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2025屆高三上學期返校聯考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2025屆高三上學期返校聯考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2025屆高三上學期返校聯考化學試題
1.(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羥基磷灰石晶體屬于
A.有機物 B.酸 C.堿 D.鹽
【答案】D
【知識點】物質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是由Ca2+、PO、OH-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故答案選D。
【分析】堿是指在溶液中電離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酸是指在溶液中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鹽是指由金屬陽離子或者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與水作用生成酸,或與堿作用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是指能與水作用生成堿,或與酸作用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鎂熔點很高,能用于制備耐高溫、耐酸堿材料
B.液溴易揮發,工業上常用“吹出法”海水提溴
C.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自來水消毒
D.氮化硅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建筑陶瓷
【答案】B
【知識點】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生產原料及其用途;含硅礦物及材料的應用;晶體的定義
【解析】【解答】A.氧化鎂為離子化合物,離子鍵較強,因此熔點很高,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能,氧化鎂能與酸發生反應,不能用于制備耐酸材料,A項錯誤;
B.液溴易揮發,工業上常用 “吹出法” 從海水中提取溴,“吹出法” 的原理是先將海水酸化,然后通入氯氣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再用空氣或水蒸氣將溴吹出,最后用二氧化硫等還原劑將溴還原為溴離子進行富集,再進一步氧化得到溴單質。所以液溴易揮發的性質使得 “吹出法” 海水提溴成為可行的工業方法,B項正確;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會使自來水顯強堿性,不能用于自來水消毒,C項錯誤;
D.氮化硅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于制作高溫結構陶瓷,但由于其制備成本較高,價格昂貴,不適合用作建筑陶瓷,D項錯誤;
答案選B。
【分析】A.氧化鎂熔點較高,能與酸反應;
B.液溴易揮發;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強堿NaOH;
D.氮化硅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
3.(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表示不正確的是
A.HClO的電子式:
B.甲醛的空間填充模型:
C.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D.氮原子的某非基態核外電子軌道表示式:
【答案】A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原子結構示意圖
【解析】【解答】A.HClO的結構式為H-O-Cl,其電子式為,故A符合題意;
B.甲醛的結構簡式為HCHO,C原子位于中心,O原子與C原子形成雙鍵,H原子與C原子形成單鍵空間填充模型為:,故B不符合題意;
C.是碳元素的一種核素,質子數為6,核外電子數也為6,故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故C不符合題意;
D. 中,2p軌道上有一個電子躍遷到了更高能級,不屬于基態,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A。
【分析】A.HClO的中心原子是O原子;
B.甲醛的結構簡式為HCHO;
C.原子符號左上角為質量數,左下角為質子數,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
D.氮原子的基態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3。
4.(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①裝置根據現象可得出與反應 B.圖②操作得出氯、溴和碘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C.圖③現象顯示金屬腐蝕為析氫腐蝕 D.圖④裝置進行一定的重復操作可制取大晶體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甲烷的取代反應;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解析】【解答】A.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因此有油狀液體生成,液面上升等現象,說明與反應,A正確 ;
B.新制氯水加入NaBr溶液中,溶液變黃,說明發生反應Cl2+ 2Br-=2Cl-+Br2,溴水加入NaI溶液中,溶液變棕黃色,說明發生反應:Br2+2I-=2Br-+I2,根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得出氯、溴和碘元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B正確;
C.鐵釘在飽和食鹽水中發生的是吸氧腐蝕,因為食鹽水呈中性,而析氫腐蝕發生在酸性環境中,C錯誤;
D.將明礬小晶體懸掛在飽和明礬溶液中,溶劑不斷蒸發,溶質會在小晶體上結晶析出,進行一定的重復操作可制取大晶體,D正確;
故選C。
【分析】A.甲烷和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
B.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根據氧化性強弱可以判斷氯、溴和碘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C.鐵釘在飽和食鹽水中發生的是吸氧腐蝕;
D.將明礬小晶體懸掛在飽和明礬溶液中,溶劑不斷蒸發,溶質會在小晶體上結晶析出。
5.(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離子共存
【解析】【解答】A.、、、之間互不反應,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題意;
B.與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題意;
C.與因發生雙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和形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題意;
D.與反應且與、/因為形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題意;
【分析】離子之間不生成氣體、沉淀、弱電解質或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絡合反應、雙水解等反應時能大量共存。
6.(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對于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氧化產物
B.乙醇還原性比乙醛強,因此乙醇更容易使溴水褪色
C.轉移電子時,至少需要消耗5.6L的
D.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檢驗是否產生乙醛
【答案】D
【知識點】利用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等確定有機物的結構;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解析】【解答】A.該反應中,O2中的O得電子反應生成H2O,則H2O是還原產物,A錯誤;
B.葡萄糖是多羥基醛,在葡萄糖的檢驗中醛基被氧化,而羥基沒有被氧化,說明乙醇的還原性比乙醛的弱,乙醇不能與溴水發生反應,不能使溴水褪色,B錯誤;
C.氣體所處的狀態未知,體積不一定是5.6L,C錯誤;
D.乙醇有3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其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乙醛分子中有2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2組峰,乙醇和乙醛的核磁共振氫譜不同,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來檢驗是有產生了乙醛,D正確;
答案選D。
【分析】A.氧氣為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水;
B.葡萄糖中既含有醛基也含有羥基;
C.氣體所處的狀態未知;
D.分子中有幾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核磁共振氫譜就有幾組峰。
7.(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含氨基甲酸酯的有機合成農藥不慎觸及皮膚用肥皂水清洗
B.重金屬鹽一定能使蛋白質變性
C.同系物性質一定相似
D.纖維素、蠶絲、淀粉、牛油都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
【答案】A
【知識點】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糖的性質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
【解析】【解答】A.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顯酸性,肥皂水顯堿性,不慎觸及皮膚用肥皂水清洗,發生酸堿中和反應,可以減輕對皮膚的傷害,故A項正確;
B.重金屬鹽不一定能使蛋白質變性,只有可溶性的重金屬鹽才能使蛋白質變性,故B項錯誤;
C.同系物的結構相似,化學性質相似,但物理性質不一定相似,如甲烷和乙烷是同系物,甲烷是氣體,乙烷也是氣體,但隨著碳原子數增多,同系物的熔沸點等物理性質會發生變化,故C項錯誤;
D.纖維素、蠶絲、淀粉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牛油屬于油脂,是小分子有機物,故D項錯誤;
故本題選A。
【分析】A.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顯酸性;
B.只有可溶性的重金屬鹽才能使蛋白質變性;
C.同系物的結構相似,化學性質相似,但物理性質不一定相似;
D.牛油屬于油脂,不是有機高分子。
8.(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化學反應與方程式相符的是
A.少量溴蒸氣被溶液吸收:
B.的燃燒熱為285.8kJ/mol,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
C.加熱條件下在空氣中用鎂與反應制鈦:
D.丙酸與在濃硫酸和加熱條件下反應:
【答案】D
【知識點】燃燒熱;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解析】【解答】A.溴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過量,發生的反應為:Br2+3+H2O=2Br ++2,故A錯誤;
B.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的燃燒熱為285.8kJ/mol,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H2(g)+O2(g)=H2O(1) ΔH=-285.8 kJ mol-1,故B錯誤;
C.Mg和Ti能與空氣中的反應,該反應應當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故C錯誤;
D.丙酸與 在濃硫酸和加熱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D正確;
故本題選D。
【分析】A.溴具有氧化性, 具有還原性,兩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B.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
C.鎂的還原性比鈦強;
D.羧基與醇發生酯化反應時,遵循酸脫羥基醇脫氫的規則。
9.(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用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用途
A 橡膠硫化使線型高分子鏈之間以二硫鍵結合 具有更好的強度、韌性和化學穩定性
B 臭氧分子中的共價鍵為極性共價鍵且為極性分子 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
C 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再聚合形成網狀聚丙烯酸鈉樹脂 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能力且難溶于水
D 金剛石的共價鍵鍵長很短、鍵能很大且具有方向性 硬度最大,很容易錘擊而破碎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鍵能、鍵長、鍵角及其應用;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解析】【解答】A.橡膠硫化時,使線型高分子鏈之間以二硫鍵結合,這樣形成的結構更加穩定,具有更好的強度、韌性和化學穩定性,A正確;
