含銅的礦物,如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的孔雀石等。堿式碳酸銅又名銅銹、銅綠,化學式為,根據其組成可知銅生銹與空氣中的氧氣、 和 等有關。銅綠加熱至220℃時發生反應:,則的化學式為 。在煉銅過程中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西漢劉安《淮南萬畢術》中記載的“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濕法煉銅的原理,“曾青”是硫酸銅溶液,與鐵發生 ?。ㄌ罨痉磻愋停┓磻?。【答案】(1)可燃(2)二氧化碳;水;CuO;(3)置換【知識點】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寒月供然火取暖者” 意思是在寒冷的月份供燃燒來取暖,木炭可以燃燒,說明 “木炭” 具有可燃性。(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堿式碳酸銅中含有銅、氧、氫、碳元素,所以銅生銹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和二氧化碳()等有關。在反應中,反應前含有2個銅原子、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5個氧原子,反應后有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含有2X,所以2X中應含有2個銅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X的化學式為CuO。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即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分析】(1)根據“木炭” 可以燃燒分析。(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進行分析,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3)根據置換反應的反應特點,進行分析。(1)“寒月供然火取暖者” 意思是在寒冷的月份供燃燒來取暖,說明 “木炭” 具有可燃性;(2)堿式碳酸銅[Cu2(OH)2CO3]中含有銅、氧、氫、碳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銅生銹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和二氧化碳()等有關。在反應中,反應前有2個銅原子、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5個氧原子,反應后已知物質中有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所以2X中應含有2個銅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X的化學式為CuO;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即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15.(2025·河源模擬)納米機器人是由納米尺度部件組裝的機器人,它可以通過自主行走、篩選、識別、傳輸等基本動作進行一系列精確操作。目前新型納米機器人的制造材料主要包括碳納米管、納米金屬等。碳納米管的直徑一般在幾納米到幾十納米,它的結構如圖所示,具有尺寸小、機械強度高、導電性好等特性。(1)碳納米管屬于 (選填“單質”或“化合物”),請寫出與碳納米管的組成和類別均相同的兩種物質的名稱: 、 。(2)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 性。(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的什么性質? 。(4)人們給含催化劑鉑的納米機器人“投喂”過氧化氫溶液時,噴出的“泡泡”可以推動其前進,這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5)有的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根據酸堿度不同調整自身屬性,我們通常使用 ?。▽懗鲆环N即可)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答案】(1)單質;金剛石;石墨(2)導電(3)鐵能被磁鐵吸引(4)(5)試紙【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單質和化合物【解析】【解答】(1)碳納米管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與碳納米管的組成和類別均相同的兩種物質的名稱:金剛石、石墨。(2)根據題意,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說明碳納米管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4)人們給含催化劑鉑的納米機器人“投喂”過氧化氫溶液時,噴出的“泡泡”可以推動其前進,過氧化氫在鉑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5)有的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根據酸堿度不同調整自身屬性,通常使用試紙或計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分析】(1)根據單質的概念,碳單質的種類分析。(2)根據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進行分析。(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4)過氧化氫在鉑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5)根據溶液酸堿度測定方法分析。(1)碳納米管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與碳納米管的組成和類別均相同的兩種物質的名稱:金剛石、石墨;(2)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4)人們給含催化劑鉑的納米機器人“投喂”過氧化氫溶液時,噴出的“泡泡”可以推動其前進,這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是過氧化氫在鉑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5)有的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根據酸堿度不同調整自身屬性,通常使用試紙或計測定溶液的酸堿度。16.(2025·河源模擬)Ⅰ、燃燒條件的探究。(1)取大小相同和形狀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塊和小石塊,分別用坩堝鉗夾住,同時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如圖所示。觀察到的現象是 ?。ㄌ钭帜福┤紵?。A.小木塊 B.小石塊此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設計實驗證明燃燒需要氧氣。現提供以下實驗用品:碳酸鈉固體、稀鹽酸、蠟燭2支、燒杯2個、火柴、藥匙。實驗中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是 ?。ǘ噙x,填字母)。A.可燃物 B.溫度 C.氧氣你采用的隔絕氧氣的方法是 ?。▽懸环N即可)。碳酸鈉固體和稀鹽酸可用于簡易滅火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跨學科實踐活動:家用燃料的變遷和合理使用。(3)同學們查閱資料后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家用燃料變遷圖”。如圖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示意圖。由此圖可看出,目前占能源消費比重最大的是 ;其他能源有 ?。信e一種即可)等。由圖可知,其他能源的不斷開發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體現了其正在向 方向轉變。【答案】A;燃燒需要可燃物;AB;用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或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隔絕氧氣);;煤;太陽能(或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清潔低碳(或減少污染或環保)(合理即可)【知識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1)小木塊有可燃性,小石塊沒有可燃性,觀察到的現象是小木塊能燃燒,故選A。此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物質是可燃物。(2)物質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所以設計實驗證明燃燒需要氧氣,控制的變量應該是氧氣,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是可燃物和溫度,故答案為:AB。