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格林納達、牙買加、巴布亞新幾內亞、圣基茨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圣盧西亞、所羅門群島、庫克群島、圖瓦盧之女王,英聯邦(53個會員國)首腦——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2022年9月8日(伊麗莎白的逝世象征)日不落帝國最后的晚霞消散了。——英國《太陽報》包含新幾內亞、巴巴多斯等多個非洲、拉美國家或地區拒絕向女王致哀——中國網易新聞侵略者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課標要求: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 界殖民體系的建立過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 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學習重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過程。學習難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影響。【時空定位】工業時期殖民擴張武力侵略商品輸出壟斷時期殖民擴張瓜分世界 資本輸出早期殖民擴張暴力掠奪原始積累第一 次工 業革 命第二 次工 業革 命新航 路開 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主要指資本主義國家在形成、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以全世界為 活動舞臺,通過文化制度輸出,殖民擴張、商品傾銷、原料掠奪、資本輸出,瓜分世 界,確立了一個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整體。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第12課)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 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開始于新航路開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 終形成。新航路開辟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世界市場完全形成英國(1689) 美國(1787) 法國(1875) 德意志(1871)日本(1868)君主立憲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明治維新。【概念解析】經濟體系: (第10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政治體系: (第9課)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圍的確立: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西、葡在拉美的殖民情況(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已經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2)葡萄牙:緊隨西班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3)格局: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下,其中絕大部分土地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1)西班牙:建立總督轄區,國王任命總督和高級官吏,并派人監督總督,總督代表國王在轄區內行使軍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權力。(2)葡萄牙:設立總督制度,國王任命總督,治理巴西,總督享有行政權和征稅權。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并將其劃分為4個總督區:新西班牙、秘魯、新格拉那達和拉普拉塔。后來又設立了五個自治都督府,即從總督區劃出的委內瑞拉、智利以及危地馬拉、古巴和波多黎各。葡萄牙的殖民地是占拉丁美洲面積約3/7的巴西。原設13個都督府,后并為一個總督區。——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2.歐洲列強在拉美的殖民統治推行專制統治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2.歐洲列強在拉美的殖民統治(1)掠奪財富: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2)黑奴貿易: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致使其大量死亡。為彌補勞動力不足,他們還開展黑奴貿易。(3)限制發展:為保證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限制了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西班牙竟然規定,它正在生產的產品,殖民地一律不準生產。例如在新西班牙就不準種植葡萄、大麻、亞麻、橄欖等作物,后又禁止養蠶并砍光桑樹。殖民地各地區之間不準通商,只能與宗主國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則禁止建立手工工場,只允許小生產存在。——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哥倫布簽約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5世紀末新航路葡-澳門等商站西-菲律賓英-緬、馬來法-越、柬、老美-菲律賓16世紀中葉17世紀初18世紀晚期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 20世紀初英-印度荷-印尼英法俄-奧斯曼英俄-伊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日本吞并朝鮮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英國維多利亞一世·印度女皇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聚寶盆的地位從此確定,被譽為“帝國皇冠上最珍貴的明珠”。——摘編自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南亞成為英國的領地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思考:結合所學,英國與西班牙、葡萄牙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15世紀末新航路16世紀中葉17世紀初18世紀晚期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 20世紀初入侵印度占領印度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鴉片倉庫東印度公司鎮壓印度人民起義西葡:總督專制英:東印度公司積累資本,管理方式較為放任資本主義發展落后封建專制資本主義發展先進資本主義制度15世紀末新航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日本吞并朝鮮16世紀中葉17世紀初18世紀晚期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 20世紀初英-印度鴉片戰爭新航路開辟東印度公司與廣州十三行完全淪為半殖民地1910日本吞并朝鮮英法俄英俄15世紀末新航路16世紀中葉17世紀初18世紀晚期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 20世紀初英-印度英法俄-奧斯曼帝國英俄-伊朗鴉片戰爭◎法國◎英國◎荷蘭◎美國葡-澳門等西-菲律賓15世紀末新航路16世紀中葉17世紀初18世紀晚期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 20世紀初荷-印尼英-緬、馬來法-越、柬、老美-菲律賓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一)列強在非洲殖民擴張的概況工場手工業時代特征: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史實: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 港口和城鎮,持續進行奴隸貿易。