B.分子中的共價鍵為極性共價鍵,且臭氧分子的空間結構不對稱,屬于極性分子,但其但極性微弱,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B錯誤;
C.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再聚合形成網狀聚丙烯酸鈉樹脂,這種網狀結構使其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能力,同時難溶于水,C正確;
D.金剛石的共價鍵鍵長很短、鍵能很大且具有方向性,當受到大的外力作用會發生原子錯位而斷裂,不容易錘擊而破碎,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物質的結構決定其性質和用途,研究分子的結構、化學鍵的類型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點等,來理解物質的性質和用途。
10.(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工業上以純度為98%左右的粗硅為原料制備高純硅的反應如下:① ;② 。當①、②反應體系的壓強各為、時,分別改變進料比和反應溫度,二者對產率和的平衡轉化率影響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反應①,增加HCl濃度,反應速率加快,產率增大
C.反應①更適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
D.反應②,工業上選擇反應溫度1300℃更合適
【答案】C
【知識點】焓變和熵變;化學平衡中反應條件的控制;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解析】【解答】A.由圖1可知,隨溫度升高,的產率下降,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則反應①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圖2可知,隨溫度升高,的平衡轉化率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反應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反應②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因此,A錯誤;
B.由圖1可知,反應①,增加HCl濃度,反應速率加快,產率減小,B錯誤;
C.反應①是放熱反應,,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減少,則,時反應能自發進行,要使,需要較低的溫度,所以反應①更適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C正確;
D.由圖2可知,1300℃與1100℃曲線很接近,表明這兩個溫度下 的平衡轉化率相差不大,在工業生產中,選擇反應溫度不僅要考慮轉化率,還要考慮效能與成本的關系,溫度越高,能耗越大,成本越高,所以選擇1100℃更合適,D錯誤;
故選C。
【分析】A.升溫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B.增加HCl濃度,產率減小;
C.反應①在低溫下能夠自發進行;
D.在工業生產中,選擇反應溫度不僅要考慮轉化率,還要考慮效能與成本的關系,溫度越高,能耗越大,成本越高。
11.(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如圖為乙酸酐和水楊酸制取阿司匹林的反應歷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楊酸分子中最多有16個原子在同一個平面
B.該反應歷程涉及反應類型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
C.乙酸酐和水楊酸制取阿司匹林中濃硫酸起催化劑作用
D.水楊酸中酚羥基氧原子的負電性比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弱
【答案】D
【知識點】酯的性質;加成反應;消去反應;有機分子中原子共線、共面的判斷
【解析】【解答】A.水楊酸中,苯環為平面結構,與苯環直接相連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羧基中C=O鍵及相連原子也可共平面,通過單鍵旋轉,水楊酸分子中最多有16個原子共平面,A不符合題意;
B.反應②中碳氧雙鍵打開發生加成反應,反應③中形成碳氧雙鍵,脫去乙酸,發生消去反應,B不符合題意;
C.在反應①中濃硫酸提供質子,使乙酸酐質子化,加快反應速率,濃硫酸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正確,C不符合題意;
D.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受羰基影響,電子云密度降低,酚羥基氧原子的負電性比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強,D符合題意;
答案選D。
【分析】A.苯環為平面結構,與苯環直接相連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單鍵可以旋轉;
B.反應②為加成反應,反應③為消去反應;
C.乙酸酐和水楊酸制取阿司匹林中濃硫酸起催化劑作用;
D.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受羰基影響,電子云密度降低。
12.(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核電荷數依次增大的X、Y、Z、R和T五種主族元素,X原子的原子核只含質子,短周期中T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Z與Y相鄰,基態R原子的s能級電子數與p能級電子數比為6: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Z<Y<R B.鍵的極性:ZX3<RT3
C.熱穩定性:YX4<Y4X10 D.熔、沸點:YT4>YX4
【答案】C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則原子半徑:Z(N)<Y(C)<R(Al),A正確;
B.ZX3是NH3,RT3是AlCl3,形成物質分子中的兩種元素的電負性差別越大,則鍵的極性就越強。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而N、Cl的電負性接近,故N、H的電負性差值小于Al、Cl的電負性差值,故鍵的極性:ZX3(NH3)<RT3(AlCl3),B正確;
C.YX4表示CH4,Y4X10表示C4H10,C4H10在一定條件下裂解得到CH4和C3H6,則穩定性:YX4(CH4)>Y4X10(C4H10),C錯誤;
D.YT4是CCl4,YX4是CH4,常溫下,CCl4為液態,CH4為氣體,則物質的熔、沸點:YT4(CCl4)>YX4 (CH4),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X原子的原子核只含質子,則X為H元素,短周期中T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則T為Cl元素,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則Y為C元素,Z與Y相鄰,則Z為N元素,基態R原子的s能級電子數與p能級電子數比為6:7,則R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1,R為Al元素。
13.(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海水淡化有許多新工藝,某工藝的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于連續的熱交換,a處海水的溫度更高
B.減壓蒸餾時的壓強二級閃蒸室內更低
C.廣泛使用太陽能、風能和發電廠的余熱以及熱交換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D.淡化后的鹽水常用于生產食鹽、鉀、鋁、碘等化工產品
【答案】D
【知識點】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
【解析】【解答】A.經過熱交換,蒸汽的熱量傳遞給了海水,所以 a 處海水經過了與蒸汽的熱交換,溫度更高,則海水的溫度:a>b,A正確;
B.在減壓蒸餾過程中,二級閃蒸室在一級閃蒸室之后,為了使水能夠繼續在較低溫度下沸騰,二級閃蒸室內的壓強更低,B正確;
C.太陽能、風能屬于清潔能源且成本較低,發電廠的余熱以及熱交換能夠充分利用能源,這些都可以降低海水淡化過程中的能源成本,從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C正確;
D.海水中鋁元素的含量較低,鋁的制取通常是通過電解熔融的氧化鋁,而不是從淡化后的鹽水中提取,D錯誤;
故選D。
【分析】A. a 處海水經過了與蒸汽的熱交換;
B.在減壓蒸餾過程中,二級閃蒸室在一級閃蒸室之后;
C.太陽能、風能屬于清潔能源且成本較低;
D.淡化后的鹽水含有較多的鹽分等物質,常用于生產食鹽、鉀、碘等化工產品。
14.(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關于下圖實驗裝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Cu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B.鹽橋中的陽離子向右側移動
C.石墨棒上的電極反應:
D.向左側燒杯滴加一定量某濃度氨水,電壓表讀數增大,可能是減少引起
【答案】C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A.在該原電池中,Cu 作負極,負極上銅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A正確;
B.原電池中陽離子移向正極,石墨棒為正極,原電池工作時,鹽橋中的陽離子向正極(右側)移動,故B正確;
C.石墨棒正極,雙氧水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故C錯誤;
D.向左側燒杯滴加一定量某濃度氨水,氨水與Cu2+反應生成沉淀,降低,有利于銅失電子,電壓表讀數增大,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在原電池中,一般較活潑金屬作負極,該原電池中,銅棒作負極,電極反應式為:Cu-2e-=Cu2+,石墨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15.(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人體血液的正常pH范圍是7.35~7.45,人體血液中酸堿平衡調控機制如圖1所示:

已知在體溫為37℃時,血液的,,,,的電離常數:, ,乳酸的電離常數:,血液中濃度隨溶解在血液中分壓的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2中,此時人體血液pH正常
B.人體血液中存在:
C.人體劇烈運動時,產生的乳酸與反應產生,再由肺部排出
D.人體血液處于狀態時,可適當服用小蘇打
【答案】B
【知識點】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電離平衡常數
【解析】【解答】A.選圖2中線的點,=×50mmHg=1.5mmol/L,=30mmol/L,則=6.10+lg=7.4,人體血液的正常pH范圍是7.35~7.45,則此時人體血液pH正常,A正確;
B.人體血液中存在多種離子,根據電荷守恒,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不符合電荷守恒,B錯誤;
C.乳酸的比碳酸的大,乳酸的酸性比碳酸強,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人體劇烈運動時產生的乳酸與與反應產生,由肺部排出,C正確;
D.選圖2中線的點,=×70mmHg=2.1mmol/L,=20mmol/L,則=6.10+lg<7.35,低于正常范圍,可適當服用小蘇打使pH增大,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選取線的點,代入公式計算;
B.根據電荷守恒分析;
C.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分析;
D.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其溶液顯堿性。
16.(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操作、現象、結論都正確的是
選項 操作 現象 結論
A 取待測液于潔凈試管中,滴加少量0.1mol/L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未變藍 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B 取一定體積的溶液,置于冷水中,觀察現象①,再加熱,觀察現象② ①溶液呈藍綠色;②溶液呈黃綠色 該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且
C 將還原鐵粉在空氣中加熱到紅熱,散入到高溫水蒸氣中反應,取少量固體產物,加鹽酸溶解,滴入KSCN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紅熱的鐵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
D 取一小段鎂條,用砂紙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2mL水,加熱試管至液體沸騰 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 鎂能與水反應產生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銨離子檢驗;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檢驗;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若溶液中濃度較小,滴加少量0.1mol/LNaOH溶液并加熱,產生的NH3量很少,可能無法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不能就此得出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結論,A錯誤;