用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或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利用隔絕氧氣的方法使火熄滅;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由圖可看出,目前占能源消費比重最大的是煤;其他能源有太陽能(或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質能等)。其他能源的不斷開發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體現了其正在向清潔低碳(或減少污染或環保)方向轉變。【分析】(1)根據物質是否具有可燃性分析。(2)根據物質燃燒需要三個條件,結合控制變量法,變量是一種,進行分析。根據滅火的方法分析。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3)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根據新能源的種類,特點分析。17.(2025·河源模擬)某實驗探究小組同學對純堿的工業生產展開學習,并對純堿的化學性質和部分實驗廢液進行了拓展探究。任務一:了解純堿的工業生產——“侯氏制堿法”。“侯氏制堿法”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碳化塔中發生的反應是:(1)寫一種純堿的用途: 。(2)“侯氏制堿法”中可循環的物質有和 。(3)煅燒爐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任務二:探究純堿與酸、堿、鹽的反應。[查閱資料]部分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離子溶 溶 難 難微 溶 微 難(4)向盛有一定量純堿溶液的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鋇溶液(如圖),試管①中的實驗現象是 ,試管②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任務三:對部分廢液的拓展探究。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后試管②和試管③中的物質分別進行過濾,得到濾液甲和濾液乙。[提出問題]濾液乙中的溶質是什么?[猜想與假設](5)猜想一:氯化鈉;猜想二: ??;猜想三:氯化鈉和氯化鋇。[進行實驗](6)取少量濾液乙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若有 生成,猜想三成立。[拓展延伸](7)基于以上探究結論,同學們取一定量的濾液甲和濾液乙于小燒杯中混合,發現有白色沉淀產生,該沉淀是 (寫化學式)。【答案】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工業,制燒堿;;;有氣泡冒出;;氯化鈉和碳酸鈉;白色沉淀;【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鹽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碳酸鈉的用途有: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工業,制燒堿等。(2)根據流程圖可知,水、二氧化碳既作為反應物,又作為生成物,所以“侯氏制堿法”中可循環的物質有和。(3)根據流程圖可知,煅燒爐中發生的反應是碳酸氫鈉在加熱條件下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4)①試管中的反應是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實驗現象為有氣泡冒出;②試管中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5)③試管中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乙,則濾液乙中一定含有氯化鈉,也可能含有氯化鋇或碳酸鈉,則結合猜想一三可知,猜想二為氯化鈉和碳酸鈉。(6)取少量濾液乙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濾液乙中含有氯化鋇,即猜想三成立。(7)②試管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甲,則濾液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可能含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由上述實驗分析可知,濾液乙中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鋇,同學們取一定量的濾液甲和濾液乙于小燒杯中混合,發現有白色沉淀產生,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故該沉淀是碳酸鋇,其化學式為。【分析】(1)根據碳酸鈉的俗稱、用途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中既作為反應物,又作為生成物,此物質是可循環的物質。(3)碳酸氫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4)① 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② 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5)根據氯化鋇與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進行分析。(6)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7)根據②試管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是否完全反應,結合氯化鈉、氯化鋇的性質分析。18.(2025·河源模擬)赤泥是鋁土礦在生成氧化鋁過程中形成的強堿性固體廢棄物,其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成分是、、、、等。某研究小組采用“磁化焙燒一磁選”方法回收鐵,并將磁選尾礦作為浸出原料回收鈦。(1)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赤泥中可回收利用的五種主要成分均屬于化合物中的 。(2)磁化焙燒前要對赤泥進行破碎烘干研磨后再用網篩篩選,破碎過程發生 變化,研磨的目的是 ,網篩篩選相當于實驗室的 操作。(3)磁化焙燒時加入煤,通過控制溫度等因素使赤泥中弱磁性的轉變成磁性較強的,從而使鐵通過磁選分離回到精礦中、溫度對磁化焙燒的影響如圖所示,控制焙燒溫度為 ℃時,可使鐵回收率最高,當焙燒溫度在 ℃之間時精礦鐵品位最佳。(4)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再逐級還原為鐵,此過程鐵元素化合價 ?。ㄟx填“上升”“不變”或“下降”)。(5)尾渣中含有較豐富的鈦,不同浸出劑對鈦浸出效果的影響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浸出劑 ?。ㄌ蠲Q)對鈦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 (請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答案】(1)氧化物(2)物理;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加快反應速率;過濾(3)750;650~700(4)下降(5)硫酸;【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物質組成的綜合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1)、、、、都是由兩種元素且其中有一種是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均屬于氧化物。(2)破碎過程中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所以屬于物理變化;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加快反應速率;網篩篩選相當于實驗室的過濾操作。(3)由圖可知,焙燒溫度為為750℃時,鐵回收率最高;焙燒溫度在650~700℃時,精礦鐵品位最佳。(4)鐵單質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0,而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的成分為Fe3O4,其中鐵的化合價的+2和+3價,故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再逐級還原為鐵,此過程鐵元素化合價下降。(5)由圖可知,浸出劑硫酸對鈦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過程中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鈦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分析】(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2)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能加快反應速率。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3)根據圖像,找出鐵回收率最高、精礦鐵品位最佳的溫度區間。