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淄博一中2023級高二下學期期中素養調研檢瀏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共45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55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客觀題請將選出的答案標號(A、B、C、D)涂在答題卡上,主觀題用0.5mm黑色簽字筆答題。第I卷(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統計,股墟卜辟中股人祭祀祖先最為頻繁,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崇拜,析求祖先賜福后人。到了周代,祖先崇拜逐漸減少,對沒有感彩、代表公正與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則日益頻繁。這一變化體現了()A.周代政治的神權色彩濃厚B.周代的社會秩序趨于公正C,周人血緣親情觀念的淡化D.周人理性主義思想的成長2.“鄭衛之音”是春秋俄國時期流行于鄭、衛地區的民間音樂,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或“亡國之音”。據《禮記·樂記》記載,戰國時期的魏文侯“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這反映出該時期()A.社會秩序發生變動B.民間音樂成為主流C,地域經濟發展失衡D.文化整合趨勢加強3.表1所示為部分史書記載的古代西域地區相關歷史事件。這些記載反映出()表1史料出處歷史事件《史記·大宛列傳》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氏,大月氏西桃臣大夏至冒頓單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單于殺月氏,以其頭為飲器,月氏乃遠去,過大《漢書·西攝傳》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后吐蕃寢盛,拓跋畏偏,請內徙,始詔慶州置靜邊等州處之。地乃入吐蕃,其處《新唐書·西域傳》者皆為吐蕃役屬,更號弭藥A·頻繁戰爭導致民族矛盾激化B.中原王朝對西域控制力減弱C,政治局勢對人口遷徙的影響D,民族交融導致人口頻繁流動4.宋代文化不再被極少數士家大族壟斷,逐漸由士階層普及到農工商各階層。在宋代“雖為市賈,亦重儒術”的事例不少,清人沈森甚至認為從宋代開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這些現象反映了宋代()A,重農抑商政策改變B,社會重文風氣濃厚C,商人成為社會主流D.等級觀念受到沖擊5.明代刻書中心在福建建陽,與傳統志怪小說表現鬼神、追求怪異的敘事趣味不同,建陽刊刻神魔小說通過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達到教人向善的目的,與講史小說實為異途同歸,為儒教之補:公案小說還與法律文書分上下欄刊刻。這說明當時()A.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小說的繁榮B.活字印刷的推廣鞏固了儒學的地位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