B.呈黃綠色,呈藍綠色,置于冷水中溶液呈藍綠色,加熱后溶液呈黃綠色,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動,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B正確;
C.將還原鐵粉在空氣中加熱到紅熱,散入到高溫水蒸氣中反應,取少量固體產物,加鹽酸溶解,滴入KSCN溶液變紅色,只能說明固體產物中含有Fe3+,但不能確定一定生成了,C錯誤;
D.加熱試管至液體沸騰,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但是水中溶解的氣體受熱逸出也會產生氣泡,不能直接得出鎂能與水反應產生 的結論,應檢驗產生的氣體是否為氫氣才能確定,D錯誤;
故選B。
【分析】A.NaOH溶液少量,氨氣不足;
B.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C.鐵離子遇KSCN溶液變紅色;
D.未驗證產生的氣體是哪種氣體。
17.(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某化合物的晶體如圖所示:
①其化學式是   。
②每個Pb緊鄰的數目為   。
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電離能:N>C>H
B.晶體中碘微粒的電子排布式:
C.中的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
D.基態N原子中、、軌道相互垂直,但能量相等
(2)比較鍵角中的    (填“>”、“<”或“=”),請說明理由   。
(3)中的配位體為   (填化學式),該晶體呈現紫色和綠色2種顏色,請說明存在2種顏色的理由   。
【答案】(1);8;BD
(2)>;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
(3)、;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配合物的成鍵情況;晶胞的計算
【解析】【解答】(1)①位于體心,數量為1,位于頂點,數量為,位于棱上,數量為,化學式是,②以頂點Pb為中心,每個晶胞中有1個,所以每個Pb緊鄰的數目為8,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般來說,第一電離能同周期從左至右增大,N>C,C和H之前可以查課本選擇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C<H,故錯誤;B.碘為第ⅦA元素,,可知碘微粒中碘顯-1價,電子排布式:,故正確;C.中的價層電子數為,VSEPR模型為四面體形,故錯誤;D.基態N原子中、、軌道相互垂直,屬于簡并軌道,所以能量相等,故正確;BD當選;答案:、8、BD;
(2)中的鍵角大于,是因為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答案:>、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
(3)中的配位體為、,該晶體呈現紫色和綠色2種顏色,是因為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答案:、、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
【分析】(1)①根據均攤法計算;
②以頂點Pb為中心分析;
③第一電離能是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同一周期元素,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 ⅡA 族(ns2全滿)和 ⅤA 族(np3半滿)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比相鄰元素大。
(2)孤電子對間排斥力>孤電子對和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孤電子對越多鍵角越小;
(3)與中心離子直接相連的分子或離子是配位體; 中、在中心離子周圍有不同的空間排列方式,順式和反式結構的物理性質不同,導致晶體呈現不同的顏色。
(1)①位于體心,數量為1,位于頂點,數量為,位于棱上,數量為,化學式是,②以頂點Pb為中心,每個晶胞中有1個,所以每個Pb緊鄰的數目為8,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般來說,第一電離能同周期從左至右增大,N>C,C和H之前可以查課本選擇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C<H,故錯誤;B.碘為第ⅦA元素,,可知碘微粒中碘顯-1價,電子排布式:,故正確;C.中的價層電子數為,VSEPR模型為四面體形,故錯誤;D.基態N原子中、、軌道相互垂直,屬于簡并軌道,所以能量相等,故正確;BD當選;答案:、8、BD;
(2)中的鍵角大于,是因為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答案:>、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
(3)中的配位體為、,該晶體呈現紫色和綠色2種顏色,是因為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答案:、、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
18.(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工業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為空氣,Y為
B.進入接觸室之前的氣體需要凈化處理
C.自然界中,黃鐵礦主要存在于地表附近
D.濃硫酸呈油狀,是由于硫酸分子間存在氫鍵
E.濃硫酸可以除去中含有的少量雜質
(2)在氧化鋁載銅催化劑和813K條件下可用CO處理尾氣,同時回收S單質,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該尾氣處理方法的缺點是   。
(3)有機硫酸鹽遇水易水解,請寫出與足量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4)若某區域存在硫酸型酸雨,有興趣小組下雨時用潔凈容器收集一些雨水作為樣品,請設計實驗確定該雨水存在的酸(不考慮碳酸):   。
【答案】(1)BDE
(2);由于該工藝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CO、S被氧化損耗
(3)
(4)取該酸雨樣品少量,滴加足量鹽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該雨水含有;另取該酸雨樣品少量,邊振蕩邊滴加酸性溶液,若紅色褪去,則該雨水含有(或邊振蕩邊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渾濁,則該雨水含有)
【知識點】工業制取硫酸;二氧化硫的性質
【解析】【解答】(1)A.為了防止形成酸霧,Y為98%的濃硫酸,故A錯誤;
B.為防止催化劑中毒,進入接觸室之前的氣體必須通過除塵、洗滌、干燥等凈化處理,故B正確;
C.地表為富氧區,黃鐵礦會被空氣中的氧氣逐漸氧化,故C錯誤;
D.濃硫酸呈油狀,是由于硫酸分子間存在氫鍵,故D正確;
E.濃硫酸可以和三氧化硫反應,因為價態歸中規律,濃硫酸和二氧化硫不反應,故濃硫酸可以除去中含有的少量雜質,故E正確;
故答案選BDE。
(2)在氧化鋁載銅催化劑和813K條件下可用CO處理尾氣,同時回收S單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由于該工藝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CO、S被氧化損耗。
(3)因溶液為足量,故反應方程式為
(4)取該酸雨樣品少量,滴加足量鹽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該雨水含有;另取該酸雨樣品少量,邊振蕩邊滴加酸性溶液,若紅色褪去,則該雨水含有(或邊振蕩邊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渾濁,則該雨水含有)。
【分析】工業制硫酸主要有三個階段:
1.在沸騰爐中,含硫原料(如黃鐵礦FeS2)與空氣反應生成SO2,在沸騰爐中需要氧氣將含硫原料氧化為,則X為空氣或者氧氣;
2.在接觸室中,SO2在催化劑作用下與氧氣反應生成SO3;
3.在吸收塔中,為了防止形成酸霧,用濃硫酸吸收SO3生成硫酸,不能用水直接吸收,因為會形成酸霧,影響吸收效率,則Y為濃硫酸。
(1)A.為了防止形成酸霧,Y為98%的濃硫酸,故A錯誤;
B.為防止催化劑中毒,進入接觸室之前的氣體必須通過除塵、洗滌、干燥等凈化處理,故B正確;
C.地表為富氧區,黃鐵礦會被空氣中的氧氣逐漸氧化,故C錯誤;
D.濃硫酸呈油狀,是由于硫酸分子間存在氫鍵,故D正確;
E.濃硫酸可以和三氧化硫反應,因為價態歸中規律,濃硫酸和二氧化硫不反應,故濃硫酸可以除去中含有的少量雜質,故E正確;
故答案選BDE。
(2)在氧化鋁載銅催化劑和813K條件下可用CO處理尾氣,同時回收S單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由于該工藝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CO、S被氧化損耗。
(3)因溶液為足量,故反應方程式為
(4)取該酸雨樣品少量,滴加足量鹽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該雨水含有;另取該酸雨樣品少量,邊振蕩邊滴加酸性溶液,若紅色褪去,則該雨水含有(或邊振蕩邊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渾濁,則該雨水含有)。
19.(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能源與化工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氫能的有效利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1)已知: ; 。則   0(填“>”、“<”或“=”),理由   。
(2)可用為原料制得。其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i ;
ii 。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i在高溫下不能自發進行
B.用NaOH溶液將吸收可以加快反應ii的速率
C.反應i、ii同時進行時,溫度越高,的平衡轉化率越高
D.可以通過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得到
②相同溫度下只發生反應i、ii時,生成的平衡產率隨外界壓強的增大而減少,試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角度加以解釋:   。
(3)是近年來發現的氫含量最高、常溫下呈穩定固態的新型儲氫化合物,在Co催化劑的作用下可水解釋放。
①Co催化劑可用還原制得(已知:,用量對Co催化劑的微晶尺寸沒有影響)。不同用量制備的Co催化劑催化水解產氫體積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當時,水解產氫速率反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②水解脫氫后的再生可采用電解法,第一步是電解轉化為,請寫出該轉化的電極反應   。
【答案】(1)<;已知的,根據蓋斯定律有
(2)CD;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i為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加壓使i反應平衡逆移,減小的生成,而反應ii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增大壓強時,的平衡產率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少
(3)得到的金屬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使反應速率下降;
【知識點】蓋斯定律及其應用;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1)已知的,根據蓋斯定律有,因此<0;
(2)①A.反應i的△H>0,△S>0,在高溫下能自發進行,故A錯誤;
B.用NaOH溶液將CO2吸收,CO2的濃度下降,速率減慢,故B錯誤;
C.將i、ii合并寫出總的熱化學方程式可知△H>0,溫度越高,CH4的平衡轉化率越高,故C正確;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得到CH4、C2H4等,故D正確;
答案選CD;
②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i為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加壓使i反應平衡逆移,減小的生成,而反應ii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增大壓強時,的平衡產率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少,因此,相同溫度下只發生反應i、ii時,生成的平衡產率隨外界壓強的增大而減少;
(3)①當時,水解產氫速率反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得到的金屬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使反應速率下降;
②水解脫氫后的再生可采用電解法,第一步是電解得電子轉化為,該轉化的電極反應。
【分析】(1)根據蓋斯定律計算;
(2)當時反應自發進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具體內容為:如果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等),化學平衡就被破壞,并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同時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反應速率;