(4)根據鐵單質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0,Fe3O4中鐵的化合價的+2和+3價,進行分析。(5)根據圖像,找出鈦的浸出效果最好的物質。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鈦和水。(1)、、、、都是由兩種元素且其中有一種是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均屬于氧化物;(2)破碎過程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加快反應速率;網篩篩選相當于實驗室的過濾操作。(3)由圖可知,焙燒溫度為為750℃時,鐵回收率最高;焙燒溫度在650~700℃時,精礦鐵品位最佳。(4)鐵單質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0,而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的成分為Fe3O4,其中鐵的化合價的+2和+3價,故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再逐級還原為鐵,此過程鐵元素化合價下降。(5)由圖可知,浸出劑硫酸對鈦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過程中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鈦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9.(2025·河源模擬)實驗小組同學設計實驗定量測定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1)甲組同學在醫用輸液袋中充入呼出的氣體,如圖所示連接裝置。打開彈簧夾緩慢將袋中的氣體全部排出,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實驗測出二氧化碳的體積為 ?。ㄓ谩⒈硎荆?。(2)若換算后以上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則要完全吸收需要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乙組同學把測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傳感器放入充有一定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然后向食品保鮮袋中呼出氣體(如圖1所示),采集數據經處理后如圖2所示,其中表示體積分數變化的是 ?。ㄟx填“X”“Y”或“Z”),Y的體積分數在約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 。【答案】(1)(2)解:設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答: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3);水蒸氣凝結成水【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1)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因此減少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即。(3)乙組同學把測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傳感器放入充有一定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然后向食品保鮮袋中呼出氣體,采集數據經處理后如圖2所示,由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增多,氧氣減少,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水蒸氣含量較少,因此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變化的是Z;由上述分析可知,Y表示水蒸氣體積分數變化,則Y的體積分數在約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水蒸氣凝結成水。【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減少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進行計算。(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未知量是參加反應氫氧化鈉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3)根據人呼出氣體的成分,結合圖像分析。根據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水分析。(1)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減少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即;(2)計算過程見答案;(3)乙組同學把測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傳感器放入充有一定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然后向食品保鮮袋中呼出氣體,采集數據經處理后如圖2所示,由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增多,氧氣減少,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水蒸氣含量較少,因此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變化的是Z;由上述分析可知,Y表示水蒸氣體積分數變化,則Y的體積分數在約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水蒸氣凝結成水。1 / 1廣東省河源市2025年中考二??荚嚮瘜W試卷1.(2025·河源模擬)如題圖所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面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其制作材料屬于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 C.金屬材料 D.復合材料2.(2025·河源模擬)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基礎的科學家是A.張青蓮 B.徐壽 C.閔恩澤 D.拉瓦錫3.(2025·河源模擬)“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中,不需要標記的圖標是A.護目鏡 B.熱燙C.明火 D.用電4.(2025·河源模擬)化學用語是高度濃縮的符號體系,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A.錳元素:MN B.2個氮分子:2NC.2個鎂離子:2Mg2+ D.3個氧原子:O35.(2025·河源模擬)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A.合理使用化肥 B.回收廢舊金屬C.大力植樹造林 D.野外焚燒垃圾6.(2025·河源模擬)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用來預測常見金屬的某些化學性質。請你判斷下列物質間能發生反應的是A.銅和稀硫酸 B.鋁和硫酸鎂溶液C.鋅和稀鹽酸 D.銀和硝酸銅溶液7.(2025·河源模擬)下列有關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收集、檢驗操作錯誤的是A.高錳酸鉀制取氧氣B.制取二氧化碳C.收集氧氣和二氧化碳D.檢驗氧氣8.(2025·河源模擬)“東方藝術明珠”敦煌莫高窟壁畫所用的顏料以天然顏料為主、下表是常用的兩種顏料的信息,請完成8~9小題。顏料(顏色) 石黃(黃色) 靛藍(藍色)主要成分(1)石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如圖是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核外電子數為33 B.中子數為33C.砷原子質量為74.92 D.砷元素屬于金屬元素(2)靛藍的主要成分是,關于表示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A.表示一種物質 B.該物質由分子構成C.該物質含有氮分子 D.該物質含四種元素9.(2025·河源模擬)載人航天器中處理有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將與反應,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氧原子個數不相等B.乙、丁都屬于有機物C.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D.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0.(2025·河源模擬)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化學“消消樂”游戲,點擊其中某一格時,該格能與發生反應的相鄰物質一起消失(反應條件為常溫、加熱或點燃)。