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史一、什么是世界史?世界歷史是歷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內容為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二、世界歷史的分期史前史:300萬前人類出現開始到公元前4000年奴隸制產生以前的原始社會時期。上古史:公元前4000年到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崩潰。中古史: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即中世紀史)近代史: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現代史: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到現在。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古代文明的產生發展古代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重要前提:最初文明:文明特點:農業畜牧業產生①西亞兩河流域②北非尼羅河流域③南亞印度河恒河流域④中國黃河長江流域⑤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多元發展帝國崛起:帝國交流:① 波斯帝國② 亞歷山大帝國③ 羅馬帝國文明區域連接漢朝與羅馬帝國第1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課文結構:第一目人類文明的產生第二目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印章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第1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和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物,各種專門的藝術或科學,等等。——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歷史學領域的文明內涵,是一個綜合指標,泛指原始社會之后的漫長歷史階段。文明與原始相對應,意味文明社會較原始社會有巨大的社會進步。——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放牧收割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思考:閱讀下面文字及圖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農業: 西亞:最早培植出大麥、小麥和豆類作物南亞:芋頭中國:水稻、粟中南美洲:玉米、南瓜等。畜牧業:馴養了羊、豬和牛等動物。一、人類文明的產生1.原始社會: ①采集漁獵;②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發展。2.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放牧收割思考:閱讀下面文字及圖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一、人類文明的產生1、前提: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放牧收割采集漁獵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力提高一、人類文明的產生農業和畜牧業產生后,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要求有質量更好、更方便實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出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不同地區的產品互通有無,促進了交換和貿易。社會經濟的發展,讓一部分人能夠脫離社會生產活動而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農耕生產需要人們定居生活,一些較大的居住點逐漸發展為早期城市。①人類變為食物生產者;②出現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③交換和貿易的產生;④出現從事專門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的人;⑤出現早期城市。‖‖‖‖社會分工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畜牧業產生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類在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產品,為私有制和剝削的產生創造了條件。部落首領利用職權把一部分公共產品據為己有,私有制逐漸產生,社會分化成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兩大階級。在有關原始社會后期的考古發現中,人們居住的房屋出現了明顯區別,富人的房屋寬敞,窮人的房屋狹小;富人的墓中隨葬品豐厚;窮人墓中隨葬品很少或幾乎沒有隨葬品。為爭奪土地和資源,一些部落之間爆發戰爭,被征服者往往成為征服者的奴隸,奴隸制成為人類第一種剝削和壓迫形式。奴隸反抗奴隸主的斗爭,成為最早的階級對抗形式。在階級矛盾和部落戰爭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出現了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國家開始形成。原來的部落首領,演變為階級社會中國家的統治者。人類由此進入奴隸社會。出于記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產生了。剩余產品私有制階級國家階級對抗部落戰爭文字階級差別奴隸制奴隸社會一、人類文明的產生社會分工勞動生產率提高私有制產生階級矛盾部落戰爭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的出現形成國家文字產生文明誕生認識:文明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農業、畜牧業產生剩余產品1.前提: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2.標志: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現階級產生隨著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形成,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一、人類文明的產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間)、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間)、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間)、中國(公元前2000年開始)、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這是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說法。結合上圖分析古代文明區域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點?又可分為哪些類型?特點:大多鄰近大河流域;基本位于中緯度、北溫帶;類型:海洋文明、大河文明(農耕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阿拉伯小亞細亞山地西亞兩河流域(今伊拉克)伊朗1、西亞兩河流域文明(1) 地理位置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太陽神沙瑪什漢謨拉比王權柄六十進位制口述史料文獻史料實物史料記錄了方舟故事的楔形文字泥版《吉爾伽美什》——世界上現今殘存最古老的一部史詩。這部史詩包含了許多神話故事,起源于蘇美爾人統治時期,原本只是口耳相傳,后來用楔形文字記錄在泥板上得以保存,全部史詩載于12塊泥版,總共3500行。