(3)①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會使反應速率降低;
②轉化為 ,B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
(1)已知的,根據蓋斯定律有,因此<0;
(2)①A.反應i的△H>0,△S>0,在高溫下能自發進行,故A錯誤;
B.用NaOH溶液將CO2吸收,CO2的濃度下降,速率減慢,故B錯誤;
C.將i、ii合并寫出總的熱化學方程式可知△H>0,溫度越高,CH4的平衡轉化率越高,故C正確;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得到CH4、C2H4等,故D正確;
答案選CD;
②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i為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加壓使i反應平衡逆移,減小的生成,而反應ii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增大壓強時,的平衡產率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少,因此,相同溫度下只發生反應i、ii時,生成的平衡產率隨外界壓強的增大而減少;
(3)①當時,水解產氫速率反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得到的金屬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使反應速率下降;
②水解脫氫后的再生可采用電解法,第一步是電解得電子轉化為,該轉化的電極反應。
20.(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某小組采用如下實驗流程制備難溶于水的白色BiOCl:
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
(1)下圖為步驟Ⅰ的實驗裝置圖(夾持儀器和尾氣處理裝置已省略),儀器A的名稱是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步驟Ⅰ:加熱溫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產率越高
B.步驟Ⅱ:可加適量的NaOH溶液調節pH
C.步驟Ⅲ:在通風櫥中濃縮至蒸發皿中大量晶體析出
D.步驟Ⅳ:試劑X選用HCl、NaCl,組合使用更有利于制備BiOCl
(3)寫出水解離子方程式   。
①簡述實驗室配制溶液方法   。
②請結合濃度商和平衡常數解釋可抑制的水解   。
(4)利用溶液與NaOH溶液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合適的操作補全測定步驟(有些步驟可重復使用):   。
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另一個量筒量取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打開杯蓋,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e)→測量并記錄溫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a.插入溫度計
b.測量并記錄溫度
c.打開杯蓋,將硝酸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
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
e.攪拌器勻速攪拌
(5)測定產品的純度:稱取產品0.1200g于錐形瓶中,加鹽酸溶解,加入飽和硫脲(簡寫為TU)與Bi3+形成黃色溶液,再用的EDTA滴定至終點,三次滴定消耗EDTA溶液的平均體積為20.50 mL,則產品的純度為   (已知形成無色遠比形成黃色容易,)。
【答案】(1)三頸燒瓶
(2)D
(3);將或晶體溶于較濃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該離子方程式的平衡常數,由于水解較徹底,水解達平衡時,溶液中,所以,加入時,,,平衡逆移,可抑制的水解
(4)cabd,abd
(5)89.0%
【知識點】鹽類水解的應用;中和滴定;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儀器A的名稱是三頸燒瓶;
(2)A.步驟Ⅰ:硝酸受熱易分解導致產率下降,故不是加熱溫度越高,產率越高,錯誤;
B.步驟Ⅱ: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容易形成沉淀,錯誤;
C.步驟Ⅲ: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故不能濃縮至蒸發皿中大量晶體析出,應濃縮后冷卻結晶析出晶體,錯誤;
D.步驟Ⅳ:溶液中存在2個平衡:、,組合使用HCl、NaCl,增大氯離子濃度,利于第二個平衡生成,正確;
故選D。
(3)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則水解離子方程式:;
①由于極易水解,故實驗室配制溶液應該加入濃硝酸抑制其水解,方法為:將或晶體溶于較濃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②該離子方程式的平衡常數,由于水解較徹底,水解達平衡時,溶液中,所以,加入時,,,平衡逆移,可抑制的水解;
(4)中和熱測定要使用稀的強酸、強堿溶液反應,且實驗中要盡量操作迅速,且保證熱量盡量不散失,防止產生實驗誤差;
用溶液與NaOH溶液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步驟:用量筒量取→c.打開杯蓋,將硝酸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用另一個量筒量取溶液→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打開杯蓋,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e)→測量并記錄溫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故答案為:cabd,abd;
(5)已知形成無色遠比形成黃色容易,則反應關系為,產品的純度為。
【分析】泡鉍礦中加入硝酸加熱,反應得到 ,硝酸易揮發、易分解,所以加熱的溫度不能太高,調節pH將雜質形成沉淀,過濾除去,濾液中主要含有,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因此經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試劑X選用HCl、NaCl,增大氯離子濃度,使平衡正向移動,制得難溶于水的白色BiOCl。
(1)儀器A的名稱是三頸燒瓶;
(2)A.步驟Ⅰ:硝酸受熱易分解導致產率下降,故不是加熱溫度越高,產率越高,錯誤;
B.步驟Ⅱ: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容易形成沉淀,錯誤;
C.步驟Ⅲ: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故不能濃縮至蒸發皿中大量晶體析出,應濃縮后冷卻結晶析出晶體,錯誤;
D.步驟Ⅳ:溶液中存在2個平衡:、,組合使用HCl、NaCl,增大氯離子濃度,利于第二個平衡生成,正確;
故選D。
(3)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則水解離子方程式:;
①由于極易水解,故實驗室配制溶液應該加入濃硝酸抑制其水解,方法為:將或晶體溶于較濃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②該離子方程式的平衡常數,由于水解較徹底,水解達平衡時,溶液中,所以,加入時,,,平衡逆移,可抑制的水解;
(4)中和熱測定要使用稀的強酸、強堿溶液反應,且實驗中要盡量操作迅速,且保證熱量盡量不散失,防止產生實驗誤差;
用溶液與NaOH溶液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步驟:用量筒量取→c.打開杯蓋,將硝酸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用另一個量筒量取溶液→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打開杯蓋,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e)→測量并記錄溫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故答案為:cabd,abd;
(5)已知形成無色遠比形成黃色容易,則反應關系為,產品的純度為。
21.(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某研究小組按下列路線合成新型免疫調節劑X(部分反應條件已簡化)。
已知:①;②。
(1)化合物D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   。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是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化合物E能與液溴光照條件下在甲基上發生反應
B.H→I→X的反應類型分別涉及還原反應、消去反應
C.1mol化合物G與NaOH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
D.化合物X的分子式是
(4)寫出A→B的化學方程式   。
(5)設計E→F的合成線路(用流程圖表示,無機試劑任選)   。
(6)寫出4種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譜和IR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不含-O-O-鍵和-N=O;
②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六元環。
【答案】(1)羧基、酰胺基
(2)
(3)A;C
(4)
(5)
(6)
【知識點】有機物的合成;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解析】【解答】(1)化合物D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羧基、酰胺基;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是;
(3)A.化合物E中苯環上含有甲基,能與液溴光照條件下在甲基上發生反應,正確;
B.由分析,H→I→X的反應類型分別涉及還原反應、取代反應,錯誤;
C.G中酰胺基、羧基均會和氫氧化鈉反應,則1mol化合物G與NaOH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正確;
D.X結構可知,化合物X的分子式是,錯誤;
故選AC;
(4)A中羧基和甲醇反應酯化反應生成B,;
(5)E和濃硝酸發生硝化反應引入硝基,再使用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氧化甲基為羧基,相鄰羧基脫水轉化為F,反應為:;
(6)D含有5個碳、2個氮、3個氧,不飽和度為3,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異構體:
①譜和IR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不含-O-O-鍵和-N=O,則結構應該對稱;②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六元環,則環為碳、氧或碳、氧、氮構成的六環環且結構對稱,此外應該還符合1個不飽和度,結構可以為:。
【分析】A與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B,結合B的結構簡式和A的分子式可知,A的結構簡式為,B與NH2OH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則C的結構簡式為 ,與氫氣反應得到D,F與D發生取代反應生成G,結合G、D的結構簡式和F的分子式可知,F的結構簡式為,G與SOCl2發生已知②的反應生成H,則H的結構簡式為,H中硝基被氫氣還原為氨基得到I,則I的結構簡式為,中-Cl和-NH2發生取代反應成環得到產物X。
(1)化合物D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羧基、酰胺基;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是;
(3)A.化合物E中苯環上含有甲基,能與液溴光照條件下在甲基上發生反應,正確;
B.由分析,H→I→X的反應類型分別涉及還原反應、取代反應,錯誤;
C.G中酰胺基、羧基均會和氫氧化鈉反應,則1mol化合物G與NaOH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正確;
D.X結構可知,化合物X的分子式是,錯誤;
故選AC;
(4)A中羧基和甲醇反應酯化反應生成B,;
(5)E和濃硝酸發生硝化反應引入硝基,再使用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氧化甲基為羧基,相鄰羧基脫水轉化為F,反應為:;
(6)D含有5個碳、2個氮、3個氧,不飽和度為3,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異構體:
①譜和IR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不含-O-O-鍵和-N=O,則結構應該對稱;②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六元環,則環為碳、氧或碳、氧、氮構成的六環環且結構對稱,此外應該還符合1個不飽和度,結構可以為:。
1 / 1浙江省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2025屆高三上學期返校聯考化學試題
1.(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羥基磷灰石晶體屬于
A.有機物 B.酸 C.堿 D.鹽
