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考古學家在浙江余杭發現一處距今約5300-4300年的大型遺址,這里不僅有規模復雜的水利系統,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與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實物證據,這座遺址是( )A.河姆渡遺址 B.半坡遺址 C.良渚古城 D.陶寺古城2.觀察對比下方《戰國形勢圖》和《秦朝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最突出的歷史貢獻是( ) 戰國形勢圖 秦朝形勢圖A.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 B.建立了影響非常深遠的中央集權制度C.推行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和度量衡 D.大規模地修筑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3.下列屬于從出土文物中獲取信息的方法是( )①關注文物的歷史價值②關注文物的藝術價值③關注文物的市場價值④關注文物的科學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這條運河是( )A.都江堰 B.鄭國渠 C.靈渠 D.大運河5.對比隋朝與秦朝,二者皆為結束分裂實現大一統的朝代,卻都因相似原因迅速走向滅亡。隋朝與秦朝滅亡的共同因素是( )A.實行郡縣制引發地方勢力叛亂 B.皇帝年幼、外戚宦官交替專權C.遭嚴重自然災害導致糧食絕收 D.大興土木、濫用民力激化矛盾6.唐代詩人孟郊科舉高中后,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千古名句。科舉制正式開創的標志是( )A.隋文帝時依才能取士 B.隋煬帝時設置進士科C.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 D.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7.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所撰醫學著作特以“千金”命名,這體現了他( )A.卓越的文采和浪漫的想象 B.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C.出眾的口才和辯論的技巧 D.深厚的學養和務實的作風8.下面知識卡片描述的歷史人物是( )A.岳飛 B.陸秀夫 C.文天祥 D.張世杰9.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趙普所說的“權”“錢谷”“兵”指的是什么?( )A.行政權、地方財權、兵權 B.司法權、中央物權、民權C.監察權、地方財權、王權 D.立法權、中央物權、兵權10.《元史,地理志》記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朝為統治如此廣袤的地區,創立了一種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該制度是( )A.郡縣制 B.刺史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11.《夢溪筆談 技藝》記載:“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下列與之相符的是( )A. B.C. D.12.有一種文學體裁內容廣泛,從北宋的都市繁榮、市民生活,到南宋的山河破碎、民族矛盾,都有生動體現,它豐富了中國文化內涵,與唐詩并稱雙絕,這一文學體裁是( )A.宋詞 B.元曲 C.小說 D.散文13.“我朝罷丞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皇明祖訓 祖訓首章》中明太祖強烈反對設立丞相的目的是( )A.發展經濟 B.安撫百姓 C.加強皇權 D.抵御外敵14.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揮師北上,攻人北京,明朝滅亡,明朝滅亡的因素有( )①朝政腐敗,宦官擅權 ②土地兼并嚴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雜稅④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 ⑤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⑥吳三桂引清軍入關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15.安龍縣博物館是根據南明永歷帝朱由榔移居安龍、建立陪都之史實復建,這是貴州省內第二座縣級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此博物館實證了( )A.反宋復唐 B.反元復宋 C.反明復元 D.反清復明16.明清時期,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傳入中國并繼續改良,推動了人口增長和土地開發。這一現象反映了明清經濟發展受到( )A.國內政策調整后的影響 B.傳統性農業技術的推動C.地方性商業繁榮的帶動 D.全球性經濟互動的作用17.某校七(1)班沐陽同學運用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方法收集以下論據,在結設處應填入( )A.臺灣在我國古代歷史中頻頻出現 B.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固有領土C.臺灣的早期發展受中原的影響大 D.臺灣曾經被荷蘭殖民者侵占而去18.佳樂同學參觀北京天壇時,被一座三層圓頂、鎏金寶頂的宏偉建筑吸引(如下圖)。這座建筑是( )A.故宮太和殿 B.安定門方澤壇 C.天壇祈年殿 D.承德避暑山莊二、填空題19.755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 ”20.請將遼、北宋、西夏按空間位置填在《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1) (2) (3) 處。 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21.清朝時期,翰林院學士徐駿因詩中“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被認定譏諷朝廷,這些因文字引發的冤獄,在歷史上統稱為“ ”。22.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明代科技著作是《 》。三、材料題2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春秋時期青銅犧尊 勾踐劍(左)與夫差矛(右)——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28、31頁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憶昔》材料三:時期 南方人口在全國占比 北方人口在全國占比秦漢 約20% 約80%三國兩晉南北朝 約40% 約60%唐朝 約50% 約50%南宋 約75% 約25%(1)材料一的兩幅圖片都屬于什么器具?它們反映了哪一時期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2)材料二中杜甫描繪的盛世局面是什么?請列舉盛世局面經濟方面表現的一個史實。(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簡要說明秦漢至南宋時期我國古代經濟重心變化的過程。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春秋左傳正義 定公十年》材料二: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資治通鑒》卷一九八材料三:為加強對東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龍江下游設奴兒干都司。朝廷多次派人前去巡視。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庫頁島,在明朝箭期就已納入有效管理。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班第89頁(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國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這種認同被稱為什么認同觀念?(2)根據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主張。并列舉一例史實進行說明。(3)根據材料三,寫出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立的管理機構名稱。綜合上述三則材料,請凝練一個主題。四、綜合題25.小美是七年級學生,她今天要從三個方面與正在做試卷的你分享她們周老師所上的一堂精彩有趣的歷史復習課,這節課的課題是《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請你配合她完成分享。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D D B B C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A C B D D B C19.安史之亂20.北宋 西夏 遼21.文字獄22.天工開物23.(1) 器具:青銅器;時期:春秋時期(2)盛世局面:開元盛世。舉例:農業上,發明并推廣曲轅犁、筒車等生產工具,重視興修水利,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提高(3)變化:經濟重心南移。過程:秦漢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黃河流域 ),秦漢都城均在北方,黃河流域開發早、人口密集,農業、手工業等經濟活動主要集中于此;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大量南遷,帶去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南方得到初步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但經濟重心仍在北方;唐朝中期至南宋時期: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后,北方再次陷入戰亂,南方相對穩定,北方人口持續南遷,加速南方開發;南宋時期,南方經濟總量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完成。24.(1)華夏認同(2)主張:平等對待各民族(或“愛之如一”)史實: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親)(3)機構:奴兒干都司主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或“中國古代民族交融與邊疆治理”)25.【小題1】補充:①:B騫出使西域; ②:A鑒真東渡。【小題2】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小題3】規律:閉關鎖國只會導致國家的落后與衰敗,改革開放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必由之路。 做法:應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吸收各民族先進的科技與文化,合作共贏;開放促進繁榮,閉關鎖國只能導致落后;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重視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