君權神授1、西亞兩河流域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西亞兩河流域時間:政治:文化:軍事:前3500年左右①統一:蘇美爾城市國家→古巴比倫王國;②制度:君主專制制度;③法律:《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完整的成文法典蘇美爾人最早使用戰車作戰①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②文學: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③傳說:洪水和方舟傳說④數學:發明了60進位制第6條如果一個人盜竊了寺廟或商行的貨物,處死刑;接受贓物者也應處死刑。第203/205條 如果貴族階層的人打了貴族出身的人,須罰銀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隸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處割耳之刑。第196/197條 如果一個人傷了貴族的眼睛,還傷其眼。保護私有財產維護奴隸主利益同態復仇1、西亞兩河流域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莎草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的木乃伊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法老被視為神,是法律的來源。古埃及人贊揚他說:“威令在你口中,認知在你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法老至上的權威紙草文書2、非洲尼羅河流域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東北非 尼羅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時間:政治:文化:前3500年左右統一:前3100年左右制度: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法老至上的權威①文學:神話和文學故事。②文字:象形文字③歷法: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④建筑:金字塔(體現建筑和數學水平)⑤造紙:莎草紙2、非洲尼羅河流域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公元前3千紀古印度文明興起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公元前1500年“吠陀”時代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4世紀孔雀帝國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自然環境:三面環海,雨水豐沛、植被茂盛。古印度民族眾多,語言不一每次外來民族的入侵,都給印度文明帶來了新的成分。這些外來民族也無不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稱為是“人種的基因庫”,幾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劉湍康《淺論印度文明的特征》開伯爾山口帕米爾高原是抵御印度入侵的屏障開伯爾山口是山脈之間的低地,直達印度河平原,成為外族入侵突破口3、南亞古印度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人生而不平等掌管祭祀地位最高保衛國家地位次之普通勞動者少數富有商人為前三等級服務地位最低眾生皆平等種姓制度沖擊佛教時間:前6—前4世紀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眾生平等,抨擊種姓制度下的等級體系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又稱如來。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貴賤、等級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職業世襲古印度文明的興衰史一直被侵略,從來沒停過古代印度是指南亞次大陸,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錫蘭)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以及印巴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的絕大部分地區都位于巴基斯坦,古印度文明源頭在今巴基斯坦。孔雀王朝印度數千年歷史三個大一統朝代:(前324年—前185年)笈多王朝(320—540年)莫臥兒王朝(1526年—1857年)次大陸,是指大陸中相對獨立的較小組成部部,通常被山脈、高原、沙漠等阻隔。南亞次大陸是世界上典型的次大陸。地理環境:多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大國興起)多島嶼、航海便利(易于形成城邦制國家)經濟類型:工商業典型城邦:斯巴達(寡頭制)雅典(民主制)希臘在古代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而是希臘人對他們所生活地區的通稱。其地理范圍包括今天的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岸。海洋文明的典范4、古希臘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公元前8世紀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礎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確立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執政,雅典民主制發展到頂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發展衰落公元前4世紀城邦制漸衰雅典民主政治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伯利克里希臘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享有民主權利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邦人、奴隸都被排斥在公民隊伍之外。奴隸缺少最基本的權利。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局限性:是少數人的民主直接民主導致政治腐敗(多數人的暴政)成也民主敗也民主輝煌燦爛的古希臘文化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阿里斯托芬“喜劇之父”西方“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政治史奠基人修昔底德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知識即美德”柏拉圖(理想國、理念論,理性主義奠基人)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邏輯學)拒絕從眾! 反抗威權!挑戰師道! 更愛真理!質疑神靈! 理性思考!“駐足現實”“仰望星空”“率性而活”“熱愛生活”“逞強好斗”“踏浪探險”“特立獨行”希臘人的民族性格……古希臘文明的興衰史前490年第一次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雅典擊敗波斯,希臘勝;前480年,第二次希波戰爭,波斯攻入雅典,后在薩拉米海戰中擊潰波斯海軍,希臘勝。雅典vs斯巴達希波戰爭以后,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于前431-前404年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敗,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但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前338年馬其頓腓力二世滅希臘,其子亞歷山大擊敗波斯、奪取埃及和巴比倫,建立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但可惜只是曇花一現,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大帝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約公元前5世紀前期約公元前5世紀后期約公元前4世紀后半期“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絕無優劣之分。” 三、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三、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