2.(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鎂熔點很高,能用于制備耐高溫、耐酸堿材料
B.液溴易揮發,工業上常用“吹出法”海水提溴
C.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自來水消毒
D.氮化硅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建筑陶瓷
3.(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表示不正確的是
A.HClO的電子式:
B.甲醛的空間填充模型:
C.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D.氮原子的某非基態核外電子軌道表示式:
4.(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①裝置根據現象可得出與反應 B.圖②操作得出氯、溴和碘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C.圖③現象顯示金屬腐蝕為析氫腐蝕 D.圖④裝置進行一定的重復操作可制取大晶體
A.A B.B C.C D.D
5.(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 B.、、、
C.、、、 D.、、、
6.(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對于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氧化產物
B.乙醇還原性比乙醛強,因此乙醇更容易使溴水褪色
C.轉移電子時,至少需要消耗5.6L的
D.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檢驗是否產生乙醛
7.(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含氨基甲酸酯的有機合成農藥不慎觸及皮膚用肥皂水清洗
B.重金屬鹽一定能使蛋白質變性
C.同系物性質一定相似
D.纖維素、蠶絲、淀粉、牛油都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
8.(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化學反應與方程式相符的是
A.少量溴蒸氣被溶液吸收:
B.的燃燒熱為285.8kJ/mol,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
C.加熱條件下在空氣中用鎂與反應制鈦:
D.丙酸與在濃硫酸和加熱條件下反應:
9.(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用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用途
A 橡膠硫化使線型高分子鏈之間以二硫鍵結合 具有更好的強度、韌性和化學穩定性
B 臭氧分子中的共價鍵為極性共價鍵且為極性分子 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
C 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再聚合形成網狀聚丙烯酸鈉樹脂 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能力且難溶于水
D 金剛石的共價鍵鍵長很短、鍵能很大且具有方向性 硬度最大,很容易錘擊而破碎
A.A B.B C.C D.D
10.(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工業上以純度為98%左右的粗硅為原料制備高純硅的反應如下:① ;② 。當①、②反應體系的壓強各為、時,分別改變進料比和反應溫度,二者對產率和的平衡轉化率影響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反應①,增加HCl濃度,反應速率加快,產率增大
C.反應①更適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
D.反應②,工業上選擇反應溫度1300℃更合適
11.(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如圖為乙酸酐和水楊酸制取阿司匹林的反應歷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楊酸分子中最多有16個原子在同一個平面
B.該反應歷程涉及反應類型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
C.乙酸酐和水楊酸制取阿司匹林中濃硫酸起催化劑作用
D.水楊酸中酚羥基氧原子的負電性比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弱
12.(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核電荷數依次增大的X、Y、Z、R和T五種主族元素,X原子的原子核只含質子,短周期中T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Z與Y相鄰,基態R原子的s能級電子數與p能級電子數比為6: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Z<Y<R B.鍵的極性:ZX3<RT3
C.熱穩定性:YX4<Y4X10 D.熔、沸點:YT4>YX4
13.(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海水淡化有許多新工藝,某工藝的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于連續的熱交換,a處海水的溫度更高
B.減壓蒸餾時的壓強二級閃蒸室內更低
C.廣泛使用太陽能、風能和發電廠的余熱以及熱交換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D.淡化后的鹽水常用于生產食鹽、鉀、鋁、碘等化工產品
14.(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關于下圖實驗裝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Cu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B.鹽橋中的陽離子向右側移動
C.石墨棒上的電極反應:
D.向左側燒杯滴加一定量某濃度氨水,電壓表讀數增大,可能是減少引起
15.(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人體血液的正常pH范圍是7.35~7.45,人體血液中酸堿平衡調控機制如圖1所示:

已知在體溫為37℃時,血液的,,,,的電離常數:, ,乳酸的電離常數:,血液中濃度隨溶解在血液中分壓的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2中,此時人體血液pH正常
B.人體血液中存在:
C.人體劇烈運動時,產生的乳酸與反應產生,再由肺部排出
D.人體血液處于狀態時,可適當服用小蘇打
16.(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下列操作、現象、結論都正確的是
選項 操作 現象 結論
A 取待測液于潔凈試管中,滴加少量0.1mol/L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未變藍 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B 取一定體積的溶液,置于冷水中,觀察現象①,再加熱,觀察現象② ①溶液呈藍綠色;②溶液呈黃綠色 該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且
C 將還原鐵粉在空氣中加熱到紅熱,散入到高溫水蒸氣中反應,取少量固體產物,加鹽酸溶解,滴入KSCN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紅熱的鐵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
D 取一小段鎂條,用砂紙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2mL水,加熱試管至液體沸騰 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 鎂能與水反應產生
A.A B.B C.C D.D
17.(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某化合物的晶體如圖所示:
①其化學式是   。
②每個Pb緊鄰的數目為   。
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電離能:N>C>H
B.晶體中碘微粒的電子排布式:
C.中的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
D.基態N原子中、、軌道相互垂直,但能量相等
(2)比較鍵角中的    (填“>”、“<”或“=”),請說明理由   。
(3)中的配位體為   (填化學式),該晶體呈現紫色和綠色2種顏色,請說明存在2種顏色的理由   。
18.(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工業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為空氣,Y為
B.進入接觸室之前的氣體需要凈化處理
C.自然界中,黃鐵礦主要存在于地表附近
D.濃硫酸呈油狀,是由于硫酸分子間存在氫鍵
E.濃硫酸可以除去中含有的少量雜質
(2)在氧化鋁載銅催化劑和813K條件下可用CO處理尾氣,同時回收S單質,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該尾氣處理方法的缺點是   。
(3)有機硫酸鹽遇水易水解,請寫出與足量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4)若某區域存在硫酸型酸雨,有興趣小組下雨時用潔凈容器收集一些雨水作為樣品,請設計實驗確定該雨水存在的酸(不考慮碳酸):   。
19.(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能源與化工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氫能的有效利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1)已知: ; 。則   0(填“>”、“<”或“=”),理由   。
(2)可用為原料制得。其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i ;
ii 。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i在高溫下不能自發進行
B.用NaOH溶液將吸收可以加快反應ii的速率
C.反應i、ii同時進行時,溫度越高,的平衡轉化率越高
D.可以通過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得到
②相同溫度下只發生反應i、ii時,生成的平衡產率隨外界壓強的增大而減少,試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角度加以解釋:   。
(3)是近年來發現的氫含量最高、常溫下呈穩定固態的新型儲氫化合物,在Co催化劑的作用下可水解釋放。
①Co催化劑可用還原制得(已知:,用量對Co催化劑的微晶尺寸沒有影響)。不同用量制備的Co催化劑催化水解產氫體積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當時,水解產氫速率反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②水解脫氫后的再生可采用電解法,第一步是電解轉化為,請寫出該轉化的電極反應   。
20.(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某小組采用如下實驗流程制備難溶于水的白色BiOCl:
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
(1)下圖為步驟Ⅰ的實驗裝置圖(夾持儀器和尾氣處理裝置已省略),儀器A的名稱是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步驟Ⅰ:加熱溫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產率越高
B.步驟Ⅱ:可加適量的NaOH溶液調節pH
C.步驟Ⅲ:在通風櫥中濃縮至蒸發皿中大量晶體析出
D.步驟Ⅳ:試劑X選用HCl、NaCl,組合使用更有利于制備BiOCl
(3)寫出水解離子方程式   。
①簡述實驗室配制溶液方法   。
②請結合濃度商和平衡常數解釋可抑制的水解   。
(4)利用溶液與NaOH溶液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合適的操作補全測定步驟(有些步驟可重復使用):   。
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另一個量筒量取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打開杯蓋,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e)→測量并記錄溫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a.插入溫度計
b.測量并記錄溫度
c.打開杯蓋,將硝酸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
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
e.攪拌器勻速攪拌
(5)測定產品的純度:稱取產品0.1200g于錐形瓶中,加鹽酸溶解,加入飽和硫脲(簡寫為TU)與Bi3+形成黃色溶液,再用的EDTA滴定至終點,三次滴定消耗EDTA溶液的平均體積為20.50 mL,則產品的純度為   (已知形成無色遠比形成黃色容易,)。
21.(2024高三上·浙江開學考)某研究小組按下列路線合成新型免疫調節劑X(部分反應條件已簡化)。
已知:①;②。
(1)化合物D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   。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是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化合物E能與液溴光照條件下在甲基上發生反應