點擊“”后剩余物質有H2O CO2 SO2Mg O2 CONaCl P Ca(OH)2A.CO B. C. D.11.(2025·河源模擬)在勞動中感悟化學原理。下列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不相符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清理家中魚缸并通入氧氣 空氣中的氧氣不溶于水B 用廚余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 物質發生緩慢氧化C 將濕衣服放在陽光下晾曬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D 炒菜時使用加碘鹽 預防甲狀腺腫大A.A B.B C.C D.D12.(2025·河源模擬)溶液可用作植物無土栽培營養液,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20℃時,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請完成下列小題。序號 ① ② ③ ④的質量 10 20 30 40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1)所得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②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將60℃時的溶液降溫至40℃,一定有晶體析出D.60℃時,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2025·河源模擬)某學習探究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探究實驗室制取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實驗編號 石灰石的狀態 稀鹽酸的濃度 溫度/℃① 塊狀 10% 20② 塊狀 20% 20③ 粉末 10% 20④ 塊狀 20% 40A.①④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 B.②③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C.①③探究石灰石狀態的影響 D.③④探究溫度的影響14.(2025·河源模擬)我國使用木炭的歷史非常悠久,古籍中曾記載:“炭,燒木留性,寒月供然(同“燃”)火取暖者,不煙不焰,可貴也?!痹诠糯?,“木炭”作為燃料不但用于日常生活,還用于金屬的冶煉。(1)“寒月供然火取暖者”說明“木炭”具有 性。(2)銅的冶煉方法之一是高溫焙燒含銅的礦物,如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的孔雀石等。堿式碳酸銅又名銅銹、銅綠,化學式為,根據其組成可知銅生銹與空氣中的氧氣、 和 等有關。銅綠加熱至220℃時發生反應:,則的化學式為 。在煉銅過程中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西漢劉安《淮南萬畢術》中記載的“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濕法煉銅的原理,“曾青”是硫酸銅溶液,與鐵發生 ?。ㄌ罨痉磻愋停┓磻?。15.(2025·河源模擬)納米機器人是由納米尺度部件組裝的機器人,它可以通過自主行走、篩選、識別、傳輸等基本動作進行一系列精確操作。目前新型納米機器人的制造材料主要包括碳納米管、納米金屬等。碳納米管的直徑一般在幾納米到幾十納米,它的結構如圖所示,具有尺寸小、機械強度高、導電性好等特性。(1)碳納米管屬于 ?。ㄟx填“單質”或“化合物”),請寫出與碳納米管的組成和類別均相同的兩種物質的名稱: 、 。(2)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 性。(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的什么性質? 。(4)人們給含催化劑鉑的納米機器人“投喂”過氧化氫溶液時,噴出的“泡泡”可以推動其前進,這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5)有的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根據酸堿度不同調整自身屬性,我們通常使用 ?。▽懗鲆环N即可)測定溶液的酸堿度。16.(2025·河源模擬)Ⅰ、燃燒條件的探究。(1)取大小相同和形狀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塊和小石塊,分別用坩堝鉗夾住,同時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如圖所示。觀察到的現象是 (填字母)燃燒。A.小木塊 B.小石塊此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設計實驗證明燃燒需要氧氣。現提供以下實驗用品:碳酸鈉固體、稀鹽酸、蠟燭2支、燒杯2個、火柴、藥匙。實驗中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是 ?。ǘ噙x,填字母)。A.可燃物 B.溫度 C.氧氣你采用的隔絕氧氣的方法是 ?。▽懸环N即可)。碳酸鈉固體和稀鹽酸可用于簡易滅火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Ⅱ、跨學科實踐活動:家用燃料的變遷和合理使用。(3)同學們查閱資料后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家用燃料變遷圖”。如圖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示意圖。由此圖可看出,目前占能源消費比重最大的是 ??;其他能源有 (列舉一種即可)等。由圖可知,其他能源的不斷開發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體現了其正在向 方向轉變。17.(2025·河源模擬)某實驗探究小組同學對純堿的工業生產展開學習,并對純堿的化學性質和部分實驗廢液進行了拓展探究。任務一:了解純堿的工業生產——“侯氏制堿法”。“侯氏制堿法”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碳化塔中發生的反應是:(1)寫一種純堿的用途: 。(2)“侯氏制堿法”中可循環的物質有和 。(3)煅燒爐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任務二:探究純堿與酸、堿、鹽的反應。[查閱資料]部分堿和鹽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離子溶 溶 難 難微 溶 微 難(4)向盛有一定量純堿溶液的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鋇溶液(如圖),試管①中的實驗現象是 ,試管②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任務三:對部分廢液的拓展探究。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后試管②和試管③中的物質分別進行過濾,得到濾液甲和濾液乙。[提出問題]濾液乙中的溶質是什么?[猜想與假設](5)猜想一:氯化鈉;猜想二: ?。徊孪肴郝然c和氯化鋇。[進行實驗](6)取少量濾液乙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若有 生成,猜想三成立。[拓展延伸](7)基于以上探究結論,同學們取一定量的濾液甲和濾液乙于小燒杯中混合,發現有白色沉淀產生,該沉淀是 ?。▽懟瘜W式)。18.(2025·河源模擬)赤泥是鋁土礦在生成氧化鋁過程中形成的強堿性固體廢棄物,其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成分是、、、、等。某研究小組采用“磁化焙燒一磁選”方法回收鐵,并將磁選尾礦作為浸出原料回收鈦。(1)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赤泥中可回收利用的五種主要成分均屬于化合物中的 。(2)磁化焙燒前要對赤泥進行破碎烘干研磨后再用網篩篩選,破碎過程發生 變化,研磨的目的是 ,網篩篩選相當于實驗室的 操作。(3)磁化焙燒時加入煤,通過控制溫度等因素使赤泥中弱磁性的轉變成磁性較強的,從而使鐵通過磁選分離回到精礦中、溫度對磁化焙燒的影響如圖所示,控制焙燒溫度為 ℃時,可使鐵回收率最高,當焙燒溫度在 ℃之間時精礦鐵品位最佳。(4)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再逐級還原為鐵,此過程鐵元素化合價 (選填“上升”“不變”或“下降”)。(5)尾渣中含有較豐富的鈦,不同浸出劑對鈦浸出效果的影響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浸出劑 (填名稱)對鈦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 ?。ㄕ垖懗龌瘜W反應方程式)。19.(2025·河源模擬)實驗小組同學設計實驗定量測定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1)甲組同學在醫用輸液袋中充入呼出的氣體,如圖所示連接裝置。打開彈簧夾緩慢將袋中的氣體全部排出,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實驗測出二氧化碳的體積為 ?。ㄓ?、表示)。(2)若換算后以上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則要完全吸收需要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是多少? ?。