到18世紀晚期,盡管歐洲人在非洲沿岸的活動已有 300多年,但他們對內陸仍一無所知……——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 (第二編)(一)列強在非洲殖民擴張的概況蒸汽時代特征:①逐步放棄奴隸貿易,轉而全 方面進行殖民入侵;②歐洲探險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險。史實:①英法爭奪埃及和蘇伊士運河; ②英國侵占埃及進而侵略蘇丹;③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 和摩洛哥擴張。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三、西方瓜分非洲(一)列強在非洲殖民擴張的概況電氣時代特征: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掀 起瓜分非洲狂潮。史實: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侵略非洲的 計劃;②1884年,列強召開柏林會議;③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殖民者侵 占了幾乎整個歐洲。u英國:2C計劃:開羅——開普敦u法國:2S計劃:佛得角——索馬里u德國:赤道兩側 東非到西南非斜穿計劃。第三十四條今后占據目前在其領地外的非洲大陸沿岸地區某 領土的國家,或迄今沒有這類領地而即將獲得這種領土 的國家,以及將要承擔保護權的國家,應該向本議定書 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 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第三十五條本議定書簽字國承認有義務在他們占領的非洲大陸 沿岸地區的領土上確保建立一個足以保護他們的既得 權利,又在必要時根據為貿易和過境運輸的自由而訂立 的條件保護貿易和過境運輸自由的政權。——《柏林會議關于非洲的總議定書》 《國際條約 集(1872—1916》知識擴展: 1884年“柏林會議”“有效占領”原則 “地圖上作業”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材料: 第三十四條:任何國家,如在其現有屬地以外,今后再占領非洲大陸沿海的一塊土地,或過去尚無此等屬地,而今后將進行占領之任何國家,以及在非洲大陸已領有被保護國之國家,均應在進行新的占領時,分別通知本議定書之其他締約國,以便彼等在必要時得以提出彼等之權利主張。第三十五條:本議定書各締約國承認,在彼等所占之非洲大陸沿岸地區,有責任保證建立足以保護現有各項權利之統治權力,并在必要時,根據規定的條件,保證貿易自由和過境自由。——《柏林會議總議定書》根據材料,你如何評價“有效占領”原則、評價:列強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矛盾加劇,為了化解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達成協議,推行所謂的“有效占領”原則。該原則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加速了瓜分非洲的進程。帝國主義對非洲的瓜分(1914)19世紀70年代以前,歐洲殖民國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 19世紀晚期,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英國殖民者在非洲的野心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特點:分界線幾乎是直線,沒有考 慮當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 況。問題:列強瓜分非洲,無視非洲國 家主權,人為劃定疆界。影響:土著部落、民族的分離,破 壞了當地傳統政治、經濟及人文結 構,給非洲國家間的邊界、種族等 沖突埋下隱患。非洲的國界44%都由經線或緯線劃分,30%的國 界是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僅26%的國 界是自然邊界。——金點強 王守望《非洲:幾何線邊界埋下禍根》(二)列強瓜分非洲后,非洲各國分界線的特點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時期 侵略方式 經濟主張 典型事件 殖民階段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暴力掠奪、不平等貿易重商主義黑奴貿易、東印度公司早期殖民時期商品輸出為主;武力侵略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開放印度貿易;解散東印度公司殖民體系初步形成資本輸出為主;瓜分狂潮壟斷柏林會議瓜分中國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填寫表格并思考:推動各國侵略方式、經濟主張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工業革命的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1.過程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材料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教版《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列寧認為帝國主義階段的經濟具有下述特征: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高度發展,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為金融資本,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2、形成標志: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絕大多數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絕大部分成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也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3、形成原因: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因此,更大規模的瓜分世界。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漫畫《貪吃的男孩》(1)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對殖民地的擴張與爭奪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2)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促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使其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東方從屬于西方。亞非拉地區淪為西方列強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帶來災難與落后;但在客觀上打破了原有經濟發展模式, 傳播了先進生產方式、科技、思想,推動了亞非拉地區的近代化進程。3、影響思考: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及階段特征階段 目的 方式 影響資本輸出為主拓展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掠奪金銀財富,以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為主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早期殖民擴張)15C末——18C晚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第一次工業革命)18C末——19C中后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19C紀末—20C初暴力方式戰爭和商品輸出資本輸出為主后果是開辟和加強了新舊大陸之間、亞歐大陸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為后來世界市場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