B.H→I→X的反應類型分別涉及還原反應、消去反應
C.1mol化合物G與NaOH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
D.化合物X的分子式是
(4)寫出A→B的化學方程式   。
(5)設計E→F的合成線路(用流程圖表示,無機試劑任選)   。
(6)寫出4種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譜和IR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不含-O-O-鍵和-N=O;
②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六元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物質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是由Ca2+、PO、OH-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故答案選D。
【分析】堿是指在溶液中電離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酸是指在溶液中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鹽是指由金屬陽離子或者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與水作用生成酸,或與堿作用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是指能與水作用生成堿,或與酸作用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答案】B
【知識點】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生產原料及其用途;含硅礦物及材料的應用;晶體的定義
【解析】【解答】A.氧化鎂為離子化合物,離子鍵較強,因此熔點很高,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能,氧化鎂能與酸發生反應,不能用于制備耐酸材料,A項錯誤;
B.液溴易揮發,工業上常用 “吹出法” 從海水中提取溴,“吹出法” 的原理是先將海水酸化,然后通入氯氣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再用空氣或水蒸氣將溴吹出,最后用二氧化硫等還原劑將溴還原為溴離子進行富集,再進一步氧化得到溴單質。所以液溴易揮發的性質使得 “吹出法” 海水提溴成為可行的工業方法,B項正確;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會使自來水顯強堿性,不能用于自來水消毒,C項錯誤;
D.氮化硅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常用于制作高溫結構陶瓷,但由于其制備成本較高,價格昂貴,不適合用作建筑陶瓷,D項錯誤;
答案選B。
【分析】A.氧化鎂熔點較高,能與酸反應;
B.液溴易揮發;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強堿NaOH;
D.氮化硅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
3.【答案】A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原子結構示意圖
【解析】【解答】A.HClO的結構式為H-O-Cl,其電子式為,故A符合題意;
B.甲醛的結構簡式為HCHO,C原子位于中心,O原子與C原子形成雙鍵,H原子與C原子形成單鍵空間填充模型為:,故B不符合題意;
C.是碳元素的一種核素,質子數為6,核外電子數也為6,故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故C不符合題意;
D. 中,2p軌道上有一個電子躍遷到了更高能級,不屬于基態,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A。
【分析】A.HClO的中心原子是O原子;
B.甲醛的結構簡式為HCHO;
C.原子符號左上角為質量數,左下角為質子數,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
D.氮原子的基態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3。
4.【答案】C
【知識點】甲烷的取代反應;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解析】【解答】A.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因此有油狀液體生成,液面上升等現象,說明與反應,A正確 ;
B.新制氯水加入NaBr溶液中,溶液變黃,說明發生反應Cl2+ 2Br-=2Cl-+Br2,溴水加入NaI溶液中,溶液變棕黃色,說明發生反應:Br2+2I-=2Br-+I2,根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得出氯、溴和碘元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B正確;
C.鐵釘在飽和食鹽水中發生的是吸氧腐蝕,因為食鹽水呈中性,而析氫腐蝕發生在酸性環境中,C錯誤;
D.將明礬小晶體懸掛在飽和明礬溶液中,溶劑不斷蒸發,溶質會在小晶體上結晶析出,進行一定的重復操作可制取大晶體,D正確;
故選C。
【分析】A.甲烷和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
B.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根據氧化性強弱可以判斷氯、溴和碘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C.鐵釘在飽和食鹽水中發生的是吸氧腐蝕;
D.將明礬小晶體懸掛在飽和明礬溶液中,溶劑不斷蒸發,溶質會在小晶體上結晶析出。
5.【答案】A
【知識點】離子共存
【解析】【解答】A.、、、之間互不反應,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題意;
B.與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題意;
C.與因發生雙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和形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題意;
D.與反應且與、/因為形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題意;
【分析】離子之間不生成氣體、沉淀、弱電解質或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絡合反應、雙水解等反應時能大量共存。
6.【答案】D
【知識點】利用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等確定有機物的結構;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解析】【解答】A.該反應中,O2中的O得電子反應生成H2O,則H2O是還原產物,A錯誤;
B.葡萄糖是多羥基醛,在葡萄糖的檢驗中醛基被氧化,而羥基沒有被氧化,說明乙醇的還原性比乙醛的弱,乙醇不能與溴水發生反應,不能使溴水褪色,B錯誤;
C.氣體所處的狀態未知,體積不一定是5.6L,C錯誤;
D.乙醇有3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其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乙醛分子中有2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2組峰,乙醇和乙醛的核磁共振氫譜不同,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來檢驗是有產生了乙醛,D正確;
答案選D。
【分析】A.氧氣為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水;
B.葡萄糖中既含有醛基也含有羥基;
C.氣體所處的狀態未知;
D.分子中有幾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核磁共振氫譜就有幾組峰。
7.【答案】A
【知識點】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糖的性質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
【解析】【解答】A.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顯酸性,肥皂水顯堿性,不慎觸及皮膚用肥皂水清洗,發生酸堿中和反應,可以減輕對皮膚的傷害,故A項正確;
B.重金屬鹽不一定能使蛋白質變性,只有可溶性的重金屬鹽才能使蛋白質變性,故B項錯誤;
C.同系物的結構相似,化學性質相似,但物理性質不一定相似,如甲烷和乙烷是同系物,甲烷是氣體,乙烷也是氣體,但隨著碳原子數增多,同系物的熔沸點等物理性質會發生變化,故C項錯誤;
D.纖維素、蠶絲、淀粉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牛油屬于油脂,是小分子有機物,故D項錯誤;
故本題選A。
【分析】A.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顯酸性;
B.只有可溶性的重金屬鹽才能使蛋白質變性;
C.同系物的結構相似,化學性質相似,但物理性質不一定相似;
D.牛油屬于油脂,不是有機高分子。
8.【答案】D
【知識點】燃燒熱;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解析】【解答】A.溴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過量,發生的反應為:Br2+3+H2O=2Br ++2,故A錯誤;
B.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的燃燒熱為285.8kJ/mol,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H2(g)+O2(g)=H2O(1) ΔH=-285.8 kJ mol-1,故B錯誤;
C.Mg和Ti能與空氣中的反應,該反應應當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故C錯誤;
D.丙酸與 在濃硫酸和加熱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D正確;
故本題選D。
【分析】A.溴具有氧化性, 具有還原性,兩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B.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
C.鎂的還原性比鈦強;
D.羧基與醇發生酯化反應時,遵循酸脫羥基醇脫氫的規則。
9.【答案】B
【知識點】鍵能、鍵長、鍵角及其應用;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解析】【解答】A.橡膠硫化時,使線型高分子鏈之間以二硫鍵結合,這樣形成的結構更加穩定,具有更好的強度、韌性和化學穩定性,A正確;
B.分子中的共價鍵為極性共價鍵,且臭氧分子的空間結構不對稱,屬于極性分子,但其但極性微弱,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B錯誤;
C.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再聚合形成網狀聚丙烯酸鈉樹脂,這種網狀結構使其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能力,同時難溶于水,C正確;
D.金剛石的共價鍵鍵長很短、鍵能很大且具有方向性,當受到大的外力作用會發生原子錯位而斷裂,不容易錘擊而破碎,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物質的結構決定其性質和用途,研究分子的結構、化學鍵的類型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點等,來理解物質的性質和用途。
10.【答案】C
【知識點】焓變和熵變;化學平衡中反應條件的控制;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解析】【解答】A.由圖1可知,隨溫度升高,的產率下降,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則反應①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圖2可知,隨溫度升高,的平衡轉化率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反應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反應②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因此,A錯誤;
B.由圖1可知,反應①,增加HCl濃度,反應速率加快,產率減小,B錯誤;
C.反應①是放熱反應,,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減少,則,時反應能自發進行,要使,需要較低的溫度,所以反應①更適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C正確;
D.由圖2可知,1300℃與1100℃曲線很接近,表明這兩個溫度下 的平衡轉化率相差不大,在工業生產中,選擇反應溫度不僅要考慮轉化率,還要考慮效能與成本的關系,溫度越高,能耗越大,成本越高,所以選擇1100℃更合適,D錯誤;
故選C。
【分析】A.升溫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B.增加HCl濃度,產率減小;
C.反應①在低溫下能夠自發進行;
D.在工業生產中,選擇反應溫度不僅要考慮轉化率,還要考慮效能與成本的關系,溫度越高,能耗越大,成本越高。
11.【答案】D
【知識點】酯的性質;加成反應;消去反應;有機分子中原子共線、共面的判斷