▽懗鲇嬎氵^程)。(3)乙組同學把測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傳感器放入充有一定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然后向食品保鮮袋中呼出氣體(如圖1所示),采集數據經處理后如圖2所示,其中表示體積分數變化的是 (選填“X”“Y”或“Z”),Y的體積分數在約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物質的簡單分類【解析】【解答】A. 合成材料是人工通過化學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青銅不屬于合成材料,故不符合題意;B. 天然材料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未經深加工的材料(如木材、石材),青銅是人工冶煉的合金,不屬于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題意;C.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青銅屬于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符合題意;D. 復合材料由兩種及兩種以上材料復合而成,如玻璃鋼,青銅不屬于復合材料,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青銅屬于合金,金屬材料的分類進行分析。2.【答案】C【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 張青蓮的貢獻主要是對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故不符合題意;B. 徐壽是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故不符合題意;C. 閔恩澤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故符合題意;D. 拉瓦錫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我國科學家的貢獻,結合題意分析。3.【答案】D【知識點】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燃燒和爆炸實驗【解析】【解答】A.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并且可能會有火星濺出,可能對眼睛造成傷害,所以在進行該實驗時,需要佩戴護目鏡來保護眼睛,故不符合題意;B. 木炭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熱,實驗過程中接觸到高溫的容器或燃燒的木炭有可能會導致燙傷,因此需要標記熱燙圖標來提醒實驗人員注意避免燙傷,故不符合題意;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本身就是明火現象,木炭具有可燃性,氧氣具有助燃性,實驗中需要注意防火,防止火災的發生,所以明火圖標在該實驗中是需要標記的,故不符合題意;D.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主要是利用木炭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整個過程不需要使用電力設備,所以用電圖標在該實驗中不需要標記,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4.【答案】C【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解答】A. 錳元素的元素符號表示為Mn,故不符合題意;B. 2個氮分子表示為2N2,2N表示2個氮原子,故不符合題意;C. 2個鎂離子表示為2Mg2+,故符合題意;D. 3個氧原子表示為3O,O3表示臭氧分子,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注意: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則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C、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1個單位電荷時,“1”要省略,表示多個該離子則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則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5.【答案】D【知識點】綠色化學;空氣的污染與防治【解析】【解答】A. 應該合理使用化肥,這樣可以避免過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故不符合題意;B. 回收廢舊金屬既能節約金屬資源,又能減少環境污染,故不符合題意;C. 大力植樹造林有利于保護環境,故不符合題意;D. 野外焚燒垃圾易發生火災,且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而造成環境污染,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保護環境的措施,減少污染環境的方法,進行分析。6.【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位于氫之后,銅不能與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故不符合題意;B.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鋁的活動性比鎂弱,鋁不能與硫酸鎂溶液發生反應,故不符合題意;C.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位于氫之前,即鋅的活動性比氫強,所以鋅能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故符合題意;D.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銀的活動性比銅弱,銀不能與硝酸銅溶液發生反應,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7.【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A. 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固加熱型反應,加熱時,應用外焰加熱,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且應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試管內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長頸漏斗下端應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應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故錯誤,符合題意;C. 氧氣和二氧化碳密度均大于空氣的密度,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裝置的特點,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B、根據實驗室中長頸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項分析。C、根據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進行分析。D、根據氧氣的性質分析。8.【答案】(1)A(2)C【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解答】(1)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砷的核外電子數為33,故正確;B. 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砷的質子數為33,不是中子數,故錯誤;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所以砷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故錯誤;D. 由“石”字旁可知,砷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錯誤。故答案為:A。(2)A. 為化學式,表示靛藍這種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靛藍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靛藍分子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靛藍由靛藍分子構成,每個靛藍分子中含2個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錯誤,符合題意;D. 由化學式可知,靛藍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1)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B、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D、根據元素名稱的字旁,確定元素的種類。