【解析】【解答】A.水楊酸中,苯環為平面結構,與苯環直接相連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羧基中C=O鍵及相連原子也可共平面,通過單鍵旋轉,水楊酸分子中最多有16個原子共平面,A不符合題意;
B.反應②中碳氧雙鍵打開發生加成反應,反應③中形成碳氧雙鍵,脫去乙酸,發生消去反應,B不符合題意;
C.在反應①中濃硫酸提供質子,使乙酸酐質子化,加快反應速率,濃硫酸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正確,C不符合題意;
D.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受羰基影響,電子云密度降低,酚羥基氧原子的負電性比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強,D符合題意;
答案選D。
【分析】A.苯環為平面結構,與苯環直接相連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單鍵可以旋轉;
B.反應②為加成反應,反應③為消去反應;
C.乙酸酐和水楊酸制取阿司匹林中濃硫酸起催化劑作用;
D.羧基中的羥基氧原子受羰基影響,電子云密度降低。
12.【答案】C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解析】【解答】A.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則原子半徑:Z(N)<Y(C)<R(Al),A正確;
B.ZX3是NH3,RT3是AlCl3,形成物質分子中的兩種元素的電負性差別越大,則鍵的極性就越強。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而N、Cl的電負性接近,故N、H的電負性差值小于Al、Cl的電負性差值,故鍵的極性:ZX3(NH3)<RT3(AlCl3),B正確;
C.YX4表示CH4,Y4X10表示C4H10,C4H10在一定條件下裂解得到CH4和C3H6,則穩定性:YX4(CH4)>Y4X10(C4H10),C錯誤;
D.YT4是CCl4,YX4是CH4,常溫下,CCl4為液態,CH4為氣體,則物質的熔、沸點:YT4(CCl4)>YX4 (CH4),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X原子的原子核只含質子,則X為H元素,短周期中T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則T為Cl元素,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則Y為C元素,Z與Y相鄰,則Z為N元素,基態R原子的s能級電子數與p能級電子數比為6:7,則R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1,R為Al元素。
13.【答案】D
【知識點】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
【解析】【解答】A.經過熱交換,蒸汽的熱量傳遞給了海水,所以 a 處海水經過了與蒸汽的熱交換,溫度更高,則海水的溫度:a>b,A正確;
B.在減壓蒸餾過程中,二級閃蒸室在一級閃蒸室之后,為了使水能夠繼續在較低溫度下沸騰,二級閃蒸室內的壓強更低,B正確;
C.太陽能、風能屬于清潔能源且成本較低,發電廠的余熱以及熱交換能夠充分利用能源,這些都可以降低海水淡化過程中的能源成本,從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C正確;
D.海水中鋁元素的含量較低,鋁的制取通常是通過電解熔融的氧化鋁,而不是從淡化后的鹽水中提取,D錯誤;
故選D。
【分析】A. a 處海水經過了與蒸汽的熱交換;
B.在減壓蒸餾過程中,二級閃蒸室在一級閃蒸室之后;
C.太陽能、風能屬于清潔能源且成本較低;
D.淡化后的鹽水含有較多的鹽分等物質,常用于生產食鹽、鉀、碘等化工產品。
14.【答案】C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A.在該原電池中,Cu 作負極,負極上銅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A正確;
B.原電池中陽離子移向正極,石墨棒為正極,原電池工作時,鹽橋中的陽離子向正極(右側)移動,故B正確;
C.石墨棒正極,雙氧水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故C錯誤;
D.向左側燒杯滴加一定量某濃度氨水,氨水與Cu2+反應生成沉淀,降低,有利于銅失電子,電壓表讀數增大,故D正確;
故選C。
【分析】在原電池中,一般較活潑金屬作負極,該原電池中,銅棒作負極,電極反應式為:Cu-2e-=Cu2+,石墨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15.【答案】B
【知識點】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電離平衡常數
【解析】【解答】A.選圖2中線的點,=×50mmHg=1.5mmol/L,=30mmol/L,則=6.10+lg=7.4,人體血液的正常pH范圍是7.35~7.45,則此時人體血液pH正常,A正確;
B.人體血液中存在多種離子,根據電荷守恒,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不符合電荷守恒,B錯誤;
C.乳酸的比碳酸的大,乳酸的酸性比碳酸強,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人體劇烈運動時產生的乳酸與與反應產生,由肺部排出,C正確;
D.選圖2中線的點,=×70mmHg=2.1mmol/L,=20mmol/L,則=6.10+lg<7.35,低于正常范圍,可適當服用小蘇打使pH增大,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選取線的點,代入公式計算;
B.根據電荷守恒分析;
C.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分析;
D.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其溶液顯堿性。
16.【答案】B
【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銨離子檢驗;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檢驗;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若溶液中濃度較小,滴加少量0.1mol/LNaOH溶液并加熱,產生的NH3量很少,可能無法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不能就此得出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結論,A錯誤;
B.呈黃綠色,呈藍綠色,置于冷水中溶液呈藍綠色,加熱后溶液呈黃綠色,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動,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B正確;
C.將還原鐵粉在空氣中加熱到紅熱,散入到高溫水蒸氣中反應,取少量固體產物,加鹽酸溶解,滴入KSCN溶液變紅色,只能說明固體產物中含有Fe3+,但不能確定一定生成了,C錯誤;
D.加熱試管至液體沸騰,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但是水中溶解的氣體受熱逸出也會產生氣泡,不能直接得出鎂能與水反應產生 的結論,應檢驗產生的氣體是否為氫氣才能確定,D錯誤;
故選B。
【分析】A.NaOH溶液少量,氨氣不足;
B.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C.鐵離子遇KSCN溶液變紅色;
D.未驗證產生的氣體是哪種氣體。
17.【答案】(1);8;BD
(2)>;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
(3)、;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
【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配合物的成鍵情況;晶胞的計算
【解析】【解答】(1)①位于體心,數量為1,位于頂點,數量為,位于棱上,數量為,化學式是,②以頂點Pb為中心,每個晶胞中有1個,所以每個Pb緊鄰的數目為8,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般來說,第一電離能同周期從左至右增大,N>C,C和H之前可以查課本選擇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C<H,故錯誤;B.碘為第ⅦA元素,,可知碘微粒中碘顯-1價,電子排布式:,故正確;C.中的價層電子數為,VSEPR模型為四面體形,故錯誤;D.基態N原子中、、軌道相互垂直,屬于簡并軌道,所以能量相等,故正確;BD當選;答案:、8、BD;
(2)中的鍵角大于,是因為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答案:>、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
(3)中的配位體為、,該晶體呈現紫色和綠色2種顏色,是因為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答案:、、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
【分析】(1)①根據均攤法計算;
②以頂點Pb為中心分析;
③第一電離能是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同一周期元素,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 ⅡA 族(ns2全滿)和 ⅤA 族(np3半滿)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比相鄰元素大。
(2)孤電子對間排斥力>孤電子對和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排斥力,孤電子對越多鍵角越小;
(3)與中心離子直接相連的分子或離子是配位體; 中、在中心離子周圍有不同的空間排列方式,順式和反式結構的物理性質不同,導致晶體呈現不同的顏色。
(1)①位于體心,數量為1,位于頂點,數量為,位于棱上,數量為,化學式是,②以頂點Pb為中心,每個晶胞中有1個,所以每個Pb緊鄰的數目為8,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般來說,第一電離能同周期從左至右增大,N>C,C和H之前可以查課本選擇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知識點,C<H,故錯誤;B.碘為第ⅦA元素,,可知碘微粒中碘顯-1價,電子排布式:,故正確;C.中的價層電子數為,VSEPR模型為四面體形,故錯誤;D.基態N原子中、、軌道相互垂直,屬于簡并軌道,所以能量相等,故正確;BD當選;答案:、8、BD;
(2)中的鍵角大于,是因為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答案:>、中N原子有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的斥力大,鍵角小;
(3)中的配位體為、,該晶體呈現紫色和綠色2種顏色,是因為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答案:、、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可推測出結構為八面體構型,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所以呈現2種顏色。
18.【答案】(1)BDE
(2);由于該工藝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CO、S被氧化損耗
(3)
(4)取該酸雨樣品少量,滴加足量鹽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該雨水含有;另取該酸雨樣品少量,邊振蕩邊滴加酸性溶液,若紅色褪去,則該雨水含有(或邊振蕩邊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渾濁,則該雨水含有)
【知識點】工業制取硫酸;二氧化硫的性質
【解析】【解答】(1)A.為了防止形成酸霧,Y為98%的濃硫酸,故A錯誤;
B.為防止催化劑中毒,進入接觸室之前的氣體必須通過除塵、洗滌、干燥等凈化處理,故B正確;
C.地表為富氧區,黃鐵礦會被空氣中的氧氣逐漸氧化,故C錯誤;
D.濃硫酸呈油狀,是由于硫酸分子間存在氫鍵,故D正確;
E.濃硫酸可以和三氧化硫反應,因為價態歸中規律,濃硫酸和二氧化硫不反應,故濃硫酸可以除去中含有的少量雜質,故E正確;
故答案選BDE。
(2)在氧化鋁載銅催化劑和813K條件下可用CO處理尾氣,同時回收S單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由于該工藝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CO、S被氧化損耗。
(3)因溶液為足量,故反應方程式為
(4)取該酸雨樣品少量,滴加足量鹽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該雨水含有;另取該酸雨樣品少量,邊振蕩邊滴加酸性溶液,若紅色褪去,則該雨水含有(或邊振蕩邊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渾濁,則該雨水含有)。
【分析】工業制硫酸主要有三個階段:
1.在沸騰爐中,含硫原料(如黃鐵礦FeS2)與空氣反應生成SO2,在沸騰爐中需要氧氣將含硫原料氧化為,則X為空氣或者氧氣;
2.在接觸室中,SO2在催化劑作用下與氧氣反應生成SO3;
3.在吸收塔中,為了防止形成酸霧,用濃硫酸吸收SO3生成硫酸,不能用水直接吸收,因為會形成酸霧,影響吸收效率,則Y為濃硫酸。
(1)A.為了防止形成酸霧,Y為98%的濃硫酸,故A錯誤;
B.為防止催化劑中毒,進入接觸室之前的氣體必須通過除塵、洗滌、干燥等凈化處理,故B正確;
C.地表為富氧區,黃鐵礦會被空氣中的氧氣逐漸氧化,故C錯誤;
D.濃硫酸呈油狀,是由于硫酸分子間存在氫鍵,故D正確;
E.濃硫酸可以和三氧化硫反應,因為價態歸中規律,濃硫酸和二氧化硫不反應,故濃硫酸可以除去中含有的少量雜質,故E正確;