(2)A、根據化學式的含義分析。B、C、微觀上,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D、化學式中有幾種元素符號,物質就含有幾種元素。(1)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砷的核外電子數為33,故正確;B. 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砷的質子數為33,不是中子數,故錯誤;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所以砷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故錯誤;D. 由“石”字旁可知,砷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錯誤。故答案為:A。(2)A. 為化學式,表示靛藍這種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靛藍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靛藍分子構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靛藍由靛藍分子構成,每個靛藍分子中含2個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錯誤,符合題意;D. 由化學式可知,靛藍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答案】C【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A. 根據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故錯誤;B. 乙是二氧化碳,不屬于有機物;丁是水,也不含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故錯誤;C. 從微觀示意圖可以看出,反應前有二氧化碳分子和氫分子,反應后含有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正確;D. 根據微觀示意圖,甲是氫氣,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將其轉化為化學方程式為4H2+CO2 2H2O+CH4,參加反應的甲(H2)、乙(CO2)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4:1,而不是1:1,故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故錯誤;B、有機物通常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等無機物之外。C、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D、根據微觀示意圖,寫出化學方程式,分析參加反應物質的分子個數比。10.【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化學“消消樂”游戲,點擊其中某一格時,該格能與發生反應的相鄰物質一起消失。與相鄰的物質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鎂和磷等物質,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氧氣不反應,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點擊“”后剩余物質有,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氧氣的性質進行分析。11.【答案】A【知識點】氧氣的物理性質;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解析】【解答】A. 水中溶解的氧氣量不大,氧氣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條件下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氣維持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故錯誤,符合題意;B. 廚余蔬菜、果皮垃圾等這些物質在微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緩慢氧化,逐漸分解轉化為肥料,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將濕衣服放在陽光下晾曬,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水蒸發得就越快,衣服干得就快,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炒菜時使用加碘鹽,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元素,預防甲狀腺腫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氧氣的性質分析。B、用廚余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是因為這些物質在微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緩慢氧化,逐漸分解轉化為肥料,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進行分析。D、根據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分析。12.【答案】(1)D(2)C【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由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即在20℃時,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約為32g,所以①②③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④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故答案為:D。(2)A.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則②中加入的20g硝酸鉀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由圖可知,曲線隨溫度升高而向上,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將60℃時的溶液降溫至40℃,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但是溶液狀態未知,不一定有晶體析出,故錯誤,符合題意;D. 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則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110g:100g=11:10,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 (1)根據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的概念分析。(2)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B、根據物質溶解度曲線的變化情況分析。C、根據溶解度曲線圖,飽和溶液降溫,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飽和溶液會有晶體析出,進行分析。D、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計算出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1)由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即在20℃時,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約為32g,所以①②③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④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故答案為:D。(2)A.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32g,則②中加入的20g硝酸鉀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由圖可知,曲線隨溫度升高而向上,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將60℃時的溶液降溫至40℃,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但是溶液狀態未知,不一定有晶體析出,故錯誤,符合題意;D. 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則6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110g:100g=11:10,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定性實驗(控制變量、空白實驗、對比實驗)【解析】【解答】A.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①④中稀鹽酸的濃度、溫度均不同,變量不唯一,不能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故錯誤;B.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②③中石灰石的狀態、稀鹽酸的濃度均不同,變量不唯一,不能探究稀鹽酸的濃度的影響,故錯誤;C.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①③中石灰石的狀態不同,其他條件相同,變量唯一,能探究石灰石狀態的影響,故正確;D. 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③④中石灰石的狀態、稀鹽酸的濃度、溫度均不同,變量不唯一,不能探究溫度的影響,故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控制變量法,變量是一種,其他完全相同,結合選項,進行分析。14.【答案】(1)可燃(2)二氧化碳;水;CuO;(3)置換【知識點】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寒月供然火取暖者” 意思是在寒冷的月份供燃燒來取暖,木炭可以燃燒,說明 “木炭” 具有可燃性。(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堿式碳酸銅中含有銅、氧、氫、碳元素,所以銅生銹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和二氧化碳()等有關。在反應中,反應前含有2個銅原子、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5個氧原子,反應后有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含有2X,所以2X中應含有2個銅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X的化學式為CuO。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即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分析】(1)根據“木炭” 可以燃燒分析。(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進行分析,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3)根據置換反應的反應特點,進行分析。(1)“寒月供然火取暖者” 意思是在寒冷的月份供燃燒來取暖,說明 “木炭” 具有可燃性;(2)堿式碳酸銅[Cu2(OH)2CO3]中含有銅、氧、氫、碳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銅生銹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和二氧化碳()等有關。在反應中,反應前有2個銅原子、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5個氧原子,反應后已知物質中有2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所以2X中應含有2個銅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X的化學式為CuO;碳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即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15.【答案】(1)單質;金剛石;石墨(2)導電(3)鐵能被磁鐵吸引(4)(5)試紙【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單質和化合物【解析】【解答】(1)碳納米管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與碳納米管的組成和類別均相同的兩種物質的名稱:金剛石、石墨。(2)根據題意,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說明碳納米管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4)人們給含催化劑鉑的納米機器人“投喂”過氧化氫溶液時,噴出的“泡泡”可以推動其前進,過氧化氫在鉑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5)有的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根據酸堿度不同調整自身屬性,通常使用試紙或計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分析】(1)根據單質的概念,碳單質的種類分析。(2)根據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進行分析。(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4)過氧化氫在鉑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5)根據溶液酸堿度測定方法分析。(1)碳納米管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與碳納米管的組成和類別均相同的兩種物質的名稱:金剛石、石墨;(2)碳納米管能用于電子器件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人們通過控制磁鐵的位置,可以控制含鐵的納米機器人的移動方向,這是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4)人們給含催化劑鉑的納米機器人“投喂”過氧化氫溶液時,噴出的“泡泡”可以推動其前進,這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是過氧化氫在鉑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5)有的納米機器人還可以根據酸堿度不同調整自身屬性,通常使用試紙或計測定溶液的酸堿度。16.【答案】A;燃燒需要可燃物;AB;用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或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隔絕氧氣);;煤;太陽能(或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清潔低碳(或減少污染或環保)(合理即可)【知識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1)小木塊有可燃性,小石塊沒有可燃性,觀察到的現象是小木塊能燃燒,故選A。此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物質是可燃物。(2)物質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所以設計實驗證明燃燒需要氧氣,控制的變量應該是氧氣,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是可燃物和溫度,故答案為:AB。用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或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利用隔絕氧氣的方法使火熄滅;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由圖可看出,目前占能源消費比重最大的是煤;其他能源有太陽能(或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質能等)。其他能源的不斷開發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體現了其正在向清潔低碳(或減少污染或環保)方向轉變。【分析】(1)根據物質是否具有可燃性分析。(2)根據物質燃燒需要三個條件,結合控制變量法,變量是一種,進行分析。根據滅火的方法分析。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3)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根據新能源的種類,特點分析。17.【答案】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工業,制燒堿;;;有氣泡冒出;;氯化鈉和碳酸鈉;白色沉淀;【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鹽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碳酸鈉的用途有: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工業,制燒堿等。(2)根據流程圖可知,水、二氧化碳既作為反應物,又作為生成物,所以“侯氏制堿法”中可循環的物質有和。(3)根據流程圖可知,煅燒爐中發生的反應是碳酸氫鈉在加熱條件下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4)①試管中的反應是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實驗現象為有氣泡冒出;②試管中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5)③試管中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乙,則濾液乙中一定含有氯化鈉,也可能含有氯化鋇或碳酸鈉,則結合猜想一三可知,猜想二為氯化鈉和碳酸鈉。