故答案選BDE。
(2)在氧化鋁載銅催化劑和813K條件下可用CO處理尾氣,同時回收S單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由于該工藝的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CO、S被氧化損耗。
(3)因溶液為足量,故反應方程式為
(4)取該酸雨樣品少量,滴加足量鹽酸,再滴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該雨水含有;另取該酸雨樣品少量,邊振蕩邊滴加酸性溶液,若紅色褪去,則該雨水含有(或邊振蕩邊滴加少量溶液,若產生渾濁,則該雨水含有)。
19.【答案】(1)<;已知的,根據蓋斯定律有
(2)CD;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i為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加壓使i反應平衡逆移,減小的生成,而反應ii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增大壓強時,的平衡產率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少
(3)得到的金屬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使反應速率下降;
【知識點】蓋斯定律及其應用;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
【解析】【解答】(1)已知的,根據蓋斯定律有,因此<0;
(2)①A.反應i的△H>0,△S>0,在高溫下能自發進行,故A錯誤;
B.用NaOH溶液將CO2吸收,CO2的濃度下降,速率減慢,故B錯誤;
C.將i、ii合并寫出總的熱化學方程式可知△H>0,溫度越高,CH4的平衡轉化率越高,故C正確;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得到CH4、C2H4等,故D正確;
答案選CD;
②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i為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加壓使i反應平衡逆移,減小的生成,而反應ii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增大壓強時,的平衡產率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少,因此,相同溫度下只發生反應i、ii時,生成的平衡產率隨外界壓強的增大而減少;
(3)①當時,水解產氫速率反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得到的金屬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使反應速率下降;
②水解脫氫后的再生可采用電解法,第一步是電解得電子轉化為,該轉化的電極反應。
【分析】(1)根據蓋斯定律計算;
(2)當時反應自發進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具體內容為:如果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等),化學平衡就被破壞,并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同時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反應速率;
(3)①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會使反應速率降低;
②轉化為 ,B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
(1)已知的,根據蓋斯定律有,因此<0;
(2)①A.反應i的△H>0,△S>0,在高溫下能自發進行,故A錯誤;
B.用NaOH溶液將CO2吸收,CO2的濃度下降,速率減慢,故B錯誤;
C.將i、ii合并寫出總的熱化學方程式可知△H>0,溫度越高,CH4的平衡轉化率越高,故C正確;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得到CH4、C2H4等,故D正確;
答案選CD;
②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i為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加壓使i反應平衡逆移,減小的生成,而反應ii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故增大壓強時,的平衡產率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少,因此,相同溫度下只發生反應i、ii時,生成的平衡產率隨外界壓強的增大而減少;
(3)①當時,水解產氫速率反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得到的金屬Co中雜質含量高,水解產物占據了Co表面的部分活性位點,使反應速率下降;
②水解脫氫后的再生可采用電解法,第一步是電解得電子轉化為,該轉化的電極反應。
20.【答案】(1)三頸燒瓶
(2)D
(3);將或晶體溶于較濃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該離子方程式的平衡常數,由于水解較徹底,水解達平衡時,溶液中,所以,加入時,,,平衡逆移,可抑制的水解
(4)cabd,abd
(5)89.0%
【知識點】鹽類水解的應用;中和滴定;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儀器A的名稱是三頸燒瓶;
(2)A.步驟Ⅰ:硝酸受熱易分解導致產率下降,故不是加熱溫度越高,產率越高,錯誤;
B.步驟Ⅱ: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容易形成沉淀,錯誤;
C.步驟Ⅲ: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故不能濃縮至蒸發皿中大量晶體析出,應濃縮后冷卻結晶析出晶體,錯誤;
D.步驟Ⅳ:溶液中存在2個平衡:、,組合使用HCl、NaCl,增大氯離子濃度,利于第二個平衡生成,正確;
故選D。
(3)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則水解離子方程式:;
①由于極易水解,故實驗室配制溶液應該加入濃硝酸抑制其水解,方法為:將或晶體溶于較濃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②該離子方程式的平衡常數,由于水解較徹底,水解達平衡時,溶液中,所以,加入時,,,平衡逆移,可抑制的水解;
(4)中和熱測定要使用稀的強酸、強堿溶液反應,且實驗中要盡量操作迅速,且保證熱量盡量不散失,防止產生實驗誤差;
用溶液與NaOH溶液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步驟:用量筒量取→c.打開杯蓋,將硝酸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用另一個量筒量取溶液→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打開杯蓋,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e)→測量并記錄溫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故答案為:cabd,abd;
(5)已知形成無色遠比形成黃色容易,則反應關系為,產品的純度為。
【分析】泡鉍礦中加入硝酸加熱,反應得到 ,硝酸易揮發、易分解,所以加熱的溫度不能太高,調節pH將雜質形成沉淀,過濾除去,濾液中主要含有,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因此經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試劑X選用HCl、NaCl,增大氯離子濃度,使平衡正向移動,制得難溶于水的白色BiOCl。
(1)儀器A的名稱是三頸燒瓶;
(2)A.步驟Ⅰ:硝酸受熱易分解導致產率下降,故不是加熱溫度越高,產率越高,錯誤;
B.步驟Ⅱ: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容易形成沉淀,錯誤;
C.步驟Ⅲ: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故不能濃縮至蒸發皿中大量晶體析出,應濃縮后冷卻結晶析出晶體,錯誤;
D.步驟Ⅳ:溶液中存在2個平衡:、,組合使用HCl、NaCl,增大氯離子濃度,利于第二個平衡生成,正確;
故選D。
(3)已知:極易水解產生難溶的固體,則水解離子方程式:;
①由于極易水解,故實驗室配制溶液應該加入濃硝酸抑制其水解,方法為:將或晶體溶于較濃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②該離子方程式的平衡常數,由于水解較徹底,水解達平衡時,溶液中,所以,加入時,,,平衡逆移,可抑制的水解;
(4)中和熱測定要使用稀的強酸、強堿溶液反應,且實驗中要盡量操作迅速,且保證熱量盡量不散失,防止產生實驗誤差;
用溶液與NaOH溶液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步驟:用量筒量取→c.打開杯蓋,將硝酸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用另一個量筒量取溶液→a.插入溫度計→b.測量并記錄溫度→d.用蒸餾水把溫度計上的溶液沖洗干凈,擦干備用→打開杯蓋,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a)→(e)→測量并記錄溫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故答案為:cabd,abd;
(5)已知形成無色遠比形成黃色容易,則反應關系為,產品的純度為。
21.【答案】(1)羧基、酰胺基
(2)
(3)A;C
(4)
(5)
(6)
【知識點】有機物的合成;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解析】【解答】(1)化合物D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羧基、酰胺基;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是;
(3)A.化合物E中苯環上含有甲基,能與液溴光照條件下在甲基上發生反應,正確;
B.由分析,H→I→X的反應類型分別涉及還原反應、取代反應,錯誤;
C.G中酰胺基、羧基均會和氫氧化鈉反應,則1mol化合物G與NaOH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正確;
D.X結構可知,化合物X的分子式是,錯誤;
故選AC;
(4)A中羧基和甲醇反應酯化反應生成B,;
(5)E和濃硝酸發生硝化反應引入硝基,再使用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氧化甲基為羧基,相鄰羧基脫水轉化為F,反應為:;
(6)D含有5個碳、2個氮、3個氧,不飽和度為3,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異構體:
①譜和IR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不含-O-O-鍵和-N=O,則結構應該對稱;②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六元環,則環為碳、氧或碳、氧、氮構成的六環環且結構對稱,此外應該還符合1個不飽和度,結構可以為:。
【分析】A與甲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B,結合B的結構簡式和A的分子式可知,A的結構簡式為,B與NH2OH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則C的結構簡式為 ,與氫氣反應得到D,F與D發生取代反應生成G,結合G、D的結構簡式和F的分子式可知,F的結構簡式為,G與SOCl2發生已知②的反應生成H,則H的結構簡式為,H中硝基被氫氣還原為氨基得到I,則I的結構簡式為,中-Cl和-NH2發生取代反應成環得到產物X。
(1)化合物D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羧基、酰胺基;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是;
(3)A.化合物E中苯環上含有甲基,能與液溴光照條件下在甲基上發生反應,正確;
B.由分析,H→I→X的反應類型分別涉及還原反應、取代反應,錯誤;
C.G中酰胺基、羧基均會和氫氧化鈉反應,則1mol化合物G與NaOH反應,最多消耗4molNaOH,正確;
D.X結構可知,化合物X的分子式是,錯誤;
故選AC;
(4)A中羧基和甲醇反應酯化反應生成B,;
(5)E和濃硝酸發生硝化反應引入硝基,再使用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氧化甲基為羧基,相鄰羧基脫水轉化為F,反應為:;
(6)D含有5個碳、2個氮、3個氧,不飽和度為3,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D的同分異構體:
①譜和IR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不含-O-O-鍵和-N=O,則結構應該對稱;②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六元環,則環為碳、氧或碳、氧、氮構成的六環環且結構對稱,此外應該還符合1個不飽和度,結構可以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聂拉木县| 景德镇市| 华阴市| 三江| 万全县| 化隆| 沐川县| 玉溪市| 德州市| 五莲县| 闸北区| 平罗县| 虹口区| 确山县| 余庆县| 维西| 锡林浩特市| 元阳县| 无极县| 霸州市| 尉氏县| 安吉县| 睢宁县| 义乌市| 万全县| 白玉县| 襄樊市| 凉城县| 宁强县| 安远县| 延安市| 额尔古纳市| 兴隆县| 新兴县| 阿图什市| 富锦市| 锦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腾冲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