(6)取少量濾液乙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濾液乙中含有氯化鋇,即猜想三成立。(7)②試管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甲,則濾液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可能含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由上述實驗分析可知,濾液乙中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鋇,同學們取一定量的濾液甲和濾液乙于小燒杯中混合,發現有白色沉淀產生,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故該沉淀是碳酸鋇,其化學式為。【分析】(1)根據碳酸鈉的俗稱、用途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中既作為反應物,又作為生成物,此物質是可循環的物質。(3)碳酸氫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4)① 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② 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5)根據氯化鋇與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進行分析。(6)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7)根據②試管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是否完全反應,結合氯化鈉、氯化鋇的性質分析。18.【答案】(1)氧化物(2)物理;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加快反應速率;過濾(3)750;650~700(4)下降(5)硫酸;【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物質組成的綜合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1)、、、、都是由兩種元素且其中有一種是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均屬于氧化物。(2)破碎過程中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所以屬于物理變化;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加快反應速率;網篩篩選相當于實驗室的過濾操作。(3)由圖可知,焙燒溫度為為750℃時,鐵回收率最高;焙燒溫度在650~700℃時,精礦鐵品位最佳。(4)鐵單質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0,而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的成分為Fe3O4,其中鐵的化合價的+2和+3價,故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再逐級還原為鐵,此過程鐵元素化合價下降。(5)由圖可知,浸出劑硫酸對鈦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過程中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鈦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分析】(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2)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能加快反應速率。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3)根據圖像,找出鐵回收率最高、精礦鐵品位最佳的溫度區間。(4)根據鐵單質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0,Fe3O4中鐵的化合價的+2和+3價,進行分析。(5)根據圖像,找出鈦的浸出效果最好的物質。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鈦和水。(1)、、、、都是由兩種元素且其中有一種是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均屬于氧化物;(2)破碎過程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加快反應速率;網篩篩選相當于實驗室的過濾操作。(3)由圖可知,焙燒溫度為為750℃時,鐵回收率最高;焙燒溫度在650~700℃時,精礦鐵品位最佳。(4)鐵單質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0,而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的成分為Fe3O4,其中鐵的化合價的+2和+3價,故赤泥磁選后得到的高品位鐵精礦再逐級還原為鐵,此過程鐵元素化合價下降。(5)由圖可知,浸出劑硫酸對鈦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過程中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鈦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9.【答案】(1)(2)解:設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答: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3);水蒸氣凝結成水【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1)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因此減少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即。(3)乙組同學把測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傳感器放入充有一定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然后向食品保鮮袋中呼出氣體,采集數據經處理后如圖2所示,由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增多,氧氣減少,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水蒸氣含量較少,因此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變化的是Z;由上述分析可知,Y表示水蒸氣體積分數變化,則Y的體積分數在約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水蒸氣凝結成水。【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減少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進行計算。(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未知量是參加反應氫氧化鈉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3)根據人呼出氣體的成分,結合圖像分析。根據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水分析。(1)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減少的體積就是二氧化碳的體積,即;(2)計算過程見答案;(3)乙組同學把測定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傳感器放入充有一定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然后向食品保鮮袋中呼出氣體,采集數據經處理后如圖2所示,由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水蒸氣增多,氧氣減少,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水蒸氣含量較少,因此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變化的是Z;由上述分析可知,Y表示水蒸氣體積分數變化,則Y的體積分數在約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水蒸氣凝結成水。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河源市2025年中考二模考試化學試卷(學生版).docx 廣東省河源市2025年中考二??荚嚮瘜W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